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来到西汉末年-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去。
江河行看到田地里虽然荒芜,但是有不少人,不远有个茅草屋,稀稀拉拉地,整块地上,看起来人还有不少。张凯正和人争吵什么,江河行赶了过去。江河行跳下马来,将马系在附近一颗树上,走到张凯身边。正听他说:“不走也得走,这是我兄弟的田地,你们在这里干什么。”
江河行打量了一下这群人,和张凯争吵,不应该说是被张凯训斥的是一个驼背中年人,看起来年纪不小了,浑身上下的麻布衣服又脏又破,头发乱的像杂草,脸上又黑又瘦,皮包着骨头,显得眼睛非常大,空洞而又麻木。他身后还有不少人,都和他差不多,破衣烂衫,脏兮兮的。典型的一群难民,只是不知道怎么到了这里。
江河行把张凯拉到一边,“大哥,我跟他们说吧,你先休息一会”,转过头了,对那个中年人道“先生,何故到此啊?”
这人看了看江河行,发现他和颜悦色,毫无怒意,知道这人应该好说话。
连忙道“不敢称呼先生啊,我姓郑,家里行三,大家都叫我郑三。我们都是从青州来的,今年遭了大灾,先是大旱,颗粒无收,后又补种,青苗又遇蝗虫。家里是一点吃的也没有了,粮食价格一路涨,变卖家产都不够吃几天,后来都没法子了,家家户户都往外跑。我们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反正一路走一路要饭,几天还不能吃上点东西,大人饿了还没什么,孩子们饿的天天哭啊。我们也是刚到这里两三天,看这里有山有水,想着能打猎捕鱼,看能不能多活几条人命。”
说到这里,似乎说到伤心处,郑三低声的哭起来,周围很多人也哭。
江河行沉默良久,郑三看他一脸严肃,止住哭声,不敢再说话。
“你们这总共有多少人,多少户?”
“23户,117人。”郑三脱口而出。
江河行有点诧异,知道郑三是有心之人。便把他叫到一边,“我有个办法,你们这些人由你来组织,我这两天会送吃的过来,不过头两天都只能粟米稀饭,就连你也一样,以后要能吃饱,衣服我也来提供,不过你们要全部刮掉头发,天天洗澡。这些你能做到吗?”
郑三听到这里,跪了下来,“先生活命之恩,郑三誓死想报!郑三保证不让一个人撑死,不让一个人饿死。如果做不到,郑三自杀谢罪!”
这个时代是否一诺千金,江河行不知道,看的出郑三说的应该是真心话,权且信他一回。
临走,又交代郑三,粮食是他的武器,自己要把握好,若是出乱子,去村里找刚才和他吵架的张凯。
张凯不清楚怎么回事,看江河行简单跟他一说,这里不方便说什么。两人上马刚准备要走,一扭头看到郑三带领大家全部跪在地上磕头。江河行抱拳一施礼,什么也没说,打马加鞭,返回村里。
张凯不明白江河行不仅地种不成,还给自己背个大包袱,毕竟难民是个无底洞啊。听到张凯的疑惑,江河行一本正经、满脸严肃地道:“他们是难民,现在基本到绝路了,我对他们做的不仅仅是救他们,也是自救啊,大哥。你想过没有,他们一旦毫无希望了,我们假如再逼他们的话,他们什么事都有可能做啊。他们现在就剩一条命,活着是他们唯一的道理,没有什么正确不正确,没有什么仁义道德不道德,反正谁不让他们活,他们就可能给你拼命。乱世是没什么道理的,大哥,他们离我们这么近,我们可是最危险啊。”
听完这话,张凯冷汗直流。幸亏今天被江河行制止了他的冲动行为,要不然,人家没路走,可危险的也有自己啊。
第二天,张凯领几个人赶着车,送粮食衣服给郑三。临去之前,江河行还让他带一些面给那些小孩子吃的,尤其是婴幼儿。
天气凉了,树叶一片片的飘落。江河行的羊皮纸厂建好了,江河行去看了一下,还是很满意。现在还没工人,也没材料,先买了几张羊皮,自己试做了一些纸。不过从开始到最后成纸要半个月左右时间,江河行开始想去哪里招工人呢,想了半天,自己笑了起来,自己手下一批人呢,自己都快忘了。
江河行独自骑马离开纸厂,来到自己的田地。看到乱糟糟的窝棚不见了,虽然还是窝棚,至少排列有序,有点像军营的感觉。离上次来这里有半个月,难民不像难民了,都像村民了。虽然麻布衣服很多不合身,但也干净,只是每个人都是光头。郑三看到江河行过来,老远就跑了过来。
江河行看着郑三光着头,气喘吁吁地样子,笑着对郑三说:“郑三啊,你们都是光头,可有人怪我?”
