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来到西汉末年-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刀,卖肉的案板。我先将这些整理清爽,然后请人在里面卖肉。一开始也没什么人来买肉,我就自己找辆马车,拉着肉到城内跟修城的孙家联系。孙忠先生很忙,就让孙斌先生跟我接洽。是吧,孙斌?”
孙斌点点头,接着彭伯海的话说道:“和王,孙忠先生叫我去跟彭伯海接洽。刚好彭伯海拉来肉又新鲜,干净,价格也便宜。我们就开始从他们那里买肉。”
彭伯海又接着说道:“和王,孙家一开始用肉,有几个人就能杀牛宰羊,就能供应的过来。可这个修城真正起来之后,所用的羊肉牛肉也越来越多,我也赚了一点钱。我看平武城大修城池,城内还有很多地方在盖房修路等。肉根本就不够用,这里粮食比肉贵多了,如果多宰杀牛羊,能剩下不少粮食。
我就将赚来的钱扩建屠宰场,将卖肉的棚子搭的大一些。将以前请的人让他们自己做,只要在我这里宰杀就可以,我不收钱。每宰杀5只羊,给我一张羊皮就行。我另外也自己建了一个羊皮市场,让买卖羊皮都方便交易的地方。不仅仅是羊皮,还有牛皮,还有其他兽皮。
我原以为要很长时间才有人呢肯来我这个屠宰场做呢,哪里想到,不到三天人就来了上百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孙先生请来的工匠。因为我这里市场统一定价,一致对外发售,肉总是比粮食便宜吧。因此总是供不应求,因此,先有一个孙家请来的工匠,因为经常和我打交道。自告奋勇自己杀牛宰羊,不到一天,赚了不少钱。
他大概有不少一起过来的老乡,当天晚上就来了15个。就这样,滚雪球般,不到10天,我这里就有上百人来杀牛宰羊了,也有不少人去专门做牛皮羊皮的生意。
我这边生意是越来越大,羊皮牛皮也大量的用马车拉到船上,拉到平州去。我这边生意越来越大,人也越来越多。
这些人当中,有从平州过来的。也有其他地方来的,当然里面最多的就是孙家带来的工匠。因此,前几天孙斌专门来找过我一趟。
和王,你看,这个我也为难啊。我又不是去将他们劝来的,他们只要来,我就借他们一点启动资金,不过利息稍微高点。然后他们都是自己买牛买羊,自己宰杀,然后卖牛皮,羊皮,牛肉,羊肉这些。
我想他们大概是觉的我这里赚钱多些,自由一些,因此来的人也越来越多。可最近钱也不是那么好赚了。可还有人过来,都说自己来的,我能怎么办呢?”
众人听完彭伯海讲完,皆是赞叹这人很有头脑。
………………………………
第五十章 回平州
江河行冲着彭伯海点点头,并没有说话,然后扭头看孙斌道:“孙先生,你听明白彭伯海所说了吗?”
孙斌站起身,施了一礼道:“和王,我完全明白了。只是我们那里人老是跑,耽误了工期可怎么办呢?”
