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张家记-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278章 如此知己,如此知音
上回说到郭嘉听说梁旭是东平食品的少东家之后,嚷嚷着要梁旭请客吃饭。
戏忠在一旁插嘴:“你就知道吃!要请客,当然应该去醉红楼!”
郭嘉一拍大腿附和到:“对对对!”
梁旭和荀彧听到戏忠和郭嘉两人提到醉红楼,脸色都青了,他们可都知道那是本地有名的青楼,不是小孩子该去的地方。
荀彧急忙出声制止:“我警告你们,别把我的学生带坏了!”
戏忠嬉皮笑脸地说:“放心吧文若,我们只是去吃个饭,喝个小酒。”
荀彧连忙喝止:“喝酒也不行!”
郭嘉陪着笑脸说:“行行行!他不让喝,我们自己喝。”
其实戏忠和郭嘉是很少愿意和别人外出吃饭的,他们都是那种请都未必能请得动的人。而现在调侃梁旭请吃饭,其实已经是认可梁旭是自己人了。
原本戏忠在看到梁旭进门时的紧张表现,是看不起梁旭的,觉得这个娃娃和普通的娃娃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不明白高傲如他也不得不钦佩的荀彧怎么会收这么普通的小孩子做学生,但后面从荀彧的话中听出了梁旭竟然能叫出他和郭嘉的名字,他对这个孩子就另眼相看了。
戏忠和郭嘉虽然才华横溢,但两人也恃才傲物,生活方式也比较随性,所以不太受士族圈里的人们所待见,流传在外的不是他们的才干,确是他们生活不检点的坏名声。
戏忠自是有自知之明的,只是不去在意而已。但这个叫做梁旭的小孩子,听荀彧说还是外地来的,竟然知道自己和郭嘉的名字,而且看样子还很敬仰自己和郭嘉的样子,这让戏忠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意思,这才接纳了梁旭。
荀彧没管戏忠和郭嘉,转头对梁旭严肃地说:“你现在明白为什么为师不让你接近他们了吧?”
郭嘉抗议道:“诶诶诶!文若,你怎么可以这样教你的学生呢?还亏我们把你当做知己。”
戏忠干脆直接挖荀彧墙角,诱惑梁旭拜他为师:“小家伙,要不你拜我为师吧,别跟着文若那个臭老头了,让他把你也变成一个小老头就不好了嘛。你说对不对?”
荀彧板起脸,对戏忠说:“旭儿不适合跟你们学兵家。”
戏忠一听就不同意了,“怎么就不适合了?”
梁旭也一脸期待地看着自己老师,因为他心里很想学。
荀彧看到梁旭的表情,很是无语,他清楚自己这个学生好奇宝宝的特性,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学,完全不考虑学了以后能不能用上。但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且自己的这个学生还要处理黄巾军的事情,哪有闲工夫去细究战阵之事。
于是,荀彧对梁旭循循善诱地说:“旭儿,你喜欢打仗吗?”
梁旭一想起他的第一次战争经历,就摇了摇头,不纯粹因为自己打输了,更重要的是那是他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战场上残缺不全的尸体,虽然不至于给他造成“童年阴影”,但还是很恶心,他不希望自己认识的人会变成那些连样子都认不出来的尸体,很是排斥。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荀彧又问:“喜欢上前线吗?”
梁旭还是摇了摇头。
“那你跟他们学兵家是浪费时间。”荀彧下了最后的结语。
戏忠再次对梁旭诱惑道:“战争是男人的浪漫,文若那个死老头子懂什么?你不觉得带兵打仗很拉风吗?”
要是梁旭没有上过战场的话,他肯定很认同戏忠的这个观点,但现在他却很坚定地摇了摇头。
梁旭讨厌打仗,讨厌战场,他之所以想学兵家,是想应对将要到来的乱世,以暴制暴。但他听了荀彧的第二句问话,他就想明白了,荀彧自己就没有上过前线,但也在关键的时间点指点了曹操的军事行动。那自己也不是非得什么事情都得自己撸袖子上去干,自己未来的工作重心是在大后方,带兵的事情,还是留给太史慈、赵云那种智勇双全的猛将好了。
荀彧早就知道梁旭会怎么选,不然的话,他肯定早就向官府举报自己的学生是一个战争贩子了。不过梁旭自己的表态,还是让荀彧觉得很欣慰,觉得自己没有白教他。
荀彧不再理会戏忠和郭嘉的胡闹,慈爱地问梁旭说:“旭儿,你来找为师是不是有什么疑惑难解呢?”
