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权争霸-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起刚加入魏王旗下的时候,魏王就赐他上国柱之勋,还封了他候,虽然他的候与勋都是空职,但也可以看出魏王对他的器重,如今他又为魏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相国之位非吴起莫属!”公叔痤对管仲说道。
而管仲表现的十分诧异,看着俩人说道:“难道你们魏王放心把魏国如此之重要的位置交给一个外人吗?”
“外人?”二人都一愣,表现的十分不解,看着管仲,希望管仲能给解答。
“没错,吴起是卫国人非魏国人!”管仲对俩人说道。
“卫国在的时候,这话是没有错,但卫国已经融入了魏国,已经没有卫国一说了,这吴起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魏国人!”公叔痤对管仲说道。
“但如果他的老婆是齐国人呢?吴起出身卫国,岂能与真正的魏国人相提并论呢?而且他老婆还是齐国人,即使是魏国人,也算是半个魏国人!”管仲对二人说道。
二人听到管仲的话后,都纷纷的看着管仲,心里在琢磨着什么。
“秦国和楚国败于你魏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你们可知我齐国败于魏国,并没有签署什么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只是无痛无痒的赔了点钱,而且说是赔钱,其实就是赎回俘虏!管仲对二人说道。
这个时候这人都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吴起的老婆是个齐国人。
他们没有否定管仲的话,因为管仲说的有理有据,为何秦国和楚国败于魏国后,都受到了如此大的代价,而齐国只是撤出赵地,赔钱而已!
这让他们不得不觉的这是因为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的原因。
本来吴起就是半个魏国人,在加上他老婆是齐国人,这种人,怎么能成为相国呢?
“你们觉的一个本身就非土着魏国人的吴起,在加上老婆是齐国人,算半个齐国人的吴起能当你们魏国的相国吗?”管仲对二人说道。
二人同声音说道:“不能!”
“这吴起根本就没有资格当你们魏国的相国,你们魏国的相国只有你二位可以当,你们都出身魏国名门,而且才华横溢,拥有绝世治国之才,你二人不当魏国相国,谁能当呢?”管仲对二人说道。
二人点了点头,被管仲这么一说,公叔痤与王轩都觉的这管仲说的没有毛病,这魏国相国不是他二人当,还能是谁当呢?
当然他们心里一直惦记着相国之位,对于管仲推测的对不对,他二人根本不在乎。
本来他二人还没有办法对付吴起,一直忧愁这相国之位归吴起所有,但是听管仲这一番讲解,他们又有了争夺相国之心了。
“一个不是魏国的人,岂能为魏国办事?”公叔痤在一旁愤愤的说道。
“如若魏王要立吴起为相国,我一定以死阻止,并不是我公叔痤想当相国,而是绝对不能让一个无法为魏国办事当上魏国之相!”公叔痤在一旁说道。
而一旁王轩也跟着说道:“没错,我二人当不当相国无所谓,但这吴起绝对不能当,恐怕到时候吴起不会为我魏国着想!害了我魏国!”
管仲点了点头:“我相信魏王他明白这个道理,不然魏王中原战争后,早立马提拔吴起为相国了不是吗?”
而公叔痤看向管仲:“这吴起当上了魏国的相国,这对你们齐国不是个好事情吗?他也是半个齐国人不是吗?”
“我齐国是一个讲究仁义道德之国,尊品质优良之人,而吴起功利好色,为我齐国人所不耻,即使他是半个齐国人,我齐国也无法忍受一个这样的人当上相国!”管仲在一旁对二人说道。
二人点了点头,他们不在乎这些,他们心中十分高兴,因为管仲给他们说了一个可以把吴起拉下马的办法,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得到魏国相位的办法。
“嗯,早就听闻齐国乃仁义道德之国,果然名不虚传!”公叔痤在一旁说道。
这公叔痤能说出来这话,让管仲也是十分的佩服,他公叔痤一个中原之人,一直是视齐国为蛮夷,如今却说齐国是一个仁义道德之国!
………………………………
第240章 240。能者为师
管仲又和王轩与公叔痤聊了一会才离开。
管仲离开后,伍子胥看着管仲:“仲君真是高啊,这二人只要按照仲君所说的提报给魏王,这吴起的仕途基本也就到此为止了!”
