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皇子辩-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也想不到,其真正的发明者便是被后世几千年文人一直唾骂的祸乱朝纲,制造出党锢之祸“十常侍”之一,大汉掖庭令、列候毕岚。
毕岚依旧谦虚不已:“殿下廖赞了,区区玩物而已,得不了殿下如此评价。”
刘辩环视了周围一眼,指着自己的马车道:“人多嘴杂,公公,还请上车一叙长短。”
毕岚也很奇怪刘辩如此光明正大的正式找自己,必然有所急事,左右一观,对着自己的徒弟道:“你在此不要走动,我去去就回。”
“诺……”
多谢我的朋友夙凤的打赏,还有书友机器人153328180、ljsh投的月票,谢谢大家,真的很感谢。
(本章完)
………………………………
第119章 韩姬儿黄
刘辩笑眯眯的看着毕岚那张胖胖的大肥脸,端起茶水敬了一下毕岚。
毕岚也忙不送的端起茶杯,笑呵呵的说道:“祝殿下福寿绵长。”
“毕公,我也不转弯抹角了,我来此,就是为了这份翻车图纸。”
“哦?”毕岚不明白,一件小小的器械为何会使得刘辩如此大张旗鼓呢?
“毕公,你想想,此物若是用在田间灌溉将会如何啊?”
刘辩的话犹如捅破了一层窗户纸,毕岚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这一项小小的发明绝对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下。
“毕公。”刘辩诚恳道:“如今已经到春夏交际,可咱们关中拢共下了不到三场雨!若是处置不当又是一场旱灾!旱极而蝗,若是再出蝗灾,民何所食?关中何所食,天下何所食?”
毕岚张张嘴,有些苦涩。他有些无可奈何道:“其实殿下若不来找咱家,咱家也必然要找殿下啊……”
“不知道哪个兔崽子,在陛下面前闲言碎语。竟然要造四出文钱!此必然是祸国殃民之策啊!”毕岚激动的都咬牙切齿。
“什么!”刘辩也大惊失色、汉代初期币制混乱,虽然维持了秦朝钱币制度,但是允许私人铸币,自由放任政策,允许民间私铸,这种政策老百姓是沾不到光的,只能有利于贵族、豪强和富商们。权贵富商既占有矿(铜)山,又拥有劳动力,还有雄厚的资本和专门的技术,开放私铸,使他们成为直接受益者。
可权贵富商什么尿性,既然可以自己铸币,为了牟利,那就拼命的节省铜料,往里掺铁、掺其他各种各样的杂质。致使钱币粗糙质量低的让人发指。滥发货币也使得汉初通货膨胀严重,社会经济崩溃,朝廷连为宰相拉车的马都凑不到一色的。
直到吕后进行改革才有所好转,但是,凡是就有个但是,惠帝死后,功臣为刘氏右袒,诛灭诸吕。
华夏文明就是这样,打到了一个人,那么他生前所做的一切都会被否认,都会被肆意抹黑。
但是历史总会给我们能够窥测的一角,明代太仓人陆容的《菽园杂记》记载:“高皇(朱元璋)尝微行至三山街,见老妪门有坐榻,假坐移时,问妪为何许人?妪以苏人对。又问:‘张士诚在苏何如?’妪云:‘大明皇帝起手时,张王自知非真命天子,全城归附。苏人不受兵戈之苦,至今感德。
十多年后,即使张士诚的大周政权被朱元璋灭亡之后,苏州人依旧感恩张士诚的恩德,好的施政者不仅仅会活在字面上,还会活在百姓的心中。
也难怪施耐庵、罗贯中、陈基、陈维先等元末名士都曾在张士诚帐下任职,为其出谋划策,十庙钟山黯夕阳,一龛犹自祀张王。
到汉文帝时期,又恢复了混乱的币制,但是其铸币的大头归汉文帝宠幸的大太监邓通。邓通靠铸币而富可敌国,但是得罪太子汉景帝,最终竟然被活活饿死。
到汉武帝之时,共进行了五次币制改革,将各地的铸币权全部收拢于中央,终于奠定了五铢钱的基础,中间虽然有王莽等改制的波动,但是延续至今,依旧是五铢钱行天下。
“四出文钱”亦称“角钱”。在钱背内郭四角铸有四道连接外郭的斜纹,如四路而出,故称“四出五铢”。这样减少了花纹与钱币本身的重量,无疑是朝廷搜刮民财一项恶举。
其后因连年战乱,财政空虚,公元190年,董卓又“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洛阳城里的铜人、铜马等,都被他毁掉铸了小钱。这种小钱质量低劣,连文字都看不清楚,被人们称为无文小钱。
董卓小钱铸造发行后,物价飞涨,“谷一斛至数十万,自后钱货不行”,对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随着五铢钱的流通衰退,商品交易转向以物易物的形式。
我们亦能从的洛阳的博物馆观看到出土了不少东汉五铢钱和董卓小钱相其对比,就知道如此强掠民财的恶举是多么的可恶。汉董卓火焚洛阳,倾覆东汉,落得千载骂名。今日看来,汉灵帝开的坏头和其后的董卓小钱,岂不是东汉王朝的一曲挽歌?
