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谋天下-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来有些事情你也知道了,本宫这里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皇上心中并未有易储之意”

    王皇后自是知道朱常洛在担心些什么,一开口就给了他一颗定心丸。

    不过还没等朱常洛放下心来,王皇后便又开口道。

    “不过坏消息是,慈宁宫中的事情,是皇上授意的!”

    “什么?”

    朱常洛差点跳起来,他在过来之前,想过无数种可能,但是唯独没有想过,这件事情会是朱翊钧一手安排的。

    无他,作为一个皇帝,插手这种宫闱斗争,着实是有些跌份。

    不过如此一来,一切就都说得通了,按理来说,常氏虐待皇子,至少也应该是个贬黜的结果,但是到最后只是个轻轻巧巧的禁足,朱常洛原本以为,是王皇后插手的结果。

    但是现在看来,常氏被高高拿起轻轻放下的原因恰恰在朱翊钧的身上,他自己心里清楚,什么虐待皇子都是假话,所以才这么简单的就放过来常氏。

    还有就是敬嫔,朱常洛自认对她了解颇深,当初她和郑氏之间的嫌隙,亦是朱常洛一手种下的,但是朱常洛却忘了,这个女人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只要能够得到皇帝的恩宠,她什么都肯做!

    哪怕是替曾经“害死”她孩子的人说好话!

    “父皇是想将郑氏从冷宫里放出来?”

    几乎是片刻之间,朱常洛就已经理清了前因后果,皱眉问道。

    毫无疑问的是,作为一个皇帝,能够让朱翊钧如此费心布置乃至是亲自上场演戏的,恐怕也只有郑氏了!

    王皇后叹了口气,轻轻点了点头。

    “是,前些日子,郑氏遣人送来了一封信,心中写了不少她和皇上过去的事情,并且再三保证,自己当初只是一时鬼迷心窍,皇上许是记起当初的情分,加上送信过来的那个婢子说,郑氏最近的身子骨不大好,皇上一时心软,便跟本宫商议着,能不能将郑氏从冷宫里接出来!”

    “那母亲是怎么答复的?”

    朱常洛亦是叹了口气,开口问道。

    他的这个老爹是个念旧情的人,更何况是多年的夫妻,纵然是郑氏犯了再大的错,几个月过去,朱翊钧的心里,恐怕也淡了,这个时候郑氏再来哭求,效果自然非同一般。

    何况郑氏的信里只字不提要如何如何,只是单纯的摆出一副回忆当年的姿态,反倒会让朱翊钧觉得,她是在真心认错。

    “本宫没有答应!”

    王皇后摇了摇头,淡淡的道,但是朱常洛却从她恬淡的面容至上捕捉到一丝锐利的光芒。

    说到底,王皇后是六宫之主,要释放郑氏,没有她的同意,是绝无可能做得到的!

    “那”

    朱常洛有些担心的开口,毫无疑问的是,王皇后这样一定会得罪朱翊钧,让夫妻俩刚刚升温的关系再度变得恶劣。

    倒是王皇后轻笑一声,摇了摇头道。

    “放心,本宫没那么傻,陛下是个念旧情的人,他只是不忍郑氏过得如此清苦而已,并非真想让她复位,本宫便好言相劝,命人将冷宫当中收拾了收拾,又派去不少仆婢去伺候着郑氏,这件事情也就暂时这么过去了”

    “那现在”

    很明显,事情没有过去,若是真的如王皇后所言,事情到此为止的话,也就不会有常顺妃的事情了。

    不过这一次,就连王皇后的脸上也收敛笑意,慈和的面容上带着几分肃杀。

    “皇上是没有那个意思,可这宫中,有这个心思的可大有人在!”
………………………………

第四百八十二章:郑氏的手段

    历来宫中的斗争和外朝相比,其残酷和复杂程度都丝毫不会逊色,甚至有些时候还犹有过之!

