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俊杰-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时间,气氛有些压抑,王栋对张家娘子,自然万分的同情,却又不想说些太“做作”的话,让她更加伤心,于是只能沉默。

    倒是张家娘子先舒缓过来,长叹一口气,转而问道:“对了,刚才见你坐在院中发笑,是不是困恼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小娘子,一脸期待的望着王栋。脸上虽仍有悲伤之色,却似乎已无大碍,这让王栋也放下心来。

    王栋点头:“多亏九公临走之前的提醒,我想,我有办法说服三娘。”

    “三娘?”张家娘子一怔,望着王栋问道,“难道说,你是王府的仆人?”她见王栋唤王梦瑶为三娘,便猜测出王栋的身份,毕竟外人又怎么可能如此称呼王家粮店主事?

    王栋点头:“想不到,张家娘子如此聪明。”

    “怪不得那日在粮店,她肯将面粉卖与我们。”张家娘子后知后觉。

    王栋却是摇头:“我想,她根本就不记得,在王府有我这样一个人存在吧。”王家家大业大,奴仆上百,她又怎么可能一一记得?

    张家娘子却是摇头:“可是我总觉得,她那日看你的眼神,好像是认识你的。”

    “眼神?”王栋笑道,“光靠眼神就能看出?是不是有些夸张了。”

    张家娘子却认真道:“王郎,女人的直觉,一般是很准的。”

    “……”
………………………………

第二十七章 借人、筹粮

    这一日,王栋一直在完善对三娘的说辞,只是他尚缺一个会见三娘的机会。

    晌午,王栋在张家娘子家中草草用饭,下午九公终去而复返。

    “九公?”

    站于院外,王栋徘徊之际,巷口方向九公已经带人而来,王栋连忙迎了上去。

    走进之后,王栋这才发现,九公带来之人,竟全部都是王家奴仆打扮,王栋不解:“九公,这是?”

    九公笑道:“这就不就是我借来的人手了?”

    “什么?这人也可以借么?”王栋一愣,他听过借钱、借物,却是第一听说借人。

    九公拍拍自己的胸脯,道:“以我和老七的关系,借这么几个人,又有何难。”

    “老七?”王栋回过神来,道,“难道,是七公?”

    “不是他,还能有谁有这么大的权利,借这么多人给我?”九公道,“不过,这些人只能借一天而已,明天晌午,他们便要回去了。”

    “只有一天啊……”

    九公笑道:“不过呢,现在你最需要担心的,是怎么弄到明天的面粉,如何?可有办法?”

    除了一吊多钱,王栋上次购买的面粉,用的差不多了,明日想要炸更多的油条,显然分量不够。

    “可是,那日三娘说,面粉已经售完,如今又……”

    “这个你不用担心,”九公道,“刚才,我已经在老七那边打探清楚了,今日粮店正好有一批面粉进入,至于能不能拿到手上,就要看你能不能说服三娘了。”

    “好,我尽量一试。”王栋点头,想不到九公做事竟然如此周全。

    九公却是摇头,道:“不是一试,是一定要成功。不然,我这些心血,岂不是白费了?”

    “嗯。”王栋重重点头,“只是,我要去哪里找三娘?”

    九公笑道:“这个自然是我陪你去粮店等候了,难道还要三娘来找你不成?”

    “好。”

    王栋吩咐张家娘子,好生招呼九公带来的三名王家奴仆,然后自己则跟随九公,一起向着晋阳城王家粮店走去。

    据九公从七公那里得来的消息,今日午后,三娘从别处调集的一份米粮,将会运到,届时三娘将会亲自验收。

    不过,从九公的话中听来,似乎这些三娘得到的米粮已经越来越少。似乎是在货源方面,出了问题。

    王家粮店生意,开遍大江南北,尤在河东、河北两道(唐初分天下为十道,河东、河北在大致在山西省和河北省)影响最大。两道,也是大唐最富盛名的产粮之地。

    王家粮店的供应,已经十分完善,粮食皆是由总店统一调配。只是如今,各地缺粮,但唯独三娘管理的太原晋阳分店,价格最低,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总店调配给三娘的面粮,也一次比一次少。

