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张家记-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角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志才兄,这边还有谁是你的门人?”
封谞知道张角这么问是想让他去把通缉令到达不了的冀州、幽州尽量控制在手,这也是他自己目前最大的凭仗,所以他也没打算隐瞒,如数家珍地说到:“巨鹿太守郭典、常山太守赵芸(赵贤死后,赵氏内部经过一番争斗后的胜利者,通过赵家与封谞的关系补上了常山郡太守一职),幽州那边刺史郭勋和太守刘卫都是我的人。只不过涿郡太守刘焉是宗室子弟,北平郡太守公孙瓒是卢植的学生,他们都是不会反的。”
张角听完了,沉默了一阵子,虽然幽州那边不能直接拿下来是很可惜,但冀州这边,只要封谞能成功拉拢门人,除了清河国以外,冀州大部分都到手了。虽然州刺史、州太守的官阶比郡国的最高长官要高不止一皮,但真正掌握地方军政的却是郡国的官员。州刺史、州太守的话在平时是很顶用,但下面要是真乱了起来,还有谁会听他们指挥呢?州太守是没有自己专属的军队的,而州刺史却又是管民政的。
张角思考完,对封谞拱了拱手,说到:“有劳志才兄明天就去拜访一下郭典。”
封谞也不矫情,已经完全适应自己的角色了,因为多下大半个冀州就是他目前能做的贡献了,只能是坦然接受自己地位下降的事实。他向张角还了一礼,回答:“敢不从命。”
张角没有轻易放过封谞,又命令到:“还请志才兄休书一封,交给我三弟带去邺郡,”说着转头看向张梁,补充到:“三弟,你今晚辛苦一点,先去教会里挑选人手,派往各地,通知各地提前起事。另外,明天接到志才兄的书信,就动身赶往邺县,负责总览邺郡的事务。”
张梁连忙站了起来,躬身领命:“是,弟请先行告退。”
张角摆摆手,张梁一点都不拖泥带水,转身,带着风就大步走出了书房。
张角又看向了封谞,柔声说到:“志才兄,你也累了,先回去休息吧。”
张宝看着封谞对张角回了一礼,随之也离开了,他也想回去睡觉了,反正没他什么事,这是最好不过的。就等着张角说话放人呢。
………………………………
第103章 起事
上回说到张宝见会议结束了,百无聊赖地等着张角放人,好回去睡大觉。
可张宝等了很久,张角都只是双目紧闭,揉捏着自己眉心,屁都没憋出来一个。
张角今晚的感觉实在是累,精神上的累。原本应付封谞已经够耗神的了,还被张宝弄得要四处救火,头疼得要命。
张宝已经得到不耐烦了,虽然摄于张角的淫威不敢提出抗议,但是身体却不断地挪动着,就像一条肥胖的美女蛇,扭来扭去的。
张角听到了声响,终于睁开了双眼,凶巴巴地瞪着张宝,他很想说些什么,张着嘴半天,最终只换来了一声长叹。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个二弟是没救了,再说什么都没有用,以前说得够多的了。
最后,张角不想再对着这个活宝了,一边揉搓着自己太阳穴,一边说:“你明天跟着三弟一起去邺郡吧。到了那边一切都要听三弟的。”
张宝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明明是二哥,为什么要听三弟的,不过睡觉要紧,而谁来做主的事情,还是等到了邺郡以后再跟三弟说吧。所以张宝就打蛇随棍上,连忙向张角提出离开的请求:“大哥,要是没有其它事情的话,弟就先回去了。”
“滚!”张角也懒得跟他废话了,眼不见心不烦。
次日,封谞写好了信,让人请来了张梁,把信给了他,并且嘱咐了他邺郡的具体情况,就让张梁尽快赶过去邺郡,嫣然把自己当成是太平教二当家了。
