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枭雄-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汪兆铭自车上下来。朝身边的夫人微微一笑,很有风度的抬起手臂。一身流行时装却依旧难掩面目丑陋的汪夫人,挽着丈夫的手臂迈步向前。“丑妻破袄家中宝”。这句话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的家伙用来形容汪兆铭的,总之现在的汪兆铭在党内可谓春风得意之时。
    自日本政府驱逐了孙某后,国民党上下都进行了检讨。孙到美国檀香山后,宣布辞去党魁之职。随即国民党进行了选举。孙之死忠胡汉民当选主席。于日本倒孙的急先锋张继当选副主席之一,另一位副主席为谢持。国民党还选举产生了十八名中常委,报界戏称为十八罗汉。汪兆铭也是十八罗汉之一,当年在日本气走《民报》主编章太炎,后于北京行刺摄政王失败,再于南北和谈之际斡旋,为这个国民党年轻一代累积了足够的政治资本。
    这几年孙在日本期间痛定思痛,着力培养新人。汪兆铭、廖仲恺、孔祥熙三人经孙力荐安排脱颖而出,被称为国民党未来希望的三驾马车。汪兆铭文采风流。相貌堂堂,长袖善舞,在各种社交场合呼风唤雨很受欢迎,尤其是受大姑娘小媳妇的欢迎,所以只要还能走路,陈璧君都会跟着汪兆铭出席各种场合。
    如今的汪兆铭系国民党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被胡汉民任命为主席办公室秘书长,就实权而言实际上的国民党第二人。相比之下,廖仲恺作为民党之中常委就低调多了,主要做一些内政杂务。其人性格刚直坚毅,虽然社交能力一般,却很受党内老前辈们的看重。国民党的党务内政,主要是廖仲恺在做。还有就是孔祥熙,被国民党的钱袋子,这位孔家后裔,长于经商理财,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民党,并且很出人意外的娶了宋子文的姐姐。
    宋子文得到了宋汉章的看重,成为中国银行副总裁,宋汉章虽然还顶着总裁的帽子,实际上银行的业务都是宋子文在负责。宋汉章放下中国银行这一摊子业务,主要在忙活筹建中央银行,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说,人民银行这名称,又是方某人偷懒的结果。
    可以说,孔祥熙成为国民党财政负责人,跟宋子文有不小的关系。不过宋子文这个大舅哥,似乎不太买姐夫的账,这个传闻倒是有的。
    言归正传,汪兆铭出现在天津,目的在于明年的县议会选举,长远目标在于22年的各省议会选举。天津是直辖市最早期的开埠码头,北地军政商重镇,毫无疑问这里是国民党谋求政治大发展的重点地区。所以派出了汪兆铭,常驻天津,谋求在选举中获得不错的成绩。
    周学熙是天津举足轻重的人物,周家举办的误会,汪兆铭不请自来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实际上过去三个月,汪兆铭只要有舞会,就会出现在周家。每次来到周家,汪兆铭都会求见周学熙,也是奇了怪,每次都见不着周学熙在家。
    今天周家庆贺收回开滦矿务局的舞会,汪兆铭再次登门。此前虽然不能见着周学熙,但是与周明泰相处的不错。你还真别说,汪兆铭这个人在社交方面,能力卓越。风度翩翩的大帅哥,谈吐不凡,举止雅儒,使人如沐春风。少年时期就是秀才并入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府为西席,经历过各种场面,在一般的社交场合绝对是游刃有余。
    “与辅兄,恭喜恭喜!”汪兆铭看见上前相迎的周明泰,主动拱手招呼。
    “多谢季新捧场,花园里备下了酒水,聊表敬意,在下还有应酬。”周明泰很客气的回答,请汪兆铭进入后,继续迎客。
    待来客差不多了,周明泰转身进来时,但闻汪兆铭正与一干商界人等侃侃而谈。
    “今欧洲罢战,世界太平,窃以为民国当以求和平求发展为国之纲要。历数当今欧洲列强者,美国不过二百年,却以当今第一等列强身份出现在世界舞台。美国的成就,关键在于其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外部环境。余观美国之成功,非不能复制于民国也。”
