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张家记-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知道何进话风一变,继续说:“但黄巾贼事先肯定知道此事,所以才能提前作出安排,于董中郎将的必经之路预先埋伏。”

    听到这里,阴谋论的大臣们懵了,难道不是大将军想要对付董卓,打击皇帝的威信?

    刘宏也懵了,张角不是未卜先知,那他又怎么会提前知道董卓要从那里经过呢?难道是朕告诉了张角不成?还是说……

    刘宏用阴霾的眼神扫视了朝堂中的大臣一圈,心中大怒:究竟是谁?是谁再次背叛了朕?朕要将他千刀万剐!

    何进说话的时候,一直看着刘宏的脸,他已经发现刘宏的眼神变了,变得疯狂。他知道刘宏应该猜到内奸才是这件事情的元凶了。只是何进还是要把所有话都说完才能算完,这是正式奏对的规矩。

    何进继续说:“这次董中郎将中伏,非战之罪,而是有人提前给张角通风报信了!”

    何进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大臣们一时间个个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他们与何进一样,已经猜到这个内奸肯定就在朝中,就在他们中间,而不是远在冀州的军中。因为冀州那边到现在都还不知道董卓上任的消息,换帅的圣旨还拽在董卓手上。皇帝没有进一步处罚卢植的意思,所以朝廷并没有额外派人去冀州把卢植押回京城待罪。

    何进一直等不到下面的臣工说出内奸的猜测,他渐渐开始坐不住了,但又不好自己赤膊上阵,他还是有所顾虑。

    何进用眼角余光撇向站在他身后不远的廖敏,他很希望廖敏再次像前些天一样挺身而出。

    除了何进希望廖敏站出来,那些猜到朝中有内奸的人精们也在注视着廖敏,他们也想看看廖敏会不会再次站出来。

    何进因为角度问题,看不清廖敏在做什么,但那些人精们分布队伍各处,从各个角度看向廖敏,有人就看清楚了,廖敏正低着头研究他自己的鞋子,看样子是不会站出来了。

    廖敏也是被众人吓的,他察觉到了很多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他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看着自己,董卓的失败跟自己可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他也早反省过自己之前的冲动,下定决心不会再让自己犯同样的错误了。所以他只是很拘谨地定定站在原地。

    见没人出头,何进最后还是只能自己亲自上场了,因为朝中的内奸不解决,黄巾贼的威胁就太大了。

    何进出班启奏:“禀告陛下,臣认为,董中郎将被伏击,并不是因为张角妖人能未卜先知。”

    刘宏看到何进站出来的时候,就知道何进要出来给自己填坑,把董卓活埋了。而何进说张角不是未卜先知,不正是说董卓这是在推诿责任吗?和朕的猜测一模一样,接下来该是逼着朕把董卓给毙了吧?刘宏不无恶意地想到。

    阴谋论的大臣们也一如刘宏的想法,已经准备好等大将军定完调子,就一举把董卓拿下。

    谁知道何进话风一变,继续说:“但黄巾贼事先肯定知道此事,所以才能提前作出安排,于董中郎将的必经之路预先埋伏。”

    听到这里,阴谋论的大臣们懵了,难道不是大将军想要对付董卓,打击皇帝的威信?

    刘宏也懵了,张角不是未卜先知,那他又怎么会提前知道董卓要从那里经过呢?难道是朕告诉了张角不成?还是说……

    刘宏用阴霾的眼神扫视了朝堂中的大臣一圈,心中大怒:究竟是谁?是谁再次背叛了朕?朕要将他千刀万剐!

    何进说话的时候,一直看着刘宏的脸,他已经发现刘宏的眼神变了,变得疯狂。他知道刘宏应该猜到内奸才是这件事情的元凶了。只是何进还是要把所有话都说完才能算完,这是正式奏对的规矩。

    何进继续说:“这次董中郎将中伏,非战之罪,而是有人提前给张角通风报信了!”

    何进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大臣们一时间个个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本章完)


………………………………

第222章 九常侍入狱

    上回说到朝会上,有大臣控告九常侍是内奸。

    九常侍们一反年前的常态,没有对举告他们的臣子气焰嚣张地发难,相反地,他们立刻像条狗一样地跪伏在皇帝脚下,屁股撅得高高,就差了一条能左右摇摆的尾巴。他们口中大呼:“奴等冤枉!请圣上明察!”边呼喊着,眼泪就出来了。

    刘宏看着九常侍们惺惺作态,觉得很恶心。不过他这次很聪明,自己并不表态,他想让何进也恶心恶心。

    刘宏对何进说:“大将军,依你看,此事该当如何?”