荀彧发问,梁旭这才想起自己此来的目的,于是就把刘备家里头发生的宫斗大剧娓娓道来,只是没有直接说出刘备的名字,只是说自己认识的一个朋友,还修改了刘备在外面浪流时的经过,避免荀彧他们未来和刘备碰面的时候,会想起今天的事情,让刘备无辜地给荀彧他们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毕竟刘备是自己的便宜大哥,而发生的事情是刘备的家丑。
戏忠和郭嘉见梁旭讲故事,也不继续打闹了,就在旁边津津有味地听着。
故事说完,梁旭自己先说了自己认为刘备杀了婢女是错误的看法。
听完了自己学生的意见,荀彧先开了口:“旭儿,你是不是没读过《列女传》和《女诫》呢?”
梁旭点点头。他不是没见过这两部书卷,只是他对这两部著作都挺反感,觉得里面的内容是对女性完整人格的侵犯,所以他翻都不翻一下。
荀彧继续说:“为师这里有,待会儿为师找给你,你带回去看看。”
此时,郭嘉就叫嚷起来:“那种死脑筋的书有什么好看的!女人们要是按照上面的说法去做,这样的女人是没有灵魂的,没有了自我,一点都不可爱!”
荀彧睨了郭嘉一眼,示意他闭嘴。谁知道戏忠就在一边起哄:“嘉弟说得太对了!醉红楼的姑娘最有味了!”说完,戏忠对郭嘉眨眨眼。
梁旭突然发现戏志才和郭嘉才是他的知音,亏他刚才还在诽腹自己的老师怎么会认识这两个浑人。虽然梁旭对戏忠和郭嘉改观了,但也不代表他认同戏忠最后一句话。他自认为自己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大好少年。
………………………………
第279章 提亲
上回说到梁旭心里感叹终于找到了知音。
荀彧看见自己的学生一脸轻松的样子,也就知道他根本没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
其实荀彧清楚梁旭说这个故事,只是想要得到别人对他的认同。梁旭在自己说完故事以后,就直接把他自己的意见也表达出来,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但荀彧没想过要逼着梁旭接受他自己的观点,虽然梁旭外表是一个小孩子,但荀彧能感觉到他的这个学生不像别的孩童,他有自己一套完整的价值观。
荀彧之所以会与生活作风和他完全不一样的戏忠和郭嘉交朋友,正是因为他的包容度,他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格,懂得尊重别人心中的道。
这是荀彧身上最闪耀的优点,也正是这一个优点,让历史上身为曹魏大管家的他,能够和曹操一起带领曹魏走上了唯才是举的道路。而这其中,曹操更多的是碍于他自身宦官之后的身份,为士人所轻,才不得不不拘一格录用人才。而荀彧是真正的包容并蓄。
也正是有了唯才是举,才让曹魏能迅速积累大批人才,有拥有了与受天下名士追捧的袁绍一争长短的本钱,并及时抓住了袁绍因为自己的性格弱点而犯下的错误,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可以说,没有荀彧,就绝对不会有后来强大的曹魏。
这时候郭嘉又嚷嚷起来了,说是新认识了一个知音,一定要好好庆祝一下。
荀彧见朋友们兴致勃勃,也不扫他们的兴,对梁旭点了点头,就自己先站了起来。
众人走出书房的时候,荀彧很严肃地补充到:“不能去醉红楼。”
戏忠脸上明显露出了失望的神色,但毕竟有小孩子在场,他也不好真的拉着大家去烟花之地。
郭嘉毕竟还很年轻,只要有得吃就行,连忙说:“行行行!都依你!”
荀彧又补充道:“不许喝酒!”
