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一只虎-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它的开设了算数班、几何班、物理班、化学班等等。

    对于这几个班,李过特意编写了教材。李过好歹是个理科生,教这些人还是没有问题的。李过将什么圆周率、什么能量守恒定律、什么代数法则、以及试题、范例,反正只要是他记得住的,全写到了教材里。并不时的补充。李过心想,他娘的,比考大学还累。

    好在柳如是一向开放大胆,脑袋又活,肯接受新鲜事物,能够快速的理解李过所传授的知识。按照李过已经编写了各科的教材。柳如是慢慢的懂了不少,边学边问之下。倒也当起了老师,给李过减轻了负担。

    宋应星也给发了一本教材,倒也读明白不少东西,时不时的在李过的指导下也教了几堂课。

    对于阿拉伯数字,李过已经在学堂内全部普及了,原因是阿拉伯数字方便。加减乘除小数点、各种符号,一个也没拉,都有

    虽然军事方面的学堂不用李过操心,但是理科的一些东西让李过忙的焦头烂额,脚打后脑勺。真是又费心,又费力。

    看到李过的情形,柳如是笑道“没见过你这样造反的,当起教书先生来了!”

    李过不住的苦笑,解释道“设置学校,培养自己的人才,才会使自己的根基更稳固,才会对未来的子孙后代更有益处。”

    “总是你有理!你倒是别让我也跟着你受累啊!天天弄得我也忙的够呛。”柳如是白了李过一眼。

    “小妮子,还敢跟我犟嘴!”李过此时正是心烦意乱之际,便不由分说的教训了柳如是一番。至于是怎么教训的,看看柳如是的娇喘和满地的衣服便知。

    广西布政使涂绍煃听说李过要办学堂,最开始并没当真,一个武夫懂的什么学问!

    可是后来听说李过将学堂办了起来,不由的感慨万千,这李过还真是能人!

    于是,涂绍煃特意从南宁府来看望李过,并且连连赞道“补之,我对你心中一直起疑,生恐你造反,现在看来是我错了。办学堂这件事是功利千秋的大好事,走,带我去看看你的学堂。”

    李过便领着涂绍煃去了。

    涂绍煃站到了学堂外面,赞道“嗯,不错,有模有样的,这学堂的房子虽然简陋,但样式统一,几百间房子一模一样的,倒真是有点意思。”

    不过进了学堂里转了一圈后,涂绍煃皱着眉头问李过“补之,你搞的这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什么《中庸》,《大学》之类的怎么没人教呢?是不是人手不够?等我回去找些学问高深的大儒来辅助你!如何?”

    李过赶忙拒绝“多谢大人美意,已经派人到京城的国子监找好了,不必费心了。”

    涂绍煃虽然没给李过介绍成大儒,还是心满意足的走了,毕竟他的心事放下了,李过改行教书了,不造反了。

    不过能当老师的人手很少,让李过焦头烂额。

    这种情况一直等到一年后,原来的驻澳总督利达回来,才有了根本的进展。

    因为利达带回来三百多人,都是各项各业的专业人士。

    其中一部分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学者和人才,李过聘请他们为教习,李过退出来后,聘请了利达为行政校长。

    利达带回来人中,一部分人是工匠,全部都充实到了李过的工厂里。

    李过为什么要在北海办学堂?就是因为李过当时实在是分身乏术,因为他还要建造三座工厂。

    其中之一,便是造船厂,命名为北海船厂。

    另一个是武器制造厂,专门生产枪炮的。因为南京的武器制造司已经接到崇祯皇帝的严令,不再给李过供应火器了。

    还有一个工厂很有意思,是是制造玻璃的工厂,这是李过猛然想出来的办法。(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一十六章 因为有了蒸汽机

    说到办工厂,很多人会感到好笑,你李过多大的本事,在明末就能办工厂?李过的答案是肯定的。

    倘若各位有机会穿越到明末的话,要是有些专业知识,开办工厂是有可能的。当然,不能像有些小说中的情节一样,带着飞机大炮的穿越那样凶猛。但至少实现工业的最初萌芽是可以做到的,甚至做的更好。

    因为,明末已经有一些东西具有规模化、和效益化了。

    办工厂的想法李过是有,可一直没敢提,他自己也认为干不成!干不成的事提出来干嘛?丢人?

