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谋天下-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常洛微微颔首,这一点他早有预料,沈宏这个人唯一的缺点是担当不够,但是他的眼睛亮的很,将自己的位置也摆的很正。

    不过刘梦周的反应倒是让他有些意外,果真不愧是沈鲤的高徒,拿得起放得下,混迹官场若是连这点胸襟都没有,他也就趁早致仕吧!

    “税科那边如今也安分的很,有了沈知府的配合,杨纪善对于税科的掌控力度大大增强,如今已经初步完成了秋粮的收缴,核算之后便会将详细账簿呈报殿下!不过……”

    朱常洛默默的听着,他知道重点来了,平安府的局面虽然大致上稳定下来了,但是并不是铁板一块,他离开这么久,怕是有些人又要蠢蠢欲动了……
………………………………

第二百五十八章:天下乌鸦一般黑

    “不过什么?”

    眼见赵士桢有所犹豫,朱常洛冷哼一声,开口问道。

    “殿下,刘孙吴三家虽除,但是其残余势力仍旧不怎么安分,近些日子以来,他们串联起来,针对殿下的推广的番薯开始散布再次谣言,说此物乃是伤地之物,种植之后土地会沙化,三五年内都不可能再继续种粮食,现在已经有了百姓种上之后开始铲掉番薯了……”

    这其实并不能怪赵士桢,朱常洛对于番薯的种植有多么重视他是清楚的,但是正是因为清楚,他才会暗骂这群人找死。

    果不其然的是,听说又有人在番薯上打歪主意,朱常洛顿时眉头一皱,脸色也沉了下来。

    “李文华呢?他是干什么吃的!就任由流言四处传播吗?还有本王拨给他的番薯补偿银子呢?都被他私吞了不成?”

    要知道,朱常洛早在当初便料到,让老百姓接受番薯没那么容易,所以他早就将银子拨送到了当涂县衙当中,按照亩产五百斤的定量补偿给老百姓,以此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按照他的预想,有了这么一层保障在,无论如何这件事情也不会在发生变故了!

    但是谁又能想到,竟然还有人在这件事情上打歪主意,番薯的成熟期大概是一百二十天左右,算算时间,如今番薯正是长势最好的时候,只要过了这一个月,基本上就可以赶在过年之前收割,但是偏偏现在出了差错。

    要知道,如今的番薯还是些秧子,地里结出来的都是些小块,现在要是挖出来可就白费工夫了!

    “回殿下,此事其实怪不得李知县!”

    赵士桢暗中为李文华捏了把冷汗,他就知道只要涉及番薯这件事情自家殿下肯定就不淡定了。

    “不敢欺瞒殿下,您拨付的番薯补偿银子如今只发放了三成,剩下七成被李知县紧急叫停了!因为李知县发放这些银两的时候发现,许多土地都是挂在豪绅家奴的名下,而并不是属于佃户的地,也就是说这些银子压根到不了耕地百姓的手中,最后都流进了那些仕绅的腰包当中,李知县发觉这种情况之后,便紧急停止了银两的发放。

    但是如此一来,百姓更是被那些仕绅所煽动,觉得县衙是在心虚,纷纷开始惶惶不安起来,甚至有些在心怀不轨者的煽动下,已经打算拔出地里的番薯,重新改种上冬小麦,多亏了李知县将县衙所有的衙役都派出去巡视,方才暂时压住了这股势头!”

    听完赵士桢的解释,朱常洛才缓缓冷静下来。

    不够他竟是没有想到,事情竟然变得这么棘手,怪不得大明王朝在此后不过几十年便分崩离析,原来这土地兼并竟然已经到了如此严重的程度。

    他当然明白赵士桢的意思,这是这些仕绅常干的把戏,县衙能够管控的了仕绅名下的土地数量,但是他们却可以将土地挂在家奴的名下,实际上仍旧是这些仕绅在操控。

    而他的补偿银子是按照土地发放的,也就是说,真正耕地的佃户百姓们是拿不到这笔银子的,这笔银子最终只能流进这帮仕绅的手中。

    只是原本在朱常洛的预想当中,土地兼并虽然严重,但是经过张居正的改革,应该有所缓解才是,只是没想到张居正才死了不过二十年,这头怪兽竟然又重新张开了獠牙。

    归根到底,明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全国九成的农民仅仅拥有不到一成的土地耕种,其他的土地则是被各个阶级瓜分,如此状况之下,再遇上小冰河期,耕地大面积歉收,在强大的王朝也要被覆灭。

    而且更为棘手的是,对于这些仕绅集团并不能像对待刘孙吴三家那样简单干脆,刘孙吴三家说穿了就是三个暴发户而已,仗着刘守友的势力,方才能够在府城当中坐大!

