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枭雄-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汤芗铭这个第二舰队看着挺惨的,程壁光被掉往第二舰队,好像被贬。实际上不然。年底第二舰队官兵约两千五百人,集体乘美国客轮前往旧金山。按照合约,四艘美国造的巡洋舰14年2月交货,两艘战巡的交货时间是八月低。现在去可以说正是时候。这两千多人里头,还有五百人要上美国战舰上实习三个月。回头战巡交货,这些人就能用上。
    中美之间的密约,海军上下知道的也就是一些顶尖的人物,四大舰队司令加一个海军部长,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这其中也有讨价还价的过程,中美密约中的海军条款,一共包括了八艘巡洋舰,四艘战巡,两艘战列舰。分配的结果。福州舰队分到战列舰一艘,南海舰队分到战列舰一艘,北海舰队分到战巡两艘,其他的全部分到第二舰队。也就是说,其三大舰队。到手的都是期货。第二批次订购的两艘战巡,在美国才刚刚铺下龙骨,在技术上有了前一次的积累,性能有很大的改进。一些方面也更为成熟一些,便宜刘冠雄了。至于战列舰嘛。14年底才正式开工,到时候世界大战打起来,美国人的态度会不会变还两说。
    至于说到海军的驱逐舰,这玩意中国正在自己造,德国技术,江南船坞生产的大型驱逐舰,去年一次就开建了六艘,预计七月底完工,正式交付八月中旬。
    陈复在海军混的不得意,方大帅还是很照顾他,让他负责潜艇部队,还给了个中校的军衔。陈复也不想在潜艇上头消耗时光,奈何没得选择。所以这个潜艇部队上上下下,在外人看来都是一些混的很差的人才有资格到潜艇部队来呆着。实际上潜艇部队的一帮军官,都是一些功利主义者,机会主义者,冒险主义者的结合体。怎么说呢,在潜艇部队,升官快。像陈复,原来就是一个中尉,到了潜艇搞负责人,直接提中校。这是很过分的事情,也很遭人看不起。还有王统这样的,反正这些人唯一的出路,就是紧紧的抱着方大帅的大腿。好在方大帅对潜艇这个新鲜事物很上心,只要进了潜艇部队,待遇是海军里第一流的。
    别的海军部门没有德国人,潜艇部队每一艘潜艇上,至少有一个德国人,多的甚至有三个。这艘新下水不到三个月的新式潜艇,编号为潜06。德国海军少尉韦迪根是个倒霉蛋,被德国海军选中了,排到中国来帮助众人训练潜艇部队。当然,为了显得德国海军对中国人的尊重,韦迪根在出国之前,被提升为中尉,算是一点小小的补偿。
    潜艇部队在德国,也是后娘养的。这么说吧,这个时代,潜艇的威力被大大的忽视,能够在潜艇部队里呆下去的人呢,都不是什么特别正常的人。时髦一点的说法,非主流!
    就算是非主流,在看清楚来的是谁的时候,王统也吓着了。“韦迪根教官,看来今天晚上能吃顿好的了。来的是中国陆军的元帅。”“中国陆军有元帅么?”“没有,但他就是。”
    王统也不管韦迪根了,扭头朝潜艇内部大喊一声:“全体出舱,列队致意!”
    韦迪根耸了耸肩膀,正了一下民国海军的蓝色作战服,很不情愿的带上帽子。然后摸出口袋里的银质酒壶,往嘴里灌了一口据说产自贵州的白酒,让自己的脸上看着有点血色,否则这一脸的疲倦,太没形象了。韦迪根很喜欢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这里可以随意的指挥潜艇训练,想怎么练就怎么练。中国人很聪明,居然在只有四艘潜艇的时候,就发明了一种新战术,取名为“狼群!”该战术很多韦迪根的胃口,觉得用在德国更能发挥威力。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海军当教官,好烈酒的韦迪根算是饱了口福。中国人都烈酒,真是他娘的给劲,比起中国的高浓度白酒来,德国的啤酒简直“弱爆”了。对了,“弱爆”这个词,也是中国人发明的,据说就是出自那个军事独裁的强人。
    中国人的吃苦耐劳,在海军这个最需要吃苦的队伍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包括教官、艇长在内的四名军官,士兵十九人,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全部出舱,在艇上列队完毕。
    “敬礼!”因为长期训练的疲倦和声音太大,王统的嗓子有点嘶哑。
    德国教官韦迪根对于这些中国官兵也很满意,他们对命令从不提任何的要求,只要是命令,坚决执行,不管对错。包括军官在内,所有人任劳任怨从不抱怨。这在德国人眼里是很难理解的一件事情,但是在中国海军,这是一种常态化的思维。不论在那个岗位上,中国海军都会牢牢记住,这是一支渴望雪耻的海军。苦一点算什么?累一点算什么?死都不会皱一下眉头!
