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虎-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跪下!”一名军士怒喝一声,随即在其膝弯处猛踢一脚,这匪徒一声哀嚎,扑通跪地。

    李啸挥挥手,示意旁人退下,房间中,只留下李啸与管毅二人。

    “你叫什么名字?”李啸和颜悦色地问道。

    “禀大人,在下贱名马棠,登州人氏,曾在栖霞县北曲山金矿当矿头,后因登州叛军作乱,北曲山金矿被叛军一把火烧光,在下家小亦尽被叛军所杀。小人仓皇东逃,后经这金翅岭时,

    因走投无路,方不得已入山为匪,赖以活命。”马棠急急地为自已简介了一番。

    “哦,这样啊,看来马棠你也是个苦命人出身啊。本官可以对你过往诸事,既往不咎,只是你说,这金翅岭中,藏有金矿,可是属实?”李啸平静问道。

    李啸对马棠的这番自我简介,并不感兴趣,毕竟这些时过境迁又可随意编造的东西,想要核查真伪几不可能。李啸现在最想了解的,便是这金翅岭金矿之事。

    “大人,小人所说,绝无虚言,小人自去年来到金翅岭,平时闲时,便四处查看这金翅岭地形地貌,后发现,在金翅岭后部,有藏量极丰的沙金矿,如果能开采,小人敢保证,一年产金万两,当不在话下。”

    “此话当真?”

    “绝无虚言,若大人不信,到时产不出金子,小人这颗不值钱的脑袋,任大人拿去!”马棠说完,伏地连连磕头。

    “那便怪了,你为何不对那匪首刀疤头早些说明此事?”一旁的管毅插话过来。

    “禀大人,刀疤头为人甚是苟厉,属下犯错,必是严惩。小的之所以不立刻上报,是怕情况不明,万一弄错没有金矿,刀疤头必不会轻饶了小人。直到前一个月,小人经反复检验调查,确定当地确有金矿,并取了样品后,才向其通报此事。那刀疤头知道当地有金矿,亦是大喜,随后将在下提拔为小头目,让在下筹画这金矿开采工作,并决定要从招远县抢些村民来作矿工,谁在这金矿尚在筹备之中,大人你们便攻下这金翅岭。。。。。。”马棠言语嗫嚅,说到这句话时,他声间变得很低,一边小心地看着李啸的脸色。

    李啸心下暗笑,这刀疤头还真是个倒霉鬼,好不容易发现的金矿,半分黄金未得,便全部落入老子手中,这也算是天意吧。

    “马棠,这样吧,本官任命你为这金翅岭金矿之探挖负责人,负责当地金矿开采工作,由我赤凤卫工业司派出人员协助于你,另外,现在这五百多名被割去双耳的匪徒,皆作为你手下矿工使用。”李啸清晰地下令道。

    “多谢大人赏拔,在下向大人保证,定会尽快将这金矿建好产金。”见自已逃过了被割去双耳的惩罚,还被任命为金矿负责人的马棠,一脸喜不自胜的神情,又向李啸连连磕头。

    李啸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你好好做,将来本官还会更加重用你。不过,这金翅岭内有金矿一事,属于我军机密,在正式投产之前,不得对任何人说,明白吗?”

    “小人明白,这等机密事项,小人绝对不会对任何人说,手下的矿工,也会对他们严加看管牢牢约束。”马棠急急说道。

    李啸脸露微笑,他知道,这金矿真的开采起来,想绝对保密是不可能的。只是,在开采前,却绝对没必要大肆张扬,从而给自已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下发赏赐与抚恤后,李啸率军返回赤凤卫。

    他只留了下了一队一百人的枪兵,看守这些即将成为矿工的俘虏,又留下了2万石粮食,以备到时驻守的军兵与矿工们吃用,便押着大批缴获的金银与粮食,凯旋而归。

    马棠也被李啸带回,准备到时让他先与工业司人员,详细说明金翅岭的金矿开采情况,从而和工业司派出的监管人员一起,从钱粮司领取金矿开采费用,并筹备要购买哪些挖掘设备。

    李啸全军经过招远县时,招远县令邓云功及全城百姓一齐出城迎接。

    一个鼓鼓囊囊血糊糊麻袋丢在邓云功脚边。

    邓云功正欲发问,一旁的小校甲立刻大声说道:“大人,没看出来么,这些就是那匪首刀疤头的首级,和那些匪徒的耳朵啊!”

