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谋天下-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这已经是明摆着的事情了,黄册乃是一府的重务,陆庆之身为知府,若不是被全面架空的话,绝不可能毫不知情。

    而在国朝的体制下,还是扬州府这样的朝廷税务重地,压根不可能出现被架空的知府!

    “回大人,是是陆知府授意下官,不必仔细核查各地的黄册!”

    吕善才吞了吞口水,最终还是没撑住,道。

    而这一次陆庆之更是气愤,顾不得刘元霖先前的警告,怒声道。

    “胡说八道,分明是你告诉本官,说黄册之事乃是扬州府历年来的老规矩,还劝本官萧规曹随,如今竟想反咬一口不成?”

    “巡抚大人,你莫要听信此言,府尊大人乃是扬州府知府,下官不过是佐贰之官,岂能左右府尊大人的做法!”

    吕善才亦是着急起来,辩解道。

    “够了!”

    一声断喝,在公堂当中回荡。

    陆庆之和吕善才抬头,看到的却是霍然而起的朱常洛。

    说实话,朱常洛本不想插手今天的审案过程的,刘元霖身为浙江巡抚,对于此道甚是精通,压根不用他过多置喙。

    但是到了此刻,他却是再也忍不住了!

    直到此刻,这两人还是毫无悔改之意,仍自想着要相互推卸责任,哪有一点朝廷官员的样子?

    大明朝就是因为有这样心中只想着升迁和推卸责任的官员,才会一日不如一日,百姓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官员治下,才会愈加困苦。

    “殿下”

    刘元霖望着愤怒的朱常洛,眼中微微有些担忧。

    若是朱常洛真的开口处置了这两人,可就真的再难抽身而去了,再说皇帝那边,也并不好解释啊

    不过他也只是叫了一声,并没有继续说下去,这些日子以来的相处,让他明白,这位太子殿下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情,没有人能够拦得住。

    更何况,刘元霖心底,也不想再看见这两个丑态毕露的混账。

    朱常洛没有回头,只是轻轻摆了摆手,道。

    “本宫奉皇命巡抚江浙,却不料遇此等危害江山社稷之官,着实不配为朝廷之臣,如今案情已明,扬州知府陆庆之勾结同知吕善才伪造黄册,擅起徭役,加重役于百姓,致使扬州府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地,本宫断不能坐视不理,来人,摘去陆庆之与吕善才的乌纱帽,押送刑部处置!”

    说罢,朱常洛转身离开,背后,刘元霖恭谨的声音掺杂着百姓的欢呼声,却掩不住朱常洛的一声叹息。

    吏治清明,是国家机器运转的基本,朱常洛突然明白,为什么这一次朱翊钧点名要让他来彻查黄册一案,这是希望他明白,大明的吏治已经严重到了何等程度。

    堂堂一府之地的掌印官,竟然如此毫无担当,只知争斗,长此以往,百姓在苛捐杂税之下,不反才怪!

    朱常洛换了一身便服来到后堂当中,却发现刘元霖已经等候在此,眼见朱常洛进来,脸上露出一丝担忧之色。

    “刘巡抚可是觉得,本宫今日太过冲动了?”

    朱常洛一笑,坦坦荡荡的问道。

    刘元霖也不避讳,开口道。

    “殿下,这二人固然死有余辜,然陛下已有旨意,彻查案情,不做处置,一切等禀明陛下之后再行定夺,殿下如今贸贸然罢免一位朝廷大员的官职,着实是有些不妥啊!”

    诚然,陆庆之和吕善才罪大恶极,就算是禀明了皇帝,下场也不会比现在好,但是那是皇帝的处置,和朱常洛擅自处置,是有区别的。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陆庆之和吕善才的官职是皇帝授予的,自然也当由皇帝罢免。

    朱常洛此举,往小了说,是冲动莽撞,往大了说,有僭越之嫌!

    这对于一位储君来说,可不是小事!

    不过朱常洛却是摆了摆手,道。

    “巡抚大人放心,本宫心中有分寸!”