    但是如今的这些仕绅势力,虽然可能财力和势力都不如刘孙吴三家,但是他们却是祖祖辈辈在此地扎根,关系盘根错节。

    而且更重要的是,仕绅仕绅,他们并不是普通的豪绅,所谓“仕”指的是仕途。

    也就是说,这些仕绅家中都曾经出过官员,说穿了,给他们老朱家立过功退休了的,才有资格称为仕绅。

    一旦搭上仕这个阶层,就代表着他们和文官有所联系,而大明朝的文官集团是出了名的不好惹,甚至于有许多仕绅家中,如今还有人在朝为官,而且数量庞大,着实不是可以用粗暴手段对待的。

    “李文华做的不错,若是他没有叫停的话,怕是本王的这笔银子就要彻底打了水漂了!还有呢,若是仅止于此的话,怕是还不足以让你如此吞吞吐吐的吧!”

    瞥了一眼赵士桢,朱常洛不紧不慢的开口说道。

    若单单是因为银子发不下去的话,怕是这赵士桢还不会如此为难。

    “殿下英明,此事的确不单单是仕绅所为……”

    踌躇了片刻,赵士桢犹豫着开口道。

    “其实这件事情当中,还有殿下引进的徽商的影子!”

    “哦?他们干了什么?”

    话一出口,朱常洛的眉头顿时一皱,明白了赵士桢吞吞吐吐的原因。

    “回殿下,据这些天以来臣收集到的消息,这些徽商当中有许多人被地方的仕绅收买,成为了其爪牙,其中粮铺粮店是重点,他们和许多仕绅狼狈为奸,共同哄抬粮价,导致百姓人心惶惶,也使得谣言继续在城中不胫而走……”

    赵士桢擦了擦汗,总算是将事情全部说完了。

    着实不是他不想一下子说完,而是这件事情实在是有些难以开口,且不说这些徽商当初是殿下的好友素功公子带过来的,便说这些人当初进驻当涂县,是殿下亲自同意的。

    此刻在他们身上出了问题,岂不是**裸的在打殿下的脸吗?

    顾及着这一层,赵士桢才一直吞吞吐吐。

    不料听完之后,朱常洛却是冷哼一声,自言自语道。

    “果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ps:下一章十点发~
………………………………

第二百五十九章:内奸?

    逐利是商人的天性,稍微对于政治经济学有一点研究的人都清楚这一点,对于商人来说,自我道德约束只在于能够获得利益的大小。

    后世的一位伟人有一句名言,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如今的大明,正处在商人向资本家过渡的时代。

    所以朱常洛对于商贾的节操从来都不抱什么希望,不同的是,他原本以为尊奉朱子的徽商底线会比为利益无所不用其极的晋商要高上一点,但是现在看来,也没高到哪去!

    “可打探清楚了,是何等的重利让这帮商人连礼义廉耻都不顾了!”

    朱常洛冷笑一声,却是开口问道。

    他从来都没有天真到以为这帮商贾是他引进来的,就不会做背叛他的事情,只要有足够的利益,这帮人可是什么都敢干,前些日子城门口商人出走的事情还历历在目,便足以证明这帮商人压根不足以托付。

    “回殿下,是土地!这些被拉拢走的商贾,大多是用自己手中的银两或是铺子向地方的仕绅换购了土地……”

    赵士桢想也不想便开口答道。

    原来如此!

