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谋天下-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门’不出,称病不朝!
这是文官集团对于天子无声的抗议,而这一次,天子终于是平静了下来,宫中也没有再继续发出任何的诏旨。
动‘荡’了数日的京城,终于陷入了短暂的平静当中。
但是朝中所有的大臣心里都清楚,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而已,事情闹到了如此地步,时间拖得越久,天子的脸上就越来越难堪。
诏旨已发,但是朝臣却托病不遵旨而行,这无疑是在天子的脸上狠狠的甩上了一个巴掌,当今年轻气盛,岂能受得了如此奇耻大辱?而朝臣们也绝不会容许天子如此破坏规则,双方互不相让,短暂的平静不过是在积蓄实力而已,过不了多久,这京城当中,就将爆发一场今上登基以来,最为‘激’烈的冲突!
而这一次,老首辅已然离去,不会再有任何人能够阻止的了这场浩‘荡’风‘波’……
就在京城风起云涌的时候,作为始作俑者的朱常洛,却依旧安坐在乾清宫中处理着内阁递送过来的政务,似乎外头的一切涌动,都和他无关一样。
“陛下,指挥使大人到了!”
王安从外头走进来,将御案上的一杯凉茶换下,开口道。
“叫他进来吧!”
朱常洛头也不抬,道。
片刻后,骆思恭带着一贯的冷清脸‘色’,走进了殿中,抱拳行礼道。
“见过陛下!”
朱常洛放下手中的朱笔,脸‘色’稍稍含着几分笑意,道。
“起来吧,朕命你调查的事情如何了?”
“陛下放心,臣按照陛下的旨意,已经搜集到了多方证据,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臣便可去兵部拿了驾帖,将他们拘入诏狱!”
听得天子问起此事,骆思恭的脸上闪过一丝冷芒,‘阴’翳的眼神当中带起淡淡的兴奋之‘色’。
他自然清楚天子重用锦衣卫的用意,也知道,当天子启用锦衣卫的时候,他这个指挥使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甚至可能会在最后被抛出去成为平息众臣怒火的工具。
但是那又如何呢?
锦衣卫生来便是天子手中的一柄利刃,利刃再锋锐,藏之于鞘,也只能终日在黑暗当中度过,唯有出鞘见血,方是锦衣卫的真正意义所在!
不过骆思恭的这股戾气却是叫朱常洛摇了摇头,道。
“你着什么急?这些东西,你都给朕好好收着,没有朕的旨意,不许让任何一个人知晓,可明白?”
“是!”
被训斥了一顿,骆思恭低着头,垂头丧气的应道。
朱常洛轻笑一声,瞥了一眼手边的奏疏,这份奏本是三娘子送上来了,自从皇极殿赐封之后,已经有数日了,这已经是三娘子第三次上本,请求回到土默特了,看来有些事情,拖不得了……
一念至此,朱常洛肃起脸‘色’,转而问道。
“朝中之事你暂且先办到此处,朕命你打探的边境状况如何了?”
“回陛下,不出陛下所料,如今草原上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翁果岱追随林丹回到了察哈尔部之后,顺利的取代了彻辰汗,篡位自立,封翁果岱为太师,主掌一应庶务,但是此番林丹篡位,却令得终于彻辰汗的喀尔喀部十分不满,如今两部已经反目成仇,大战一触即发,臣已经按照陛下的吩咐,遣使往察哈尔部与翁果岱取得了联系,这是翁果岱给的回复,请陛下御览!”
提起此事,骆思恭的脸‘色’也是凝重起来,从袖中拿出一份封的紧紧的书信,恭敬的递了上去。
朱常洛拆开信封,仔细的看了片刻,随即脸上便是‘露’出一丝笑意,喃喃道。
“果然是贪婪成‘性’之辈!”
说罢,重新将书信叠好收了起来,转头道。
“王安,前去拟旨,命人礼送忠顺夫人与顺义王离京归回土默特,另明旨前线麻贵,命其将降军全都‘交’付忠顺夫人,待得忠顺夫人带军回到归化城之后,便可大军回撤,朕与满朝文武,静待大军回归!”
