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张家记-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小田再次摇头,说:“那我在外面等你就好了。”

    见全小田油盐不进,武大郎最终放弃了,但起码得到了全小田会给他和吴大河留私人空间的承诺。

    两人去到第二大队的驻地,再次找人问路。

    被问路的士兵见对方是自己人,也很热情,说他认识吴大河,也正好不是当值时间,可以给他们带路。

    全小田一听有人帮忙带路,就像是他自己要找吴大河一样,不停地给对方说谢谢,还一个劲地给对方说自己的事情,和刚才给武大郎领路时的状况差不了多少。

    武大郎在一边看着全小田,心里有一些啼笑皆非的感觉:这个全小田,怎么那么喜欢到处跟人说他家里的事情呢?还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可谁会记得住他这种小兵的事情呢?也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平安地度过这个乱世。难道他是怕自己死了也没人知道他曾经存在过吗?

    新加入的士兵不知道武大郎在感慨人生,他很热情地跟全小田聊了起来,跟武大郎、全小田互通了姓名,他叫梅千桦。

    全小田一听到梅千桦的名字,就一个劲地说梅千桦家乡肯定有很多白桦树。他还说自己是在家里的田里出生的,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前还在地里劳作。

    穷人家的女人和富人家的就是不一样,富人家的千金大小姐、少奶奶都关在家里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但穷人家为了生计,哪能有那么多的顾忌。

    梅千桦跟全小田一样,也很喜欢给别人介绍了自己家里头的情况,还有家乡的风土人情。他是幽州人,他的家乡确实有好多好多的白桦树,可是他家乡被鲜卑人祸害了,他被迫逃难到了冀州,可是官府根本不管他的死活,是太平教收留了他。

    梅千桦的悲惨经历勾起了武大郎和全小田的惨痛回忆,太平教中的教徒,基本都经过各种各样的生活困难,而大汉官府不单没有提供帮助,却变本加厉地增加税收,把他们往绝路上逼。

    三人一时沉默,都没有了聊天的兴致。

    去往吴大河所住帐篷的路程不远,三人很快就走到了。

    武大郎对全小田和梅千桦说了声抱歉,就没管他们二人,自己进去找吴大河了。他没发现梅千桦并没有离开,而是留在了帐门外,和全小田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

    武大郎一进帐篷,就被正在帐中休息的士兵发现了。

    士兵问明了武大郎的来意,就领着武大郎来到吴大河的床铺前。

    此时吴大河正在睡觉。武大郎先向给他领路的士兵道了谢,转头直接就唤醒了正在呼呼大睡的吴大河。

    (本章完)


………………………………

第238章 野蛮的时代

    上回说到张燕在绝望中,选择了跳下城墙,结束自己的生命。

    由于参战双方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交战的位置,所以没有人发现张燕已经跳城墙了。

    因为张梁想要活捉张燕,所以也没有把弓弩手调过来,生怕弓箭无眼,把张燕给干掉了。这就导致了迟迟都未能消灭干净张燕那边剩下的两三百人,还增加了己方士兵的无谓伤亡。

    最终张梁见打了一炷香的时间,己方都没什么进展,就把马元义派到了第一线,想用马元义的蛮力直接敲开张燕军的防守。

    原本张飞也请战的,但是被张平否决了。这种人挤人的小面积战线,张飞的蛇矛根本就施展不开,一个不好把张飞搭进去,张平不要心痛死,就算张飞不一定会跟着他,但张飞也还是他的三哥啊,张平做不到那些枭雄那么冷血。

    而马元义也不愧是街头打架出身的,现在这种混杂的形势,对他的影响微乎其微。他手中双棍上下翻飞,挡、格、架、戳、鞭、敲、锤……无论攻还是守,都游刃有余。

    马元义很快就把对方的阵线撕开了一个缺口,最后的张燕军防御阵线终于崩溃了。防线崩溃,加快了张燕军的败亡。

    没过多久,张燕军已经再也没有人是能站着的了。

    张梁急忙上前,来到马元义身边,问道:“看到褚燕了吗?”

