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谋天下-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
“圆滑倒是圆滑,可只怕这数年的谪居生活,却也磨去了他的锐气,若是只知八面玲珑,却也当不得什么大任!”
朱常洛摇了摇头,脸上却是浮起一丝忧虑,道。
“陛下何必忧心,所谓听其言而观其行,方能识其人,陛下如今只听其言,未见其行,何以断定其人呢?”
倒是陈矩信心满满,开口劝解道。
“这话说的倒也不错,如今才刚刚开始,这言是听到了,接下来该观其行了,就是不知道,朕出的这道大题,于慎行究竟该用何行来答!”
朱常洛哈哈一笑,目光却是望向了殿外的一片夜色,殿外依旧大雪纷飞,这一场初冬的大雪,不知道要到何时才能停止,御案上的烛火映着朱常洛的眼眸,越发显得深邃不已,难以捉摸。
于慎行,朕布下了这么大的阵仗作为见面礼,你……可不要让朕失望啊!
………………………………
第八百四十七章:于慎行的纠结
京城,仁寿坊。
当今是一位慷慨的天子,这一点是朝廷上下都公认的事实,虽然在朝政吏治上,今上的要求无比严苛,但是平素他对待臣下,不仅随和亲近,更是出手阔绰,每每赏赐臣下金银物事,都要比先帝时要多上许多。
而对于这位被特意起复的阁臣于慎行,自然也是如此。
朱常洛不仅早就派遣王安备置好了府邸,而且早早的替他备置好了仆妇奴婢,府邸当中的一应布置,也都是尽量按照于慎行在故里时的府邸布置的。
出了宫城,于慎行跟着王安行了不久,便来到了自己的新府邸,说是新府邸,于慎行却一点都不陌生,因为这就是他当初还在京城的时候所住的府邸,虽然随着他归隐乡间,这座府邸又被几经转手,重新装潢过,但是大致的架构还是不变的。
王安将府中的一应琐事和于慎行带过来的管家和几个老仆交代了下去,便拱手和于慎行告了辞。
以他内廷大管家的身份,办这些事情自然是手到擒来,但是若不是于慎行对他的良好态度让王公公产生了好感,自然也不会如此面面俱到。
如今既然于慎行已经彻底安顿了下来,王安也就回宫去了,毕竟王安虽然在内宫几个大太监当中算是比较清闲的,但也是繁忙的很。
送走了王安,将收拾宅院的事情交给一干老仆,于慎行便吩咐下去,叫那些下人不要随便来打搅他,而他自己则是径直来到了书房当中。
书房布置的清逸淡雅,颇是符合于慎行的审美,不过他的目光,从一进门,就定在了桌案上的精致匣子上!
这匣子正是今日在宫中,天子赐给他的物事。
于慎行定定的望着匣子,神色却是颇为复杂,匣子未曾上锁,只要于慎行轻轻伸手就可以掀开,但是他却并没有急着打开这个匣子,因为的他的心中有一种预感,这个匣子里面,有着能够动荡整个朝局的东西!
而天子在这个时候将这个东西交给他,显然是准备借他之手来开启这场风波。
所以在开启这个匣子之前,于慎行必须细细的梳理一下如今京城当中的局势。
事实上,早在数日之前,甚至是比天子的圣旨下达还早的时候,于慎行就接到了一封书信。
一封来自于当朝首辅,哦,现在是前首辅王锡爵的书信。
在信中,王锡爵直言不讳,言道如今朝堂动荡,百官颓靡,弊病丛生,所幸今上锐意进取,有革新风气之心,然朝中老臣掣肘一方,令天子束手束脚,有鉴于此,老首辅决定致仕而去,为天子革新打开大门,而之所以写信给于慎行,是因为他已经在天子面前举荐于慎行为继任首辅的人选……
事实上,于慎行这些年虽然不在朝中,但是他却在朝中有无数至交好友,王锡爵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老首辅这一次对于慎行并没有任何讳言的地方,将他对于朝局的所有看法都详详细细的说了个清楚,并且在信中拜托于慎行能够接替他继续辅助君上,兴盛大明。
所以实际上,于慎行并不像外界所想象的那般对京城并不熟悉,相反他熟悉的很,而且不仅如此,早在他接到王锡爵的信件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准备进京,可以说,这一次进京,于阁老就是冲着首辅的位子来的!
