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张家记-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回说到何进想上前查看刘宏的状况,被十常侍们挡住了去路。
张让他们是恨死何进了,何进之前就已经翻脸不认人,为了争权,跟自己这方斗来斗去,他们就认清了何进是头养不熟的白眼狼。虽然他们自己也没少干这种事情,可正因为这样,别人对自己做这种事情就更不可饶恕的。
这叫什么逻辑呢?可人类就是这么奇葩的动物,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只是这次何进就更过分了,竟然把刘宏祸祸得昏迷不醒。刘宏是谁?刘宏可是十常侍的命根子!
所以张让他们坚决挡住何进,不让他上前,怕他伤害昏迷中的皇帝。
其实即使给何进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公然谋害刘宏,毕竟刘宏是皇帝,那么多的眼睛在底下看着,自己真要做了什么,别说把外甥扶上新帝的位置,自己立马就成了全天下共讨的罪人了。所以何进只是想确认一下刘宏是不是要嗝屁了。
下面的大臣们对待此事的看法分成了三派,一派是大将军派,当然盼着刘宏驾崩,那自己这一派就鸡犬升天了。一派是十常侍派,他们千盼万盼:刘宏千万要大步跨过这个坎,才能继续护佑他们吃香的喝辣的。
最后一派两边的势力都没有参加,但他们也分成两个阵型。一边是出于维稳的角度,希望皇帝没事,朝廷才能继续正常运作,他们不希望朝廷又要经历一次权力大洗牌,觉得这对大汉朝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另一边当然就是盼着皇帝早死早超生。他们恨不得这事情闹得天翻地覆,他们才好从中浑水摸鱼,要是运气不错的话,混进下一任皇帝的核心圈子,那自己就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不过也有特别的,那就是曹操和荀攸。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曹操对刘宏死不死的,真没什么想法,因为他死不死,对曹操施展抱负的愿望影响都不大。他只想除掉大汉朝的蛀虫,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刘宏没死的话,那么最大的蛀虫还是十常侍,刘宏要是驾崩了,那就换成何进了。他对此是心知肚明。曹操效忠的对象是大汉,并不是那个糊涂昏庸的刘宏。
荀攸是完全不在乎刘宏的死活,他在乎的只有他荀家。反正谁当皇帝都一样。不过抛开自己家族的因素,他更希望刘宏一命呜呼,那么他的恩公何进就可以达成自己的愿望了,而且提供给荀攸施展的平台也就更大了。只要他一直躲在暗处,那么他的家族被下一任当权者秋后算账的可能性还是能被降低的。
何进不知道下面的人都是怎么想的,也没空去关心理会,他只想看看刘宏究竟死没死,但是却被讨厌的太监们挡了路。何进也不多话,直接抬手就推开面前的毕岚。
毕岚没想到何进竟敢动手,一时没做好准备,就被推倒在地。
张让见何进竟然动手了,他也不客气,上前一步,一掌拍在了何进胸口。
何进是屠夫出身,本身也会两下子,只是他原来就没有像张让他们那样,有系统地学过武,原本就打不过张让,再加上身居高位以后就缺少锻炼,身体都臃肿发胖了,以前耍的那两下子早都忘没影了,现在被张让打了一下,身形不稳,“噔噔噔”就往后退了三步。也是因为何进体重超标,在张让留力的情况下,才只退了三步。
张让是不敢下死手,因为现在局势不明,要是何进疯起来,招呼他的手下们作乱,没了刘宏压着,张让是真不敢想象。
可就真是担心什么,就来什么。何进被张让拍了一下,何进自己都还没说什么,下面却跳出来一人,竟然去招呼禁卫兵把十常侍围了起来。
司隶校尉看着情形不对,他的富贵都绑在了张让身上,所以绝不能睁着眼看着张让倒台。于是他也去叫人了,只是他的人不在宫里,一时到不了现场。
张让怒了,对着刚才那个跳出来的人就喊道:“钟青,你是想造反吗?”
钟青并没有理会张让的喊话,而是对着卫兵们说:“十常侍蓄谋造反,快保护好圣上,把十常侍拿下!”