    马元义摇摇头,回答说:“没看见。”

    张梁回身急切地招呼手下:“快!快给我把褚燕找出来!千万别让他给跑了。”张梁一边安排着人寻找张燕的下落,一边自己挨个查看倒在地上的张燕军的人的样子。连一直在打酱油的张宝也加入了寻人的队伍里面。

    一盏茶的功夫后,众人依然没有发现张燕的踪迹。张梁、张宝都不死心,吩咐手下人要仔细寻找。可在场的张燕军也就二三百人,找不到就是找不到,根本就不是仔细不仔细的问题。

    张平没见过张燕,所以没参与寻人。他见自己的两位叔叔都没找到张燕,就想张燕会不会顺着城墙外侧爬到地上逃跑,于是他让张飞戴着他,到城墙外侧看看。

    其实张平也只是见大家都忙着,自己无所事事,有些不太自在,就给自己找些事情来干而已。谁知道等他往城下一看,还真的发现城墙下有一身影倒在地上。

    张平连忙换来了张三,让张三下去看看那个人是谁,是不是就是张燕。

    不用太长时间,张三就重新登上了城墙,把张燕死在城下的消息告诉了张梁、张宝和张平。

    张梁一听连张燕也死了,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连声大骂太便宜他们了。

    张宝还是不太相信,他不明白张燕怎么会跌下城墙了,难道刚才太挤,把他挤下去了?

    而张平就感觉有些茫然。现在他的大仇报完了,自己的身份已经曝了光,那接下来要怎么办呢?接过父亲的反汉大业吗?张平觉得自己还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他没有自信能打得过还没有四分五裂的大汉皇朝,而且他也不觉得自己能打得赢曹操、周瑜、诸葛亮那些神人。他知道自己并不擅长做领航者的角色,他更善于给别人提供解决方案,或是拾遗补缺。

    此时,张梁已经开始拿张燕的心腹来出气,让人砍到他们的手指,或者是敲碎他们的骨头来发泄心中的愤懑。

    张平在一边听到别人惨厉的叫声,有些受不了,虽然他也认为张燕的心腹该死,但作为后世的守法青年,面对这种原始残忍的情景,直觉得恶心难受。

    张平对张梁说:“三叔,我有些不舒服,先下去了。你找人下去给褚燕收尸吧……”

    “还给他收尸?”张梁没等侄儿说完,就不满地对着侄儿大叫,觉得侄子是不是脑袋不太正常。

    张平白了自己三叔一眼,没好气地说:“三叔,你还没听我说完!你让人把褚燕的尸体点天灯!”说到最后,张平的表情很是狰狞。

    张平深恨张燕杀害了他的家人,他恨不得把张燕全家都杀了。只可惜张燕已经很痛快地死于坠楼,让他没能看到张燕受苦受难的表情,虽然他知道自己未必能狠得下心去欣赏,但也可以在自己心中YY一下。

    张梁一听,连忙招呼手下跟着自己一起下去了。他打算亲手点张燕天灯。

    张宝也打算跟着下去。张平及时拉住了他。

    张平对张宝说:“二叔,你快安排人手把这些人给处理掉,然后立刻组织部队,召集所有教众撤离邺县北上,向黑山进发。在黑山建立根据地。”

    张宝对放弃邺县很不情愿,他不想到什么都没有的大山里去生活,就说:“平儿,至于吗?大哥在的时候,不也跟汉军打得旗鼓相当?”

    张平恐吓自己二叔:“叔!洛阳那边很快就会接到我父已逝的消息,到时候他们就不会再等什么吉日,皇甫嵩会立刻带着两万大军杀过来,加上冀州原有的一万六千多汉军,我们抵挡不住。再说,你有我爹的能耐吗?还是三叔有?亦或是我有?”

    张宝说道:“你有啊!你不是学会了大哥的占卜术嘛!”

