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来到西汉末年-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河行手指敲击着桌面,看看在沉思的马援,灯火来回摇摆,映照着马援英气勃勃的面孔。
过了许久,马援抬起头道:“和王,我们跟匈奴的冲突根源,不仅仅是因为王莽的鲁莽。你看从秦末到现在,匈奴人犯边次数多的数不清。每次都是大肆掠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宣帝之后,匈奴和汉朝才相对平静下来。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匈奴自身衰弱,二是大汉比汉初强大的多了,三是和亲,每次朝廷都送给匈奴很多东西。他们就是不打仗,也能得到很多东西。”
江河行欣赏的看看马援道:“你在北地郡看来也听过不少匈奴人的事情?我们跟匈奴人的冲突,其实是文明的冲突,思想的冲突。”
马援愣地一下,有些没反应过来,呆呆地看着江河行。
江河行讲道:“匈奴人靠牧牛放羊为生,假如一家5口人,就需要几百只牛羊,才能养活一家人。我们汉人耕种经常有水灾、旱灾、蝗灾等。草原上一样,也是有着各种灾害,旱灾,蝗灾,雪灾也都是要命的。
在这块草原上要生存下来,也是极不容易的。当大灾来临之际,怎么能活下去,抢,抢夺别人的牛羊,这样就能活下来。另外,保住年轻人,保住身体好的健康的人,任由老弱病残死去,这样仅有的牛羊,就能将保证一些身体好的年轻人活下来。
这样的恶劣的环境,所形成的文化完全不同于我们汉地的文化。你想想冒顿单于统一匈奴的过程,先杀父,又杀妻,这在汉地能被接受吗?”
………………………………
第三十五章 论文化
马援摇摇头道:“简直禽兽不如啊。”
江河行道:“是啊,这些禽兽般的行为,在匈奴等地,看着英雄一样。冒顿单于现在还是匈奴人心目中的第一英雄。匈奴人从小就练习骑射弓马,你看看他们,各个年轻人精于骑射,在冒顿单于时期,匈奴人能骑射的达到40多万人。现在虽然没有那么多,前几天又被我们消灭有十几万,我估计现在还能有十五万左右,善于骑射之匈奴之兵。”
马援道:“匈奴人这些方面是跟我们差别很大,他们根本不会以抢劫为耻,他们把这看做是一个英雄的所为。做的到这些的就是英雄,做不到就是懦夫。他们一向认为汉人不善于骑射弓马,所以,就把汉地看做天然的抢夺宝地。”
江河行道:“对啊,就是这样,这个就是文化导致的差异,或者叫文明的冲突。匈奴人是游牧产生的习俗文化,他们崇拜日月,尊崇暴力。也许是环境恶劣,尤其是雪灾之际,就要到处抢夺,不光是针对汉地来抢,他们内部部落之间也会互相抢夺,大吃小,强吃弱。他们将抢夺看着天经地义的事情,看做必要的谋生手段。
汉人呢,以农耕为主。最看重秩序的稳定,因此产生以家族为核心的社会共同体。一个家族之间互相帮扶,共同面对各种灾害的挑战。这也是孔子所说齐家平天下的道理,他这个家不是简单的小家庭,应该说的是个家族。
一个家族要繁衍生息,发展壮大,靠什么。首先要有安稳的社会秩序,社会秩序是要朝廷提供的。因此就需要一个安稳的朝廷,不要整天乱来乱去,刀兵不断,这也是刘室江山尽管中间波折不断,为什么还能稳定200年的原因。不仅仅是刘室想稳定,更多是因为民众也想有个稳定的大环境啊。
另外,对于一个家族来说,也要有可靠的内部秩序。内部秩序靠什么建立,匈奴人是靠武力,谁强壮谁吃好的,先要健康的年轻人吃好,下面才让老弱有的吃。汉人则不是,汉人是以孝治天下,更是以孝治理家族。
汉人主张尊老爱幼,扶持贫弱。按照儒家之礼法建立家族体系,每个人在这个体系中确定自己的位置,确立扮演的角色。
因此,汉人的文化以儒家宗族家法为本建立的文化体系,此体系看重家族的整体利益,家族内部又按照血缘建立等级体系。
还有,汉人一般5口之家,能有百亩之田地,基本能保证衣食无忧,还能略有盈余。因此,不仅仅能保障家庭的生活,还能较好的照顾贫弱之人。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农耕之下,有盈余的粮食储存起来,抗灾害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也能保障汉家之文化体系的稳定。”
江河行滔滔不绝的一番长篇大论,好在对面的是马援,如果是李孝全,估计早就哈欠连天了。
马援静静的听着,不时点头。听江河行停了下来,马援问道:“和王,你这样说两地文化之不同,是否是说,假如文化一直这样,冲突是永远存在的?”