卫兵们虽然敢围着十常侍,但真要让他们动手,他们可没那个胆量。因为他们不清楚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知道究竟谁想造反。只是自己的顶头上司钟青把自己等人喊进来了,看到中常侍们和大将军对峙着,下意识的就听着钟青使唤把中常侍们围住了,但钟青接下来的命令他们还真不敢执行,而且大将军在一旁也没说话,更没有其他朝廷大佬发话。众卫兵一时不知所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没人敢上前。
何进当然不说话了,他自己都被钟青的举动吓了一跳。刘宏要是真死了还好,要是刘宏没死,钟青这行为就难以解释清楚了。虽然钟青这个愣头青是自己这边的人,可是现在还是要先划清界线才好。在没有确认刘宏的生死以前,何进选择静观其变,要是钟青愣头愣脑的,真的把死太监们干掉了呢?甚至干掉刘宏?不管最后刘宏死没死,反正都和自己没有关系,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这个钟青是执金吾,位比九卿。他的位置是通过何进买回来的,所以就给自己贴了何进的标签。
执金吾掌管的就是大内禁卫,所以能当上执金吾都是皇帝的死忠。只是刘宏自己弄出来了卖官鬻爵政策,不管出身,反正给得起钱就卖,所以原本的皇帝死忠,现在成了何进的死忠。
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卖官鬻爵的后遗症,很多骤然坐上大位的大佬,都不怎么懂得政治潜规则。例如眼前这个钟青,他实在是太莽撞了,直接就把自己陷入了死地。除非刘宏已经是死人,不然谁都救不了钟青了。
还有那个司隶校尉也是政治新人,上次要不是张让及时制止他告何进,张让他们很可能被牵连,提前被刘宏下大狱了。现在也只是晚了一天的时间,但因为封谞的潜逃,情况已经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
第75章 全武行
上回说到执金吾钟青领着宫中禁卫围住了十常侍,司隶校尉去了搬救兵,何进在一旁冷眼旁观。
钟青见自己的手下们不为所动,又看向了何进,想要寻求帮助或者指示。
钟青看到何进也在看着自己。只见何进跟钟青对视后,眼睛就飘向了十常侍那边站在最前面的张让。
钟青以为那是何进给他的暗示:拿下张让。鉴于手下们都不听自己的,钟青只能是硬着头皮自己上了。
虽然钟青在政治上是一个新人,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是一个只会花钱买官的脓包。钟家为了自己家的未来,可是把所有资源都投注在了钟青身上的。由于钟青的家是处于大汉北疆的并州,和外族连连征战,那里的人们都尚武,加点都加在了武艺上,所以文化方面就相对薄弱,那里出身的人就不怎么懂得文化人肚子里的九曲回肠,所以玩政治就是边疆武夫们的弱项。代表人物有董卓董老大带领的凉州武人集团,还有后来在牢虎关一战成名的战神吕布所带领的并州武人集团。
不过现在董老大还在凉州凉快着,吕布也还没被世人所知,倒是这个钟青的官儿够大,朝中的大佬们都知道他这么一号人物:自称何进门下,一身的蛮力,就是没脑子。
既然和吕布是同乡,钟青的武艺当然不会弱了、钟青一上去就大开大合,一力降十会,以快打快,打得张让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要不是因为朝会上不允许带武器,钟青很可能一回合就能把张让斩杀当场。他绝对是一个被执金吾耽误了的前锋大将,不过当然是执金吾的官更大,名称更闪亮了。
