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军师-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不成是老天助他韩明一臂之力?可是为何要如此。(未完待续。。)
………………………………
131。约见张辽
虽然觉得这天气怪异,但是张辽始终确定自己的判断。不管这雨怎么下,只要势头一直像现在这么猛。那么几日下来,地势相对较低的襄城,迟早会被水淹没。
届时,襄城之内的荆州军的生活必然会因大雨所困。等那时,再乘机攻取襄城,也是一件轻松事情。
高地之上,近万的西凉军依从张辽之意扎寨在此。张辽登高望远,眺望着不远处的襄城。整个襄城完全没有受到大雨的影响,士兵们依旧轮流守备在城墙之上。
距离上一次张辽下令攻城,已经过去了两日。可是这两日的天气情况,完全没有依照张辽所判断的方向走。这场大雨,按照常理来说,数日之内根本不可能停下来。
但是怪就怪在此处,当张辽打算冲向进军攻打襄城的时候,那大雨就依旧猛烈,狂风依旧在怒吼,天边不时的电闪雷鸣。
可当张辽刚刚下令西凉军往襄城进发的时候,大雨便再次开始降临。这种情况,说是老天在刻意的帮助这群荆州军也丝毫都不为过。
不然谁也无法用常理来解释。
两日下来,如今的西凉军军心已动摇。大军之内,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一种言论就开始弥漫。众西凉军私下里都在议论,荆州军得上天庇佑,不可攻打。
若是强行攻城,那必然是会遭受天堑。
到底什么是天堑?有心的西凉军就解释了,这几日电闪雷鸣之下。有四五名西凉军都被雷电劈的焦黑。他们都在说这几名西凉军是因为触犯了上天,以至于遭受了如此下场。
这就是他们议论的天堑。
这番言论,自然是韩明派人前来散播的。几名精明的细作穿上了西凉军服,这几人都多少懂些西凉的方言。散播起谣言来,轻松无比。
不过很快,张辽便发现此事。按照军法,乱军心者必斩无赦。其中一名细作一个不留心,被张辽的亲卫逮住,做了刀下亡魂。
这细作在死时都是面露喜色,他知道自己的死会为整个襄城的其他同伴带来固守无忧。
虽然张辽掌管军纪严明。斩了这名细作。并且命令禁止军中再议论天堑这种虚妄的话题。可是不管如何,这种谣言已经散布开来。再想去阻止,是万万不可能的了。
到了现在,就连这名身为主将的张辽都开始疑惑了。这天堑之说。未必就没有可能。不是张辽迷信。实在不管是何人。遇到此类无法解释明白的事情,都会迷糊。
站在这高处,张辽喃喃自语:“莫不是真如那日韩明所说。我张辽是因为帮助董相祸乱大汉,才有此报应?”
想到此处,张辽都有些想撤军回守轘辕山了。那里虽然仍有一万大军在驻守,可是无大将坐镇,难保不会有失。不过真要是退军,张辽却是极为不情愿的。
襄城若是被荆州军如此固守下去,这群人站稳了脚步之后。那叶古二城就与他们断了联系,到时候若是吕大将军打下了汝南。没有后继粮草的支援,那肯定是岌岌可危。
要知道,曹操的部队已经打到了颖阳。再往下打到蔡城,那攻破无粮的吕将军,可谓是简单至极。
昨夜又有快马来报,说是在叶古二城之间发现了文聘带领的数千荆州军在停留。得知这个消息,张辽当下就明白这些人的心思。
自然是等襄城这边的荆州军站稳了脚步,切断自己这方面对叶古二城的支援,文聘便乘机下手攻占这两处。文聘之人的英勇,张辽早有耳闻。
更不用说,此时文聘还带着有与吕布将军一战之力的典韦,叶古二城危在旦夕。
只有打,不打下襄城五万西凉大军迟早要成为荆州军或者曹操的刀下亡魂。哪怕自己有能力带着两万西凉军撤回长安,可是如今在汝南的吕将军和两万五的大军,势必要因无粮而饿死。
这当真是天底下的部队最憋屈的死法。
咬了咬牙,张辽暗骂道:“若是五日之后,这襄城的天气还不转变,我张辽只能冒着损伤过半的危险,绕路带着粮草去支援吕将军。”
……
襄城之内,韩明算了算日子。距离上次张辽带军来袭,已经过去了五日。换做任何一个将军,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之下,也是难以按捺住的。
可是这张辽不同常人,竟然到此时还能控制部下牢牢固守在襄城之外。好在天气便利还在,襄城暂时无忧。
韩明昨夜连忙书信一封给了在叶古二城之间的文聘,告诉他下一步计划是该实行的时候了。后又书信一封,让人送往了颖阳的曹操。
想到前方吕布已然占据了汝南,韩明知道再不进行下一步计划就来不及了。
左右一想,韩明决定要冒一个险。若是张辽为人是自己在史书或者古籍之中理解的那般,就不算是危险了。拿起方天画戟,韩明轻轻的抚摸着这杆兵器。
“若是张辽是个小人,那到时候就靠你帮我突出西凉军重围了。”
韩明自言自语,对着这杆方天画戟说道。
随即,韩明转身下了城头,大喊一声:“来人,备马!”