江河行低头沉思,没有说话,旁边几个人都沉默着等待江河行的反应。
正这时候,城门方向来了一队人马朝这边走来。众人听的那边的喧哗,纷纷抬头望去。
江河行也抬头看去,只见孙忠,带着一队人马朝自己这边而来。江河行站了起来,冲着孙斌道:“这个事等下让孙忠办吧。”
孙斌点点头,连声称是。
不一会,孙忠的人马救来到江河行近前,打过招呼。孙忠脸色铁青的将孙斌叫到跟前,孙斌低声的将事情经过讲述一遍。
孙忠听完,脸色稍缓。来到江河行面前再次施礼道:“和王,百忙之中还让你费心了,孙忠实在过意不去。孙忠虽说我们这里走了几个人,我向你保证,一个月内,城池完全修好。现在就剩城墙上面的马道还有一些城墙上的防御工事还没修,城门还没有安,这些都是小问题,绝对不会耽搁工期。”
江河行走上前,拍怕孙忠肩膀道:“老孙,这几个月来,可苦了你啊,城池建的比我想的都快。下面的事我相信你能做好。”
孙忠来到彭仲宇面前,面带微笑,一把拉住彭仲宇的手道:“你就是大败匈奴挛鞮角的少年英雄啊,早就听过你的事迹啊。我也恨不得年轻个30岁,像你一样跟着和王在这草原与匈奴人大战一场。可惜啊,老了,只能盖盖房,修修城了。”孙忠一边说,一边上下打量着彭仲宇。
彭仲宇看这老汉,年纪差不多快60岁了,不是别人说,还真不知道这个黑瘦的矮个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孙忠。平州不少城池就是他修的,可谓平州巨富。
看这孙忠说话客气,又是一副仰慕的态度。彭仲宇顿时脸红起来,有点扭捏不安的说道:“孙先生,你才是大豪杰,大夏天,日夜不休,硬是在这草原上,建立一座雄城。这里面的难处和辛苦,怕是只有你才知道。”
孙忠一脸惊异的,又有些惶恐的说道:“小英雄过奖了,我只是按和王和张参谋长的要求做事而已。”
彭仲宇看这孙忠说话太客气,自己有些不知如何对付,频频扭头,看他的二叔。
彭伯海看这孙忠十分客气,拉着自己的侄子,一味的示好,有对彭仲宇的认可。他也是才知道自己的侄子,立下汗马功劳,十分得和王信任,因此也是十分高兴,简直比自己将生意做大还开心。听别人对自己侄子的吹捧,知道自己的侄子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将军。他们彭家在平州,也将步入豪门之列,自己做任何事心气胆量就跟以前不同了。
彭伯海也看到彭仲宇的窘困,少年人没经历过什么场面。因此,彭伯海连忙走了过来,先施礼道:“孙先生,您老人家,太夸奖孩子了,他也是做了本分之事罢了。”
孙忠这才放开彭仲宇,扭头看看彭伯海道:“你们彭家真是出人才啊,这个小孩子厉害,你这做叔叔的也是商界后起之秀啊。”
彭伯海连忙摆手道:“孙先生太客气了,那个后起之秀敢在你面前说自己懂做生意呢?在平州能比上你老人家的又有几个呢?”
两人寒暄一阵,互相吹捧了一番,孙忠道:“彭先生,今天的事情,是我的不对,好在没出什么大事,这样好了,我等下让孙斌将人带回去,你看可以放他们一马吗?”
彭伯海当然不愿意惹事,再加上孙家还是自己的最大的客户,能修补关系,当然是求之不得。因此,连连点头答应。
孙忠派孙斌去将带出来的人回城内修城去,孙斌闻言,骑上刚才的军马,慢慢的去到牛羊肉市,将孙家的人马带回去。
孙斌走后,孙忠冲彭伯海道:“彭先生,你这个主意不错啊,短短时间,用别人的钱,发展自己的生意,值得我学习。我有个想法,你能给我参详一下吗?”
彭伯海连忙点头道:“孙先生客气了,您有什么尽管说,我哪敢在你这里参详什么主意呢,我手下不少人是从你这边过去的,跟我讲过不少,你是如何将城池分段化,标准化作业,建设的效率特别高,成本又很低。我也是向你学习的,只是多了一步,让每个人自己去做,也主要是因为我没太多钱,不得已才用此办法。”
孙忠道:“好个不得已,让人人都成商人,哎,我下面的城建看来也要跟你学了。不跟你学的话,人还会继续跑的。”
彭伯海不再多说什么,看来孙忠不会再追究人员逃走的事。江河行看两个人都能接受,便和张捷带着彭仲宇等人进了平武城。
现在办公署刚刚修好,吴汉在此办公,负责城内外所有事宜。吴汉给江河汇报,王柯做的水车已经安装在弓卢水了。现在平武城内的水都是用水车,将弓卢水提到几个河沟里,然后汇集到城内。
江河行大感欣慰,另外,让吴汉先在平武城,监督平武城城建。等马彪他们回来,将城池交给马彪他们,让他也去平州府。吴汉平静的接受命令。
江河行看平武城一切转入正规,自己和张捷带着500名亲兵,从弓卢水乘船先到两湖城。见过张凯之后,又一路向平州府而去。
………………………………
第五十一章 物价涨
到平州府已经是冬天了,张捷直接去了彰武府,平州现在没多少兵力,现在要继续编练新兵。
平州府已经是冰天雪地一片,江河行在家两天后,来到办公署。刚刚坐下,李孝文乐呵呵的向江河行来汇报。江河行见他如此开心,便问道:“孝文,又有啥喜事啊,怎么嫂子又给你生一个大胖小子吗?”