    “扶帅,一共六艘潜艇,一艘在检修,还有四艘在外训练。”陈复在边上小声的汇报,方剑雄看着艇上列队的官兵,表情严肃的挺身回礼。大声喊:“兄弟们,辛苦了!”
    “保家卫国!雪耻甲午!”全艇官兵整齐回答!
    方剑雄登艇与全体官兵一一握手,并用熟练的德语与韦迪根交流。韦迪根在被问到生活上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时,鬼使神差的说:“我喜欢抽古巴的雪茄,可惜买不到。”
    就这么一个混蛋透顶的问题,方大帅听了时候扭头对身边的副官道:“记一下,回头让人解决这个问题。”韦迪根有点傻眼了,他就是随便说说的,说完还后悔了。没想到……,怎么说呢,德国人还是比较实在,这一刻被狠狠的感动了一把。
    作秀这种事情,方大帅现在熟练的一塌糊涂。见过官兵之后,亲自下舱,在王统和韦迪根的陪同下,走遍了潜艇的每一个角落。在艇内呆了半个小时后,方剑雄上来时说了一句话:“作为海军弱国唯一有效的还手武器,潜艇部队太辛苦了!”这是实话,但是对于普通的中国军人来说,这话从方大帅的口中出来,听到耳朵里无不有热血沸腾之感。
    海军弱国唯一有效的还手武器!这是方剑雄给潜艇部队的定位,这是国防军统帅的定位!
    吴淞不仅仅有海军码头,还有江南海军学校,目前全国一种三所海军学校,烟台一家,福州一家,上海一家。这三所学校里头,方剑雄最重视的就是上海这所江南海军学校。怎么说呢,这算是嫡系!方剑雄不想搞派系之争,不过海军是个例外。人才都是旧人,想扭转不是一日之功。当然,大体上大帅还是做到了公平。
    江南海军学校,校长谢葆璋,在此之前,谢葆璋曾是烟台海校的校长,因为满人学生与汉人学生之间的冲突,天津水师学堂的同学郑汝成全他辞职跑路,保全有用之身。
………………………………
第一百五十二章 海军的魂
    第一百五十二章海军的魂
    谢葆璋另外一个时空的在历史课本里,根本找不到名字,甚至连国家社科院编写的民国史人物志里都没个名字。嗯,这样的人很多,张孝淮也是这个待遇。(不知道是不是跟意识形态有关,总而言之挺无语。)不过谢葆璋有个女儿很争气,他女儿的名字叫谢婉莹。
    关于谢葆璋这个人物的历史,有一段让人难以忘却,那就是甲午海战,当时他是来远舰的二副。关于这场海战,很多人知道定远、镇远、致远。知道丁汝昌、林永升、刘步蟾、邓世昌。有谁知道,来远舰在甲午海战时身中二百余弹,仍旧战斗到最后一刻。有谁知道,谢葆璋驾驶的战舰,大火烧了十几个舱房的时候冲出战团,到大鹿岛附近扑灭大火之后,又转身杀回战场。甲午战争清政府打了败仗,但是北洋水师没有败。
    南京临时政府城里之后,黄钟瑛推荐谢葆璋出山,可惜南京政府昙花一现,谢葆璋只好去了北京,在袁世凯内阁的海军部里干了个司长。南北决战之后,谢葆璋意外的接到了一个任务,江南海军学校重新开课,需要一个校长,问他愿意不愿意。谢葆璋甚至连条件都没提一句,收拾行李带上家小便南下上海,登上了长兴岛。在这里,一所全新的海军学校在等着,还有十几名德国教官。
    上任之后,谢葆璋很快获悉,好友郑汝成也出山了,烟台海军学校校长。
    新的海军学校条件比以前的烟台海校好多了,生活设施都是小问题了。关键是教官,还有足够的实习战舰,清末从日本订购的永丰舰,袁世凯买了单认了帐,现在这艘战舰就归海校教学用。新的江南海校,第一期学员就多达五百人。从这个人数上看,谢葆璋感觉到了中国海军复兴的脉搏正在强烈的跳动。
    上任后的谢葆璋,把家人丢在上海,只身上岛,全心扑在教学上。这批学员的素质也高。都是从各地新式学堂招募而来。每一个人出去,都是一个海军的基层军官。按照海军部的规划,成绩优异者保送欧美强国海军实习。据谢葆璋所知,眼下的德国青岛远东舰队里。就有十余人的中国学员在舰上学习。
    甲午战争之后,刘公岛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对于每一个老北洋水师的人而言,都是一块永远不会愈合的伤口。除非有一天,中国海军在战场上击沉吉野!