潘凤亲自为先生牵马,直至韩明身前,潘凤还有些许担忧的问道:“军师,那张辽当真会如约而至么?”
韩明笑了笑:“我也不知道,但愿。”
潘凤对于先生作出的这个决定很担心,但是他也觉得,那张辽不是个小人,是不会乘机陷害先生的。但是出于万一的顾及,潘凤还是秘密的让一百最为精壮的兵士偷偷跟着韩明赴约。
前番韩明已然让人送一书信与张辽,约定今日午时在襄城之外五里处秘密相见。
骑着高头大马,韩明不过眨眼间就走了这五里路。大雨此时也是按照自己的呼风唤雨之术停了会,四下看了看,这里四面空旷,并无什么可以藏身的地点。确认了此点之后,韩明断定这里是双方见面的最佳地点。
翻身下马,韩明从马背之上拿出些许棉絮等易燃物。将这些放好,摇了摇真火朱雀扇将其点燃,又丢了些随行带来的木块。
当这些物品随着大火引燃的时候,韩明便随意的扒拉了些潮湿的树叶丢了上去。
很快,大火渐渐有熄灭之势,一股黑烟升起。
不多时,韩明就听的一阵马蹄践踏的声音。寻声看去,远处一大将背上斜跨大刀急速赶来。那人不是如约而至的张辽,又是何人。
韩明翻身上马,右手紧紧的按在方天画戟之上。张辽并不一定就不是小人,韩明还有要做好预防的准备,若是他马势斩了自己,那这冤屈跟谁说理去。
张辽的身影渐近,韩明四下观察了许久。判断张辽真正就只是一人前来,并未带任何随行,也没有在身后设有伏兵。
在心中,韩明对张辽的认可又多了一分。果然还是个正人君子,不会做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
待张辽到了跟前,韩明策马往前走了几步,按住方天画戟的右手也松懈了几分。人家君子坦荡荡,自己老防着也不像话。
双手抱拳,韩明问候道:“韩明久闻张将军威名,仰慕已久。”
张辽淡然一笑:“韩别驾今日找我前来,不会就是为了说此话吧?”
这张辽倒是不拖沓,一来就直奔主题,套近乎这种东西,人家完全不吃这套。
既然张辽如此,韩明也坦荡说道:“如今你我在此地相持不下,任谁也难以占对方丝毫便宜。”
韩明还未继续说下去,张辽打断道:“你不过得天时,不然这襄城早就在我西凉军践踏之下。”
天时?我还没说到主题,你到先提起了,正好,要和你说的就是与这有关的。(未完待续。。)
………………………………
132。劝降未果
韩明淡笑,反问道:“既然张将军说我是得天时,那请问张将军,以往你可曾见过此种‘天时’,天底下哪有这种大雨大风,单单针对你西凉军。而仅仅一墙之隔的襄城,却丝毫没有遭受影响?”
不用张辽回答,韩明也知道没有。
所以韩明自问自答:“想必张将军未曾见过,不瞒张将军,此前韩明也未曾见过。可为何会如此?这苍天用此便利帮助我荆州军,却多伤你西凉人马?”