“那怎么会呢,大家感激都来不及。只是大家不解为什么男女老幼都要刮光头,不过后来天天洗澡后,大家明白了,原来是让我们干净些,再不会有虱子。”
“这里劳力有多少,能种田的几个,工匠几个?”
“能干活的有80个,都能种田,做过工匠的有15个,我全部都了解过,”
“郑三,你很干啊,我很满意。你会骑马吗?”
“会,以前在家,骑马,读书,射箭,我全部学过。”
“哦,没想到,看来以前怠慢你了,我现在一个人,很多事需要人打理,你可愿意来帮我?”江河行起来延揽之心,看着郑三的反应。
“主人,我愿意追随左右。”郑三毫不犹豫,立刻跪了下来。
“你先起来,这里地该种了,明天你去找张凯,我的钱放他那里,地里全部种麦子,不懂的地方就问我或者张凯,尽量自己做主。地种完之后,找30个年轻人跟我到纸厂做工。”
田地之事,交代完之后,江河行回了村里,看望张凯。最近两个人都很忙,见面都不多,刚走到张凯家门口,还没来得及进去。对面来一人,一看,高个,红脸汉子,认识,第一次和江县令一起来的,县里的功曹韩号。
“韩功曹,何事如此着急啊?”
“哎呀,江先生,太好了,我正是要找你,刘县令命我速速把你请回县衙,有要事。”
江河行不敢怠慢,跟着韩号,快马飞奔,直到县衙。
县衙比太守府小了很多,不过院子很深,大概是五进的院子。韩号带江河行直接来到西花厅,然后自己出去禀报。不一会,刘庆快步来到。
刘庆看着江河行,眼睛眯成一条缝,未曾开口,先自笑起来“江先生,大喜啊,大喜!”
“刘县令,喜从何来啊?”
“自来火啊,安汉公非常满意,苏太守、本官还有江先生都有重赏啊,苏太守已经封侯了,本官和江先生都是百斤金之赏。”
“什么百斤金?”江河行没想到西汉的金如此之多,他这个小人物也有这么重的封赏。
“另外,朝廷已允许江先生办学,以促汉朝与共和国之友好。”
江河行没想到,办学居然要朝廷批才许可,怪不得上次苏闻个老狐狸,提都不提。现在看来他还是放在心上了。
江河行十分高兴,晚上就住在县衙和刘县令开怀畅饮,秉烛夜谈,两个人成了真正的往年交似的。前一段,江河行做好石磨送到县里几个,并建议刘县令全县推广。刘县令一开始不知道江河行为什么如此对石匠郑重其事,后来吃过面做的食物之后,才知道此石磨的威力。刘县令感念江河行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江河行也欣赏这个县令,原以为官员都是混蛋呢,看来还是有人愿意为民造福的。
第二天,刘县令派人送江河行回去,一路为了安全,还派县衙的人保护其财物安全。
………………………………
第四章 羊皮纸
回到张家庄,安顿好之后。江河行去找张凯,询问他羊皮收购之情况,一进张凯院子,发现非常热闹。有一人有些像张凯,正站在园中和张凯之子张原闲聊。张原对那人道:“二叔,这就是江先生。”
原来此人就是张凯的二弟张捷,前些时候江河行住的就是他的院子。
张捷快步走到江河行面前,深施一礼道:“张捷见过江先生,小侄原儿蒙先生搭救,家兄一家蒙先生惠顾良多,在下谢过了。”
“张先生,客气了,其实感谢的应该是我。刚来时一文不名,若非张凯大哥一家多多照顾,恐怕我现在不知流落到哪儿呢。”
“二弟啊,江先生,你们这些人就是麻烦,都自家兄弟,还谢来谢去的,客气的都成外人了。”张凯从屋里走了出来,边走边说道“今天我们好好喝酒,也跟张捷接风,有什么话酒桌上说好了。”
三人哈哈大笑,江河行和张捷手一起携手进屋。
酒过三巡,张捷就问道:“江先生,听我大哥说,你要买羊皮。为此,大哥特地托人叫我回来。不知先生所需量多大,我好有个准备。”
