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来到西汉末年-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
马援将骑兵和车战之兵全部留下,水师带着10艘大帆船,顺风顺水,向下游走去。剩下的人再金堤之畔扎下营寨,护卫这次不能走的难民。给他们粮食,精盐,以安其心。
众人眼看着一个个奇怪的大船,载人之多,船行之快,这不是天派来的,难道还是人能造的吗?
看热闹的将这个消息传的更远,马援也就不用自己去传了。安心的等待凤凰岛和显武城新的船到。那东郡府也不敢关城门,因为人人都说这是天意,同样有人上船离开,很多不是过不下去,而是怕打仗,很多都是商人。张猛当然来者不拒,一个一个安排上船,上不了船的约定10天后,还有更多船来。
马彪这边也是一样,人群还在汇聚,船儿却不够了,只得慢慢等待。
10月15日,大船队来了,出发之际,显武城辽河还没有冻住,李孝文几乎将显武的所有商船全部征集来了,凤凰城也是一样,整个黄河几乎都被这些船给遮盖住了。人员,牲畜,全部被拉上船,天天都有船队离开,一连走了5天,金堤上的人才全部送走。江河行、马援、马彪统计下来,拉走有10万人左右了。
新的人还不断在汇聚,粮食,精盐全部搬到大堤上,将船尽量腾空。过了几天,第一批送人的船又回来了,再次将汇聚的人拉走。
就这样,一连忙了快一个月,拉走有20万人。天气越来越冷了,河水开始有上冻的迹象。来的人也少了,江河行告诉手下,5天后不再接新人去平州。不是不想,而是一旦在黄河内上冻,后果不堪设想。
消息传了出去,最后的那批人,也是急急忙忙向金堤赶来。马援听说一个消息,从难民之处得到的消息,马上亲自去找江河行。
见到江河行之后,马援道:‘和王,你有没有听说长安大乱啊?”
江河行点点头道:“我听有难民说过,他们也是听说的,说是槐里人赵明霍鸿起兵了,好像部队已经打到长安了。”
马援道:“我听闻也是如此,你看这边我们带走这么多人,如果长安那边也能带走人,说不定比这边还多。”
江河行摇摇头道:“我想过,可是现在天气寒冷,随时会下大雪,这里到长安道路肯定不通。我想不出好办法,你有什么办法吗?”
马援胸有成竹地说道:“和王,你看这样如何?我们走长江,入汉水,从汉中直进关中如何?”
江河行很是淡然的问道:“进了关中又如何?”
马援答:“和今日一样,号召难民离开。”
江河行又问道:“即使有难民离开,你有何办法让他们离开呢?水路没有,陆路到处四处都有关隘,难道我们要打一仗吗,还是要打一路?若是真的打仗,难民如何保?”
马援沉默了一会道:“万全之策是没有的。”
江河行点点头道:“我想过很久了,走黄河没法去,三门之险我们的船过不去。走长江,入汉水,直到汉中,都不会有大的难题。进汉中之后就难了,走子午道,有子午关,现在不知情况如何,大战之际,必然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些地方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到时候,恐怕我们很可能被阻于关前。还有褒斜道,陈仓道也同样,战时必然都会看重,他们双方肯定争抢的厉害。
我们是去救人,不是去打仗,自己还保护不了,就先不要保护别人了。
另外,即使从这几条道中能进关中,现在关中必然乱作一团,百姓正遭兵匪之患,可我们的加入有可能加重百姓的灾难。我们在这里处于战场的后方,毕竟没有大乱。有些地方还是有秩序的,而关中恐怕现在乱如牛毛,我们进去只会让乱局更乱。乱局的结果,恐怕百姓更遭殃。
即使我们召集难民,到时候怎么走?往关中四处都有关口,到时候怕我们好进难出。若是我们真的用武力打出去,我想力量上也是可以的。可我们这样一来,恐怕战乱持续更久,还是让百姓更遭殃而已。
我们目标是救人,如果因为我们百姓更加倒霉,我们还是不如不救罢。这里不同,粮食我们带,兵力基本远离战场,有些小的匪患,我们轻松解决。对当地没什么大的负担,也没有太多杀戮。
如果我们进关中,粮食估计带不了太多,要吃当地的。还要与朝廷之兵或者起义之兵打仗。可能为了要救一家人,杀十家人都不止。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我们也只得听之任之,什么时候战事结束,我们再尽快补救才是上策。”
马援想了很久,叹了一口气道:“还真是没有更好的办法,那我们只有先回平州了。”
江河行点点头道:“恐怕只得如此了。”
5天之后,大船队带着所用的人员离开。黄河之上,时不时见飘过冰块,江河行命令日夜行进,快速向凤凰岛行进。
………………………………
第七十一章 新药厂
黄河之上走了两天,从勃海郡到凤凰岛走了六天,总共八天,他们就到凤凰岛了。江河行在其余船只下人之际,提早下了船,岸上事宜交由马援他们负责。自己则直接来到张凯的办公署,询问难民情况。
张凯看着江河行笑笑道:“兄弟只关心难民,难道就不关心家里之事吗?”
