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情史-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氏和刘氏见此情景唬得不行,她们也就是嘴皮子厉害,何曾见过这种动真章的时候。刘氏看吴奎等人被打,知道今日的事泡了汤,一会儿再停留下去要是被牵连上了,说不定也挨上几下就不划算了,再说,她觉得自己也没有那个身板儿能挨住几下。所以在吴奎等人被打的时候,便拄着拐杖偷偷往外溜。而吴氏跟她一个想法,这会儿哪里顾得上她那个堂哥,想着还是溜之大吉的好。不想一直留意着院子里的情况的赵莲儿见她们两个想溜肯定是不让。于是便拉着娘亲张氏的手两个人站到了院子门儿中间,拦住了吴氏和刘氏的去路。
“莲儿,这一回的事都是误会,既然你没有事,那就让你娘扶着你回去歇着,我和你祖母还有事情,且让一下,好不?”吴氏涎着脸,讪笑着跟赵莲儿打商量。
赵莲儿费力地从嘴中挤出两个字,“不行!”
于是吴氏又转而去求张氏,“弟妹,你看,莲儿没事了,这次的事情都是误会,你就大人有大量,让我们过去行不行?”
张氏想起今日发生的事心里头那屈辱感还存在心中并没散去,更痛恨眼前这两个女人联合外人来对自己和莲儿下手。所以冷硬回话,“今日好在我哥哥来了,不然我和莲儿就被你们害了。这一回的事情不说清楚你们别想走。你们也看到了,我哥哥他们可是要动手的,你们最好站这儿别动,一会儿问完你们的话自然会放你们走。”
吴氏和刘氏本来打主意趁着张诚等人忙着收拾吴奎那三人,顾不上她们两个,偷偷溜回家。这会儿被刘氏和赵莲儿拦住路,还想着趁着和她们母女说话,等她们两个不注意突然硬冲过去。这会儿听到了张氏的话有所忌讳,还真不敢动弹了。不过两个人晓得要真被留下来了,一会儿怕是没有好果子吃,因此不免异常焦急。心里头又害怕,那脸色都变得煞白煞白的。
也是吴氏和刘氏的运气,此时那方才跑出去躲避赵莲儿菜刀的赵旺在外头等了一会儿不见祖母和自己的亲娘出来便又重新偷偷潜回来,躲在院外见到了院子里发生的一幕,也见到了娘亲和祖母被赵莲儿和张氏拦住,以及两边说的话。他自然是不想吴氏和刘氏真被留下一会儿吃亏,所以趁着张氏和赵莲儿不备,从后面摸过来,使劲儿把两人往旁边一推,然后招呼吴氏和刘氏,“快跑!”
吴氏和刘氏见状哪能傻站着,见眼前拦路的人被推开了,便赶忙先后拼命跑出了院子,和赵旺一起往隔壁自己家院子里去。
而张氏和赵莲儿被赵旺这一推,差一点儿摔倒在地,好容易稳住了身子,再转身时,那吴氏和刘氏已经在赵旺的帮助下跑出了院子。赵莲儿待欲上前追,她们已经跑远了,只好作罢。愤愤地盯了那几个人的背影一眼,她拉着张氏的手往被打倒在地的吴奎那里去。等到走到倒伏在地惨嚎求饶的吴奎身边儿,赵莲儿就抬脚狠狠地踢了他几下,还不足意,又抬起脚重重地去踩他方才掐住自己脖子的手,连着十来下,见他手指变得青紫起来才停脚。
张诚领着人将吴奎等人好一阵打,最后拿绳子把这几人捆了起来扔到一边儿才转身来问站在一旁的张氏,“妹妹,今儿个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你说给大哥听一听。”
张氏便请他们进屋去说话。张诚就吩咐同来的两个年轻男子在外头看着被捆起来的吴奎三人,这才和另一面相斯文的中年男子以及一位长相清秀的年轻男子进了屋。
众人坐下后,张诚问:“妹夫在哪里?还有梅儿呢?”
此话一出,张氏神色一黯,大颗的眼泪随即滚滚坠下。张诚见她这样,便不由得心里头大感不好,连忙追问到底是出了何事。张氏哭着断断续续地把这半年多来家里头发生的事情对张诚说了。
张诚听完也难受的落泪,在桌上重重一拳道:“都怪哥哥没用,没有能看顾你们一家人!”