“吾要去劝谏父皇!”刘辩站起来就要往外走。
“殿下,不要啊!”毕岚紧张的拉着刘辩的袖袍。“咱家昨日在西园外跪了一天,只受到了陛下的斥责,无所用也……”
“那怎么办?本就民生艰难,如此搜刮民财可不就是官逼民反么!”刘辩一心想先拉拢关中各地百姓,以稳天下先稳脚下关中之计来谋划天下。此法必定导致天下民怨沸腾,关中百姓更是首当其冲。
“呵呵,殿下,殿下,消消气。”毕岚劝下了愤愤不平的刘辩。
“明着不可,但是暗地能行啊,咱家也想知道,是哪个小子阴咱家。若是此事真的成定,少府要被天下百姓骂死啊!”
“哦?”刘辩好奇的看着这个胖胖的宦官大佬。
“那些人不过就是忽悠陛下,言语用此法能够节省铜料以造出更多钱币,咱家掌管少府,能不能节省铜料咱家还不知道?”
刘辩听后有些哭笑不得,这不就是千年前版本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么”?
“那毕公一定要小心行事啊。”
“哈哈嘎,”毕岚的公鸭嗓子让人听得不怎么舒服,他摆摆手道:“方向,咱家在掖庭令上也待了八九年了,这点分寸咱家还是有的。”
“那翻车?”
“殿下想把翻车装在哪?这一个翻车可不是一两千钱就能做出来的。”
“先装在孟津。”刘辩是深思熟虑过,他从马车中展开一张地图,地图上清晰的标注着整个司隶校尉部,关中地区的范围精确到村落。细细标注了地区人口,水文,物产和治所。
毕岚看到这张地图眼神中有惊讶,也有震撼!少府也专门有为皇帝制作地图的工匠和职责,但是毕岚从来没有看过这么精确的地图,制作这张地图所耗费的时间和金钱绝对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办道的事情。
刘辩指向地图的孟津县的范围,细细道来:“孟津地处大河(黄河)附近,能浇灌的土地大多都聚集在清河乡。沿清河乡一线,宋家村,李家湾这些地方靠近大河之水的地方,从这里先做几个翻车试试,是最为妥当的。”
“那钱呢?”毕岚可不会因为是刘辩就贴钱吃亏。
刘辩大手一挥,气派道:“同福商行会给孟津县提供无息借贷,一分利都不需要,借多少,年底还多少就行!”
