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谋天下-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人无礼,怠慢殿下了!”

    不过出乎朱常洛意料的是,赵志皋除了初时有些颓废之外,再见到他的时候却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并无怨恨或是冷淡的神态,就如他平时见到的一般。

    “赵先生客气了,道歉该是常洛开口才对,若非常洛,先生也不会沦落到如此境地!”

    压下心中的疑惑,朱常洛却是客气的说道。

    虽然那天两人早已经撕破了脸皮,但是他相信赵志皋并非意气用事之人,若是在如此状况下还得罪自己的话,恐怕他也做不到阁老的位置。

    不过对于朱常洛的客气,赵志皋却是意外的沉默了下来,苍老的眼神当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殿下可知道,老夫为何会告老还乡?”

    这句话倒是问的朱常洛微微一滞,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所幸赵志皋也没有卖关子的意图,叹了口气说道。

    “世人皆以为老夫致仕是由殿下之故,但是大言不惭的说上一句,若是单单凭殿下,还不够分量!”

    这句话是陈述句,不是反问句。

    赵志皋似乎料定了朱常洛今天会来找他,言语中充满了傲然之意,仿若他仍是大权在握的阁老重臣。

    朱常洛也不反驳,其实说实话,他对于这次赵志皋的事情,甚至是整个京察,也充满了疑惑。

    纵然是有京察的把柄在手,纵然是在朝堂上表现不堪,但是赵志皋落到直接致仕的地步,其实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的,毕竟每个能够做到那个位子的人,无不是树大根深,关系网复杂无比。

    这么简简单单的就倒台,着实是有些不可思议。

    而事实上,朱常洛也的确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这次的京察的确是他推动的,结果他也早已经料到,但是问题是他其中的各种博弈和内幕,他统统都不清楚。

    他之所以敢如此大胆的出手,完全是因为他身具后世的记忆,凭借着后世对于这场京察的记载,他才敢上门去找孙鑨,他才能够确定这场风波能够整倒赵志皋,但是这其中的弯弯绕绕,就不是他一个初涉朝局的少年能够明白的了的了。

    如今的赵志皋明显是在找存在感,身为阁老重臣,家中府邸本是宾客盈门之地,乍然之间变得冷冷清清,想必谁也难以接受。

    正好朱常洛想要一解心中疑惑,也不戳穿,反而做出一副认真的样子,盯着赵志皋。

    “其实自从一贯入阁之后,老夫便已经想到了今日的结果……”

    叹了口气,赵志皋的声音变得有些苍凉。

    沈一贯?

    朱常洛的眉头皱起,难道说他们不是一伙的吗?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赵志皋和沈一贯应当是同属浙党中人!

    等等,入阁?

    “一山不容二虎?”

    朱常洛有些明白过来,但是眉头依旧紧皱,要知道,沈一贯虽是浙党中人,可他不过是一个区区的东阁大学士而已,在内阁当中的资历最浅,照理来说也应当是和赵志皋共同携手对抗外敌才对,怎么会内斗起来!

    这也是当初朱常洛并没有去寻沈一贯帮忙的原因,在他看来,即便是沈一贯对他的态度再好,他和赵志皋也是一条船上的人……

    “殿下少年聪慧,可对于朝局的把握,还是差了些火候啊!不过若是你真的瞧得清楚明白,那老夫这些年也就白混了!不过殿下应当不知道吧,陈阁老最近的身子差的很,恐怕要不了多久,也要跟老夫一同告老还乡了……”

    眼见朱常洛一阵迷惑的样子,赵志皋心头大快,虽说他知道这次的事情不能怪朱常洛,但是朝局之上,诡辩莫测,任何一个小小的意外都有可能造成最后结果的偏差,更不要说朱常洛这么一个愣头青,若是没有他的话,这一次的博弈还不知道谁输谁赢!

    陈于陛?

