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唐天下-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说唐庄宗李存勖英武神勇,经常亲冒雨箭上阵督战,柴荣比起李存勖更加有魅力。柴荣坐在胡床上,左右侍卫抱剑而立,柴荣指挥三军攻城。这正好让刘仁赡看到了,心想“擒贼先擒王,如果能了结了柴荣,我就可以翻盘。”便取出一张雕胎弓,搭箭朝柴荣就射。可柴荣距离太远,箭距离柴荣几步之地就掉在地上。
柴荣真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你刘仁赡不是想射死我吗好“来人,把胡床搬到刘仁赡箭能射到的地方去”众臣大惊,忙上前劝谏:“锋镝无情,陛下一身系于天下,不可轻蹈险地,请陛下且避一避。”柴荣大笑:“如果刘仁赡一箭就能射死一个皇帝,那天下还会有皇帝吗你们怕,朕不怕”侍卫只好照办。
对于柴荣的英雄壮举,史家极力称赞:“以周世宗之神武确断,当矢石而不惧。予观自古帝王之达者一人而已。”象柴荣这样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别说五代,纵观上下五千年,能比得过的柴荣的基本没有reads;。
柴荣坐下来后,不断招呼城上的刘仁赡:“刘将军,朝朕这射若箭不够,朕可以给你。”。刘仁赡也不客气,挽起强弓再射,可这支箭再次落到了柴荣前面不远的地方。刘仁赡大惊“怎么就是射不死柴荣难道这真是天意不成”把弓丢到地上,仰天长哭:“此城必破,吾必不守,但身是唐臣,终不做乞生之虏唯欠一死,报我君王。”
刘仁赡射不死柴荣,柴荣也攻不下寿州城,两军就这样僵持着。柴荣没想到刘仁赡这么硬朗,派人去城中劝刘仁赡:“刘将军忠勇无二,义烈可风,但寿春孤城,终不能抗十万无敌王师。两军死战于此,城中百姓何罪,受此惊恐降我大周,位不失三公”刘仁赡将来使乱棍打出:“回去告诉柴荣,仁赡终死,绝不屈节”
柴荣还不死心,只带着几个侍卫到城下,大声招呼刘仁赡:“刘公何苦李璟昏乱,早晚要被朕生俘汴梁,公为谁守朕素服公之肝胆雄略,若公能顺民心天意,与朕南征北战,扫定四海,万民安乐,岂不快意”
刘仁赡微笑不从,答:“仁赡效节唐室,自当全一而终,今日之事,唯有死战”
柴荣精通兵法要诀,知道不能师老于此,万一等到周军力疲之时,南唐援军杀过来,这仗就没法打了。柴荣决定先敲掉南唐军外援,派殿前都虞候赵匡胤带着禁军一部夜袭清流关,拔掉南唐国都金陵的外围要塞,一是断掉唐军救援寿州的可能,二可以威慑一下李璟。
赵匡胤轻进至清流关,唐将皇甫晖驻扎在关外山前,看到周军来了,做好应战准备。哪知赵匡胤抄了皇甫晖的身后,从山后边杀了过来。皇甫晖不知周军底细,不敢战,撤入滁州。赵匡胤在后面跟着,皇甫晖在城上对赵匡胤喊道:“姓赵的,咱们弟兄各为其主,并没有私仇,有种的等我出城列好阵,咱们再会会,敢不敢”
赵匡胤大笑“君子不乘人之危,我等你就是。”皇甫晖率军出城,两军开始捉对厮杀。赵匡胤拍马挥棍,直取皇甫晖,皇甫晖哪里是赵匡胤的对手,没过几个回合,被赵匡胤一个蛟龙出水,一棍打在皇甫晖的后脑上,颠下马来,周军上前把被打成“重度弱智”的皇甫晖捆成了粽子,另外一位唐将姚凤也享受了同等待遇。赵匡胤率得胜之师进入滁州。
本书首发于
。。。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回师湖州
第一百一十四章回师湖州
赵程面带喜色、急匆匆进了大厅,钱弘左抚髯笑道:“观仲德面露喜色,可是元让、妙才讨伐泰山贼有了斩获”
“元让、妙才两位将军讨伐翠萍山贼果然有了斩获,据前线回报,泰山贼酋之一藏霸已经举众投降。 。”程说此一顿,语气陡转兴奋,向曹操道,“不过今日要告诉主公的却是另外一个好消息。”
“哦”钱弘左的小眼睛霎时眯成了两细缝,问道,“什么好消息”
程道:“今日要为主公引荐两位大才。”
钱弘左的小眼睛霍然睁开。震惊道:“此话当真”