    刘元霖还待再言,却听得王安进来禀道。

    “殿下,陈守备到了!”
………………………………

第五百三十六章:盐帮

    陈良弼前来,想必是因为刘元霖被刺一案,若是这件案子没有查清楚,朱常洛自是不会贸贸然的当众审理黄册一案的。

    不过不得不说陈良弼的动作很快,区区数日就查到了刺杀的真凶,动手的人如他们所料,是一伙江湖杀手,拿钱办事的亡命之徒,在刑部都是挂了号的。

    官府早已经对这伙人发了海捕文书,只不过原本这些人在官府也有些关系,但是现在做下了这等罪不容赦之事,纵然是有天大的关系,也没有人敢保他。

    只是对于朱常洛等人来说,谁动的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到底是谁派来的人?

    “臣陈良弼参见太子殿下!”

    不多时,陈良弼便大步走了进来,神色看起来甚是复杂。

    “殿下,人抓到了!”

    不出朱常洛所料的是,陈良弼开口便是直截了当的道。

    “哦?那可审出了是何人指使?”

    一旁的刘元霖开口问道。

    审出来了,这是肯定的,但是究竟是什么样的真相,才能让陈良弼这样位高权重的重臣露出这么一副神色,朱常洛也是感兴趣的很。

    “审出来了,好消息是,这件案子我们都猜错了,这帮江湖人士之所以刺杀刘巡抚,并非是因为黄册一案,只不过是恰逢其会,所以我们才会误以为对方是因为黄册一案而来!”

    陈良弼提了提精神,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

    “这么说,是为了永嘉盐场的案子来的?如此说来,雇凶杀人的应该也不是朝廷中人了!”

    朱常洛微不可查的皱了皱眉头,开口说道。

    这的确算是个好消息,朝廷之所以如此震怒,最大的原因就是有人胆敢公然破坏官场规则,为了阻止查案而雇凶刺杀朝廷大员。

    官场争斗,有些手段是绝对不允许使用的!

    雇凶杀人就是最不被容忍的手段之一,毕竟谁都不想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的性命!

    而官场外则是没有这个限制。

    刘元霖原来的差事,就是清查永嘉盐场一案,而永嘉盐场一案除了涉及部分官员之外,利益损失最大的,却是私盐贩子。

    他的这位父皇,这次是打算借着郑青山的案子,好好整顿一下盐业了,不然的话,区区一个盐业案子,哪动用的了王命旗牌。

    只不过因为后来刘元霖机缘巧合之下,揭发出了扬州府伪造黄册的真相,才掩盖了他在盐业上的大动作。

    对于官场内的人来说,雇凶杀人绝对是不允许的,但是对于那些在刀尖上舔血的私盐贩子可就不一样了。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他们雇凶想要杀害刘元霖也算不上什么意外之事!

    “不错,据那些人交代,出钱雇他们杀人的并非朝廷中人,而是盐帮中人!”

    陈良弼沉吟片刻,开口说道。

    “盐帮?”

    这下子就连刘元霖的脸色也微微有些难看。

    顿了顿,转过头对朱常洛解释道。

    “殿下,盐帮由来已久,最早能够追溯到汉朝,当初的张士诚就是盐帮出身,这个盐帮,说穿了就是一帮私盐贩子的集合体,只不过他们和一般的私盐贩子不同,他们贩运的私盐,售价不仅低于一般的私盐贩子,更是低于官营食盐,所以百姓们对盐帮中人多加维护,给朝廷围剿增加了不少压力,始终难以杜绝,此次臣清查盐业,将好几个盐场的管事都换了人,并且严格控制盐引支盐数量,应该是给盐帮贩盐造成了困难,所以才引来了此祸!”

    相比于黄册一案,刘元霖明显对于盐业的事情更加熟悉。

    陈良弼只是说出了盐帮二字,刘元霖便将整件事情猜了个七七八八。

    盐帮中人,多为草莽,每逢乱世,必有盐帮之人起义,所以对于历朝统治者来说,盐帮都是一个极不安定的因素。

    但是因为盐帮恪守售盐价格低于官营食盐的准则,盐帮在百姓当中的名声相当的好。

    不过朱常洛却知道,他们的好名声,是建立在损害朝廷利益的基础上的,他们的售盐价格之所以低,是因为他们并不向朝廷缴税。

    而官营的食盐,却是要按照规制缴纳盐税,也就是说,他们将原本应该上缴朝廷的税赋,转变成了售价上的低廉。

    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和其他的私盐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如郑青山这样的私盐贩子是将应缴的税赋揣进了自己的腰包,而他们则是放弃了这些利润而已。

    或许在平民百姓的眼中,他们这是大义的行为,但是着眼于朝廷的层面,这种行为只会造成官盐售价的居高不下,甚至进一步影响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

    微微皱眉,朱常洛开口道。

    “方才刘巡抚说,这盐帮由来已久,但是始终难以根除,难道仅仅是因为,有百姓为其掩护吗?”