当然,于慎行心底里也清楚,虽然有王锡爵的举荐,但是他想要成为首辅,依旧艰难无比,毕竟,这可是人臣之极,别的不说,单是如今的朝中,就必然有无数人在暗中觊觎着这个位置,而他的优势,就在于天子。
听起来有些荒诞不经,毕竟要清楚的是,于慎行几乎和当今圣上从未见过面,更别谈什么交情。
但是事实的确是如此,王锡爵的信中明确说了,天子识人精准,用人考量,以独身之力可压制朝堂群臣,以重才德而轻资历,满朝文武,资历足以胜任首辅者不少,但是若论才德,未有人能够入得天子门槛,故而他才会举荐于慎行。
所以最终王锡爵给于慎行的建议是,他想要登上首辅之位,首要的人物就是取得天子的信任。
这一点说易也易,说难也难,易是因为于慎行有王锡爵的举荐,虽然他久在家中,但也知道当今天子和首辅王锡爵的关系十分亲密,加之这是王锡爵离开朝堂之前的举荐,在当今的心中必定会占有不轻的分量,从这个角度来说,单论天子心中的偏好,于慎行要比其他朝臣胜上一筹。
而难是因为,于慎行清楚王锡爵的手腕心性,以他这么一位出色的政治人才,都不能在天子手中占得上风,换了于慎行,未必就比他做的更好。
但是想要在一众竞争对手当中脱颖而出,于慎行又必须显露出能够让天子看重的本事。
简单的说,王锡爵的举荐,不过是一个引路石,若是于慎行本身足够出众,那么他就能够顺势得到天子的青睐,进而在天子的帮助下荣登首辅之位。
但是如果他不够出众,引路石也就只是一个引路石而已,原官起复,中旨入阁,这种种恩遇,也算是天子对老首辅兢兢业业为朝局付出一生的回报了。
所以实际上,于慎行所面临的问题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取得天子的信任!
应该说,在来京的路上,于慎行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便他也没有想到的是,天子竟然会拉开这么大的阵仗,来当做考验他的题目。
不需要明言,从站到北安门外的那一刻的时候,于慎行心里就清楚,他该如何取得天子的信任了,因为天子的棋局已经摆下,于慎行要做的,就是替天子下赢这盘棋!
而他的对手,不是别人,正是满朝文武!
这一点,在于慎行进宫之后得到的口谕当中,再度被得到了确认。
天子要让他做的,就是破局,破掉眼前的君臣僵持之局!
先前的奏对当中,其实陈矩就只说了两件事情,第一是科举十分重要,不得耽误,怎么不耽误?当然是让人不要耽误,朝廷举办了这么多次会试,程序流程早已经熟络的紧,断断不会出错,而唯一可能出纰漏的地方,就是人了。
会试考官的名录早已经公布,但是如今朱赓和李廷机两个同考官却尽皆递了辞呈,于慎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这两个人从府中拉出来,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去主持科考去。
而第二件事,其实也简单,陈矩先前说了,如今朝局混乱,让皇帝颇不省心,那意思其实也清楚,就是让于慎行把这混乱的朝局给扫平了,而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如今的朝局之所以混乱,最大的原因就是君臣对立,而这件事情的具体体现,就是天子下诏擢升的那几个官员,全都借口抱病,不愿意上任。
而且更重要的是,天子的口谕当中也明说了,七日之后便是会试之期,作为副主考官,会试的时候,于慎行就须得入贡院,所以留给他解决这两件事情是时间,也是相当的有限!
应当说,这两件事情放在任何一个朝臣的身上,都会感到无比沉重的压力,第一件事当中涉及到两位阁臣,一个是年资极久,一个是身负从龙之功,而且两人皆是在朝中有不小势力的阁臣,无论是谁,想要一举让他们二人听命,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是初入京师的于慎行。
而第二件事情看似简单,但是其实更为棘手,那杜门不出的几位,虽然不似两位位高权重,但是他们几位代表的意义却重!