“自然当真。”程道,“这第一位姓荀名彧。表字文若,有王佐之才第二位姓荀名攸,表字公达,为荀彧从子远房堂侄,两人皆为颖川颖阴人,荀攸早先曾为黄门侍郎,因不满十常侍把持朝政遂弃官,至今赋闲在家。”
钱弘左击节道,“吾当亲往颖川而迎之。”
“不必了。”程道,“已说服二荀前来相投,今正候于厅外。”
钱弘左直喜得抓耳挠腮,急道:“快快有请。热门”
程转过身来,向厅外朗声道:“主公有请文若、公达两位先生。”
程话音方落,门外昂然步入两名年轻文士,两人皆长得丰神俊朗、一表人才,尤其左首之人举止从容、神情洒脱,更是出众。两人进得大厅,向着钱弘左浅浅作揖道:“在下荀彧,参见大王。”
连续六天,吴越大军围而不攻,城中粮食堪堪将要耗尽,典虎忧心冲冲向杨延定道:“见滚将军,这已经是第六天了,大人约定时间已过,为何还不见大人消息大人身边只有伊万大军,该不会是~~”
杨延定却是从容道:“典虎将军稍安勿躁,且静心等待便是。”
泥阳城外,吴越大帐。
张横道:“回将军,城中一切如常,并无异动。”
“嗯”徐荣抚髯蹙眉道,“这就怪了,已经六天了,城中粮食差不多也该耗尽了,叛军竟然还能沉得住气莫非马屠夫和马腾真准备宰杀马匹充饥否则,本将军倒真要怀疑他们是不是还有什么阴谋诡计了。”
侯选道:“我军已将泥阳围得水泄不通,马屠夫再狡诈又能玩出什么阴谋诡计”
“侯选将军且莫小看马屠夫,此人仅以八百流寇便能横行中原、兵寇洛阳,连名将朱隽、皇甫嵩之流皆败于其手,岂是等闲之辈”徐荣说此一顿,话锋一转接着说道,“不过若说马屠夫还能在泥阳玩出什么诡计,却连本将军也不信。”
“报~~”徐荣话音方落,忽有小校匆匆入帐疾声道。“将军,不好了”
徐荣蹙眉道:“何事”
小校急声道:“刚刚陇县、冀县守将送来急报,三十六羌已经举兵造反了三十六羌大豪帅兀当统五万羌兵南下,连克高平、朝鄂、乌氏诸县,现在兵分两路,兵锋直逼陇县和冀县,汉阳郡、安定郡已然告急”
“什么”徐荣闻言大吃一惊,霍然站起身来,失声道。“三十六羌反了”
“这下糟了reads;。”
“三十六羌可是个大兵营,世袭羌兵、骁勇善战,这可是一支虎狼之师啊。”
“是啊。三十六羌的羌兵可比北宫伯玉、李文侯的叛军厉害多了,陇县、冀县还能守得住吗”
“要是李催将军四万大军还在凉州,三十六羌也没什么可怕的,可是现在~~”
帐中诸将闻听此讯,忍不住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吵了”徐荣大吼一声。压下诸将窃窃私语,问小十六羌造反事关重大,消息是否属实”
小校道:“小人已经派人查证过了。属实”
部将胡轸急道:“将军,陇县、冀县不容有失。否则我军有被截断后路之忧且三十六羌造反事关重大,万一情形失去控制,贼势很可能会席卷整个凉州,到时候就算我军困死了马屠夫和马腾,也难以弥补这天大过失啊。”
“是啊。将军,陇县、冀县不容有失啊。”部将张横、侯选等也劝道,“请火速回兵救援。迟恐有变。”
“可惜,再要三五天功夫,城中叛军就将不战而灭”徐荣击节长叹道,“事到如今,也只能暂时放弃泥阳了,胡轸听令。”
胡轸疾声道:“末将在。”
“率轻骑五千。星夜驰援陇县。”
“遵命。”
“其余诸将~~各率本部人马,即日开拔,随本将军回师湖州”
“遵命。”
张横、侯选诸将轰然应诺。
本书首发于看书辋
。。。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士气大损
第一百一十五章士气大损
关于赵匡胤镇守滁州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时任周朝的马军副都指挥使,奉柴荣命令,前来帮助赵匡胤守城。 八零电子书赵弘殷来到滁州城下时已经深更三夜,赵弘殷在城下叫门,赵匡胤知道父亲来了,但这里不是讲私情的地方,便大声回道:“虽然我们父子情谊相关,但匡胤为大周守城,半夜不识军情,不敢放大人进来。”到了天亮时分,赵匡胤这才打开城门,放赵弘殷进来。