    邓云功顿时一脸灿烂的笑容,他掂须赞道:“李大人真真智勇双全之士,为我招远县除了如此巨害,本县令代全城百姓谢过大人!”

    邓云功随即令人将刀疤头那颗狰狞的首级,从麻袋中取出,挂在城门正上方,那一麻袋耳朵,也被挂在刀疤头首级的一旁。

    此时,全城百姓轰动,人们拥挤着踮起脚往城门上头看,仿佛那刀疤头的首级,一麻袋耳朵是前所未见宝贝一般。还有不少被土匪祸害的百姓,指着刀疤头的首级,痛哭唾骂不已。

    “各位乡亲,各位父老,李啸现在已全灭金翅岭匪部,以后,这招远县,就是太平天下了。”李啸一脸笑容地向百姓们大声喝喊说道。

    他的话语刚落,百姓中立刻又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

    让李啸没想到的是,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带着一众百姓,齐刷刷地在李啸马前跪下。老者话气颤巍巍地说道:“大人若离去,我等只恐匪徒复据金翅岭作乱,求大人常驻我招远县,以为我百姓依仗与屏护矣。”

    “求大人常驻招远县。”跪地的百姓异口同声喊道。

    后面有更多的百姓跪下,求李啸常驻招远县的喊声更是响彻云霄。

    邓云功一脸尴尬,虽说他已将金翅岭划于李啸管理,却未曾想到李啸的军队如此得民心。他心下暗忖,看来自已当日答应划予金翅岭给李啸,实乃明智之举。

    李啸急忙下马扶起老者,他一脸真挚地说道:“老丈放心,我李啸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从现在开始,金翅岭之处,有我军长期驻扎,再不会有匪徒占据,各位皆可安居乐业,不必复忧。”

    李啸语毕,全城百姓顿时又是欢声雷动。

    一片军民同乐的气氛中,招远县令邓云功,随即安排牛酒盛宴,为李啸全军庆功。

    是日,李啸接受邓云功等招远县官员、全城各位百姓代表,属下将士的轮番敬酒,大醉回营。

    李啸在招远县休息了一夜,次日方率兵返回赤凤卫。

    车磷磷,马萧萧,李啸军一路军歌嘹亮,队伍的前头,猛虎啸日军旗与大明日月旗猎猎招展,交相辉映着朝升的太阳。

    返回赤凤卫的路上,李啸一脸灿烂的笑容。

    金翅岭顺利拿下,又发现了一个藏量极丰的金矿,让李啸心下欢喜无限。

    现在,李啸军中产业,除了传统的粮食生产外,所有拥的诸如钢铁、羊毛纺织、盐业、蚕桑,金矿等,这些能带来丰存利润的工业项目,才是李啸军今后发展的基石所在。

    李啸粗算了一下,这些产业都是都正常化运作后,一年至少一百多万两银子的利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那时候,李啸军将再不会为钱粮二字犯愁了。

    心下欢喜的李啸,很快又在想,这些目标尚是远景,现在那宣府镇那2万余人的流民,已被自已下令带到赤凤卫来,那要怎么安排他们呢?

    李啸想到的方法中,第一步,便是扩军。

    乱世之中,兵马为先。

    现在流寇与鞑子在一天天壮大,大明帝国却在一天天走向深渊,在这样危机重重的环境下,如果相关没有足够的兵力加以保护,李啸相信,自已辛苦得来的一切,随时都可能化为流水。

    故李啸返回赤凤卫后,便召集手下主要将领,商讨扩军事宜。

    听闻李啸扩军的想法,田威、安和尚等人,皆是一脸喜色,纷纷表示完全拥护李啸的做法。

    这些粗汉的想法很简单,有了更多的兵马,才能打更大的阵仗,自已也能获得更大的功名与利益。

    李啸并不打算让现有的甲乙丙三总兵马全部扩充,这需要的资金与装备投入可太大了。在李啸军尚未获得充足的资金和利润的情况下,这是根本不现实的。

    李啸的规划是,先把甲总兵马,扩充为赤凤总。

    这一营兵马,再下设甲乙丙三哨兵马,这样的话,以每哨5队盾兵,10队枪兵来算,那一营人马总共有15队盾兵,30队枪兵,另外再配备扩充到300人的下辖三队的横行哨,以及扩充为200人的玄虎重骑和200人的飞鹞子轻骑,另外再配上500人的辅兵队伍。

    火器部队因现在尚是紧缺资源,李啸让火器总头赵杰单独编制,以灵活配给各处军队。

    这样一来,按枪兵与盾兵每队102人的编制,现在赤凤营各兵种人数加起来,总共有5790人,比原先的部队人数扩充了近三倍!

