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军师-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叔叔请,先生请。”
三人迈入大堂,蒯良也对身边二位笑道:“两位英雄也请。”
关羽眯着丹凤眼点点头,拉扯着张飞一同入内。二人跟在蒯良的身后,张飞在关羽身边嘀咕道:“二哥,我看这韩别驾不错,识英雄重英雄。”
张飞从来不知道避讳,虽然是嘀咕,但是没有刻意压住自己的嗓门。这一句却是被几人听的真切,在他身边的二哥关羽,也是点了点头。
刘备听到这一句,却是回头斥责了一句:“三弟,顾及身份,莫要多言。”
刘备说完,看了眼韩明。他想看看韩明的表情,从而判断是否韩明所表现的那种热情是真是假。不过从韩明的脸上,他似乎看不出什么,心里就只当作韩明是真的对自己印象不错了。
对于刘备这一声斥责,韩明心里明白,这可是他刘玄德惯用的拉拢人心的技巧。
“刘皇叔,无妨无妨,看来皇叔的三弟也是直爽。明平生最爱这种英雄。”韩明打着圆场,对于身后那二位他可是很钦佩的,至少比他对刘备的感觉要好许多。
所以这句话说的倒是真心,再加上他刻意的掩饰,刘备想要从他的表情之中看出什么,可是万万没有可能。
三人坐定之后,刘琦率先开口:“先生,叔叔昨日方到襄阳,今日与琦也聊了许久。对于这天下,叔叔可是心急如火。”
韩明听的认真,暗自佩服刘备洗脑的功底。这才接见不久,就能让刘琦一口一个叔叔的去叫,不得不说刘备的口才与表演能力是天下最佳。
既然说到这里,韩明也接口问道:“不知刘皇叔从何而来,今后又打算往何处而去。”
这一句话本身很平常,在场众人,真正能懂其中深意的只有蒯良与刘备了。
刘备身子坐定,原本颇足的气势瞬间散去了许多。叹了口气道:“哎,我大汉数百年基业,自宦官乱政,黄巾之乱起又有如今董贼挟天子迁都长安。如今大汉,危在旦夕。备不才,然身为汉室之后,当殚精竭虑以图报效大汉。可如今乱世,久久没有施展拳脚之地,空有一身抱负也徒劳无功。”
刘备说话极为巧妙,避过了韩明的问题。他不想说自己从哪里来,那样会显示出自己对前面主子的不忠,又不想说自己打算去往哪里,因为他心底是打算赖在荆州不走的。
甚至,他想过,如果有名正言顺又不会遭人诟病的时机,他可是会毫不犹豫的就把荆州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此,xiong中霸业可成。
这刘备不好对付,说话的技巧可以算得上是三国人才中名列前茅的。韩明本想用话套出刘备些东西,顺便打消刘备留下来的心思,但是却被他巧妙的化解了。
妙,当真是妙。
可是你刘备说话在有技巧,心里再有计谋,这荆州只要我韩明在一日,就绝不会轮到你作主!
韩明对刘备的能耐很认可,但他对自己更有信心。别人不知道刘备,他还能不清楚。三国之中陶恭祖三让徐州,这刘备都谦让。难道其心里就没有对徐州的觊觎么?韩明不信。
若是没有,为何最后徐州还是落到了他的手里。
难不成真的是因为陶谦死时跟刘备说的那番话,徐州没有他刘备,就一定会落到曹操,袁术等人的手中?