江河行点点头道:“两种冲突的文化,难以长期和平共处。因此,我们不仅仅是要在战场上战胜匈奴人,更要改变这种掠夺的文化,这样我们的战争才没有白打。”
马援看着桌子上的灯火,微微眯眼,火光不断的闪耀,显出马援在思考这什么问题。
灯头的火光“啪”的一声,一个火花炸裂开来,马援睁大眼睛,迷惑的看着江河行道:“难道和王的意思是要将匈奴人杀光?他们就这样的环境造就他们不抢不夺,在这灾害重生的草原可难以活下来啊?和王,你可是一向能少杀就少杀的,再说在匈奴这么大地盘上实现这一点也是很难啊。”说着话,马援又叹了一口气,眼睛看着江河行。
江河行摆摆手,冲着马援道:“我又不是屠夫,杀那么多人干嘛?我们现在虽然跟匈奴在战场上交兵,胜负对双方都在未知之数,不过我对你很有信心。我们也要考虑战后的安排。凡是战争,开始前就要对战后做出详尽的安排,不然有可能徒劳无功,白白消耗无数的人命,钱粮。”
马援道:“谢谢和王信任,马援一定不辱使命。和王所指战后的安排,就是针对匈奴人的文化进行改造吧,让他们不再以掠夺为荣,能够安心于草原之上。”
江河行点点头道:“我正是这个意思,我们的战争目标要着眼于此。因此,不光是对匈奴军队攻击,后面有空闲也要将牧民收拢起来。收拢起来,移民汉化的鲜卑人,乌桓人,也就是现在的平州牧民。匈奴牧民因为各个平时为牧,战时为战士。此战打完之后,估计没有多少匈奴成年男丁,而小孩子正是我们可以改造的较好对象。
你心里有个准备,到时候看看如何进行改造,是放在这里,还是平州,实在有困难,将大多数移民到夏都北面也行。”
马援又是一阵沉思,过了许久才道:“这样也好,如果仅是打其军队,他们是军民一体的,打的猛了,他们如鸟兽般散去。将牧民收拢,全部转化才是绝其文化之根本之道。”
江河行又说道:“还有,打匈奴太费钱粮,我们以前积攒的钱粮,今年用了一半了。若是这样打下去,再有一年我们都支撑不下去。匈奴之疆域又特别大,我们现在还只是打了离我们最近的左贤王之地。将来若是右贤王之地,甚至将来匈奴可能逃到西域等地,这个花费更是难以估量。
为了彻底的荡平匈奴,这里的牛羊也要利用起来。羊毛用来织布,牛肉用做军粮,牛皮,羊皮都要利用起来。将来设置城池之后,要立刻着手。以战养战,就粮于敌,我们才能长期打下去。”
马援表示赞同,江河行看时机不早,该谈的谈了,剩下的该是马援自己发挥的。
………………………………
第三十六章 平武城
就在马援忙碌的编练兵马之际,江河行和张捷则是带着一批人,离开大练兵的军营,来到弓卢水之畔,将匈奴俘虏编练起来,上山采石头,烧石灰,烧砖,并让修武城和两湖城懂的修城的商家来招商,分标段将城墙承包出去。
财富的力量是无穷的,商人带着大批工匠很快到来,砖窑厂点火了,黑烟滚滚,石灰厂冒烟了,白烟弥漫,水泥厂开工了,俘虏们分批的押了进去。
军校学生全部也参与城建,不是要他们做苦力,是要他们对建城有通盘了解,对以后修城也好,攻城也罢,心里总多个参考。
五六天时间,码头建好了。城池已经规划完毕,里面的几个大仓库,也都确定好位置,军校现在也设置在此,同时也在建设。
马援派人来报告,军中整顿结束,现在铁甲师的铁甲还不够,还需要在此地建设工厂,专门打造铠甲。