    朱常洛神色一凛,如果说赵志皋说到了这个份上,他还听不明白的话,那他就真的只剩下被戏耍的份了。

    如今的内阁当**有五位大学士,首辅建极殿大学士张位,次辅中极殿大学士王锡爵,排在第三位的文渊阁大学士赵志皋,第四位的文华殿大学士陈于陛,和末位的东阁大学士沈一贯。

    表面上看,沈一贯的资历最浅,入阁时间最晚,应当是最低调的一个,当然,原本在朱常洛的心中也是这么以为的。

    但是如今看来,此人的城府倒是深沉的很。

    假设一下,如今赵志皋之去已成定局,若是陈于陛也因为病重而致仕的话,那么按照内阁递进的惯例,沈一贯就会直接从末位的东阁大学士,直接跃升为排名前三的武英殿大学士或者文华殿大学士,而若是算上他浙党领袖的身份,恐怕这个第三位的阁老,权势可以直逼次辅,抗衡首辅恐怕也不遑多让!

    果真是好谋算!

    朱常洛恍惚想起,似乎在原本的历史当中,沈一贯也是如此做的,只不过他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而是等到赵志皋病死之后,才成功上位。

    这么看来的话,自己倒是无意当中成了他的帮凶!

    “殿下明白了?此事根本由不得老夫做主,钱梦皋和孙丕扬和沈一贯是一条线上的,他们选择了殿下!那么老夫就只有两条路,要么附其骥尾,要是奋力一搏,若是殿下,会如何选择?”

    赵志皋似笑非笑的问道,只是口气之中却是带着一丝复杂。

    很明显,无论是从名望还是资历上,赵志皋都不会容许自己屈居于沈一贯三人之下,如此想来,他倒向郑妃的阵营,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沉默了半晌,朱常洛方才开口道。

    他本以为今天这一行,会被赵志皋冷遇,可偏偏相反,对方不仅没有怨恨过自己,而且还说了这么多,要知道,这些内幕之事,若非亲信之人,都不会解释的如此清楚的……

    “老夫和锡爵谈过!”

    赵志皋眼神复杂的看着朱常洛,轻声开口道,口气中充满了惆怅和自嘲。

    “说起来,有此一劫,也是老夫自作自受,当初在金殿之上,若是老夫没有被皇上迷惑,跟殿下站在一起,恐怕也就不会是如此这番境况了……”

    不得不说,赵志皋做的最错的一件事情,就是没有坚持到底,被首辅的位子迷了眼睛,若是那天他坚定的站在朱常洛的身后,又岂会有张位上位的时机?

    不过这番话却是让朱常洛一个机灵,开口道。

    “难道说,廷推也是沈一贯做的手脚?”

    若是如此的话,那么这个人的智计就要重新被估计了,竟然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布局……

    “当时沈一贯还未曾入阁,老夫自然不会将他当成什么威胁,便告诉了他可能廷推一事……”

    赵志皋叹了口气。

    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到最后王锡爵没有被打掉,赵志皋多了一个强横的对手,于是两强之下,反倒显出了张位的优势,加上某些人的刻意引导,这场匪夷所思的廷推,也就顺利的出现了……

    “不过到了如今,老夫反而看的更加清楚,殿下小小年纪,有此胆魄和眼光,果真不是那深宫当中区区妇人可比的,今日殿下来意,老夫知晓,也愿意遂了殿下的心愿,只希望殿下若有一日能够驭极,能够善待天下万民,以众臣为本……”

    到了现在,赵志皋反倒有些洒脱之意,目光当中没有了原先的谋算,反倒多了一股子真诚。

    “为何?”

    朱常洛的声音低沉,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赵志皋纵然不该怨恨自己,也绝对不会好心帮自己才对,但是如今……

    “殿下不是自己已经说了吗?”

    赵志皋笑了笑,眼神中浮起一丝淡然和正气。

    “老夫是个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前三条老夫是做不到了,但是这最后一条,老夫还是能够略尽勉力的!”

    朱常洛微微一怔,伸手摸了摸鼻子。

    为万世开太平吗?倒真是对他期望颇高啊!

    一直到走出了赵府的大门,朱常洛都说不清楚自己应该是什么心绪,他今天怀着被冷遇的准备而来,却顺顺利利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转身看了一眼有些破败的赵府,朱常洛忽然叹了口气,大明朝的文臣啊,果真是一帮难对付的人!

    苦笑着看了一眼手中的东西,这担子,可是越来越重了!

    不过自己今天这一趟也算来的值了!不仅认识到了朝局的艰险莫测,更重要的是,也打消了他原本有些自大的心态,他最大的优势就是来自后世的记忆,也知晓历史发展的脉络,但是想要单凭这一点跟这帮老狐狸斗,自己还是太嫩啊!