    大明朝在这方面,其实还算不错,太祖皇帝当初为了预防外戚干政,立下祖训,宫中妃嫔只能从小门小户当中挑选,这样做固然有局限性,但是也让大明朝的后宫一直安宁的很,没有什么特别厉害的宫闱斗争,独宠的例子倒是更多一些。

    自然,朱常洛这位老爹也不例外,似乎是继承了老朱家专情的特质,对于郑氏一直宠爱有加。

    但是和真正专情的孝宗皇帝不同的是,他这位老爹专情是专情,可也同样贪花好色,宫里正式受封的妃嫔就有几十位之多,还有不少是没有位份的,至于被临幸过的女子,更是多不胜数。

    女人多了,自然就会有圈子,有圈子自然就会有斗争,何况就算再是小门小户出身,在宫中呆了这么多年,该学的手段也都学会了。

    郑氏能够在宫中屹立不倒多年,也不单单是凭着美色和皇帝的宠爱,毕竟后宫之事,有些地方即便是皇帝也不太好插手。

    自从郑氏倒台之后,她在后宫中的势力算是一度衰弱,但是犯错的是郑氏,和她走的亲近的妃嫔,王皇后无凭无据之下,也不好赶尽杀绝,这宫里永远不缺少在暗处鬼鬼祟祟的人

    “那,需不需要儿子帮忙?”

    望着王皇后肃杀的表情,朱常洛开口问道。

    “后宫的事情,你能帮得上什么?放心,不过是些跳梁小丑罢了,本宫本来念着她们在宫中不易,如今既然这么不安分,索性打发去给仁圣太后祈福去,也让这宫里落个清净!”

    王皇后微微一笑,脸上再度浮起惯常的慈和,神态之间却是自信满满。

    不过朱常洛却并没有高兴起来,反而带着一丝忧色问道。

    “母亲没法子了吗?”

    王皇后这话听起来固然爽快,但是朱常洛却从其中听出了一丝无奈之意。

    当初郑氏倒台,她在宫中最大的臂助张诚也随之被流放了出去,若是再继续赶尽杀绝,未免显得王皇后太过刻意的想要对付郑氏。

    再说了,在这宫中,一向是弱肉强食,郑氏倒了下去,她的党羽自然会作鸟兽散,各投新主,故而王皇后也就没怎么在意。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人虽则和郑氏走得近,但终归没有证据证明她们跟当初的那场大火有关系,王皇后再是六宫之主,无凭无据的也不好把她们怎么样。

    但是现在,王皇后轻描淡写的就要将这些人打发去给仁圣太后祈福,看起来固然是潇洒无比,但是又何尝不是在为接下来的事情做准备呢?

    郑氏复位,恐怕是难以阻挡了!

    王皇后望着朱常洛叹了口气,这个孩子聪慧是聪慧了,可有些时候,着实是太聪明了,什么事情都看的透透的,倒叫她有些挫败感,不过末了,王皇后还是点了点头。

    “陛下终究是个念旧情的人,此番虽是敬嫔出面,可到底背后站着的是陛下,陛下都已经自降身份做到如此地步了,本宫也不好太驳他的面子!”

    说到底,就算王皇后是后宫之主,也并非是能够随心所欲的存在。

    虽说宫中的大小事务都要经过她的同意,可皇帝的意思,她也不能完全忽视,更何况如今她和朱翊钧的关系,也不好太过违逆他。

    “那太后娘娘那边呢?她老人家也同意吗?”

    如果朱常洛没记错的话,李太后对于郑氏可是相当不待见的,郑氏想要复位,最大的障碍不是王皇后,而是李太后。

    她老人家是皇帝的亲娘,可不用看皇帝的意思!

    “太后娘娘年纪大了,也不愿再和陛下太过争执,再说你也瞧见了,这几日陛下天天都在慈宁宫磨着,太后娘娘看似刚强,但其实也是个心软的人,陛下是她的儿子,这般放低姿态软语相求,怕是太后娘娘也不会太过坚持!”

    顿了顿,王皇后的神色有些黯然,道。

    “何况当初郑氏被打入冷宫,本就证据不足,对外用的也不是纵火坤宁宫的名义,至于刺杀一事也只是擦边的识人不明之罪,如今陛下既已原谅了她,就是外朝的那些大臣们,恐怕也不好多说些什么!”

    朱常洛了然,帝王心术果真不是谁都能琢磨的透的,谁能想到当初朱翊钧看似震怒之下的诏命,竟然也暗藏着这等玄机。

    内宫和外朝,毕竟有别,内宫之事是皇帝家事,类似太子大位这种事情,大臣们或许还有发言权,可具体到内宫中的妃子处置,外朝的手就伸不了这么长了。

    更别说,这件事情如今貌似已经取得了太后和皇后的同意

    “那以后是个什么位份?”