同来的中年男子和那年轻男子也听得唏嘘不已,但随即又劝张诚和张氏不要太过伤悲,死者已矣,还是要节哀顺变等语。两兄妹哭了好一会儿,平复了些情绪后,张诚擦干眼泪便先向张氏介绍随同自己一起进屋的那斯文的中年男子说:“他是我在昆山结交的好友贾维。”又指着在一旁坐着的那清秀的青年男子说:“这是贾维兄弟的独子贾秀。”
张氏忙站起来向两人蹲身一礼,诚恳道:“这一回多亏了两位帮忙,制服了那几个歹人。”
贾维见状也立即站起来虚虚一扶,说:“妹子快起来,我们这是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张氏站起来后望着贾维感激一笑说:“要谢的,要不是你们侠义心肠,我和我小女儿就得遭殃了。”
贾维忙摆手说:“我和张兄是好友,他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妹子太客气了。”
又说了几句,两人便重又各自坐下。张诚便又向张氏说起他今儿个为何会和贾维父子来这里。原来这六年多,他在昆山的买卖做得很顺,又结交了不少朋友。这一回来吴县卖一船丝,就想着来瞧张氏,不想却在这附近碰到了多年前结交的好友贾维。这贾维以前在昆山手里头有个昆曲班子,他平时也写些戏文,在昆山颇有名气,最近被致仕返乡的刑部右侍郎俞洪大人请到他吴县府里演戏。两人多年未见,自然是有许多话要说,因此一路边走边说就走到了赵家二郎的院子前,也就有了方才那一幕。
张氏边听便点头,最后道:“原来如此。”
“方才我听你嫂子吴氏说那独眼的男子是她堂哥,又说什么误会的,好在侄女儿及时提醒,不然还真让他们跑了。”张诚道。
这时候给张诚等人沏茶的赵莲儿闻言不由得愤然出声,“原来那上门儿来欺辱我娘的独眼男子就是大伯母的堂哥吴奎。昨儿个我娘不答应王媒婆的提亲,今儿个他就上门来意图强逼我娘就范。吴氏那毒妇设下的好连环计!”
她说话时声音还嘶哑着,白腻如羊脂美玉的脖子上犹有一圈儿被吴奎掐出来的紫色淤痕,让人看了不觉心惊和心疼。
“给,这是我们戏班里头常用的治嗓子嘶哑的药丸,这荷包里头有七八颗,你含在嘴中,一日吃个三四颗,等这药丸子都吃完了,嗓子也能好了。只是你脖子上的淤痕要去买些消肿去淤的药油来擦一擦才能好。”忽地一只白皙的手递过来一个紫色绣有西番莲的荷包,伴随着关心的话语。
赵莲儿顺着这只手望过去,见是那叫贾秀的约莫十六七岁的清秀的年轻男子在笑着对她说话,对上他清澈闪亮的眼,赵莲儿不由得心中一暖,对他报以一个感激的眼神和清浅一笑。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
jc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06…0721:05:32
入v第一更,别忘了留爪爪,o(n_n)o~
………………………………
第27章 中秋(1)
见赵莲儿对自己一笑;贾秀眼眸更亮,便把手里的荷包朝着她更递近些,嘴里说:“拿着,别客气。”
“那……那多谢了。”赵莲儿是个大方的姑娘;便接了那荷包。一旁的张氏也忙向贾秀道谢。
贾秀忙摆手;有些腼腆地说:“不值什么的。”
众人又说了会儿话,就说到怎么处理外头的吴奎三人。张诚就说:“要不把这三人送去见官,告他们一个入室绑人之罪。”
又指着赵莲儿的脖颈说:“现如今我外侄女儿的脖子上还有伤痕;不怕告不了他。”
贾维摸了摸下巴道:“也行;那我们就即刻写了状子去县衙里告那几个歹人。”
接下来张诚等人说干就干;让张氏找了纸笔来写了状子,一行人出来押了吴奎等人去吴县的县衙里告状。县官庞志接了状子开堂审了吴奎;最后将三人各打了二十板子了事。吴奎等人回去后,张氏买了些酒菜来招待哥哥张诚以及贾维等人。
吃完酒后,张诚亲自送走了贾维父子,并邀请他们改日再聚。接下来他在吴县把自己的那一船丝卖了,又亲自上赵大郎家里找到他,把前几日赵二郎家的事对他说了,最后说:“要是你家里头的那恶毒妇人再联合外人算计我弟妹,她们要是有什么事,我就是拼了这条命不要也要找她们算账!”
