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顺皇朝-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景淳吓得双膝一软,跪倒在地,连声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此等败类,不值得陛下动怒,陛下要以龙体为重啊!”

    可能别人注意不到,但陆承启不会忘记,这五路之中,有四路与卖儿鬻女案重叠在了一起,难道是巧合不成?肯定没这么简单,这说明了什么?这不恰恰说明这几路刁民甚多,不服王化吗!身为一个帝王,如何能忍得了这样的事!

    现如今苏轼正领了密旨,担任钦差密查此案。前不久,还传来有人欲图加害苏轼。这不是在明着和陆承启做对吗,钦差乃是天子脸面,且不说苏轼有没有事,单凭这一点,就足以激起陆承启的愤怒了。

    还好这个宝贝未来大文豪没有出事,不然陆承启可要发飙。好不容易按捺住怒火,再增派监察司暗中保护,总算没有坏消息再传来。

    现在胥吏案,又正好与卖儿鬻女案重叠,叫陆承启如何不起疑心?当机立断地说道:“许卿,你立即调派监察士,哪怕全都撒出去,都要把犯案胥吏给朕捉拿下狱!”

    许景淳跪在地上,口称领旨。却迟迟不敢起身,也没动静。陆承启眉头一皱:“怎么,地上有金子不成,还不起来?”

    闻得此言,许景淳连忙爬起身来,说道:“陛下,此案事关重大,仅凭陛下口谕,恐怕那些个污吏不肯服啊……”

    陆承启也是气昏了头,差点忘了这茬。也不多说,取来一张宣纸,用龙镇尺定住两旁后,提起毛笔便挥毫起来。不多时,一张圣旨便已然拟好,盖上传国玉玺便具有莫大了权力。陆承启唤来贴身小太监,把宣纸装进黄色绢布之中,便成了完整的圣旨。

    让贴身小太监把圣旨交给许景淳后,陆承启说道:“此事不能有丝毫耽搁,你们监察司星夜兼程,抓拿要犯。”

    许景淳端着圣旨,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不负圣望!”说罢,就要转身离开。

    “慢着,把证据一并带上,看他们还有什么话说!”陆承启叫住了许景淳,嘱咐道。

    许景淳不敢懈怠,连忙说道:“臣遵旨!”

    “去吧!”陆承启挥了挥手,待到许景淳出了垂拱殿,才无力地坐下,口中仍念叨着:“这群该杀的污吏,该杀!”

    贴身小太监何曾见过如此暴怒,就像一头被激怒的公牛一样的小皇帝?吓得弓着身子,战战兢兢地立在旁边,不敢喘口大气。可事与愿违,陆承启偏生注意到了他:“高镐,你也是穷苦人家出身,跟朕说说,遇到这等贪官污吏,你先前会怎么办?”

    这贴身小太监名唤高镐,正如陆承启所言,是穷苦人家出身。因一大家子实在活不下去,他才被家人送入宫中,做了一名小太监。原先他是一名不起眼的小太监,负责照看御花园。陆承启掌权之前,曾杖毙了原先的贴身太监,无人服侍才把他调到陆承启身旁。也算是因缘际会,高镐原也是个聪明之人,这两年来见惯了朝堂之事,成长极为惊人。如今听得小皇帝问话,虽然吓得魂不附体,却记得要说实话:“回陛下,小的虽是穷苦出身,却并非官府逼迫,而是小的家中姊妹兄弟有九人,实在养不活,小的才入的宫。陛下所问,小的不知晓如何作答……”(未完待续。)

    ps:这几天去毕业旅游了,所有章节都是自动发布的。谢谢给我投评价票、打赏的朋友,特别是闯哥,我的大学同学!u
………………………………

第四百零九章:尽孝不是做戏

    “……那你说说,你父母为何要生养这么多子女?”陆承启被这个叫高镐的小太监呛得不轻,随意寻了个由头反击。…≦,高镐闻言一愣,不知道如何作答。认真算起来,他也不过和陆承启年纪相仿,自小便进宫,又没了传宗接代的本钱,哪里懂得了这些事情?

    陆承启便是算准了他不知道,才有此一问。他没料到的是,高镐虽然不通人事,却颇有急智:“陛下,,生多些子女有福气……”

    陆承启好笑道:“你都进宫当值了,你父母又如何有福气?”