话语当中罕见的带着一丝轻松之意,事到如今,边境之事总算是解决的差不多了,他也能够松一口气了。
待得王安领了旨意,朱常洛‘揉’了‘揉’额头,却是状若随意的问道。
“对了,于慎行现在到何处了?”
眼见天子发问,骆思恭连忙答道。
“回陛下,据锦衣卫的消息,于大人距离京师已经不足两日的路程,大约明日便可进京了!”
朱常洛朝着远处望去,眼神当中隐约带着一丝期待。
他为了于慎行准备了这么大的一份礼物,只希望这位被众口称赞的能臣,可千万不要让他失望啊……
………………………………
第八百四十四章:班师回朝
大同城。
距离那一场出其不意的夜袭,已经有十数日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虽然不能磨平人心中对于战争的恐惧,但是却足以抹掉那弥漫四方的血腥气息。
随着土默特部酋首被擒,大军归降,察哈尔部仓皇而逃,大同城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自古以来,中国的百姓都是最具有韧性的人民。
这一场战争打的固然惨烈,但是人总是要活下去,所以在战争结束之后,老百姓们很快就驱散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悲伤,重新开始为生计而忙忙碌碌。
街上的坊市渐渐热闹起来,无数的店铺重新开门迎客,大同城似乎又恢复了原本的活力。
而唯一能够看得出这场战争存在过痕迹的,就只剩下城门外依旧驻扎着的数万大军,以及被分营看管的近万降军!
城门楼上,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了许久,但是麻贵依旧习惯站在城门上,俯视着城下,仿佛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就发生在昨日一样。
不过无论如何,他们赢了!
目光下移,麻贵的眉头却是缓缓皱了起来,自从大战结束之后,为了不影响城中的百姓,他便命令大军驻扎在了城门外的不远处,而在大军的中心周围,则是被看管起来的降军,站在这个地方,麻贵能够清楚的将营中的一切尽收眼底……
“麻兄还在担忧降军一事吗?”
半晌,麻贵的身后响起一道略略叹息的声音,李如松往前走了两步,和麻贵并肩而立,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却是定在了那一万的降军身上。
“岂能不担心?也不知朝廷现在,究竟做出了何等决定,无论如何,总比你我在此苦苦揪心的好!”
摇了摇头,麻贵的脸色复杂,苦笑一声道。
这番神色,却是丝毫不像一个得胜大捷的将军,反倒像是一个吃了败仗的大将一样。
“说的也是,这可是个烫手的山芋啊!想必朝廷如今,也在斟酌该如何处置吧!不过梁公公那边……若是我所猜不错的话,恐怕是承了旨意吧!”
李如松亦是苦笑一声,目光变得复杂起来。
按理来说,军报已经送入京中数日,朝廷的决议应该早就下来了,自古以来,大军孤悬在外就不是长久之事,按照惯例,大战结束的十日之内,大军便会接到军报,班师回京。
但是这一次却不同,大战结束已经过去了半月有余,朝廷却丝毫没有任何的风声。
反倒是在大战期间低调异常的监军梁永梁提督,这些日子以来风风火火的四处走动,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就连麻贵等人想要见他一面探一探京城的口风,也未得一面。
而他们在梁公公那里得到的唯一消息也就只有四个字!
稍安勿躁!
“这话岂能胡说?”
听得李如松的猜测之语,麻贵轻轻皱了皱眉,轻声呵斥道。
不过他自己心里也清楚,这句话没什么说服力,这些日子以来,虽然他们见不到梁永的面,但是梁公公的行踪他们却是大致心里有数,梁永这些日子换下了大营周围的兵士,尤其是对于一干降军的看管,更是越发的严密起来。
作为百战大将,无论是麻贵还是李如松,对于这种情况,心中都有些不详的预感!
半晌,李如松叹了口气,目光依旧定在底下的大营当中,声音带着几分飘忽。
“麻兄,你我相交数十年,并肩作战亦非首次,算得上彼此相知了,你跟老夫说实话,若是你,这近万的降军,能眼睁睁的放回去吗?”