管仲点了点头:“吴起如果成为了魏国的相国,这会给我们齐国制造出很大的麻烦,我齐国制霸九州也会相当的艰难,甚至这吴起能阻碍了我齐国制霸九州。
也因为这,管仲才和公叔痤和王轩的面前说这些话,他相信公叔痤与王轩肯定会在魏王面前说这些事情。
而魏王即使在怎么相信吴起,听到这些话后,管仲也相信这吴起也当不成相国的位置。
如果你在任职的时候遭受了国君的猜忌,那么基本上你的职位也就做到头了,而管仲相信自己的这些话,足以让魏国的君主猜忌吴起。
只要魏王猜忌吴起,那么断然不会让其成为相国,甚至让他带兵打仗都可能是个问题了。
至于公叔痤与王轩,二人也不是完全废材,毕竟能坐到魏国的大臣,其本事还是有点的。
不过对于管仲来讲,他二人坐上魏国相国的位置,魏国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变动,这二人治世本领还是有些的,当然魏国会平稳,但也不会变强。
但吴起就不一样了,中原战争结束后,管仲回到齐国后,翻书了解吴起这个人,了解了其思想,管仲就评价吴起短短的一句话:“当世国士无双!”
他这个国士无双与诸侯们的那些公子,才子国士无双不一样,他这是整个帝国的国士无双,其才华可能是帝国第一才。
这也是为什么管仲来到这里后,想见吴起的原因,他想和吴起探讨探讨,学习,学习,虚心请教。
能者便可以为师,管仲自知自己不如吴起,所以他想向吴起学习。
但可惜的是吴起没有来,管仲只好作罢,但是看到了公叔痤与王轩二人,管仲心中有了一个对付吴起的计策。
也许论治国安邦,论辅佐诸侯争霸天下,他管仲不如这吴起,但是如果比一些小手段,小诡计,这吴起也许不如他管仲。
吴起虽然是大才之人,但毕竟非齐国之人,而是魏国之人,有他在,这对齐国是实打实的不利的表现。
所以管仲才心中生此一计,想用这种手段把吴起从魏国高位给拉下来。
身为一个君主,无论这个君主有多么的伟大,有多么的爱贤,但是君主的猜疑心都是十分重的,也许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和出身卫国不足让魏王所担忧,但是管仲加了一个秦楚对比。
这才是管仲拿下吴起的重点,如果你说你和齐国没有关系,但是你打败齐国,为什么,齐国付出的代价那么少呢?
当时吴起之所以让齐国付出的带甲少,是齐国军团的强大,魏武卒损失惨重,吴起的军事意图只是想把齐国赶出赵地,而齐国同意退出赵地,这军事意图已经达成了,就没有必要在突增损失了。
毕竟齐国和秦国,楚国不一样,打败齐国不是绝对的优势下,齐国有反扑的可能性,当然当时如果吴起知道齐国后勤没钱了,肯定会执意在战,那样可以压榨齐国像秦,楚一样,可惜他不知道。
即使有种种原因,他吴起告诉了魏王,魏王也未必相信,毕竟这对比在这里,毕竟人们有的时候常往坏处想。
在加上公叔痤与王轩根本不希望吴起坐上相国之位,这二人肯定会在此添油加醋的说给魏王,而且二人也会用这个事情竭力的压制吴起。
当人处了优势的位置后,就会乘胜追击,这件事情,对二人来讲,是压制吴起的好事情,他们肯定会大肆宣扬,他们从不让吴起任职相国之位的要求上,会上升到让吴起在魏国毫无立足之地!
毕竟吴起的才华在哪里,他盖过了魏国大部分人,这种人留在魏国,对魏国是个好事情,但是对魏国群臣们来讲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你那么牛逼,光芒把我们都给盖住了,魏王还会用我们吗?显然不会用我们了,魏王不用我们了,我们的身份地位,岂不是也会慢慢的下降?