    最近这种论调很流行,尤其是在野党掌握的几家媒体,都在鼓吹美国的制度如何。表面上看起来朝野上下都很亲美,实际不然。美国的联邦制,一旦搬到中国来,肯定会走样。到时候搞必然就是各省割据,中央被架空的局面。
    毫无疑问,这种局面符合各在野党的利益,所以得到了大肆的鼓吹。
    “汪兆铭这种人,天生就是社交场合的宠儿吧?”周明泰远远的打量一眼,没有上去的意思。周家人一直在刻意的回避与其他在野党的接触,尤其是国民党,扶帅很不喜欢。
    这一次周家能收回开滦煤矿,主要是政府在背后撑腰,英国公使朱尔典找到外交部抗议,顾维钧直接一句话顶回去:这是民间商业行为,政府不得干涉。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去解决,政府插手是违法的。
    开滦煤矿这两年办不下去的原因,是遭到了中国工商总总会的联合抵制。欧洲打仗的时候,本来生意好做,无奈中国人都不买开滦的煤炭和水泥,其他股东的损失周学熙也认了。坚持了两年,英国人只好放弃,最后将手里的股份以五百万元转让给周学熙。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商业上的胜利,但是建立在国家强大政府支持的基础上,否则民间商业资本,哪有勇气这么干?洋大人一个电话,就得乖乖就范。当然,周学熙也充分利用媒体,揭露了当年英国商人通过不光彩手段巧取豪夺的事情。
    汪兆铭倒是好眼神,看见周明泰,立刻向几个交谈者抱歉,大步走过来。“与辅兄,在下数次登门,无缘以晚辈之礼拜见令尊周老先生,今日周老可在家中?”
    周明泰看着一脸自信的汪兆铭,心道这个人的脸皮倒是够结实的。明知道老爷子不想见他,偏偏还望跟前凑,周家是靠着方大帅重振雄风,对待国民党表面上客气两句还行,攀亲道故的,谁跟你有这个交情?要说亲、故,周家是安庆人,跟扶帅才是正牌的老乡。
    “家严年迈,下午才从唐山回来,已经先休息了。”周明泰保持客气,敷衍了一句。
    汪兆铭表情一楞,以前的借口都是周学熙不在家,这一次在家呢,居然说休息了,现在才晚上八点好不好?素来以受人欢迎著称的汪兆铭,碰了一个结结实实的钉子,愣在当场。周明泰抱歉一声走开,一路招呼客人,寻个空子去了后院。
    周学熙不但在家,还在陪客人喝酒,来客是联华航空公司的王助和联华公司的总经理美国瑞恩,此番拿着方大帅的推荐信,拉周学熙入股来了。中国的北方缺水,实在是不适合发展工业,东北、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一直国家发展工业的重点地区。
    联华航空的总部在北京,开始的时候没觉得怎么地,后来慢慢的发现,各种不方便。尤其是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在东北建厂。加上空军和海军的订单太大,联华的产能太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摆在面前的办法只有扩充产能。(未完待续……)
………………………………
第四十五章不撞南墙不回头
    第四十五章不撞南墙不回头
    联华要扩充产能,办法不是很多。第一是寻找外部资金合作,第二是寻求银行支持。问题是联华在交通银行已经贷款四百万,王助即便有空军的大订单,也无法再从银行贷款了。这年月,贷款还没完成欠钱的是大爷这一华丽转身。
    王助和巴玉藻都是搞技术的,请了个美国同学来负责经营,也就是瑞恩。这货给王助他们拿出两个方案来,第一是跟美国的波音公司合作,有中国军方的大订单,不怕吸引不到波音公司的投入  。但是现在就飞机而言,设计方面王助和巴玉藻能力一点都不差,没道理便宜美国人。加之发动机提供商波音公司,死活不肯来中国建厂,这个很讨厌。再让波音入股,没准骨头渣都被吃的干净,别看中美友好,资本家从来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第一个办法不行,那就第二个,请求空军先预付一部分款子,方便联华扩产。这个法子也不灵,报告拿到空军那边,直接给冯如打了回来,并且放话,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决不先付钱。
