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来到西汉末年-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候,吴汉将警戒的队伍圈子收缩,只是在台子一圈警戒。外面的众人如潮水般涌来,马上台下黑压压的,人们抬头纷纷向台上看来。
江河行手冲着台下挥挥手,人群犹如起一阵风浪,吹动人群起伏不定,喧哗声四起。
江河行清清嗓子,拉高声音道:“显武的父老乡亲。”江河行话刚讲出来,底下人群又是一阵喧闹。徐朗知道,这些下面之人,大多数应该都认识江河行。也看出,显武城的民众对江河行的拥戴之心。
江河行伸出右手,往下拍了一拍,声浪沉寂下来。
江河行接着说道:“众位乡亲,好久没来显武城跟大家聊聊,我很想念你们啊。”
人群又是一阵声浪,后面的人又向前拥挤,前排的人好不容易才站稳脚跟。
江河行右手又向下拍了一下,人群再次安静下来,他就高声地说道:“今天在这里大张旗鼓,所为何事呢?为了自治会的成立。
那么什么是自治会呢?自治会就是我们县武城自我管理的机构,主要由显武城各界选出,现在主要由商会来推选。还有以前的显武的办公署里选出的人员。
众位乡亲,看到这三块碑文了吧?”
下面再次群情激动,纷纷高呼道:“看到了,看到了!”
江河行接着说道:“为什么要先说这三个碑文呢?三个碑文都提到天,但什么是天意呢?‘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所看到的,所听的,也就是我们百姓所看到的。
比如说吧,‘人在做,天在看’这块碑文,天在看,天看到的内容,也是每个百姓所看到的。我们百姓认为不对的,天也是认为不对。
既然如此,民所看所听,就是天所看所听。那么我们直接让显武城百姓直接管理,是不是代表老天在管理显武城啊?”
徐朗听到这里,嘴巴张的几乎难以合拢,连连摇头。
他虽摇头,并不妨碍下面黑压压的人群传出阵阵声浪:“是,是,是。”
江河行对台下一挥手,接着说道:“既然我们民众管理,就是代表天意。那就看我们下面如何让更多的民意能进入到自治会,才能充分体现天意,你们说对吗?”
下面又是一阵轰动,有人挥动臂膀,有人直接跳了起来道:“对!对!对!”
江河行接着说道:“自治会会听取所有显武城百姓的意见,为什么,因为民意就是天意。你们每个人都是上天的子民,都是显武城的主人。
我今天来,就是要告诉你们,你们的权利是来自上天所授予,地下没有任何人能够剥夺。
虽说从来天意高难问,可人的意见应该不难知道吧?我要求自治会听取每个显武百姓的意见,你们每个人也都拥有对自治会提意见的权利。
自治会今天已经成立,从今天开始,以后显武城的事情就是自治会做主,你们可以直接找他们,或者你们自己也都可以组团来反映你们的意思。
以后这里会建一个天宫庙,如果你们觉的别的地方说意见不方便,我今天在此承诺,天宫庙就是以后可以向天说话的地方。
好,别的我也没什么说的。下面,我代表平州府和显武城自治会签订合约,约定以后平州府的权利,约定自治会的权力。
苍天在上,众多显武百姓能给我们做个见证吗?”