要知道,这可是土默特一整个部落一半的精锐大军啊!只要能够灭了他们,土默特立时就会元气大伤。
但是相反的,作为前线的领兵大将,李如松更能够深刻的感受到这几年下来,土默特实力的迅猛增长。
不过蒙古的一部之力,如今竟然需要大明出动十数万大军才能战而胜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并不是一件特别值得夸耀的事情。
要知道,在长城外的草原上,可不只有土默特这么一个部落。
而如今虽然大战赢了,但是对于一个部落而言,人才是最重要的,没了财富,他们可以去抢,但是一个合格的骑兵,却是需要数年的心血和财富才能培养起来的……
“放归吗?老夫自是不甘心的!可是不甘心又能如何呢?”
麻贵何尝不知道这些,但是他同样心里清楚,事到如今,想要覆灭土默特的大军,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杀降!
上万大军,如今已经被缴了武器,限制在营地当中,只要麻贵一声令下,这上万大军没有一个人能够活着离开。
但是朝廷不会容许他这么做的,杀降从古到今都是恶名!
朝廷的那些大臣是不会愿意担负这种恶名的,而没有朝廷的命令,麻贵一个人,是做不了这么大的主的……
李如松眸光闪烁,声音依旧飘忽不定。
“如果,老夫是说如果,圣上也不放心将这些降军放归呢?”
话音未落,李如松便感到一道冷光如刀锋般定在他的脸上,麻贵望着他,脸色复杂,右手却已经悄悄按上了腰间的刀柄。
“妄测上意,此乃大罪!还是说,李兄此次是受命而来?”
城楼上的气氛陡然变得紧张起来,不过作为对象的李如松却是丝毫都不紧张的样子,苦笑一声,道。
“麻兄不必如此紧张,老夫这些日子都和麻兄在一起,哪有什么时间受命,只是,麻兄平心而论,你心里就没有这么想过吗?”
麻贵愣了愣,片刻之后,长叹一声,却是继续沉默了下去,
他怎么可能没有想过。
军报传入京师这么久,但是朝廷却毫无动静,如此反常之事,他岂能不想?
所想的结果,自然只有一个……
朝廷在等!等什么?自然是在等他这个前线主将,将降军的事情解决掉!
至于如何解决……
历史之上有无数可以效仿的范例,但是每一个范例,都叫麻贵心惊胆战,朝廷不能背负杀降的名声,皇帝不能背负杀降的名声,但是这些降军,又万万不能将他们全部放归,那么这个恶名,自然只能有前线主将来背!
这个令不能由朝廷来下,只能由他麻贵来自己领会。
因为这件不仁不义的事情,绝不能和朝廷有一丝一毫的关系,这必须是他麻贵胆大妄为,骄兵悍将,自取死路。
麻贵不是三岁孩子了,这些事情,他心里明镜一样,但是正因为如此,他才感觉到意外的悲哀……
自己在前线拼死拼活,日以继夜,落得便是个如此残暴不仁的下场吗?
拳头暗暗紧握,麻贵忍不住一拳打在城墙上,血肉之躯打在坚硬的砖石上,显露出一丝丝的血痕,但是麻贵却恍若不觉……
见此状况,李如松轻叹一声,将右手搭在麻贵的肩膀上,声音却是坚定不已。
“麻兄,老夫今日前来,并非是奉了什么命令,只是想要告诉麻兄,若是真的到了那一步,老夫会和麻兄一同承担,算是,老夫为大明,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李兄……”
麻贵猛地抬起头,声音激越,同样变得复杂起来。
不过也只是片刻,麻贵便笑了起来,转头望着李如松,笑道。
“好,好,好,老夫总算是未曾看错人!也罢,这些事情,总归是要有人来做的,有李兄相伴,老夫也算有个慰藉!”
说罢,脸色冷凝下来,从腰间抽出长刀,厉声道。
“来人,召兵集合,去降军营……”
不过还未等到有人应声,一道让麻贵意想不到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哟,二位将军这莫非是有未卜先知的本领,咱家这还没宣旨,二位将军就准备着了?”
梁永?
麻贵的脚步缓了缓,望着眼前这个一脸假笑的东厂提督,眼中微微闪过一道疑惑。
他来做什么?