    王助和巴玉藻没招了,急眼了直接就找到总参,正好撞见方大帅,“冒死”拦车求助。方剑雄倒也好说话,听说是这么一个事情便表示,预付款这个事情军方也没有先例,不好为联华单独开这个口子。不过可以介绍一个投资商,那就是周学熙。
    周家这些年一直惦记着进入更高级的领域,比如钢铁、军工。钢铁方面。周学熙入股欧亚东北钢铁集团百分之十,算是开了一个好头。如今方剑雄介绍联华来融资,自然是求之不得。周家真不缺钱。缺的是技术和优势产业。
    这两位拿着方大帅的推荐信来的,周学熙自然当贵宾对待,亲自作陪喝酒,商谈合作。周明泰在外面忙活的时候,这边已经达成了合作协议,由周家出资六百万,收购联华百分之三十的股份。联华用这笔钱。在沈阳基地,然后慢慢的从北京搬出来。
    周明泰进来的时候,正是两边谈的愉快的时候。周学熙是有见识的。不过王助和瑞恩谈起美国当今的科技和产业时,周学熙也感到新鲜。毕竟没去过美国,很难想象当今第一工业大国的工业产能是何等的惊人。方剑雄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科技含量较高的领域,这个态度周学熙是知道的。所以很感兴趣的听。王助这边讲的也很认真。
    谈性正浓的时候。周明泰进来笑道:“父亲,汪兆铭又来求见了,我说您已经休息了。”
    周学熙摆摆手,像赶走一只苍蝇似的笑道:“他倒是执着,不提这个扫兴的话题。你去忙你的,我这边没事。”周明泰没着急走,给王助和瑞恩敬酒后,这才笑着离开。
    周家能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根子在于政治上正确。做买卖做到周学熙这个层次,跟政治肯定分不开关系。周家一直是共和党的金主之一。利益上早就绑在一起,哪里会听汪兆铭的忽悠。散点小钱结个善缘的事情都不会去做,也没那个必要。至少方剑雄没死之前,就不用担心国民党能翻天,周学熙的眼睛毒辣,早就看穿了当今国家大势和方某人的本质。
    周家在谈合作的时候,方剑雄在书房里听爱丽丝和吕碧城说美国产业的事情。美国刚刚参战那会,吕碧城就汤姆把美国的产业中一大半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抛出,等到一战结束美国经济停滞不前的时候,手里捏着大把资金的汤姆请示,很多人找他融资,问问该怎么办。
    汤姆是爱丽丝的舅舅,也是一个精明的犹太人,现在经营着方某人在美国的两家保留下来的企业,集装箱生产公司和一家摩托车厂。说起来这两样产业的技术含量也那么高,但是价值还是不小的。集装箱的生意最红火的时期过去了,但是也不像其他领域那样停滞不前。摩托车的生意就更好了,由方某人亲自设计的密西西比河牌三轮摩托,获得了美国军方的青睐。实际上就是长江750,傻大黑粗的越野性能不错,很受美国军方的喜欢。
    按照方剑雄的意思,这个三轮摩托,可以回国建一个分厂。这个事情由吕碧城在负责,爱丽丝从旁协助,实际上就是死活都要插一手,女人的心思很难捉摸,尤其这个国家不是一夫一妻无妾制度的环境。
    爱丽丝提到一个事情吸引了方剑雄的注意力,波音公司正在市场上进行新一轮融资。现在的波音公司还很弱小,不是后来那个巨无霸。吕碧城手里还捏着波音公司百分之十的部分呢,这都是波音刚上市的时候下的手。
    波音公司生产了美军陆军航空队装备的第一款单翼战斗机p26,更是空中堡垒b17的生产商,方大帅惦记波音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有的事情不能做的太明显。现在的美国还没有真正重视中国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除了陆军能打仗以外,终究还是一个农业大国。不过十年或者二十年后,那就不好说了。所以,有些事情要趁早,比如吸引波音公司来华合作生产飞机的事情。
    波音拒绝来华生产发动机一事,方剑雄从王助那里知道了。现在的波音公司,还是很难抵挡中国军方的大订单的,不妨从这个方面入手。
    “爱丽丝,你记录一下,让汤姆去接触一下波音公司。大概意思是中国空军希望能得到一款更先进的轰炸机和一款更先进的战斗机,预计需求量不少于200架和500架。但是中国军方有一个前提,凡是竞标者,都必须在中国建厂生产。”