赵匡胤公事公办,确实值得称道,这时的赵匡胤还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只想多建军功,多博得些富贵。但赵匡胤的这种态度,千载之下仍不失借鉴意义,现在的有些人,假公肥私,奉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哲学,手头有点权力,就把七姑八婆的都塞进来吃皇粮。人都是有感情的,但这种私情不能凌驾于国家民族的利益之上,不然,人人如此,天下不乱何待
为了给赵匡胤找个帮手,宰相范质推荐原在永兴节度使刘词门下的幕僚赵普来做滁州军事判官,赵匡胤和赵普都是幽州人,同乡也且都姓赵,关系自然一处就好。赵普是国史上著名的半吊子宰相,相宋二十余年,古时有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赵普说的。
唐军经过几场挫折,士气大沮,南唐皇帝李璟见柴荣可不是亡闽的王延政和亡楚的马希崇,不想再打下去了,派人去和柴荣讲和,希望柴荣就此收手,李璟愿意兄事柴荣,每年都送给不菲的财物。这样的条件岂能打动柴荣理都理没他。
李璟知道柴荣的胃口太大,再派户部侍郎钟谟和工部侍郎李德明来到柴荣驻军的下蔡今安徽凤台,愿意向周称臣纳贡,并献金器五千两、上锦两千匹、肥牛五百头、好酒两千石,以及其他一些珍玩,希望周军快回去吧。
柴荣既然来了,要的是土地,几个小钱加几头牛打发不了柴荣。柴荣命武士持械立在中军大帐,柴荣高坐于上,喝问钟谟和李德明:“你家主子这时候知道害怕了早前为什么通使契丹,谋攻我朝而且李璟号称唐朝后人,为什么如此不懂规矩你们想说服我罢兵,告诉你们,没这个可能快滚回去,让李璟快来见朕请罪。 不然,朕一怒之下,连金陵都给你们端了。”钟谟和李德明也号称口才一流,但见柴荣这架势,吓的没敢吱声。
显德三年公元956年二月,探马来报:“扬州城今夜不设防”,城中没有多少唐兵。柴荣觉得有利可图,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和赵弘殷等人率军去攻南唐的东都扬州,给李璟点颜色看看。扬州是之前吴国的国都,在南唐的地位类似唐朝的洛阳。拿下扬州,能把李璟给吓死。
韩令坤轻兵急进,一举攻入扬州,南唐东都屯营使贾崇放火烧城,然后逃去。贾崇真不够意思,他倒跑了,把南唐的东都副留守冯延鲁大词人冯延巳的弟弟堵在了城中。冯延鲁不想去见柴荣,寻把刀来,剃了一个大光头,换上僧服溜进庙里敲起木鱼来。
周军进城后,四下搜找,终于把冯延鲁从和尚堆中揪了出来,送给柴荣念经。柴荣杀他没什么用,先养起来。韩令坤稍做休整,发兵直进泰州今江苏泰州,泰州将少兵寡,一战既下,刺史方讷窜回金陵。
李璟越打越没脾气,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再遣司空孙晟赴周营求和。而这时周军也没闲着,四处掠地,攻下光州今河南潢川、舒州今安徽潜山、蕲州今湖北蕲春、黄州今湖北黄冈。孙晟等人赶到下蔡,表示李璟愿意割让寿州、濠州今安徽凤阳、泗州今江苏盱眙、楚州今江苏淮安、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光州六州,年输金帛百万,乞求柴荣回师。
此时淮南的大半土地都被周军夺去,这时撤回不划算,柴荣拒绝了李璟的求和。之前还留在周营的李德明劝柴荣:“请陛下给臣五天时间,臣赶回金陵,请国主尽数割让淮南。”柴荣同意了,李德明回去通知李璟去了。
柴荣这时一直为没有攻下寿州头疼,能在五代时让一代英雄柴荣如此难堪的,大约只有刘仁赡这独一份了。柴荣让唐使孙晟到寿州城下劝降刘仁赡,孙晟素称南唐忠臣,哪肯干这等有损名节的事情。
刘仁赡望见孙晟,重甲朝孙晟下拜,孙晟大声对刘仁赡说道:“刘将军你现在只有死路一条,别想活着回金陵见圣主,杀敌不成,则杀身成仁若失节事周,遗臭千载,不足为将军计”刘仁赡在城上痛哭流涕。