打发了张梁以后,封谞就去找张角,跟着张角去拜访郭典了。
有了张角的保证,郭典也投到了太平教的大旗下。巨鹿这边的政变由于有太平教的协助,所以准备工作更是完善。郭典借口朝廷有懿旨下来,叫了各县的县令、县尉过来集中学习一下朝廷新旨的精神。然后就是把县令、县尉一网打尽,迅速铲除了异己,牢牢把控了巨鹿。
接下来,张角派了张燕随同封谞去常山劝说赵芸倒戈,并当着封谞的面,告诉张燕等赵芸倒戈后,把常山郡的太平教分坛指挥权交给封谞,张燕自己就尽快赶回来巨鹿协助自己。他要给封谞表个态,自己是不会过桥抽板的,想让封谞安心地投身到推翻暴汉的大业中。因为现在封谞成了冀州官军的代表人物了,轻易不能动他,不然已经到手的邺郡、巨鹿郡的官军会变得人人自危,肯定出现变数,再加上未来很可能加入的常山郡,在冀州这里,封谞的势力可以说跟太平教平分天下了。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张角很有自信,在大事鼎定以前,他就是太平教的精神领袖,任何人都取代不了,所以他也不怕封谞会弄出什么幺蛾子。以后有的是机会光明正大地除掉封谞这个麻烦,因为战争是肯定会死人的。
为了给封谞常山行造势,张角在封谞离开以前,就已经先一步揭竿而起了,郭典也带着郡兵响应。
张角还特出心裁地给起义军制定了制服:一根黄色的头巾。按照他的说法,黄色代表着土,而汉朝是火,五行里面说火生土,土当代火,张家代汉,所以装神弄鬼的弄出来了黄巾。因为人人都带着黄巾,所以老百姓都叫他们黄巾军。
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就此拉开帷幕,走向了前台。
巨鹿变色没过两天,邺郡那边也紧接着变天了。
巨鹿郡、邺郡改天换地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相邻的常山郡。消息把屁股都还没坐热的赵芸吓得茶饭不思,他已经集合好军队了,不过不是去讨伐不臣,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因为常山郡内的太平教也已经绑上了黄巾了,只是没有直接攻过来而已。
他很后悔当上了这个倒霉催的常山太守,为了当上这个太守,他可没有少花钱,现在都还没有回本呢,眼看着那些钱都要打水漂了,甚至有可能连自己的小命都会不保,整天担惊受怕的,一点声响都会弄得他一惊一乍。
就在赵芸担心着明天的太阳的时候,卫兵突然闯了进来,高声呼喊:“报!”
这一喊,把赵芸吓得贴着地板,躲到了桌子旁边。要不是因为这时候的桌子都是很矮,估计他会直接钻到桌子底下的。
卫兵见到太守大人这个熊样,嘴角抽了抽,心里想着待会出去就要找机会开溜了,跟着这种太守,自己绝对有死无生。
赵芸小心地抬起头,见刚才进来的人只是自己的卫兵,于是就没那么紧张了,敢开口断断续续地问到:“何……何事?”他很怕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啊。
卫兵随意地拱拱手,算是行了礼,说:“大人,外面有位自称封谞封常侍的大人求见。”
赵芸一听,觉得喜从天降,心想:封常侍竟然这么看好我,拯救我来了?边想着,边坐直了身子,说:“快!快快有请!”
才刚说完,又发觉不对劲,自己应该出迎才是。于是赵芸手脚并用就爬了起来,一阵烟就跑向了外面。
赵芸以前没见过封谞,一到门外,见站着两个人,一老一嫩,凭他自己的想法,官越大年龄就越大,所以第一时间就跪在了老人家的面前,哭着说:“封大人救我!”