    高镐道:“小的还有其他兄弟姊妹侍奉二老,二老身体也还算健朗。再加上每逢初一十五,小的便托人送些钱银去给二老,他们生活亦无忧……”

    宫内太监是不能随意出宫的,除非得了皇帝或某个娘娘的旨意,才能凭着令牌进出。每逢初一十五,便是各大庙会。宫中有妃嫔才人三千,最缺胭脂水粉,于是这两日便是惯例的出宫采购日。到了那时,宫中会派出太监及宫女才人组成的采购团队,前往庙会采购。没到这时,也是宫内不得外出的太监宫女托人送钱银的时刻。因为出宫人选是不定的,推己及人,这些宫女太监还是乐意趁此机会返家探望一番。若家离得较远的,自然便成了离家近的,不得外出的宫女太监托付的对象。

    高镐乃陆承启的贴身小太监,虽然一时风光无限,却也冷暖自知。一步不能离开陆承启。陆承启睡下了他才能结束一日工作。除了派出宫去做些事外。几乎没有空闲时间。这般一说,倒也符合他的身份。

    陆承启听了他这话,倒是颇有些意外:“哟,看不出你还是个孝子啊?”

    高镐赔笑道:“陛下说笑了,大顺以孝悌治国,小的便是不识字,也懂得这个道理的。更何况乌鸦尚知反哺,羔羊尚懂跪乳。小的不过是行分内之事罢了……”

    陆承启一边听,一边点了点头:“不错,看来我大顺孝悌治国,已然深入人心了。在这方面,朕岂能输给你?算来也有些时日未曾见过母后了,你且去通知御膳房,弄多些菜肴去景福殿,今日朕要与母后共进午膳。”

    高镐知道,这小皇帝做事向来是心血来潮,没有个定性。有什么奇特的命令。也是正常。不过是临时起意要去一趟景福殿罢了,算不得什么。高镐说了一声遵旨后。便退出了垂拱殿,找其他小太监办事去了。他可是天子跟前的红人,这种小事哪里需要他亲自动手。

    回到垂拱殿后,高镐躬身说道:“陛下,已经吩咐下去了。”

    陆承启也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说道:“那还等什么?摆驾吧!”

    高镐连忙说道:“皇上起驾!”

    于是自垂拱殿而出后,一行太监、宫女紧随其后,穿过长廊,御花园,直往景福殿而去。路上遇到的太监、宫女都一一回避一旁施礼,直到陆承启过去好一阵子后,才敢起身。没办法,这便是天家规矩,不遵守不行。陆承启已然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大顺的皇宫,乃是承前朝流传下来的。虽然一再修葺,却从未阔建过。没有后世紫禁城这般大,但墨绿色的瓦片下,更显清幽,更符合汉人的审美情趣。陆承启觉得这已经够了,像紫禁城一样的话,估计没个几天走不完整个皇宫。小一点更好,起码走的路不用太远。

    不多时,景福殿已经在望。景福殿的宫女们没料到皇上突然驾到,在高镐一声叫唤之下,都乱了手脚。好在陆承启也不在意这些细节,只是淡淡地问道:“太后在里面吗?”

    被问话的宫女战战兢兢地回答道:“在……在里面……”

    陆承启奇道:“朕又不是大虫,有这般可怕吗?”

    那宫女还待解释的时候,陆承启已然踏步进入了景福殿之中。来没来得及看清殿中情况,却听到一阵熟悉的声音说道:“陛下来了?”

    陆承启下意识地说道:“梓童?”

    转念一想,不对啊,这个时候周芷若不应该在福利院,或者去管理皇庄了吗,怎么会在景福殿里面?

    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周芷若的婀娜身影便出现在陆承启面前,看着陆承启呆若木鸡的模样,掩嘴偷笑起来。

    好半晌陆承启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拢住周芷若的香肩问道:“梓童是故意来看朕出丑的吧?”

    周芷若嫣然一笑,说道“臣妾哪有这般闲心,不过见陛下从国事中抽身出来,像是把臣妾说的话记在心里了,臣妾高兴都来不及呢。”

    陆承启笑道:“大顺以孝悌治国,朕乃一国之君,尽孝之事又岂能落后于人?再说了,这又不是在做戏,尊慈太后毕竟是朕的母妃啊!”