郭嘉弯腰对梁旭说:“听见没有?不许你喝酒。”
梁旭原本就不喜欢喝酒,不管是前世那种经过上千年进化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名酒,还是这一世浑浊不清的没什么味道的酒,他都不喜欢。所以他到现在都还没想过要把蒸馏技术弄出来。
所以梁旭随口就答应了,还让众人在书院门前等他一下,就自己一个人转身跑掉了。
没过多久,梁旭带着太史慈在书院门口和大家汇合了。
梁旭郑重地把太史慈介绍给了戏忠和郭嘉,他心里希望太史慈能够跟他们两人学习兵家,可惜太史慈和戏忠他们各自看对方不顺眼,太史慈觉得戏忠他们太随性了,戏忠和郭嘉就认为太史慈拥有着荀彧守规矩的外在,却没有荀彧那富有四海的学识和海纳百川的胸怀。
所以,在后面的宴会上,太史慈就被戏忠和郭嘉给无视了。不过太史慈也早就习惯了别人的冷眼,所以一点没感觉拘束,倒是独自坐在角落里自斟自饮,乐得自在。
戏忠和郭嘉在宴席上胡吹乱侃,酒到杯干,好不自在。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席间,荀彧趁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问梁旭:“旭儿,你家里给你定亲了没有?”
梁旭不知道荀彧问这个问题想要干嘛,难道是想招自己当女婿?虽然不想给荀彧当女婿,但梁旭还是很诚实地摇了摇头。
而旁边明明刚刚还在和郭嘉在互相吹嘘的戏忠突然转过头来说:“小家伙,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你看……”说着就想梁旭眨眨眼。
梁旭当然明白戏忠后面的意思,他转头看向荀彧,一脸委屈地问到:“老师,你的家里也有一个和学生差不多大的女儿?”
荀彧很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然后瞪了多事的戏忠一眼。
梁旭心里还是想着他前世的妻子,他一致认为他妻子也和他一起来到了东汉,但这种事情很难一言两语和荀彧说明白,只能委婉地说:“老师,学生现在还小,娶妻的事情现在就提出来,是不是太早了?”
戏忠在一旁揶揄到:“又没让你现在就娶进门,只是定亲。你不知道什么叫定亲吗?”
梁旭转头对戏忠说:“戏先生,学生认为学生未来的夫人应该能跟学生产生心灵共鸣的,所以学生需要先跟她培养感情基础,再把她娶进门。”
戏忠听完梁旭说的话,眼睛瞪得圆圆的,就像看怪物一样地看着梁旭。过了好一阵,戏忠才说:“不是我说你,你这样能娶到妻子才怪。不先把人家姑娘娶进门,哪有姑娘会跟你培养感情?你以为是醉红楼里面的姑娘吗?”
郭嘉在一旁插嘴:“就算是醉红楼的姑娘,也不会真和你这种傻孩子培养感情的。”
荀彧见两位好友在一边胡闹,而自己的学生也没那意愿,也就不再提这个事情了。
荀彧之所以想招梁旭做女婿,还是因为刚才梁旭为了他朋友的婢女鸣冤,才冒出来的想法。虽然自己的学生和自己在对那件事情上面的看法不一样,但荀彧认为能嫁给自己这个学生的女孩儿,肯定会很幸福的。因为现在的女性是没有任何地位可言的,也只有自己这个傻学生会为了地位微末的婢女去鸣不平。
向梁旭问亲事的事情只是宴会中的一段小插曲,可快就被大家抛在脑后了。
当晚宾客尽欢,戏忠和郭嘉更是喝得不省人事,趴在桌子上就睡过去。
宴会以后,荀彧叫来了仆人,命令仆人分别把戏忠和郭嘉抬上事先准备好的牛车,安排仆人先把那两个醉鬼给送回家去,然后才辞别了梁旭,独自回家。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梁旭身边就多了两个混吃混喝的家伙。为了从这两个脸皮比城墙还厚的家伙身上捞回一点成本,梁旭拿不请客来要挟他们教导太史慈、梁晟、赵风、赵范兵家的知识。
俗话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戏忠和郭嘉为了能继续混饭吃,也只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
第280章 颍川的欢乐时光
上回说到戏忠、郭嘉答应了梁旭收太史慈、梁晟、赵风、赵范做学生,教他们兵家的知识。