江河行一想,干脆派人再次找煤矿和铁矿,然后让张凯派人请来炼铁的师傅,就打算在此城炼钢炼铁,战场所有战备物资。
过了几天,江河行想到还没为新城起名,想了半天,此城命名为平武城,马彪吴汉正在修的命名为扬武城。
现在是夏季,天一早就大亮了。江河行今天起的很早,他要看看平武城的建设如何。
吃过早饭,江河行穿上米色的便装,身后两个便装亲兵跟着,步行看这新建的平武城。
现在的营地在城北面,依河搭建,江河行顺着营地向西而行,一路上草地露水很重,不一会感觉鞋子就被打湿了,好在已经是夏天,并没有特别的难受。
营地的西面是有一座石头山,张捷派兵在此开凿石头,为平武城做地基之用。
山脚下乱石铺地,污水横流,地上弥漫着一股尿骚味。
当兵的并不干活,干活的都是匈奴的俘虏。
匈奴的俘虏已经早早的开工了,他们的头发都被剃掉,全部是光头。身上只穿一件短裤,阳光的照耀下,身上泛起油油的亮光。
十几辆四轮马车依次排好,匈奴人将大小不一的石头,一块块搬上车,旁边有个彪形大汉样的平州士兵,挥舞着长鞭,高声喝道:“快点,快点。”
匈奴人也是排着队,将石头搬上车,装满一辆,后面牵过一辆车,再装满。
石头装满都被平州的军人赶走了。
这时候又有一辆车装满了,江河行看着车装的很满,上面的几块石头在车栏杆之上直摇晃。
江河行冲着两个亲兵点点头,跟在这个摇摇晃晃的马车之后,向南面走去。
赶车之人是一年轻的士兵,看起来20出头,身穿灰色单衣。虽人年轻,但胡子好像没打理过,显得胡子拉碴的。灰衣服也有点发黑的趋势,上面污泥星星点点,不过这年轻人并不注意,只是嘴里好像哼着小曲,挥动马鞭,沿着新铺的石子路,向南面而去。
那车走的不快,但依旧有些颠簸,车子一晃一晃的,车子咯吱吱响,随时都会出问题的样子。
江河行也一路走,一路看,向南去的车子一辆辆排成一条长龙,不光是石头,还有沙子,砖头,还有不少车子上是个大的牛皮袋,牛皮袋子扎着口,车跑的很快,牛皮袋来回晃荡,车下滴落不少水珠,仔细看才明白,原来还有送水的车。
车子按照平州的规矩,都是走在右边,左边都是从城里出来的空车,同样是队伍拉的很长,有一人赶车的,也有前面一人赶车,后面车厢里还站着一个人,也不知道他们打算拉些什么。
就在这时候,来到一个上坡,马车走的更慢了,上面的石头摇摇欲坠。那士兵也没注意,只顾挥动马鞭,“驾驾驾”的高声吆喝。
突然,马猛的向前一跑,哗啦一下,车上的石头滚落下来。也许那士兵还没注意到异常,赶着车子继续向前走去。
江河行的亲兵立马跑到前面拦住马车,喝问那士兵道:“你拉的石头掉不少,你都没注意吗?”
那士兵将车赶到一处平地,停下马车,回头张望,这才发现后面一路都是自己车上掉落的石头,脸顿时红腾腾的说道:“哎,我太着急了。”
江河行和两个亲兵一起,帮着他把石头重新装上马车。
这年轻士兵驾着车开始重新上路,由于路面不是太好,江河行三人步行和他的马车几乎并行。
几个人边走边说,这个年轻士兵先是不住的道谢,然后讲起自己着急赶路的原因。
原来平武城的城建由张捷先负责,尤其是地基这块,现在城建商人陆续赶来,张捷就把剩下的工程基本承包出去了,这样很多士兵就要陆续回营了。
这个士兵就剩最后一车石头的任务,拉完就可以回营了,所以,想尽快完成任务,好早点回军营。
江河行点点头,问道:“现在军中正在大调整,你被分配到那个军中了?”