再转眼一看,却见梁永身后跟着两个行人司的行人,再往后是十几个随从,行人手中捧着古朴的盘子,上面端端正正的放着一卷玉轴黄绢。
“既然二位将军这么着急,咱家也就不多耽搁了,尽快将事情办妥了,二位将军能尽快回京受赏,咱家也能尽快回京复命!”
刚刚打量完,梁永便拱了拱手开口道。
听了他的话,麻贵却是苦笑一声,回京受赏?他如今连性命能不能保住都不知道,何谈受赏?
不过待得目光移到梁永身后的玉轴黄绢上,麻贵早已经凉透的心,却又升起了一丝暖意。
他终究是没有看错人,当今的天子,并非是那般冷情冷心的君主,纵然是要让自己背负这杀降之名,可到底是送来了这么一封旨意。
有了旨意在手,他便是奉命行事,如此,虽然受赏是不可能了,但至少性命能够保得住吧……
“圣旨下,麻贵,李如松接旨!”
念头纷纷乱乱,梁永却已经高高举起玉轴,道。
“臣接旨!”
二人不敢怠慢,单膝跪地,抱拳行礼。
梁永望着二人视死如归的模样,脸上倒是忍不住浮起一丝笑意,清了清嗓子,缓缓展开手中的卷轴,开口念道。
“诏,命总兵官麻贵整点兵员,叙点军功,即刻率军赶回京师,一月之内,务必赶回,钦此!”
诏宣完了,梁公公合上诏书,却久久未见麻贵二人出口接旨,笑了笑,将手中的玉轴塞进麻贵的手里。
“这……没有其他的密旨吗?”
麻贵愣了半晌,才讷讷的开口问道。
倒是梁永皱了皱眉,罕见的调侃道。
“眼下是没有的,不过将军若是想要,不然咱家就快马加鞭回京城给将军求上一道?”
“不必!不必!不必!多谢公公,多谢公公了!”
麻贵总算是从这突如其来的惊喜当中醒悟了过来,顿时连连摆手道,手中更是将那圣旨握得紧紧的,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相信,这突如其来的惊喜并非是幻觉。
倒是梁永笑了笑,道。
“密旨倒是没有,不过陛下有一句话,却是叫咱家转告二位将军……”
顿了顿,梁永的神色严肃起来,道。
“陛下有言道,有功则赏,有过则罚,才是盛世之像,忠臣良将,功在社稷,只要陛下他老人家还在一日,便不会凉了任何忠于大明的臣子之心!”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啊!”
此言一出,麻贵二人的情绪再也控制不住,拜倒在地,遥望着京城的方向,大礼叩拜。
梁永费了一番力气,才算是将二人安抚下来,道。
“将军,路途遥远,还是不要耽搁了,陛下和众大臣都在京师等着将军凯旋而归,这些日子咱家已经替将军整点好了兵员,咱们即刻便启程吧!”
倒是李如松相对镇定一些,踌躇了片刻,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
“梁公公,恕老夫多问一句,那些降军……”
“降军之事,二位将军不必忧心,朝廷已有安排,陛下已经册封前任顺义王之子卜他失礼为新任顺义王,并赐名朱顺之,与其母忠顺夫人一同接管降军,回归土默特,在两个时辰以前,顺义王与忠顺夫人已经从南门进城,如今正在总兵府中,咱家已经安排过了,过些时候,便将降军交付给顺义王,从此之后,那些人便生死各安天命,和二位将军无关,二位将军只管点齐大军,班师回朝便是!”
梁永倒是知无不答,含笑道。
听完之后,李如松和麻贵的心中皆是松了口气,看来此次,的确是他们多心了,不过相互对视了一眼,二人的眼中却是不约而同的带起了一丝遗憾和担忧……
或许这就是人的奇怪之处吧,若是叫他们为了朝廷牺牲,去做那个恶人而牺牲自己,他们固然不愿,但是若是放过这些降军,他们的心中,也依旧不怎么舒服,不过他们心里也清楚,恐怕天子做出这个决断,也是下了极大的决心的,为的,便是他们这些在前线浴血拼杀的将士们,想到此处,他们心中便再无任何的不甘,有的只是对天子的敬佩和尊崇。
能侍如此君上,当效死以报之!
