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冒牌吕布-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善。封秦谊为牙将,和卿轮流值守。”

    (本章完)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帮刘表收粮食

    (抱歉,这个月一天只能更新一章,太忙了,没办法,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一天到晚汗水没干过。见谅~)

    陪杀场的世家全部如同惊弓之鸟,他们生活在寿春城中,和袁术又哪能没有关联,族中还有很多子弟在袁术麾下任职。见吕布杀了寿春除纪灵家和陆家以外的几大顶尖世家,袁术一族更被全族抓起来送往许昌,送到许昌也难逃一死。

    人人自危。他们感觉脖子上一把冰冷的大刀不知何时就要砍下他们的头颅。

    吕布也不能让这些世家人人自危,他总不能将所有人都杀绝吧,吕布给他们吃定心丸说道:“城内还有你们中的无数子弟,然而,上天有好生之德,本将不愿血流成河,你等若是与反贼划清界限,本将不再追究。但是,你们私募兵丁,形同造反,你们吸纳百姓,将之变为你们家族下的依附民,令国家无人纳税,使国库空虚,你们必须解散家族豢养的私兵死士,以及依附你们的百姓,否则,本将将上报天子,让天子来定罪。”

    所有世家大族听闻吕布不追击,感恩戴德的说道:“将军既不追究我等子弟所为,我等愿将功补过,遣散私募百姓,拿出粮草供给将军。”

    这些世家也不傻,现在吕布如日中天,形势比人强,他们选择委屈匿伏,等待机会一举推翻吕布的残酷统治,现在若是不依从吕布的决定,只能身死族灭,所有人心中暗恨。

    “如此甚好。土地乃立身之本,属于你等合法够买,本将不予剥夺。”吕布表面上也妥协说道。世家大族的土地不过是他们通过各种手段从百姓手中剥削到手,吕布不打算追究,水至清则无鱼。人口才是争夺天下的资本,没有土地还可以开荒,可以去抢。

    吕布转过头俯视牙城,提高声音:“尔等反贼爪牙,死到临头还不知悔改,人神共戳。既然冥顽不灵,那就莫怪本将心狠手辣。”

    “封城!”

    “封城!……”“封城!”……“封城!”数万将士齐声怒喝。

    “封什么城?吕布这是什么意思?”袁术朝杨弘问道。

    杨弘也不解的回视袁术,一副不解的表情。

    数列手持铁锹的士兵来到牙城外吊桥前的空地,开始挖掘壕沟。数千人同时动手,挖掘的速度非常的快,渐渐出现一条宽大壕沟的影子。

    “吕布这是要将我们困死在城内!”

    “我们要被困死在城内……”普通士兵也发现了吕布的意图,恐慌起来。

    吕布的安排是经过仔细研究过,先斩杀士族立威,将袁术的精神崩紧,让他们不要抱上吕布会心慈手软的心态时,又有一部分士族未受追究,给别人生的希望。而后做出一副将牙城困死的打算,蚕食袁术将士的意志,让他们在牙城内互相猜忌,最终不费一兵一卒就击垮坚固的牙城。

    “陛下,快出城决战吧,现在决战还有一点胜算……”一些将领请求出战。

    袁术呆滞的看着正在城外努力挖掘壕沟的士兵,突然一口血喷出,再次晕厥在地。无数将领见袁术昏迷,想要趁机开城投降,都被杨弘直接指挥袁

    (本章未完,请翻页)术地御林军绞杀。

    袁术昏迷,城内大军群龙无首,无数人想开门投降,又怕杨弘坏了他们性命,牙城内形成怪异的气氛。

    两个时辰时间,一条长四五丈,深一两丈,圈着吊桥的沟壑挖好,然后掘开护城河,将牙城护城河内的活水引进沟壑。此时,牙城内见被封死,发出无数惊慌的哭喊声。

    “把牙城内将领和士兵的家人找来,让他们在城外叫喊家人,劝他们将袁术绑出来投降。”吕布尽量打击牙城内的士气,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让他们在牙城内互相攻杀。袁术最终死守城池也无所谓,吕布已经算是借下去关中的道路了。

    将牙城堵死,袁术和吕布的攻守异位,现在反而变成袁术大军被困死在牙城内,该急的就不在是吕布了。想要从内填护城河比城外还要困难,脚下有高高的城墙所阻挡。

    “高顺领军监视牙城。”吕布说完,带着将士返回兵营。

    吕布将办公地点设置在兵营内,寿春郡守府设置在牙城内,也就是袁术的皇宫,吕布连牙城都没攻下,又怎么讲办公地点设置在郡守府呢。

    吕布召集麾下在大帐内商议。

    吕布率先说道:“寿春已经算是平定了,下一步应该是出兵汝南,将转移往汝南一线道路上的危险扫清。不知文远进展如何了?”