“现在还没开始,销量打开估计也要一段时间,新东西大家也要一个适应过程,估计要个半年左右时间,需求量就会大起来。初期我打算先买1000张左右,试一下效果。以后的需求我估计会很大,至于多大,现在不太好讲。我想最少一年几万张羊皮是需要的。不过再有半个月,我打算就开始生产了,不知二哥这段时间内可否买够1000张。”
听江河行认真的回答,张捷心里有了底,看起来江河行不是空口说大话的人,以后自己就是专门收购羊皮,这个生意也不得了啊。不过第一次合作,还是要做的漂亮才好,以后才会有大的合作。
想到这里,心里有了计较,便问道:“江先生,现在羊皮收购120钱一张,不知张先生厂里打算出什么价格大批收购呢。”
“收购价120钱,我这里就要出150钱,我比你收购价高出四分之一,你看如何?”
“看起来利润不高,不过这个是周转的生意,要的就是周转速度。一张羊皮有10钱净利就是好生意了。这个生意我接了。”
张凯毕竟没做过什么生意,听的一头雾水,一方面是亲弟弟,一方面是好友合作伙伴。他不知道这个价格谁会吃亏。
江河行看着张凯,大致知道你担心什么:“大哥,你管进货,只管羊皮好不好,不管价格,不要说150钱,就是120钱我们收购,他们这帮人也能赚到钱,不要为他们担心好了。我出这个价格主要是为卖羊皮的考虑的。以后做的久你就明白了”
张凯越发迷茫起来,张捷犹如遇到知己般看着江河行“江先生,你以前做过这些生意吗,怎么这么门清呢。知我者,江先生也。”
酒吃的很开心,江河行确认张捷是适合的人。便取了5斤金做为定金,交给张捷,剩下的10金,待羊皮运到无误后再付清。
冬小麦完全种好了,郑三来到纸厂汇报工作,这是郑三第二次到这里了,刚好也是第一批试验纸张做好的日子。在江河行的桌面上,摆着几张土黄色的纸张,被切割成整整齐齐长方形,摞在一起。
“郑三啊,你看看,这个写字怎么样,做书如何?”
“做书极好,不过看起来不便宜吧,一般人家是用不起的。”
“有见识,一张羊皮能做四张纸{a4大小},一张纸不卖个150钱,就不划算了。郑三啊,你们那群人中,可还有识文断字的人吗?”
“有不少呢,其中有几个相当不错,以前家境也是好的,这次遭灾,家也被人抢了,只能和我们一样逃难了。”
“哦,你找几个合适的我认识下,再挑个年龄大些的,有威望的,在田地那边看着。你以后就在纸厂这边,先熟悉起来,以后你就管起来。我们这个活可是又脏又累的,工人们住的地方,不能太差。我都交给你了,好好办。”
郑三点头称是,但犹豫看着江河行,有些欲言又止。
江河行问道:“郑三,有什么事情直接说,能帮的我一定帮你。”
郑三说起他们一起来的家人,不少人家路上因为遇到乱匪,被冲散了,再也没有找到,现在自己安顿下来,他想让他二儿子带着人去来的路上找找。江河行答应了,并给了他们足够的钱,让他们安心寻找。
江河行安排好郑三,拿了10张做好的纸张,赶去县里去找刘县令了。
刘县令拿过纸张端详了一番,扭头问道:“此物何用?”
“若是在此上面两面书写,做成书,学富五车恐怕不易了吧,呵呵。”江河行揶揄刘县令道,“以后怕是刀笔吏,无下刀之处了,我们一起做此大事,你看如何?”
“哈哈,无处下刀怕是难不住他们,他们有笔怕是一样如刀犀利啊。”一边说着,一边在羊皮纸上书写,字体大小如同蝇头小楷般,不过他写的好像是隶书。
写完之后,刘县令看看羊皮纸,感觉效果不错。转头问江河行:“先生此来怕不只是让我见见这纸的。此物一出,大利天下。先生可是想进献朝廷的?”
