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谋天下-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当这个消息传开之后,黄凤翔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有资格的人纷纷上门,有拉关系的,有自荐的,可谓多不胜数!
就算当不了亲王师,能够混个亲王府的讲师也是不错的,毕竟皇长子的教育,不可能只有一个人负责,那算什么太子规制,皇长子的身边,必须要有一个庞大的讲师体系,以保证他的教育水平。
当然,虽然没有王傅的名头,但是这朱常洛老师也不是谁都能当的,虽然没有明确限定规矩,但是一些潜规则却是所有人都清楚的。
首先,非进士不可为,而且必须是一甲进士及第,才有资格入选候选人名单!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要是真的是太子的话,那他的讲师将是翰林院的庶吉士们,这些人可都是殿试的前三名,虽然朱常洛在南直隶,但是这一点却是不能够妥协的,至少主要负责他的老师,必须是从一甲当中选择。
其次,要在南直隶为官,并且不能身居要职!
这一点更容易理解,若是单单是一甲的话,那六部当中虽然说不上多得是,但也不少,至少有好几个侍郎就是,但是既然要常驻王府教导朱常洛,那么必然不可能继续分心杂务,所以他的职位要清贵,简单说,既要是清流,也要清闲!
毕竟朝廷不可能给他王傅的身份,最多挂个王府博士的衔,本职还是要的。
这两条标准砸下来,基本上可以击退九成以上的人了,如此剩下的范围其实就很小了,就剩下几个人可以选了,不过这到底是谁,黄凤翔却是有些拿不定主意,必须要问一问朱常洛的意见。
“候选者倒是有几个的,南京国子监祭酒李廷机,南京礼部侍郎陈可教,南京太常卿胡嘉谟,南京太仆卿徐用检皆在候选之中,不知殿下属意哪位?”
黄凤翔抚着胡须,依旧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缓缓吐出了几个名字,却是瞬间让朱常洛为难起来……
ps:下一章可能晚一会,要十一点左右~(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二十章:苦恼
南京礼部侍郎陆可教,南京太常卿胡嘉谟,南京太仆卿徐用检,国子监祭酒李廷机……
毋庸置疑的是,这四个人既然被黄凤翔作为候选人,那么他们的资历学识必然是没有问题的,事实上,虽然如今的八股取士被后世所深为诟病,但是不得不说,无论是哪一种选拔方式,能够从全国当中搏杀出来的都必然是出类拔萃之辈,像那种死读书的,就算能够侥幸通过府试,也绝不可能通过会试的!
而这四人的履历皆是清一色的进士出身,而且都身居清流要职,单从履历上来说可以说是好看的很,首先太常卿胡嘉谟首先被朱常洛否掉了,太常卿听起来是个高大上的职位,但是实际上和礼部一样,只是空有地位而已,真正的实权少的可怜。
太常寺总掌礼乐之事,主要业务是礼乐、郊庙、社稷、坛壝、陵寝之事,总之就是和祭祀有关的活动,统统归属于太常寺管,它和礼部的性质差不多,不过礼部主要负责的是拟定各项典仪的程序以及监督典仪的顺利进行,而太常寺则是具体实施者。
所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太常寺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它和礼部一样,虽然清闲而且没什么大的实权,但是不可或缺,而且地位崇高,太常寺卿更是一度位列九卿,可谓是清贵之极。
但是对于朱常洛来说,然并卵,或许他登基以后会有用得着太常寺的地方,但是现在,只能悄悄在候选人后面划掉他的名字……
而真正让他为难的,也就是剩下的三个,这三人各有优势,着实让朱常洛头疼的很!
首先说南京礼部侍郎陆可教,从表面上看,这黄凤翔将单独将南京礼部侍郎放在候选人当中是多此一举,毕竟陆可教本身就担负着一个教导皇长子的头衔,但是其实压根不是如此。
黄凤翔可是从当初张居正时代撑到现在的人,又怎么会平白做无用功呢?
他之所以单独将陆可教点出来,其实是有自己的用意的,首先礼部清贵自不必说,它和其他的五部其实都不相同,礼部最大的特点就是闲!