看着张让连连后退,十常侍那边是看得心惊肉跳。赵忠很心疼自己好基友,二话不说,连忙上前助阵。但他们以二战一,张让和赵忠还是处在下风。毕竟他们年龄摆在这儿,两人加起来都超过100岁了。而对面的钟青,看样子才30出头,正是最当打的时候。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这边,钟青就是欺负张让、赵忠年迈,就是想要和他们以硬碰硬,拆了他们的老骨头。那边,张让、赵忠不敢硬杠,只能左闪右避。他们自己知道自己的事儿,一个力量不足,二个老人的骨头可没有年轻人坚韧,所以他们只能是被动防守,左躲右闪。双方没过十招,张让和赵忠就开始喘气了。张让、赵忠那边慢了下来,钟青这边的动作就更流畅,更舒展了,一拳快过一拳。
眼看着张让和赵忠险象环生,剩下的中常侍们指定了年龄也较大的栗嵩去后宫招呼其他小太监赶来护驾,自己这边也纷纷加入战场,只留下身体比较单薄的高望、张恭看护着刘宏。
现在十常侍这边5人围攻钟青(注:封谞跑了,减1人。看护皇帝2人,去后宫叫太医1人,现在去叫小太监1人,剩下5人),虽然有了生力军的加入,但是十常侍这边最年轻的孙璋,过完这个月就40了,他们身体的巅峰期都已经过去了好多年,虽然和没有习武的同龄人比起来,身体机能还是年轻了十岁,可是跟同是习武的钟青比起来,就完全没有优势了。
钟青虽然双拳难敌四手,挨了中常侍们几下子,但是看样子是一点状况都没有,还是那么生龙活虎。十常侍那边的孙璋曾经用手臂硬档了钟青一拳后,那只手到现在都还是抬不起来。这样子继续拖下去,估计胜利的天平就会倒向钟青,十常侍那边被打趴下只是时间的问题。
何进在一旁是乐得看到这样的局面,他很渴望看着死太监们血溅崇德殿。
不过在场的人中,也并不是每一个都只想着争权夺利,在他们心中,还是念着大汉朝的未来。这里面就包括了曹操。
曹操已经再也看不下去了,虽然他也很痛恨太监们专权,忽悠着昏庸的刘宏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但崇德殿是大汉朝的脸面啊,那个执金吾钟青怎么能这么嚣张、肆无忌惮地打大汉朝的脸呢?
只可惜他人微言轻,就算喊话,也没人会听。上面参与斗殴的双方,哪一个不比曹操的官阶高出一大截?
所以曹操连喊话都省了,撸起袖子,就准备上前武力劝架。
就在此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崇德殿上聚众斗殴,你们的眼里还有没有圣上?还有没有大汉?卫兵们,还不把他们拿下?”
这声音大得确实震撼,把正打得热闹的双方都喊停了。
十常侍那边其实早就想停了,因为他们心知肚明,自己这边打不过,都快要脱力了。
钟青这边是开始心虚了,他发现自己打了这么久,也没见有人上来帮忙。他怀疑这是因为自己做的事情很危险,甚至会掉脑袋,一个不好还会连累了自己的家族。他不敢再往下想了。虽然打赢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自己打赢了,就能打出个未来?他心里开始恨何进那家伙竟然没有提醒自己,还误导自己去犯错。
大家都在寻找刚才那声音的来源,发现原来喊话的是谏议大夫朱儁。
何进心里很是不悦,眼看着钟青就要把死太监们格杀了,怎么就突然冒出来个搞屎棍呢?何进侧目盯着朱儁,冷冷地说:“一个小小的四品下等谏议大夫,这里没有你说话的份。”
荀攸一听何进说的话,心里就急了:遂高(何进的字)怎么犯糊涂了?
之前钟青和十常侍打得热闹,荀攸就猜到是何进暗中授意的。反正荀攸自己和钟青也没什么交情,既然何进决定拿钟青当枪使,只要何进没有明摆着直接参与进去,自己这边也没必要去阻止钟青的作死行为。可是现在何进这一开口,问题的性质就变了,变成了何进纵容甚至是指使了钟青的行为。这要是被有心人追究起来,整个何家都得完蛋。自己这边可要帮何进解围才行。
………………………………
第76章 里三层外三层
上回说到荀攸发现何进说错话,准备给他擦屁股。
荀攸对着禁卫们命令到:“你们没听到大将军说的话吗?还不快把钟青拿下?”
荀攸这话说的很有意思。意思就是:何进训斥四品下等的谏议大夫朱儁没有说话的份,指的是朱儁没资格指挥禁卫,而不是说朱儁说错话了。荀攸自己是二品的黄门侍郎,和执金吾平级,说话的资格勉强是够了。而且他说的下这命令还是大将军的意思。
何进很诧异地看着荀攸,不明白他为什么让禁卫拿下钟青,这不就是给十常侍解围?
