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谋天下-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待得杨荣离开之后,朱常洛脸上总算是涌出一丝轻松之意,揉了揉额头开口道。
“王安!”
“奴婢在!”
王安刚刚一直在旁边看着,一句话都不说,因为他清楚朱常洛定不会亏待他的,此刻听得朱常洛开口唤他,立刻紧着上前一步应着。
“你送封信去京城,让梁永打听打听骆养性和杨荣的话是否属实,别走锦衣卫的路子,让素功用恒隆的路子送去,然后让永年伯直接送进宫去给皇后娘娘,记着一定要保密!”
事实上,就连骆思恭当初都以为,朱常洛替王道亨拿下百户的位置,是想要掌握锦衣卫的力量,所以才会如此警惕,但是只有朱常洛才清楚,相对于武力,锦衣卫在其他方面能够挥出的力量要大得很。
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在情报方面,朱常洛完全可以通过王道亨,假公济私的去调查某个官员的黑材料,或是替自己传递消息,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却不失为一种好法子。
毕竟这些事情都是通过王道亨之手来做的,而到了他那个位子,公器私用早就是常事了!
到现在为止,朱常洛已经用这个法子差不多摸清楚了平安府上下的基本情况,这可比锦衣卫的武力要有用的多了。
不过这件事情却是要避开锦衣卫的,虽然说朱常洛觉得骆养性和杨荣的话都应该不假,但是该小心的还是要小心,他如今远在平安府,没法子对京城的动向一一掌握,还是要加强情报工作了。
说起来,应天府那边应该已经开始异地汇兑的业务了,这部分做起来之后,京师和应天之间的交流就会频繁起来,再在平安府建起恒隆的分号,他就可以借此来掌握京城第一手的消息了。
虽然可能会有所延迟,但是总比没有强,而且胜在稳妥。
还有就是梁永……
朱常洛轻轻叩击着桌案,梁永现在不是当初那个势力只囿于内宫当中的内宦了,在自己的扶持下,他的势力越庞大,注意到他的人也越来越多,以后他们之间的往来怕是要小心了……
一边想着心事,王安却是在一旁提醒道。
“殿下,徐纪善有事求见!”
ps:下一章九点
祝大家元旦快乐未完待续。
………………………………
第二百零一章:坑爹的土豆
徐纪善?
朱常洛微微有些恍惚,片刻之后才反应过来,王安说的是徐光启,这位他初到平安府就被他拉拢回来的农学大咖,如今正是被朱常洛安置在府上当纪善之职。
不过他只是挂个衔而已,朱常洛将他延请回来之后,便在王府当中单独划出了一个地界,任由他在中间折腾,主攻的方向就是土豆。
在朱常洛的记忆当中,万历朝已经是大明最后一个辉煌的时代,而紧随其后的就是间接为大明画上休止符的小冰河期,随着气候急剧变化,各种洪灾,旱灾,瘟疫和地震的频率大大增多。
对于一个农耕文明来说,没有比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更可怕的灾难了!
这也是大明最终无力支撑的最大原因,而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唯一的契机就是引入新的能够大规模提高亩产的作物,土豆更是其中的大杀器。
而且朱常洛依稀记得,土豆正是在万历朝传入的中国,并且先在京师开始种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朱常洛离开之前,命人在京师周边寻找,还真的让他找到了土豆的种子。
不过让他遗憾的是,这种明显是新的作物在京师并不受任何人的重视,人们习惯了五谷作为主食,对于这种吃起来毫无口感的东西一点兴趣都没有,尤其是当百姓们现,种植土豆会大大降低土地的肥力之后,而且放久了会生出嫩嫩的芽,变得有毒性之后,更是没什么人愿意种了,朱常洛找到它的时候,土豆已经基本沦落为喂猪用的东西了……
朱常洛对此也很无奈,毕竟老百姓能有什么远见,大明如今虽然算不上海晏河清,但是总算是风调雨顺,尤其是京师的百姓,灾年已经很少了,有大米,小麦吃,谁愿意吃土豆这种没口感的东西呢?