江河行道:“是不是赵清漪这边有消息?”
张凯道:“哈哈,看来你心里还是有弟妹的。大喜啊,李孝文安排船队走后第三天,你的第二个儿子就出生了。孝文派人快马到安武,又从安武把消息送到这里。张猛这小子也当父亲了,赵清扬比他姐姐晚了10天左右。不过前几天正忙,我看一切正常,就没把消息告诉你们。现在回来了,肯定要立即告诉你们的啊。”
说完,哈哈大笑,江河行也是喜不自禁。马上传令,港口后续事宜完全由马援负责,张猛的特战团快速回凤凰岛,休假休整。
张凯又问道:“兄弟,二公子打算取何名?”
江河行想了一会道:“我已经两个儿子了,平州一下又来20万人,都说的上人丁兴旺,叫江安旺如何?”
张凯道:“好好好,人丁兴旺,事业兴旺。”
晚上,两兄弟叫上好酒好菜,大肆庆祝一番,只喝的天昏地暗,人事不知。
第二天,江河行醒来,才细细问张凯安置情况。张凯说这里盖了不少房子,不过还是不够,然后买帆布,做了很多帐篷,帆布在这里就是赵清扬的厂子,赵清扬现在又没办法管,都是张凯在打理,只好按平常价格给她结算。
江河行笑笑,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无奈之选,却是当下必需。现在保证凤凰岛上难民吃喝不愁,李孝文还送来不少医匠,年轻人已经进了学校,这个时候已经都上了学。有的难民还跟平州来的商人做事,挣些闲钱。难民之中也有不少商人,还有不少工匠等各种手艺人。有的已经被安武来的商人,平武来的商人叫走了。最厉害的有个李宾的,来这里比较早,已经挣不少钱了。也有过的一般的,不过都不会饿肚子,现在都是按人头分粮食,米面盐人人都是吃不完的,每人还发的有一些布匹。不过有些人居然拿东西换酒喝了,后来搞的居然没饭吃,后来张凯不得不规定,现在米面盐只得发放,不得交易,宁肯你吃不完丢掉,不准与别人交换。
江河行听的也是苦笑不得,什么人都有,这只算是正常现象。不过大致能都安定下来,江河行看这里张凯安排就行,便将这里交代给张凯,年后事宜难民往平州运送之事由马援负责。自己乘船去了马韩,由马韩乘马车,陆路回了显武城,他要尽快看到他的二儿子。
几天之后,江河还在往显武的路上之时,马援港口事宜基本完成。他长舒一口气,总算基本完成了。年后还要将这些人,调到安武,长春,夏都等地。过几天回安武再安排,现在要先见见张凯,然后还想见见那个李宾情况如何了。
等见过张凯才知道,这个李宾,张凯居然认识,而且现在就住凤凰城。马援吃了一惊道:“凤凰城有这么多地方吗?”