因为他们的背后,是整个文臣集团,于慎行心里清楚,他们之所以会抗旨不遵,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天子的数道旨意激怒了文官集团,除非天子肯低头认错,不然的话,这件事情是不会结束了。
而且更糟糕的是,于慎行现在的处境并算不得好。
他虽然到府邸没有多长时间,但是对于京城当中的流言已经有所耳闻,更何况他也不是傻子,天子的诏命擢升了四位官员,只有他接受了任命。
朝堂之上的压力定然会瞬间都集中到他的身上,所以说,其实他现在要做的事情是三件,另外加上的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是如何改变因为他接受天子任命而带来的恶劣影响,只有解决了这件事情,才能着手去解决另外的两件事情。
仔仔细细的将最近京中的消息都回想了一遍,于慎行沉思良久,眉头总算是稍稍纾解开了半分……
同时对于这个素未谋面的天子,也不由得升起一阵敬服之意。
因为只要仔细梳理一番,就不难发现,如今的朝局看似一团乱麻,但是却始终未曾脱离天子的掌控,可以说,只要天子想要结束这个乱局,随时可以结束。
别的不说,据于慎行所知,某李姓阁老对于天子的话向来是唯命是从,这次竟然会抗辩若此,着实不得不令人起疑,而再看看天子拔擢的那三个人选,杨涟自不必说,他是天子的心腹,虽然同为文臣,但是于慎行相信,只要天子愿意,杨涟随时可以倒戈,而接下里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朱赓和裴应章,只要解决了这二人,剩下的人也就不成气候了。
而有意思的是,朱赓和裴应章都是浙党中人,朝中谁都看得出来,天子调裴应章去任刑部侍郎,实际上就是去当刑部尚书去了,裴应章之所以没有赴任,想必也是顾及朝廷物议和朱赓的态度。
但是从朝局的角度来说,裴应章能够更进一步,对于浙党来说无疑是有利的,所以朱赓很有可能会因此而松口认错。
当然,前提是有李廷机和杨涟等人去当这个出头鸟,缓一缓朝局舆论的压力,朱阁老就可以顺势向上,而这次看似是惊险无比的危局,也可以瞬间解除。
而这一切,其实都掌握在天子的手中,天子看似拿出了整个朝局作为赌注,但是实际上破局不过他一句话而已,当然,于慎行能够看清楚这一点,自然也能猜到,如果让天子出手破局,那么他也就理所当然的失去了天子心中的地位,那他这次进京也就没有意义了!
天子的办法是天子的办法,于慎行想要下好这盘棋,取得天子的信任,他就必须找到自己的方法来破局。
不过于慎行既然能够看得出这朝廷大多数大臣都不曾参透的谜底,他的心中自然也大致已经有了底气,终归,他要是没有些本事,又岂敢觊觎首辅之位?
当然,时间是有些紧的,要想要顺利破局,他便不能有任何的耽搁,毕竟天子留给他的时间,只有不足七日。
而在他真正开始行动之前,还有一件事情……
于慎行的目光缓缓移到了眼前的匣子上,他倒是十分好奇,天子赐下的这个匣子当中,究竟有什么东西。
“咔哒!”
抬手解开匣子上径直的锁扣,于慎行缓缓掀起了匣子的盖子。
不过纵然是心中已经有了准备,但是看到匣子里头的东西的时候,于慎行还是忍不住心中一揪。
里头是一叠叠的奏疏,被信封装着,倒是暂时看不到其中的内容,但是单看上头的落款,于慎行便是心头一紧。
臣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奏!
臣东厂提督梁永奏!
这一封封奏疏虽多,可上疏之人只有两个,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和东厂提督梁永,也就是说,他眼前的这些东西,都是锦衣卫和东厂给天子的密奏。
于慎行隐约感到一丝不祥的预感,他没想到天子拿给他的竟是这等机密之物,而他也有所预感,这里头的内容,恐怕会改变他刚刚作出的某些判断,甚至,会对整个朝局有动荡不已的影响。
虽则如此,于慎行犹豫了片刻,还是抬手拆开了信封,抽出其中的密奏细细读了起来,只是越看这些奏疏当中的内容,于慎行的额头上越发渗出一阵细细密密的汗水。
原来,这才是天子真正的考验吗?