张诚上门儿的时候,吴氏和刘氏都不敢出来,只是躲到后面一声儿都不敢坑。她们两个也知道了吴奎被张诚等打了还告了官挨了板子的事,又怕这官司牵连到她们两个身上,要是也被抓到县衙大堂去脱了裤子打板子,那就什么脸都丢尽了。
不过好在当时张诚等人告的是吴奎,而吴奎也没把张氏和刘氏牵连出来,她们才躲过了这一劫。
赵大郎成日家在外头铁匠铺里打铁挣钱,屋里这些儿事他还真不知道。因此听了张诚的话后气得不行,连连给他道歉,说一定要好好收拾自己老婆,并保证说再也不会让她到弟妹那边去捣乱。张诚得了他的保证便也不再追究返身回去了。
等张诚一走,赵大郎把门儿一关,回身就怒气冲冲地去找吴氏问是怎么回事。吴氏自然是把刘氏推出来跟他说话,见了自己老娘,就跟以往一样,他一拳狠狠打出也是打到了棉花团上,发不起来火,较不得真儿。再说了赵大郎又哪敢跟自己的娘叫板儿。所以在刘氏的另一番说辞下,赵大郎信了,此事就又是不了了之。
这事过去后,吴氏就对刘氏恨恨地说:“那一对儿贱人别得意,那张诚是在昆山讨生活,来这里瞧她妹子,过几日总要走的。等他走了后,咱们再找她们算账。所谓远水解不了近火,我看到时候那张诚还能管到她们,她们还有这么好运?那时节新张旧账,连本儿一起收回来!”
刘氏也重重地点头称是。
还别说,给吴氏说准了,张诚到吴县来卖完丝,在自己妹子这里住了几日便要回昆山去。临行之前,他把贾维父子请来,让他们在他走后能帮着看顾着张氏母女,贾维父子答应了。贾秀还专门带赵莲儿去认了门儿,也就是在吴县城里的致仕回乡的原先朝廷三品大员愈洪的府邸,又跟门上的小厮打了招呼,说如果以后看见赵莲儿来找,就带她进去找人。
那些看门的小厮平日和贾秀耍得好,便都应了。因此等张诚走后,贾维父子和张氏母女就常有来往,越走越近了。贾维在三年前死了浑家,如今并未娶妻,见张氏贤惠又容貌出色,就动了求娶之意,往张氏这里走得越发勤了。
倏忽春去秋来,这一日是中秋佳节,张氏请了贾家父子来家吃酒共度中秋。因为晚间俞府要设宴,贾家的戏班子要唱戏,所以这酒席就定的是中午。酒足饭饱后,贾维就提议让张氏母女随着他们一起进俞府去,混在戏班子里头,可以听戏。江南的百姓不论贫富都是爱听戏的,素日只听到贾维父子说起他们的戏班,倒没有真的听过,所以贾维这一提议,张氏母女便也动了心。收拾了屋子,将屋子一把小锁,院子一把大锁给锁了,随着贾维父子两人果真进了俞府,被安排在戏班子的后台坐着,看唱戏的角儿们装扮上台唱起来。
那时候只有官宦人家才养得起戏班,且这家班里头的戏曲和外头平常百姓看的又不一样。市井小民们听得多半是小曲或者是插科打诨的戏文,而官宦之家唱得戏就要高雅得多。一般也就是笛箫伴奏,唱戏的角儿们在临水的戏台上徐徐唱来,秋风送爽,桂树飘香,冰轮高挂,十分风雅。张氏母女虽然混在戏班里头,但从后方斜着看过去一样能看见石船摸样的戏台上那唱戏的角儿们是如何唱念做打的。
赵莲儿惊奇地发现戏班里,除了吹笛和箫以及笙的是男子,其余十来个唱戏的角儿都是个她年纪相仿的女子。在戏台上有女子扮成男子的摸样和女角儿对戏,那扮成男子的女孩儿看起格外俊美,让人被那优美的戏文唱词伴着丝竹之声迷住之余,眼睛也被台上的人儿所吸引,黏住了,根本转不开眼去。这就是一场听觉和视觉的盛宴,她甫一接触,便完全沦陷了。
这半年来她和贾秀走得近,那贾秀笛子吹得极好,是这班子里的笛师,偶尔去赵莲儿家里,也吹过笛子给她听,且对赵莲儿有爱慕之意,只是没有表露出来而已。
今儿晚上俞府摆家宴,阖府的人共度中秋,贾秀便在戏班子后头吹笛子伴奏。在吹笛的间隙,他忍不住去看坐在不远处的赵莲儿,见她两手托着腮,远远望着戏台上的班子里的两角儿在唱戏,那神情是完全沉醉其中的样子,不觉微微一笑。但随即又有点儿吃味儿,见那丫头看都不往自己这里看一眼,按理说今儿晚上唱戏自己这笛师也很潇洒呀,一支曲笛在手,把那曲子吹得那样美。可她呢,两只美目却紧紧地盯着台上的那两人,特别是由贾春所扮的范蠡。今儿这一出戏是演得《浣纱记》,看得出来,赵莲儿的眼睛一直在她身上。