江河行刚讲完,地下就喊道:“能!能!能!”(未完待续。)
………………………………
第八十章 做见证
最后的话,江河行讲的很是平淡,下面的人似懂非懂。旁边的徐朗,浑身都有些颤抖,天气还是很冷,他却感觉自己额头已经在冒汗。
徐朗感觉到江河行的话虽轻,可分量几乎砸的自己有些站立不住。
他扭头看看身后的这些自治会成员,各个也有些脸色发白,满脸茫然,有些不知所措。
杨弘咬着嘴唇,紧锁双眉,扬起头,向天上张望。天上流过几朵白云,似乎显得蓝天更加的湛蓝如洗。
江河行扭转头,转身叫李孝文过来,李孝文拿着一张白纸走到众人面前。
杨弘将纸拿到手中,看了一眼,脸色舒缓过来,并将这张白纸在自治会众人面前传了一遍。最后,徐朗也走了过来,从一个自治会成员手中将白纸拿了过来。
远看是白纸,其实上面密密麻麻写了不少字。
徐朗看上面写的是,“平州府与显武城自治会之约”,下面还有一条条的约定,徐朗一目十行的看完,没想到的是上面还有限制平州府的内容。江河行的花样,他实在是越看越迷惑,感觉江河行他越来越不认识。
徐朗稍微瞄了几眼,马上将这文书交到江河行手里。
江河行拿起文书,手一挥,众人一起来到台子中间的黑桌前坐好。早有人拿来笔墨,江河行首先将自己的名字签下,下面的杨弘,和自治会一干人等也将自己的名字签下。
签完之后,江河行拿着这文书,直接来到台前,手举文书晃了晃。
台下众人又是一阵喧哗,台下众人踮起脚,伸长脖子,向江河行看来,似乎能看到那纸上写的什么似的。
江河行再次开口道:“显武乡亲们,不要着急,你站的再高,也是看不到,我还是给你们念出来。”
台下一阵大笑,江河行在台上将手一挥,台下安静下来,一起眼望着江河行。
江河行将白纸展开道:“这个我先念下,以后就在天宫庙另立一石碑,将碑文刻在石碑上。
现在我将内容念出来,该文书名字为‘平州府与显武城自治会之约’,为什么要做约呢。这个约就是约法三章的约之意,不仅仅是对自治会有限制,同时对我平州府一样有限制。
下面我念内容,第一条是平州府授权显武城自治会管理显武城。第二条,自治会由显武城各界推选产生。第三条是自治会任期五年,每五年重选一次。第四条显武城除去驻军外,由自治会管理。第五条平州府保证显武城的安全。第六条显武城自治会保证财税及时上缴。第七保证显武城百姓的财产生命安全,保证显武城商贸正常进行。第八条自治会保证显武城做恶者必被严惩,保证显武城治安稳定。”
念到这里,江河行将文书交给身后的李孝文,对着台下的众人道:“这就是我们平州府和显武城自治会的约定,当着你们的面,我当众宣读。也是让众位做个见证,让大家知道,我们有这个决心,显武城的自治权利,是你们亲眼见证。”
刚讲到这里,台下群情激动,纷纷叫嚷声不停。
江河行将身后的杨弘拉过来,冲着台下道:“不光是签订文书,我和杨弘,还要当众三击掌,求显武城的众乡亲和上天一起见证我们的誓约。”
杨弘抬头挺胸,向前走了两步,举起右手于江河行三击掌。
江河行击掌之后,冲着台下道:“今天,我们自治会到现在算是正式成立了。平州府与显武城自治会的约定也在上天和各位的见证下签订,从今天起显武城就是自治会管理,你们有什么事可以直接找自治会办理。”
江河行讲着话,转过头,将杨弘拉过来道:“现在新的自治会会长就是杨弘,大家认识一下。”
杨弘上前一步,向着台下挥挥手,然后又鞠躬致意,台下倒没什么反应。
江河行看任务基本完成,拉着杨弘等人走下台,有人将马车拉来,江河行等人上了马车。
人群慢慢散去,吴汉护送着江河行等人回到显武城办公署。
过了几天,陈刚前来报到,他已经带着水师已经来到显武城。辽河水已经可以通航,现在已经可以去泉州。
又过了三天,江河行、杨弘、樊嘉、吴汉等人已经准备完毕,告别显武城自治会人等。
众人上了船,浩浩荡荡向南而去。