张辽面露难色,他怎么知道。营中如今都议论是天谴,张辽虽然有此怀疑,但是不肯去相信。
韩明再次不等张辽回答,继续追问:“若是韩明猜测不错,想必是因为董贼囚禁天子,奸淫宫女,紊乱朝纲……种种作为,天人共怒。以至于这苍天,都看不下去。而董贼所为,你们这些西凉军,都是其胆敢如此之依仗。那苍天能不惩罚你西凉军?”
说完此话,韩明昂首望了望天,满脸的崇敬之色:“韩明曾听说一句话,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想必此时起,董贼是在为其罄竹难书之罪恶,在受苍天之惩,谓之天谴!”
天谴,这两个字没人比张辽更不愿意听到。这两日,他耳朵里这个字眼不知道出现了多少次。一个两个的西凉军说此话,他可以立斩不赦,以正军心。可说的人多了,他又能怎么办?
正所谓法不责众。若是把那些说这话的人都杀了,近万的西凉军也剩不了几千了。
张辽昂首看天,扪心自问,这真的是天谴吧?方才自己还未收到韩明的信号时,天还在降雨。可是如今,天色只是阴沉,丝毫没有要继续下雨的征兆。
老天难道都在为韩明作便,为了不让他在雨中与自己相见淋湿,这才暂时停了这雨。
或许是这样也不为过,不然又如何去解释。
董相他确实不是个明主。之前在洛阳帝都。董相就完全不顾他们这些属下的悉心劝导。肆意滥杀无辜。有几名劝说董相言语过激的同僚,还因此被董相污蔑说是十八路诸侯的内奸,轻易就给斩了。
在董相的眼里,我们这些部下的性命算什么。如此随意就杀了么?
张辽迷糊了。他真的不知道自己一直跟着董卓是对是错。虽然说自己起初是因为吕布才跟着董相的。可吕将军又是个什么样的人?
先认丁原做义父,再被董相重金和一匹赤兔马的诱惑下,就杀了自己的义父投奔董卓。再然后。竟然认董相做义父。难怪之前虎牢关时,被人骂作三姓家奴。
董相,不,是董卓!他的的确确是个国贼,天下人都这么说他,难不成有错?
此刻张辽思绪万千,一时间意识都开始模糊了。他终于明白,自己跟着董卓,实在是助纣为虐。当下眼前的韩明,分明就是在劝降自己。可是既然认定了一个主公,他是难以轻易就舍弃主公离去的。
若自己轻易被韩明劝降,那与吕布又有何不同。
韩明看着张辽沉寂了许久,脸上的表情变幻莫测,就知道自己方才那一连串如连珠炮般的话语是起到了作用。而张辽,肯定也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至于到底降是不降,只能看他自己的意思了,自己却是不能强求。
又过了许久,张辽叹了口气道:“常信之意,辽已然知晓。只是辽既为人下,必定竭尽全力以死相报。如今辽手中尚有数万西凉军,他们跟着辽出生入死许久,辽不忍弃之。若将来有缘,辽愿为大汉出一份力。”
韩明心下一动,并没有因为张辽的婉言相拒而感到失落。相反,他很开心。这张辽,还是自己从书中看到的那个张辽。忠心侍主,如今虽然明白了主子是个国贼,但是却因舍不得这些出生入死的兄弟宁肯背负助纣为虐的骂名,实则英雄也。
从韩别驾到常信,韩明就知道张辽对自己的亲近。迟早有一日,董贼败落而亡,张辽去无可去之日,想必还是会降的。只不过张辽所说,是降汉,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看来这张辽,是真正的顿悟了。
既然已经说动了张辽,韩明便勉强达成了此次约见张辽的目的。接下来,只要文聘那边进行的顺利,张辽投入他的势力之下,是迟早之事。
紧紧的抱拳,韩明对张辽打心底的敬佩。高声说道:“如此,明与文远就此别过,有朝一日,希望我们能共同为大汉效力。”
张辽心里乱作一团麻,只是淡淡的与韩明别过。催促着坐骑往回赶去,那背影在韩明看来,显得有一丝凄凉。
多愁善感了一次的韩明愣了一会,便也回身,往襄城而去。抬头看了看这天,雨又开始稀稀落落的下了。只要一会儿,这雨肯定还是会下大的。
只是依靠这天时便利的时日,已经不多了。明天午时之后,想必就会完全停了下来。呼风唤雨的术法能力届时就算是完全完毕,到时候西凉军还是会来进攻的。
但是韩明却是不会再去使用一次技能来保护襄城,一则实在太浪费,二则只要再拖延张辽一日,那边文聘的动作就该完成了。
到时候张辽,势必是无路可走。
回了襄城,韩明将马匹的缰绳递到了潘凤的手上,便转身而去。
潘凤看着韩明,问道:“军师,此番见张辽可还顺利?”