可这却害惨了太史慈他们。除了赵范因为接受能力比较强,避免了戏忠、郭嘉无情地骂他蠢以外,太史慈、梁晟、赵风都被梁旭强加给他们的新老师给骂成了人头猪脑,让他们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就是猪脑袋了。
太史慈、梁晟、赵风为了证明自己的能耐,也曾经向他们的老师发起了挑战。可毕竟大家手底下都没兵,想要搞个模拟战都不行,没法决出个胜负,光凭口说并不能证明些什么。最后是梁旭给他们捣鼓出了一套带迷雾遮蔽效果的沙盘游戏,让他们一决高下。
那个沙盘游戏的对阵双方需要被屏风隔开,各自面对只能看到己军布置的沙盘。而裁判会把对阵双方的布置统合到另一个不让参赛者看到沙盘之上,而围观的观众都能在这个沙盘看到“战场”的整体情况。
当参战方的“斥候”或者“部队”遇到对方的“军队”时,敌军被发现的布置才会被摆到对阵者各自的沙盘上。
对于戏忠他们来说,这种沙盘玩法很新鲜,也很刺激。
一经对阵,太史慈、梁晟、赵风他们都毫无悬念地被打得落花流水,干净利落就败下阵来。
赵范原就自觉自己比不上他的老师们,现在看到太史慈他们输得那么干脆,更不愿意出丑了。
可是戏忠和郭嘉已经爱上这个游戏,他们就逼着赵范陪他们玩,威胁赵范不玩就罚抄书,最后赵范也只能就犯了。
戏忠和郭嘉平时比较少骂赵范还是有理由的,赵范和他们对阵的时候,比太史慈他们三个人坚守的时间要长太多了,虽然都是被压着打,但赵范一直守得很稳。
最终戏忠宣布弃权,他觉得自己继续攻下去也没意思,赵范的部队已经被他全部赶回了大本营了,赵范的活动空间已经全被榨干了。再继续下去,赵范也只有等死的份儿。
而郭嘉对阵赵范的那一盘,郭嘉用兵虚虚实实,甚至一路放开自己的大本营,引诱赵范去攻。可惜赵范死心眼,一直猫在大本营只守不攻。面对这只死硬派乌龟赵范,郭嘉也投降了,他觉得这样一点都不好玩。郭嘉还非常生气地骂赵范是猪脑袋,说要是换了在现实中带兵,加上天气、粮食储备等诸多因素,像他一样一味防守,只有死路一条。
赵范被老师骂了,觉得很委屈,就弱弱地抗议到:“游戏的规则不是没有天气、粮食储备等因素嘛!”
郭嘉被赵范的死脑筋气得七窍生烟,但赵范说的也没错,他是依足了游戏规则来玩的,但沙盘演练是纯粹的游戏吗?
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和赵范玩这种沙盘游戏了,包括在教学的时候,赵范也会被戏忠和郭嘉给冷落。梁旭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戏忠、郭嘉就是那么随性和任性的人。
后来荀彧也被戏忠和郭嘉撺掇着,过来和他俩过两招。双方互有输赢,但戏忠和郭嘉的胜率要略微高一些。戏忠、郭嘉因此而得意洋洋,戏忠还拿着他的战绩当着荀彧的面,再一次挖好朋友的墙角,想让梁旭拜他为师。
只是梁旭已经打定了主意,自己未来的定位就是后方的管理者,所以没受戏忠的诱惑。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起点读书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网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其实戏忠想要收梁旭为徒的心意也不单纯,他并不觉得梁旭适合学习他的本领,他看中的是梁旭那土豪的身份,只要梁旭成了他的学生,那么他的饭堂就可以从东平酒楼换到醉红楼了。
现在的社会风气可是:老师说的话,当学生的,是不能不听的。虽然戏忠自己也不是会遵守社会规范的人,但他却希望自己的学生梁旭是是这样的人。
可惜戏忠的邪恶计划并没能实现。虽然他的学生梁晟也是梁家的太子爷,但戏忠早看出来梁晟在梁家的地位不算太高,而且成年人的梁晟也没有小孩子梁旭那么好欺骗。所以戏忠才想着打梁旭的主意。
幸好《太平要术》没有教梁旭读心术,不然让梁旭知道自己交了这么一个高智商的损友,估计他晚上会睡不着觉,需要时刻提防着戏忠暗算他。
欢乐的时光过得特别快,梁旭他们很快就迎来186年的春节。
荀攸趁着春节假期,洛阳离着颍川郡颖阴县老家也近,就回了家里一趟。梁旭有幸在荀府见到了他。可是大人们都在忙着联络感情,梁旭这个小屁孩就被大家忽略了。
除了荀攸以外,梁旭还见到了很多荀家人,几乎人人身上都有官职,看得梁旭目瞪口呆:荀家的势力也太庞大了吧?