所以即便是陆可教真的常驻王府当中教导朱常洛,也并不会影响到南京礼部的正常运转,何况如此一来名副其实,实至名归,可谓是最佳选择……
而站在朱常洛的角度,则有另一番考量,朝廷对官员的转迁,尤其是进士出身的官员转迁自有一套流程,陆可教是万历五年进士,二甲第二名,也就是全国第五名,曾入翰林院担任经筵讲官,兼掌司经局,后为江西正主考,顺天府主考官,去年才刚刚调任南京礼部侍郎。
光看履历表,可谓是光彩照人,既有京官履历,也有地方经验,像这样的人一般来说不会再下放到地方去,而是会在六部当中转迁,熬够资历之后便可以入阁,算是大明朝的士大夫最向往的一种流转方式。
但是朱常洛在意的却不是他日后能不能入阁,而是另一点,那就是陆可教的礼部侍郎身份,虽然他现在清闲,可按照规矩,只要他不犯错,便会在一到两年后被调去其他五部历练,然后准备接掌某部尚书,进而入阁,这就代表着朱常洛一旦选他当自己的老师,就能顺理成章的将手伸进南京六部当中,这可是莫大的诱惑……
再说太仆卿徐用检,虽然看起来太仆卿和太常卿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实际上权责和地位却是相差甚多,太仆寺虽然也曾位列九卿,但是实际上却没有太高的地位,反倒是实权方面,太常卿拍马也追不上太仆卿。
简单来说,太仆寺和兵部对接,其职责只有一个,总管天下马政!
说白了就是养马的,和太常寺主管祭祀这样高大上的业务逼格相差简直不要太远,但是千万不要因此而对太仆寺感到轻视,原因很简单,现在可是冷兵器时代,火器才刚刚开始发展,而马可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几乎所有军队想要马匹都要经过太仆寺这一关,可想而知,太仆卿手中的权力有多大。
再横的勋贵武夫,到了太仆寺也得老老实实的,不然的话,分分钟扣了分给你的马匹,让你还吹胡子瞪眼说不出话来,反正中国自古缺马,尤其缺良马,所有军队都需要马匹,具体分给谁,还不是太仆卿和兵部说了算!
当然,这是京师的太仆寺,南京太仆寺只能管得着南直隶的马政,但是要知道,在南直隶当中驻扎着中都留守司,那可是明朝最大的军事基地之一,而中都留守司的马匹一向都是由南京太仆寺负责。
也就是说,如果朱常洛选了太仆卿徐用检当他的老师的话,那么他就可以间接的在军队当中安插自己的势力,这个想法一经涌上心头,便让朱常洛感到一阵口干舌燥……
相比之下,最后的南京国子监祭酒李廷机就显得有些弱势了,国子监名义上是大明的最高学府,但是实际上到了现在已经完全衰败了,就连国子监出身的监生也被朝廷视为浊流,这个国子监祭酒也就是个熬资历的地方,虽然名义上尚且清贵,但是实际上既没有实权,也没有地位。
好歹太仆寺和太常寺还是“寺”的级别,而国子监却是“监”!
五寺是国家正式部门,上溯可到汉朝,主官曾位列九卿,而看看挂“监”的都是什么司礼监,衣帽监,将作监,都水监……
五寺的主官是正三品,而国子监祭酒只是个正四品!
如果说李廷机的履历上有什么显眼的话,那大概就是他差点连中三元的轶事了,这李廷机自幼聪慧,接连斩获了乡试解元,府试会元,却在殿试的时候折戟沉沉,只得了个第二名的榜眼,倒不是说他学识不够,而是他的运气实在是差。
李廷机是万历十一年的进士,本来以他的学识和文采,是足够成为本届的状元,完成连中三元的成就的,要知道,整个大明朝被官方认可的完成这个成就的只有被称之为“我朝贤佐,商公第一”的商辂,这位猛人可是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历官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成为士人偶像的人物。
可想而知,三元及第对于一个读书人的意义有多么重大,但是偏偏就出了差错!