    朱常洛心中了然,或许在后世会有许多人觉得,用银子或是铺子换购土地,这算什么利益?但是身处在这个时代,朱常洛却是明白,土地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所有中国人骨子里对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无论赚再多的银子,在老百姓看来,都不如自己的土地金贵。

    所以一般情况下,若非实在是迫不得已,极少有人会出卖土地。

    而相对的是,即便是如同徽商这些流动在各地的商贾之辈,赚了钱的第一反应也是购地,只有有了地,才算是真正在此地稳住了脚跟,即便是生意赔本,也不至于衣食无着。

    所以无论是商贾,仕绅,还是农民,对于土地的渴求都是相同的!

    尤其是这些刚刚进驻平安府的徽商,他们并非本地之人,所以只有在此地拥有自己的土地,才能更快的融入阶层当中。

    但是如此一来,又面临着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平安府的土地早就已经被瓜分完毕,地方仕绅不缺钱花,自然是不会发卖土地,而农民手中的土地还不够塞牙缝的。

    原本刘孙吴三家一倒,能够腾出大笔的无主之地的,但是谁能想到朱常洛一口气直接包圆了,顿时让所有人都欲哭无泪!

    所以这些仕绅只是稍稍伸出了橄榄枝,这些徽商便倒向了他们,这是顺理成章之事,只是片刻之间,朱常洛便想清楚了其中的关节!

    “可查出了主事之人?”

    微微正色,朱常洛开口问道。

    对于这种事情,他的标准向来是只抓主犯,胁从不论,无论看起来再声势浩大的阵仗,其中一定有最核心的那几个人,只要将他们摁死了,一帮乌合之众自然作鸟兽散。

    不料这一次赵士桢却是摇了摇头,道。

    “不清楚,奇怪就奇怪在此处,照我们的调查,这次的风波虽然来势汹汹,但是却并没有人串联,各个仕绅之家都好似是自发的开始怂恿佃户们抗拒殿下的番薯……”

    事实上,对于这一点,赵士桢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按理来说这帮仕绅不应该如此不识时务啊,可事实偏偏就是,这一次的行动并没有人组织。

    “不可能!”

    朱常洛摇了摇头,毫不犹豫的说道。

    “这帮仕绅平日里勾心斗角多得是,怎么可能突然这么齐心!这其中一定有我们不知道的内情!不过既然暂时查不到主事之人,那你可有这些涉事仕绅的名单?”

    开玩笑,他朱常洛和这帮仕绅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他们犯得着和他这么掰腕子吗?也不怕小细胳膊被大腿掰断了?

    “殿下,这是名册!不过幸好的是,还有一部分仕绅并没有参与其中……”

    赵士桢从袖中拿出一份小册子,递了上来,叹了口气开口说道。

    倒是朱常洛翻了翻这份册子,眼中闪过一个个名字,眼中顿时闪过一丝冷厉。

    “赵长史,你手中可有未参与其中的仕绅名册?”

    “有,臣这就命人去取来!”

    虽然赵士桢有些奇怪为何朱常洛突然要另一份名册,但是他还是依言取了过来。

    “果真如此!”

    冷笑一声,朱常洛将两本名册丢在桌上,不屑的说道。

    而赵士桢则是一头雾水,狐疑的将两本名册捡起来,翻了又翻,却始终在其中看不出什么来,索性直接开口问道。

    “殿下,这两本名册有什么不对吗?”

    “当然不对,你仔细对照一下,这一次来势汹汹的仕绅大族都是有子弟在朝中为官者,而只是依靠祖上余荫的仕绅之族则都是安安分分的,这还不够明显吗?”

    朱常洛淡淡的说道。

    顿时让赵士桢头上冒出了细细密密的冷汗,道。

    “殿下的意思是,这次的事情源头在朝中?”

    “怕是本王久不在京师,所以有些人便忘了教训,竟然敢把手伸到平安府来了!”

    冷哼一声,朱常洛道。

    其实这两本名册当中的玄机并不难看出来,但是赵士桢本来就是个在朝中不受重视的官员,到了平安府以后也是一心扑到了庶务之上,对于朝中局势并不清楚,所以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但是朱常洛不同,既然他这几年都要呆在平安府,所以自然是要将此地打探清楚,所以他只扫了几眼两本名册,就能轻易的看出,这次的事情怕是自朝中而来!