张凯摇摇头道:“他自己买的,这里很多房子是冬天来这里的商人住的,本有空余。他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赚了不少钱,这不好像10天前在这里买了房子,听说他也要在这里做生意了。”
看来张凯也只是听说,马援更是好奇,跟张凯交接之后,出了办公署,就往李宾的家里而去。李宾现在是凤凰城的名人,随便打听一下,就有人告诉马援。他家离张凯的办公署不远,一会的功夫,马援就来到门口。
依旧是个大院子,院子中间一个巍峨的大门,大门口两个石狮子,非常气派。黑色的木门敞开着,门前站立两个黑衣的下人,都是短头发。马援刚要张口,其中一个下人道:“你就是白马县救我们全家的将军吧?我马上去和家主通报。”
马援还来不及点头称是,只见那人一溜烟跑了进去。马援站在门口等了一会,眼里看看院子,青砖铺地,直通大厅,两旁低矮的树木花草,树木已经是光秃秃的,花草也不见青青之色。右边还有一池塘,池塘里枯枝残荷。
马援正在打量,只见得厅堂里跑出两人,前面跑的正是那李宾,后面是那个门房的那个黑衣下人。
李宾面带笑容,眼睛直看着马援而来。脚上已经换上平州常见的鹿皮靴子,身着黑色的貂皮大衣,短发没有带帽子,怎么看跟平州的巨商没什么区别。
李宾已经到马援面前,气喘吁吁地站定,眼睛笑的都成一条缝了。马援还没来的及说话,只听扑通一声,李宾跪地,看着马援道:“恩公啊,可把你盼来了。先受我一拜,等下我们全家都要拜你。”
马援吓了一跳,连忙把李宾搀起道:“使不得,使不得,我也是职责在身,尽职而已,不值得李先生如此大礼。”
李宾站起来,拉着马援道:“将军进屋,进屋。”
马援跟着李宾向厅堂走去,边走边问道:“李先生,好本事,短短时日,做得如此家业。”
李宾笑着道:“论本事,我不敢跟平州之人相提并论。短短时日,救的无数人脱离苦海,调集人马之快,筹集粮草之多,实超我之想象。此等本领,想离开平州之人,再有人难以做得。”
马援道:“平州刚好船快粮多,和王不忍太多人在苦海煎熬,因此派我等解民倒悬。”
李宾恭敬地说道:“将军客气了,我看平州之人,都在议论将军你,年纪轻轻,已经身居高职,既管军马,又理民政,和王极其信任。实不瞒将军,你们刚回来,我就去码头找过你。看你忙碌异常,调派人手,安排车马,又是佩服,又是感慨,又是高兴。佩服将军年纪轻轻,显出一番帅才;感慨和王信任,和王对你之信任,我看不在其他将军之下;高兴的是刚好是救我的将军。”
李宾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马援道:“分内之事,和王看我做事肯用心而已。其他的将军也是一样信任,李先生此事不可再乱说。”
马援说着,脸上严肃起来。
李宾看马援脸色有变,也不再说这事,已经到厅内,极豪华的大厅,都是平州式样的家具。二人落座。
马援问道:“李先生,凤凰城内都道你做的好大的生意?你如何短短时日做的如此之事呢?我甚是好奇,可否见告呢?”
李宾道:“恩公但有所询,我岂会半分隐瞒。我来的船上,因为人太多,挤的厉害,不停的有医匠来给大家检查身体。我就跟他们聊起平州的医药之事,因我家里也是做医药的,对医药有所了解。因此便知道平州的医药跟我汉地很大不同,汉地的医药都是一家一家所制的,所用医药原料都不多,做出成药也不多。平州这里根据不同,听说是有专门的药厂,请的熟手工匠,在药师指导下做事。药做的又快又多。
东郡等地大战一起,我想医药肯定缺乏,朝廷肯定到处调集。医药平时所备有限,到处都会缺,价格必然大涨。我到凤凰城之后,就打听那里有卖药的,这里现在粮食,为了运难民,都不让卖了,你们回来后才放开禁令。药物却不受管制,我就用所有家财,买了两艘小帆船,买了一些药物,一船到渤海郡,一船到青州,去了就卖掉了,然后就赚大钱了,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哈哈。”
马援听说过黄金有价药无价,尤其是急需药物的时候。对呀,根本不需要将药运到长安或者洛阳,到青州也一样,距离又近。这个李宾有点眼光,怪不得能赚这么多呢。运一船药强过10船粮食,青州也好,渤海也好,相对秩序还好点。长安洛阳一旦大乱,很多东西也运不出来,青州渤海的有些东西自然大涨价了。
马援一面佩服,一面问道:“船只不是被征用了吗?”