    刘宏这个球传得毒,何进一时进退两难。虽然何进不喜欢九常侍,但九常侍怎么说,也是何进的盟友,何进不能眼看着九常侍集体垮台而不伸援手,但他也不确定那些死太监的屁股就是干净的。那个给黄巾贼通风报信的内奸,可是在挖大汉的根。要是大汉垮台了,他何进还是个屁的大将军?

    内心衡量了一阵子,何进还是决定保住他的权位才是第一要务。

    何进对刘宏行礼,说:“启禀陛下,臣觉得此事一定要彻查清楚,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能放过一个坏人。”

    刘宏心里暗笑九常侍是找错靠山了,端起了架子,威严地说:“就按大将军说的办!洛廷尉何在?”

    骆磊利落地出班启奏:“臣在!”

    “爱卿都已经听到刚才大将军说的话了吧?就按大将军说的办!坚决不能放过一个坏人!”最后一句,刘宏加重了语气,说得气势十足。

    九常侍在地上听到刘宏和何进都是这么无情,有人大哭着喊冤枉,有人跳起来大骂何进。

    不过郭典刚跳起来,才说到:“何进!你……”他就被张让给拉住了。

    张让恶狠狠地瞪了郭典一眼,然后就又继续大哭大叫:“奴冤枉啊!圣上明察!”

    刘宏早就不想继续看着九常侍在自己眼前乱晃了,立刻招呼殿上卫兵把九常侍统统拿下,压入天牢。

    现在内奸的怀疑对象有了,也压入了大牢,那朝廷的军事行动,应该不会再泄密了吧?

    何进向刘宏再次请旨,让董卓尽快前去冀州与中央军汇合,主持讨伐黄巾贼事宜。

    刘宏在圣旨中加了几句私货,一手大棒,一手萝卜,一边鼓励董卓要勤勤恳恳,忠于皇事,一边也警告董卓要是再把事情办砸了,那么他这个董太后的亲戚就要被族人除名了。

    就在催促董卓进军的圣旨发出的时候,九常侍也已经被压进了天牢。

    现在天牢可热闹了,除了九常侍以外,前执金吾钟青和前司隶校尉李涛也还在,还有一干被党锢牵连的大臣们。

    钟青是何进的铁杆支持者,而李涛是张让的人,两人现在不单成了狱友,还变成了同一阵型的战友。但是何进现在也无法直接把钟青和李涛从天牢里捞出来。因为刘宏那边是下了圣旨要彻查,其实事实很清楚,完全不需要查的,但现在骆磊这边因为何进的压力,一直没敢定案,所以钟青和李涛的案子就一直拖着。

    刘宏也知道这里面是什么情况,可他也没有办法。虽然他是皇帝,但是他的权力并不是无限的,尤其是朝上出现权臣的时候,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只能是被臣子们联合起来给打折了。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刘宏只能是安慰自己:杀不了钟青和李涛,那就关他们一辈子!

    九常侍们现在也进来了,他们也会被关一辈子吗?张让并不这么看。

    张让对着其他中常侍冷冰冰地说:“你们究竟谁是那个内奸?快点自己招出来!”

    张让跟何进一样,深恨那个挖大汉根脚的内奸。他跟何进一样,都是位极人臣了,想升迁都没位置给他们升。那投黄巾贼呢?封谞会给他们留位置吗?那都是封谞吃剩下的,难道还能比现在更好?

    张让看着他的兄弟们,等了好久,都不见有人站出来。

    只是张让刚才也只是发泄一下心中的恼怒,他并不觉得内奸是会自己站出来的,所以他也不在意自己的问话有没有结果。

    自从当上中常侍以来,张让再也没有今天这么憋屈过。他从来都是敢作敢当的,什么陷害大臣、抢夺别人财产、杀人全家,他什么时候需要让受害者们死得不明不白的?他就喜欢一边折磨别人,一边欣赏受害者痛苦的表情。

    可这一次,他明明都没私通黄巾贼,却反倒被人冤枉了。张让心请不好,连带着脾气就更不好。

    其他中常侍的心情跟张让差不了多少,平时都是横行霸道惯了的主,哪里受过这种冤屈?最终还是郭典忍不住,和张让吵了起来。

    郭典大骂:“张让!你什么意思?连你也相信我们是内奸?黄巾贼能给我们什么?你说!”