他只好将土豆暂时种在两个大缸里,一起带来平安府,但是他毕竟不是专业搞这个的,故而一到平安府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徐光启找来,让他好好伺候这些土豆苗,等到积累一定的生产经验之后,再大面积推广……
只是徐光启现在来干什么?难不成土豆已经成熟了不成?
“臣徐光启见过殿下!”
按下心中的疑惑,朱常洛将徐光启叫了进来,却现他的脸色的确不怎么好。
“徐先生不必多礼,可是土豆出问题了?”
对于徐光启这样的农学大咖,朱常洛一向是十分尊重的,也不墨迹,开口就问起了正事。
“臣惭愧,有负殿下重望!”
徐光启耷拉着头,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朱常洛对于他来说,简直是再造之恩一般的存在,不仅解决了他的温饱问题,给了他一个官位,而且大力支持他对于农学的研究,所谓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也,徐光启此刻明显是将朱常洛当成了自己的知己,觉得自己只有努力办好朱常洛交给他的事儿,才不辜负他的一番重用。
不过丑媳妇也要见公婆,徐光启还是硬着头皮开口道。
“殿下所拿来的土豆的确是良种,成熟期短,亩产量高,第一批土豆如今已经准备收获,但是臣无能,勉力之下亩产只得千斤,且此物十分伤地,种一季土豆,至少有一年不能再种其他东西,需要养地……”
亩产千斤!
看起来已经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成就了,要知道,如今稻米小麦亩产量也不过是二百斤左右,土豆的产量已经接近十倍了。
但是徐光启却清楚的很,这压根就不合算,土豆虽然亩产千斤,而且最快只需要七十天左右就可以成熟,但是它伤地,为了这七十天的产出,需要耽误土地一整年。
而这一整年如果用来种麦子的话,冬小麦和春小麦联合耕种,至少可以产出五百斤,而且要知道,大米和小麦乃是如今的主食,其价格和作用都不是土豆能比的。
所以这压根就是个亏本的买卖。
何况……徐光启清清楚楚的记得,朱常洛将土豆苗交给他的时候,信誓旦旦的说过,土豆的亩产量至少能够达到两千斤,但是现在只达到了目标的一半,怎能不让徐光启感到愧疚?
他可不相信,以朱常洛堂堂亲王之尊,会在这种小事上骗他!
“亩产千斤?”
朱常洛眉头一皱,也是微微有些出乎意料,他自然清楚千斤和两千斤之间的区别,如果亩产千斤的话,那土豆压根不具有推广的价值,而两千斤的话,哪怕它口感不好,哪怕它伤地,但是都不妨碍它作为灾年的口粮,毕竟产量高一倍啊!
“带本王去看看……”
朱常洛站了起来,对着徐光启说道。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若是连土豆这种大杀器都不能用的话,那他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小冰河期呢?
徐光启的小院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地方,朱常洛建造王府的时候,特意让王安在中间留出了五亩肥沃的耕地,作为试验田来用。
还特意找了许多农民来帮着徐光启一起耕种,他没有说错。
土豆的确已经差不多到了收获的季节,朱常洛站在田野边,望着底下的农民兴高采烈的收获着土豆,眉头却是忍不住皱紧了。
因为他现徐光启没有骗他,已经有两亩土豆被收获了,和他预想当中的产量的确差了许多,可是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
朱常洛捡起地上的一个土豆,现它长得很小,完全没有他记忆当中饱满的样子,而且根系部分有些地方已经腐烂,刚刚从地里刨出来,还带着湿气……
等等,朱常洛一拍脑袋,脸上一副懊恼的神情,他怎么会忘了南橘北枳的典故,竟然犯了这样的低级错误!
土豆耐旱耐寒不挑地,在土地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也能种植,但是它有一个很严重的缺点,它不耐涝,简单来说,土豆这玩意怕水,土地如果湿度过大的话会导致土豆的地下根系缺氧,进而腐烂,而整个南直隶都是江南膏腴之地,土地肥沃自不必提,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梅雨泛滥,这样的情况下,土豆能长得好才怪!