    三娘虽已竭力与总店请求,希望多调配些米粮,收效却是甚微。反倒是王家老大、老二手下打理的粮店,米粮供应充足许多。

    今日,又有新粮运到,只不过和三娘预期的数目相比,差了几乎三倍。

    此刻,坐于车内,三娘秀眉微锁,因为方才出府之时,她的父亲大人亲自叮嘱,此次运到晋阳的粮食,大部分已被老客户预定了去,剩下的米粮,却是寥寥无几。

    “哎。”三娘车内一声叹息,仅剩的那些许粮食,怎么能满足晋阳城百姓的日常需要?难不成,饥饿也要在晋阳城发生么。

    马车一路前进,终于停了下来,车外传来一个奴婢的声音。

    “三娘,粮店到了。”

    “知道了。”

    在车内稍稍整理了下仪容,三娘一掀开车帘,在下人的搀扶之下,下了马车。

    “三娘来了。”粮店老店家荃伯已经恭候多时,见三娘下车,立刻上前道,“粮店的几位老主顾已经催促多时,派人来询问多久可以将米粮与他们送过去。”

    “待我点算过数目,再做决定不迟。”

    “老奴明白你。”荃伯走在前面指引,“三娘这边请。”说着,他们便向着仓库的方向走去。

    岂料,突然两个人影匆匆而来,一下子便冲到了三娘的面前,这吓了荃伯和那些仆人一跳。

    “你们是何人?!”警惕的目光,全部聚集到来人身上。

    来人不是他人,正是埋伏在一旁,等候三娘出现的九公、王栋二人。

    “别紧张,”九公连忙解释,“大家都是自己人,张老荃,你难道真的不认识我了?”

    “你是……你是老九?”荃伯望着九公,终于想了起来,脸上表情,也变得轻松起来。

    三娘的目光,也向着王栋、九公望来:“九公?何以你会出现在此处?”

    三娘便是记忆再差,也不会不认得九公。毕竟城东外的酒肆,归她打理,虽近段时间她不曾到过酒肆,但对于这名酒肆的负责人,她还是有些记忆的。

    自从三娘接手酒肆之后,便一次次的调走九公的手下,若不是王栋的到来,酒肆只剩下他一个光杆司令了。

    此刻,见到三娘,九公的表情有些复杂,似乎对三娘,他心中有太多的不满。

    不过想来也是,好端端的一个酒肆,现在被三娘放弃,他作为酒肆之前的掌事,又怎么会开心?

    只是今日九公有要事要办,因此只能暂且抛开自己的想法,回道:“三娘,老奴今日前来,是想向三娘取一些面粮。”

    “面粮?”三娘一愣,“怎么,酒肆的面粮已经用完了么?”说罢,她的目光,转向一旁的荃伯,“荃伯,已经多久没有给酒肆运面粮了?”

    “这个……酒肆人少,所以老奴很少大批运送,至于最近一次,大约是三个月前。”

    “三月之前,好,”三娘点头,“荃伯,一会儿派人运一石面粮到酒肆。”说罢,三娘转身,便要向着仓库方向走去。

    九公却连忙道:“三娘,一石之数,怕是太少。”

    “一石还少?”三娘一愣,望着九公,略作沉思道,“那好,荃伯再多加三斗。”

    “三娘,这些米粮……不足老奴所需的十分之一……”九公说着话,自己都觉得有些荒谬。

    “什么?!”众人一惊。

    “九公,你莫不是疯了,你酒肆要这么多面粮作甚?!”一旁的荃伯一拉九公的衣袖,让他不要再说话。
………………………………

第二十八章 王栋的“新奇理论”(一)

    三娘眉头微蹙,望着九公,希望他能给一个合理的解释。

    毕竟,对于酒肆的情况,三娘还是非常熟悉的。两个人,用这么多粮作甚?

    九公道:“至于用处,就让他来与三娘解释吧。”说着话,九公已经将王栋推到前面,一时间,数道视线,注意到王栋的身上。

    王栋虽做了准备,仍是有些紧张,望着三娘道:“其实,我与九公要这些东西,并不是为了自己。”

    “不是为了自己?”

    王栋点头:“是的,不知三娘是否记得,三日之前,三娘卖与我面粉之事?”