    张让原本很想和郭典对骂来着,但听到郭典后面的话,他也开始冷静下来了,因为郭典说的,正是他自己的想法,黄巾贼根本就拿不出收买他们这些升到顶的中常侍的代价。

    郭典见张让不说话,就继续骂:“你刚才为什么阻止我骂那杀猪的何进?要不是他说什么有内奸,要不是他安排人把矛头指向我们,我们会成为阶下囚?”

    张让对郭典摇摇头,心平气和地说:“何进他没说错,董卓中伏只能是朝中有人给黄巾贼通风报信。”

    “你就确定那个把火烧到我们身上的那个人就不是何进安排的?”郭典依旧愤恨地对着张让大叫。

    由于举报九常侍的大臣排得很后,离九常侍们站的地方很远,所以九常侍没有看清楚是那个举告者是谁。再说九常侍一听有人怀疑自己等人就是内奸,他们也顾不得去看那家伙是谁,早都跪下求饶了。

    张让原本不想再次动怒,可是还是被郭典的态度刺激到了,他也大声地回敬到:“你难道不知道现在唯有大将军能救我们出去?你不知道刘宏一直想看着我们死?你要是得罪了大将军,我们就真要死了!”

    这两天都在忙着收快递,跑上跑下跑了好多趟。家里还没装电梯,却住的九楼,人都跑瘦了。

    再加上这几天家里的房子有些问题需要去处理,明天还得继续。

    两件事加起来,占用了很多的时间,而且这几天的天气很闷,没睡好,头脑昏昏沉沉的。

    说了这么多借口,真实意图其实只有一个:今天就只有这一章了,见谅。等我状态恢复了,更新会恢复正常。

    好像休息啊。能休息的周六日离我而去好几个月了……

    (本章完)


………………………………

第223章 张角会妖法

    上回说到九常侍在大牢中因为怀疑何进诬陷他们而吵了起来,张让点出他们的靠山是何进,不能得罪。

    郭典不忿,回敬道:“大将军?要不是因为他,我们能进来?他还会救我们?张让,你太天真了!”

    张让听见郭典直呼其名,就恶狠狠地盯着盯着郭典,但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因为刚才要是何进没有点头,他们也不会落到现在这个下场。

    此时不远处传来了一把声音:“你们这群死太监做的坏事还少吗?就算大将军不把你们弄进来,也大把人想要把你们弄进来!”

    狱卒们听到牢房里面吵吵闹闹的,被弄得心烦意燥。牢头对着里面大喊:“吵你娘的!再吵就把你们全阉了做死太监!”

    九常侍被别人严重地歧视了,但他们没有再说话,因为他们收买狱卒坑死大臣的事干多了,他们清楚在牢中绝对不能得罪狱卒的道理,不然自己就算能出去,但估计最低也会被脱一身皮。

    而另一方面,九常侍也明白了一个事实,就算何进不会收拾他们,但是朝廷上的大臣也仍有大批的人想要他们死,这是他们弄权多年和众大臣结下的死结。

    九常侍是安静了,但是刚才嘲讽九常侍的那人并没有闭嘴,他还很爷们地嘀咕了一句:“小人得志!”

    声音不算太大,牢头没听清楚,但靠近牢门的狱卒听见了。他对牢头说:“头儿!那孙子说你是小人。”

    牢头听了,一把掌打在给他打小报告的狱卒头上,大骂:“你才小人!”喘了口气,补充道,“他说的是你,不是我!去,把那孙子拉出来,教教他怎么当一个君子!”

    狱卒被抽了一把掌,但听到能折磨犯人,还是很兴奋地高呼一句:“得嘞!”说完,就招呼同伴一起走向了刚才那个多嘴的犯人了。

    那人发现不妙,他想要其他犯人声援他,于是大声呼叫:“你们想要做什么?我是朝廷大臣!我要见皇上!你们无权……”

    没等那个犯人说完,狱卒们已经发出了愉悦的笑声,带头的狱卒狞笑着说道:“嘿嘿嘿……你喊啊!大声地喊!喊破了喉咙也不会有人听到的。”说着,就拿佩刀敲了敲旁边的栅栏,凶巴巴地问里面那个犯人:“你刚才有没有听到什么?”