那士兵一脸的兴奋道:“呵呵,我现在要进马刀队了,听说新的师长是金刚师长,现在去追杀匈奴人了,等他回来,我们这些人就都要去了。”
江河行问道:“听说金刚是李孝全军长手下的得力干将啊,怎么跑到马刀队了,他按说应该进长刀军啊?”
那士兵四处张望了一下,看看江河行道:“老哥啊,你对我们平州军知道的还蛮多的啊。连新组建的长刀军都知道啊。不过军内的事你不要多打听,知道的多也未必是好事,你说是吗?你是显武城来的商人是吧,是做什么生意的呢?”
江河行看这士兵还挺愿意聊,便随口说道:“我只是看看,还没打算做什么。”
那士兵恍然大悟道:“你们做大生意的都是这样,昨天一个人,看上去六十多岁,和你一样,也说看看,在我们大地基的地方转来转去。看起来,很普通的一个老人,没什么特别的,你知道他是谁吗?说出来吓你一跳。”
江河行来了兴趣,看着这士兵道:“谁啊,这么大的威风,还能吓我一跳,你知道他叫什么吗?”
那士兵撇撇嘴道:“我当然知道,不过也是后来才知道的,昨天他还跟我聊打地基的事呢,我看他也懂点,就随便跟他说了说。”
江河行一皱眉道:“那兄弟能否告诉我,这个老人家到底是谁啊?”
那士兵轻声的说道:“显武城的大富豪,据说是第一富呢,叫孙忠,据说显武城现在的房子一半都是他盖的呢。”
江河行点点头道:“哦,这个人我听说过。”
江河行心想,看来富商应该来不少了,城建该进入快轨道了。
马车慢慢的向前走,前面的路越来越差,车子越来越多,车轮碾压过后,石子路一道道车辙留在后面。
四轮马车拉着石头来到一处地方,草地上有两道平行的白线,一看是刚撒过的白石灰,那士兵将车子停在石灰外,江河行一行人帮他卸下石头,他又跑去叫来自己的领导验收之后,高高兴兴的驾着车走了。
………………………………
第三十七章 修城事
这白线宽约五六丈,明显是做城墙之用。
一辆辆四轮车开来,一车车石头倾倒在白线外。
江河行沿着白线向西走去,两边都是绿油油的草地。
江河行走了有2里地,看到前面有一群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商议什么。
江河行快步走过去,听到一人正高声喊道:“老孙啊,这城墙你不能包完啊,怎么也要给我们留点啊。生意你一个人做了,我们不是白来了吗?”
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各位,各位,稍安勿躁,我老孙不是想吃独食,在座的各位,大家盖房修城都没我多吧,这是修城,不是家里垒鸡窝,修不好可要军法从事的。别看平州军,平时笑呵呵的,可你们修不好,不光是赔钱,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你们可想清楚了。”
江河行一听就知道,这个老者正是孙忠,现在显武城头号建筑富商,修城,盖房,造桥,啥都干,手下有一大批熟手工匠。
江河行静悄悄的走到人群之后,坐在草地上,听他们如何做这生意。
旁边一人说道:“老孙,你这样说不对啊,毕竟平州不只你一个能修城的,现在来了我们六家修城的。大家都知道,最大的肥肉就是修城,剩下的修路啊,建学校啊,修仓库啊,盖办公署啊,有多少活啊,我们剩下的5家分,那还有什么可分的啊。好吗,我不远万里,带着施工队,拉着粮食来了,干不一个月就回去了,路费都挣不回啊。你也太欺负人了吧?”
他这一说,大家有些群情激奋的样子,纷纷对老孙大骂起来,骂他一个人吃独食,骂他忘恩负义,又有人说自己当年如何帮老孙的如何如何,还有人说老孙就是弓卢水里的螃蟹,到哪里都想横着走,说一不二。
有人接着说道:“哼,弓卢水里可惜没有螃蟹,可平武城却偏偏来个老孙。”
众人哈哈大笑。
老孙也不多说话,过了一阵,大家都不说了,老孙接着说道:“你们一个个指责我,我跟你们说,平武城修城的价格我是按照平州府价格报的,你们谁能做?若是这个价格你们能做,我也分一部分给你,工期只有三个月,冬天到来之前,城墙要能建好,你们说谁能做的到?小秦,你做不做,我可以分一部分城墙给你,就是平州府城墙的价格。”
一个尖细的声音说道:“孙叔,你这价格简直开玩笑,平州府建城成本多低,这里什么成本,按平州府城墙的价格,我亏的裤子都没得穿,这里粮食运来要多少钱,工人运来要多少钱,花费多少时间,这时间都是要钱的啊,孙叔,要是这个价格,我不做了,我还是安心的去建军校好了。”
听着小秦说完,众人有些沉默,老孙洋洋得意的接着说道:“昨天去张参谋长那里,不是我一个,老张也在,老张是张家庄的,说着要为乡亲报仇出一份力,他要参与修城,他不为赚钱,只是为乡亲尽一份心力。张参谋长不还是没听他的,气的老张大骂张参谋长。老张,你说对不对啊?”