和李廷机同一届的有一位名叫朱国祚的老兄,同样杀出重围,进入了一甲前三名的候选人当中,虽然这位老兄的文章比不上李廷机的好,但是他是国姓,当时皇帝一时兴起命人查探他的来历,竟然发现他是大明朝的宗室,虽然是旁系中的旁系,早已经和平民无异。
但是宗室就是宗室,这可是大明朝有史以来第一个靠自己的实力闯进一甲的宗室子弟,说出去简直是老朱家的脸面!
所以万历大笔一挥,亲自将朱国祚点为新科状元,而李廷机就悲剧了,原本到手的三元及第就这么飞了……
除了这件轶事之外,李廷机实在是没什么可让人记住的,若说他有什么优势的话,大约就是他比前几位都年轻,胡嘉谟和徐用检都是嘉靖四十一年进士,陆可教是万历五年进士,这三位进士及第的时候年纪都已经不小了,如今都已经接近六十岁了,而李廷机是万历十一年进士,自幼聪慧,如今才不过四十余岁,年龄上完爆前几位好几条大街!
若是朱常洛现在拉拢好他的话,未来的朝局当中必定有他一席之地!但是和太仆卿,礼部侍郎这样的实权官员比起来,却是不要差太多……
但是真的是如此吗?
答案是当然不是!
但凡对明史稍微有一点了解的,都不会没有听说过李廷机这个名字,别的不说,这位可是未来的首辅,单是这一个名头,就足够秒杀所有人。
更不要提朱常洛清楚,再过几年之后,李廷机就会显露出自己灼热的光芒,成为大明政坛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也就是说,选了李廷机,就相当于在为未来投资,他可以为朱常洛在朝堂上攫取一大片自己的势力,让他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前提是,朱常洛需要有耐心。
选了礼部侍郎陆可教,会让他在六部当中进一步发展力量,而选了太仆卿徐用检的话,会让他在军队当中具有强大的发言权,这两个人是现在,而李廷机则是未来!
这其中该如何抉择,着实是让朱常洛头疼的紧……(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二十一章:蓄势待发
站在王府的门口,朱常洛望着黄凤翔归去的车驾,忍不住摇了摇头。
“此事重大,本王一人难以做主,何况师之大者,岂可轻率?黄尚书放心,本王和母妃商量好之后,会请母妃亲自前去金陵为本王延请师长!”
到最后,他也没有给黄凤翔一个准确的答案,只能用这样的理由暂时把他给打发走了,不过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朱常洛在近期之内要赶去应天府一趟了。
而在他去金陵城之前,平安府的事情必须先处理掉!
转过身子,朱常洛对着一旁的赵士桢开口道。
“立刻派人去请当涂县知县李文华过来见我!另外去请素功和骆指挥到大殿等候议事!”
平安府之地最大的痼疾在哪里?
其实不在于刘守友这个知府的身上,况且朱常洛没有料错的话,处置他的旨意应该已经在路上,他的败亡已经是时间问题罢了,这并不需要担心。
真正可能会闹出乱子的,是刘守友被罢免之后,他背后的利益集团的反应!
这帮巨贾豪绅必定会用尽一切手段将刘守友保下来,什么万民书,弃行罢市,颠倒黑白,他们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以往的时候,朝廷不是没想过换一个能力出众的官吏过来,但是都没办法弹压的住这帮商贾,最严重的一次甚至差点闹出民变。
这帮商人纵容指使家奴,裹挟百姓围堵在府衙门口,险些闹出大事来,以至于到最后朝廷也不得不妥协。
原本朱常洛是打算等到朝廷对刘守友的处置到了之后,再对这些商贾动手的,毕竟贸然动手的话,可能会打草惊蛇,让事情徒生变故。
但是今天黄凤翔的到来,却是让朱常洛改变了主意,由谁来担当这个王府的老师,对于朱常洛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正是因为太重要了,所以他才一时难以决定。
也正因为如此,他必须尽快去一趟金陵城将这件事情敲定下来,不然的话,到时候朝廷随随便便给他指定一个老师,朱常洛哭都没地儿哭去。
张素功到了平安府之后,就一直在王府当中落脚,所以他和骆养性是来的最快的。
“素功,我让你联系的几家商号如何了?”