    事已至此,朱常洛就算不甘心也只能接受,内宫中的事情,他如今也不好插手,连王皇后都没法子,更别提他了。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就算郑氏真的从冷宫当中脱身出来,也不可能恢复到往日的风光了,朱翊钧就算是再宠爱她,也总要顾忌影响的。

    别的不说,这一次王皇后将跟她亲近的妃嫔一股脑都打发去给仁圣太后祈福,怕是短时间内再难回来了,郑氏即便逃出了冷宫,也不过孤家寡人一个。

    “慎嫔吧!毕竟是陛下亲自出面,位份也不能太低,当初郑氏刚刚进宫的时候,便受封的是淑嫔,太后娘娘的意思,希望她这次出来之后,能够谨慎本分,不要妄行他事”

    王皇后道,看得出来,不管是她还是李太后,内心深处都不大乐意将将郑氏放出来,只是碍着朱翊钧的决心,不好驳了去罢了。

    “嗯!”

    朱常洛默默的应道,心绪却是放了下来,一个慎嫔,还上不得台面。

    倒是王皇后,脸色微微一肃,道。

    “洛儿,你要明白,郑氏如今大势已去,即便出了冷宫,也翻不起什么风浪,如今陛下虽然有让郑氏离开冷宫之意,可并无易储之心,你切记不可因郑氏之事和陛下怄气,后宫之事是小节,有本宫在这你不必担心,你的心思,还是要放在外朝之上,本宫虽然不大清楚政事,可最近这些日子,陛下因为你的事情,着实在外朝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母亲放心,孩儿知道!”

    朱常洛苦笑一声,应是道。

    好歹他现在已经是行过冠礼的人了,自然不会和往常一样,动不动和朱翊钧置气,不过王皇后的话也让他心中微微警醒,看来这次的风波,来势汹汹啊
………………………………

第四百八十三章:方从哲

    出了宫,朱常洛便径直回到了王府当中。

    毫无疑问,郑氏的复起是他所没有预料到的,尽管如今的郑氏已经没有了党羽,自己也跌到了慎嫔的位份,在宫中的势力必定会大不如前,但是毫无疑问的是,郑氏的复起,在某些人的眼中,一定会变成某种信号。

    或许皇帝心中并没有易储之意,可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赞成朱常洛成为太子!

    郑氏的复出,很可能会变成这个导火索!

    甚至于,联想起最近朝中的这股风声,朱常洛不得不怀疑,郑氏在朝中还有势力!

    不然的话,何至于如此巧合

    “下官方从哲,见过殿下!”

    王府大殿,一名青年官员等候已久,眼见朱常洛跨步进来,连忙上前迎道。

    神色之间甚是恭敬。

    此人乃是万历十一年进士,被选入翰林院任编修,一熬就是这么多年,前些日子刚刚外放,转为国子监祭酒,他是朱常洛在京中为数不多的可以信任的人物之一。

    当初朱常洛回京的时候,他的老师李廷机和叶向高曾经向他举荐过几个人选,其中便有方从哲,后来坤宁宫那场大火之后,也是方从哲力请为朱常洛冠婚。

    也正是因此,他才脱离了翰林院这么多年的冷板凳,转迁成为了国子监祭酒,要知道,如今的国子监虽然早已经沦为了勋贵子弟混日子的地方,但是国子监祭酒可是朝廷当中最有含金量的几个官职之一。

    是仅次于科道风宪之臣的清要官职,当然,从那以后,方从哲也就正式走进了朱常洛的眼中,虽然不曾参与过什么重要的事务,但是平时议论朝政,却是常有的事。

    如今朱常洛刚回京师,朝局晦暗不明,手中又暂无可用之人,只得将方从哲叫了过来。

    “方先生客气了,请坐!”

    面对方从哲,朱常洛一向都是很客气的,虽然方从哲做了这么多年的冷板凳,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他的学问出众的很,朱常洛也是后来才知道,叶向高写给方从哲的信中,将朱常洛的课业托付给了方从哲。

    所以方从哲时常到王府来,不仅仅和朱常洛谈论政事,也会教他课业,算是半个老师。

    不过今日朱常洛却着实没有谈论课业的心情,整理了一下言语,便道。

    “先生可知,最近的朝局之上有何风声?”