这什么人啊,什么好东西都要进献朝廷。江河行说道:“我想做这个生意,以后卖纸糊口。此物推广开来,多少人将受益啊。只是推广第一步,有些难。我想刘县令推广石磨,造福于人。纸张推广百倍于石磨推广,想此为天下人造福之事,刘县令不肯列于人后吧。”
“石磨是个好东西,可还有人只肯吃麦饭,不想吃面食,看来推广也要个过程啊。你这个纸怎么推广法?”
“这个很简单,县令只需拿钱来买一些,以后给太守或其他同僚书信来往,用此纸张就可,还有给朝廷的奏章用此纸张即可。”
“这个价格多少?”
“一张纸150钱。先买者优惠120钱即可。”
刘县令听到这里,手一哆嗦。“这个也太贵了,平民之家如何用的起,中等之家一年收入万钱已是好收成。在整个代郡,用的起你这个纸的估计不到百家。”
“我目标本不是平民之用,先有钱人用起来就好了,至少大家免去竹简之苦。”
刘县令发现江河行已经快成奸商了,前面讲那么多什么为民造福的大话,目标只有想赚钱而已。他原本也想再次为民造福,好好帮帮这个“共和国”来的朋友,可没想到这小子这么快就钻钱眼里了,看来圣人的教导他是一点都不知道。也是,共和元年的时候,孔子都还没有呢,怪不得他满脑子奸商思想。可前面人家毕竟帮过他大忙,思虑良久,他也为江河行出个主意。刘县令建议江河行找人用纸写成书,争取送到长安,那里才是用的起的地方。
刘县令的主意虽好,可不是一下子能成。江河行无奈,只好先行回去。
天气有点冷了,草木萧瑟,枯黄一片。江河行想来这里应经两个多月了吧,总觉得少点什么。这几天一直培训那帮难民了,本来工序都是很简单的,他们接受起来这个难啊,讲课的江河行差点跳起来打人了。每个人只学一点点,只是自己的工序而已。还有人居然看到熟石灰当成面粉,差点出事故。就郑三还不错,只是略通而已,不过也算很好了,毕竟时日尚短。原来还担心这技术被外人窃取,看来不是专业人士,别说窃取,解释都要半天。熟石灰是自己招人在山里烧的,光这个东西,大家都整不明白。哎,也许时代差距吧。
这两天闲暇下来,感觉自己忙来忙去,连个自己的窝都没有,心里挺不是滋味的。现在手里还那么多钱,房子今年是建不成了,先住在厂里再说吧。看来总要把钱流动起来,不然放在那里也是巨大的浪费。做事要靠人的,可人呢?
“郑三!郑三!”
听到江河行喊他,他飞一般跑过来,“我让你找的人呢,这两天一忙,我都忘了,你小子也不吭一声。”江河行质问道。
看江河行脸色铁青,郑三心里打鼓道:“人是找好了,你从县城一回来,天天让学羊皮纸。我以为你是准备让我们学好之后再和他们几个见面呢。另外,再找几个会纺纱和织布的,我要事情安排。”
他这个厂子位于张家庄和他田地中间,按现在的距离基本各有一千米左右。约有一个小时左右时间,人都到了。六个男的,五个女的。男的都是短发,女的都包了头巾。看气色都还好,至少最近能吃饱了,一个个又焕发了精神。
看到江河行,他们都要下跪,江河行赶忙拦住,时间都耽误这些礼节上了。看江河行不让大家跪,一个个低着头,几个女的还手搓衣角,看来郑三选的精英有点不适应自己的要求。
他让几个女的进屋,拿出自己的帆布包,和以前穿的牛仔裤,让大家先看着。交代完自己就出来了,免的别人不自在。
郑三一一介绍他推荐的人,年纪最大的那个看起来和郑三差不多,虽是短发,已经看出不少白发,叫何鸣。看起来是个憨厚的人,据说是个种地的老把式。江河行简单问他几句,发现是不错的人,管地里那一摊绝对没问题。
还有个稍微小一些的,穿着女人的衣服,叫赵光。赵光是个教书的,脾气极好,能写一笔好字。