    波音在1919年得到第一笔大宗飞机订货:为陆军航空勤务队(u。s。armyairservice)制造200架托马斯?摩尔斯(thomasmorse)mb3战斗机。正是靠这个发的家,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军队大订单,无疑能给波音公司足够的吸引力。现在的美军,还没到大批采购飞机的时候,方剑雄一口气抛出这么大的订单,足以让波音公司发疯了。
    总而言之先把波音忽悠来,让波音能挣到钱并看见能挣到更多的钱,就不怕波音公司不肯就范。交代完爱丽丝之后,方剑雄又对吕碧城道:“告诉汤姆,持续收购波音的股份,有一股算一股。”
    同样一个汤姆,让两个分别去通知,目的就是想让两个女人清楚各自的本份。尤其是爱丽丝这个小妖精,仗着年轻美貌,最近有点放肆。方剑雄要敲打一下。
    吕碧城聪明的很,听出意思后瞄了一眼爱丽丝,扭着腰得意的走了。爱丽丝也不笨,哼哼几声没敢抗议,灰溜溜的出门不久之后,突然捂着嘴冲出门口,抱着门柱子狂吐。
    方剑雄没看见这一幕,手头还有公务要处理,主要还是来自志愿军总部的电报,让方剑雄赶到了不小的压力。新西伯利亚方面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后勤,好在几年的东北开发下来,两千万移民将东北变成了北方最大的粮仓。东北移民五年不用交农业税,单单就这一条,极大的活跃了粮食市场。东北的粮食可以就近收购就近运输,省了不少事情。其他物资,可以走铁路和海路,日本人也很配合,从海参崴靠岸的货船,将军需物资源源不断的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运往前方。
    但是总的来说,由于西伯利亚的自然环境太恶劣,运输问题还是有不小的难度。
    苏军的反应没有出乎方剑雄的预料,开弓没有回头箭,不会因为轰炸而停止攻击。再说天上的轰炸,也不是万能的,拼着一点小小的伤亡,冲过去这击败公里就是了。换成方剑雄也这么干,尤其是在判断对手的地面部队不足以构成太大wēixié的前提下。
    伏龙芝就是这么判断的,认为他的四十万人加上大本营补充的十万部队,完全可以拿下新西伯利亚。顶多就是伤亡大一点。做了决断之后,苏军开始全速推进,白天顶着轰炸行军。
    新西伯利亚方面的守军,最近拼命的抢修工事,即便是高尔察克也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别看他手里七七八八加起来有二十万部队,实际能打的也就是十几万,其中还有很多是叫苏军打怕的,精气神什么都不要提。
    好在高尔察克又招,提前采购了大批中国产烧刀子,这种东北绺子好汉们最喜欢的饮料,同样也是俄国人最喜欢的饮料。好好干活,我给发烧刀子。这就是高尔察克的招,你还别说,就这个招管用。烧刀子一发,喝了酒的白俄士兵,也不知道什么叫怕了。估计苏军打来是,能嗷嗷叫的往上冲。实际上在新西伯利亚,俄军的装备和补给远比在欧洲战场强,好歹人手一支步枪,还能吃的饱,中国产的棉大衣穿的还挺暖和。
    总而言之,从情报上来看,伏龙芝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同样有着类似经历的,还有正在天津的汪兆铭,不过汪兆铭的结果要好多了,至少没有生命危险。不像伏龙芝,每天天上的飞机在他看来真是太要命了。(未完待续……)
………………………………
第四十六章交出指挥权
    第四十六章交出指挥权
    “同志们,为了苏维埃,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
    大道上人流滚滚,站在路边的高处,政工人员声嘶力竭。不惜一切代价,冲到新西伯利亚,消灭一切反动派!这是伏龙芝为首的集团军最高领导曾下达的命令。
    当然伏龙芝也不会傻到一味顶着空袭往前冲,向莫斯科汇报并请求空中支援的电报,已经拍出去了  。毫无疑问,伏龙芝所部遭遇的空中打击这一现象,得到了莫斯科高层的注意。大本营已经决定,抽调大量的航空兵增援西伯利亚。
    “空袭,快掩蔽!”政工人员手里的喇叭发出了命令,道路上的人马立刻两边分散,很快就看不到一个人影。发动机的轰鸣声越来越近,但是并没有对前进的大队发起空袭,而是向着更远的方向飞去。飞机远去,看不到影子的时候,这支队伍继续前进。
