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谋天下-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顿了顿,转身道。

    “备车,去承天门!”

    “元辅,要不要本王去寻费都督来帮你!万一”

    朱常洛却是紧皱眉头,有些担忧道。

    承天门外,现在必定是朝议汹涌,即便是王锡爵身为内阁首辅,但想要镇压这般舆论,恐怕还是力有不逮啊!

    而费甲金虽是武臣,可他手里握着京畿三大营的部分调度权,若是场面无法控制的话

    王锡爵却是轻轻摇了摇头,道。

    “殿下好意,老夫心领了,不过此事乃是官内部之事,费都督插手,怕是会引起更大的事端,殿下若想帮老夫的话,尽快派人去请骆指挥使回来吧,恐怕上次殿下和老夫商议的对策,是到了用上的时候了!”

    “这一点本王明白,南镇抚司出了这么大的事,想必骆指挥使也在往回赶!”

    朱常洛点点头,道。

    骆思恭办事素来稳妥,虽然朱常洛不知道他为何突然离开了南镇抚司,但在这等紧张时刻,他必定不会走远。

    “如此便好!”

    王锡爵面上终是露出一丝笑容,不过随即便全数敛去,剩下的,只是淡漠和冷厉,似是喃喃自语道。

    “就让老夫看看,这么多年过去了,道甫你究竟有多少长进吧!”

    与此同时,承天门外。

    承天门是皇城正门,也是入宫的必经之地,而此刻,承天门外的空地上,却是有无数身着各色官袍的朝臣静坐于地。

    为首的老者一身绯袍,身形清瘦,静静的坐在地上,但是却自有一股凛然的气势。

    “李三才,你听老夫一言,速速退去,陛下已然有言,今日龙体微恙,不召群臣,难不成你还想胁迫君上不成?”

    而在这帮人的对面,同样是一身绯袍的老者,威仪自显,不过明显年纪比坐着的那个要大的多。

    此人正是内阁大学士沈鲤,今日是他值守内阁,却不料竟有人敢闹出扣阙这样的大事!

    “阁老此言差矣,厂卫蒙蔽陛下,肆意妄为,京师百姓已是水深火热,无数无辜平民尽入诏狱,无处申冤,老夫身为朝廷官吏,岂能坐视不理?”

    李三才眼光一凛,沉声说道。

    要知道,沈鲤虽是内阁阁臣,但并非最强势的阁臣,别人或许会怕,但是以李三才的身份地位,却是丝毫不惧。

    “何况沈阁老身为辅臣,更当劝谏君上,消弥厂卫之祸!陛下龙体微恙,为臣者本该恭请皇上安心静养,然陛下不过微恙,而京师百姓却随时可能身家性命不保,故而今日老夫纵然冒天下之大不韪,也须得面见陛下,禀陈厂卫之祸!”

    不愧是混迹朝堂多年的老狐狸,一番话下来,连消带打,将自己变成了悲天悯人的圣人,仿佛若是阻止他在此处扣阙,便是将大明百姓陷于水火之中

    “你!”

    纵然同为入仕多年的老狐狸,沈鲤此刻亦是忍不住一阵咬牙切齿。未完待续。。
………………………………

第四百零五章:衷贞吉的愤怒

    “此言差矣!”

    沈鲤气的面色通红,说不出话来,然而旁边却有另外一道声音插了出来,这道声音十分苍老,但是却带着一股正气和威严,让在场的人都忍不住为之侧目。

    “总宪大人!”

    在场中人立刻便认出了来人的身份,一身绯袍,上绣獬豸,此人一出,在场的御史言官们顿时纷纷起身行礼,来人正是左都御史衷贞吉!

    而且在他的身旁,同样是两位绯袍大员,却是内阁辅臣沈一贯和朱赓!

    衷贞吉大步向前,径直走到李三才的面前,道。

    “李大人此言未免太过强词夺理,厂卫行事乃是奉旨而为,纵然有不妥之处,我等身为臣下,亦当劝谏陛下,约束厂卫,而李大人今日浩浩荡荡于承天门前静坐,莫不成是想挟朝议以迫君上?”