待得全部看完,于慎行忍不住闭目沉吟,神色之间更是颇为纠结,不过也只是片刻,他便重新变得精神抖擞起来,一双浑浊的老眼当中散发出慑人的光芒。
无非是将整个朝堂搅得天翻地覆而已,天子都不怕,他怕些什么!
………………………………
第八百四十八章:终章
距离于慎行进京已经有三日了,当然,距离会试的日子,也只有三日了,但是于慎行却依旧十分沉得住气,这三天的时间里,他既没有入阁办事,也没有做出任何表明自己立场的事情,而是四处拜访,将京中所有的衙门都走了一遍,而与此同时,朝野上下的流言也愈演愈烈,应该说,如果于慎行再不出面澄清的话,他欺世盗名,贪慕权势的这顶帽子,也就摘不掉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于慎行上了一道奏疏。
这道奏疏的内容并不复杂,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弹劾内阁阁臣朱赓,李廷机,刑部尚书萧大亨三人,玩忽职守,懈怠政事,不顾朝局,沽名钓誉!
奏疏送上去的当日,举朝大哗,朝臣纷纷指责于慎行颠倒黑白,胡乱攀诬,一时之间,朝臣当中对于慎行的非议之声达到了顶点。
但是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于慎行入阁了,而且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就在于慎行之后,内阁阁臣沈鲤也上了奏本,内容和于慎行一般无二。
而更加让众人惊掉眼球的是,在沈鲤之后,沉寂许久的朱赓和李廷机也上了奏本,当然,这两份奏本是完全不同的内容,朱赓一改当初愤愤然辞官的态度,言辞恳切,以年迈之故请求致仕,而李廷机则是依旧维持着原本的态度,请求天子不可重用厂卫,但是言辞同样缓和了不少。
而且众臣惊奇的发现,就在这几份奏疏递上去以后,无论是仍旧在请求致仕的朱赓,还是依旧坚持自己主张的李廷机都奇迹般的回到了内阁开始办事。
宫中的批复也很快,但是只有一个批复,那就是对朱赓的辞呈批复,结果是,不准!
应该说,这是意料当中的事情,天子不可能真的罢免这么一位阁臣,那不合规矩,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一次的君臣对抗当中,无疑是以阁臣一方落败而收场,这一点,从朱赓和李廷机二人回归内阁就可以看得出来。
但是除了朱赓的奏疏之外,无论是于慎行的奏本,还是李廷机的奏本,天子都采取了留中不发的处理方式,让众臣都有些难以捉摸。
不过应该说,朱赓和李廷机的回归,不仅没有给于慎行带来好处,反而让他的风评愈加变得坏了起来,除了原先的指责之外,朝臣都把这次朱赓李廷机二人被迫回到内阁的责任归咎到了于慎行的头上,指责之声愈演愈烈……
而就在这个时候,京城当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锦衣卫出动了!
就在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时候,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亲自率人闯入大臣的府邸,将朝中的三位大臣抓入了诏狱。
这三人分别是刑部尚书萧大亨,礼科都给事中亓诗教和户科给事中官应震。
正是先前被圣旨点名结党营私而和两位阁老一同上疏请辞的三位大臣!
这短短的一日之间,这些足以惊动朝堂的变故轮番发生,已经让群臣目不暇接了,唯有京城当中的御史兴奋的很,这下子除了于慎行之外,锦衣卫也遭受到了强烈的弹劾。
而由着锦衣卫的弹劾,又有人扯到了李廷机进谏天子不可重用厂卫的事情上,一时之间,李阁老的形象又光辉了不少,但是这还没完,还有人更进一步,又扯回到了于慎行的身上,言道若非有于慎行从中作梗,有大臣齐心协力向皇帝进谏,锦衣卫也不会如此猖狂。
总之,这一天的时间,朝局乱的很,各种指责的声音纷纷涌现,但是绝大多数都是朝着于慎行而来的。
而于阁老在如此大的压力下,只做了一件事情。
他到锦衣卫去了!