    以往的时候,朱常洛和方从哲谈论政事也是以这样起头,不过今日的气氛,显然是要凝重的多。

    “殿下可是指,朝臣弹劾殿下擅自前往辽东之事?”

    方从哲倒是浑不在意,道。

    倒也不是方从哲摆架子,他本来就不是什么注意小节的人,有话直说,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会被压在翰林院这么多年。

    “不错,常洛的确听说了些风声,朝中的诸位大臣似乎对常洛前往女真一事有所不满!”

    知道方从哲不喜欢拐弯抹角,故而朱常洛也不藏着掖着,直接了当的道。

    “那殿下可否告诉老夫,殿下到底为何要擅自前往叶赫城呢?这一点,老夫也十分不解,不过老夫并不相信朝中流言,殿下性格稳重,绝不是为了区区好玩就会如此胡闹之人!”

    方从哲和朱常洛接触的时间也不短了,自认识人之术还是有几分的。

    如今朝中民间都在传扬,说朱常洛擅离职守,前往辽东是任性妄为,还有的说是朱常洛为了叶赫部的公主,各种流言都有,尤其是当朱常洛真的带回了一个女真姑娘之后,民间的流言更是愈发横行了。

    倒是朱常洛苦笑一声,不知道该怎么说,想了想道。

    “先生,此事说来话长,不过长话短说,就是建州女真意图谋反,被父皇提前察觉,故而父皇才命本王前往辽东,至于叶赫部的公主,倒是却有其人,不过这是为了取得叶赫部贝勒的信任,不得不为,并非外界传言一般,本王为美色所惑!”

    现在外间的传言,他自然知道,不仅仅是在民间,这几日甚至开始有御史上书,弹劾朱常洛妄用公器,不惜调动大军插手女真内部事务。

    “原来如此!”

    方从哲捻着下巴上的胡须,皱眉道。

    这样就解释的通了,方从哲一直在怀疑,这件事情并不像看到的那么简单,别的不说,就是调动大军就不是朱常洛一个人能够决定的。

    要真是为了任性就调动三四万的大军,那放着邢玠和李如松就不会同意。

    如今朱常洛说是受了皇帝密旨,那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与此同时,方从哲的心中也是一块大石落地,道。

    “既然如此,那就不必担心了,如果老夫没有猜错的话,殿下的地位虽然看似岌岌可危,但是实际上却不可动摇!”

    朝臣的意见始终只是朝臣的意见,方从哲最害怕的,是皇帝因此而产生不满,不过既然是受了皇帝的密旨,那么自然不存在这个担忧,相反的,朱常洛按照皇帝的密旨办好了事情,恐怕皇帝心中只会满意,从而使他的地位更加稳固。

    说到底,方从哲如今已经上了朱常洛的大船,无论他愿不愿意,在朝野上下,都已经将他划为了朱常洛的人,所以朱常洛的荣辱,关系着他的仕途,即便是以他这样的性格,也不得不为之紧张。

    “先生现在可以告诉常洛,朝中的这股风潮,究竟从何而起了吧?”

    朱常洛笑了笑,开口问道。

    要知道,他前往辽东的事情,原本不过是一件小事,并没有宣扬出去,但是如今却闹得如此沸沸扬扬,说背后没有推手,朱常洛是断然不信的。

    尤其是这个时候,宫里又出了这等事情,就不得不让朱常洛怀疑,这其中的联系了。

    郑氏经营多年,可不只是在宫中,就是在朝中,也结交了不少的官员,刚好趁着这次机会,看看有多少牛鬼蛇神跳出来。

    不出意料的是,方从哲一直待在京城当中,对这件事情知道的倒是不少,犹豫了片刻,方从哲叹了口气,轻轻地说了一个名字。

    “次辅沈阁老”
………………………………

第四百八十四章:温纯的无奈

    沈一贯!

    听到这个名字,朱常洛下意识的眉头一皱,说起来,他和这位阁老打过的交道不少,不愉快也有一些,但是正面的冲突却是没有的,毕竟沈一贯乃是阁老重臣,涉入朝局这么久了,朱常洛也清楚一位阁臣在朝廷意味着什么。

    那是毫无疑问的金字塔尖的存在,更何况沈一贯如今并非寻常的阁臣,而是次辅,在内阁当中也是一人之下的人物,说句实话,朱常洛内心里,其实是不想跟他真的发生冲突的。

    当初他可以因势利导,逼走赵志皋,其实是因为他本身立身不正,过于想投机取巧,但是沈一贯不同,他可是一只老狐狸,更何况他在朝野上下,人脉深厚,想要跟这么一位手握重权且心机深沉的大佬斗,可不容易!