非也。
想想白帝城托孤之事,当是诸葛亮面对的蜀国诺大基业,面对刘备托孤之前那些话。说什么阿斗若是不堪大任,让诸葛亮就自立为主。诸葛亮没有,尽心竭力鞠躬尽瘁的辅佐那个扶不起的阿斗,独自撑起蜀国一片天。
那个时候面对陶谦临终的遗言,他刘备就不能这么做么?如果刘备有帮助徐州脱离群雄虎口的能力,他为何不能辅佐陶谦之子陶应管理徐州,而是‘勉为其难’的作了徐州之主。
这说明,刘备从一开始就是抱着那徐州的想法去的。
而今日,说他刘备来荆州不是打着荆州的主意,韩明是一万个不相信。既然刘备隐藏自己意图,回避话题,那就更说明了他心里其实虚得很。
韩明也不去逼问,只笑道:“皇叔高见,如今大汉根基动摇。韩明身在荆州为官,就当尽心竭力为荆州百姓造福。况且我主刘荆州有心匡扶汉室,若皇叔心存与汉室,当一同助我主得成所愿。”
既然刘备是赶不走,那韩明就干脆提议他留下来。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韩明绝不会允许他闹出什么事来。而且现在刘琦年轻,身体很好,他刘备没机会找到那个合适的理由上位。
更不用说,韩明给刘琦扣上了有心匡扶汉室的帽子。这就是刘备一直打着的口号,如此一来,刘备若要强行对荆州有作为,那就不是刘备了。
刘备很是认真的看了眼韩明,随后将目光转向刘琦,双手抱拳说道:“备不才,但若是说要匡扶汉室,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死而后已?好,总有机会让你为汉室死而后已的。韩明也顺势将目光看向刘琦,没人知道他心里在想着什么。
刘备的声音很真切,刘琦听的也心动,但是想到先生似乎不是很喜欢这个刘备,心里也有了念头。当下对刘备说道:“既然叔叔有此心意,琦当不负众望。我荆州有如此之多贤才,荆州指日可待。”
刘琦刻意的说了荆州有如此之多的贤才这句话,是说给留给三人听的。他在猜测韩明是不是担心刘备对荆州有企图,虽然他看不出来,但也是要试试。
若真的被自己猜对了,那这句话就算是提醒刘备不要有异心,荆州人才众多,谁都会盯着你的。若是猜错了,那这句话刘备就只会听到表面的意思。说出来,就等于是给他们三人为汉室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的机会。
如此双全的一句话,刘琦虽然是考虑了许久才想到的,但是却总算是做的很好了。
这时一直在旁边的张飞方才虽然被刘备训斥了,现在总算是憋不住了,忙问道:“刘荆州,既然我哥哥要帮你一起匡扶汉室,你总得给我哥哥一个官当不是?”
张飞直性子,根本不顾身份场合,他知道这是三人此行的目的,见刘备一直不说就急了,只好自己率先提出来。
一旁的关羽,却是扯了扯张飞的衣角,示意张飞注意场合身份。
谁知张飞却回了一句:“二哥你拉我做啥,不给大哥官当,怎么匡扶汉室。大哥满腔热血,如何挥洒。”
张飞一番话出,关羽是哭笑不得。
刘琦却是笑道:“叔叔这三弟可是真性情,直爽。”
刘琦把刘备叫叔叔,却没有叫张飞三叔。对于身份的重视,还是在这时显露出来了。对刘备尊称,那是因为刘备确实实打实说出了自己身份的依据,而张飞不过是结义兄弟,如今又是白身,没那资格。
说完这句,刘琦问蒯良道:“子柔,荆州政事多是你直接参与,你看看给叔叔个什么职位最为合适?”
蒯良对于政治上的敏。感程度远远高于刘琦,连刘琦都能感觉到韩明的异样,他自然是也明白了。紧皱着眉头,苦苦思索良久之后说道:“前些日子荆州职位到多有空缺,只是自从孔融陈群二人来之后就填补上了空缺,如今一时之间良倒是想不起来了。”
刘备并没有察觉到异样,只笑道:“无妨无妨,备可从底层做起,他日可看功绩再论功行赏。”
………………………………
109。打发刘备
韩明忙插嘴说道:“诶,既贵为皇叔,从底层做起怎么使得。依韩明之见,还是如同子柔所言,先看看荆州还有什么较为合适的职位欠缺,让皇叔补上。”
刘备闻言,还想插口说什么,可是一旁的荆州之主可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刘琦言道:“既然先生与子柔都有此意,那就如此吧。叔叔放心,子柔做事向来有分寸。想来肯定是能给叔叔在荆州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位,如此也才能配得上叔叔的身份。”
哎!刘琦的话都出来了,刘备也没有了继续去讨价还价的机会。心里默默的叹了一口气,虽然他感觉眼前这荆州三人都对自己很上心,可是他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现在在荆州连个底层的官职都没弄到,那无异于流民一般了。刘琦虽然说让蒯良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可是所谓的合适职位,到底怎么才算合适呢?