    盐帮的势力虽大,但是若说仅仅是因为百姓掩护,所以朝廷对它没有办法,朱常洛是断然不信的,更何况,盐帮行事一向低调,不然的话,大明一旦真正对他们动真格的,有再大的势力都不够看的。

    国家机器的威力,可不单单是说说而已!

    而刺杀巡抚这样的事情,明显是会激怒朝廷的行为,若没有在朝廷为他们转圜,朱常洛相信,盐帮断不会做出这等事情。

    “殿下是怀疑,朝中有人跟他们勾结?”

    刘元霖花白的眉毛皱了皱,开口问道。

    顿了顿,瞥了一眼一旁的陈良弼,道。

    “殿下,此案重大,不可仅凭怀疑就定论吧!”

    倒是朱常洛轻轻摇了摇头,道。

    “刘巡抚,陈守备,本宫并非仅凭怀疑就胡乱说话,盐帮能够在民间长盛不衰,在朝中必定有其羽翼,而且本宫敢肯定,这一次的刺杀,跟朝中的有些人脱不了干系!”

    望着朱常洛信誓旦旦的样子,刘元霖的脸上凝重起来,道。

    “殿下,何以见得?”

    “刘巡抚莫要忘了,当初陆庆之对于此案的态度,若是此案的背后真的是盐帮的话,他何必如此?”
………………………………

第五百三十七章:回京

    事实上,从朱常洛到扬州府以来,他便一直催逼着陆庆之早日将刺杀刘元霖的凶手捉拿归案,一方面是为了掩人耳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试探他的态度。

    而陆庆之的态度很奇怪,他一直在支支吾吾的敷衍了事,丝毫没有用心追查的迹象。

    若是按照陈良弼所说,刺杀案并非是因为刘元霖揭出了黄册一案的话,那么陆庆之压根没有理由为他们遮掩。

    毕竟侦破如此大案,也算是大功一件!

    但是陆庆之还是选择了对此案不闻不问,甚至就连朱常洛这个太子亲临,他都不愿意尽心去调查,这只能说明,这件案子的背后,远不止一个盐帮这么简单。

    若非是这件案子背后的人他招惹不起,便是有些人给他施加了压力。

    或者,兼而有之!

    “殿下所言有理,只可惜如今陆庆之已经被押往京城,不然的话,倒是可以从他口中套出这案子背后的真相!”

    刘元霖叹了口气,有些惋惜的说道。

    黄册一案审结之后,陆庆之便已经启程被押送京城,另行处置。

    毕竟是朝廷的一方大吏,朱常洛可以罢免他的官职,临时做些处置,但是他最终的定论还是要通过朝廷来决定的。

    不过朱常洛却是轻轻摇了摇头,道。

    “虽然没有陆庆之的供词,但是这件事情,十有**还是魏国公府的手笔!”

    “何以见得?”

    虽然陈良弼已经知道魏国公府在劫难逃,但是心中始终存有一丝希望,见得朱常洛如此笃定,不由得开口问道。

    朱常洛一笑,道。

    “这其中的缘由,陈守备应当比本宫知道的清楚吧!扬州府一向是魏国公府的势力范围,若非魏国公府的心腹,陆庆之怎么可能成为扬州知府?”

    这句话,朱常洛其实还是客气的,事实上,整个南直隶都渗透着魏国公府的痕迹,不仅仅是扬州府,南直隶的其他州府,或多或少的也都要考虑魏国公府的意见。

    地头蛇的名声,可不是白叫的!

    “陆庆之的确是和魏国公府有些关系,可就此断定指使盐帮刺杀巡抚大人的就是魏国公府,未免太过牵强了吧?”