左手倒给右手,毕岚脸上笑吟吟的,心里却撇了撇嘴,谁不知道如今孟津县令钟繇是刘辩亲自从尚书台请来的?妥妥的刘辩一党,自己借钱给自己,再倒一趟官家的手,腹黑,但是我喜欢。
“那就好,那就好。”毕岚也能从中掺手一份好处,他也自然乐意。只要有人付钱就行。少府是专门供养皇家所设立的专门机构。如今刘宏愈发喜欢享乐,所花费的钱如流水支出,少府都快撑不住了,如果毕岚不能赚钱,他就坐不稳少府这个位置。
所以少府现在如饥似渴的吞噬着一切能够赚钱的事情。二人一拍即合,刘辩笑着对毕岚道:“毕公,若翻车能推广于天下,毕公在世功劳绝不亚于蔡侯。”
蔡侯,蔡伦。刘辩说起这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倒是让毕岚的思绪飞远。
(本章完)
………………………………
第120章 练兵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在南方还是多是一片原始丛林,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地区代表着整个华夏文明的精华所在。
蔡伦可能是中国华南地区甚至江南地区第一位走进朝廷,进入皇宫为官的人。
他不仅仅是一位发明家,更是一位权倾朝野的权宦。受封龙亭侯,长乐太仆。蔡伦一生经历四帝二后,多次变幻门庭得以从中获利,位列九卿,封得侯爵。
后世的人们多记得蔡氏造纸术的发明,“蔡伦”两个字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即使在国外也享誉盛名。在1978年出版的麦克·哈特的著作《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名第六(后改为第七),足见蔡伦被世人的认可程度。
而毕岚多记得的是蔡伦作为一代权宦的风光历史,而最后的结局却是齿于受辱,直接服毒自尽。
刘辩可能不知情,但是那蔡伦来比喻宦官可让人不怎么舒服。
但是毕岚其实也并没有放在心上,蔡伦的悲剧在于在汉章帝之时后宫皇后窦氏与宋贵人争宠,以“厌胜之术”为由诬陷宋贵人,将其定案下狱,后宋贵人仰药自杀,一出宫斗剧以窦皇后的胜利而告终。在整个事件中,替窦皇后充当狗腿子的人便是蔡伦。
谁也没有想到。若干年以后宋贵人的孙子汉安帝刘祜还能华丽转身亲自执掌政权,东西两汉也是这样的巧合,一个有汉宣帝刘病已,一个有汉安帝刘祜。蔡伦的好日子到了头了。蔡伦自知汉安帝亲政后自己就完了,在其令蔡伦去廷尉认罪之时,在同年服毒自尽。
毕岚的盟友不正是帝国的下一代继承人。刘辩同毕岚将细节协商完毕后,便施施然的离开了。
“殿下,咱们现在去哪?”小蚊子在车外问道。
“孟津县衙。吾想……元常先生已经准备好了吧。”
“诺,去孟津!”黄忠与高顺犹如哼哈二将带领着一队侍卫在前面开路,饶文招呼着马夫,挥舞着鞭子驾驭着双马奔驰在前往孟津的路上。
卫蛟失魂落魄的从卫府走了出来,家族的竞争中他失败了。当面粉的消息就是麦子磨的消息传遍了四方,整个关中地区的麦子价钱迎来了大幅涨起,价格瞬间就翻了几番。
其他几大家族又后悔又气啊,自己家存着麦子好好的,直接迎来涨幅就行,结果被卫蛟全部收购过去,以高于一点点价格就蠢的全卖掉了!
而自己现在需要面粉,不得不憋着苦以几倍的价格收回来,一来二去,亏得那些世家大族吐血!
所以人在佩服皇子殿下的商业手段的同时,不由得怀疑第一家得到消息,大力收购麦子倒卖给刘辩给的卫家其实就是皇子的“粮托”!
不然,卫家从何得到消息?卫家为何突然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知道麦子要涨开始倒卖的消息?
即使有人求证收购粮食的谢行,却只得到了一个神秘的微笑,不清楚,不否认,不知道,致命三连让唯一在这场动荡中止损获利的卫家瞬间被孤立了起来。
先取必先予,河东卫家,祖上的卫霍军功贵族集团一度掌握了武帝时期军政要权,他们作为的势力团体,跺一跺脚天下都要震动。
错杂盘根的势力关系会使人投鼠忌器,刘辩现在的身板还不足以对付整个关中世家集团,精准的外科式手术打击之下,速战速决,刘辩并不想陷入开战的泥潭之中,偷偷摸摸的把路上的石头搬开,把自家所需要的重要零件捡回来,等把自家的82年自行车改装成了变形金刚,到那个时候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孤立,联合大部分人,对付剩下的一小撮,没有那个体格就不要充大胖子站在前面当mt,猥琐发育,别浪。
谢行其后更是重新招募平民百姓,让他们拿着收来的麦子加工成面粉,再给予一定比例的面粉作为加工费,使得平民百姓在这次波动中更没有造成多少损失,
这让受损世家大族更加认为卫家与刘辩在一起坑他们的钱,刘辩是愿者上钩,而作为执行者和从他们手中收购麦子的卫家成为他们主要集火的敌对者。
卫蛟虽然从其他世家止损中反而给卫家争取到利益,但是,到了他们这个阶层,与其他世家相处的关系更成为了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他不知道,从前那个他认为迂腐无智的大哥卫凯居然悄咪咪的联合了家族中的长老,直接就从这件事情中,明升暗降,奖他两座绸缎商铺,一脚把他提出了继承人的行列。
他懊恼,他失意,他不甘心,但是为了给其他世家一个交代,作为过河的卒子,命运,从来只是掌握在下棋人的手中,而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
深夜的洛阳是一座沉眠的都市,在宋代之前的历史,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实行宵禁,出于维护其专制统治的需要,目的就是实现对全社会的完全控制。在夜晚,往往是各种犯罪活动高发的时期。同时也是统治者最为担心的时期。
但是往往就是怕什么来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就喜欢在夜色的掩盖下进行。
洛阳深夜的侧面宫门悄然打开,一辆马车缓缓驶出,路过的军士上前盘查,而马车中递出一块令牌便使得他们跪拜下来不敢造次,在火把的照耀下,伸出帘子的手细白修长,而手上的令牌则是特有的东宫所持之令!