想到这个,贾秀不免想该不是赵莲儿认为贾春真是男子吧?这样俊美无双的男子吸引女孩儿也是自然。说起这贾春,她是贾秀的远房亲戚,今年十五岁,只比贾秀小一岁多,自小被送到戏班里学戏,她的男子扮相是很令看戏的女子们着迷的。比如眼前除了赵莲儿以外,在临水戏台对面的俞府内宅中的妇人和小姐们也是看着贾春不转眼呢。
这边厢赵莲儿和张氏在俞府赏月听戏,那边在秦府里头也是在开宴赏月听曲。秦府因为是商户人家,所以请来的班子就是插科打诨唱小曲儿的图一乐而已。自从赵梅儿进了秦府被分到了大小姐秦惠平屋里服侍,差不多半年过去,俨然已经成了秦惠平最宠爱的侍婢,在秦府下人心里头她成了又一个侍春。
秦惠平素日只要在府里头,不论在哪里都要带上赵梅儿,对她的赏赐也很厚。其实赵梅儿是不想这样越过以前在大小姐屋子里头服侍的侍秋等人占了先的,可是大小姐非要另眼相看她也拒绝不了。
和大小姐半年多处下来,两个人已经十分的亲密。每日秦惠平睡下和早晨醒来,她指定了要看到的人必须是赵梅儿,而赵梅儿也心甘情愿地服侍她。晚上在她屋子里最常值夜的是她,常常两个人说些闲话到很晚。
因为秦惠平走到哪里都喜欢把赵梅儿带在身边,这就让近身服侍的事情其她屋子里的丫鬟根本插不上手。按理说这为奴为婢的人能偷懒又不少工钱那不挺好的么。不过轮到秦大小姐这里,她屋子里头的大丫鬟们却不这样想。主要是因为要是不能在她跟前贴身伺候,便不能和秦大姐亲近,在外头人看来倒像是失了宠一样。这会让她们觉得没脸。
原先的侍夏等三个丫鬟只剩下端茶送水的份儿,日子久了,就算她们品性不坏,也因为嫉妒对她都十分不满起来。不过碍着大小姐,众人都只能敢怒不敢言,只在私下里说她的坏话。
今日秦府设家宴是在前头二进院的大花厅里,人倒是来得齐。除了秦达祖和他的正室夫人杜氏以外,还有三房妾氏,按照跟他的日子的长短分别是姨娘侯氏,冯氏,还有周氏。剩下的就是大小姐秦惠平。自从赵莲儿进了秦府后,还没有看到这府里头的主子这样齐聚一堂过。说起来奇怪,秦府这些主子们的生辰都是在过了八月十五后才开始陆续过,从秦老爷开始,到秦大小姐最后结束。这半年来没有什么生辰,除了端午节,赵莲儿跟着秦惠平去了趟玉堂院看到了秦府老爷和夫人,以及周姨娘和侯姨娘,那生病没有趣赴宴的冯姨娘却是没有看到。还是后来进了伏天,有一天傍晚陪着大小姐在后花园的池子边散,才见到病美人儿冯姨娘。
不过见到这些主子头一回聚齐了没让赵梅儿惊到,而看到了周姨娘身边伺立的赵桂儿却让她惊到了。她其实在赵桂儿进府后,也托人去打听过她分到了哪里,后来别人回来说赵桂儿分到了外头的大厨房,她也想去瞧她,问一问她为何也进到了秦府中为奴为婢。不过,她是内宅秦大小姐府里头的一等大丫鬟,去厨房什么的自然是轮不到她出面。平时秦大小姐又把她带在身边儿须臾不离,她竟是一回也没去成大厨房见赵桂儿。今晚见到了立在周姨娘身边儿的赵桂儿,她自是想找她说一会儿话。
作者有话要说:入v第二更。
………………………………
第28章 中秋(2)
瞧了瞧此时的花厅里众位主子正在饮酒听曲儿;笑语喧阗,厅中的一个年轻孩儿正在唱一首《桂枝儿》,那唱曲的女孩儿不过十二三岁,生得十分齐整;且嗓音又好;她做出娇俏的摸样在唱,“露水荷叶珠儿现,是奴家痴心肠把线来穿。谁知道你水性儿多更变;这边分散了;又向那边圆。没真性的冤家也;随着风儿转……”