过了十天,船队已经到雍奴。雍奴是一个特别大的荒岛,就在泉州的东南,离泉州有几十里。
雍奴大小相当于一个县,东西有五十里宽,南北一百多里地。经常受海水倒灌,岛上现在没什么人烟。
这天到雍奴的时候,大约就是清明前后。樊嘉则带着商队,还有徐朗,在陈刚水师的护卫下,先行向泉州而去。
樊嘉徐朗走后,烟雨朦胧中,江河行带着吴汉上了雍奴岛,先看看雍奴岛是什么样子。
水师早来过这里,早先建的简易木码头。码头在雍奴岛的东北角,江河行等人带着人马从此登陆。
天气咋暖还寒,湿漉漉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海腥味。吴汉部队,还有部分水师的人,走在前面开路。
江河行和吴汉坐在一辆马车上,边走边看。岛上衰草连天,两旁的野草一人多高,不时从草丛中穿出野兔,老鼠,也许是没见过什么,这些野物见了江河行等人,毫无惧色,直到江河行身边的护卫射出一支支弓箭,射杀几只野兔之后,这些野物才知道来的是绝对的天敌,顿时吓的四散奔逃。
荒草丛中,新的绿草已经郁郁青青,旁边的几颗树,也许是海风过大的原因,没有一颗是直立的,各个都是歪七竖八的,不过大的不得了,两个人也抱不过来。
马车正缓缓的向前走,一匹快马从前面飞奔而来,黑色的战马之上,一个探子气喘吁吁的勒住战马。跳下战马,来到江河行的马车前,不用说,一定有重要的情况要说。(未完待续。)
………………………………
第八十一章 雍奴岛
这个探子回报,虽说是海岛,这个岛上水倒是不缺。岛屿中间有一片密密的树林,旁边有个小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刚才有人已经喂马试过,人喝一定不成问题。
江河行大喜,命令今天就在湖边安营。虽说岛不大,江河行的马车在这路上走的特别慢,当他到湖边之际,天已经黑下来。
早有军人将营帐安置好,江河行进了营帐,将吴汉叫进营帐,屏退左右。
吴汉挑门帘走进来,里面灯火通明,江河行正低头写点什么。吴汉通报一声,江河行抬起头,叫他对面而坐。
吴汉坐下,江河行放好纸笔。看着吴汉道:“吴师长,这个雍奴岛,你们可全部调查清楚没有?”
吴汉摇摇头道:“和王,岛虽不大,今天刚到,路上很不熟悉,有些地方根本没路,要勘察清楚,怎么也得两天。”
江河行道:“那也是,我叫你来主要事情有两个,一是问你这个岛勘察情况,关键是有没有足够的水源。二是想给你交代以后的任务。”
吴汉看江河行一脸的严肃,不敢怠慢。连走两步,走到江河行近前,答道:“和王,现在这个岛上,水倒是不缺。现在我们军营旁边一个湖泊,据探子回报,东南方还有两个不小的湖泊,应该够我们用的。”
江河行看他有些拘谨,笑了笑,招手冲吴汉道:“吴汉,你过来,坐这里说。”说着,向他面前一指。
吴汉搬了一张椅子,坐到江河行面前。
江河行道:“我刚才说的两点其实是连在一起的,有足够的水源,这个岛上才能来更多的人。我给你的任务,是让这里养更多的人。
泉州在雍奴的西南面,那里是我们未来商贸的重点。那么,雍奴做什么呢?一是盐,晒盐,囤盐。二呢,私下练兵。三呢,囤积军需物资,以备将来。总之,一句话,这里就是我们以后大军的后勤基地,还有我们的晒盐基地。”
吴汉问道:“和王,你打算在这个岛上放多少人马呢?”
江河行道:“这个要看水源是否充足,如果水源足够的话,这里要少到一万兵马,多的话,要有三万兵马。”
吴汉立马站立起来,冲江河行一施礼道:“谢和王信任,吴汉一定不辱使命。”
吴汉知道能掌管一万兵马的就是军长,他的地位一下子就高不少。另外,他一直军功较少,一直自己感觉惭愧,没想到江河行居然这么信任他。
江河行点点头道:“将雍奴这里的事做好,将来就是大功一件。将来一旦有变,幽州,冀州两地,我就交给你了。在雍奴练兵的时候,要准备对付幽州,冀州,明白吗?”