柴荣知道后,大骂孙晟:“我让你去招降刘仁赡,你这是在干什么难道你不知朕有利剑”孙晟理直气壮的说:“我是唐朝宰相,天下哪有宰相让守牧屈膝降敌之理陛下神武明理,能容忍这样的事情么”柴荣理屈,只好作罢。
南唐武有良将,文有贤臣,可惜不为李璟所用。柴荣平生最爱惜的就是人才,而且柴荣手下也不缺人才,但英明的君主是不会觉得人才多的,如果刘仁赡和孙晟这样的人才能为柴荣效命,远比送给柴荣金银玉帛更来的实在。南唐人才济济,怎么就出了李璟这样的词人皇帝南唐这些牌如果由柴荣来打,别说不会弄丢淮南十四州,北伐中原也不是什么难事。
李璟自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人,难道忘了李世民是怎么用马周的象李璟这样出生在帝王家的文学家,人生往往都是悲剧性的,别人不说,他的儿子李煜,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此时已经回到金陵的李德明苦劝李璟速割淮南,以免周军过江,玉石俱焚。李璟直骂李德明误国,而南唐的开国头号重臣、太师楚国公宋齐丘在李璟面前说李德明的坏话:“李德明贪生怕死,不惜卖主求荣,况且割让淮南只能让柴荣贪得无厌。”加上素来是李德明对头的枢密使陈觉等人在旁边煽风点火,李璟大怒,命斩李德明于金陵市中。
虽然李德明曾经吓唬过李璟“攘袂大言周师必克”,但李璟杀了李德明根本就无足轻重,南唐的败势其实在公元951年消灭楚国马氏时就已经显现出来。李璟用人不明,朝中充斥着五鬼冯延巳、陈觉、冯延鲁、查文徽、魏岑,外加一个当道大佬宋齐丘,政治非常。以这样的底子和柴荣过招,没在柴荣生前被消灭就算李璟好运气了。
李璟在众人的劝说下,决定不再对柴荣奴颜婢膝,该来点硬通货了reads;。李璟一边派人去教训到常州来捣乱的吴越兵,一边遣皇弟齐王李景达为统帅,陈觉为监军,率军北上防御周军。名义上李景达是主帅,但实际管事的则是陈觉。
陈觉是南唐著名的“乱鬼”,专门坏人好事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李璟派出这么一个宝贝疙瘩,真是不长记性,忘了十年前陈觉在福州是怎么给自己坏事的这帮蠢货当道,也无怪南唐气数已尽。
南唐这时略有起色,右卫将军陆孟俊带着一万南唐军从常州过江北上,来收复泰州。按常理说,大敌当前,防御一方应该严阵以待,或者去搬援兵,可守泰州的周兵居然给吓跑了这是柴荣带出来的兵,让出空城给南唐军,陆孟俊取得“泰州大捷”后,进军扬州。而坐镇扬州的韩令坤不知是不是吃了泄药,也了精神,也准备弃城逃跑。
柴荣知道后怒气冲天:“强将手下无弱兵,朕手下怎么会有这些窝囊废”急让张永德提兵来救,韩令坤这才放下心来。柴荣对韩令坤这厮不太放心,又急调赵匡胤带兵驻守今江苏,赵匡胤知道其中的利害,传令三军:“发现逃跑的扬州兵,就地打断狗腿。”好友韩令坤了解赵匡胤的脾气,哪还敢逃跑国法也不能容他
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四月,韩令坤见来了援兵,恢复了常态,放胆和南唐军在蜀冈扬州瘦西湖附近展开了一场厮杀,周军都怕逃跑被赵匡胤打断腿,自然不敢懈怠。一战下来,南唐军大败,陆孟俊被活捉。正好韩令坤有个小妾杨氏和陆孟俊有灭族之仇,哭告韩令坤,那还有什么说的,陆孟俊死在韩令坤的刀下。
这时南唐统帅齐王李景达率着两万唐军精锐从瓜步今南京的长江北岸渡过长江,准备进攻的周军赵匡胤部。周军将士要求出兵进击南唐兵,赵匡胤不同意:“唐军两万,而我军只有两千,出城与战,唐军见我人少,士气肯定大振,吃亏的还是我们。不如等他们来到城下,我军以逸待劳,一战必胜。”
过了两天,李景达率军来到城下,赵匡胤趁唐军立足不稳,纵马直扑入阵中,周军如虎趟群羊,唐军大败,战死五千多,剩下的准备逃到江边南渡,结果众人抢船,互相踩踏,死伤惨重,李景达和陈觉等人急急如丧家之狗逃回金陵。
看書惘首发本書
。。。
………………………………
第一百一十六章 久攻不下
第一百一十六章久攻不下