一个铜钟似的声音说道:“哎,也不知张捷这小子被你灌了什么**汤,你要按你说的价格保质保量建好,若是建不好,别说你,就连张捷我也不会放过。告诉你,和王还和我喝过酒呢,我到和王哪里告状,看你们吃不吃得消,哼。”
江河行旁边听,想起这个铜钟似的声音,是张捷本家的一个伯父,怪不得叫张捷那小子,自己的确在张家庄和他喝过酒。
老孙说道:“老张啊,我看你消停消停吧,你看看你,也老大不小了,昨天在张参谋长的帐篷里,说的不让你修城好像就忘记张家庄乡亲的仇一般。张参谋长,张凯厅长,听说他们还有个弟弟叫张猛的这次也来打仗了,他们那个比你做事少了。我看你啊,还是安心的修路吧,你本来就是修路的,干嘛要掺和修城呢?
看在以前你也帮过我的份上,我也提醒你一句,别想着为难张参谋长,他算是够敬重你的啦,一口一个伯父,你还要怎么闹,再说,你又没修过城,如此要塞,怎么能给你修呢?你也替他考虑考虑吧。”
老张一阵沉默,其他人也没有言语,江河行听出来,原来这些打算修城的都是唯老张马首是瞻。老张被老孙打击,其他人也不敢乱说话。
老张铜钟似的声音又说道:“小秦,你能不能肯定的告诉我,按照修平州府的价格修平武城绝对修不了,是吗?”
小秦尖细的声音响起:“张叔,这个绝不可能,我盖房也五六年了,也修了几座城池,这个平州的质量要求,一向很高,要在这里按平州的价格修,绝对造不出。除非……”
老张急切的问道:“除非什么?”
小秦连忙说道:“以次充好,弄虚作假。”
老孙急忙说道:“小秦,现在城池还没修,你不要随便血口喷人好不好。你做不到的,不见得别人也做不到。”
小秦也说道:“老孙,咱们都在这行混这么久了,难道成本我还算不出来吗?这里的人工,路费,粮食价格都高好几倍,你怎么能做到以前的成本,简直是笑话。”
众人也旁边喧闹起来道:“是啊,你怎么能做的到?”
老孙说道:“我不和你们说了,我要去看各个工地了,反正修城之事,我已经和张参谋长签订好合同了,你们再说也没用了。”
老孙不想纠缠,听话里的意思他要走,结果老张小秦等还要继续商谈,双方越说声音越大,互不想让。
老孙不想多说,尤其是成本方面,反正他的意思,合同已经订好了,修城的事就算定下了,你们想怎么样都行,就是修城的事,你们别想了。
老张他们当然不同意,他们认为老孙的价格简直开玩笑,背后一定有猫腻,因为这个价格谁都做不到。总之,老孙就是有问题。
双方越说越僵,旁边有人看热闹的起哄,不知为何,居然打了起来。
江河行一听这样闹下去不行,就打算过来,就在这时候,一只黑鞋子“嗖”地从天上飞来,刚好砸在江河行的脸上。
江河行站了起来,那边打闹的人群眼睛一起朝这边看来。
江河行的亲兵严厉的看着这些人喝道:“谁扔的鞋子,是谁,站出来。”
江河行冲亲兵摆摆手道:“算了,鞋子不算什么,他们不是故意的。”
江河行本不想介入此事,本来张捷定好的事,他再过问,不合适,看这架势,自己也非得卷进来了。
老张眼尖,一眼就发现江河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