    张平对自己这个二叔很无语,自己对打仗这种事情太陌生,而且对黄巾军内部也陌生,连知己都做不到,短时间内别说做到自己父亲那种能把对方玩弄于指掌的程度,就连自保都成问题。

    张平为了打破二叔的幻想,很无情地说到:“二叔,你也不想想我才几岁。说白了吧,我什么经验都没有,不会行军打仗,也不会管理内政,就算会占卜,那也是白搭。”

    张宝还是不死心,反驳道:“你三叔会打仗,日常事务有我来处理。”

    张平并不觉得自己的二叔加三叔是一加一大于二,经过这些天近距离地接触张宝,他大概猜到喜欢享受的二叔是眷念优越的城市生活。张平气急了,真想一爆栗敲开张宝的脑壳,看看张宝的脑袋究竟是怎么长的。

    张平干脆不管张宝,对张三吩咐到:“叔达,你去安排撤离吧。我们时间不是太多。记住一定要保证教众们也一并安全撤离,还有尽可能地把城里的工匠也带上。带着民众行军的速度快不起来,所以你一定要抓紧了。”

    张宝见侄儿无视了自己,心里不喜,但他早就习惯被别人无视的感觉了,自己大哥是这样,自己三弟是这样,现在连自己的侄儿也变得这么没大没小了。

    张宝气鼓鼓地生着闷气径自追着张梁下去了,他打算拿张燕的尸体来出这口恶气:张燕这死鬼可没办法无视我!

    张梁不单把张燕的尸体点了天灯,他还让人把张牛角的尸体也拉过来一并点了。

    虽然点天灯是张平提出来的,但是他没有去观刑。他连想象都不敢想象一下那种情形。

    张梁点完两个贼首的天灯,他还不过瘾,就把张燕的心腹通通拉过去,准备一并烧了,不管他们是尸体还是活人。

    当晚,凄厉的惨叫声一直萦绕在邺县上空。

    张平听见,并没有复仇的快感,反倒觉得心烦意燥,很想这场恶梦能快点清醒。他很怀念后世那种能安心去夜街的安全感。现在这个时代对他来说,不单只是科技落后,所有的一切都太野蛮了,太难让人接受。

    等张梁过足了瘾,终于把仇恨松散了一些,这才重新接手黄巾军中的工作。

    首先要处理的问题是那些在此战中选择当观众的那部分军队的处置。

    那部分军队很容易就弄清楚了他们的身份,主要就是原冀州汉军的士兵。他们在张燕的部队中并不受待见,因为他们的领导被张燕用来充当不明真相的教众仇恨的目标,连带着他们也受到了

    张梁对民众的撤离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要把整个县城搬空,不给汉廷留一个人口。

    张平反对,他不希望太过强迫那些不愿离开的民众。但张平只是因为自己的恻隐之心在反对,所以反对并没有很强烈。但张梁就很坚持,所以最后的决议还是要搬空邺县。

    针对搬空邺县的目标,需要重新确定方案。张平建议张梁率领大军向汉军大营运动,震慑汉军。张宝负责领

    那部分军队很容易就弄清楚了他们的身份,主要就是原冀州汉军的士兵。他们在张燕的部队中并不受待见,因为他们的领导被张燕用来充当不明真相的教众仇恨的目标,连带着他们也受到了

    张梁对民众的撤离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要把整个县城搬空,不给汉廷留一个人口。

    张平反对,他不希望太过强迫那些不愿离开的民众。但张平只是因为自己的恻隐之心在反对,所以反对并没有很强烈。但张梁就很坚持,所以最后的决议还是要搬空邺县。

    针对搬空邺县的目标,需要重新确定方案。张平建议张梁率领大军向汉军大营运动,震慑汉军。张宝负责领

    张平为了打破二叔的幻想,很无情地说到:“二叔,你也不想想我才几岁。说白了吧,我什么经验都没有,不会行军打仗,也不会管理内政,就算会占卜,那也是白搭。”

    张宝还是不死心,反驳道:“你三叔会打仗,日常事务有我来处理。”

    张平并不觉得自己的二叔加三叔是一加一大于二,经过这些天近距离地接触张宝,他大概猜到喜欢享受的二叔是眷念优越的城市生活。张平气急了,真想一爆栗敲开张宝的脑壳,看看张宝的脑袋究竟是怎么长的。

    张平干脆不管张宝,对张三吩咐到:“叔达,你去安排撤离吧。我们时间不是太多。记住一定要保证教众们也一并安全撤离,还有尽可能地把城里的工匠也带上。带着民众行军的速度快不起来,所以你一定要抓紧了。”

    张宝见侄儿无视了自己,心里不喜,但他早就习惯被别人无视的感觉了,自己大哥是这样,自己三弟是这样,现在连自己的侄儿也变得这么没大没小了。

    张宝气鼓鼓地生着闷气径自追着张梁下去了,他打算拿张燕的尸体来出这口恶气:张燕这死鬼可没办法无视我!