    周芷若笑道:“尊慈太后还在纺丝呢,连臣妾想帮把手都不让。”说罢,压低了声音说道,“不论今日陛下是否出于真心,臣妾都很高兴。今晚臣妾,要好好服侍陛下……”

    陆承启听得如此暧、昧的话,再看着周芷若面泛桃花的脸蛋,禁不住吞了一口唾沫,差点就把持不住了。“陆允志,你不能做禽兽啊,她今年才十七岁啊,放在重生前,算起来还只是十六周岁,连初三都没有毕业的女生,你下得去手吗!”

    心中默念了一番“冰心诀”之后,好不容易把那股邪火压下去了,赶紧言归正传,把话题岔开道:“午时将至,太后尚未用膳,想必也是肚饿了。今日我们一家人便在这景福殿,吃个团圆饭如何?”

    不待周芷若反对,陆承启便高声说道:“来人,设宴。”

    身后的贴身小太监听到了陆承启的吩咐,连忙对身后提着食盒的宫女说道:“陛下的吩咐没听到吗,都愣着做什么,还不快去摆宴?”

    那些宫女听了,总算明白了过来,连忙说道:“是!”

    周芷若连忙叫停道:“慢着!”

    陆承启奇道:“怎么了?不是梓童你嘱咐朕的吗,要按时用膳的吗?”

    周芷若笑道:“陛下有所不知,太后现在一心礼佛,不吃荤腥。想必这些食盒中,必然有荤腥吧?坏了太后修行,那可不得了……”(未完待续。)u
………………………………

第四百一十章:菩萨心肠

    陆承启惊讶地看着周芷若绝美的脸庞,道:“朕怎么不知道此事?”

    周芷若笑道:“臣妾从未和陛下过此事,陛下又日理万机,如何能得知?”

    话音尚未落,尊慈太后便从内殿出来了:“怎么外间这般吵闹啊?”待得看清陆承启的面庞,她波澜不惊的脸庞,也出现了激动的神色:“吾儿来了,怎么没人告知老身一声?”

    见到了刘氏,陆承启即便贵为天子,也要行礼的:“儿臣拜见母后!”

    听得陆承启转换了称呼,这算不算是承认了她这个庶母妃呢?刘氏有些激动,道:“都站着作甚,都来内殿坐吧。老身已经吩咐御膳房做了些斋饭,一起用吧。”

    刘氏到底是年长一些,见到陆承启身后的宫女都提着食盒,转眼间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举手投足间,便化解了两人心头大石,还如同春风沐浴般,不起波澜,手段真的是高明。

    陆承启和周芷若,一人一边扶着刘氏到内殿坐下,刘氏明显兴致很高,问道:“吾儿今日的国事都处理完了?不然怎么会有时间,过来看望老身啊!到底还是你的皇后懂事些,隔三差五便来同老身一起纺丝织布……”

    听出刘氏话语中的调侃意味,陆承启苦笑一声:“母后真会笑,难道国事还能比孝道更重要么!”

    刘氏悠悠道:“吾儿莫要欺骗老身了,你和先帝不同,先帝可没你这般用心。你真是个好皇帝。自从得了失魂症后。就像换了个人一样。不过。吾儿再变,也是老身看着长大的,你的性情多多少少也明白。吧,是不是碰到难事了?”

    陆承启赔笑道:“都知子莫若母,母后果然看得通透。儿臣今日来,确实是因为国事不顺,才想着散散心的……”

    刘氏听了,拍着周芷若的柔荑。转头对她道:“看吧,看吧,老身对了吧?吾儿啊,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哪天想起老身来了,就是碰到困难了。”

    被两个至亲之人挤兑一番,陆承启除了赔笑之外,也没~↓~↓~↓~↓,m→co←m什么办法。好在刘氏通情达理,回过头来道:“想来吾儿碰到的,定是甚么了不得的大事。罢。看看老身能否帮到吾儿什么……”

    陆承启知道,刘氏那看破红尘的双眸中。蕴藏着深不可测的智慧。每每都能直指人心,为陆承启找到一条康庄大道,从而把难题解决掉。但这一次是要直面整个官僚阶层,陆承启即便有战胜的信心,也还是觉得缺少了什么。这不突然想起尊慈太后来,才有这么“心血来潮”前来探望刘氏的一幕。

    待得陆承启把今日例朝上的事情了一遍后,从胥吏为祸一方,到他提出了十品官制,再到想再开恩科,完完整整了一遍。一边,陆承启还一边把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好在此间只有他们三人,宫女什么的都留在了外殿上,也不怕泄密。

    刘氏和周芷若都是有着七巧玲珑心的女子,哪里听不出陆承启要推行这十品官制背后隐藏着的暗流?大顺的官僚体制已然存在了百年之久,已成定制。到了今天,仅凭陆承启一腔热血就想把他们的根基毁掉,他们的反抗可想而知!