其实赵芸自己的官也不小,但年龄很小,才刚满20,能补上郡太守一职是因为他祖上积德,正确来讲是积财,再加上赵芸自己也经营有道,所以最终赵家人看在钱的份上,就让他坐上了新一代家主之位。也不知道“官越大年龄就越大”是谁教他的,不过幸运的是,还真被赵芸蒙对了,没有当众闹笑话,老的那一个确实是封谞,而后生的那个是张燕。
封谞知道以常山目前的形势来看,官府的力量确实算是弱势的一方,但也没有到连一拼之力都没有的程度。看着赵芸在自己脚下哭得梨花带雨的样子,封谞生出了如坠梦中的不真实感。
………………………………
第104章 是人都有八卦之魂
上回说到赵芸一到门口,就跪在了来客中年龄大的那个老人脚下,直喊救命。
还真被赵芸蒙对了,年龄大的那个老人确实官很大,不过那是十几天前的事情了。不过最终赵芸没有当众闹笑话,老人就是封谞,而后生的那个是张燕。
封谞知道以常山目前的形势来看,官府的力量确实算是弱势的一方,但也没有到连一拼之力都没有的程度,因为常山的旁边就是刘焉的涿郡,赵芸打不过黄巾军,还能往涿郡退的,虽然会被朝廷责罚,但还没到要死的地步。看着赵芸在自己脚下哭得梨花带雨的样子,封谞生出了如坠梦中的不真实感。他觉得要是大汉朝的封疆大吏都是这个熊样的话,不需要张角的支持了,只需要自己带着手下的三郡官兵就能平推天下了。
赵芸见老人没有反应,还以为自己拜错码头了,连忙挪动两步就想给张燕磕头。
张燕就没有封谞那么多感触了,他对官府的人都没有什么好感,现在见到赵芸的丑态,更是觉得厌烦,连忙退了两步,对着赵芸说:“我不是封谞。”
封谞听到张燕喊话,才回过了神,只见赵芸又重新拜在自己脚下了,就像是虔诚的太平教教众拜在张角脚下一般。自己又不是张角那个神棍,至于吗?
封谞摇了摇头,甩掉这些杂七杂八的想法,冷淡地说:“起来吧,带路,到里面说话。”
这完全就是命令的口吻,连称谓都省了。因为封谞觉得这么胆小怕事的人,不需要给他面子,越是高高在上地压迫他,他反而越是听话。相反,这种人是给脸不要脸的,只会蹬鼻子上眼。
赵芸也确实很顺从,嘴里说着:“是是是。”就自己从地上爬了起来,弓着身子做了个请的手势,“这边请。”一套标准的礼仪做下来以后,赵芸亲自领着封谞和张燕进去了。
赵芸把众人带到了会客厅。封谞毫不客气直接坐在了主位,赵芸就像没事人一样,很自觉地坐在了左边,把代表上的右首位让给了张燕。而张燕只是陪封谞过来而已,坐哪里都行,所以也就没跟赵芸客气。
等仆人上好了茶,封谞先开了口,但没有表明来意,只是问了问常山眼下的情况。封谞是想着在赵芸面前,提起他心里的恐惧,完完全全地击碎他的心防。
赵芸一听封谞确实如自己想的那样,既然是要了解情况,那肯定就是来拯救自己的,所以他也把心里的苦水一股脑倒出来了,只是这苦水有点太多了,竟然是从怎么当上这倒霉的常山太守开始。
封谞也不急,就让赵芸慢慢说,他对这种大家族的八卦史挺感兴趣的。
按照赵芸的说法,他家一直是经商的。不幸的是,赵芸的父亲去得比较早,在赵芸18岁的时候,就在一次跑商的过程中,遇上大股马贼,不幸身亡。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封谞听到这里,心里想着:原来跑商的风险还是蛮大的,还好有太平教给自己敛财,不用自己亲自去跑。可惜了这些年累积的财富都便宜了刘宏那个龟孙子了。不过他心痛着自己的财产,嘴里却是悲天悯人地感叹着:“老百姓不容易啊!”
张燕听到封谞的感叹,眼光飘向了封谞,心里暗想:你算是老百姓吗?不过很快就把眼光收了回来,避免让封谞发现。
赵芸像是找到了知音,嘴里连连称赞封谞仁德。然后就继续述说着他自己的故事。
后面就是赵芸要早早地继承家业,是如何如何地兢兢业业,又是如何如何地艰难困苦。
封谞听到这里,知道这家伙说的东西肯定有夸张成分的,目的就是在自己面前卖弄。不过封谞自己的年龄摆在这儿,他见过的人也是各种各样的,数不胜数,能像赵芸这般年轻就撑起一个商人之家,还没有导致家道中落,这家伙应该很有手腕才对,为什么见到自己的时候,却一副烂泥扶不上墙的熊样呢?封谞很不理解。
带着疑问,封谞也听赵芸说了赵芸家跟常山前太守赵贤家的关系,有些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意思,那就是赵芸的父亲一直有在赵贤身上做投资,后来赵芸接过了父亲的班,也继续在做这个事情。所以两家原本的关系都不错。
不过赵芸很不喜欢赵拓,听说曾经为了女人起了冲突。封谞听到这里,眼神像利剑一般刺向了赵芸,心里暗骂:你小子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在本官面前说什么女人?