    话语如刀,丝毫不留情面。

    和李三才不同,衷贞吉没有那么冗长的官衔差遣,有的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左都御史的官职,但是就是如此,他的气势却是能和李三才分庭抗礼,丝毫不落下风。

    究其根本,李三才的官衔一大串看起来风光无比,但是却也正昭示着他尴尬的地位,背着户部尚书和左副都御史的衔,却没有应有的权力,而他手中握着的实权,却没有应有的官职。

    说白了,就是名不正言不顺,而衷贞吉不同,左都御史乃是都察院的长官,执掌风宪纠察之权,在这朝中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地位。

    别说李三才的户部尚书不过是个虚衔,就是实授的户部尚书,在衷贞吉面前也要矮上一头。

    左都御史,可是和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并称为外朝三大巨头,权势之重,就连内阁的一些阁老都不一定能够比拟,何况衷贞吉执掌都察院,已经有超过六年了,并非是什么没有根基的。

    更重要的是,这位左都御史大人,今天可是窝着火来的!

    衷贞吉在左都御史这个职位上已经待得够久了,再进一步,就只能是入阁了,而以他的权势,若要入阁,末位的内阁大学士自然是满足不了他的胃口的,若是那样的话,就不是更进一步,而是明升暗降了!

    所以衷贞吉盯上的,是次辅的位置!

    如今的内阁当中,实际上总共有五位阁臣,除了王锡爵,沈鲤,沈一贯和朱赓四个以外,还有一位抱病在床的次辅陈于陛。

    要知道,这位次辅陈老大人已经七十六岁了,当初成为次辅的时候,便已经是疾病缠身,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皇帝一直没有准他乞骸骨,只是命御医好好为他治疗,并且准他不必上朝,也不必处理政务。

    这么一拖,就是两年,但是人终究不可能一直熬下去的,这些日子一来,陈老大人的情况非常不好,几乎已经到了药石无用的境界,据说半个月前,整整昏迷了七日,醒来之后便神奇般的能够下床行走了。

    而负责治疗他的李太医当时却是摇了摇头,直接收拾药箱回了太医院。

    谁都看得出来,这位老大人的大限将至,也就是这几天的工夫了……

    而一旦陈于陛去世,空出来的次辅之位,便是衷贞吉最好的选择。

    在这个时候,出现任何差错都有可能阻挡衷贞吉进阶次辅的道路,这也是上一次张问达扣阙的时候,衷贞吉接到王锡爵的消息之后,为什么二话不说就直接出面将那几个御史喝退的理由。

    若非如此的话,就算王锡爵是内阁首辅,想要动动嘴皮子就使唤衷贞吉,还差了点意思!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不过几天的工夫,竟然又闹出了群臣扣阙的事情,而且这扣阙的主力,竟然是十三道御史!

    要知道,都察院和其他的衙门不同,若是单论职官人数的话,恐怕都察院是朝廷当中最庞大的部门了,都察院下设十三道御史,以照应大明疆域中的十三道,每一道御史有四到八名,分巡各道,监察百官。

    也就是说,整个都察院,单是御史,便有超过百人,加上御史的特殊性,每位御史都有独立上疏的权力,故而实际上都察院人数虽多,但是衷贞吉这个左都御史对于都察院的掌控力,却是远远不如其他六部。

    这也是左都御史一直屈居于吏部尚书之下的重要原因。

    但是无论如何,十三道御史都是都察院的人,这个时候闹出这种事端,无疑会对衷贞吉的仕途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这个竞争次辅的节骨眼上!

    要知道,觊觎次辅之位的,可不止他衷贞吉一个啊,何况他在都察院呆的时间已经够长了,这次入阁已经是势在必行,而若是无法争取到次辅的位置,便相当于明升暗降,这是衷贞吉绝对无法容忍的。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这一次李三才煽动了这么多御史和他共同扣阙,但是事先却丝毫风声都没透给衷贞吉这个左都御史,分明是不将他放在眼中,让他如何能不愤怒?

    所以衷贞吉一到这里,便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言语当中一丝颜面都没有给李三才留。

    而且不仅如此,他说完之后,冷哼一声,将目光转向底下的御史们,道。

    “还有尔等,太祖皇帝陛下准科道言官风闻言事之权,为的是整肃朝纲,铲除奸佞,乃是对我等御史的信任,可尔等身沐皇恩,不思报答君上,匡扶正义,反而依仗手中之权胁迫君上,难道就没有一丝愧疚之心吗?”