    直到有一天,宋应星带着几个人,抬着一个看上去制作精巧的东西来给他看。

    李过看着宋应星手里的东西,感觉有些似曾相识,便稀里糊涂的问“应星,这是啥玩意?”

    宋应星一愣“啥玩意?不是你让我做的么?”

    “我?我啥时候让你做这东西了。”李过忘了。

    宋应星掏出了一张纸“你看,这不是蒸汽机么?”

    “啊?!”李过自己也吓了一跳,那是李过画过的蒸汽机的图纸“你把蒸汽机做出来了?”

    宋应星得意的点了点头。

    “应星,你可别逗我,别让我失望太大啊!”李过一点都不信。

    “不是,虎爷,我宋应星一向办事严谨,这却从来也不是自夸的。你瞧瞧,这是你说的烧水的锅炉。这是通蒸汽的管子,这是密闭的铜箱子里,这事连着里面活塞的拉杆。这是连着的拉杆的轮子!这不就是你说的蒸汽机么?可是虎爷,我就纳闷了,这玩意有啥用!”宋应星费了好大的劲,用铜铸造了一个蒸汽机,实在是不懂蒸汽机的意义。现在见李过好像忘了这事,不免发起急来。

    “你先别急,这玩意能动起来吗?”李过还是有些不信。

    宋应星气的不说话。当场找来焦煤,在那个锅炉的底下点起火来。

    “锅炉里可有水?别烧干了!”李过有些担心。

    要说这有本事的人脾气都大。宋应星狠狠的瞪了李过一眼,那意思你信不过我?

    李过立刻闭住了嘴巴。

    看着这个蒸汽机,李过的心里充满了紧张,这件事太大了。

    正如同前文说的那样。人类的发展史上,有过几次大的革命,其中,改良蒸汽机绝对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蒸汽机的改良,预示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李过目不转睛的看着,但见炉火越烧越旺,渐渐的,锅炉里的蒸汽通过管子跑到了密闭的箱子里,推动里面活塞向后。到了临界点,箱子上方有一个小孔,将蒸汽排出。活塞再回来,就这样不停的运动。而拉杆带动轮子飞快的旋转。

    李过一把抱住宋应星“应星,你做的真是太好了,你真是太了不起了。”

    宋应星愁得只挠头“虎爷,可我除了感觉这东西像是个玩具,实在想象不出这东西有啥用?”

    “不急。不急,你容我再想想。等我想好了再告诉你!”李过高兴的直搓手。

    见李过如此高兴,宋应星大惑不解,不过虎爷高兴他就高兴,于是宋应星便走了。

    宋应星刚走,柳如是教课回来了。现在大伙也都习惯了柳如是的抛头露面。

    柳如是一进房间,看见了那个蒸汽机还在不停的转来转去,感到很有趣,便拿手摸来摸去的看,一边对李过说“爷,就你心疼我,知道我辛苦,给我找来个玩具。”

    “啥?玩具?少在这胡扯,这是蒸汽机!告诉你,这是咱李过到这个世上最了不起的发明!”李过大言不惭的说,实在是愧对瓦特先生。

    柳如是撇撇嘴,用手不住的刮脸“还这个世上?原来你是哪个世上?天上?哦,对了,我们虎爷可不就是白虎下凡么!”

    “呵,嘲笑老子是不是?今天老子高兴,就给你松松骨!”李过样子邪邪的。

    “别,爷!天还没黑!”

    看着松完骨后沉沉睡去了柳如是,李过还是没有睡意。

    他观察着宋应星造出来的蒸汽机,拿出笔来,继续在纸上画来画去。

    因为他还要继续改良。

    李过是理科生,对瓦特极为熟悉,对蒸汽机的发展史也极为熟悉。李过现在命宋应星造出来的虽然不是耗煤量大、功效低的纽科门蒸汽机,但蒸汽机还是没有完善,这是当时李过随手一画而已,所以,李过要把这个蒸汽机完善。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中还有很多的部件,比如分离式冷凝器、汽缸外设置绝热层、用油润滑活塞、行星式齿轮、平行运动连杆机构、离心式调速器、节气阀、压力计等等,效率很高。