赵芸被封谞要吃人一样的神情吓了一跳,才想起了自己说错了话,连忙轻轻给了自己一嘴巴,嘴里告了声罪:“封大人位比宰相,胸怀家国,小子刚才口没遮拦,封大人莫怪。”
封谞被赵芸戴了顶高帽,想着自己宰相肚里能撑船,也就不纠结赵芸的口误了。
张燕在一旁冷眼看着赵芸小丑一样的表演,觉得赵芸这家伙确实不简单,面子说不要就不要了,确实很商人。只是小伙子还年轻,历练稍显不足。
张燕是男人,对赵芸跟赵拓抢女人的事情还是挺感兴趣的,这让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任性张狂,可是也勾起了自己最悲惨的经历,眼神也就随之变冷。
赵芸看到封谞的眼神恢复了正常,但转头发现张燕的眼神很不对劲,他心想:兴许这个和封常侍一起过来的人也是宦官吧,看他样子应该是这样。他会是封常侍的干儿子吗?听说太监们很流行收个小太监做干儿子的。
赵芸还真的是年轻啊,望着张燕就开始燃起了八卦之魂了,竟然很想扒一下太监们的秘闻,只是不敢问出口。
张燕发现赵芸很怪异地看着自己,那眼神让他很不舒服,感觉好像自己身上少了点什么似的,就“咳咳”地清了清嗓子,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封谞看着张燕和赵芸两人怪怪的,不知道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过他也不着急,就好整以暇地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
上架原来是会自动拆分出新的一卷的。现在才知道啊。
赵芸跟赵云读起来都一样呢,不过不是同一个人啊,现在这个太守的名字可是带草字头的,草字头是一个提示,他是一个后来跟赵云差点就拉上关系的某太守的亲戚(演义和正史都有这个太守的)。大家猜猜那个人是谁。
本章是有伏笔的,不是水。真的啦。
(本章完)
………………………………
第105章 摊牌
上回说到赵芸述说自己跟赵贤儿子赵拓因为抢女人而引发了一段小插曲。
最终赵芸见到张燕不高兴,只能是按捺住脉动的好奇心,继续叙说自己的发家史。
后来因为赵拓,赵芸和赵贤两家人产生了裂痕,虽然两家表面仍然保持着合作关系。
在往后,赵贤死了,听说是被赵拓气死的。赵拓那种人不单品德有问题,而且还变成了活死人,听说醒不过来了。于是赵家内部需要重新选举族长。
赵芸利用自己高超的手腕,合纵连横,最终杀出重围,当上了新一任的族长,并利用赵贤原有的渠道,靠上了封谞这棵大树,一举拿下常山太守的空缺。
原本挺风光的,但赵芸一个180度大转弯就开始向封谞吐苦水了。这又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
原来事情是这样子的,等赵芸入主了太守府,赵贤的原有班底都被赵芸全盘接纳了。这时候赵芸才从赵贤的手下那里了解到,赵拓之所以变成了现在半死不活的样子,是因为得罪了隔壁郡的刘焉。
赵芸当时就坐蜡了,刘焉他当然知道是谁,赵芸家的生意大着呢,周边的头面人物都见过。刘焉可是宗亲,这下麻烦大了。为了弥补关系,赵芸第一时间就把赵拓扔了出去,也给刘焉张罗了厚厚的礼单,亲自送了过去,还在刘焉面前大骂赵拓这种东西不是个东西,不单气死父亲,还害死了母亲。
刘焉才知道原来不是赵贤跟自己过不去,而是他那个猪狗不如的儿子弄出来,所以刘焉也就笑纳了赵芸的大礼,口头保证不再提之前的不愉快了。
封谞听到这里,赞叹赵芸把那个什么鬼赵拓扔出去扔得太对了,那种渣渣就是一个祸害。
张燕没有任何表示,只是在心里鄙视了一把赵贤:当官的就是没有好东西,所以才生出来了赵拓这种祸国殃民的货。
正是由于赵芸把赵拓扔出了赵府,还四处中伤赵拓(赵芸强调,这是赵贤手下们的说法),赵贤的手下就开始分裂成两个阵型,一边是说新主赵芸背信弃义,一边是说赵拓自作孽不可活。