倒是梁永眼见两人如此神色,挥手斥退了身边的随从,用只有他们几个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道。
“不瞒二位将军,咱家这里还有一份绝密的军情,是朝廷诸公都尚且不知的,既然二位将军如此心忧边境,咱家也不藏私,便将此消息告诉二位将军,也好让二位将军安心回朝!”
顿了顿,梁永脸上浮起一抹神秘,继续道。
“就在前几日,新任的蒙古大汗林丹宣布土默特归顺大明,为鞑靼所不容,草原各部当共击之,并命喀尔喀部率军扫平土默特部,这个消息,咱家已经命人封锁了好几日了,除了陛下之外无人知晓,而且据昨日刚刚得到的军报,喀尔喀部的大军已经顺利攻入了土默特的王城归化城,再没有人回去力挽狂澜的话,恐怕土默特这个部落,就要永远的消失了……”
说罢,梁公公满意的看到了麻贵和李如松一脸错愕的神情,拱了拱手,转身离开了城墙,留下二人愣在原地消化着这个足以石破天惊的消息。
过了许久,一阵冷风吹来,让麻贵二人打了个寒颤,也终于是醒悟了过来,对视一眼,皆是看到了对方心中的苦笑之意。
只是心中不由得对于天子的手段又有了新的认识,能在千里之外,操控整个草原局势的,除了今上,恐怕没有其他的人了吧?
不过无论如何,有了此番之事,恐怕草原上数十年之内都将陷入一场大乱,而大明,也将因此而迎来数十年的边境安宁。
心中重重的松了口气,麻贵二人再望向底下那些降军的目光当中,却是充满了怜悯……
………………………………
第八百四十五章:于慎行入京
深秋的落叶已经飘落许久,京城的天气也变得越发的寒冷,随着时间踏入十月份,京城迎来了第一场雪。
雪花纷纷扬扬的落下,却挡不住赶考士子的热情,随着科考日子的临近,无数士子早已经在京城住着,摩拳擦掌,等待着一场决定他们命运的考试,也是当今登基以来的首次恩科。
北安门是京城进出的重要所在,这大冷的天,来往的行人也愈发的少了,不过也正是在这样的日子里,却有一队人马不顾寒冷的始终站在北安门外,看打扮,竟似是宫廷当中的人。
远处,一辆古朴的马车从远处缓缓行来,马车显得有些破旧,但是惹人注意的是,在马车的四周,另有一队兵士护卫,打头的人骑在马上,身上却是穿着绿袍,显然也是八九品的小官。
但是以官员的身份,却只能在前当个引路之人,不由的令人好奇起来,这古朴马车当中究竟是什么样的大人物。
马车悠悠的停驻在北安门前,稍顷,马车上下来一位清瘦老者,身上穿着普普通通的棉袍,外头罩着一件素色的宽袖直身,装扮好似一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一般,只是就算是再普通的打扮,也难掩老者一身清越的气质。
“十年了,京城还是那个京城,果然一点都不曾改变啊!”
捋了捋胡须,老者的神色复杂,轻声开口道。
“后生晚辈叶向高见过于公!”
马车停下,北安门外等候已久的一队人马却是迅速迎了上来,众人簇拥当中,以为身着绯袍的大员疾步上前,使了个晚辈之礼,恭敬的道。
而在此人的身后,还跟着一个更加年轻的青年人,不过和此人不同的是,那青年人却是着着一身宦官袍服,同样是拱了拱手,道。
“咱家王安,见过于公!”
不错,这北安门外的老者正是京城闻名已久却不见其人的新任阁老于慎行,而在他面前的,则是天子特意派来迎候的叶向高和王安。
“风雪天寒,叫二位久等了!老夫于慎行,见过叶尚书,见过王公公!”
于慎行回过神来,仔细的打量着眼前的二人。
他虽居故里,可却不是什么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富家翁,对于朝局时事,依旧颇为关注,承接旨意之后,更是专门了解了一下如今京城的近况,所以对于朝廷如今的官员们也大都心中有数,自然是一眼就认了出来眼前人的身份。
顿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