再仔细想想,似乎在后世当中,土豆的主要产地也是内蒙,东北等气候较为干燥的地方……
懊恼之下,朱常洛也有垂头丧气,摆了摆手说道。
“此事是本王太想当然了,和徐先生无关,看来是江南之地不适合土豆种植,即便是先生之才,也不可与天数抗衡!”
这件事情的确是不能怪徐光启,他其实以前也跟朱常洛报告过,土豆在王府当中的长势并不好,但是朱常洛却被土豆奇迹般的产量给洗脑了,坚持要徐光启继续努力,造成这样的结果也是无可厚非。
顿了顿,朱常洛正要转回去,目光却是被一个小小的,紫红色的物事给钉住了目光……
ps:今天元旦,作者君偷个懒,只有两章了未完待续。
………………………………
第二百零二章:柳暗花明
那是一株株绿色的藤蔓,和土豆看起来一样的藤蔓,但是从湿润的泥土当中冒出头来的,却是一个个紫红色的,圆滚滚的果实。
它们种在最旁边的一小片地里,若是稍不注意怕是就会忽略过去,朱常洛的眼前一亮,心砰砰跳,在所有人都没有反映过来的时候,快步走上前去,转身说道。
“王安,将这片地挖开,本王要看看这地下结出的是什么果实,对了,小心一点,不可伤到其根系!”
王安不知道自家殿下究竟是发了什么疯,但是他还是依言拿起旁边的锄头,跳到田地里,小心翼翼的挖起了那些紫红色的物事。
“殿下……”
徐光启急匆匆的跟上来,便看到王安挥动锄头在对着田里的那些藤蔓下手,有心开口阻止,却被朱常洛直接开口打断了。
“徐先生,此物是从何处得来?”
口气急促而带着一丝激动之意,顿时让徐光启愣了片刻,要知道,这五亩田地乃是朱常洛拨给他当试验田用的,本应该全种土豆,但是徐光启却自作主张,偷偷的辟出一小块种上了他的同乡带回的这种新种子。
所以他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朱常洛会不会因此而生气,但是现在看来,事情好像和他预料的不是太一样,这位殿下的样子,可不像是含怒的样子……
小心的观察着朱常洛的神色,徐光启谨慎的开口道。
“殿下,此物名为番薯,是臣的一个同乡从福州府带回的作物,据说是出海商人自吕宋带回,在当地种植十分普遍,而且亩产量很高,故而臣便想着尝试种植一番,若能有所获,也算是弥补臣无法培育土豆之责……”
而这个时候,王安已经将地里的物事刨了出来,清了清上面的泥土,小心翼翼的将手中的东西递到了朱常洛的面前。
“番薯?”
朱常洛抑制住心中的激动,捧起手中小小的紫红色物事,仿若珍宝。
在场之人恐怕没有人比他更熟悉这个东西是什么了,所谓番薯,自吕宋传入,实际上就是后世所说的红薯,要知道,这玩意可是丝毫不都亚于土豆的超级大杀器啊。
如果说土豆这种东西最大的优势是在产量高的话,那么番薯在这一点上可是一点都不输土豆,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十分最开始就是从港口传入,十分适合江南的气候和土地,不会像土豆一样产生水土不服的情况。
要是非说它有哪一点不如土豆的话,那就是它的生长周期很长,几乎是土豆的二到三倍,但是这并不妨碍它的地位,因为它和土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不伤地,如果农民够勤的话,一年种两次,只需要每三年让土地休息一年就好。
和土豆种一次养半年的尿性简直不要差太多!
事实上,朱常洛也不是没有打过番薯的主意,但是他寻遍了京师上下,也只找到了土豆的种子,还差点绝种了,至于番薯更是连影子都没有,所以这才让徐光启直接培育土豆,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东西竟然就这么自己溜到了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真是柳暗花明……
定了定神,朱常洛开口道。
“徐先生耕作多年,依您看来,此物亩产量能有多少?”