    这京城,果真是久留不得……

    ps:总算是给坑填上了,累死作者君了,今天一更,抱歉~

    感谢书友freestar00的打赏~

    要下推荐了,最后推荐一本书,权臣风流,一个很可爱的妹子的书,话说写历史的妹子挺少的,写的挺细腻,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去看看~
………………………………

第九十二章:风乍起

    年节的气息渐渐过去,京城中的各大衙门也开始恢复工作,去岁内阁和吏部的一场争斗尚且让人记忆犹新,虽说最后孙鑨这个吏部尚书被撤掉了,但是内阁也因此而付出了代价,随着赵志皋离开京城,陈于陛一病不起,内阁当中就尴尬的只剩下了三位大臣,还在苦苦支撑着。

    不过所幸的是,无论是张位,王锡爵,还是入阁不久的沈一贯,都是处理政务的老手,虽说忙的很,但是也还算井井有条。

    自午门而入,过会极门,有一处联排的小房子,没有具体的名称,也没有响亮的名字,但是却坐落着整个大明朝最具权力的部门,内阁!

    沈一贯最近的心情很好,不仅仅是因为内阁当中的情势越来越喜人,虽然不知为何,皇帝至今都没有下令继续召大臣入阁,但是他却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

    以前自己一直在外朝办事,无论是心胸还是眼光,都不如这些早已经入阁的辅臣。

    但是如今赵志皋致仕,陈于陛告假,内阁的政事自然大部分都落在了他的肩上,故而虽然年节积压了许多奏疏,票拟起来耗费心神的多,但是沈一贯却乐在其中。

    今天沈一贯来的很早,但是等到他到的时候,却发现张位和王锡爵来的更早,互相打了个招呼,沈一贯便走到了自己的位子上坐下,沏上一壶茶,开始批阅今天的奏疏。

    “臣直隶滁州qj县知县樊玉衡谨上根本大计封,皇长子不册立,不冠婚,遗天下大虑,自辅弼公卿大臣以及科道百执事合词而请,人人恨不能剜心以告而……皇上亟听廷臣言,早定皇长子元良之位,而次第举行冠婚大礼,使天下以国本之安……”

    翻开第一本,沈一贯便有些无语。

    这已经是他不知道第多少本见到这样的奏疏了,自从京察结束之后,内阁几乎是每天都接到这样的奏疏,想了想,沈一贯提笔在票拟上写下。

    “qj县知县樊玉衡请早定皇长子元良之位,次以行冠婚大礼……”

    将奏疏批好,沈一贯又拿起一份奏疏,翻开一看。

    “臣刑部侍郎吕坤,上天下安危疏,今天下之苍生贫困可知矣。自万历十年以来,无岁不灾,催科如故。臣久为外吏,见陛下赤子冻骨无兼衣,饥肠不再食,垣舍弗蔽,占藁未完;流移日众,弃地猥多;留者输去者之粮,生者承死者之役。君门万里,孰能仰诉?今国家之财用耗竭可知矣……陛下不视朝久,人心懈弛已极,奸邪窥伺已深,守卫官军不应故事……章奏不答,先朝未有……臣老且衰,恐不得复见太平……”

    虽然这本的口气仍旧很冲,但是沈一贯却还是忍不住松了口气。

    总算是没有继续纠缠皇长子殿下的事,要知道他早就定下计策要推动皇长子上位,但是如今却并非是好的时机,吏部的事情尚且没有结束,他无暇分身他顾。

    加上皇帝这个年本来就过的一肚子火,若是频频在他面前提起国本之事,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不过只是轻松了一瞬间,沈一贯的眉头就又皱了起来,吕坤的履历也随之浮现在他的心中,万历二年进士出身,历任sx按察使,sx巡抚,左,右左、右佥都御史,的确是从底层走上来的,不过这话说的未免过分了些。

    这帮自外朝调入京师的官吏皆是如此,说话喜欢夸大其词,尤其是去岁雒于仁的奏疏之后,朝中大臣上疏言辞越发尖锐,有些时候连沈一贯都看不下去。

    不过虽则如此,但是沈一贯还是提笔将这份奏疏票拟,然后送进了宫中……

    而与此同时,仁寿坊,王府当中。

    “殿下,吕坤的奏疏已经递上去了!”