把他的身份当作是皇亲国戚,那自己在荆州的职位就不是蒯良这种人能安排的了,最起码也要刘琦亲自任命。若是把自己只当一个穷困来投的莽夫,那说不定这个蒯良回去找个数年都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职位。
可是刘备知道,人家能留下自己已经就很不错了,而且嘴上的承诺也很光鲜,总归是要比在公孙瓒那里当个无名小卒要强的多。
刘备强压住自己内心的无奈,朗声道:“就依州牧所言,任凭安排,备当为荆州精心竭力。”
“好,那我今日让人去给叔叔三人安排府邸,叔叔收拾收拾,从驿馆搬出来吧。”刘琦招了招手,找来了一名下人,轻声在那人耳边耳语了几句。
这下人得了刘琦之令,走到刘备三人身前,躬身探手示意:“皇叔,二位英雄,小的为您三人带路。”
刘备点点头,冲刘琦三人抱拳:“如此刘备就先行告辞了,只等州牧的消息。”
关羽,张飞二人也跟着抱抱拳:“谢过刘荆州。”
道完别,三人紧跟着那位下人离开大堂。
大堂之内,走了这三位兄弟,便只剩下刘琦,韩明,蒯良三人了。
蒯良站在大堂门前,脑袋探出去许多。昂着脑袋看了许久,回过头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朝着韩明与刘琦走去。“州牧,先生,刘备三兄弟走远了。”
等蒯良说完这一句,韩明便舒了一口气。这刘备总算是暂时打发了,好在刘琦方才看出来了自己对刘备不欣赏的意思。而且蒯良也是高人,只几句话就配合起他与刘琦,算是把刘备应付的很好了。
如此天衣无缝的配合,任他刘备再多长两个心眼,怕是也难以看的出来荆州并不欢迎他。
刘琦率先回到方才与刘备对坐的地方,抽出一张座椅,拱手示意韩明先坐。如今堂内只有他们三人,不必顾及君臣身份。三人间便以师徒身份处,自然是刘琦要服侍韩明。
韩明坐定,示意两位弟子也坐下。
刘琦坐下之后,忙问道:“先生,方才琦观你对刘备三兄弟的感觉与往日对英雄的不一样,是不是先生对这三人有些了解?”
韩明摇摇头,他对刘备没有了解。不过他这一摇头倒是让刘琦纳闷了,先生这摇头到底是说什么?是说他没有对刘备这三兄弟与对其他英雄不一样,还是对这三人没有了解。
刘琦这种疑惑写在了脸上,可是韩明并不解释,他知道身边的蒯良会明白。
果不其然,如韩明所料。蒯良只略作思索就笑道:“秉州牧,先生不是对刘备三兄弟有成见,而是单单对那刘备而已。”
哦?听闻此言,刘琦豁然开朗。想了想先前的场景,韩明的表现,貌似确实没有对刘备的那两位兄弟有什么脸色或者异样。但是对刘备的那种异样,他和蒯良二人对先生也算很熟悉了,自然是能察觉的出来。
来投的是三个人,而韩明既然只对其中一人有意见,那肯定是有什么理由的。
韩明很满意,他从刘琦的表情之中不难推测,这位弟子在思考刘备与另外两人的不同,为何独独是他被自己排斥。
不过韩明倒是不想为难刘琦,他对刘备的成见来自于整个三国的历史,如今历史乱了不说,还才刚刚起步,刘琦如何能想的出来自己为何不喜欢刘备。
韩明突然将自己的态度放的很是严肃,问刘琦道:“琦,今日我问刘备从何而来,今后又打算往何处而去。他却避开话题,你可知为何?”
刘琦闻言,眉头紧皱。“昨日刘备刚到襄阳,下人来通报,我并没有直接接见。而是让人去打听他的来历,等到方才才有了些眉目,这才接见他。他是从幽州而来,之前在公孙瓒手下好像是做了个不在编制内的官职。”
不在编制之内的官职,那就难怪刘备会来襄阳了。刘琦所言,与韩明猜测的没有太大出入。不过,韩明猜测刘备的打算可不是仅仅如此。
韩明夸了刘琦一句,又继续问道:“既在幽州为官,虽不在编制内。但若是经自身努力,定然是有鱼跃龙门之日。而今日子柔说没有想到合适的职位给他,他却说愿意从底层做起,岂不是自相矛盾。”
啪。
刘琦猛地惊起,方才他只觉得哪里不对劲,但是自己并没有完全反应出来。现在得了韩明一声讲解指点,他总算是全明白了。
意识到自己似乎有些失态,刘琦将桌上被震动弄得偏离了原先位置的茶壶之类物归原处。看向韩明的眼神之中略带歉意,柔声说道:“刘备有异心!”