    这是一个好天气。冬日午后的长兴岛上,太阳很好,照的人身上很舒服。正在午休的学员们,突然被尖锐的警报声惊动,紧急集合!年轻的学员们纷纷冲出驻地,用最快的速度奔赴操场列队。
    接到方剑雄要登岛视察的电报,谢葆璋很紧张。方剑雄是当今中国的实际第一人,如果他愿意,甚至可以直接当大总统。就是这么一个猛人。为了国家放弃了个人的权欲,甘心做一个纯粹的军人。(报纸上都这么说哈,就跟新闻联播一样。)
    尽管方剑雄很年轻,但是作为国防军最高领袖,能够下决心振兴海军。就值得谢葆璋敬重。谁都知道,海军很烧钱,海军不像陆军,一支陆军从组建到形成战斗力。最多一年的时间。而海军,没有个十年八年的积累。根本就不要提战斗力。
    方剑雄是幸运的,前清虽然混蛋,但是在海军上的投入,还是给这个国家的海军留下了未来复兴的种子。这些种子难能可贵,注定要在中国的海疆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五百学员在跑步赶到码头时,第二舰队唯一的一艘新锐巡洋舰肇和号,正在缓缓靠上码头。这艘是清末海军复兴计划中向英国订购的新式巡洋舰,去年刚刚交货,同年从英国回归的还有一艘应瑞号,被编入福州舰队。
    肇和号排水量2600吨,舰长320尺、宽39尺、吃水14尺、排水量2600吨、载煤量550吨、载淡水量250吨,军舰动力为6座锅炉4座特尔本式蒸汽机,功率6000匹马力、航速20节、编制230人。主要武器:6吋阿姆斯特朗主炮2门,4吋炮4门,47mm阿姆斯特朗机关炮6门,1磅马克沁机关炮2门,18吋鱼雷发射管2具。
    这艘第二舰队唯一的巡洋舰,实际上也是属于江南海校教学战舰。谢葆璋这个海军少将,还兼任着肇和舰长的职务,而不是历史上黄鸣球,而黄本人则被分在第一舰队,也就是刘冠雄手下。怎么说呢,方大帅将福建人一分为二,这一招还是比较阴损的。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海军内部福建人太多了。福建人在海军独大的局面,这个海军的发展历史有关,福州船政学堂在中国海军的历史上,影响力太大了。
    自吴淞军用码头接来方大帅,谢葆璋就一直标枪一般的站在方大帅身边。方剑雄登舰之后,对谢葆璋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亲热,只是简单的走常规,然后便去了指挥舱,一直站在里头看着战舰起锚,开往长兴岛。
    靠近长兴岛的时候,方剑雄走到甲板上,目视着这个承载着心目中海军未来的所在。关于谢葆璋的事情,方剑雄是从刘冠雄那里得到一些消息,还有就是汤芗铭、陈复等人。对于海军内部福建人抱团的这一个现象,方剑雄很不感冒,所以才下手给海军拆成四个舰队。重点扶持的是汤芗铭的第二舰队。
    海军的未来,在方剑雄的心目中绝对不是巨舰大炮这一模式。当然,战列舰是必须要有的,不但要有,还要自己能造。这不是浪费不浪费的问题,而是一种技术积累。一艘战列舰的建造,涉及的一千多项配套产品,每一项产品都是一项技术积累。方剑雄不懂海军,也不需要动海军的细节,只要懂海军该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就足够了。
    战舰在码头上停靠,方剑雄不紧不慢的走下战舰,登上码头,走向中国海军的未来。
    整个视察的过程不算太长,前后三个小时左右,方剑雄走遍了整个海校,每一个角落都没有放过,从食堂到宿舍,甚至厕所都去看过。
    方剑雄的仔细,全部落在了谢葆璋的眼力。听说方大帅对海军内部的福建人独大不是很满意,谢葆璋只好小心翼翼的应付。视察的最后一项,是方剑雄给海校学员讲话。