    这样近六千人的一总兵马,如果拉出去,也可堪与中等规模的敌军一战了。

    而这次扩军,就把这2万余名流民一下子消化了近四分之一,接下来,其他工业项目再吸收剩余的流民人力,压力会减少很多。

    李啸随后任命人事安排。

    赤凤总总长为原甲总总长田威,副总长为原横行队队长安和尚。

    安和尚从原横行队队长跃升到副总长,跨了足足好几阶。见到李啸这般信重自已,安和尚抚着那颗锃亮的秃头大笑,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一脸洋洋得意的表情。

    安和尚心下甚是得意:哼,你们有什么好羡慕的,老子每次作战,哪次不是奋勇在前,堪为全军榜样,况且老子与李指挥使交情最老,早在李大人还是一名金州乡下猎户时便与他相熟,他不提拔老子这样的老资格,难道还提拔你们这样后来者不成。

    而原来的横行队副队长武壮,则被提升为横行哨哨长。

    武壮得到任命后,心中十分激动,他站起身来,大声向李啸说了句表示感激与效忠的话语,方慨然入坐。

    按下来,甲哨乙哨丙哨三哨人员,皆被任命了哨长与副哨长。

    其中的甲哨哨长,则是原枪兵一队队长罗正。这个顶替那个名叫古远的逃兵的罗正,好不容易才从一名辅兵成为了一名枪兵,极为珍惜这个结果的他,次次作战皆十分奋勇,现在终于成了单独一哨的哨长,成功上演了一个吊丝逆袭的典型剧目。

    这就是李啸军晋升铁的原则,以战功与表现,作为晋升的最关键的评定。李啸相信,只有这样公平实在的晋升原则,才能更好地激励士卒,让他们看到出人头地的希望。

    玄虎重骑与飞鹞子轻骑,也皆由队升哨,其中玄虎重骑哨长,便是原队长鲍昭,飞鹞子轻骑哨长,则是原副队长龙昱。

    李啸决定,在现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原铁龙城乙总与原金汤城丙总,依然保持原有编制。

    铁龙城王义守的乙总,被李啸改名为铁龙总,依然和现在一样,为5队盾兵、10队枪兵、60人的玄虎重骑,60人飞鹞子轻骑。

    金汤城段时棨的丙总,李啸想了许久,给它命名了个更加剽悍的名字,金狼总,李啸希望该总军兵,能如同一只西北的猛狼一般,为自已牢牢把持那片宣府北路的土地。当然,金狼总也与铁龙总一样保持原有编制。

    说起来,李啸现在扩兵后的三总兵马加起来,已有近一万人,已远超一个指挥使所能拥有的兵力。要知道在山东等地,一个指挥使加上下面的千户所与百户所的兵力,一般只有两三千人。

    幕僚陈子龙一直没说话,他眼神复杂地看着面色平静的李啸向部下宣布扩军计划,心下十分感慨。

    这个李指挥使,真是雄心勃勃之人啊。

    也许,在上官与同僚看来,这个李啸,用野心勃勃来形容,更加合适。

    李啸瞥见陈子龙正凝视着自已,向他回了一个淡淡的微笑。

    陈先生,我知道你的心思。

    我李啸现的行为,看起来,该是多么的张扬跋扈,也许在你眼里,我与那个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大肆扩充兵马的总兵官左良玉,很相象了。

    不过,有一点,本官与他不同,那就是左良玉尚有朝廷军饷可拿,而本官到现在,各地兵马,全部想尽办法自筹军饷,没拿过朝廷一分钱。

    况且,左良玉对朝廷阳奉阴违,养寇自重,而我李啸,从辽东,到山东,到宣府,北征鞑子,南战流贼,对大明朝廷与皇帝,忠心耿耿,尽心报效。

    我所求为何?

    有谁能知我心?