江河行之所以将希望放在吴汉身上,吴汉以前一直在渔阳郡贩马,对渔阳郡十分熟悉。渔阳郡属幽州刺史部,冀州刺史部距此地不远,因此先将话给吴汉挑明。让他提前做准备,私下派人交往当地重要人士,了解当地城防布置,了解当地地形。
一旦天下形势大变,这里有一支隐藏的精锐大军,又对敌十分了解,能迅速平定幽州、冀州等地。
吴汉听得江河行放如此重任在自己肩上,百感交集,恨不得立马将自己的心掏出来。
吴汉立马跪下,以头抢地,砰砰声不停。
江河行连忙站起来,几步来到吴汉面前,搀起吴汉,拉着他来到他的座位前,将他按在椅子上。
江河行说道:“雍奴摆几万大军,不能太明显,不能让渔阳郡发现。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吴汉想了想道:“几万大军,人吃马喂,光这个消耗就不得了。这个荒岛现在看来还没办法耕种,一切供应都要靠平州。经常有船只来补给,想隐瞒大军的行踪很难。我的建议,将这个岛屿一份为二,选取一部分地方做商用,最好做库存基地。我们军方在里面也可以放一些东西,也不显眼。
还有,现在我们来的人不多,他们新朝即使知道,也没什么大碍,以后若是在此囤积几万军队在此,我觉得不妥。我们可以在此练习精兵,每个兵都按班长的标准要求,若是以后有条件,将队伍直接扩充。有5千精兵在此,有三个月时间,就能扩充3万到5万大军。另外,人多,战马也需要的多,我们这里怕也难养那么多战马。
所以,我建议,在这里可以屯兵,作为军官训练,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比如如何练兵,他们一方面是兵,一方面是未来的军官,所以要一边练兵,一边教他们如何练兵,如何管兵。
还要针对幽州冀州地形针对性的演练,地形地貌,城池山川,还有各地民众状况要了解。要能打仗,能稳定秩序。
还有,因为我们这里又做偷偷晒盐,我建议还是在岛的东南角,靠海的地方,建立一座城。这座城由我来建,我来规划,我来建设。建城用来囤盐,囤积各种战备物资。这城不对外开放,要针对幽州冀州的城池特点来建,让部队熟悉攻城之战,如何破城,如何守城,都要用这个城池来实现。”
江河行点点头道:“你有这么多想法,我就放心了。你就放心大胆的做吧。”
吴汉十分感动,又要施礼,江河行急忙拦住他,又跟他讲起如何跟陈刚合作,将来运兵,没有水师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两人一直讲到很晚,尤其是对雍奴岛的安排,还有周边州郡交际需要做什么,两人一起探讨,直到把各方面情况聊透彻。
第二天,江河行又和吴汉一起,在岛上勘察地形。令人开心的是,这里水源很多。因为这里没人住,沼泽地,芦苇滩,沙滩地,野兔,野鸟随处可见。
江河行跟吴汉一起,看好建城的地方,又规划了晒盐的海滩。找的海滩极大,是凤凰岛上的十倍不止。
过了三天,江河行看基本交代完毕,吴汉做事很用心,江河行也将未来的打算说了,他也是十分卖力。江河行放心下来,留吴汉在雍奴,自己则乘船去了泉州。(未完待续。)
………………………………
第八十二章 徐夫子
泉州之所以叫泉州,就是泉州县城同样是四周有水而命名。不过,20年前,海水倒灌,整个泉州几乎没了人烟,这也是王莽为什么如此大方的将泉州送给平州的原因。
江河行的大船到泉州之后,发现这里还有完整的城池。樊嘉等人已经将这里收拾的焕然一新,虽不大,但还很整洁。
徐朗早命人将原来的县衙收拾了一番,作为临时的办公与居住的地方。
县衙是五进的院子,虽房子比平州府的简陋许多,不过也还说的过去。尤其是将后面最大的院子留给江河行,江河行很是满意。
江河行安顿好之后,本想休息一下,发现徐朗一直没走。
院子中,桃花开的正白,徐朗一直在树丛中走来走去,低头沉思什么。
江河行来到院中,笑着问徐朗道:“徐先生,还有什么事吗?”
徐朗一笑道:“和王,我只是在想一些问题,可一直没想明白。不过没什么,你还是先休息吧。”
在桃树旁边,一块绿草地,青草刚刚探出头。江河行拉着徐朗,坐在草地上,和暖的阳光照耀这两人,江河行一指徐朗道:“徐先生,不妨我们坐而论道如何,在这桃花下细细攀谈一次如何?”