    “中国海军的过去,各位同学一定都知道,不知道的可以去翻看海军教材的第一部分内容。甲午战争,腐败的满清政府失败了!站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在大东沟用生命捍卫中国海军尊严的北洋水师,血战到底的北洋水师官兵们,他们!没有战败!今天大家能站在这里,就是因为中国海军的魂还在。这个魂!是大东沟弹尽之后冲向吉野的致远;是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操勇;是以一敌四毫不畏惧,左舷下沉犹自酣战的经远;是战舰下沉还在开炮的扬威;是以二敌五只剩下五门主炮依旧沉着应战的定远、镇远;是身中二百余弹,燃起熊熊大火,冲出重围灭火之后返回战场继续战斗的来远。是以身殉国的邓世昌、林永升、黄建勋、林屡中。……。”
    方剑雄听到来远的时候,谢葆璋下意识的挺了一下胸膛。心中不自觉的涌起一股热流,思绪飞扬,回到了硝烟遮蔽天幕的大东沟。丁汝昌、刘步蟾、林泰曾……,一个一个熟悉的名字,远逝多年后又回到了面前。其实这些身影从来没有离开过谢葆璋的心里,而是深深的刻在了心头。谢葆璋,不敢忘记,也不会因为时间的离去淡忘。
    多年以后,谢葆璋在其回忆录中如是说:当国防军最高领袖方剑雄元帅当着五百学员的面,铿锵有力的说,“血战到底的北洋水师官兵们没有失败,中国海军的魂还在”时,我坚信自己看见了海军复兴的希望。我坚信,在方剑雄元帅的领导下,中国海军必将一雪前耻。
    方剑雄在长兴岛呆了一天半,毫无架子的与学员们呆在一起,跟他们谈心,一起打球,一起出早操。当被某一个学员问起,“大帅为何要一起出操时”,方剑雄的答案是:只有了解了海军的生活和学习,才能知道海军的发展需要什么。
    谢葆璋很清楚方剑雄这一系列的举动意味着什么,这是一种姿态。是对谢葆璋的信任,是对中国海军未来的期望!同时,也是谢葆璋肩头沉沉的压力!
    方剑雄从肇和舰下来前,握着谢葆璋的手,极为郑重的对他道:“镜如兄,中国海军的魂,一定要传承下去!”谢葆璋此刻双唇微微抖动,不能言语,眼眶湿润。
    方剑雄走了,走的很干脆,但是留下了一颗种子,中国海军复兴的种子!海军的魂!
    1914年1月10日,离开北京半年之久,一直在南方视察的方剑雄,回到北京。
………………………………
第一百五十三章 民国新气象
    第一百五十三章民国新气象
    权力是个好东西,这一点从红光满面的孙宝琦身上可以看到。作为名义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孙宝琦和内阁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考虑到孙大总统有个学生叫方剑雄,汤化龙这个内阁总理,对于孙大总统的制约力度自然是严重的不足。
    新成立的民国政府,在执政方面的着力点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兴教育,二是鼓励工商,三是劝减租息,四是廉政监督体系的建立,五是铁路国有化,六是关停一切厘卡,推进新的金融税收政策。
    以上五条,是最近颁布的一系列政令的总结。其中第五条,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尤其是铁路国有化这一条,争的个天翻地覆。
    首先响应这一政策的是原自治区的四个省,其次是四川这个保路运动的急先锋。倒不是说四川人民多么为国家着想,而是胡景伊当上省长之后,强力推行的结果。当然四川商绅也闹腾,胡景伊态度很坚决,省议会表决通过。胡景伊宣布铁路额收归国有之后,四川特有的铁路捐停收,这个带来的效果很显著。省议会通过之后,四川的铁路国有化很顺利,几乎没有花多少钱,就将民间股本全部收回。
    1914年元旦,民国政府官方喉舌《民国时报》,总编章太炎撰迎新年贺词。其中高度赞扬了民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其意义之所在为百姓“休养生息”。从武汉到北京,章太炎的政治立场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不再是那个有点无政府主义的捣乱者。客观的来看,民国政府的这些新政策,很对章太炎的胃口。所以在新年贺词之中,章太炎痛陈铁路国有化的必要性,无此举措,将不能使国之铁路建设进程加速。