    大帐内袁术投效的部下并不知道吕布的最终安排,他们新来,位卑言轻,一个个都不说话。

    陈宫说道:“文远还没传回消息,还不知具体情况。”

    “汝南靠近许昌,将军须得提前排兵防备曹操大军。”徐璆一直治理汝南,对周边形势比较了解,提醒道。他也是现在才知道吕布早就在打他汝南的注意,心中有些不舒服。

    “不错,一旦文远攻下汝南的消息传开,汝南和许昌相距很近,曹操为了自身安全也会提兵来伐。”徐庶也支持徐璆的建议。

    吕布点头问道:“好,何人愿带兵前往汝南驻防?”

    “末将愿往。”臧霸、雷绪、纪灵等武将纷纷请战。

    吕布心中更愿意相信高顺、臧霸等一直跟随的老将领,但是新投的将领总不能因为顾虑就进行打压吧,想了想,安排道:“陈宫为主将领中军,徐璆为行军主薄,纪灵为先锋,雷绪为后军,起三军前往汝南协防。”

    “喏。”四人对吕布的安排并无意见,汝南是徐璆的老巢,有徐璆一同前往,治下县城开城投降的几率要打很多,减少不必要的攻城拔寨。

    徐璆起身说道:“末将曾在东海郡招募一军,屯于盱眙,准备夹攻袁术。”

    徐璆苦笑一声继续说道:“眼下末将既投将军,将军可派人前往接收。”

    “哦,那就由梅成将军前去防卫涂中,顺便接收这支军队。徐将军不失名将风范,排兵得度,伏兵在盱眙出乎我等预料。”吕布夸奖几句徐璆,将涂中这不算重要的城池派袁术降将梅成去守。

    “注意尽早打探文远动向,他手中兵少将寡,若遇危险,务必第一时间相救。”吕布更加担心张辽安危,张辽才是吕布手下不容有失的重要人物。

    舒邵迟疑了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会,突然起身打断吕布的话:“将军不可兴兵。身其位某其政,末将主管屯田事务以及粮草诸事,先前清点过粮草,末将虽不知道将军后方囤了多少,但是寿春军中粮草不多了,剩下的勉强够大军支持一个月。

    寿春在袁公治理下残破不堪,再难加重赋税。而将军从去岁开始征战,今年没有种植庄稼,后方的粮草怕也不够支持大军和百姓消耗,若是大战再起,眼前大好的局面难以持续。”

    说到底也就是吕布后续无力,粮草不济,舒邵提醒,吕布才想到这个严重的问题,他习惯了以战养战,但是寿春这一战他的收获就是数万士兵,和无力逃离袁术治下的老弱病残,与其说是收获,还不如说是增加了不少负担。他今年荒废了一年田地,寿春早被袁术收刮一空,百姓苦不堪言,根本就征收不了多少粮草。

    前往汝南势在必行,不容耽误。吕布想在钟繇前往关中整合那盘如同散沙的势力之前进军关中,一旦钟繇将关中各个势力整合起来,吕布想要凭现在的兵力攻打关中,难比登天。马腾、韩遂这二人中的任何一个势力,吕布现在都不一定能击败,更不要说钟繇将十几路势力全部拧成一股之后。

    将寿春卖了换粮草?吕布也想啊,孙策不可能拿出五十万石粮草来买一个残破的寿春,他想买,他麾下的谋士也不会让他买一个残破的寿春。

    吕布无力瘫软在高座上,想法很丰满,没有粮草万事成空谈,徐庶再能谋划,也总不可能凭空变出粮食来。

    凭空变粮草?嗯!有了,吕布激动的一拍案几,将堂下正在皱眉思考的众人拉回现实:“再过一月,就是收粮的季节,我看荆州刘表怕是忙不过来。不如本将去帮他收割,诸位意下如何?”