李宾道:“显武的征用了,可安武的船只,现在可多的很,你岳父这次可赚的厉害,很多人说他家里钱多的放不下了。”
马援以前也做过生意,但他并不是太看重钱。对于很多商人一直就想赚钱很不理解,总觉得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不过他知道平州一向重商,他不适宜说什么,心里隐隐的有些担心。
马援便问李宾有什么打算,李宾说道,他想在凤凰城成立一个药厂,将来从各地运原料,向各地运输都方便。
马援简单的聊聊就想离开,李宾怎肯放他走,非要请他喝酒不可,以谢救命之恩,马援怎么都推脱不掉,只得安心在这里喝酒。
酒宴极其丰盛,比张凯以前请的还要丰盛,看来李宾没少下心思。李宾的手下,有几个来作陪,酒席上各个都是一口一个恩公,马援都有些坐立不安,不过也不愿扫了李宾的面子。正吃的热闹,听得门口有人大喊大叫,马援听声音有些耳熟。刚要站立起来,被李宾按到椅子上,李宾自己出去了。
………………………………
第七十二章 新学徒
李宾走到大门口,见一黑脸大汉,正在跟门口的下人在争执。李宾走过去问道:“先生何人,何事来此?”
那大汉道:“我叫马彪,我有一兄弟周仁是我从东郡救回来的,我今天去找他。他们说被你们拐骗带走了,我要带他走。”
李宾不认识马彪,只当是寻常人物,也没有太在意。扭过头,问了问下人道:“那个周仁你们知道吗?”
一个下人道:“现在药厂招了很多学徒,都是从东郡难民那里招来的,招了几十个我也不记得都叫什么名字了。”
李宾听完下人所说,回头对马彪道:“这位先生,我们确实有招一些人,不过绝对不是拐骗。我们是让他们做学徒,也学一身本领。”
马彪道:“我可是听说你们招一些孩子准备做什么药引子,可不是做学徒啊?”
李宾吓了一跳,谁这么恶毒,居然如此在背后编排自己。这个黑脸大汉大概听人这样一说,立马上门找事来的。李宾心里有些害怕,实在不知道自己得罪了谁。还好现在能跟马援拉上关系,心里有些底气道:“这位马先生,你先在这里等一会,我叫那学徒过来一看,你不就明白了吗?”说着,派一个下人,骑马向外跑去。
原来马彪也是去找周仁,听说已经被人叫走了,是一个叫李宾的富商,很多人说专门找小孩子做药引子的,马彪心里吓了一跳,想也不想,便来找李宾的麻烦。
这个时候,马彪脑子里清醒了一些,等会如果见到周仁,看来是冤枉这李宾了。若是见不到周仁,哼,有你的好看。马彪打定主意,就在这里等待。
马援在屋里等了一阵,看李宾一直不进屋,便走了出来。一眼看到气鼓鼓的马彪,正横眉立目的看着李宾。马援开口道:“大哥,什么事啊?”
马彪一扭头,没想到居然马援在里面,随口道:“兄弟,你怎么在这里?”
这轻飘飘一句话,没把李宾吓的立马趴下。
马援便将经过讲述一番,马彪心里觉的那里有些不对劲,将周仁的身世一说,也说了刚才的经过讲述一番,问道:“兄弟,我是不是有些唐突啊?”
马援笑了笑,说道:“关心则乱,我若是你,也未必能更好的办法啊。不如我们进屋边说边聊。”
李宾看马援把马彪请进屋内,心里的石头落下来。怎么没有想到这个黑脸的大汉居然也是权倾一方之人,看他装扮,也没穿军装,只穿的普普通通,不像大将军,倒像个刚被解救的难民。
三人坐定后,马援笑着问道:“李先生,这些学徒你是不是就没让他们回去过啊?”