    那犯人缩在角落里,一个劲地摇头,连声说:“没有!什么都没有!”

    狱卒们已经来到了那个骂九常侍的大臣的牢房前,领头的狱卒对里面轻蔑地说:“我说,孙大人,你在这里住多少年了?七年?八年?你还算什么大臣呢?怎么就看不清楚状况呢?你的书都读到茅坑里头了么?”

    嘲笑完了姓孙的犯人,那狱卒对自己身后的同伴们一挥手,干脆利落地说:“去把孙大人请出来!”

    狱卒们快速打开了牢门,闪身进入漆黑恶臭的房间,随着一阵“清零哐啷”的铁链声响,狱卒们架着一个披头散发、邋里邋遢的孙姓犯人重新走了出来。

    那个孙大人看样子终于是认命了,像霜打的茄子,但还是保持着诤臣的气节,没有跪地求饶。

    狱卒们架着孙姓犯人走了出去。

    没过多久,牢外间传来了断断续续的鬼哭与狼嚎的声音,好不凄惨。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九常侍们听着这些恐怖的声响,个个心里忐忑不安,暗自向神明祈祷着自己能快点离开这个地狱一般的地方。

    三天后,朝廷催促董卓再次进兵的圣旨传到了董卓手上,圣旨上写明了此前因为九常侍私通黄巾贼,才导致董卓军被伏。现在九常侍已经下狱,内奸已除,朝廷命令董卓立即帅军前去接替卢植。

    董卓对这道圣旨中的内容是嗤之以鼻,他是个固执己见的人,所以他更相信自己之前的判断:张角会妖法。

    张角会妖法这个论断,刚开始董卓只是用来做兵败的借口,但后来越想越觉得事实就应该是如此。所以董卓内心对和张角对抗很是抗拒,可惜贼船已上,现在想要下来已经不可能了。董卓只能硬着头皮,领旨谢恩。

    送走了传旨太监,董卓重新安排了行军计划,选了一条自认为偏僻的路线,这就需要大军绕不少冤枉路了,但安全才是首要的!

    虽然董卓本部是骑兵,但是这次行军的速度比步军还要龟速,步步为营。但很不幸地,董卓的部队在出发后的第三天,还是被伏击了。还好董卓走得慢,及时发现了伏兵,这才没有让部队白白损失。

    黄巾军的伏兵被董卓部队提前发现了,原本该受到损失的应该换成黄巾军一方的。只是再次出现的伏兵,更是印证了董卓的想法:张角会妖术。所以董卓未战先怯,很干脆地带领着部下们直接跑了。最终双方都很侥幸地躲过了一劫。

    董卓领着部下们非一般地往回跑,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回到了他们出发的地方。

    董卓这次打定主意不再趟这次浑水,就算失去皇帝亲戚这个身份也一定要保住自己的小命。于是他上了一道请罪折子,尽力渲染了张角的妖法,折子中说到:“我军路上突遇大雾。原本天空万里无云,雾起突然。雾中冲出无数黄巾贼子……微臣帅兵奋勇杀敌,但张角妖人撒豆成兵,微臣部队寡不敌众……微臣无能,有负圣上所托,付讫请罪……请朝中另择贤能……”

    除了请罪折子,董卓也跟上次一样,另外给女婿李儒写了一封私信,让李儒在京中帮他活动活动,保住董家。

    写完了,董卓先把私信送了出去,第二天再派人把请罪折子发往京城。

    不日,大汉君臣们再次因为黄巾贼的事情在朝会上吵成了一锅粥。

    不过这次的吵闹与上一次很不一样,因为大臣们被董卓奏章中的内容吓到了,终于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终于暂时放下了党派之争,开始了建设性地思考。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本故事不会太监,本故事不会太监,本故事不会太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之前家里房子的事情忙了一阵子,然后就偷懒放了自己几天假,久违的假期啊。