    刘氏虽身处深宫大院之内,也曾听闻一年前监察司大狱,拿下了数百人头。今日听得陆承启的辞,似乎还有想再兴大狱的意图,刘氏禁不住皱起的眉头,心道:“这孩子,怎么得了失魂症后,竟变得如此心狠手辣了?”

    周芷若也是忧心忡忡,两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担忧之色。刘氏心思飞转,不到片刻,就把各种后果都想了一遍,发现竟无一条不是与官吏对抗的结局。“这……这该如何是好?”

    刘氏想了又想,陆承启也不敢打扰。良久,刘氏实在想不出什么法子来,幽幽一叹道:“吾儿欲学汉时王莽?”

    陆承启一惊,道:“儿臣不敢!”

    王莽新政,败在操之过急。陆承启也明白刘氏所指,自然不敢学他。刘氏闻言,方稍稍心安,继续道:“既然吾儿不学王莽,又为何这般急迫?须知过犹不及,一味求快,怕是根基不稳啊!”

    她一个妇道人家,能到这,已经是极限了。陆承启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也是有苦衷的:“若非如此,我大顺百姓怨气渐多,终成大患啊!母后,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大顺的天下,是百姓的天下。一旦百姓不再拥戴我陆家了,我陆家便什么都没了啊!”

    刘氏和周芷若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她们出身官宦家庭,对官宦势力知根知底,也明白他们一旦团结起来对抗朝廷,该是多么厉害,范仲淹不也是这样被挤掉的么?周芷若见刘氏欲言又止,她抢先把这个了出来,刘氏听了,顿时如释重负。

    陆承启对于这倒是不怕,他道:“朕只怕百姓反对朝廷,却不怕这些贪官污吏!朕手里有报纸,能安顿百姓;有禁军监察司,防止作乱;再者朕拥有民意,顺应民意,这些贪官污吏有什么?他们仗着的,不就是一个祖宗之法么!笑话,祖宗之法要是这么灵验,朕下旨恢复井田制,你看他们还会什么祖宗之法吗?就是一群伪君子,利益面前,他们可以六亲不认。这些人,该杀!”

    刘氏听了陆承启这杀气腾腾的话,吓得脸色苍白,连忙把手腕上的佛珠取下,口诵“阿弥陀佛”。陆承启吓了一跳,和周芷若异口同声地道:“母后,母后,你没事吧?”

    待得刘氏颂完一部经文,才定下心来,勉笑道:“吾儿杀气实在重了些,与先帝大为不同。不过这样也好,文宗不也是杀伐果断吗!只是吾儿记住了,还是少造一些杀孽为好。”

    刘氏菩萨心肠,见不得血腥,也是正常。陆承启也不敢再什么过激的言语,沉默了起来。周芷若见气氛僵住了,笑道:“母后是饿了吧,臣妾去让宫女把午膳端上来吧。”

    刘氏了头,眼光复杂地看向了陆承启,把陆承启看得直发毛:“怎么了母后,难道儿臣脸上长了什么?”(未完待续。)
………………………………

第四百一十一章:何为万家生佛

    刘氏欲言又止,一时间陆承启坐立不安,心中揣揣,还以为自己被识破了原型。(  )▲∴頂▲∴点▲∴小▲∴说,x毕竟自己内心有鬼,是他窃据了这副身体才做了这皇帝。平日里为何不肯常来景福殿,便是因为这样了。整个皇宫内,要说谁最熟悉原先陆承启的性子,非眼前的尊慈太后莫属了。她可是自小承启长大的,陆承启是怎样的性子,最是清楚不过了。

    所以陆承启内心深处是很抗拒见到刘氏的,见到刘氏就好似老鼠见了猫一样。刘氏乃是冰雪聪明之人,自从在景福殿耕作织布,吃斋礼佛后,更是洞察世事人心,又何尝陆承启的异常?