    三娘略作沉思,问道:“你所谓的油条,成功了?”

    九公笑道:“三娘,你是不知道,不止成功了,而且今天早市,还赚了一笔。”

    荃伯在一旁,听的有些莫名:“什么早市?什么油条?”

    三娘,作为晋阳城的风云人物,进出都会受到不小关注。此刻,几人站于粮店之前交谈,不由吸引了路人,开始围观。

    三娘王梦瑶见此事一时难以说清楚,开口道:“我们屋内说。”

    于是,原本打算前往仓库的三娘、荃伯,转而与九公、王栋一起,向着客厅方向走去。

    不得不说,三娘算是一个“平易近人”的领导。若是换做其他人,岂会听一个下人在一旁啰啰嗦嗦?正如九公所言,她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商人。

    众人来到客厅,三娘示意众人落座,随后向着九公与王栋问道:“你们到底想要如何?”

    王栋自座位起身,先是恭敬的行了一礼,望着梦瑶道:“三娘,最近三年,大唐灾祸不断,导致物价飞涨,尤其是面粮,更是有钱难求,听九公说,粮价已经增长很多,有的地方,甚至增长数倍。”

    梦瑶点头:“此事,天下之人皆知。”

    “但晋阳的百姓,却不知,三娘掌事城内粮店,已竭力控制粮价。”

    荃伯道:“三娘见百姓生活已如此艰难,不忍再加粮价,希望能减轻晋阳百姓的负担。”

    “但三娘可曾想过,一味的抑制粮价,不仅王府收入大降,对百姓而言,也会更加不妙。”王栋道。

    “你这小子,胡说什么!竟然说三娘不涨粮价,对百姓不妙?!”荃伯望着王栋,吹胡子瞪眼,大有教训教训他的意思。

    反倒是三娘,仍是一脸的淡定,望着这边认真的王栋,道:“荃伯,先听他将话说完。”

    “三娘,他这分明是强词夺理。”

    王栋蓦地提高声调,道:“我并非无凭无据、强词夺理。”

    “那好,你这小子倒是说说,到底为何对百姓不利?”

    王栋道望了荃伯一眼,道:“我听九公说,总店几个月来调给分店的面粮,越来越少,不知可有此事?”

    “那有如何?”荃伯瞪了王栋一眼,似是在说“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王栋将目光转到梦瑶,道:“荃伯不以为然,但三娘,我想你应该能猜到其中的原因。”

    “什么原因?!有话便说,不要在此卖弄。”

    王栋笑道:“那在下就直言了。”转身,望了一眼那边的九公,见九公正紧张的望着自己。

    “其实,三娘应该明白,王家总店之所以拨给晋阳分店的米粮越来越少,根本原因,是因为晋阳分店卖出的粮食,赚到的利润,远不如其他分店,不知王栋所言,是否正确?”

    “没错。”三娘点头。

    王栋继续道:“既然,利润不如其他分店,总店的人,自然不会对晋阳分店尽最大力量支持,所以调配的粮食,才会越来越少。”

    对于总店的做法,三娘虽表示愤怒,不过却是事实。正如王栋所言那样,她违背王家家主王甫南的话,执意不肯这涨粮价,导致的结果,便是晋阳粮店出售的粮食越来越少。

    不过,王栋所说的这些,虽然都是事实。但梦瑶却始终想不通,这和他用如此多的面粉,有何干系。

    王栋似乎看出了三娘的疑惑,马上道:“反而言之,如果三娘手下的晋阳分店盈利超过其他分店,那么总店是不是便会尽最大的力量,首先保证晋阳分店的货源?”

    “废话。”荃伯嗤之以鼻,“这个问题,傻子都想得到,你这小子,说来说去,倒是说说这些与你有何关系?”

    王栋自信道:“当然有关系。”顿了顿,王栋将目光转向梦瑶,十分认真的说道,“因为,我有办法,让粮店的纯利润,至少增长一倍!”