    一番话说的底下人都低下了头。

    不过却也有不服气的,梗着脖子道。

    “总宪大人好生无理,我等读圣贤之书,为的是报效君上,护持百姓,而现在厂卫横行,肆意作乱,我等不忍君上为此等奸人蒙蔽,上疏请命,何错之有?”

    衷贞吉目光一冷,落在一个年轻人的身上,此人他认识,正是前几日扣阙,结果被他赶回去的工科左给事中张问达。

    不过看清之后,衷贞吉心中却是更怒,冷笑一声道。

    “何错之有?当然有错!而且是大错特错!为民请命?且不谈你们裹挟朝议胁迫君上乃是大不敬之罪,老夫就问你一句,张给事中可能保证,那些被锦衣卫所抓之人,个个都是无辜之辈?”

    一句话噎的张问达无话可说,保证?怎么保证!

    这次锦衣卫抓的,都是京城当中的大商贾之家,不管抓他们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可能够有如此万贯家财的主,又有几个是好角色了?

    若是要细查的话,这帮人屁股上肯定都是债!

    不过张问达说不出话了,一旁的温纯却是不能再坐视不理了,因为他清楚,衷贞吉这副火气,不仅仅是朝着李三才来的,也是朝他来的。

    今天来的这几十个御史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温纯找来的,不然的话,凭李三才的能力,怎么可能在这短短时间之内召集起这么庞大的一股势力。

    要知道,他虽然大权在握,但势力大多数都在地方上,在京城中却是稍显薄弱的。

    而作为这些御史的召集者,此刻温纯显然是不能坐视他们被衷贞吉斥责,是以温纯深吸一口气,道。

    “衷总宪息怒,吾等固然不能保证锦衣卫所抓之人个个无辜,然则厂卫横行京师,致得朝野上下惶惶不安,亦是事实!”

    “何况诏狱一向是作陛下钦定之案件审理之用,如今肆意滥抓京中平民,已属违制,再说就算是这些人犯的确负案在身,也当交由大理寺刑部处置,锦衣卫如此行为,才是蔑视君上,更是蔑视朝野文武,吾等并非是要挟朝议而逼迫君上,只是希望陛下能为吾等,为无处伸冤之大明子民做主!”

    一番话说的进退有据,压根不是张问达这种级数可以比拟的,而随着他的话语,底下的御史们刚刚被衷贞吉呵斥之下渐渐低靡的情绪,也渐渐恢复了……
………………………………

第四百零六章:大佬之间的博弈

    衷贞吉在一旁,冷眼望着温纯慷慨激昂的话语,他自是清楚温纯的想法,陈于陛一死,他势必要入,而按照惯例,无论他入之后是次辅还是排名末位的东大学士,都不可能再兼任左都御史。 。

    而温纯身为左副都御史,正是左都御史的强力竞争者,但是可惜的是,温纯这些年在他的压制之下,几乎没太大的存在感,所以他要争取左都御史,就必须要打出名声来!

    身为科道言官,什么最重要?

    毫无疑问是名声!

    尤其是身为风宪官之的左都御史,敢言直谏是基本的要求,若能率领百官谏言君上,匡扶大义,才是科道之风范。

    恐怕这也正是温纯打的主意吧!

    衷贞吉是何等人物,见到温纯的时候,就已经清楚了他的打算,但是清楚之后,心头涌起的却仍旧是无尽的怒火。

    他这个左都御史还没走呢!

    就有人急着想要篡夺他的位置了吗?

    退一步说,就算是他即将调走,可召集十三道御史扣阙面君这样的大事,温纯就这么一声不吭的做了,将他置于何地?

    冷哼一声,衷贞吉眼中闪过一丝嘲讽之意,道。

    “巧言令色!求陛下做主?你们这是求陛下做主的样子吗?朝廷自有法度,厂卫肆意妄为,难道尔等读圣贤之书,亦与彼辈一般目无君上吗?尔等身为御史,皆有直奏之权,若有疑惑,自可上疏内,转呈陛下!此乃承天门,皇城正门,尔等静坐于此,分明是在胁迫君上,还敢说是想要求陛下做主?”