这曲儿唱完,厅中只得两个人叫好看赏;一个是秦府老爷秦达祖,另一个是秦府大小姐秦惠平。别的人比如杜氏和众位姨娘们只是淡淡的一笑便罢。这种曲儿是讨爷们儿高兴的,女子争风吃醋说的情话,爷们儿喜欢风流自然听得高兴。可是身为女人遇到这样的男人,那笑后头怕更多的是悲吧。
在秦府里头虽然秦大小姐是个女儿身,但她有能耐,有本事,又是秦老爷的独女,将来这万贯家私都要传给她的,且她喜欢的东西也跟爷们儿差不多,所以阖府的女人们看她就是秦府的小爷,不是娇滴滴的小姐。
随即有丫鬟真个托了红漆描金的托盘出来,上头放着两锭五两的银子,那唱曲的女孩儿眉开眼笑地忙站起来接了银子谢过了秦老爷和秦大小姐,然后又继续唱些轻松调笑的曲儿讨秦府中这两个财神爷的喜好。
自从进到秦府中,赵梅儿已经渐渐习惯了这秦府里头主子们出手的阔绰。十两赏银已经不会让她被惊到了。就从她伺候秦大小姐开始,这半年来前后得的赏赐,光是银子和一些首饰就超过了百两。一开始她接下这些赏赐的时候,那是得在铺上翻上半夜才能睡得着觉。这些钱对她来说真得算是一个天文数字。想自己在家里的时候,那是一个铜板也要逼死人的。十二两银子就逼得自己卖身为奴,可到了大小姐跟前,仅仅不过是半年就得了这些赏赐。她这会儿才觉得自己的命也不是那么惨,虽然失去了人身自由,前路暗淡,但是遇到这么一个对自己好言好语出手大方的人,她知足了。满心里想着等到过年求了大小姐放自己回去,把这些攒下的银子给娘和妹妹,她们便不用再做活,也可以过上好日子了。特别是妹妹赵莲儿的嫁妆那是不用愁了,到时候让娘帮妹妹找个好婆家,那是多好的事。
今晚上因为是难得的秦府主子们齐聚一堂的家宴,秦惠平留了侍夏和侍冬在后头明珠院内守着房子,看着火烛,自己带了侍秋和赵梅儿来前头花厅中赴宴。
此时赵梅儿见大小姐正专心地听着曲儿,便对旁边站着的侍秋低声说:“你照看着,我去登东,一会儿就回来。”
侍秋点点头,示意她知道了,看一看外头,示意她快去。
赵梅儿打定主意趁着今晚看见赵桂儿,叫她出来两个人说点儿话,问一问她家里的事情,解一解疑惑。
所以她借着入厕的名头从大花厅中出来后,顺着廊子走到拐角处,便叫住了一个往厅里头送茶水的小丫鬟,从大开着的花厅窗扇指了指在周姨娘身边伺立的赵桂儿,叫那小丫鬟去传个话说自己找她,让她出来一下。
那小丫鬟立马点头应了,也难怪,如今赵梅儿可是秦府里头最炙手可热的奴婢,一等大丫鬟,而且极受大小姐宠爱。别说她一个小丫鬟了,就是这府里的管事婆子们哪个见了她不奉承她,她交代要办的事,她们点头哈腰,脚不沾地的就要去办。
很快小丫鬟趁着送茶水就走到了周姨娘跟前,将一盏茶放到她跟前,往后退的时候再悄悄地拉一拉赵桂儿的袖子。赵桂儿不明所以地转过头去看她,小丫鬟便在她耳边低声说了句,“大小姐那边的侍梅姐姐要见你,你快出去。”
这话带到了,那送茶水的小丫鬟便快速退了出去。赵桂儿往外头看了一眼,又迅速转回头,一动不动地继续呆在周姨娘身后一步远的地方。她也晓得方才那送茶的小丫鬟说得大小姐屋子里的侍梅是谁,堂妹赵梅儿这半年来成了这府里头最大的话题,所有府里头的下人都在悄悄议论她。并且她刚才也看到了赵梅儿站在大小姐身边,穿戴都是府里下人最好的,而大小姐跟她说话的时候也是带笑,十分亲切,正印证了大小姐最宠爱她的话。
而自己是一月之前好不容易才从大厨房里调到了周姨娘身边服侍的,这还是来喜娘积极活动打点的结果。满府的下人里头,也就来喜家晓得她是这府里头大小姐那里最得宠的侍梅的堂姐,因此对她愈发的好。并且他们还为了防止别的下人晓得了这个秘密来讨好赵桂儿,没有把这事说出去。赵桂儿本人又是个寡言少语,只知道干活的,再加上从小以来在赵梅儿和赵莲儿跟前的自卑感,她也不对别人说这个,也不想去找赵梅儿得什么好处,倒是想避着她。
就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