刚一落座,朱常洛就开口问道,这些天他一直留张素功在府中,就是为了让他发动自己的关系,联系徽商。
“殿下放心,晚生的几位伯父半个月前接到消息之时便已经开始准备,如今已经准备好了足够的银两和货物,暂居在繁昌县中,随时可以配合殿下的计划,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平安府的稳定!”
张素功隐约嗅到一丝不寻常的气息,但是仍旧沉稳的开口答道。
“好,你现在就传信给他们,让他们立刻启程,准备进驻当涂!”
朱常洛点了点头,他最欣赏的就是张素功的这一点,办事稳妥,临危不乱。
平安府当中的痼疾太厉害了,官商勾结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强大到靠着刘守友的庇护,刘家已经通过种种方式,将平安府经营成了一个铁桶般的势力,至少在商场当中,没有人能够和他争锋。
而如今平安府当中的巨贾豪绅,都和刘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张强大的关系网才是刘家始终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也是好几任知府都铩羽而归的最重要原因,刘家不能动,它发展到现在,早已经和老百姓息息相关,一旦刘家倒了,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平安府的经济,布匹,粮食,甚至是日常用品这些东西失去了供应,老百姓该怎么活下去?
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又被有心人一煽动,自然将所有的责任都归咎到官府的身上,民变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所以为了民生的稳定,朝廷才会不得已之下一直维持着现状,但是这能够难得住朱常洛吗?
开什么玩笑,没了张屠夫,就得吃带毛猪?这刘家也将自己看的太重了!
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的就是追逐利益的商人,既然没办法一点一点消磨刘家的势力,那就直接连根拔起好了!
反正在这个时代,没有人比徽商更能恢复和建立经济秩序了,后来徽商发展到最繁盛的地步,甚至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
接着,朱常洛将目光转向了骆养性,如果说张素功做的是重建的工作的话,那么他这次需要骆养性动手去做的,就是破坏的勾当了。
他可没指望着这帮连官府都敢对抗的商贾们能够束手就擒,事实上,这帮人暗中都养着一大帮的家奴护院,平日里恶奴伤人的事情也是多得很,若是没有足够的武力震慑的话,说不定这帮人狗急跳墙,再闹出其他的事端来,就并非朱常洛所愿了。
所以他必须保证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王府护卫指挥使司不会在这个时候掉链子,当然,这也是朱常洛的一次考验,虽然京城里已经传来了消息,确认骆养性和杨荣的说法都没有欺瞒。
但是所谓听其言,观其行,骆养性到底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思来到的寿王府,这就是一次试金石!
微微沉吟,朱常洛开口道。
“骆指挥使,王府七卫,如今可整编完毕?可否调动?”
先前朱常洛为了安抚骆养性,将王府三卫拆分为七卫,孙平,孙荣和李世忠各领一卫,而剩下的四卫则是由骆养性择人统领。
事实证明,骆养性调教军队的确是一把好手,除了他自领的一卫之外,剩下的三卫统领,皆是从基层简拔而出,完全靠能力说话,倒是没有故意的安插自己的亲信。
这番举动让朱常洛对于他的观感也好了不少,毕竟谁都不不喜欢一个过分揽权的下属。
不过朱常洛的这两句问话却是有技巧的,王府七卫已经整编完毕,这是老早的事情了,有孙荣等人在,朱常洛自然能够掌握第一手的动态,但是可否调动这个问题,就值得商榷了!
要知道,王府卫队虽然是朱常洛的私兵,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可以随意调动,护卫指挥使的最大职责,就是约束王府卫队,不被藩王滥用。
除了保护藩王的安全之外,理论上来说是不可以在其他的地方动用王府卫队的。
但是这只是规矩而已,无论多么严厉的规矩,都是要靠人来执行的,说白了,王府卫队的调动究竟是不是合理合法,有很大一部分解释权都是掌握了护卫指挥使的手中。
他若是没有意见的话,那朱常洛就算是让卫队出去烧杀抢掠,那也是为藩王荡平隐藏的危险!