荀攸看到何进看向自己,给了他一个告诫不要轻举妄动的眼神,继而摇了摇头。
只可惜荀攸想表达的意思太过复杂了,怎么是一个眼神和摇一摇头就能涵盖得了的呢?
所以何进完全弄不明白荀攸的意思,看到荀攸的眼神里包含了严厉地批评意味,以为荀攸对自己纵容钟青有意见,何进心里很不爽:荀攸这家伙究竟是不是站在我这边的?
其实荀攸这是明显的偏袒何进的行为,已经让人发现他们的关系不同寻常了,还好这里面不包括十常侍。十常侍那边的注意力全在钟青身上,时刻准备着应对钟青再次发难,所以就忽略了这一细节。由于这些发现了问题的智者跟何进暂时没有利益冲突,所以他们只是暗暗记下了这情况。
何进眼看着原本钟青就要干倒十常侍了,现在就拿下钟青,他心里很不甘心。所以他一句话都没说,正在赌气。何进是被眼前快要到手的利益蒙蔽了双眼,都忽略了刚开始还想着要跟钟青划清界线的事情了。
卫兵们见荀黄门发话了,只是也不敢轻动,因为这被抓的对象可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他们都集体看着何进,看看大将军究竟是什么意思,是真的像荀黄门说的那样,让自己等人拿下自己的上司?
可他们等了半天,也不见何进说话。这时候,不单他们不知所措,连荀攸也更急了。荀攸也意识到刚才自己一时心急,把跟何进的关系给暴露了,原本自己现在不应该再多嘴了,可是眼看着继续拖下去,形势对何进会越来越不妙。
荀攸刚想再次催促禁卫拿下钟青,却听到了殿外传来了兵器碰撞的声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也不用殿中的人猜测多久,答案很快就揭晓了,闯入者已经打了进来。
皇宫的防守就这么弱吗?
当然不是的。只不过殿前的禁卫都让钟青叫了进来,所以外面的防守就相对空虚了。另一个对方是仗着自己人多,就分出了一批人,缠住了殿外的禁卫,自己带着人就冲进了崇德殿。
只见带人闯进来的正是去了搬救兵的司隶校尉。他一进大殿,就招呼手下兵丁把禁卫们围住了,把大臣们挡在了最外围。司隶校尉用手中刀指着钟青,口中大义凛然地喊到:“钟青图谋不轨!快快把他拿下!”
原本禁卫们都是面对着钟青和十常侍的,现在突然被一群拿着武器的兵丁围住,立马条件反射地拔刀相向。
钟青虽然之前犯了一次浑,可他也知道现在洗脱的机会来了,他对着手下们喊:“十常侍伙同李涛(司隶校尉)妄图造反,快快把他们拿下!”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张让心里苦啊,他怎么知道那个司隶校尉是一个猪脑子,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他只能是连忙撇清自己,喊到:“钟青、李涛意图不轨,速速拿下!”
李涛听到张让这么说,眼都要瞪出来了,自己这么做不完全是为了就你吗?怎么就变成造反了?
禁卫和李涛带来的兵丁也全懵了,这究竟是谁谋反?都三个版本了,每一个都不一样。
在李涛点兵的时候,手下们听李涛说执金吾钟青作乱谋反,他们也是半信半疑的。在宫门前的时候,守门的禁卫不让他们进,李涛就领着他们打了进来,他们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现在竟然听说是李涛要谋反,而自己还参与了,这小命还要不要了?
李涛的手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看了看高台上对峙着却没拿武器的十常侍和钟青,最后集体看着李涛,看着李涛手中的刀。他们觉得自己等人更像是要谋反的样子。
就在局面极度混乱的时候,宋典领着太医回来了,看到这情形,吓了一跳,以为自己来错地方了。可大臣们都在呢,而且他的哥们也在台上。现在皇帝刘宏的身体要紧,其它的事情待会儿再说吧。
宋典领着太医,很轻易就排开兵丁们,去到龙椅前。这轻易的程度也是他没想过的,弄得他糊涂了,这究竟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些士兵都是来干嘛的呢?