荀家家大业大,来给他们家拜年的人就多,就连远在济北郡,给梁旭吃过闭门羹的程昱也来了,还有陈留郡的满宠,同是颍川郡的钟繇、杜袭、陈群。真的是群星璀璨,耀瞎了梁旭的钛合金狗眼了。
只可惜大家都是奔着颍川荀家、颍川书院,还有荀家八龙的招牌来的,就连身为八龙中的荀绲的儿子的荀彧都成不了这里面的主角,梁旭这个不知道打哪儿来的荀彧的学生就更加没人会留意到他了。
幸好梁旭自己心态好,原本就没奢望能拉拢这些大神给他打工,现在能见这些大神一面,他已经觉得三生有幸了。他只是觉得自己既然来了一趟东汉三国时期,连此时的英雄人物也没见到几位,那就白来了。
不过他还是有一点小小的遗憾,那就是此时没有相机,不然跟这些大神合个影,再让他们在照片上签个名,等他们成名以后,再拿出来拍卖,呃,不对,是留做纪念。
梁旭可是很清楚这些人里面,谁一定会成为未来的大神。现在他也只能感叹世事弄人,没有相机的世界,实在是太可惜了!
荀家的春节联欢足足持续了半个月,梁旭觉得自己也该启程去洛阳见皇甫嵩了。
………………………………
第281章 从洛阳城墙到水泥的诞生
上回说到梁旭终于打算去洛阳找皇甫嵩了。
其实孔融在梁旭离开北海郡营陵县的时候,就已经给皇甫嵩发出了已经寻到梁旭的公函。皇甫嵩收到孔融的公函以后,还以为梁旭十天半个月就回到的,谁知道足足等了一个多月,却只等来了荀攸拿来的有关梁旭的来信。
信是荀彧写的,信上说梁旭现在跟着他在学习,让都乡侯无需担心。
因为皇甫嵩找梁旭的原因也只是想着带走身边培养他,按照梁旭才五六岁的年龄,也不可能此时就推荐他到朝廷上任官,所以既然梁旭现在在天下闻名的颍川书院读书,而且还是超有名的荀家八龙的子侄亲自教导,皇甫嵩当然是放心的。
皇甫嵩还回信让梁旭安心在颍川书院学习。
但毕竟是皇甫嵩挖掘了梁旭,也是皇甫嵩给了梁旭这个外出交游的机会,不然梁旭现在很可能还埋头在他的渔村搞科研,也不可能认识并拜师荀彧了。
梁旭跟着荀彧学习的这段日子,真的学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
为此,梁旭也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当面给皇甫嵩说声谢谢。
荀彧也很赞成梁旭的想法,还打算陪他去一趟洛阳。荀彧的计划是去洛阳见了皇甫嵩以后,再带梁旭去河内郡拜访司马家,他觉得自己的这个学生什么都好,但好像就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总会在见到一些能人的时候发愣,所以就打算带他出去转转。
因为梁旭想着自己还会跟着荀彧回到颍川书院的,所以他只打算带着太史慈这个超级保镖出去转一圈就算了的,谁知道戏忠、郭嘉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他们要出远门的消息,硬是死皮赖脸地说要一起去,梁旭知道他们俩只是想着继续蹭饭吃才说要跟来的,而为了梁晟他们的学习不会中断,梁旭只能选择带着全家人一起上路了。
戏忠、郭嘉这两个家伙,虽然也是士族,可是家里的状况不算好,虽然还不至于揭不开锅,但跟着梁旭吃香的喝辣的一段日子,以他们好酒好色的德行,已经不想继续回家里过他们的“清贫”日子了。而且也只有梁旭这唯一一个冤大头愿意管他们的饭,他们不赖着梁旭赖谁呢?
其实梁旭心里也暗乐自己白捡了两个宝贝,这两个家伙又不是许褚和典韦那种饭量惊人的大汉,更别说梁旭背后就是黄巾军,实力雄厚,他完全不用担心自己会被这两个弱不禁风的书生给吃破产。
相反的,梁旭还很担心这两个活宝会和历史上一样短命,但又不好意思过问别人的私生活,毕竟他自己今年夏天以后才六岁,以辈的身份说长辈就有些管太宽了。
请各位书友支持正版,请到qq阅读、或阅文旗下其他任一站支持作者,不胜感激。
梁旭这次离开颍川的时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