    这个问题,也许,我自已也回答不清楚。只不过,兴复我神州华夏这条艰难道路,哪怕再难,我李啸,也会努力走下去。

    李啸从思索中回过神来,随后又与众人一齐拟定了军中各级人员的薪酬标准,跟原先相比,各人薪资均有所上涨。

    其中总长每月20两,副总长每月17两。

    哨长,火器总头,水师总头每月15两,副哨长,火器副总头,水师副总头每月12两。

    队长每月10两,副队长每月8两。

    甲长每月6两,副甲长每月4两。

    士兵待遇则为,骑兵与横行军士,每人每月为25两,步兵、水师、火器部队则为15两,辅兵为08两。

    这个方案,得到了一众将领的一致认同。

    要让手下将士忠心效力,提高薪水待遇,保证军人地位与社会尊崇度,其实是一个强军的必备手法。

    相比其他卫所那些毫无尊严形同乞丐的卫所军,李啸的赤凤卫,可是说是全国卫所中,军人待遇最好,也最有社会地位的军队了。

    有良好的物质待遇作支撑,有刻苦动真格的日常训练,加上高强度的洗脑效忠手段,以及赏罚严明的军规制度,李啸手下的军队,想不成为明军中的精锐都难。

    “田威,安和尚,现在新加入的军兵有这么多,你们要好生训练,力求尽快让这大批加入的新兵,成为我军的合格战兵。”安排完毕的李啸,站起身来,目光深沉地对二人说道:“明年,赤凤总兵马,将要负担起更大的作战任务了。”

    田威与安和尚一同抱拳,大声答道:“请李指挥使放心,我等一定尽心尽力,为大人打造一支合格能战的精锐强军!”

    多谢看得到天池山兄弟的月票,多谢支持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托

    崇祯七年十一月上旬,将赤凤卫诸事安排完毕的李啸,带着陈子龙等一众随从,前往铁龙城。

    自九月中旬返回山东,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李啸终于得空前往山东单县的铁龙城,检查这座钢铁之城的各项工作进度。

    李啸一行人从赤凤卫出发,一路西行,他拟定的路线是,自东往西过莱州,青州,济南,然后转而南下兖州,直至单县。

    行经济南时,李啸去巡抚官署,拜见了山东巡抚李懋芳。

    让李啸颇感意外的是,李懋芳对李啸等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客厅中,李懋芳端着一个精致的茶杯,向李啸微微一举,笑道:“李指挥使,这是本宪一名故人,专门带来的上好雨前茶,请李指挥使一尝。”

    李啸一脸恭敬神情,他端着茶杯,轻呷一口,便向李懋芳微笑说道:“巡抚大人,果真好茶,入口绵润甘爽,倒让人回味无穷。”

    李懋芳忙道:“既然李指挥使喜欢,这雨前茶,本宪聊表微意,便送予李指挥了。”

    随即李懋芳唤来一名下人,将一大包包装得极为精致的雨前茶,恭敬地放于李啸桌旁。

    李啸见李懋芳突然这般客气,还真有些不适应,他忙道:“卑职自宣府回返,因赤凤卫诸事繁多,一直未得空前来拜见巡抚大人,甚是惶愧,今天又收巡抚大人这般好礼,李啸心下,实是惭愧得紧。”

    李懋芳摆手道:“李指挥使客气了。区区微礼,何足挂齿。实不相瞒,本宪在这山东地界,每日甚是憋闷,今天得见诸位,心下倒是舒畅了很多。”

    李懋芳此话一出,李啸与陈子龙不觉一愣,双人不约而同地对望了一眼。

    “东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东翁来到山东,时日尚短,根基未稳。且忍耐些时日,这山东局面,定会慢慢有所改观。”陈子龙温言劝慰。

    李啸暗叹,这个陈子龙,虽已辞别李懋芳,但仍称其为东翁,倒还是个颇念旧情之人。

    李懋芳脸上浮起一丝苦笑:“子龙,你不必安慰本宪了。现在山东情状如何,本宪心下自知。可叹本宪自来山东,原想好好做些实事,也算上不负皇恩,下无愧百姓,谁知现在已过大半年,竟只得这般苟且度日!可恨在这山东官员与将领,见本宪不得朝廷支持且根基薄弱,个个阳奉阴违,背后尽行贪墨苟且之事!唉,在这山东,本宪恐难有作为了,估计,不日便会被人取而代之。”

    房间中,一阵难堪的沉默。

    李啸明白,李懋芳说的是实话,这个本来就才具平庸的李懋芳,在没有上面支持,且下面的官员个个阳奉阴违的情况下,想在山东长呆下去,怕是不易。按明史记载,也就到明年七月时,李懋芳便会因为救灾不力被免职归家,由太常少卿颜继祖接任山东巡抚一职。