    有趣的是。过去半年多来,国会天天吵,政府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反正是你吵你的,我干我的。仗着在议会的绝大多数票,共和党强行通过政府一系列草案。在野党一片哀鸿,国民党秘书长胡汉民,逃到香港之后辗转回到北京。继续跟共和党做斗争。嗯,在法律的框架下。进步党的梁启超,隔三岔五的发表文章抨击政府。共和党方面有的是笔杆子喷回去,反正就是吵架,让大家有一个发泄的地方就是了。
    就是在这种前提和背景之下,方剑雄悄然的结束了南方的视察,回到了北京。考虑到扰民一事,专列是深夜十一点半到的北京。即便是这个时间点,车站上还是有不少人在迎接。怎么说呢,知道的够资格的都来了。
    “松坡兄。都这么晚了,你还要不要身体。你的副官是干什么吃的?”轮到蔡锷握手的时候。方剑雄显得有点不高兴的说话,当然这个不高兴不是针对蔡锷来的。
    “扶国别激动。这大半年我一直在养身体,北京城里各国的医生都看了一个遍,你猜怎么地?最后还是有人介绍了一个御医,开了个方子,吃了半年,前些日子去检查。说病根差不多断了,再有一个月就全好了。”蔡锷的心情很不错,在北京的日子过的很舒心。其实早就想去济南呆着。看看手下的十万雄兵,方剑雄一再强调,身体不养好了不许下部队。当然蔡锷也没闲着,公务还是有一些的,只是尽量不要让他忙碌而已。
    “松坡兄,我知道你闲不住,可是我知道担心你的身体。你可不要小看这个问题,国防军能领兵数十万,独当一面的帅才不过你、百里、润农三人尔。眼下欧洲局势不稳,列强矛盾一天一天的加剧。一旦欧洲打起来,山东必将被波及。到时候,日本人要打青岛,你说我们该怎么办?所以你啊,一定要抓紧把身体养好了,到时候有的是辛苦的时候。”方剑雄是真的很担心蔡锷的身体,这个跟手里人才的储备有关。蔡锷是历史上唯一证明了自己领兵打仗的统帅才能的士官三杰。蒋方震和张孝淮,那都是这个时空,方剑雄可以给机会锻炼的结果。但那都是内战,是以强击弱,没有一个像蔡锷那样,以弱击强。再者,一旦中日开战,以日本人的性格,必然是要扩大战争的,到时候很可能就是山东、东北两面作战的格局。方剑雄的如意算盘是,蒋方震坐镇中枢,张孝淮在东北领衔,蔡锷顶住山东。历史上的张孝淮郁郁而终,那是因为没有发挥的余地,导致的身体不好。这个时空,张孝淮、蒋方震、蔡锷,这三位每个月都要检查一次身体。实际上一个月检查一次身体的人很多,这三个是重点。
    其实还有一个人的军事才能是可以信赖的,那就是许崇智。不过怎么用许崇智的问题,方剑雄斟酌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让他出任一个甲种师的师长,驻扎在泰安的目的很很明确。一旦蔡锷的身体出了问题,许崇智应该有能力顶上去。这是一个预备人选,只是这个安排的意义,没有人会想的到就是了。还有也一个人才是李烈钧,不过这家伙是民党的死硬派,方剑雄暂时给他冷藏起来,丢到芜湖陆军大学当分管军需和后勤的副校长。也就是这个时空的民党没有跟政府撕破脸,不然以李烈钧的性格,肯定不会接收这个安排。
    接站的都是来自军方的大人物们,国防部长黄兴没来,蒋、蔡、张、以及驻京各部队的长官都到了。方剑雄与一干大佬客气握手之后,一眼就看见了藏在人群里的方浪。
    搞情报工作的人,一向不遭人待见。方浪平时也很低调,最近一直在谋划一桩大事情。方大帅没有着急搭理他,而是上了车,奔着下榻地而去。
    方剑雄的下榻地自然不会马虎,总后勤处的段风亲自安排,段风现在已经是少将,晋升的原因是在南北决战前后,段风出色的组织后勤能力,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段风安排的下榻地是礼王府,至于原来的主人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