    堂下众人突然反应过来,荀干等人对吕布不要脸的行为有点不适应,倒是徐庶率先反应过来:“如此甚好。就怕刘荆州不接受主公的好意啊。”

    “嗯,这是个问题。那怎么做,刘表才不会反对?”

    吕布去抢刘表的粮食,刘表怎么都会反对,亏吕布好意思问。

    这些歪招陈宫是靠不住的,他所谋划的计策大多都是以阳谋为主,阴谋诡计有点难为他。徐庶继续说道:“我等人口众多,已严重形成拖累。传闻刘荆州好名声,不如主公写信将人口或换粮,或卖给他如何?”

    “好,就这么决定了。元直着手安排这件事。但是刘表不一定会同意卖卖人口,最好还能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除了徐庶和刘晔,所有人都不解的看着吕布,吕布也不解释。不过是以送人口为借口,前去抢收刘表的稻、黍、稷。小麦已经过了收割的季节,荆州主要农作物以稻为主,刚好要到成熟的季节。

    “这只能解决眼前危机,却非长远之计。今年的种植时间错过,怕是明年的种植时间也会错过。”吕布担忧的说道。只有徐庶和陈宫还有刘晔知道吕布为何担忧。

    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吕布不立足寿春。今年能打去关中吗?关中以小麦为主,小麦又是需要在年前种植,第二年三四月收割的作物,吕布时间上来不及。两年不种庄稼,军队和百姓吃什么?

    (本章完)
………………………………

第一百五十三章 兴商

    “那就从别处购买吧。”吕布渐渐有一个想法,那就实行商业化,但是现在施行重农抑商,想要商业化也很难。

    “我们要有相应的物品来交换吧?天下诸侯私自铸钱,钱币贬值,根本就不值钱。”陈宫说道。

    吕布问道:“那诸位可有生财之路?”

    在坐的除了徐庶都是世家出生,商人低贱,他们从来都没想过以商业来聚钱,个个毫无办法。

    “我到是有一条生财之道,不知贩卖书籍市场如何?”吕布问道。

    “供不应求。以前我欲求一本书来读,非四处奔波不可得。”徐庶感慨道,他出生寒门地位低下,根本就没门路借到书,更不要说买了:“但是书的成本太高,能买得起的人太少了。现在市面上根本就没书买,每一本书都是经士子抄写所成,一本书要多少时间才能抄写完成?何况士子是世家子弟根本就不缺钱,需要卖书吗?”

    吕布终于放下心中的担忧,将书籍流通到市场上来就是一笔巨大的收入,他完全可以实行市场垄断,也可以采取用书籍换粮食的办法:“如此就好。”

    “主公想派人抄书?现在连处理政务的官员都远远不够,哪有人手抄书?”陈宫说道。

    “不需要人抄书,我有办法批量抄写,一个技术熟练的劳工一天至少可抄写十数本书。”吕布打算将这个也列成军事机密,他故意误导别人,才说的是‘劳工抄书’,吕布打算采取后世的活字印刷,这样大大的提高生产效率。

    吕布接着说道:“但是,我的方法不能抄写在竹简上,需要蔡侯纸这样面积比较大,也比较平的纸张才行。各位有何良策?”

    现在市面上的蔡侯纸昂贵无比,还不能普及,用它来印刷书籍,成本太高。吕布记得的造纸术还需要各种实际操作,他只记得理论上的流程,而且竹子还要经过近一年的腐烂时间才行。

    华夏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他后世记忆中就像家常便饭,连火药的主要成分他也知道,但是这落后的科技,落后的仪器,生产出火药来除了当做烟花,根本就无法提纯变成**,根本就没有杀伤力。他也不知道现在的硝石叫什么名字,他也不打算研究,火药对战争影响太深,他研究出来没有威力的火药又不能投入战争,晚一天出现,就当多积一天德。

    “可用薄木板替代。”徐庶以前就用木板抄过书,建议道。

    “哈哈哈……元直解我烦忧。”吕布短时间内根本就无法生产出纸,徐庶这建议让吕布可以尽快进行印刷实验,等掌握技术之后就开始印刷书籍来圈钱圈粮。

    舒邵见吕布要重商抑农,那他这个屯田校尉不就名存实亡了,立马跑出来反对:“孔圣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农为国之大利,商为私人之利,为国之害。望将军勿要本末倒置,请将军三思。”