所以吴起的存在对魏国来讲是好事,但对魏国的群臣们来讲并非好事,这件事情,只要王轩与公叔痤在魏王面前一说,这魏国的群臣会立马一起打压吴起。
管仲把这一系列的事情都给想好了,所以管仲有十足的把握,让吴起无法在魏国官场立足。
当然到那个时候吴起即使知道有人在谋害他,他也无计可施,即使他在有谋略与才华,他能如何证明自己清白呢?毕竟你与齐国的合约在哪里呢。
当时魏武王是全权交给吴起来办的,无论是与帝国和谈什么的,都交给吴起一人,所以这件事情的后果什么的,基本上都由吴起一人承担。
管仲在这里使用诡计谋害吴起,远在西河的吴起并不知道,他还坐在西河府的太师椅上,坐着他当相国的大梦。
能登上相国之位,吴起可是费尽了心思,如今眼看就要成功了……
吴起周游列国无一诸侯待见他,后来魏武王要了他,为他封侯赐勋,就是没有封他为相国,而吴起也暗暗发誓,要立下汗马功劳,成为相国。
毕竟登上相国的人要么是身居士族,有士族都同意,在加上你才华横溢,你才能当上相国,要么立下不世之功,让士族们无话可说,才能成为相国。
吴起并非出身魏国名门士族,所以他只能靠立下不世之功,才能当相国,中原战争,可以说是他为魏国立下了不世之功,而魏王封他为相国也算是理所当然了。
这个相国之位一直空缺着,也许有着当时魏王想封吴起为相国的原因。
只是当时的吴起并无功,封他为相国难以服众,如今吴起以立下不世之功,在封他为相国,基本上也没有人反对什么了,毕竟功劳在哪里摆着呢。
有很多士族们,也都觉的吴起会成为魏国的相国,很多魏国名门士族,纷纷来到河西之地,拜见吴起,给其送礼,希望能借此拉拢吴起,即使这些士族都不喜欢这出身非魏国士族的吴起,但是利益和你的喜欢,很多人都会选择利益。
………………………………
第241章 241。招揽
当吴起的地位下降的时候,他们肯定会随之离开吴起,更甚落井下石。
毕竟他们与吴起根本不属于一个路子的人,一个是士族出身,一个是卫国贱民出身。
这个时候楚国的屈原来拜见齐国的管仲。
俩人畅谈帝国的形式,齐楚该如何联合,该如何互相扶持。
官僚们交谈,也引来了很多洛阳城名士,他们希望能与这些官员们交谈,被这诸侯国的高官们所欣赏,成为其门客,从而飞黄腾达。
跟随诸侯参加皇帝葬礼的人,大部分在诸侯国里都是位极人臣的,想成为他们的门客可以说是相当的难,成为其门客,又受到重用更是难上加难。
这些诸侯臣子们在这里交谈,而洛阳城的士族们花钱来进入这个地方,拜访这些大臣们,希望能找到一个伯乐。
而帝国丞相申江的儿子,申不害也来到了此地,管仲与屈原交谈的时候,身旁的伍子胥离开了。
来这里的洛阳名士有很多,他看看有没有才之人,成为自己的门客。
伍子胥地位虽然不及管仲与张天上,但也跟着齐小白参加了对燕战争,与中原战争,地位在齐国也是响当当。
此时伍子胥就看到一个年轻男子,在哪里畅谈,他的理论,旁边几个大臣只是点头,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
这个年轻的男子便是申不害,伍子胥走在其旁边听着,也跟着点头。
申不害讲的法,如何利用法而强国,他把这个思想说给这些大臣们听。
而一旁的伍子胥看向申不害:“小兄弟,你说的这个很有道理,用法强国,用法来约束人们,让其不敢生事,使其国安!”
“没错国安,则国强!”申不害对伍子胥说道。
“只是阁下的这套理论推行起来难啊,你让法约束与贫民简单,但约束其士族,是相当艰难啊!”伍子胥对申不害说道。
申不害的这套理论,是对一个诸侯国全国推行,任何人犯了法都要使其治罪,这是触动士族利益的。
如果施行起来,如果君主不强势,会发动士族们的叛乱,这一套如何在楚国施行,这可能楚国直接大乱,毕竟楚国是士族势力最强的国家,也是最松散的国家。
当然如果施行在齐国,到可以,毕竟齐国改革,士族势力遭受强大的压制,在加上反腐已经爆发了叛乱,不过镇压后,士族势力基本上被齐小白完全压制了。
士族势力遭遇压制,齐国却出现了和宋国一样的情形,那就是商人阶级有些强大,以前商人依附于士族,但是齐小白压制了士族,商人逐渐的做大。
不过张天上也准备从商人那里开刀了,商人虽然在变强,但其根基无法与士族相提并论,毕竟士族都是经历数代经营,根基很深,而商人根基数代的在齐国很少,根基深厚的士族都被击败了,商人又能如何能抵挡呢?