李孝文一摆手道:“和王,喜事不是我的喜事,是咱们平州的喜事。你猜今年我们这里新来多少人?”
江河行道:“我看边郡来不少人吧,平武城就去了不少工匠,怎么也有几十万吧?”
李孝文搬把椅子,坐到江河行对面,头向后一仰,神态轻松道:“和王,你还可以再猜一次。”
江河行哈哈一乐道:“看来比这个数字大多了,你还是告诉我吧,我也懒得猜了。”
“185万多人,先后从各边郡潮水般涌来,今年又是打仗,我那时候天天睡不着觉,真是担心出什么差错啊。好在夏季之后,各地粮食大丰收,粮价也下去了。新来的人都大多数都分了地,粮食啊,房子啊,都给予安置,这才慢慢的平静下来。”李孝文将情况简单说了一下。
江河行眉头一皱道:“怎么这么多人啊?边郡有那么乱吗?”
李孝文道:“边郡如果不是出事,哪有这么多人,拖家带口,背井离乡,来到这他们眼中的苦寒之地呢。不过来了之后,发现这里也是一片沃土,这才放下心来。”
江河行道:“移民的事,你们没少吃苦。王莽到底都在干些什么,大家都鸡犬不宁的。对了,那时候你送信给我说我们要的都要到了,如果去一趟长安,应该能要到更多的东西。谈判到底是怎么谈的?”
李孝文呵呵一笑道:“和王,你既然肯委屈自己臣服于王莽,我当然就要趁机向王莽多加码了。王莽去匈奴西域等地的,都没什么结果,只有我们这里还愿意臣服。你们出征之后,王级就有点着急,我就跟李通将地谈妥了。地在冀州,给我们两个县的地盘,一个叫泉州,一个叫雍奴。雍奴就是一个荒岛,四面都是海水,方圆有个两百里地。泉州听说很是荒凉,到处是芦苇沼泽地,经常还会被海水倒灌。”
江河行一指李孝文道:“有海水倒灌,制盐多方便啊,那里听说河流密布,水网纵横,就是人烟稀少,对吗?”
李孝文点点头道:“哦,我明白了,和王意在盐。我前段时间派人去看过了,做港口是极好的。当地人烟稀少,只有一些穷苦的渔民。将来可以纳为我平州之民,我看问题不大。”
江河行又问起平州今年的商贸情况,李孝文先讲李通的事情。李通因为在谈判中立下大功,经王级推荐,王莽特准让他做护平州校尉,算是平步青云。李通家族本是南阳第一富豪,现他又是护平州校尉。本来李家在南阳算是手眼通天的人物,现在更是相信他在平州也同样吃的开。一时之间,南阳的富商如过江之鲫般,纷至沓来。
平州今年在南阳商人的带动下,尤其兴旺。还有一个原因,现在就平州还用五铢钱,新朝很多商人和富户家里还有不少五铢钱。朝廷严令禁止使用,但在私下,五铢钱还是不少人用。刚好,现在平州还能合法使用。
很多商人还有一些胆子大的农民,偷偷带着从各地收来的五铢钱,换点东西就回去。因此,今年别看打仗,从新朝进来的钱却是异常之多,因此税收多了许多。现在钱库虽说没以前多,可今年打仗的花费已经回来一大半了。
不过,平州的百姓现在开始有怨言了,不为别的,物价今年一直上涨。前半年粮食涨的跟疯了一样,夏季过后,粮食下来了,可还是比去年的价格高不少。去年一石谷子,也就100钱左右,现在都是150钱起,前段最贵的时候,到过600钱一石。布料啊,油品啊,都是纷纷上涨。
平州府内家里有地的问题不大,家里都有些存粮,没有存粮的至少地里还有。没有太大的恐慌,现在就是没地,也没有产业的那些人,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李孝文介绍完,先回去了。江河行紧皱眉头,考虑新的局面。新朝废除五铢钱,平州也出了新钱,不过没有大量推广。还是以五铢钱为主,新朝的商人想方设法的将五铢钱运到平州,换取平州的货品回去。
大量的资本流入,等于平州多发了货币,导致物价连续上涨。要解决这种局面,第一要平州产出与流入资本相当,这样物价基本能控制住。显然,资本的流入要比扩大生产容易多了。
要么将资本的流入挡住,那样更是自断后路。看来通货膨胀是只得忍受的结果。
江河行想来想去,资本的流入本是好事,会带动平州的迅速发展,可现在平州资本流入过多过快,怕通货膨胀也是厉害的紧,一些拿固定薪水的可就惨了,比如老师这样的,这该如何是好呢?