    陈良弼皱眉,道。

    这件事情他的确清楚的很,除了扬州府以外,南直隶内几个富庶的州府,正印官都被魏国公府牢牢的抓在手中,而其他的佐贰官和州县的正印官,则是各大派系和党派的地盘。

    整个南直隶的势力分布复杂至极,若是简单粗暴的来看,扬州府的确一直都是魏国公府的势力范围。

    至少历任的扬州知府,包括陆庆之在内,都和魏国公府有着不浅的关系。

    朱常洛摇摇头,开口道。

    “陈守备,其实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魏国公府在南直隶的名声是响当当的,有魏国公府撑腰,这南直隶当中又有谁能向陆庆之施压,让他顶着本宫的压力,敷衍如此大案?”

    答案肯定是没有的。

    除了魏国公府外,没有人能够让陆庆之如此唯命是从。

    顿了顿,朱常洛转头望着刘元霖,却见后者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眼见朱常洛的目光扫过来,沉吟片刻,开口道。

    “不瞒陈守备,老夫调查永嘉盐业一案之时,也曾经详细了解过盐帮的背景,盐帮成员背景复杂,但是的确有证据显示,魏国公府和盐帮有所牵连”

    陈良弼的神色顿时一滞,脸色有些难看。

    朱常洛叹了口气,盐业一案,亦是他一直在关注的案件,只不过因为此案并非他亲自负责,所以并未插手,但是这些日子闲暇之时,也和刘元霖谈起过江浙一带的盐业状况。

    当时刘元霖本是随口一提,说盐帮的背后,有着不少达官显贵,其中便有魏国公府。

    不过看陈良弼难看的脸色,朱常洛只得开口道。

    “陈守备倒也不必如此担心,此事只是本宫的猜测,即便是魏国公府向陆庆之施压,也未必就真的是魏国公府指使的刺杀一事,此案行事颇具草莽风气,不像官场中人的做法,本宫猜测,或许是盐帮擅自为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盐帮既然和魏国公府有牵连,那么至少魏国公府在其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这话倒不是在单纯的安慰陈良弼,刺杀乃是下下策,恐怕也只有江湖上的草莽人士,才会觉得杀了刘元霖就能一了百了。

    稍微有些官场常识的人就会清楚,刺杀巡抚不但对缓解局面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令朝廷下定决心彻查。

    尽管朱常洛不大看得起徐弘基那个阴翳的性子,但是想来这种低级错误他是不会犯的。

    不过纵然不是他指使的,出了案子之后,尽力遮掩总是有他一个的,不然的话,一个如此简单的案子,堂堂的扬州府也不至于迟迟难以侦破,到最后竟然扯出一个山贼匪患这样荒唐的解释。

    “那殿下打算怎么办”

    陈良弼的脸色有些黯然,但是片刻之间就恢复如常,开口道。

    “殿下,据臣所知,几日之前,徐弘基已经上奏陛下,言道太后娘娘千秋之喜将至,请求进京朝贺!陛下已经准了!”

    太后千秋之喜,不过是个借口而已。

    魏国公府入京朝觐的惯例是一年一次,大朝会之时入朝觐见,但是此番意外的要去祝贺太后千秋,又是在这等敏感的时刻,心思不必多言。

    而且更重要的是,皇帝竟然允准了徐弘基的请求。

    按理来说,扬州府发生的事情,皇帝应该清清楚楚才对,徐弘基进京要干嘛,皇帝也应该明白,但是这个时候还是将他召入京师,其意味却是让人难以揣测。

    “此事无妨,此间事了,本宫也该带着案卷回京禀奏父皇了!此案重大,如何处置本宫自是不能一个人说了算,要和父皇及朝中诸公好好商议一番!”

    不过朱常洛仍旧是一副淡定的样子,仿佛丝毫都不在意徐弘基入京的事情。

    不过若是仔细看就会发现,朱常洛微阖的眼眸当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带着股一往无前的气势
………………………………

第五百三十八章:皇帝有召

    京城,皇宫,乾清宫!

    半年以前,后宫失火,坤宁宫,交泰殿,乾清宫一时俱焚,在朝堂之上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皇宫当中再无人提起那场大火,而新的三大殿也拔地而起,富丽堂皇,威严厚重。

    而且让朝臣欣喜的是,似乎随着郑氏被彻底打入冷宫,皇帝也慢慢开始回心转意,虽然仍旧不设常朝,但是召见大臣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甚至有些三品以下的官员,偶尔也能得见天颜,这可是往日从不曾出现过得状况!

    “陈公公,不知父皇如此着急召本宫前来,所为何事?”