    张梁不单把张燕的尸体点了天灯,他还让人把张牛角的尸体也拉过来一并点了。

    虽然点天灯是张平提出来的,但是他没有去观刑。他连想象都不敢想象一下那种情形。

    张梁点完两个贼首的天灯,他还不过瘾,就把张燕的心腹通通拉过去,准备一并烧了,不管他们是尸体还是活人。

    当晚,凄厉的惨叫声一直萦绕在邺县上空。

    张平听见,并没有复仇的快感,反倒觉得心烦意燥,很想这场恶梦能快点清醒。他很怀念后世那种能安心去夜街的安全感。现在这个时代对他来说,不单只是科技落后,所有的一切都太野蛮了,太难让人接受。

    等张梁过足了瘾,终于把仇恨松散了一些,这才重新接手黄巾军中的工作。

    首先要处理的问题是那些在此战中选择当观众的那部分军队的处置。

    那部分军队很容易就弄清楚了他们的身份,主要就是原冀州汉军的士兵。他们在张燕的部队中并不受待见,因为他们的领导被张燕用来充当不明真相的教众仇恨的目标,连带着他们也受到了

    张梁对民众的撤离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要把整个县城搬空,不给汉廷留一个人口。

    张平反对,他不希望太过强迫那些不愿离开的民众。但张平只是因为自己的恻隐之心在反对,所以反对并没有很强烈。但张梁就很坚持,所以最后的决议还是要搬空邺县。

    针对搬空邺县的目标,需要重新确定方案。张平建议张梁率领大军向汉军大营运动,震慑汉军。张宝负责领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本章完)


………………………………

第239章 混乱的信息

    上次说到对于那些不愿意迁走的教徒,张宝简单粗暴地安排士兵,直接把这些人的房子给拆了。

    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办法,同时为那些非教徒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原本住在城中的民众生活相对富裕,还真没多少人是加入了太平教的。只是现在他们看到黄巾军连自己人的房子都拆了,他们中的很多人为免自己的房子甚至是祖屋被拆,只能是选择在表面上屈服了。他们内心的想法是,以后一定要找机会从黄巾军的看管中逃出来,重新回到自己的家园。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暂时妥协。对于这些不肯妥协的非教徒,张宝的命令是杀。张宝不单把这些人都拉到菜市口砍头示众,更是把他们家的财富给抢个干净。

    这些惨无人道的事情,张平都是不知道的。虽然张平的职责是远程监视民众迁移的进度,以便协调张梁大军的行动,但因为他知道想要让民众离开家园是很困难的,一两天内根本完成不了,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注意邺县中发生的惨案。这也是他以己度人,忽略了现在的社会风气是原始野蛮的,不单人们处理问题的手法简单粗暴,就连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不会有空间存放人权、民主、自由的概念,连模糊的概念都不会有。

    就在何猛和卢植吵着要趁黄巾军权力处于混乱的状态,尽快出兵的时候,汉军突然发现黄巾军又回来了。这引起了何猛对卢植的严重不满,他把错失良机的全部责任都归咎到了卢植头上。

    卢植对此却是毫不在意。汉军六天前就收到了张角去世到的消息,但那时候,待汉军弄清楚了张角死亡的具体原因后,黄巾军已经退回到了邺县,并完成了合并。那时候,张燕的军力是三万多人,比卢植手上的汉军多出一倍,再加上张燕占据城防之利,卢植要是贸然进攻,别说捡便宜了,完全就是去送死。

    而汉军后来听到另一个版本的传言,那是在两天之前。卢植已经第一时间派人把张燕和张梁内讧的消息传回洛阳,他自己则坐看黄巾军内讧,打算趁着张梁不敌张燕的时候,在张梁背后补上一刀,好拿下黄巾匪首张宝、张梁的人头,到那时候,不单能弥补自己此前失利的罪过,还能赚上一笔大大的功劳。谁知道张梁、张宝这么不济,才一天的功夫,就让张燕给灭了。肯定是张宝、张梁那两个蠢材,一到邺县就发起攻城,张燕趁着张梁军攻城不利的时候,给了那两个蠢材致命一击。