江河行考虑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好的办法。
江河行回到家中,樊娇连忙张罗晚饭,赵清漪则忙着给江安北上课。赵清漪现在和樊娇相处还不算太差,至少没有大的矛盾。
天降黑之际,屋子里红烛高烧,屋子的大饭桌上,摆上火锅,一圈摆好各种肉菜。一家人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
江河行看着几个孩子,江安北已经六岁了,饭桌上吃的生龙活虎,狼吞虎咽。江河行一边看他,一边心里暗暗高兴。扭头看看,赵清漪一边吃,一边喂旁边的江安旺。江安旺已经两岁了,已经能吃东西了。
赵清漪一边喂着江安旺,一边抬头看着桌子对面的樊娇。樊娇也正喂着江平君。江河行看她看江平君神色有异。便问道:“清漪啊,你可是有什么话想对平君说吗?”
赵清漪停下筷子,面带微笑,看看樊娇,又看看江河行。
赵清漪还没说话,对面的樊娇却呵呵一笑道:“和王,姐姐也想有个女儿啊。”
赵清漪却道:“妹妹,你误会了。平君也是我的女儿啊。我是有个事想跟你说下。”
江河行看她们两个说的开心,放下筷子,看赵清漪有什么事要说。
樊嘉道:“姐姐,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好了。”
赵清漪轻轻一笑道:“那有什么吩咐?今天和王回来之前,我父亲来了。知道和王回来了,想让和王带着我们一家人去一趟。让你和平君一起去,他们都很想念平君。”
江河行有些尴尬,按说前两天也该去看望一下。今天赵光既然来了,看来明天非得去一趟。不过赵光一般不会主动提出让江河行去,他知道江河行很忙,一般不会这么做,难道有什么事?还要樊娇和江平君一起过去。
江河行正在想岳父家的事情,这时樊娇道:“既然姐姐这么说了,那我们去一趟吧,反正好长没去看望过叔叔和婶娘了,早该去看看了。”
江河行看樊娇倒是好说话,也不多说话,她们两个能谈妥的事,江河行一般不怎么掺和。看她们谈好了,江河行笑道:“那我们就去岳父家里坐坐,也让他们兄妹三个去外祖母家玩玩,也跟他们的舅舅多认识认识。”
二人点头同意。
………………………………
第五十二章 赵光家
第二天,江河行派人准备好四轮马车。江河行带着一家人来到岳父家里。
不一会,就来到赵光家大门口。红色大门洞开,大门两侧站满了人。最前面的正是赵光和赵李氏,赵李氏拉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正是江河行的妻弟赵根。
江河行连忙叫停马车,一家人从马车上下来。旁边有人将礼物拿下,赵光和赵李氏一起围上来,赵光抱过江安旺,赵李氏过来抱起江平君,捏捏江平君的脸蛋,扭头笑着对樊娇道:“平君可越来越好看了,将来一定像你一样成为大美人。”
樊娇咯咯一笑道:“婶娘说笑了,你看你现在还这么漂亮,人是越发的精神了。”
听到这话,赵李氏满面春风,左手抱起江平君,亲了几口,显的特别的亲热。她右手拉着樊娇道:“闺女,来来,赶紧进来,外面冷。”
江安北和赵根年龄相当,两人一起蹦蹦跳跳的走在前面。江河行赵清漪两口子看着他们,紧紧跟着。赵光抱着江安旺,一边看着前面的,并不断回头看着跟在后面的赵李氏和樊娇。
赵李氏一边走,一边和樊娇问候着,嘘寒问暖,问长问短。
院子极大,地下青砖铺地。青砖右侧栽种不少树木,大都不是很高,看起来像是桃树一般,中间还有几颗高大的梨树。现在已经是初冬,树叶早已凋落,只剩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摇摆。
青砖路左侧,有座假山,假山一周,一个巨大的水泥池,像是一个花坛般,只是现在里面低矮的灌木,枯枝干叶,在假山旁边。
一家人进了客厅,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点心。江安北、赵根立刻围了上去,叽叽喳喳,一边闹,一边吃。
在后面的江安旺看到哥哥吃的开心,立刻挣脱赵光的怀抱,小跑着去到桌子前。
赵李氏和樊娇也进了屋,一时间,屋里七嘴八舌,十分热闹。赵光引着江河行拉到旁边,赵光的书房。江河行看赵光有事要说,立刻跟了进来。
二人落座,赵光倒上茶水。江河行端起茶杯,吹了一下,扭头冲赵光笑道:“岳父,岳母是不是有事有求于樊家啊?”