马车渐渐的走到了洛水边上,一艘乌篷船停在了岸边,一个面白无须一身士子打扮的汉子向下了马车的人行了一礼,把他迎到乌篷船上。
马车的主人看到乌篷船又破又脏,一脸嫌弃,但是想到来的目的,咬咬牙,走上了船。一旁伺候的小太监也跟了过去,却被那个士子拦了下来。
“我家主人只会一个,法不穿外耳,在这和我一起等着吧!”
“你!”小太监又惊又怒,以他的地位,宫中都没几个人敢和他这样讲话,而这几个又脏又烂的贱民怎么敢!
士子微微一笑,那嘴角一抹的笑容却显得那么嗜血,他的牙在夜晚显得森森然,旁边有几个护卫不怀好意摸着兜里的什么东西靠了过来。
小太监顿时惊醒,身体有些发抖。
“你最好听我的,否则我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他们都是亡命徒啊!烂命一条,说不定会做出什么来,好汉不吃眼前亏。小太监忙不送的点点头,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附和着。
士子哈哈一笑,拍了拍腰越弯越下去的小太监:“带下去吧……”
“诺!”
马车的主人捂着口鼻上了船,听露出一副尖鸭细的嗓子:“太平道教主世间名士,天下敬仰,为何如同一个宵小一般在深夜挑在这么个破地方找咱家!”
那头挑起盖着窗户的青纱的中年男子向外挥挥手,回过头来微笑道:“太仆大人,久闻大名今日得以相见,张某也未曾想以此时此地此景来会封公公,请!”
此人正是太平道教主,张角!而来者便是当今十常侍、永乐太仆,董太后的亲信大太监,封谞!
(本章完)
………………………………
第121章 天下名士
封谞一脸警惕的坐下,看着这位名扬天下,号称能用符水、咒语,救死扶伤、活命无数的大贤良师,他的黑历史在封谞频繁与其接触后,真实的太平道的面目一一展现在了他的面前。
老实说,若不是太平道是他“生意”的最大客户,封谞才不肯和这帮要命的人有任何接触。
“呵呵,上次的那批军械还多谢封公公的帮助,若不是封公公的帮助,我想世间已经没有谁能拿的出这样多的东西了。”
封谞磕着茶碗,半眯着眼道:“行啦,别和咱家转弯抹角,钱货两乞,你给钱,我就卖,咱家才不管怎么样,这次这么急着约咱家出来,还是大贤良师亲自来见,只是来为了区区感谢?呵呵……”
越高层的人对待神鬼寻仙问道之事大多都是两极态度,要么为了续命,长寿狂乐的成为修仙爱好者,要么就对其嗤之以鼻,坚决不信这类事务。
而宦官,大多尝遍人间苦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若不是社会最底层的百姓,一般都不会选择这条不归之路。
金钱是他们认为预估未来最好的保证。
“哈哈哈,公公明鉴!”张角一点也没有不爽封谞的疏离之意思。
张角一手把脚下船板搬开,下面露出金灿灿的金子和各式首饰、金银珠宝。
“张某与公公做生意是最愉快的,这些都是交于公公来做我们的买卖的。只求比上次的量多就行。”
封谞探下头,用手拨弄了一下那些金银珠宝。怎么有些湿湿的?可能是放在船底漏了些水上来造成的吧,哎,里面可还有丝绸、狐裘真是一伙乡下人,暴殄天物。
封谞抬起头来淡淡道:“大贤良师,现在买卖的行情可不行,您都在我手上买了足够组装上千人的军队,可不像您所说的护教之用,涨价啦,这些不够!”