徐朗哈哈一笑道:“跟和王坐而论道,我是求之不得,每次跟你聊天,总是有很大的收获。不过,和王,雍奴情况如何啊?你能不能先跟我谈谈。”
江河行就先将雍奴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没想到,徐朗居然对雍奴十分了解,江河行笑道,是怕徐先生受罪,就让他先来泉州,那知道他对雍奴十分熟悉。
据徐朗介绍,雍奴原本是跟泉州相连的,中间并没有几十里的海水,只是好多年前一次海水漫灌,淹没了两城的连接之处。
雍奴就成现在这个样子,以前只是沼泽甚多之地,现在成了海岛一般。
江河行一听,心里一激灵,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们过来的水路上,应该不会很深,以后有机会这两城还可以连接起来。不过,这工程太大,现在还没有实力来做,等待以后吧。
江河行对徐朗的介绍十分感激,也十分惭愧,没有派人彻底调查清楚。
徐朗笑了笑道:“这雍奴与泉州本是偏僻荒野之地,靠着海边,经常遭受海水倒灌之苦。若没有大的防波之堤,就是连上两地,以后还会被海水漫灌。我想说的不是这些,我主要是讲,以前有河水是从雍奴入海的,如果两地连接,有一两天大河过去,雍奴就是再多人也不成问题。”
江河行一拍脑袋道:“还是徐先生想的明白,我回头给吴汉说下,让他勘察一下。再加上陈刚的水师,找一下当地之人,找些水浅的地方,将两地连接起来,至少河水重新流到雍奴,这才是解决大问题了。不过这工程太大,只能一点点实现吧。”
徐朗道:“那是,和王,我另外有个问题,一直在我心中很久了,在显武城我就想问。不过,我们过来,一直忙这个那个的,就一直没有时间。今天刚好,你看这天气多好,又不冷不热的。”
江河行没有徐朗这书生习性,不过看他老先生,也不好驳他面子,只好跟他在这桃树下坐而论道。
徐朗再次开口问道:“和王,你怎么看待周公啊?”
江河行感觉被人突袭一般,这老家伙,怎么问这么猛的问题,他除了听说过‘周公解梦’,其他的知道的实在太少。
江河行一脸茫然道:“徐先生,怎么问起周公啊?我对他老人家实在所知有限,只是看一些书上老是提起他。只是知道他被后人推崇为圣人,就像现在的王莽皇帝一样。前一段时间,不还是有人称王莽为当代周公吗?”
徐朗也是很吃惊道:“和王,我看你做事,很多事有点学周公,可又不完全像。本来听说你是周朝后裔之民,来自遥远的一个叫什么‘共和国’的地方。共和这个词来源不就是周朝吗?想必你们做事都按周朝的规矩办。
孔老夫子,他就十分推崇周公,一辈子都希望各个国家恢复周礼,恢复周朝的秩序。可惜啊,他老人家一生奔波,也没有什么人理睬他,到处像丧家犬般被人赶来赶去。
到我大汉朝就好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终于孔老夫子被认可了。可不知道为什么,我老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孔夫子所说也是从周公而来,你说的很多也是从周公而来,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
江河行更加的困惑,问道:“徐先生,你越说我越困惑了,你到底想了解什么呢?我说的哪些跟周公相同,跟汉朝施政又有何不同呢?”
徐朗叹了一口气道:“和王,你是不知道我心中的苦闷。读半辈子书,做半辈子官,在平州又呆了几年,越来心里越想不明白。比如你在显武城自治会成立所讲,或者天宫庙碑文所立的内容,跟周公所讲,或者跟周朝就很有关系。”
江河行吃惊道:“都那些有关系呢?”
徐朗道:“比如敬天爱民,就是周公告诫康叔治理卫国的诰词。不过不同的是,在你这里,成为显武城天宫庙前的碑文,这没大的差别。可后面的每个人都是上天的子民,哪天下不是乱套了吗?
我所学的都是天子乃是天的子民,我们臣下乃是天子的子民。天子执政,乃是代天执政。你这里可反过来,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天之子民。那以后天子那里还有威严,谁还能真正听从上天的旨意?
天子说话,为什么臣下都要听从呢?他不是他个人说话,他是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