所以张天上要打压商人,基本上是轻而易举,而且小白也会十分赞同张天上打压商人,毕竟齐小白不会希望齐国变成宋国那个样子。
申不害的思想虽然不错,也可以在齐国实施,但是齐国正在进行改革,如果突然出现两个改革方案,那该用谁的呢?
齐国的改革是齐小白与张天上,管仲三人联合商议的,打压士族,收拢中央权力,顺便充实国库,随后强军。
齐小白他们认为,只要国库充实了,军队严训,有钱,那么国便将强大。
至于如何治理百姓,那就是齐国第一学派儒家该做的事情了,虽然这群人齐小白不喜欢,嘴炮居多,而且天天讲究仁义道德什么的,正事干不了几个。
但是齐小白又不得不说他们的治国方法很好,也是因为齐国有着这一大派,齐国到没有发生什么民变。
虽然发生了叛乱,不过那是士族引起来的,却非百姓引起来的。
不过申不害有着这样的理论思想,而且看他的贪图,伍子胥认定这申不害是有才之人,他想招揽下来,为其效力。
在齐国伍子胥的自身的势力十分薄弱,他不像管仲,齐小白拜为义父,其家族也渐渐做大,也不像张天上,在齐国官场混了那么多年,各大士族都得卖给张天上一个面子。
也不像田郸,田郸虽然被齐小白安置在了营丘,说是安置其实就是监视,不让其回胶东,但是人家胶东的拿下部将们也都跟着来到了营丘。
田郸也放弃了回去坐什么胶东候,反而想着如何在齐国官场上混,他的部将在他的提拔下,也都有了一官半职。
当然他是胶东的侯爷,其手底下的人,有能征善战者也有着治世人才,所以很轻松的就混了一官半职。
他们跟随田郸来到营丘后,形成了一个派系,这个派系的人全是胶东来的官员,虽然不及张天上与管仲的势力,但也能在齐国的官场混开。
而他伍子胥就显得可怜了,虽然当年在吴国位极人臣,但部下基本上都死了,现在他手底下都是小字辈的人,也都没啥大才,就一个罗方士,武力爆表,是一个万人敌的猛将,受到齐小白的抬爱。
所以伍子胥一直希望招收门客来扩充自己的势力,但是门客好求,但人才难求,他伍子胥真正能看上的人基本上没有。
不过今天他对这个申不害有了一丝的抬爱,想把他收为己用。
伍子胥看向申不害说道:“吾乃齐国伍子胥,小兄弟加入我帐下如何?未来在齐国小兄弟一定能受到重用!”
申不害看向伍子胥,抱拳行礼说道:“感谢先生抬爱,小生心有所选!”
伍子胥听到申不害的话后,无奈的叹了口气,感觉可惜:“那,真是太过遗憾了!”
申不害看向远方一个身穿铠甲之人,正向这边走来,申不害嘴角一笑,这个人就是他等的人。
申不害走向前去,对着这个铠甲之人行了一个礼:“小生申不害,拜见将军!”
男子看向申不害,只是点了点头,然后摆了摆手,示意其离开。
而伍子胥看到这个铠甲男子后,便知道申不害想投靠哪里了。
………………………………
第242章 242。知己难求
这个身穿铠甲的男子,是韩国宗室之人,也是韩国上将军‘韩成’!
伍子胥跟随齐小白征战赵国的时候,见过韩成几次,所以对韩成有些印象。
他没有想到这申不害竟然想投靠韩国,韩国虽然位列三雄,但从现在的天下大势来看,韩国也仅仅是比宋国强罢了。
而且韩国周边全是虎狼之国,韩国很难有机会问鼎中原,这伍子胥不理解这申不害为何想加入韩国。
这个时候,匡章走到伍子胥的面前:“来与我喝杯酒去!”