    “那……殿下,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赵士桢的眉头也是皱了起来,开口问道。

    这件事情若仅仅是地方上的事情还好解决,但是既然涉及到了朝堂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他好歹也在京城当中呆了好几年,自然是清楚朝局当中的水有多深……

    “查!”

    朱常洛毫不犹豫的开口说道。

    “就算是朝中有人刻意针对本王,可平安府距离京城不止千里,他们又怎么能够将时机把握的这么好,这平安府当中定然有他们派来的奸细,本王倒要看看,是何等的牛鬼蛇神敢在本王的眼皮子底下图谋不轨!”
………………………………

第二百六十章:平稳破局

    要说平安府这段日子大摆阵仗在城门口迎候人的次数简直要比往年加起来都要多,不过新任的知府大人都没有说话,底下的人自然是连抱怨都没有。

    瑟瑟的秋风当中,沈宏领着人已经等候了将近半个时辰,但是却没有丝毫的不耐。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这一次他劳动他这位知府出来迎候的人并非是什么皇亲贵胄,而是一辆简简单单的古朴马车。

    从马车上下来的人一身青衣儒服,清瘦的脸上两缕胡须,看起来倒是精神的很,但是无论如何也不像是值得知府亲自迎候的大人物。

    “李先生,叶先生,学生奉殿下之命在此迎候两位,请入城吧!”

    来人正是刚刚从金陵城赶来的李廷机和叶向高。

    不过他俩刚一下马车,沈宏却是顾不得别人的目光,上前一步,躬着身子说道。

    “这……可是新任的沈知府?”

    来人神色一惊,却是苦笑着说道。

    “沈知府与老夫份属同僚,何至于此?真是折煞老夫二人了!”

    要知道,他这个国子监般的清水衙门中的从四品,和执掌一方的知府的从四品可不是一个概念。

    照理来说应该是他上门去拜访的,却不曾想到了这儿反了过来!

    倒是沈宏不以为意,卑谦的一笑开口道。

    “李先生客气了,学生虽然侥幸成为平安府知府,但是却是监生出身,先生身为国子监祭酒,自然是学生的老师,如何能用官职来论?”

    这话一出,李先生还没反应过来,底下的刘梦周却是忍不住咧了咧嘴,用了无比大的毅力才忍住没笑。

    只是心中却忍不住腹诽沈宏这老儿实在是不要脸!

    他的确是监生出身不错,可他坐监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几年前了,那时候眼前这位别说国子监祭酒了,就连进士都还没考上。

    更何况这沈宏去的是京师国子监,也就是俗称的北监,而眼前这位是南京国子监的祭酒,简直是八竿子都打不着干系,也亏他能够这么恬不知耻的攀关系……

    而且眼前这位也才四十多岁,可沈宏去年刚刚过了六十大寿,论年纪当这位的爹都够了,他这声学生也真叫得出口!

    倒是沈宏坦然的很,从他踏入官场的时候起,早就把节操喂了某种动物了。

    当初他跟着刘守友的时候,比这个更恶心的事儿都干过,何况眼前的这两位,可是寿王殿下亲自延请过来的老师。

    据说在金陵城的时候,当着恭妃娘娘的面行的拜师之礼。

    如今能跟眼前的两位攀上关系可是所有人都求之不得的事情。

    区区颜面,算得了什么?

    “知府大人,唉,我等还是先进城吧!莫要让殿下久等了!”

    李廷机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最终只能如此说道。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位沈知府这么客气,他也不好当众驳沈宏的面子。

    不过不得不说,被这么一位封疆大吏如此相待,还是让李廷机受用无比。

    只是心中对于朱常洛这位学生的手腕也多了几分认识,他清楚自己一个国子监祭酒的身份绝不可能让这么一个知府对他低声下气的。

    这沈宏只会是看在朱常洛的面子上,才会对自己如此客气……

    “二位先生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

    王府正门前,朱常洛早已经带着人等候许久,眼见李廷机的马车在一堆官员的护送下缓缓停下,他也同样上前开口道。

    “有劳殿下等候了,老夫二人愧不敢当……”

    下了马车,李廷机却是终于松了口气,这一路上可算是把他难为坏了。

    无他,某个无良的知府死皮赖脸的有轿子不坐,非要挤上他们的马车,美其名曰讨教经义。

    实际上就是各种攀关系,一路上应付下来,着实让李廷机都暗中叫苦,此刻见了朱常洛简直就像是见了救星一般。

    打发走了这帮人,朱常洛将李廷机二人迎到了正殿当中,而此刻的正殿当中,寿王府的属官已经尽皆等候着。

    “参见寿王殿下!”