    “一倍?”听了王栋的“大话”,连三娘的神色,也有了变化。

    荃伯对于王栋的话,自然十分不屑,道:“我还以为你有什么好办法,还不是和其他分店一样,想我们提高粮价。”

    “非也,非也。”王栋摇着头,“我的办法,不会涨粮价丝毫。”

    “不涨粮价,就可以增加一倍的利润?”三娘终于忍不住心头的疑惑,站起身,问道,“你有何办法,快些说来听听。”

    “三娘,你莫非真的相信他这黄毛小子有什么好办法吧?”

    三娘望着王栋,道:“荃伯先别着急,先听他说说,也无妨。”

    “多谢三娘。”王栋抱拳又行一礼,尔后继续道,“商人以利润为先,但对商品而言,初级产品的利润,是十分低廉的,而越是经过深度加工,赚取到的利润,也便会越大。”

    “等等。”三娘制止王栋道,“何为初级产品?”

    王栋一愣,醒悟过来,他的思维,并不属于这个时代,对于农业经济为主的大唐,他的理论,似乎有些超越了这个时代的认知。不过也难怪,莫说是大唐,便是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出售初级产品也是非常普遍。

    于是,王栋耐着性子,解释道:“初级商品又称原始商品。指未经加工或因销售习惯而略作加工的产品,就比如向栗米啦、面粉啦、矿石这样的商品。”

    对于王栋的解释,三娘表现的十分谦虚,认真的在一旁听着王栋的“新奇理论”。
………………………………

第二十九章 王栋的“新奇理论”(二)

    就连初时,对王栋说法不以为然的荃伯,此刻也有些惊讶。

    九公望着王栋,心中暗道:“这小子,从哪里学来的这套稀奇古怪的理论?不过,听起来倒是有些道理。”

    王栋见三人听的仔细,于是继续道:“举个例子来说,比如面粉,我们将面粉卖给一些酒楼、店铺,粮店得到一部分利润,这是出售初级产品的利润。而酒楼、店铺的人,将这些面粉,制成美味的糕点、馒头卖出去,又能赚到一部分利润,这便是将初级产品加工成高级产品的利润。但后面这部分利润,却是属于那些酒楼和店铺。”

    王栋说完之后,便停顿下来,他需要给三娘、荃伯等人,一些理解的时间。

    短暂的安静之后,三娘率先开口,道:“你的意思是,我们不出售面粉,而是将面粉直接制成商品,就会赚取到两部分的利润?”

    “没错,很显然,一部分的利润始终比不上初级产品利润和高级产品利润相加。”王栋道。

    荃伯道:“卖馒头、糕点赚钱,这个我们自然也知道。但小子,你知不知道,卖这些东西,需要多少的成本?光是人力、店铺,便会分散我们很大的精力。”

    王家,虽是名门望族,却也还未到富可敌国的地步。王家祖上,出了不少仕子,在庙堂之上,可谓呼风唤雨,风光无限。但却没有出过什么商业奇才,只不过这几十年,王家衰落,才依仗祖辈的根基,开始经商。

    实际上,王家仍是希望族人可以重返庙堂,并未将经商之事,完全的放在心上。毕竟,士农工商,商排在最末位。

    面对荃伯的质疑,王栋笑道:“这个当然,不过荃伯你要明白,当产品的销量,足够多的时候,便会分摊经营的成本,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此乃何解?”九公也不由好奇问道。

    王栋道:“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馒头摊老板,一天雇人的人工成本,是五文钱,卖馒头却只能挣六文钱,那么利润是多少?”

    “废话,这样的题目,六岁孩童都会算。”荃伯道。

    王栋笑道:“荃伯先莫着急,”说罢,他转身,目光望着三娘道,“而如果,卖馒头一日可以赚到一百文钱呢?”

    王栋的话,让三娘眼前一亮,道:“如果一日可以赚一百文钱,那么人工所需的五文钱,确实可以忽略不计。”

    “三娘果然聪慧过人,”王栋道,“正如三娘所言,成本的高低,不取决于它单纯的数字,而是取决于它所能带来的利润,如果利润是成本的十倍、百倍的话,那么成本便可以不用多做考虑。”

    “说起来就夸夸其谈,那我且问你,什么商品,利润可以是成本的十倍?”荃伯吹胡子瞪眼,显然对王栋这个“黄毛小儿”的夸夸其谈十分抵触。

    只不过,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荃伯今日注定要败在王栋这来自一千多年后的巨浪下。

    王栋笑道:“荃伯问的问题,正是我和九公今日来此的目的。”

    九公一愣,终于绕来绕去,回到了正题之上,这让九公终于放心,心中暗道:“不就卖个油条么,又是初级产品、又是分摊成本,搞这么大动静。”

    三娘是聪明之人,听完王栋的话,道:“你所说的那十倍利润的商品,便是油条?”