    一名青衣士子模样的少年坐在大堂之中,摇着折扇说道。

    “好,多谢素功了!你这回可是帮了本王大忙了!”

    朱常洛呷了口茶,面色带着一丝惊喜,开口说道。

    所谓万事开头难,他的计划已经布置好,但是这个时机却是难找的很,毕竟他只是隐约记得历史上会发生的事情,但是具体在什么时间发生,却不是他能够控制的。

    没想到的是,张素功竟然有这方面的关系。

    “殿下客气了,我张家受殿下大恩,无以为报,此等小事倒是不难办!这吕坤久在其位,早就不甘心的很,便有上疏之意,我不过是找人稍加诱导,他便上疏而去,不过此事我也只能做到这儿了,接下来就要看殿下的了!”

    朱常洛点了点头,随即便继续问道。

    “我听说你最近就要离开了?”

    “不错,婚事已经定下了,不过是在三年之后,所以我爹打算让我先回徽州,而且我所猜不错的话,殿下的心中早就等急了吧?”

    张素功一打折扇,似笑非笑的看着朱常洛。

    说到底他还是个商人,走南闯北也是常事,何况和他差不多大的沈安邦已经接管自家产业多年,张素功虽然没有跟自家老爹抢家产的意思,但是也想自己干出一番事业来。

    而朱常洛打算的异地汇兑,就是他的机会!

    “那好,本王便祝你一路顺风了!”

    朱常洛思量了片刻,点了点头说道,虽然说张素功这件事情办的隐秘,又有费家做保护,但是难免会有些有心人,若是能够提前离开京城,避开这场风波,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不得不说,张素功果真是一个天生的商人,不过区区几天的时间,就已经将一切都准备停当,离开了京城……

    而与此同时,朱常洛的手中也收到了一份邸报。

    上面明晃晃的写着劾吕坤疏,臣吏科给事中戴士衡谨上,臣闻刑部侍郎吕坤上《安危疏》,以其机深志险,包藏祸心劾之,先是,吕坤为sx按察使时,著《闺范图说》,以其潜进,结纳宫闱,奉迎郑妃,其心可见,今上《安危疏》,夸大其词,遍言天下弊事,独不言国本储位,国本之重……”

    后面所写,便是老调重弹,说国本之事,但是仅仅前面的这些,就已经够了。

    朱常洛眯起眼睛,望向皇城的方向,露出一丝莫名的微笑……

    ps:一会还有一章~
………………………………

第九十三章:息事宁人?

    对于大明朝的官员来说,什么最重要?毫无疑问是名声!

    君不见无数御史清流前仆后继,犯言直谏,不惜得罪皇帝,最后的结果就是为了搏得一个好名声。

    只要有了好名声,就相当于一张金字招牌,无论是吏部铨选还是朝野上下,都会被奉为上宾,但是相反的,若是有坏名声,那只会被人人喊打。

    甚至于对于一些读书人来讲,清誉重于性命!

    所以吕坤最近很焦躁,他不明白,自己分明是上了一道再普通不过的奏疏,为何竟然会在朝野上下掀起如此轩然大波。

    而且更让吕坤感到不安的是,自己结交宫闱的事情竟然也被明晃晃的捅了出来,要知道,他这些年在朝中的升迁固然和那位脱不了干系,但是这层关系却是万万不可掀在明面上的。

    “老爷,郑大人来了!”

    小厮匆匆的跑了进来,禀了一声,吕坤便见一个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的人踏进了暖阁当中。

    进了暖阁,来人脱下厚实的披风,却是郑妃的伯父,郑承恩!

    “郑兄……”

    吕坤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急忙迎了上来。

    却见郑承恩阴沉着脸,直截了当的便开口问道。

    “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件事情早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了,怎么还会有人提起?”

    说起来,郑承恩最近也是郁闷的很,上次对付朱常洛不成,反倒让自己这边损兵折将,好不容易拉拢过来的赵志皋直接致仕不说,就连固安伯似乎也接到了宫里的某些消息,坚决的撤出了所有的股本,和自己划清了界线。

    自己更是不知道动用了多少关系,才从刑部脱身出来,只是这刚一脱身,竟然就听到了这么一个坏消息。

    吕坤和宫里的关系一向隐秘,若不是机缘巧合之下,恐怕他们也搭不上线,可以算是郑氏一族在朝堂当中最隐蔽的一股势力了,但是如今竟然被人上奏弹劾,让郑承恩如何不惊?