“正是如此,刘备必有异心。”
韩明很是肯定的回复,让他的两位弟子更是震惊。
蒯良忙说道:“既然刘备为狼,安能留他?州牧可命人早日除此祸患,以免酿成祸灾。”
不过刚说完这一句,蒯良立马又补充了一句:“不可不可,子柔糊涂了。若是无缘无故把刘备三人杀了,将来又有谁敢来投我荆州。糊涂了,糊涂了。”
刘琦也是叹了口气:“哎,看来只有让人监视刘备,莫要让他钻了空子就好。”
韩明对与二人的紧张,淡然一笑:“无妨,虽然他三人都有莫大能耐,但是只要无兵无权,怎么也泛不起大浪来。今后就把刘备留在荆州,但要给他希望,不能让他觉得待在荆州没有前途就走了。”
二人点头,韩明的想法算是很好的了。在韩明自己看来,甚至都有些阴险。刘备毕竟是个在三国乱世之中白手起家成就帝业的人,若是轻易放走他,他日说不定就是荆州的劲敌。
既然不能放走,又不能重用,那就一直给他希望。每到刘备待不下去,给他升个官或者给些许奖赏。当然,给官也不能给实权,给奖赏也不能给兵粮。
韩明现在算是学精了,上次因为欣赏曹操给其推荐了个荀彧,现在曹操的势力就开始发展起来了。
前车之鉴,韩明绝不允许自己重蹈覆辙。
刘备的事情算是暂时商量好了,刘琦的心思立马又转到了其他的事情之上。
刘琦这几日得了新的消息,可是让他焦头烂额,早就相与韩明商量了,如今刚好:“先生,你去了江陵几日,怕不曾知晓。如今冀州已被曹操占据大半,幽州也快要没。入公孙瓒的手中。兖州,青州被袁绍占据。而荆州之南,孙坚虎视江东,与扬州袁术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西边董卓马腾之辈也对我汉室天下虎视,如今天下大势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些事情韩明也知道些,但是并不详细,如今才算是真正清楚了许多。袁绍并没有按照原三国历史的走向占据青州和并州,而是把青州可兖州给占据了,看来是因为曹操在中间的冀州插了一脚的缘故。
历史的大走向没变,但是许多诸侯的地盘都有了小的变动。这些都无关紧要,韩明想借荆州为跳板考的不单单是对历史走向的了解。
如今天下大势已经明了,那么就是要指定大计之时了。
………………………………
110。九字真言
刘琦向韩明分析完这如今天下诸侯的大势之后,就一直在看着韩明,他在寄希望于自己这个无所不能的先生身上。
韩明知道,不仅是刘琦如此,怕蒯良也是在的等自己给个意见。虽然这二人心中可能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显然更期待自己能拿出一个更好的主意。
打天下需要什么,靠什么,韩明的理解不深。但是他对于中华名族数千年的历史可是了解的还算清楚,不管是什么历史时间,总能在其他朝代找到类似的情形。
于是韩明就疯狂的在他的脑中寻找一个对策,从西周到清末,甚至是民国他都在脑海之中快速的过了一遍。
如今,韩明的脑海之中已经有了几个对策。但是他觉得都不是最好的,他还在想。
终于,韩明眼前一亮。
轻轻摇着羽扇,韩明说道:“琦,大汉复兴重任,为师只赠你九个字。”
“哦,先生请讲。”刘琦很好奇,九个字就道出来的对策,他很想看看是哪九个字。
蒯良也瞪着大眼睛在等韩明说话,拜入韩明门下之后,虽然这位先生一直都没能教给他什么东西。但是蒯良凭借自己的天赋,每每总能从韩明的各种奇思妙想中学到些学问,今日他自然也是抱着这个态度的。
韩明探出左手,伸出食指说道:“前三个字‘高筑墙’。”
“高筑墙。”刘琦与蒯良听到韩明讲完之后,迅速的默念了一遍,一边体会其中深意。
当然,这只是头三个字,还有六个字。两人并不走神,继续认真的等着韩明说下去。
韩明这次是伸出中指,说道:“中间三个字,‘广积粮’。”