当然,朱常洛要是真的这么干了,他这个亲王也就当到头了,朝廷不可能容许他这么胡作非为……
但是这些都扯远了,现在的重点是,骆思恭对于这次的行动,究竟是持如何的态度,如果他不同意朱常洛动用王府卫队的话,那恐怕就要徒生许多变故了。
朱常洛眼神微眯,盯着骆思恭的脸,不放过他的任何反应,而后者则仍旧是一副招牌的冷漠脸,听到朱常洛的问话,身子微躬,拱手沉声开口道。
“寿王府上下七卫恭候殿下令谕!”
ps:下一章十点~(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二十二章:悲伤的胖子知县
没有多余的话语,骆养性的开口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干脆利落而清楚明了。
朱常洛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倒是没有想到,骆养性会这么果断,不过如此一来事情就简单多了,在这平安府城当中,王府诸卫可以说是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了。
任何的势力在它的面前都是渣渣!
有了骆养性的保证,朱常洛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对某些人动手了。
这时,王安从殿外走进来,躬身说道。
“殿下,李知县到了!”
“请他进来”
朱常洛重新坐回到王座上,开口说道。
理论上来说,他这个亲王虽然有节制地方官的权力,但是并不能插手地方庶务,代天子牧民,安抚黎庶,这是地方官的权力,说的更直白点,就是平安府当中的刑政诸事,都是刘守友这个知府的管辖范围,而这也是刘守友能够包庇那帮商贾的原因。
也就是说,就算朱常洛手中有王府护卫指挥使司这个利器,也不可能冲进那帮商贾的家里,直接把人抓了,就算他有这帮人的罪证也不行!
在官场当中,越权是很严重的一件事情!
但是这显然是难不倒朱常洛的,知府是不会管这档子事儿的,但是不要忘了,在这平安府城当中,可还有一个当涂县衙!
理论上来说,县衙才是这帮商贾的直属管理机关,只不过人道“三生不幸,知县附郭”,当府衙和县衙同城的时候,强势如刘守友这样的知府就理所当然的接管了县衙的大部分权力,而县衙的存在也就变成了小透明。
这是大部分附郭知县的常态了,但是这并不代表府衙管理县城是合理合法的,管理地方的权力实际上还是在县衙的手中,当然,只是名义上而已。
作为县衙的直属上级,府衙天生就能够将县衙压得死死的,别的不说,县衙所判决的刑罚,都要送到府衙当中核准,到时候你跟府衙抢权,自己判了案子,到了府衙再被打回来,岂不是毫无意义?
更何况知府手中掐着知县升迁的命脉,谁敢得罪他?
但是这一切对朱常洛来说都不是问题,他既不怕刘守友,又不用借助刘守友的力量,他所缺的不过是一个名分而已,而恰好的是,县衙除了这个名分之外,别的什么都没有……
朱常洛笑眯眯的看着李文华在自己面前擦着汗水,沉吟片刻开口说道。
“李知县牧守一方,似刘家,吴家,孙家这等乡野蛀虫,为富不仁之辈,想必当时恨之入骨吧?”
此刻,李文华面前摆着的,是厚厚的一摞诉状和证据,这上面的每一张都是一个妻离子散的家庭,每一张都浸透着平民百姓的血泪。
刘吴孙三家联合把持了平安府城当中大部分的行业,互结姻亲,是本地有名的豪绅,朱常洛只是稍稍用心一查,就弄到了他们无数的罪证。
而如今的这一份份诉状,则是这些年被投递到府衙当中的诉状,是沈宏暗中送过来的,全都是被刘守友压在府衙当中视而不见的东西。
“这……殿下,下官有罪!”
李文华一边擦着汗水,一边喏喏的说道。
这些诉状的来历他自然清楚,甚至有很多就是从他的手中递上去的,但是他又能怎么办呢?
平心而论,李文华也是恨透了这些为富不仁,欺压百姓的豪商们,但是他这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