前一派的人,没过两天就自己收拾包袱走人了,后一派人对此是弹冠相庆,他们早就看不惯走掉的那批人了。他们说那些人就知道对赵贤阿谀奉承,所以才身居高位的,现在换了主子,地位一下降低了,没有以前那般风光,所以才不满走人的,还当了婊子又立牌坊的,不知道是给谁看呢。
说白了,留下的人都觉得自己以前被压制住了,怀才不遇呢。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赵芸也很顺应民意,提拔了他们。其实也是因为赵芸家是经商的,手下人都不懂官场里的条条道道,所以需要赵贤的人来给自己做师爷。再者,赵芸的手下也没有赵贤的那么多猛将,赵贤的太守之位有一半是靠杀出来的,赵芸这边是怎么都比不上的。
这些留下来的赵贤原班人马确实很会做人,给赵芸出了不少利用职权来生钱的主意。虽然赵芸也很有钱,但没人会嫌自己钱多不是?所以赵芸也很信任这批新的下属。他记得其中有两人分别叫赵乙和赵二狗的,很会哄人开心。
可问题是这帮人就会刮钱,现在遇到危险了,一个个都跟死了娘一样的缩到了后面。赵芸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这批人在赵贤手下会怀才不遇,原来是因为他们不是随着赵贤一同在死人堆里杀出来的,都是没卵子的软蛋。
但现在才知道自己识人不明,已经太晚了。幸好上天还是眷顾他赵芸的,派了封谞过来拯救他。
说到这里,赵芸又开始哭了。
封谞正恼火着眼前这个小青年又口没遮拦地说了“没卵子的软蛋”,不过见他哭得那么伤心的样子,也就心软了,决定本宰相不跟小娃娃一般见识。
既然别人的八卦已经扒完了,封谞决定准备说正事,他很和气地问道:“小芸,你给自己取字了没有?”
赵芸眨巴眨巴着眼睛,看着封谞好一阵子,才意识到封谞是在问他,因为他身边都没有人敢叫他小芸的,这第一次听别人这么叫他,一时适应不过来。
“启禀大人,下官字天生。”赵芸想明白以后,就回答了封谞。
“天生,我这次过来是给你一条活路的。”封谞说完,停了下来看着赵芸。
“活路?”赵芸觉得这个说法很不吉利,但他现在也确实想要一条活路,所以还是很安静地等着封谞说下去。
见赵芸没有表现出反抗的情绪,封谞就指了指张燕,继续说:“我还没给你介绍吧,这位是太平教的张燕,太平教大贤良师座下弟子。”
一听到张燕是太平教的人,赵芸就傻眼了,指指张燕,又指指封谞,嘴巴张开着,但是一个字都没蹦出来。他的大脑已经宕机了。
封谞觉得自己对赵芸的第一印象是错误的,赵芸这孩子很聪明,就是胆子小,所以也不怕他会叫人。赵芸现在算是被太平教给包围了,刚才封谞也了解了那么多关于赵芸的背景情况,所以封谞吃定了赵芸是不敢翻脸的。
封谞没有再说什么,看都没看赵芸,只是好整以暇地喝着茶。他觉得赵芸的茶是真的好喝,打算待会儿让赵芸送他一点。
张燕就没有封谞那么淡定了,从封谞说破了他的身份开始,手就没有离开过腰间的佩剑。别人的佩剑或许只是装饰,例如张宝的那把。但他张燕手里的佩剑绝对不会是,这把剑已经陪着他出生入死很多次了。
只要赵芸敢有任何异动,张燕绝对会第一时间割破他的咽喉。
最终,赵芸软倒在地,他想明白了,想活,只能是投降。只是他不知道这次活了,下次还活不活得下来,因为他没想过造反,造反是要杀头的。他不觉得太平教会成功,因为他一直都是生活在大汉皇朝的统治之下的,他是大汉皇朝的良民。
赵芸最后究竟是降还是不降呢?
现在要看文中会不会出现***的情况,要自己买单才能看到了,这个很不科学啊。
作者喜欢吐槽,还望大家见谅。
(本章完)
………………………………
第106章 屈身侍贼
上回说到封谞向赵芸摊牌了,赵芸经过一轮思想挣扎,终于做出了决定。
大汉皇朝在赵芸的心中就是一个巨无霸,他觉得自己是永远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