这些小兵不是正迷糊嘛,他们都弄不清楚自己究竟来干嘛的了,这造反的到底是谁呢?看着宋典领着背着药箱的太医,就自觉地让路了。
这时候,栗嵩也带着小太监们冲进来了,只是他一看,发现又多了一批人,他也糊涂了:这又是哪来的兵呢?先围起来再说吧。于是太监们就拿着木棒竹棍之类的东西围在了最外围。
太医们在包围圈中忙乱了好一阵子,又是把脉,又是推拿,又是用刺激性药物给刘宏闻,最后用银针把刘宏扎醒了。
刘宏醒了,十常侍们可高兴了,围着刘宏,像是迎接新生儿那样地泪流满面又含情脉脉地看着他。
刘宏迷迷糊糊地回想着自己刚才是怎么了,想起了何进告十常侍参与谋反,自己受不住打击,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可现在看着十常侍那温柔的目光,刘宏觉得他们不像是想要自己的命。
刘宏把手递向张让,艰涩地说:“阿父,扶朕起来。”
可等刘宏被张让扶起来以后,一看四周,吓得魂儿都没了。自己这是已经被叛军包围了吗?
………………………………
第77章 各执一词
上回说到刘宏以为自己已经被叛军包围了。
张让看到刘宏脸色发青,还以为他身体哪里不舒服,连忙让太医给他做检查。
刘宏呆呆地让太医们摆弄了一阵,才发现太医们在自己身上摸来摸去。他双目无神地看着张让,指指太医们,又指指外围的士兵,张着嘴,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他是怕呀,他怕他要是问出自己是不是已经玩完了,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话,他不知道怎么去接受这个现实,怎么去面对他的祖宗。
张让随侍了刘宏27年了,对刘宏非常了解,所以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刘宏会面无血色,而且还神情呆滞。张让向刘宏解释道:“何进趁着陛下昏迷不醒……”
还没等张让说下去,站在内圈外围的何进已经听到了,当然不肯给张让往自己头上扣屎盆子,急忙说:“启奏陛下,是十常侍趁陛下昏迷……”
十常侍那边一听,也知道何进想抹黑自己,当然不肯束手待毙,就顶了回去:“是何进趁着陛下昏迷”
于是双方你来我往,重重复复就是谁谁谁趁陛下昏迷不醒。十常侍这边说的时候,刘宏看着十常侍,等何进说,刘宏看着何进,来来回回的,刘宏脖子都酸了,还是不知道他们想说什么,但看样子,自己的地位好像并没有发生动摇。
于是刘宏王霸之气一震,大喊一声:“停!”
毕竟是大汉的皇帝,这一喊,就把正争吵的双方喊停了。
刘宏看着张让,说:“你先说。”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可张让才刚说了“何进趁着陛下昏迷”就又被何进的“是十常侍趁陛下昏迷”打断了。
这次刘宏看都没看何进,只用手指着何进,不可置疑地警告到:“你!闭嘴!”
何进心想完了,这死刘宏还是选择信十常侍那边。但皇帝的金口一开,就是圣旨,自己要是再多话,先就要被十常侍栽个抗旨不遵的罪名。
夏恽还很讨彩地对何进挑衅到:“陛下让你闭嘴。”
刘宏的手指从何进那边挪到了夏恽面前,警告到:“你也闭嘴!”
钟青也幸灾乐祸地准备挑衅夏恽,嘴都张开了,可是话又被他吞回了肚子,因为刘宏的手指已经指向他了。钟青连忙双手按着自己嘴巴,坚决拥护刘宏让自己也闭嘴的决定。
刘宏看大家应该理解他的意思了,才慢条斯理地对张让说:“你,继续。”
张让心里很得意,但老狐狸如他,是不会表现出来的,而且看他现在的样子,反倒觉得他很伤心。此时的他七情上脸,边擦着眼泪边说:“刚才陛下昏迷了,老奴都吓死了。何进竟然还想对陛下不利,被臣等发现。臣等奋起反抗,不让他接近陛下。谁知道钟青突然招呼禁卫进来,污蔑臣等图谋不轨。”然后就不说下去了,就在那边“呜呜呜”地哭。
其他中常侍见张让说得如此感人,也忍不住跟着哭了一起来。
此情此景,真的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啊。
何进现在只能是在一边焦急地听着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