    “那你到是给我变出粮食来。”吕布有些恼怒,现在人多了,不同意见也多了起来。

    “将军息怒,末

    (本章未完,请翻页)将明年屯田,这秋收之后开始着手安排,明年的粮食,末将保证无忧。”舒邵说道。

    吕布和徐庶、陈宫对望一眼,三人都不知该如何解释,他们的信任程度还未进入吕布的核心圈子,有些军事机密还未到告诉他们的时候,三人对看,都不知该怎么解释。

    刘晔说道:“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现下将军仓中无积粮,若是明年出现天灾**,岂不是无粮果腹?多准备一手,也无可厚非。”

    吕布才想起来,刘晔也知道自己不在寿春停留,要去‘汉中’。刘晔倒是很光棍的支持吕布,历史上,连曹操篡夺他祖宗基业他都能支持,小小的兴商正常,刘晔倒是不反对。

    荀干起声担忧道:“一旦书籍廉价泛滥,普通百姓亦有能力购买,如此一来也就能读书识字,将会导致社会尊卑贵贱关系的紊乱,此事将军不可为之也。孔圣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将军统治百姓,驱使他们去做事即可,不必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去做。此乃亘古不变之真理,将军切莫大勿。”

    孔子有说过这话吗?吕布真不知道,他的论语水平仅仅停留在后世上学中读过哪些,吕布也不相信孔子会说这样的话,荀干是颍川荀氏子弟,深知文化对士族统治的重要性,一旦吕布将书籍推向全民,他们这些文化人再也不能实行愚民统治,地位不保。

    吕布心中对荀干已有杀意,手不直觉的摸上腰间佩剑。

    刘晔见吕布心中有杀意,若是因为政见不合,杀了投效的荀干,将会严重影响吕布在士族中的名声,以后得罪的就是全天下读书士子,起身反驳道:“孔圣为仁义圣贤,主张仁政,又岂会如此愚弄世人,先生此言断章取义了,没能整体把握孔圣本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从他‘有教无类’亦不难看出此语意思,意思是不分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一同教化。

    因此,此句的意思‘百姓知道的事情、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做。老百姓不知道、自己不能做的事情,要教他们,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做,然后由他们自己去做。’”

    徐璆也点头赞同:“如此才不失为圣贤。”

    荀干被刘晔说的哑口无言,心中不服又找不到反驳的理由,连同是降将的徐璆都支持刘晔的言论,荀干更不知如何反驳。

    刘晔和荀干二人的对话,让吕布对二人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至少刘晔开始迈进他核心圈子,荀干慢慢会被变成疏远边缘,直至最后被人替代的角色,吕布只会让他帮忙打理政务,却不会对他委以大任。

    舒邵反对吕布,出于公事,也出于根深蒂固的统治思想所至,荀干却是为了世家利益所使,这和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如出一阁,就是想让世家世世代代统治百姓,这和吕布全民教育的思想严重违驳,吕布又怎么会容忍荀干。

    “不管出于困境所需,还是大势所趋,某都会大量抄写书籍,流传民间,教化世人,若有人想要反对,自己滚蛋。

    (本章未完,请翻页)”吕布寒着脸冷冷的朝荀干说道。

    “何人可胜任?”吕布转头问向陈宫,如果找不到信任的人来做,只能将这件事情交给陈禹。

    “陆绩虽年幼,却爱著书,这件事情不如交给他来负责?”徐庶说道。

    “但是陆绩、陆逊二人尚未归心。”吕布并不知道陆逊和吕绮玲发生的事情,他担心一旦陆绩知道印刷办法,将这技术传给敌人,他就不能进行垄断聚财了。

    “主公先考验他一二,负责抄书的人他却是最好的人选。”陈宫也说道。

    事情已经商议完毕,剩下的便是机密大事,吕布将闲杂人等全都散去,只留下陈宫、徐庶,刘晔也被留下旁听。

    吕布先像刘晔说道:“布先向子扬陪个不是,前日所言取汉中一事,乃诈言。”

    刘晔先是一愣,才反应过来吕布现在开始信任他,才会有此一举,忙躬身说道:“晔惶恐,将军既信晔,晔当效犬马之力。”

    “本将真正欲取之地是关中、西凉一地。子扬以为利弊如何?”