即使是张角如此好涵养的人,看到如此贪得无厌之人,都忍不住青筋暴跳。为了结好封谞,张角购买封谞军械和粮食的价格都比外界高得多,尤其是那些军械,大多是汉军换装下来的破烂,都比现役的装备高一半多以上!
封谞不是狮子大开口,而是把张角把太平道当傻子一样坑!
“封公公,这次张某可是比上次的多带来上千金价值的东西,据我所知,张某出的价钱都比其他人高上不止一两层,公公如此为难张某可不太好吧?”
“哦?”封谞殷殷笑道:“既然贤师如此勉强,那就不必和咱家做生意了,咱家又没强买强卖,买卖既是缘分,告辞了!”
封谞拍了拍下摆,站起来掉头就往船外走,他已经警觉和张角这样的心怀不轨的“妖人”合作下去,迟早他自己要出事,自己要被牵连下去。
封谞一撩开帘子,脸色大惊,两边已经是荒郊野外,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出洛阳城!封谞瞬间感觉自己被张角耍了,他气势冲冲的掉头,正好一脸撞上从船中走出的张角。
“呔!张角!你想干什么?”封谞一脸镇定的质问道:“敢绑架当朝列候,朝廷重臣,你知道什么后果吗?把我送回去,不然你们整个太平道都要陪葬!”
这时,水中突然咕咚咕咚的冒起了泡泡,在漆黑的夜里还让人以为是什么鬼怪的东西,一双手攀到了船沿上,张角一脸带着笑意走上前一把拉起了水里的人,正是之前的那个士子!
他赤裸着上身,背着一把刀,下身只穿着一条短鼻裤,腿上还绑着一把匕首。张角贴心的把衣服已经准备好了亲自披在他身上:“元义啊,这天气还是有些冷的,注意身体,关中的担子还需要你担着呢!”
士子喜滋滋的披上衣裳:“只要跟着贤师,元义的身子就火热的!”
士子姓马,名元义,一小家族庶子出身,母亲是家中丫鬟,虽然读过几天私塾,但是从小不被待见,一负气之下逃离了家中,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流民四起,饿殍遍地,家中虽然受气,但是好歹能吃饱饭。
外面的世界更加残酷,很快马元义为数不多带出来的钱财就被土匪抢走,被搜刮一空的他省的给山寨增加口粮,被扔了出去跟随流民队伍到处流浪,在冀州之时眼看着就要被饿死在了路边,路过的张角给他喂了口野菜粥羹,就此马元义拜张角为师,与他在四方传道。
“你们!”封谞又急又怒。
马元义转过头来露出森冷的牙齿,舔了舔嘴外唇:“你是不是等你的人啊!死太监!”
张角不轻不重的一拍他背:“诶!像什么话,要叫公公。”
“对对对。”马元义笑的很灿烂,语气带着些调侃:“对不起了,公公,您的人也许不能来接您啦………,或许下到阴曹地府才能把他们从河里捞出来。对了,他们头的玉佩挺好看的,我就把他带来了。”
一块玉牌就这么噼里啪啦的扔在了船板上,脸上无半点血色的封谞用着颤抖的手把玉佩捡了起来,玉佩上清楚的刻着一个“封”字。
他差点昏了过去了,来之前他为了以防万一,调集了家中一队最精锐的私兵在暗处沿途保护,就这么不声不响的他们居然都死了。
封谞硬梗着脖子,一脸不屈道:“张角,栽在你手上了,杀了咱家吧!你什么都得不到的,咱家只要失踪超过两天朝廷就会全城搜捕,咱家什么风浪也见过了,什么福也享过了,为陛下尽忠是臣子的本分!来吧!”
“盗卖粮仓,私售盔甲军械。封公公,好大的忠臣孝子啊!”张角的语气中充满了辛辣的讽刺。
封谞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仰着头不答话。
马元义显得很惊讶,一个死太监没想到还有二两骨气,他抽出匕首一把抓过了他,寒气逼人的匕首一下子抵在了他封谞的脖子上,封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