说完这三个字,韩明看着二人再次默念了一边,伸出无名指继续说道:“最后三个字‘缓称王’。”
这九个字,是朱元璋打败元军胜利进。入集庆,他将集庆改名应天府,从此有了一块比较稳定的有发展前途的根据地时面对此时占据浙江、四川、湖广的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已纷纷称王称帝,朱元璋还只默默地壮大自己的力量,在太平,仅设立太平兴国翼元帅府,在金陵,仅仅称吴国公而已。
正是明太。祖朱元璋采纳了学士朱升的这九字真言,才在乱世之中挣扎许久成就帝业。
而如今,这九个字同样很是适合现在这东汉末年的天下状况。虽然天子仍在,但是大汉政权根基已经动摇,如今天子之令几乎都是董卓一人之言。
任谁都知道,这是个乱世,任谁都知道,天下现在名义上有主人,其实最终归属肯定是诸侯中的最强者。
那如何从这些诸侯之中脱颖而出,那么这九个字就最好的道出了整个战略计划。韩明对于整个天下的规划,目前还没有太懂,但是他知道这只要蒯良他们能深刻的理解这九个字,未来天下的君王必然是从这荆州走出去的。
韩明说完,再不做声,而是认真的品着茶。这九个字他知道如何深刻理解,但是如果单单是靠自己讲出来,怕是到时候刘琦做的就没那么好了。
要想刘琦真正能做到这一步,就一定要他自己去理解出来。
虽然是在品茶,但是韩明的眼角却是在看着刘琦的一举一动。好在刘琦一直是在研究着他刚刚说的这九个字,韩明满意的点了点头。
蒯良的资质是要高于刘琦的,许久之后他是先刘琦一步完完全全将这句话给吃透了。当他完全弄懂韩明的意思之后,心底投来的是无尽的佩服。
原本复杂不堪的局面,群雄并起且皆有异心的乱世,饶是任何人面对此情况来想对策,怕是都要烦躁不堪。甚至说是为此想个十天半月无果也是很正常的。
蒯良在韩明说出这九字真言之前,是有对策的,但是此刻他只能默默叹气。
自己的那想了数日极为满意的对策,现如今与先生短短片刻说出来的简简单单九个字一比,差距就是天上地下了。
见刘琦仍在思虑,蒯良也不耽误时间。从怀中掏出了一张牛皮纸,找来了笔墨,小心翼翼的将韩明方才所说的这九字真言记下。
一笔一划,极其认真。似乎是在告诉自己,若是有一笔没有写好,都对不起先生这经天纬地的九个字。
距离韩明说出这九个字也没有多长时间,刘琦终于是开口了。他的双手有些轻微的颤动,显然很是激动。
紧紧的握。住韩明的手,刘琦的声音此刻都有些难以平稳住,激动说道:“先生,琦思虑良久终于完全弄懂其中深意。这九字真言,可助弟子光复汉室。”
韩明轻轻将手抽回来,激动可以,男人之间别拉拉扯扯。
刘琦说他完全弄懂了,韩明相信,他便不再去多问。只说道:“既然你以弄懂,今后就照做吧。光复汉室的重任虽然很艰难,但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有这种机会的。”
韩明说完,也不再逗留。只说道回去还要把这几日研究造船技巧的东西记下来,顺便把战船的图纸尽早给画出来。
这件事与九字真言也有关系,‘高筑墙’,这三个字并不单纯的是让你把荆州所有城池的城墙加高加固。这个三个字代表许多内涵,筑墙是一方面,发展硬性实力也都在其内。
就比如说,为荆州水军造出最好的战船。为荆州骑兵弄来上好的战马,为荆州步兵做出最好的铠甲。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高筑墙的范畴。
从大堂出来,韩明回府。又是难得的忙里偷闲,今日也没剩多久了。韩明不打算在这最后一点海绵中挤出水来,时间固然重要。
但是韩明认为,人的精神状态也同样不可忽视。
休息好了,才能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