李宾道:“马将军,我是着急啊,想尽快让这个药厂能办成,恨不得让他们一天的时间当两天用,再说我现在只是让他们认字,辨药而已。也不是什么苦差事啊,他们应该不会累的啊。所以我就没让他们休息啊。”
马援道:“李先生,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李宾道:“马将军,愿听你高论。”
马援道:“我看你不如这样,给你的学徒放假三天,每人给做身好衣服,再给每个人一些礼物之类,当然工钱更不能少。礼物是给他们家人的,更是给他们邻居看的。这样三天后会怎么样?”
李宾眼前一亮道:“那不是很多人要来做学徒了吗。”
“再选聪明的人来教,学的太慢的可以让他们做其他事,我看可以事半功倍啊。”
“是啊,我正听说有些人学的实在太慢,哎呀,你可是帮我大忙了。”
李宾开心的要连连敬马援酒,马彪也甚是佩服这个马援。正在这时,周仁被带来了。一身蓝色的曲裾深衣,光头没带帽子,还是廋弱,气色明显好多了,脚下还是穿的那双鹿皮靴子。
马彪看周仁一切安好,觉得自己有些唐突。站起身要像李宾赔礼,李宾哪敢接受马彪的道歉啊,连忙止住。
误会彻底解开,李宾也传令让学徒放假三天。那周仁也被安排到宴席之上,坐在马彪身边,一开始有些拘谨的周仁,看大家不停的劝自己吃好喝好,也不客气,开始大快朵颐。
三人边吃边聊,马彪有些耿耿于怀这些流言,便问马援道:“兄弟,你一向足智多谋,对付这种流言可有好的办法。”
马援道:“我以前听人说过‘流言止于智者’。”
李宾接口道:“是啊,荀子曾说过,实在是有道理啊。”
马彪觉的好像有些道理。
不料马援接着道:“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一次我去显武开会,听和王和李孝文大哥谈起这句话。和王相当不以为然。”
李宾和马彪有些诧异的看着马援,问道:“和王,怎么说?”
“和王说,‘流言至于智者’,就是一句屁话。人人都自认是智者啊,少有人认为自己不是智者啊。像针对李宾这里的流言,也未必是谁有意说的,以讹传讹,三人成虎而已。若要破此流言,公开才能破此流言,也就是人家说你的学徒是药引子,你把他们放回去不就得了。若是不放,你天天就是供着这些学徒,外面那些人只怕传的更凶呢。找再多的智者也难以止此传言,所以,流言只能至于公开。”
马援接着道:“我出的方法,无非是公开而已,流言不攻自破啊。”
李宾沉思半响道:“还是和王说的比圣贤更有道理啊。”
马彪也点点头。
吃过酒宴,马援回去忙自己的事情,马彪问那周仁,是愿意继续学药,还是愿意跟着他去夏都。
周仁想了想道:“大哥,我觉的学药蛮好玩的,李先生待我们也很好,我想在这里学药。你看可以吗?”
马彪同意,并交代李宾好好照看,李宾高兴的有些不知方向,知道这个周仁将来可有大用处,自是拍烂胸脯也要保证好好对待周仁。
难民们都得以安置,有的在凤凰岛,有的安置在马韩,只待来年春天,奔赴新的地方。
………………………………
第七十三章 平州府
显武城依旧冰封大地,江河行迎风冒雪赶了回来,回到家里,急切的看过儿子,心里大喜。一连几天都待在家里,陪着赵清漪和樊娇,哄着两个儿子。
在家呆了有5天,这一天,天空是灰灰的,飘飘扬扬下起雪来,风刮的很大,人站在地上几乎站立不住,感觉都会被吹走似的。
江河行正在屋里,呆呆的想些事情,屋里虽是有炕,还是生者炭火,和暖如春。赵清漪正哄着在哭闹的小儿子江安旺,樊娇带着赵安北,教他识字。
这时,何鸣走进来道:“和王,李孝文和郑三来了。”
江河行道:“快请。”
江河行站立起来,赵清漪抱着儿子,樊娇带着江安旺去了其他屋里。江河行命何鸣准备一些茶水,现在他这里也开始从商人那里买些茶叶,用来待客了。
李孝文和郑三站在门口抖落黑色貂皮大衣的积雪,跺跺脚,迈步走了进来道:“和王好兴致,回来几天都不去办公署,我们只有来家给你汇报了。”
江河行哈哈大笑:“有你们两个盯着,我去也无事可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