“顺利,三日之内,张辽自然会归降。”
潘凤闻言,不由的笑了起来。先生前番说大雨应该到明日就停了,他还在担心到时候能挡住西凉军几日。现在是不用担心了,张辽都要投降了,还怕西凉军做什么。
……
张辽刚刚回军营,这天竟然又开始下雨了。他抬头看了看天,自嘲般笑了笑:“看来当真是天谴,前方吕将军已经拿下汝南,我必定要为吕将军送粮。就是明日,不管如何也要攻下襄城。”
张辽带兵也不是一日两日了,他能从韩明今日约见自己,还打算劝降他能猜出来韩明肯定是知道,他那些荆州军是守不住襄城。
既然对方主将都有此担忧,那自然是军中或者其他地方出了变故,这便是攻城的最好时机。
“韩明得天时,此番我算是得人和了。”
料定襄城之内有变故的张辽暗自低语,竟然误认为襄城之内的士兵因为他们多日守候在此等待时机而出现了骚动。
次日一早,张辽就让西凉军造饭。当士兵们都吃过,精神头十足的时候。张辽当即下令,冒雨攻城。
一如之前,顶着大雨攻城的西凉军显然没有那么轻松。虽然天气不像之前那么恶劣了,士兵们在他极力坚持攻城之下,冒死的劲头也比之前要更足了些。
张辽是在赌,此番必须要胜。襄城不破,前线就完了,他也是无奈之举。
襄城荆州军与西凉军的交战极为火热,短短半日,九千多的西凉军就死伤近三千。而荆州军的伤亡,张辽估计不过三百左右。
此时西凉军仍然在全力攻城,整整半天的进攻让他们多数都疲乏了。张辽虽然明白攻城有一鼓作气再而衰的说法,也不得不咬牙下令,让兵士们暂时休整一个时辰。
对于张辽而言,这一个时辰是极为难熬的。他怕先前高涨的士气就如此沉寂下去,所以他每时每刻都在注意着士兵们,只要觉得士气衰减过快,立马就继续攻城。
这时候,张辽突然眼前一亮,天色似乎已经开始好转了,大雨已渐渐的消停了下来。
可是紧接着,一名全身带血的士兵,疲惫不堪的骑着沾染着无数鲜血的士兵快马来到,嘴里在大喊着:“张将军,大事不好了……”
嘭!这名士兵说完此话,再也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猛地从坐骑之上跌落,已然是死了。(未完待续。。)
………………………………
133。追击张辽
张辽素来都爱惜部下,如今在襄城死伤数千就已经让他难过无比。再看眼前这位快马前来的部下竟然在把消息传到的时候,就咽气了,心里更是有些惋惜。
虽然这名士兵没有把他要说的说完全,但是张辽的脸上已经露出了难色。
张辽紧紧的攥着拳头,飞快的向那匹无主的孤马和尸身跑去,心底暗道:“不会,一定不会是我猜测的那样。”
当张辽赶到那人的身边,那张脸已经扭作了一团,面目极其狰狞。这士兵的手中攥着一张信函,想必是他自己也知道兴许到了襄城这边他也就快差不多了。
双手有些许的颤抖,张辽怒吼一声,强行给自己打气。
打开那封信函,白色麻布之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文远,轘辕山有失。”这笔迹,张辽再熟悉不过了,分明就是军师李儒的。
李儒的字迹向来是极为工整,但是这封书信之上的字体,让张辽感觉的到李儒在书写的时候那种紧张和颤抖。
连李儒如此镇定之人,都会如此,一封信都写不好,那轘辕山的状况就不单单是这上面七个字那番简单了。张辽不敢相信,或许此刻不仅仅是轘辕山丢了,甚至那留守的一万西凉军状况也堪忧。
眼前的城池已经有了颓靡之势,张辽此刻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决断。是继续攻打襄城,还是回身去救轘辕山。可是李儒的书信写的太仓忙了,完全没有说清楚轘辕山的状况。
张辽迷茫的双目紧紧盯着襄城去看。那边城头上,韩明悠然自得的看着他们这些西凉军。显然,这轘辕山有失,一定是韩明之计。