    所以,李过更加细致的描绘着图纸,就像描绘着他的未来。尽管有些部件暂时造不出来,但李过边画,边想着替代的方法。

    就这样,李过一直画了一宿,等柳如是起身时,李过还在画。头也不梳、脸也不洗、饭也不吃,连柳如是叫他他也不理。等到了中午柳如是教完课回来,李过还在画,还是不理人。只见李过一会闭目沉思,一会哈哈大笑,倒是把柳如是惊着了。

    柳如是赶忙叫来下人,问李过吃饭了没有,下人摇摇头,回说,连口水都没喝,已经傻笑了一个上午了。

    一定是个破玩意闹的!柳如是便问下人,那个劳什子蒸汽机是谁送来的,下人说是宋应星。柳如是便去找宋应星。

    “宋大哥,你快跟我去看看,自从你送去那个什么蒸汽机,咱们虎爷变得不正常了。你跟他说什么他都不理,还呵呵的不住傻笑!”柳如是有些发慌。

    “啊?!别是一时高兴,痰迷心窍了吧。”宋应星吓了一跳。这可是大事,李过要是出了毛病,别说自己以后能不能荣华富贵,跟着李过的人就得先把他宰了。

    宋应星跟着柳如是走去看望李过,还没等进到李过的屋子,就听到李过哈哈大笑的声音。

    宋应星听得直幕牛辖艉土缡亲呓宋葑永铩

    李过看到宋应星,叫道“应星,你来的正好,我正要找你呢!”

    宋应星噗通一下跪了下去“爷,我错了,我再也不做那玩意了。”

    李过一愣,骂道“赶紧给老子滚起来,你不做谁做!快来看看我的图纸,这回详细的很,这回你不但要好好做,还要快快的做!我限定你一个月将这东西改好,要不然老子打你的屁股!”

    宋应星拿着图纸,愁眉苦脸的站到了一旁。(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一十七章 改良

    听说李过要改良蒸汽机,宋应星还是一直晃脑袋“虎爷,你也知道最近我忙,葡人建造船只的方式,还有那些个船板的尺寸,我都在汇总。我。。。。。。。”

    “没关系,你现在不忙了。我现在接替你的工作了,你只要把这个蒸汽机弄好就行!”李过立刻接替了宋应星的职务,他要宋应星全力的改造蒸汽机。

    “但是。。。。。。。”宋应星的想法是担心李过受到刺激。

    “没什么但是的,我想以你的聪明才智,一个月的时间一定能做好的!做不好打你板子。”李过笑眯眯的说。

    “可。。。。。。。”

    “王大棒子!”李过突然喊起了王大棒子。

    王大棒子飞快的跑来“虎爷,啥事?”

    “你这样,这一个月你就跟着宋应星,好好的照顾他。”李过吩咐。

    “俺不!俺要保护你!”王大棒子还想说话。

    李过对着王大棒子上去就是一脚“娘的!还学会顶嘴了!告诉你,你好好的替应星跑腿,因为这一个月应星很忙。他要做东西,一个月做不出来,老子打你的板子!说明你照顾应星不合格!”

    王大棒子小声的嘟囔着“这跟我有啥关系啊!”

    宋应星赶紧说道“行了,虎爷,你也别闹这一出了,也别劳动王大棒子大驾了。我保证做出来不行么?但是我有个要求。”

    “你说。”李过要的就是这话。

    “这回做出来。你可不带这么哈哈的傻笑了,刚刚把我都吓坏了!还以为你疯了呢!”宋应星倒也直言不讳。

    “哦,行。等你做出来,我保证不笑。”李过这才明白宋应星的想法,是担心自己受了刺激。

    于是,一个月之内,宋应星彻底的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废寝忘食的干起活来。

    王大棒子倒是没去侍候宋应星,不过隔三差五的端了一盆鸡或是一盘鱼。对宋应星说道“虎爷说了,怕你太辛苦。给你加个菜!”