    温纯面色一滞,却是没想到衷贞吉说话这么不客气,要知道,他这么说可相当于将在场所有人都得罪了!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衷贞吉也有自己的打算,要知道,这些年以来,大部分的臣都是从翰林院直接入,或是启用老臣,六部及都察院主官晋级臣的例子已经很少了。

    究其根本,是因为内辅臣权柄极重,而外朝六部及都察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制衡内的权威的。

    而且当初吏部尚书6光祖为求入,依仗吏部天官之威,强行逼迫皇帝同意廷推臣,带给了皇帝深深的警惕之心,让他明白了六部的力量。

    一旦内臣自六部都察院而出,很容易造成内外串联,权倾朝野之辈,故而这些年以来,皇帝一直在刻意阻挡六部主官入之势,就算是非要不可的话,他也会下旨从南京六部找来。

    而这一次,可以说是衷贞吉唯一的机会!

    那些可用的老臣,已经被皇帝调拨的差不多了,而新一代的翰林资历不足,担不起大梁,所以皇帝就算不愿意,也得从六部及都察院当中,挑选一位入。

    而现在,能够和衷贞吉竞争次辅的,还有吏部尚书李戴和户部尚书杨俊民。

    他们三人当中,衷贞吉的资历最老,也是最有希望接任次辅的,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他的身份,左都御史!

    放在外朝自然是威势无两,但是他到底是风宪之官啊,而且是风宪官的主官,这些年以来,没少顶撞皇帝,甚至可以说,他的权威就是在一次次犯言直谏当中竖立的。

    这一点在以前,是他仕途最坚固的基石,但是现在,却成为了他入的最大麻烦!

    自从6光祖那件事情之后,内辅臣向来是皇帝中旨入,也就是说,在让谁入的事情上,皇帝有很大的自由度!

    而虽然衷贞吉在资历和能力上都比李戴和杨俊民出众,但是他和皇帝的关系却并不好,如何改善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已经让衷贞吉苦恼多日了。

    今天他虽是带着怒火而来,但毕竟是混迹朝堂的老狐狸,不可能不分青红皂白就火,他之所以这么鲜明的表明自己的态度,甚至不惜站在厂卫的一边,为的就是向皇帝表明,他在这样的大事上,能够持身公正,并不因自己是文臣的一份子,就偏帮任何人。

    这一点,恐怕就连朱常洛都没有算到,事到如今,这场承天门前的静坐,已经彻彻底底变成了朝中大佬们博弈的角斗场。

    不过虽不知道衷贞吉的心思,但是温纯却知道,此刻自己不能沉默,不然的话,自己今天就白来了,而且还会让自己在朝中的威望大跌,再也无缘左都御史。

    咬了咬牙,温纯道。

    “总宪大人,我等何尝不知此举非人臣应为,然自厂卫出动之日起,朝中便有无数官员上疏,禀陈厂卫之祸,然陛下皆留中不,厂卫皆虎狼之辈,群臣等得,那被他们抓进诏狱的无辜百姓却等不得,故而即便是此举会触怒陛下,然我等为民请命,何惜此身!”

    这就是耍无赖了,将自己摆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我虽然做错了,但是你却不能指责我,不过话一出口,温纯却是猛地感到一阵不安,紧接着,他就看见衷贞吉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带着得意的冷笑。

    “如此说来,温大人是觉得,陛下乃是是非不分之君吗?为民请命,好大的名头!今天本官就告诉你,就算你摆出天大的名头来,冒犯君威,胁迫君上的罪名,你也逃不掉!”

    温纯只感觉浑身一阵冷,他已经明白了衷贞吉为何要笑,因为从自己说出那番话的时候,就已经宣告自己的仕途走到了终点!

    身为御史,他可以弹劾君上,但是同样,一旦他犯了错,要被法办的话,也同样没有人能救他。

    原本,群臣扣阙,是在在场的几十名官员的事,但是他此话一出,就等于承认他心怀胁迫君上之意,这种事情,乃是做得说不得的,宣之于口,便是授人以柄!