就在锦衣卫衙门的大门口,于阁老在众目睽睽之下,点名要见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
消息一出,顿时就传遍了整个京城,朝中大臣还好,但是京中前来赶考的士子,却是纷纷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片刻之间,就将锦衣卫的衙门口围的水泄不通。
往常没有一个人敢接近的锦衣卫衙门,此刻门前站着一位绯袍老者,而在他身旁三丈方圆,则是围满了来看热闹的人。
这其中有进京赶考的士子,有各个大佬打发来查探消息的仆人,甚至还有一些身着官袍的低级官员,众人站在锦衣卫门前,却是无人敢开口说话。
因为单单是靠近这座衙门,便能够感受到其中散发出来的阴冷之气。
而他们更感到好奇的是,这个被京中传为贪恋权势,懦弱无能的新晋阁臣,究竟要做什么?
“谁要见本指挥使?”
不多时,骆思恭一身飞鱼袍,带着一贯阴翳的目光,踏出了锦衣卫的大门,待得瞧见门前的于慎行,却是冷笑一声,道。
“原来是于阁老,不知于阁老大驾光临,有何贵干?”
“贵干不敢当,老夫今日来,是想要请骆指挥使放归今日抓走的几位同僚!”
于慎行倒是脸色平静,丝毫不被骆思恭的气势所动。
“放归?”
骆思恭嘴角勾起一抹弧度,却是摇了摇头道。
“好,不过锦衣卫一向只遵圣命,于阁老想让本指挥使放人,便请拿旨意来!”
“只要有陛下的旨意,锦衣卫便会放人吗?”
于慎行眸光闪动,轻声开口反问道。
“自然!”
骆思恭丢下这么一句话,不屑的笑了笑,转身便回了衙门。
而人群当中也是一阵失望之色,他们原本以为,于慎行能够有什么大招,将被抓的人救出来,却没想到竟是这样的结果。
一时之间,人群纷纷散了去,而京城当中的流言风向也有了改变,于慎行在锦衣卫门前的遭遇,迅速变成了他沽名钓誉的证据。
朝臣们纷纷开始嘲讽他为了挽回名誉,连这等手段也使了出来!
但是这个流言没传多久,就戛然而止了,因为刚刚最新的消息,于慎行从锦衣卫受挫之后,没有直接回府,而是径直进宫去了!
于慎行进宫的时候不长,也就是两盏茶的时间,但是得到的战果却很丰富。
据宫中传出来的小道消息,于阁老在天子面前犯颜直谏,惹得天子龙颜大怒,但是到最后,于阁老也没有让步,坚持锦衣卫抓人无据,要求天子放人。
于是一时之间,朝中的风向有隐隐有些改变,接下来,于慎行前几日看似无用的四处拜访便显露出了威力。
以内阁阁臣叶向高,吏部尚书孙丕扬,户部尚书赵世卿等好几位大佬为首,加上数个御史科道,部院大臣纷纷出面声援,和于慎行站到了一起,上疏皇帝,请求皇帝放人。
这下子就算是想要诋毁于慎行的人,也不得不闭嘴了!
因为于慎行的这种行为,已经相当于另一种形式的叩阙了,无论如何,犯颜直谏的名头一戴上,头前所有的谣言自然也就不攻自破。
当然,还有不死心的人,暗中散布消息,言道毕竟人还未救出来,此时下妄言未免太早,所打的主意,不外乎让于慎行骑虎难下,真的跟天子死磕起来,毕竟如果于慎行只是在演戏的话,那么他是绝不可能真的把人救出来的。
而他如果真的想要救人的话,那只会更好,天子费心将他提拔起来,这个时候于慎行却不知死活的想要忤逆皇帝,只会更顺了某些人的心思。
不过接下来天子传出的一道旨意,却是顿时叫他们傻了眼。
诏,刑部尚书萧大亨,礼科都给事中亓诗教,户科给事中官应震结党营私,篡谋挑拨皇家亲情,证据确凿,交付大理寺审理!
不得不说,这个消息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结党营私,这是个老罪名了,大家心里都清楚,但是这篡谋挑拨皇家亲情又是个什么罪名?
群臣惊疑不定之下,只得去找唯一一个见过皇帝的大臣于慎行发问。
而于阁老的反应也很有意思,他听闻有人问起此事,十分恼怒,当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