    “巡抚大人不必过于悲观,事在人为,山东局面未必就是死水一潭,还需勉力振作方好。”李啸尽量以一种平静的语气对李懋芳说道。

    李啸知道,自已说这番话,虽是真心实意,却未必能对消沉不已的李懋芳有所触动。不过,自已说了这番话,也算表明了自已的态度了。

    李懋芳目光复杂地看着李啸,他淡淡地说道:“李指挥使,本宪与你交往虽是不多,但能感觉出来,你是个精明能干,却又待人忠义的豪杰之士。非是本宪胡夸,在如今这战乱时代,象你这样杰出的青年英雄,日后前程,恐还在本宪之上。”

    “巡抚大人谬赞了,李啸浅陋之人,何敢当尊宪夸奖。”

    李懋芳脸上又是浮现一丝苦笑,他声音低低地说道:“李指挥,本宪今日,有一事相求,不知李指挥同意否?”

    “大人但请明言,李啸如能办到,绝不敢稍辞!”

    李懋芳微笑着,向旁边一名老仆唤了一声,老仆随后低头应诺而去。

    很快,这名老仆带着一名年轻英武的公子,快步来到客厅中。

    李啸看到,这名公子大约不到二十岁的模样,生得剑眉星目,英武俊朗,身着一身湖青色紧身武服,系着酱色的护腕,腰中扎着宽幅暗绸束带,足蹬厚底直缝牛皮靴,一幅标准的武生的打扮。

    “孩儿拜见爹爹!”公子对着李懋芳,长揖致礼。

    李啸心下一惊,原来这名公子是李懋芳之子,却不知何时李懋芳将其从浙江老家带到山东的。

    “嗯,浩然,起身吧。”

    李懋芳一脸和蔼的笑容,右手作了个虚抬的姿势,李浩然便从容直身。

    “李指挥使,这作是犬子李浩然,字南阜,现为杭州武学生员。本宪思虑良久,希望能让犬子在李指挥帐下效力,以为进身之阶。”李懋芳对李啸介绍道。

    李懋芳说完,李啸闻言,便觉心中一动,一股莫名的情绪,弥漫心间。

    这个李浩然,在明史中也是个有记载的人物。

    因从小喜武厌文,在文风极盛的浙江,李浩然这人,自被视为异类,也让自已的父亲李懋芳大为恼火。只是,因是膝下独子,一家人最后还是拗不过他,让李浩然遂了心愿,去上杭州武学。没想到李浩然开赋异禀,武学资质极佳,成为了机州武学生员之中的翘楚。现在随着年岁渐长,因李懋芳与辽东锦州祖大寿有旧,故打算让他去祖大寿的前锋营效力,以求博个功名。

    如果李啸没有穿越到这个世界,按到历史进程,李浩然会在崇祯十三年时,被提拔为杏山所千总,在崇祯十七年初,随御史金毓峒调至北直隶保定,方至不久,便有铺天盖地的流寇前来攻城,李浩然身中流矢多处,犹大呼杀敌,最后为免成为流寇俘虏,于保定城头自刎而死,为国尽忠。

    未等李啸说话,那李浩然一眼看到端坐椅上的李啸,便惊叫道:“哦,原来你就是那个在宣府北路大杀鞑子的李指挥使啊,想不到竟也是这般年轻。”

    李啸淡淡一笑。上座的李懋芳便训斥道:“南阜,如何说话这般不懂规矩!今后,你需在李大人帐下好生效力,还不快快拜见李指挥。”

    李浩然脸上稍带犹疑之色,他低声道:“父亲大人,您不是说,过了年便让我去锦州投祖大帅么?”

    “为父改主意了,这位李指挥使,南击流寇,北御强鞑,被皇上亲自任命为赤凤卫指挥使,而且加散阶,赐武勋,这般杰出能耐,本朝几人可为!你若能跟随李指挥使,自是前途远大。这般好事,实是你小子三世修来之福!”李懋芳一脸不满地训斥道。

    李浩然是个极机灵的年轻人,见父亲这般高看这李啸,心下暗想,此人确是有本事,不然,何以如此年轻,便高升为指挥使,自已若能跟随此人,倒亦是好事。

    “李指挥使在上,请受在下一拜!”李浩然单膝跪地,拱手过顶,向李啸恭敬行礼。

    “公子不必行此大礼,速速起身。”李啸赶紧从椅上站起来,将李浩然扶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