尽管早已经清楚了答案,但是朱常洛还是忍不住要确认一番,毕竟他手中小东西还不到收成的时候,眼下只有一部分是浅浅的紫红色,大部分都还泛着绿色,明显是不成熟的标志。
“殿下,此物十分合适江南种植,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亩产至少能够达到两千斤……”
番薯是徐光启亲自培育的,他自然是清楚的很,在心中略微估量了一下,谨慎的开口道。
“那就好,先生且好好培育此物,这一洼地的产出全部做种子,若是能够推广成功的话,必能使天下再无饥馑之忧!”
朱常洛缓缓冷静下来,开口说道。
只要有这东西在,总算是可以解决饥荒产生的影响了。
不料见到朱常洛这般激动,徐光启反而有些忧虑,顿了顿开口道。
“殿下,此物尚属首次试种,不知功效如何,有无其他反应,贸然推广的话,恐怕……”
作为一个研究农事多年的人,徐光启自然尝试过引种新的作物,但是无一例外基本上都失败了,有的是因为不合气候,有的是因为亩产过低,有的则是因为种出来以后难吃,甚至是让人产生各种副作用……
所以他很清楚,一种新的作物必须要经过各种测试,才能推广,而且推广的过程必然是艰辛的很,毕竟想要让百姓们改变习惯,接受一种新的作物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徐先生考虑周全,本王佩服!不过本王没有想错的话,此物既然是从福州府传到先生手中,那想必福州府已经开始种植了吧?若有不良的反应,朝廷想必早已知晓,但是如今都没有消息,想必定是没有太大的副作用,先生若是还不放心的话,何不将您那位从吕宋带回此物的同乡请来王府一叙,此物引入大明,乃是功在社稷之举,本王也想见见,是何等英杰,为本王立下如此大功!”
朱常洛呵呵一笑,开口说道。
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朱常洛便想起了前世曾经看到的很多记载,番薯此物,的确是从万历年间传入大明的,而且和其他东西不同,它刚刚被吕宋带回,就受到了福州府人民的追捧,归其原因,是因为福州府丘陵纵横、红土处处,只有小片平原和盆地可以种植稻米。
不仅田狭民稠,并且土地贫瘠、零碎,虽然贸易往来十分广泛,但是其地的农民却终年饱受饥馑之忧,而番薯这种既不挑地,产量又高的作物一经传入,立刻受到了追捧,而算算时间的话,福州府和平安府的距离很远,既然能够传到徐光启的手中,只能说明这种东西已经在福州府大面积铺开了。
至于这东西的副作用,朱常洛更是清楚的很,不能多吃,不然很容易引起胀气,泛酸等不良反应,但是这都不是问题,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
倒是徐光启所说的推广方面,让朱常洛有些头疼,中国的农民向来都是一个固执的群体,尤其是江南鱼米之乡的农民,种惯了大米和麦子,让他们贸然接受这等非果非实的作物,倒真是一个难题……
ps:下一章十点发~(未完待续。)
………………………………
第二百零三章:番薯之物
江南历来是中原膏腴之地,有鱼米之乡之称,所以对于江南的农民来说,他们压根就不会担心收成的问题,何况红薯这种东西,偶尔吃还行,但是要是长期吃的话,会产生胀气等不良反应,而且非果非食的,想让老百姓接受的确是有难度的……
但是那是对于一般人来说,别忘了朱常洛是谁?他是亲王之尊,整个平安府都是他的封地,他可以借助的力量远非那些平民百姓能够企及的。
下了马车,朱常洛望着眼前的县衙,倒是和京城当中一般无二,门前摆着朱红色的大鼓,正门口有戒石,上书“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而在戒石之前,就是将宽大的青色官袍绷得紧紧的当涂县知县李文华,不得不说,每一次朱常洛见到他都忍不住感叹,这人到底是怎么长的,真真正正是肥的跟猪一样,也不知道当初是怎么过了吏部仪貌的那一关。
“下官当涂县知县李文华参见殿下!”