    “不错,”王栋忽地又是一叹,“只不过,我想以三娘的性子,一定不会用它来赚取百姓十倍的利润的。”米粮加价,她尚且不赞成,又怎会高价贩卖“油条”?

    王栋也正是抓住了三娘这点,才能确定,只要三娘点头,便可以将油条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的原因。

    对于王栋的奇论,三娘反倒是来了兴趣,转身坐下,望着王栋,道:“你且说来听听。”

    “油条,是我和九公这几日研制出的一种新食物,不仅制作简单,而且美味可口,我保证,此物和豆花搭配,一定会迅速风靡大江南北。”王栋道,“只不过,因为面粉价格很高,导致并不是人人都吃的起这种美味,所以今日我与九公前来,便是想与三娘合作,将面粉等材料,可以低价出售给我们。”

    “低价卖给你?”三娘脸上浮现出笑容,道,“刚才你还说,我现在的价格,总店便已不满,若是再降,怕是总店一粒粮都不会调给我了。”

    王栋道:“这个三娘且放心,粮店将材料低价卖给我们,我们制成油条贩卖所得利润,将会与粮店分成,用来弥补粮店的利润。”

    “这是不是就是你说的,将初级商品职称高级商品出售?”

    “三娘明鉴,”王栋道,“这样,粮店提高了利润,而我们降低了成本,百姓又有便宜的吃食,王家也会受到百姓的赞美,可谓一举,数得。”

    王栋的一席话,说的入情入理,从最基础的理论,讲到现在真正的运营,是他花费了一上午时间酝酿的结果。

    只不过,他的这种方案,最小的获利方,却恰恰是作为“发明人”的王栋,只有他的利益,不升反降。

    “那如何分成法?”

    王栋道:“我已计算过,粮店,将材料以现在价格的一半卖给我,然后我若将这些材料全部卖出。所得的利润,八成分与粮店,粮店每斗面粮的利润,便会是现在的至少两倍。”

    八成利润分给粮店,剩下的两成利润,堪堪是人工成本的费用。只不过,正如王栋所言,如果卖的商品足够多,那么这些人工成本,便可以忽略。反而言之,如果商品卖不出去,那么粮店和他,都将会大赔。

    因此,利润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商品的销量,而这也是三娘最关心的问题。

    “分成方面,我相信你的计算,只不过这销量……你又如何保证?”

    荃伯也道:“对啊,你怎么能确定,你的油条,可以大卖?”

    王栋微微一笑,心中暗道:“若是油条不受欢迎,又怎么会在中国流行千年而不衰?”

    不过,这话他却不能说出口,只是望着梦瑶,认真道:“三娘明早,可以先来城东早市,一看便知是否受欢迎。”

    “好。”三娘拍板而定,一切就看明早王栋的表现。
………………………………

第三十章 准备

    张家小娘子家中,自从王栋、九公走后,她便一直放不下心来,不时的走到巷口,向外张望。

    “哎呀,不知王郎和九公那边怎么样了……”

    担心的搓着小手,张家娘子的脑子中,却开始胡思乱想起来。她还从未像今天这般,一个早晨,就能挣下这么多钱,因此在她的眼中,王栋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这个价钱卖不是很好?干嘛非要再便宜些。”

    张家娘子招待好那几位王府奴仆,又来到巷口,看看天色,已经临近傍晚,王栋、九公却仍不见回来。

    “该不会是出了什么事情吧。”张家小娘子嘟囔着。

    突然,她的眼睛一亮,只见在远处出现了两抹熟悉的身影,立刻喜上眉梢,马上便迎了上去。

    “王郎,九公,你们可算回来了。”

    王栋、九公推着一辆木车,车上放有几袋面粉和其它材料。两个人推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