柴荣屡攻寿州不下,难免有些心焦气燥,柴荣命人涡口涡河与淮河的交汇处,在今安徽蚌埠涂山附近建造浮梁,准备过河去扬州,寻找唐军主力决战。 随军的宰相范质哭劝柴荣:“大军坐守淮南,已历数月,军心浮燥,长久如此,于军不利。希望陛下休整一下,然后再来不迟。”
柴荣也不是知进不知退的人,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本色,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生聚教训二十年方才灭了夫差。柴荣考虑了一下,同意撤军。在涡口设立“镇淮军”,留下李重进继续攻打寿州。显德三年公元956年五月,柴荣率禁军回到汴梁。
七月,湖南长沙的周行逢灭掉了岳州刺史潘叔嗣,成了湖南的第一把手。周行逢向柴荣称臣,柴荣现在还管不到湖南,就封周行逢武平军节度使,总管湖南军政。
柴荣回师之后,还留在淮南的周军将士们见皇帝走了,反正没人管了,开始撒起欢来,各部主将纵容士兵四处掠劫百姓财物,淮南人民大失所望,也不做“大周顺民”了,跑到山上或湖边,聚众自守。周军不高兴,赶来征剿,居然被这些老百姓给揍肿了脸。
唐军看到形势有所好转,立刻北上攻取前先被周军夺去的州县,没多久,舒州、蕲州、和州今安徽和县等地均被唐军收复。周军在上奏柴荣请求撤出扬州,全力围攻寿州,得到柴荣同意后,周军撤出扬州,转向寿州。这次周军将士们做了回好人,没再敢临行前再发“百姓财”,淮南一带的百姓得知周军“重新做人”后,自然放下心来,纷纷向周军献出粮食。
屋漏偏逢连夜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的七月,柴荣的第二任妻子符氏病故,柴荣哭的死去活来,追谥为宣懿皇后。
唐军打了几个胜仗,心气也高了起来,纷纷要求北上和周军决战。大太师宋齐丘摇头说道:“我们不被柴荣吃了就是万幸,别招惹柴荣了。而且我们给周军一分面子,周军自然会感激我们,寿州之围也可不救自解reads;。”李璟糊涂惯了,居然同意了,让各地唐军据守不战。寿州的刘仁赡本指望周军一败,唐军会赶来解围,哪知道等到黄花菜都凉了,也没见一个唐军过来。
宋齐丘在五代十国也算是个重量级的人物,见过大世面的。他难道不知道柴荣南下要的是什么一败即退,那不是柴荣的性格。寿州是江南门户,一旦失守,淮南必不可守,等到周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时候,宋齐丘是不是要学南朝陈后主陈叔宝那样逃到井里李璟和宋齐丘是一对糊涂虫。
周军见唐军没有乘胜来寿州,毫不客气的加紧了对寿州的围攻,周军主帅李重进可不是等闲之辈,治军是有一套的。号称“寿州援军”的齐王李景达和陈觉又来了,不过是在距寿州百余里的濠州今安徽凤阳“支援寿州”。唐军人数不少,整整五万,可因李璟有旨不战,当然乐得“观战”。
李景达窝窝囊囊,并不等于所有的南唐将军都这副德性,淮南屯营应援使林仁肇还有些血性,林仁肇身体上刺着一只老虎,江湖人送绰号“林虎子”。林仁肇孤军来解寿州之围,周义成节度使张永德在下蔡驻扎。
林仁肇在淮河上烧了一把火,企图烧死张永德,可能是“风神”被张永德给收买了,刚才还是南风,突然刮起北风,林仁肇差点被烧死,只好后退。张永德又在距离浮桥不远的地方用大铁索拴住几千根巨木,截住淮河水流,周军在浮桥后防守,林仁肇也有本事也没辙了。
张永德不愧是员良将,为将者要有勇有谋,不然一勇之夫如楚霸王,是成不了大事的。南唐军再次出去水军战舰在淮河上和周军决战,张永德想了个好办法:招募会游泳的士兵,让他们趁夜游到南唐军的战船下面,用大铁链子连起来。随后张永德就发动周军划动大舰,向南唐舰船冲杀过来。南唐大舰一动不动,军人惊为怪事。周军又冲又射,南唐军被射死和溺死无数。
柴荣不断接到捷报,丧妻之痛也渐渐消去,心情好了起来。而之前跟随柴荣到汴梁的南唐右仆射孙晟却暗中向南唐递送情报,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