几名张辽的亲卫走了过来,他们也看出了张辽的异样。其中一人忙问道:“将军,怎么了。”
“轘辕山丢了。”
这番话张辽说的竟然很沉稳,他知道哪怕是此种时刻,面临再大的难处,他这个身为大将的都不能自乱阵脚。如果连他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那手下这还剩六千多的西凉军就更不用说了。
到时候襄城的韩明发现异样。岂不是分分钟就会率军来攻。那自己拿什么去挡。
可是不管张辽是如何的镇定,身边两名亲卫听到这话还是脸色煞白。轘辕山意味着什么谁都知道,那是他们的粮仓。本以为借助山势地形,那里易守难攻。才会把几乎所有的粮食都存放在那边。
轘辕山丢了。那他们这些兵士吃什么。
亲卫咬牙。艰难的问道:“将军,粮食是不是也没了?”
张辽没有开口,黯然点头。是啊。粮食应该都没了,这场仗还怎么打,前线的吕将军怎么办。看来只能回救,不然攻下了襄城,也是没有办法守住的。
张辽大步走向自己的坐骑,翻身上马,大喝一声:“将士们,听我将令,撤军回轘辕山!”
张辽没有直接告诉这些将士们轘辕山已经丢了,那只会让士气全无,这种情况下没了士气,几乎等同于全军覆没了。张辽不说,身边的亲卫自然也不敢随意透露这个信息。
这些西凉军已经休息的差不多了,原本对于襄城他们就不是很上心。若不是张将军极力要求攻下,谁敢去违背上天之意去攻襄城。天谴之说,虽虚无缥缈,但是他们还是有些忌惮的。
攻城的势头在半个时辰之前还十分勇猛,现在却是无奈全数撤军。有张辽这位大将在,不管是攻城还是退军,行事都是极为果断。
撤军的时候,六千余西凉军也是井然有序。一则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回轘辕山其实是去救那块丢掉的地方,二则是不愿再打襄城。
西凉军刚刚开始撤军,襄城之上的众人就察觉到了这件事。当韩明看到西凉军开始撤军,第一反应就是他们是回去救轘辕山了。
韩明没有预料到,这轘辕山会丢的那么快。原本还以为要再坚持完今天,才会有所转机。想了想,轘辕山那边文聘应该是派典韦去打的。除了这员猛将,怕是再没有人有种速度。
西凉军撤军,韩明哪里肯放过。不过眼前这支西凉军却没有丝毫的破绽,撤军也如此有条理,完全就钻不了任何的空子。
“张文远,你不亏为五子良将之一。”
韩明对于张辽的喜爱又更多了一分,想到自己接下来打算借助便利打下豫州占为己有。到时候想要在刘琦的眼皮子底下发展自己的势力,并且拿着荆州支援的粮草财物,必然不能很快翻脸。
如此,韩明就必须培养自己的势力。潘凤与典韦,自己可以无条件的要求刘琦留给他防守和整顿豫州,到时候还可以借机要一两名文官来共同治理。
至于其他的武将,如甘宁与黄忠二人,短时间内自己全要去了肯定会遭到如今的刘琦怀疑。那么这张辽必须收服的必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韩明打定主意,当即下令道:“无双,即刻点齐两千士兵,我要亲自追击张辽。”
潘凤得令,应了一声,很快就下去点兵。韩明则是再次拿起自己的武器方天画戟,又将文聘所赠的那张gong背上。
两千士兵已经点齐,韩明翻身上马,带着将士们很快就追了上去。潘凤被留守襄城,韩明嘱托若是遭遇变故,只可坚守不出。
领着两千兵士,韩明不断的追赶张辽一队。但是他并不命令兵士加快速度,只是不紧不慢的跟在这队西凉军的后方。距离只要被拉开,就稍微提速跟上。西凉军若是放慢速度,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