    张宝、张梁跟张角之间相差实在是太大了。这是卢植对张家兄弟的评价。

    卢植这边到现在还没弄清楚对面的黄巾军是什么谁领军,他还以为是张燕又带着人回来了,所以才有这种猜想。他认为张梁的复仇行动就是送死,拿一万兵硬碰张燕的三万多兵,没有不输的道理。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士人,完全忽略了底层民众的感受,能判断准确那就是出奇了。

    黄巾军那边的任务只是牵制汉军,所以他们只是回到了张角当初扎营的地方扎营,也没有主动过来挑衅汉军。

    汉军这边是在第二次仔细打探以后,才发现了领军的竟然是卢植认为已经完蛋了的张梁,这让卢植看不明白了。他心想:难道张氏兄弟都会妖法不成?目前也只有这种解释能说得通了。

    卢植觉得自己想清楚了张梁获胜的原因,就更加不敢轻举妄动了。

    除了卢植这边获知的信息较为混乱以外,还有常山那边的赵芸也被这些前后矛盾的消息弄糊涂了。他先是听到下面的人回报说抓到了邺郡那边过来的逃兵,经过审讯以后,他才知道张燕袭击了封谞他们,但逃兵不清楚封谞他们死没死,但他们溃败是肯定的。另一方面,逃兵也不知道黄巾军内讧的具体原因。

    逃兵是好容易才从张燕所部的围剿中逃了出来的,原本他也不想再回到黄巾军的序列,可就在他停下来喘口气的时候,好死不死的,竟然让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黄巾军士兵发现了。可他已经筋疲力尽了,想要再跑都跑不动,就被人抓到赵芸这里来了。可他只是一个小兵,什么情况都不清楚,赵芸见问不出什么,就让人把他带下去,先关起来再说。

    那时候,赵芸根本没心情处理一个无关紧要的逃兵。虽然他得到的信息不全,但是黄巾军内讧这消息不会是假的,封谞这边完蛋了估计也是真的。细算起来,赵芸可是封谞这边的人。赵芸最害怕的就是张燕不会放过自己,常山这边可没留下多少兵,想要自保都做不到。

    只不过没等赵芸忧心太长时间,张燕的特使就过来了。特使的目的地是幽州,只是顺路过来给赵芸打声招呼而已。

    但依照张燕特使的说法,张燕袭击封谞是为张角报仇,跟赵芸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虽然赵芸并不能完全放心,但起码表面上,自己暂时是安全的。

    谁知道才过了两天,下面的人又传来了另一种说法,说张燕弑师。赵芸不知道该相信哪一种说法,但无论是封谞杀的张角,亦或是张燕杀的张角,跟他好像都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只不过一天一变的消息太过混乱,让赵芸觉得很没有安全感。

    为了能及时知道局势的变化,赵芸派出心腹去邺县周边就近观察,让心腹一有最新就传回来给自己。

    又过了六天时间,赵芸等来了张燕势力被简单快速地铲除了的消息。次日又收到了黄巾军向汉军进军和黄巾动员邺县民众撤离的消息。

    赵芸不明白黄巾军并没有处于劣势,怎么好端端的,就选择撤离了?他很忧心自己的前程,也忧心赵家的前程。他想:我是不是该跟汉军那边接触一下,看看是否有机会重新回归朝廷呢?

    (本章完)


………………………………

第240章 道不同

    上回说到赵芸觉得黄巾军一日三变,不靠谱,打算重新投入大汉的怀抱。

    赵芸给汉军现任主帅卢植写了表明自己对大汉忠心的信件,找了一个他自认为机灵的家仆,让家仆把密信带到汉军大营。

    赵芸家仆昼伏夜行,小心翼翼地绕过了黄巾军主力所在的邺县,一路无惊无险,用了八天才去到汉军的大营,比直奔汉营多耗费了整整一倍的时间。家仆觉得这是值得的。

    此时皇甫嵩已经带领新来的两万大军和卢植剩下的一万六千汉军合流了。也就是说现任的汉军主帅已经换成了皇甫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