    宋应星哪能不知道李过的想法,这东西一定在虎爷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说啥也要把这东西做好。于是,没到一个月。改良的蒸汽机已经做好了。

    其实,改良后的蒸汽机已经不能算是蒸汽机了,应该叫蒸汽式的锻压机。李过在改良蒸汽机的图纸上多画了锻压机的图样。

    看着宋应星烧火点炉、蒸汽机开始工作,李过拿过一个小石头,放到锻压机底下的砧座上,只听当的一响,蒸汽机带动的锻锤砸了下来,一下子将小石头砸的粉碎。

    李过笑着指着蒸汽机,对宋应星说道“应星。你知道我为什么要你做这个蒸汽机么?看,就像这样,蒸汽机可以带动这个机器。将石头砸碎。你可能觉得这些没什么,因为这东西很小,只能砸小石头。可是把这蒸汽机做得大大的呢,咱们就可以用它来锻铁锻钢了!”

    宋应星一寻思,真是这么一回事。

    李过解释道“蒸汽机的力量很大,非人力所能及。现在我们的这个蒸汽利用蒸汽的压力。带动锤头,向下砸去。可以能够帮助我们制造出更好的钢板、钢材,可以锻压更好的刀枪,只要你去想,这东西能帮你做好多的事。蒸汽机是所有机器里的原动机!你明白么?”

    宋应星沉思不语。

    “另外,我们可以把蒸汽机做得轻巧一些,那样就可以放到船上,可以带动有船桨叶片的轮子划水,那样,我们行船出海就可以不必用风帆和船桨了。你懂么?”李过耐心的解释。

    宋应星还是沉默不语。

    “另外,蒸汽机再做的精致一些,甚至可以放到车上,让车也能自己动起来!”李过只是向宋应星解释蒸汽机的用途,并不指望他能造出汽车。

    宋应星目光呆滞,闭口不言。

    “但目前我们只能把这个机器做的大一点,我们只能用来锤炼钢铁,锻造武器,其它的,说句实话,我真的不知道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还能造出些什么来。应星,我相信你!你一定会想出更好的法子!造出更多实用的机器来,为我们所用的!”李过语重心长的说。

    李过真的不清楚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情况下、该怎样最好的利用蒸汽机,也不能预测利用蒸汽机、在明末还能具体造出什么先进的东西来。但李过知道,他已经领先一步了。要知道,瓦特改良发动机的时间是指十七世纪,李过此时要比他早近百年!

    这就够了,这样世界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李过相信,至少不会有后来的《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

    李过还想向宋应星多多的介绍一些蒸汽机的知识,却见宋应星突然放声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然后,宋应星向李过深施一礼,转身离去了。

    一旁的柳如是和王大棒子两个人都惊呆了。

    柳如是对着李过说“天哪,宋大哥的精神似乎有些不好了呢?”

    李过摇摇头“不会,他的精神好着呢?他只是相同了一些道理,希望他真的能够想通一些道理!”

    柳如是白了白李过“这东西就会让人有些发癫!”

    李过瞪了柳如是一眼,转身命令王大棒子“大棒子,你把我的命令了吩咐下去,老宋以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何人只能支持,不能干预!”

    王大棒子转身走了。

    李过命人,将宋应星造出的这个小型的蒸汽机和锻造机搬到学堂去。今天他要讲讲蒸汽机的原理,他还要对着全校的学生们做一个演讲,演讲的题目是‘发挥想象的空间,放飞理想的翅膀!’

    李过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都能不能听的懂,但能听懂一部分也就足够了!

    不过,这种蒸汽机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能看到锅炉里面的水位,以及不能知道锅炉里蒸汽的压力,这样很危险,蒸汽机很容易爆炸。所以,改良后的蒸汽机上,还需要水位观察仪和压力仪,现在李过造不出来,因为这两样是玻璃做的。

    此时的明朝,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玻璃,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玻璃器皿。很多东西是需要玻璃制造的。

    所以,建立玻璃制造工厂是李过的想法。

    而且,玻璃不但有用,更能赚钱!(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一十八章 玻璃

    玻璃,在原时空的现实生活中极为常见。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玻璃,极为普通。玻璃是与原时空的人们息息相关的东西,而且造价极低,很是便宜。