    “还请先生明示!”

    揉了揉额头,朱常洛叹了口气,道。

    不论如何,既然沈一贯已经出了招,那朱常洛就必须接着,他还就不信了,这朝廷至上,莫不成还能让他一家独大不成?

    “殿下容禀,就在殿下离京之后,朝廷当中便因为谁任次辅,而有所争议,所候选者,无非沈一贯和衷贞吉二人,原本衷贞吉在都察院呆了这么多年,再进一步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关键时刻,都察院却出了意外”

    方从哲没有直接回答朱常洛的话,反倒是悠悠然讲起了前一段朝局之上的一段变故。

    朱常洛心下虽然奇怪,但是却知道方从哲不是无的放矢之人,便接着话头问道。

    “是何意外?”

    “浙江道御史徐有为上本,弹劾长芦盐场巡盐御史陆庆,称其与盐场看守勾连,倒卖盐引,牟取暴利,甚至收受贿赂,对违规支盐之事坐视不理!而且言辞闪烁,隐约间有流言称,陆庆胆大妄为,是在京中有所依仗!”

    方从哲叹了口气道。

    倒是朱常洛眼神微眯,从中嗅到了一丝阴谋的气息。

    长芦盐场,是大明最大的产盐地,而从古到今,盐都是国家管控的物资,我朝盐法,支盐须有盐引,而盐引须有朝廷颁发,按照盐引的数量缴纳盐税,这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而贩盐暴利,故而有私盐泛滥,太祖皇帝有鉴于此,特设巡盐御史,以防地方官员监守自盗,难敌利诱。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大明的监察系统地位高,独立性也很强,御史虽不过七品之衔,但是却手握重权,直属于都察院管理,并不受地方节制。

    甚至于御史到了地方之后,如有必要,地方佐贰官当听从御史调遣,权力可比一地正印官。

    权力之大,也并非是没有限制,太祖皇帝设立御史制度之处,便已经考虑到御史贪腐的问题,也自然有相对应的措施,一则御史权力虽大,责任也大,明会典明写出,御史风宪之官犯罪者,罪加三等,有赃则从重论之!

    其二便是御史的流动性,都察院分十三道御史,各自分巡一省之地,另设巡盐御史,巡漕御史等官,而都察院最大的独立性就在于,分巡哪一道是差遣,而非职务,故而都察院可以自行决定如何调动御史。

    一般来说,御史在一省纠察巡视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年,年初出发巡视各地,年末回京述职,次年调任他省。

    如此强大的流动性,也决定了御史没有时间如地方官一样在一地培植亲信,掌控势力,也便大大遏制了其贪腐的可能性。

    加上御史科道官,大多数自新科进士当中选取,这些进士刚刚进入官场,尚且满怀抱负,血气方刚,自然不会为了区区小利而自断仕途之路。

    这么种种原因下来,便让御史言官成了大明朝出事最少的群体,似这般巡盐御史勾结盐场管事倒卖盐引的事情,着实是稀罕的很。

    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朱常洛虽然没有听说过这个陆庆,但是他也知道,巡盐御史和巡漕御史是都察院当中权责最重的职务,凡是能够担任这两个职务的御史,无不是都察院的精英。

    说的更直白一点,陆庆既然能够获得巡盐御史的职位,很明显是受到了衷贞吉的赏识,甚至很有可能就是衷贞吉派系的人物

    “这背后有人操纵!是沈一贯?”

    前一句话是陈述句,后一句话却是问句。

    毫无疑问的是,这个时候爆出这样的事情,背后绝对不单纯,但是这幕后主使是谁,可就值得人玩味了。

    照理来说,沈一贯得利最大,但是朝局复杂,又岂是单看谁能获利便确定谁是幕后主使,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事情和沈一贯脱不了干系,但是要说沈一贯亲自布置的这件事,怕是不大可能

    果不其然的是,方从哲摇了摇头,道。

    “上本弹劾的徐有为,是左副都御史温纯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