    “关中天险,秦之四塞可拒百万敌军;土地平坦、肥袄,秦以关中之地扫**而得天下,但如今的关中人口凋零,没有人口就没有生产力,也就没有战斗力。取关中得地利,而失人和。汉中人口殷实,却是弹丸之地,不足以成大业。如此格局,上上之策便是取关中而掠夺汉中人口。”

    刘晔说得没错,所以吕布才会连几千里外的广陵百姓也想迁徙到关中去。

    “可有良策?”

    刘晔摇了摇头:“将军可双管齐下,一是取汉中,二是取关中,将这两个战略同时安排,到时候根据形势来决定先取汉中还是先取关中。”

    “但是张鲁以五斗米教愚昧百姓,汉中在其教化之下,上下一心,犹如一块铁板,天时地利人和俱全,想要击败他,比击败韩遂、马腾联合更难。”徐庶道,他在献计取关中时就有过先取关中立足的打算,深入了解之后将这想法否决。

    “徐军师可知张修其人?”刘晔问道。

    “不知也。”吕布、陈宫、徐庶三人同时摇头。这信息落后的时代,想知道一个不太出名的人还真比较困难。

    “张修,巴人,五斗米道真正的创始人。”刘晔说道:“其与张角同时传道,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汉中之民深受蛊惑数十年,五斗米教深入人心。然而他们却不知张修死因。初平二年,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张修为别部司马带兵同击汉中太守苏固。张修杀苏固后,张鲁又杀张修,夺其兵众。”

    “此事当真?”徐庶、陈宫同时惊讶的问道。

    “千真万确。”刘晔肯定的说道。

    “我已有破敌之计了。”陈宫、徐庶同时说道。

    “我也有破敌之计。”刘晔不甘落后的说道。

    吕布心中也有计策,打算看看各自的计策,提议说道:“不如你们三人将各自计策写在纸上?”

    (本章完)
………………………………

第一百五十四章 故人之子

    四人各自在竹简上写下计策,大家同时展开。

    刘晔、陈宫分别写着:离间。

    只有徐庶写的字数很多。

    徐庶写道:离间汉中,引关中攻之。

    看来找张鲁麻烦是势在必行。

    徐庶先说道:“我三人都赞同离间汉中,那就尽早派细作前往汉中散布张鲁当年图谋张修之事,离间张鲁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汉中民富,然后主公邀请西凉韩遂、马腾共讨汉中,我军趁关中空虚之际,袭击长安,方可一鼓而下。”

    徐庶这计策非常可行,是刘晔和陈宫计策的加强版。一旦派人往汉中散布消息,还能同时麻痹住各方势力,特别是许昌方向的曹操,吕布对曹操是十万个不放心。

    吕布也偏向于先去关中,他必须在曹操之前下关中,汉中却可以缓缓图之。而且吕布有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取汉中,他目前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将此人招来麾下。

    吕布补充道:“同时还可以派人前往成都散布谣言,言张鲁有吞并益州的野心。张鲁盘踞汉中,势力高涨,早已触动刘璋的底线,刘璋一定会整军备战。张鲁见刘璋整顿军马,必将以为汉中散布张修的消息是成都所为,两家必定大动干戈,我等下了关中坐收渔翁之利。”

    “妙计。”

    徐庶三人一阵汗颜,吕布的诡计越玩越阴险了。

    四人商议完毕,由刘晔着手安排细作前往汉中和成都散布谣言,而后再恰当的时机联合韩遂、马腾‘瓜分’关中。天色渐晚,吕布留下三人在大帐内一同吃饭。

    现在君臣同吃同睡可是最高荣耀,吕布看来很平常的事情,刘晔有些受宠若惊,徐庶和陈宫早就习惯了,以前忙碌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谁还讲究这么多礼仪?

    吕布一边吃饭,一边问道:“听说刘备入主徐州,和孙策交战怎么样了?”

    “刘备正派人在迁徙广陵治下平安等曹兵控制的县城百姓到淮安、淮阴一带。”徐庶回答说道。陈宫和刘晔世家出生,食不言就是他们的礼节,他二人只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