这边朱常洛在打量着李文华,李文华也忍不住偷偷的打量着自己眼前的少年,身材高大,样貌清秀,举手投足之间带着一股贵气,虽是随意立于阶前,却莫名的给他带来了莫大的压力。
其实这倒是李文华的心理作用了,如今朱常洛出宫也有将近两年了,十几岁的少年本就是长身体最快的时候,又不是在宫中那等缺衣少食的境地。
朱常洛的身子骨自然是好了起来,当然,这和他从某锦衣卫指挥使那里敲诈来的一大笔银两脱不了干系。
毕竟这衣食住行,哪一样都得要钱不是?单凭着皇帝老爹拨俸禄的话,朱常洛觉得自己等不到俸禄就要饿死了。
不过身子虽然长开了,但是要说什么威仪却是压根都没有的!
李文华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错觉,还要归功于朱常洛身后的那一套亲王仪仗,尤其是他身边那几十个全副武装的护卫,刀剑映在阳光下反射出森寒的光芒,端的是气派无比。
“李知县的日子看来过的不错,比上次显得更加富态了!”
县衙后堂当中,朱常洛和李文华主宾分坐,朱常洛明显心情不错,笑呵呵的开口道。
“让殿下见笑了,下官天生体质如此,喝口水都会胖,实在是没办法……”
李文华掌心中全都是汗水,讪讪的说道。
虽然朱常洛看起来只是随口一说,但是他可不希望在这位殿下眼中留下鱼肉乡里,脑满肠肥的形象。
不过话说回来,李文华此刻的心里也是疑惑的很,朱常洛这位寿王殿下,怎么会突然给他下了帖子,要知道,朱常洛这个级别的人,就算是有事情也应该是跟府衙沟通啊,怎么会突然到了他这小小的县衙当中……
“本王没记错的话,如今正是秋收之时,想必当涂县的秋粮也应该收足了,本王一时兴起,才想来瞧瞧,看看这当涂县今年的收成如何!”
这边李文华一头雾水,朱常洛却是已经笑呵呵的开口道。
秋粮?
李文华猜不透朱常洛的心思,只能如实开口道。
“回殿下,全赖圣上天恩,今年当涂县的收成不错,去岁当涂县共有田地八万六千四百五十余亩,下官曾经去百姓田里看过,今年风调雨顺,亩产应当有两百斤左右,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的一万三千石秋粮定能如数交付……”
不过这番话倒是让朱常洛微微有些惊异,他倒是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痴肥的李文华竟然还会亲自下田,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话,竟然能够准确的说出当涂县的田地数量,而且清楚亩产量,这可不像是一个碌碌无为的知县能够说出来的话。
一时之间,朱常洛倒是对这个看起来肥肥胖胖的李文华多了几分好感。
“既然如此,本王就先恭喜李知县了,此番秋粮顺利交付,至少能在吏部的考评中得个中上的评价了。”
衡量一地父母官的政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税收,若是秋粮真的如李文华所说能够顺利收缴的话,倒是会让他在考评当中大大加分。
不过朱常洛今天来的目的却不在于此。
“不过,这秋收虽然重要,可过些时候的播种也同样重要,不知李知县和准备好了种子?”
历来农民一年当中最忙的就是秋季,尤其是江南之地,不仅仅要将地里的收成收回来,而且要趁着年景继续将冬小麦播种下去,这样来年才能保证自己能够交的上田租。
不过这种子实际上不需要李知县担心的,概因只要是农民,都会给自己留好种子,即便是地主豪绅的家里,也不会在种子上亏欠佃户,不然来年没有收成,谁也没办法交代……
所以李文华到现在可算是一头雾水,不明白朱常洛无缘无故的提起种子是想干嘛!
“看看本王怎么忘了,今天到李知县这里来,本王还带来了一样东西!”
看着李文华迷茫的神情,朱常洛也不解释,一拍脑门仿若恍然大悟般的说道。
随即便摆了摆手,他身后的王安立刻会意,将手中的食盒掀开,麻利的将其中的盘子端了出来,放在了李文华的面前。
“这是本王从吕宋得来的新物事,名为番薯,烤熟之后香甜软糯,故而想要让李知县尝尝!”
朱常洛的声音缓缓响起,顿时让李文华一愣,随即他便将目光落在了面前的盘子上,其物圆圆滚滚,紫红色的外皮烤的酥脆,隐约能够看见橙红色的心儿,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