    朱常洛站在上首,声音清朗的开口道。

    “从今日起,二位先生便是本王的老师,在王府当中不得有怠慢之处,尔等明白?”

    不得不说,黄凤翔的动作快的很,不过十几天的工夫,就拿到了京城的批复,国子监祭酒李廷机,司业叶向高德才兼备,可为王师,着加授寿王府博士训导皇长子……

    也就是说从今天起,李廷机和叶向高就算是正式成为朱常洛的老师了。

    “谨遵殿下令谕!”

    一干属官恭谨的答道,随即便退出了大殿当中。

    原本显得有些拥挤的大殿陡然之间空了下来,在场之人只剩下李廷机和叶向高,还有就是赵士桢和杨涟二人,气氛也显得轻松了许多,各自看座之后,李廷机却是开口问道。

    “不知殿下如此着急召老夫二人前来,可是有何事吗?”

    没错,虽然说如今他们已经得到了京城的批复,但是这份批文是三天之前才送到南京的,而李廷机和叶向高却是早在十天之前就已经从金陵城动身赶来了。

    归根结底,还是朱常洛派人给他们送了一封信,让他们尽快赶来……

    “辛苦二位先生了!”

    朱常洛微微有些歉意,不过这件事情的确是需要他们二人帮忙,所以朱常洛才紧急去信请他们过来。

    顿了顿,赵士桢却是上前一步,拱了拱手说道。

    “二位先生,事情是这样的……”

    然后便将如今平安府的状况对着李廷机二人详细解释了一下。

    “岂有此理!如此误国害民之举岂是士人所为,殿下不必担心,老夫这就去信京城,定不叫这些宵小猖獗!”

    李廷机的脾气刚直,听完之后就火了,当即便开口说道。

    “麻烦先生了,着实是学生的身份,不好出面解决此事,才想要先生帮忙!”

    朱常洛拱拱手,开口答道。

    他之所以紧急让李廷机和叶向高两个人赶来,为的就是这帮仕绅针对番薯的事情,其实这件事情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难在这件事情的根源在朝廷当中,而朱常洛的身份,决定了他对于京城之事有些鞭长莫及,这一次动手的人很隐蔽,并没有亲自出手,而是找了一堆六七品的郎中们写信回家,才导致了仕绅们的举动。

    这些人虽然官位不彰,但是却是各部的基石,朱常洛不可能全部对付他们,而且如今他远在平安府当中,对于京师的事情着实缺了些手段。

    但是李廷机就不同了,要知道,大明朝的文官最大的能量不在于他们本身,而在于他们的关系网,师生同年同辈晚辈,各种关系。

    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就算是这背后有大佬暗中授意,但是具体到这些仕绅在朝中的子弟,却都不是什么高官,而和李廷机一辈的无不是进士清流,恰好管着这帮人,李廷机作为年轻一辈的翘楚人物,虽然被丢到了南京熬资历,但是关系还在,他的同年散布在京城当中,甚至有些身居要职,只要他发动这些关系,定然能够手到擒来,将这次的事情化解于无形当中……

    ps:下一章十一点发~
………………………………

第二百六十一章:獠牙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李文华感到当涂县的风气顿时好了不少,无数仕绅大家拎着礼品到了他的县衙,面色诚恳的说要道歉,但是却又东拉西扯对具体情况支支吾吾,可算是让李文华一头雾水。

    不过有一点李文华是清楚的,最近的城中并不安分,有不少人在暗中嘀嘀咕咕说殿下要百姓们种植番薯是为了满足他的口腹之欲,尤其是当应天府的一纸公文传来之后,这种说法更是甚嚣尘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