赵光叹口气,苦笑了一下,看着江河行,点点头道:“贤婿,此话说的不假。这不是那个李通开个南阳会馆吗。荆州南阳一带商人来的很多,平州很多生意人都开始跟他们打交道。不过,他们生意都还没怎么做。主要是太远,马车走不划算。要是走船的话,非得走长江不可。现在平州敢走长江航线的不多,也就樊家的生意能做这么远。这也是你岳母想跟樊娇打交道的原因。”
江河行呵呵一笑,身子往椅子背上一靠。想了想,才说道:“李通的南阳会馆什么时候开的,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他不是护平州校尉吗,怎么做起生意来了?”
赵光道:“具体原因我也不是很清楚,现在这个李通在平州府很有名头。来平州做生意的大商人,基本都在显武城。就他将南阳的商人拉到平州府,他又是朝廷任命的大官。可能那些南阳荆州的商人比较信任他吧,或者想着靠着朝廷总归是安全些吧?这不,一个月前,这个南阳会馆开馆,你岳母还非要我去一趟呢。我去看了一下,不光是荆州的,南阳的,就连显武城很多商人也来了。不过他们都不认识我,我也只是见人点点头,随便聊聊。我看李通带来的都是不得了的商人,好像都很有身家似的。
你岳母让我去,主要是想跟这帮新来的南阳商人打交道,以后她好做帆布生意。”
江河行这才明白,赵李氏想用樊家的船队,直接拉货到荆州南阳等地。然后整个长江还有不少大码头,以后若是能开个好头,财源必然将滚滚而来。可这赵光,不还是老师吗,怎么也掺和生意场上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江河行随口问道:“岳父啊,学校怎么样?最近学校我没怎么关心过,是个什么情况?”
没想到赵光端着的茶杯一晃,一下子热水洒了出来。
赵光连忙收拾了一下,重新落座。江河行就看赵光脸色显的很不自然,显的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似乎有话想说,又顾虑重重的样子。
江河行接着问道:“学校出事了吗?怎么我一点都不知道呢?”
听到这话,赵光连忙道:“没有,没有,学校一切正常。只是,只是,只是,哎,也没什么。”
听到这里,江河行道:“岳父,难道你还要瞒着我吗?那还会有谁能对我说真心话呢?”
赵光脸色稍显平和点,看着江河行,缓缓的说道:“贤婿啊,说出事吧,学校一切正常,老师正常上课,学生越来越多。说没出事吧,最近学校的老师日子不好过啊,现在不少老师都欠了不少债,家里孩子多的甚至都快饿肚子了。”
江河行立马站了起来,手有些颤抖,问道:“岳父,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会这样啊?”
这一下子,两人不再谈生意经,赵光也是打开了话匣子,交代这两年平州的变化对学校和老师的冲击。
这两年平州的物价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贵,尤其是今年,可能是因为打仗,粮食简直翻着个头涨价。不光粮食,布匹也涨价,吃的穿的用的,整个就是大涨价,还不是一点半点的涨。就现在秋粮收了之后,粮食虽然便宜了一些,可比去年还是贵的多。去年这个时候差不多一石100钱,现在还要150钱,前面最贵的时候甚至到500钱。
老师的工资却没怎么涨,以前江河行的老师都是从青州难民和乌桓的难民中找出来的,学校盖的有房子,给的粮食足够,在平州过的算很不错的日子。不知多少人羡慕想成为一个老师,只可惜自己没有那个能力教书。
现在可倒好,就连新来的难民,只要在平州能找到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