    “我也不知道啊!那个戴士衡,平素便与我不和,这一次我本来只是上疏陈事而已,谁知道他竟然能够撤到当年那件事情上?郑兄,如今已经三天了,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老夫现在出门都觉得背后有人指指点点,这可如何是好?”

    吕坤也有些烦躁,谁知道当初的那件事情竟然会被扒出来,虽说他确实是靠着那本闺范图说才搭上了郑妃这条线,但是他原本写出来的时候,的的确确是没有想要奉迎谁,怎么会想到如今竟然被戴士衡又翻了出来!

    “你且先不必着急,明日写一道奏章上去,就将此事原原本本解释清楚便是,归正这本书也不是你的错,郑妃娘娘前几日才吩咐过,这些日子要韬光养晦,不宜大动干戈,朝中的势力暂且不要动,我会托人带信给娘娘,让她和陛下提一提此事……”

    长长的舒了口气,郑承恩镇定下来。

    仔细将当年的事情过了一遍,才缓缓说道。

    “你也不必担心,朝中那些清流文士的秉性你也是清楚的,朝中如今风波渐平,他们便又开始闹起了国本之事,或许你只是他们挑起此事的一个由头罢了!”

    吕坤这才放下心来,仔细想想,的确是如此,从万历十四年到现在,只要朝中没有大事发生,朝臣们就开始闹起太子之事,或许这次真的是他们太过紧张了……

    翌日,敏德宫中。

    “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到现在还在闹?”

    朱翊钧翻开一本奏章,眉头一皱说道。

    “皇爷,咱家也不清楚啊,您说这郑妃娘娘不过给书写了个序,增补了几分,便硬生生的被他们说成了和外朝勾结,可真是够牵强的,可偏巧那帮大臣们都不相信,不过咱家今儿去内阁取奏章的时候,见到的奏疏可不止这些,都是说的同一件事儿,内阁的几位先生怕皇爷看了生气,就压了不少,捡着不好压下去的送了过来!”

    张诚自然知道皇帝因为什么不高兴,在一旁小意的解释道。

    只是心中却是对这帮文臣更看不上了几分,现在郑妃娘娘正在受罚,皇爷心中本就心疼,这时候还来火上浇油,不是找死是在干嘛?

    顿了顿,张诚上前一步,从一摞奏章当中抽出了一份来,轻声念道。

    “先是,万历十八年臣为按察使时,刻闺范四册,明女教也。后来翻刻渐多,流布渐广,臣安敢逆知其传之所必至哉?……伏乞皇上洞察缘因闺范图说之刻果否由臣假托,仍乞敕下九卿科道将臣所刻闺范与承恩所刻闺范图说一一检查,有无包藏祸心?”

    “皇爷您瞧,这吕大人明显是被冤枉的,不然他也不敢这么坦荡不是?”

    朱翊钧的眉宇一皱,想起先前的那份奏疏,心中也对这件事情的经过有了几分把握。

    郑妃重刻闺范四册,他是清楚的,不过这是早些年的事情了,据说是郑妃偶然在宫中看到了这本书,心中甚喜之下,命人增补了十二人,以东汉明德皇后开篇,以自己结尾,并且还亲自做了序,这件事情郑妃没有瞒着他,所以朱翊钧知之甚详。

    当时他只觉得好玩,没觉得有其他的意思,不过是妇人的意趣罢了,谁能想到竟会闹出这么大的事情。

    “张诚,你且去内阁宣诏,就说闺范四册是朕赐予郑妃,因其与女鉴所述相符,故而赐之,以备朝夕阅览,特示以朝臣,不必因此赘言!”

    思量了片刻,朱翊钧淡淡的吩咐道。

    只是这般处置却是让张诚微微一愣,皇爷这是打算息事宁人的节奏?

    不过转念一想,如今郑妃娘娘刚刚得罪了太后娘娘,若是此刻再闹大的话,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应了一声,便转身退下前去宣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