    玻璃被发现并制造的时间比较早,五六千年以前,古埃及一位制造陶器的工匠,在一次从窑中取出陶盆时,看到陶盆里有一块亮晶晶的东西。这位聪明而细心的工匠,没有放过这个意外发现的晶体,他分析陶土里的成分,一次次试验烧制,搞清了这亮晶晶的东西是沙子和苏打混合物烧成的,这就相当于后来的玻璃制品。

    大约在四世纪,罗马人就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而到了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后来,意大利的玻璃工匠们制造出了无色的玻璃。无色玻璃透明度好、折光率高,除了可以用作建筑的窗户,像望远镜也需要。

    因为技|无|错|术的领先,使得玻璃的利润极高。在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为了防止制造玻璃的技术泄露,意大利人把懂得制造玻璃的工匠、都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他们在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使得意大利人成为在欧洲唯一掌握玻璃制造的国家。

    1688年,一名叫纳夫的人发明了制作大块玻璃的工艺,从那以后,玻璃才成了普通的物品。在这之前,玻璃是非常珍贵的。

    中国古代没有玻璃这东西,只有琉璃。琉璃虽然接近。但并非现代意义所说的玻璃,它来源于陶瓷的上釉。虽然历史上可能偶然出现有玻璃这种东西的实物,但并没形成一种生产的品种。更没引起人们的注意。

    玻璃正式传入中国是在雍正年间。当时广州的对外贸易日渐繁荣。当年在广州承接外洋商船贸易的洋货行行商,在广州建造了西方样式的洋货商行,最早进口的玻璃,就是镶嵌在洋货商行的窗户上。

    玻璃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很简单,现代制造玻璃的方法和原料跟古代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而且。制作玻璃的原料也极为寻常。

    制作玻璃的原料有砂子(二氧化硅)、石灰石(碳酸钙)、纯碱(碳酸钠),将这几样加在一起熔融后冷却,就成为普通玻璃了。远古时代也是如此制造。只不过当时对原料的成分把握的不是很准确,经常会有失败的时候,这是因为玻璃的成分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变动的。

    所以,李过正发愁怎么才能做出蒸汽机上的观察仪和压力仪的时候。想到了玻璃。

    所以。李过准备做出玻璃来,这很重要。

    李过想做就做,立刻开始建厂房,拉沙子、石灰石和纯碱。另外,李过记得在砂子中加入氧化铅能降低沙子的熔点。当然,便想方设法的寻来黑铅矿石。也很幸运的找到自然界中的锰矿石,这种东西分布很广,是做白玻璃用的。

    听说李过要烧沙子。做什么玻璃?宋应星一边忙着制造大型的锻压机,一边忙里偷闲的来看稀罕。

    结果。第一次烧出来的玻璃弄得一团糟。因为玻璃真的变成了一个乱团。

    反倒是把宋应星佩服的不得了“我的天,我说虎爷,这是什么东西,光滑透明,难道你烧出了水晶来了?了不得!”

    李过正为玻璃不成形而生气,听见宋应星的夸赞,骂道“滚一边去!少一天天溜须拍马的,告诉你,老子这次搞失败了!”

    “失败了?爷,你到底要做啥啊?”宋应星实在想象不出李过要做的玻璃是什么样。

    李过仔细的回忆原时空玻璃的制法,他记得网上曾经有过视频,记录的是将玻璃溶液制成平板玻璃最原始的方法。一种是拿着棍子将玻璃溶液挑起的垂直引上法或是向前引拉的平拉法,还有在玻璃快成型时、是在两根转动的辊子中压出形状来。

    但这些方法李过一定是做不好,所以,李过决定将那三种方法留待以后工人们操作。为了制造平板玻璃成功,李过从真正意义上发明了摊法!和压法!

    这种方法很笨拙,生产力不高,但李过已经很满足了。

    摊压法说白了就是将玻璃溶液往磨具里一摊,然后再一压。

    李过命令宋应星给他打造一个带凹槽的光滑铁板,铁板下生着火,温度不能保持太高,能保证玻璃溶液的流动性最好。将玻璃溶液从坩埚里倒进凹槽,等溶液水平之后,铁板下慢慢的撤火。而上面则压上一个设计好、带卡槽的铁板,等温度慢慢凉了下来后,上下两块铁板中间的玻璃溶液填满了中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