    压根不用想,这番话若是传进皇帝的耳中,他定然不会高兴,而如今自己得罪了皇帝,又得罪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而且对方手中还握着这般口实,要说事后不会对付他,恐怕他自己都不相信。

    一时之间,温纯不由得对煽动他一起扣阙的李三才充满了怨恨,不过当他对上李三才的双眼的时候,看到的,却是胸有成竹四个大字。

    “总宪大人,或许厂卫真的是手握陛下旨意,然陛下圣明之君,岂会容许他们滥抓无辜,难道说,总宪大人就能保证,厂卫所抓的人,都是有证据的吗?何况总宪大人可晓得,纵虎为患,终将伤及自身,今日厂卫抓捕平民我等坐视不理,明日说不定被抓进诏狱的,就是你我,甚至是这朝廷上的各位同僚!”
………………………………

第四百零七章:你可知罪?

    衷贞吉眉头一皱,本能的感觉到李三才的话中不怀好意,但是他却不能弱了气势,毫无疑问,今天的扣阙,对于宫中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当今陛下好面子,扣阙无疑代表着群臣对于他这个皇帝的不满,以皇帝的心性,就算是表面上不说,心中也必定会极为不悦。

    而如果他能够兵不血刃的解决这场扣阙事件的话,无疑会让自己的形象在皇帝的心中有大大的改观,争夺次辅之位的把握也大上不少。

    所以他一来,就拿出无比强势的态度,压住了温纯和那几十名御史,虽说都察院对于御史的约束力不及六部对下属的约束力,但是左都御史总归是科道官之首,他的权威,也并非可以轻易撼动的。

    何况今天来的这些御史,大部分都是受温纯等人煽动而来的,故而在衷贞吉几番呵斥之下,心中已经有了动摇之意。

    但是衷贞吉却清楚,今天的事情,最难处在于李三才!

    他才是这次扣阙的始作俑者,也是这帮人当中,身份地位唯一可以勉强和自己相比的人,只有真正将他压制,这场扣阙才算是真正解决。

    所以从一开始,他就一直提防着李三才,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李三才只在最开始说了两句,便闭口不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而到了现在,却突然出言,着实是有些奇怪。

    不过纵然是奇怪,衷贞吉也只是犹豫了片刻便道。

    “厂卫所抓,固然不可能没有无辜之辈,然其中亦不乏负案之辈,李大人不查清楚,便为其发声,当心成为奸人之臂助,况且我等身为朝廷命官,岂是锦衣卫想抓就抓的?”

    要知道,锦衣卫低调多年,基本上属于碰见文官就躲的那种,所以衷贞吉自然敢自信的说,锦衣卫没有证据,绝不敢滥抓朝廷命官!

    不过他的话音一落,却见李三才嘴角莫名的闪过一丝讥讽的笑容,淡淡的道。

    “总宪大人如此自信,那老夫也要送总宪大人一句话,莫要急功近利,不将事情调查清楚就为别人发声,当心成为奸人之臂助!”

    一番话说的,竟和衷贞吉方才告诫他的分毫不差,但是衷贞吉却出奇的没有生气,而是猛地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因为他分明在李三才的眼中,看到了得意的神色!

    他在得意什么?眼下的局势分明是他落了下风不是吗?

    难不成他还有什么翻盘的手段?

    衷贞吉心中一沉,却见李三才好整以暇的望着他,嘴角的嘲讽已经是毫不掩饰。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还是说,李三才在虚张声势?

    承天门外,顿时陷入了尴尬的沉默当中,衷贞吉脑中急速转动,但是却想不到李三才在这种状况下还有什么把握,要知道,底下的那些御史们,已经有些缓缓站起身来,心智不再如原本那般坚定,而一旦这些御史们退去,就算李三才是正二品的大员。

    凭他一个人,也是孤掌难鸣啊!

    不过衷贞吉这边着急,另一边李三才的脸色却也缓缓变得凝重起来,因为他发现,随着时间的一点点流逝,预想当中的变化却没有出现。

    承天门外,没有再多出现一个人……

    头一次,李三才感到一阵恐慌,一种不在掌控之中的感觉油然而生,让他感到一阵不安。

    而此刻,衷贞吉也终于抛去了纷乱的念头,双目闪过冷光,沉声道。

    “老夫身为左都御史,自能持身公正,不会为奸人利用,只是尔等,身负皇恩却胁迫君上,已然铸成大错,幸得陛下宽宥,还不速速退去!不然的话,休怪老夫不念同僚之情,上疏弹劾尔等!”

    这番话一出,在场本就有些动摇的御史们顿时六神无主,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人群最前端的李三才。

    而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