    乾清宫前的丹陛旁,朱常洛跟着陈矩不紧不慢,口中却是笑吟吟的问道。

    他此番处理过扬州府之事,便立刻赶回了京城,只不过他刚到慈庆宫不过片刻,后脚陈矩就跟了过来,言道皇帝有召。

    朱常洛甚至来不及更衣,就跟着他到了乾清宫,心中自然是疑惑的很。

    陈矩微微欠了欠身子,倒是不像一般的太监内侍般小心翼翼,略一沉吟便开口道。

    “殿下在扬州府,闹得动静可是不小,朝中的诸位大人,有不少都颇有微词”

    话说了一半,陈矩恰到好处的停在乾清宫门前,拱了拱手道。

    “殿下稍待,臣这就进去通传皇上!”

    “公公辛苦!”

    朱常洛亦是拱了拱手回礼,不过心中却是已经有了谱,看来徐弘基已经开始行动了。

    “殿下,皇上口谕,宣您入内觐见!”

    不多时,一名小内侍走了出来,恭敬的拜了拜,在前引着朱常洛进了乾清宫。

    “儿臣参见父皇!”

    作为皇帝日常处理政务之所,乾清宫比毓德宫要大的多,也威严的多,朱翊钧身着一身天青色蟠龙便服,头戴翼善冠,坐在御座之上,眼见朱常洛进来,眼中闪过一丝慈和的笑意,淡淡的道。

    “起来吧!你送来的奏疏,朕看过了,扬州府的黄册伪造一案,牵连甚广,你对案情最为清楚,说说看,这件案子该如何办!”

    朱常洛没有料到,朱翊钧开口便问起此事,不过好在他心中早已有了准备,只是略一沉吟便开口道。

    “回禀父皇,儿臣以为,黄册乃国之重务,关乎徭役税赋等诸多方面,不可轻忽,朝廷屡次三番移文各衙门,务求黄册准确明晰,然扬州府冒天下之不韪,伪造黄册,亏空人口达四万三千户,此等惊世之案,若不彻查严惩,恐国法纲纪难平!”

    之前在扬州府的时候,朱常洛便几乎每日一封奏疏,像皇帝禀奏黄册一案的进展,不过他在奏疏当中,并没有掺杂自己的观点,只是客观的叙述案情的状况。

    但是他对于这件案子的态度却始终不变,不仅要彻查,还要严惩!

    朱翊钧眉头一挑,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欣慰,面色上却是丝毫不动,道。

    “那太子以为,当如何彻查,又如何严惩?”

    朱常洛顿了顿,拱手道。

    “父皇容禀,扬州府伪造黄册,距今已有十数年,其间历四任知府,皆无人敢揭发此事,反而谎报政绩,同流合污,更有甚者,事发之后胆敢阻挠钦差办案,着实不可轻纵,儿臣恳请父皇,追究自万历十六年后历任扬州知府之责!此等为自己政绩而不顾黎民死活之辈,如何能立于朝堂之上?”

    这一番话说的坚定有力,但是朱翊钧的眉头却是微微蹙起,望着朱常洛看了片刻,朱翊钧轻叹一声,道。

    “太子可知,自万历十六年来,扬州府的四任知府都去往何处?”

    “回父皇,儿臣知道!”

    朱常洛拱手道。

    既然要彻查,他自然是事先就查清楚了这些事情,自万历十七年,杨俊民自扬州知府之位调任户部侍郎之后,扬州知府便成了一个官员升迁的快车道。

    除了被朱常洛罢免掉的陆庆之之外,中间的两任知府,如今都是身居高位,一位是山西提刑按察使麻溶,另一位则是河南布政使梅淳。

    皆是一省之地的三大主官之一,可算得上是封疆大吏的级别,虽然并不在朝廷,但是也是位高权重之辈。

    “既然知道,还执意要追究吗?”

    朱翊钧盯着朱常洛,身子微微前倾,一股气势扑面而来,让朱常洛压力倍增。

    朝廷需要的是稳定!

    这一点,很早的时候王锡爵就曾经清清楚楚的告诉过朱常洛,朝堂稳定压倒一切,王锡爵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一直能够受到皇帝的重用。

    说穿了,真正在维持朝堂稳定的是皇帝!

    而毫无疑问的是,若是这件案子真的照朱常洛的法子去处置的话,一下子拿下两位封疆大吏加上一位六部尚书,必定会令朝堂动荡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