    假期中间也思考了后续的剧情,发现主角带来的量变,很可能在董卓乱洛阳之前就会导致历史面目全非,所以大纲也被改得面目全非了。现在还没有完全定下来后续剧情要怎么走,麻烦有点大。

    (本章完)


………………………………

第224章 新的统帅人选

    上回说到大汉君臣被董卓的请罪奏折吓到,终于暂时忘记了党派之争,开始正视黄巾贼的问题。

    有臣子说会妖法的张角太可怕了,建议朝廷招安黄巾军。但当被问到该给张角安排个什么位置的时候,那人却闭嘴不言了。能安排什么位置呢?能招安吗?光顾着害怕,连黄巾军是蓄谋造反都忘掉了。

    有臣子说董卓妖言惑众,要是张角真能控制气象、撒豆成兵,黄巾贼就不是现在这种主要活动在乡郊野外的流寇了。

    也有臣子说,或许只有张角一个人懂妖法,所以只有张角这边拿下了冀州,而其他地方的黄巾贼子都还只是一群骚扰地方的贼寇。

    大臣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发现按照董卓奏章所说的情况,朝廷第一批派过去的剿黄大军应该早就被消灭干净才对,因为没有人能顶得住撒豆成兵变出来的军队。但现在剿黄大军虽然受到了挫败,但是并没有全军覆没,依然像一颗钉子一般扎在了冀州。

    最终,刘宏又问大将军的意见了。这次他是真的没有什么想法,就是想让何进拿个主意。

    何进出班说:“陛下,臣建议同时让董卓、卢植一起进京对质,问清楚情况再做决定。”

    何进对董卓奏章中鼓吹张角的妖术是不相信的,要是张角真那么能耐,黄巾贼早就打到洛阳了,哪里还会被剿黄军拖在冀州。何进觉得董卓奏章中的内容都是为了掩饰董卓的失败的事实。但无可否认的是,黄巾贼在没有九常侍给他们通风报信以后,也仍旧获知了董卓的军事行动,最可怕的是竟然连董卓新制定的行军路线都能获知,莫非连董卓私军内部也出了黄巾贼的内奸?而且还是高层。

    这就有些太匪夷所思了。因为私军和家仆一样,都是隶属于主家的。家主荣,则家仆荣,家主衰,家仆更衰。而卖主求荣的行为,会被世人唾弃,所以很难想象董卓的私军也被黄巾贼侵蚀了。但现实就是如此残忍。黄巾贼的渗透力实在是太恐怖了。何进很怕自己的仆人也会有人经不住黄巾贼的诱惑而投贼,这样的内奸太难防了。何进也想不明白黄巾贼究竟拿出了什么样的筹码,才能收买董卓身边的人。

    刘宏不知道何进在想些什么,但是他个人是不想再见到董卓的。董卓那厮可是连续两次辜负了他的期盼。但既然自己问了何进的意见,何进也回答了,那就把董卓也叫入京来,好好问问他是怎么负的朕吧,也好让他死的明明白白!

    刘宏今年以来流年不顺,气受了不少却没地儿撒,这些情况都是董卓所不了解的。董卓原以为吹嘘一下黄巾贼的实力,能映衬出自己的无奈,能让朝廷同情一下自己,换一个轻一点的处罚,谁知道却正正撞在了刘宏的枪口上。

    刘宏又问:“爱卿觉得,该由何人代替卢植继续征讨黄巾贼?”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何进还在想内奸的事情,所以一时没有想到心仪的人选,正犹豫间,杨赐出班启奏:“臣举荐北地太守皇甫义真出任剿黄军主帅。”

    刘宏不知道皇甫义真是何人,睁大了眼睛,一脸询问地看着杨赐。

    杨赐领会,不疾不徐地介绍起皇甫义真:“皇甫义真单名嵩,出身将门,其父乃前雁门郡太守皇甫节。”

    杨赐说到这里,发现刘宏仍旧眨巴着眼睛定定地看着自己,知道刘宏仍旧不清楚皇甫嵩是谁,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举荐皇甫嵩,于是继续补充到:“其叔乃前度辽将军、护羌校尉、大司农皇甫规。”

    听到这里,刘宏脸色有些不太好看,刘宏知道这个皇甫规,大司农还是刘宏在皇甫规死后亲自给他追封的。皇甫规在刘宏心里是个能人、猛将,但刘宏还是不太喜欢他,因为皇甫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