    轰炸更有价值的目标,这是空军司令冯华做出的决定。原因弹药储备消耗的太快,有点供应不上,还有就是飞机自身的消耗,现有两百多架飞机,在出了三天的任务之后,已经有五十几架趴窝了,地勤人员正在抢修。眼见无法阻挡苏军坚决的进军,空军改变模式,主要力量用于轰炸西伯利亚铁路。要不是轰炸机的航程不够,冯华还想过轰炸鄂木斯克。
    尽管空袭不断,苏军还是很顽强的往前推进。计划中阻挡一个星期的空袭,只不过坚持了五天,苏军先头部队就已经逼近新西伯利亚。为此。苏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一万多人的伤亡,两百多门大炮以及一小半物资被空袭摧毁。
    鄂毕河就在眼前,四月末以前这条河都是封冻的,这也是伏龙芝为何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在这个时候发起攻击,不然就要等到11月。鄂毕河才会再次封冻。
    夜,铁丝网,探照灯。塔楼。空军第一联队所在的野战机场,自打进驻之后,就一直是防御重点。整整一个步兵团在此守卫,铁丝网外围还埋下了地雷。
    六个塔楼上的探照灯将铁丝网外的各个角度都扫在内。夜幕中白雪未化。难以遁形。
    “同志们,敌人的飞机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红军总部要求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冲进去,炸毁这些飞机。”克罗廖夫在给游击队员们做最后的动员,反对这次行动的巴拉科夫站在边上不语。这是一次自杀式的攻击,在敌人后方没有任何补给来源的红军骑兵们。已经把战马都杀光了。巴拉科夫的战马都没能幸免。
    看着残余的八百余人,在一次简单的动员后。两百多人的突击队匍匐前进,向着两千多米外的机场慢慢的爬去,他们身上都披着白色的披风,这还是巴拉科夫之前出发时带来的。
    督战队的机枪已经架了起来,不是每个人都有不怕死的意志,打仗的时候设督战队,在红军看来已经是一个必备的招数。突击队逼近机场约三百米的时候,第二梯队的兵力开始慢慢的往前冲,扶着身子端着步枪,仅有的几挺马克沁机枪,也在跟随之列。
    “轰!”黑暗中一阵火光闪动,一声闷响传来时,原本在地上的突击队员们纷纷站了起来,发出嘶哑的呐喊:“乌拉”地雷的爆炸声不断,这些人丝毫没有当一回事,还在继续往前冲。怎么办呢?上也是死,退更是死,不如博一下。
    巴拉科夫面目狰狞的看着部下们疯狂的往前冲,隐约的火光中,面部狰狞。身后的几个政工人员手里都端着短枪,只要巴拉科夫有丝毫的意志松动,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干掉巴拉科夫,接管指挥权。
    巴拉科夫痛苦的闭上眼睛,上一次袭击中转站失败后,一直坚决反对攻击坚固的目标,被游击队内的政工人员认为他的革命意志不够坚定,有右倾失败投降主义的嫌疑。这些人杀敌人狠,杀自己人更狠,这一点军事干部们都知道。对苏军的军官们来说,敌人的子弹远远没有内务人员可怕。
    塔塔塔,马克沁机枪的声音在铁丝网后面响起,十几条火龙在黑暗中摇曳,拼死往前冲的突击队员不断倒下,但是没有人停下脚步,随后的增援部队,也没有停下的意思,前赴后继,如同一个个疯子。
    咚咚咚,熟悉的迫击炮节奏响起,密集的炮弹将增援部队轻松的拦腰截断。每次爆炸,都会掀起一两个人体,距离机场五百米处似乎有一条线,一条由爆炸构筑的不间断的死亡线。
    这一次偷袭无疑失败了,敌人的准备很充分,尤其是突然亮起的十几盏探照灯,将冲锋的队伍一览无余的时候,弹如雨下,尸横遍野。白白的大地上,很快被鲜血然后的时候,巴拉科夫掏出了自己的手枪,顶在脑门上毫不犹豫的扣动了扳机。
    发动机的声音响了起来,十二坦克出现的时候,疯狂的游击队停止了自杀行为。举手投降的有,掉头就跑的有,总之是意志崩溃了。
    跟随在坦克后面的步兵,丝毫没有怜悯之心,跪地投降的一枪托砸上去,还在地上没死的伤员刺刀捅死。逃跑的在机枪的追杀中纷纷倒地,最终游击队留下了五百多具尸体,一百多俘虏,基本上这支游击队算是彻底完蛋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