有两兄弟一起的,叫分别卢信、卢义。最后还有两个都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一个叫李孝全,一个叫马彪。李孝全长的很是精壮,虽然前期饿的不轻,看起来恢复的差不多了,叫做李孝全。李孝全据说力量极大,饭量也是极大,以前在家里的时候都吃不饱,此人不光读书识字,还能骑马射箭,上次安排住宿盖的跟军营一样就是他的主意。马彪也是身高体壮之人,面色黝黑。
江河行暂安排赵光在厂里做文书,负责誊写记录之事。卢信、卢义都是读书人,先回去教小孩子读书识字,回头统一安排。
最后江河行笑笑看看李孝全:“听说你老是吃不饱,现在能吃饱了吗?”李孝全不安的看看郑三,慌张地说道:“吃的饱,吃的饱。”江河行知道他肯定没怎么吃饱过,毕竟粮食是按正常人发的,有种人能吃几个人的分量,就算郑三照顾也吃不饱。
“李孝全,马彪,你们做厂里的保安,晚上轮流巡夜,看好厂里安全,发粮食加倍。”
李孝全高兴的只想蹦,看郑三瞪他一下,他老老实实地听候安排。马彪一直只是点头。
………………………………
第五章 赵清漪
打发他们回去之后,江河行和郑三一起进了屋,看那些女的正叽叽喳喳的讨论着背包,还有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不停的拉拉链,似乎要把神奇看个明白。领头的女的江河行认识,郑三的老婆,郑柳氏。江河行直接问了:“郑柳氏,你们看一阵子了,这样的衣服和背包你们能做吗?”
郑柳氏还在研究裤子,没注意有人叫她,旁边有人拉她衣角,才反应过来。
“恩公啊,这是你的衣服吧,哎呀,我们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衣服。要做成一样的,怎么都做不到,这里的线好像和我们的不一样,见都没见过。”郑柳氏施礼一礼答道。
“如果是差不多款式的能做吗,或者稍微改动一下也可以,你看这样的衣服有人买吗?”江河行对衣服没什么研究,他比较相信女人的眼光。
“这衣服穿起来很方便,一旦有人穿,很快就有人穿的,买的人会很多的。”郑柳氏有些不自信地说道,其他几个女人也点起头来。
“只是,只是,这个,我们没有啊?”那个小女孩指着裤子上的拉链说道,脸上憋的通红,看的出她有点着急,生怕做不出拉链似的。
“那里用扣子就可以了,纽扣应该可以吧。对了,你叫什么名字啊?”
“赵清漪”
“好名字,河水清且涟漪,取名的人有才华。”
哄地一声,大家笑了起来,想笑又不敢,不笑又有点憋不住的感觉。赵清漪红着脸,不敢看江河行。
江河行有点莫名其妙,很不高兴,他看了看赵清漪。赵清漪低头低声道:“家父取名,家父乃是赵光。”
怪不得大家笑呢,不过也很不得体,江河行瞪了大家一下,说道:“遭灾了,那有那么多讲究。不过很快就好了,郑三,你先买点麻布,交给他们。先给自己人做衣服,每人两身。一件加工费一石粮。谁能先做出和这个裤子差不多的衣服,奖2000钱。郑柳氏,安排人做衣服交给你了,你能安排好吗?”
“一定,一定。”郑柳氏一边点头,一边回答。
“谁能做出和这个裤子一样的衣服,第一时间来报告我,前三名都有奖,布料让郑三安排。另外,你们谁看懂口袋怎么做了?”
没人回答,算了,先让他们回去吧,总算是个开始。
第二天,该搬过来的搬过来了。刚好张捷买的羊皮也到了,交割清楚,这边开始大量生产。厂里的事情交给郑三了,江河行懒的管那么多。考虑到学校也该开始办了,这边一忙耽误太久了。
江河行找来张凯、张捷弟兄和卢信、卢义弟兄,讲了自己打算在靠近张家庄的地方,办个学校。让张家庄的孩子都来上,卢信、卢义做老师,江河行也代课,更多的是要教卢信、
卢义。
学校正式开始教课。卢信、卢义教授识字,这个时代小学学字可要从六书开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