伍子胥点了点头,现在的伍子胥算是半个匡章的部下,王恒死后,武士军团重建,匡章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武士军团的军团长,而副团长就由他伍子胥担任了。
理应武士军团的副军团长应该是从武士军团内部筛选提拔,但是副军团长对勇猛的要求不是很高,而是对谋略与智慧却要求很高。
副军团长的主要责任就是给军团长出谋略,相当于一个参谋。
武士军团内部没有这种人,所以只能从外部调了,而最合适的人选那就是伍子胥了,伍子胥也就成为了武士军团的副团长。
也因为这个原因伍子胥也就成了匡章的半个部下,不过匡章从没有把伍子胥当成过自己的部下,而是当成兄长,伍子胥比匡章要年长许多。
而且匡章自知很多地方都要向伍子胥学习,所以匡章对伍子胥算是兄长加半个老师。
此次齐小白带着匡章,管仲,罗方士等人来参加葬礼,因为要带着一万武士军团,伍子胥身为副军团长,也就因此跟随而来。
匡章和伍子胥不同,匡章对官场上不感兴趣,他只想带兵打仗,打胜仗,成为一代名将,所以他没有招收门客的想法。
虽然匡章不招收门客,但是武士军团的那些士兵们却很爱戴匡章,这也算是匡章的半个门客。
伍子胥在任职武官,但其文官也有所涉足,很多时候,伍子胥都会给管仲提提意见。
匡章把伍子胥叫到一个单独的地方,俩人点了好酒,开始畅谈。
畅谈着,畅谈着,匡章哭了,谁都不会想到,齐国精锐军团武士军团的军团长,竟然哭泣的像个孩子。
匡章在和伍子胥畅谈的时候,说到了王恒,王恒对匡章有着知遇之恩,如果没有王恒,匡章那有机会坐到军团的位置?那有今天的这等地位?
匡章提到了王恒,想到了王恒对他的提拔,对他的栽培,又想到了在战场上,王恒身死的状况。
伍子胥看着匡章在哭泣,他没有说话,他能理解匡章对王恒的感情,王恒提拔匡章,也算是对匡章的认可,俩人选是知己。
人生知己难求,一个好好的知己,就这样死去了,而且这个知己对他还有再造之恩,匡章想到这个知己后,回顾这个知己,多多少少都会有所心情堵塞,慢慢的就哭泣起来。
哭泣是最好的散发情绪的表现,有的时候哭一场,就一切都好了。
到了深夜,诸侯们都从顶楼下来,这场诸国的交流才算结束,此时申不害恭敬的给韩成与韩烈公告别。
申不害在与韩成的交谈当中得到了韩成的认可,韩烈公下来的时候,韩成给韩烈公推举申不害。
韩烈公于申不害简单的交谈几句,就认定此人是个人才。
对于韩烈公来讲,他们最需要的就是人才,虽然韩国称之为三雄,但却只比宋国强些罢了,要不是韩国盛产铁,而铁的冶炼技术高超,他韩国也许早灭亡了。
当初要不是他和韩成俩兄弟,韩国当初早已经被郑国吞并了,天下无韩。
虽然韩国在他二人的治理下,国泰民安,吞并了郑国后,也鼎盛了一时,但也仅仅是一时罢了,依然得长期抱着魏国的大腿,不然随时都有着被秦楚兼并或者瓜分的危险。
所以韩国一直渴望有个人才,带领韩国走向强盛,不求韩国制霸帝国,但至少不用受诸侯们的欺负啊。
而申不害在与韩成的交谈当中,告诉了韩成他的几个办法,能让韩国变强,永远的变强,西能让韩国抗秦,南能拒楚,让魏国不看轻视韩国。
这韩成听了申不害的这些办法,一直点头,称妙,当然前提是韩国得接受申不害的改革。
如果不改革,刚有好的办法,但无法能完好的实施起来。
不过韩烈公对申不害说了,他会在申不害的后面全力支持,谁敢阻拦,他就杀谁,即使是他的儿子也可以杀。
韩烈公与申不害的简单几句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