    权衡了良久,刘氏总算是开口说道:“吾儿性情果然是与以往不同了,先前吾儿跳脱任性,老身还担忧吾儿应付不来国事。现在是老身多虑了。吾儿心怀百姓,乃大顺之福,陆家之福!想来是老身****礼佛,求得满天神佛陆家先祖庇佑,才使得吾儿幡然醒悟,立志中兴我大顺,比肩文宗。若先帝有知,定然很是欣慰。唉,先帝忙于国事,疏忽了对你的管教。姊姊又早去,老身管教吾儿又不服。请来的大儒,皆被吾儿起跑。那时的吾儿,与现如今的性子,截然不同。若不是一模一样的容貌,老身还真道换了个人!”

    陆承启听了内心震荡不已,心里说道:“当然换了个人,要是原先那个倒霉蛋,恐怕现在朝堂上还是那老奸巨猾的杨道奇一手遮天吧?陆家的大好江山,恐怕就要落入外人之手了。给这般文官折腾下去,莫说反攻辽国,便是几十年后守不守得住江山都难说……”

    宋朝的历史便是那前车之鉴。文官把弄朝政之后,弄得乌烟瘴气。这些文官大多目光短浅,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直到北宋轰然倒塌,文官才醒悟过来,却也为时已晚。

    不过要是让武人得了势。也是难办得紧。唐代的节度使之乱,陆承启也是知道的。都说担不吃力,自己挑担压断脊。做了皇帝后才知道,想要平衡文武,真的不是件简单的事。武人捧得高了,难免飞扬跋扈;文人捧得高了,百姓血性又没有了。想要掌握其中平衡,还真的不是说笑的。

    现如今大顺的状况便是文人太多,武将地位过低。不管是从平衡两边的想法出发。还是为了百姓,陆承启都要推行这十品官制。这可是关乎大顺以后百年国祚的制度,不管多少人阻拦,陆承启也朝纲独断,一力推行下去。他甚至已经做好了准备,有过万人的头颅要落地。

    当然这是最坏的打算,一下子杀掉过万人,还是公开处斩。别说大顺从来没有过,便是历朝历代都不见有这样的事。陆承启要真敢这么做。恐怕他这个杀人狂魔的外号要挥之不去了。便是史官,也不会用春秋笔法帮他掩饰的。甚至会秉笔直书,斥其为秦始皇后“最残暴之皇帝,人神共愤之”之类云云。

    好在还有《大顺民报》的引导,估计没有这么多人想触陆承启的霉头吧?要知道陆承启可不是一个心软的人,该杀的他从来没有手软过。便是二品大员的前吏部尚书陈鹤栎不一样被送上了断头台吗!血淋淋的教训还在昨日,想必那些蠢蠢欲动,想要挑战陆承启底线的官吏,也会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吧!

    刘氏见陆承启沉默不语,还道他失魂症又发作了。关切地推了推他:“吾儿,怎么了?”

    陆承启到底是见过猪跑的,假装走神的模样,先是“啊”了一声,然后连忙说道:“儿臣听了母后的话后,便一直回想儿臣先前是个什么性子。但怎么想,好似都记不起来了。”

    陆承启这一出戏演的真不错,刘氏不疑有他,反而宽慰道:“吾儿无需烦恼,过去的都过去了。再说了,吾儿如今的样子,老身也觉得很好。年前大败契丹,这份功绩,足以同文宗比肩。只是吾儿还需再稳重些,才登基三年,你便弄得朝堂激荡。若是如此下去,岂不是徒增内耗?”

    刘氏的苦口婆心,亦不能改变陆承启的决心。不过这倒是提醒了他,是不是应该放缓一下激进的脚步,先把教育搞起来再说?只要大顺境内的百姓都有了自己的是非观念,人人都能识字读报,肯定不会被少数的读书人牵着鼻子走。

    只是教育一事,利在千秋,却急不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改造一国的思想,非得经过三代人不可。现在最稳妥的,还是把十品官制给定下来,把地方控制牢了,才大兴教育吧。

    想到这,陆承启很认真地说道:“母后的话,儿臣牢记在心。”

    刘氏是聪明人,又如何听不出陆承启话里的意思?分明是“朕知道了”的另一个版本,至于会不会听从,那就只有陆承启自己知道了。刘氏微微叹息了一声,知道陆承启已经长大了,不由她管教了。便是小时候,陆承启又何曾受她管教过?如今的小皇帝不过是顽性渐去,懂得尽些孝道罢了。

    “吾儿知道,何为万家生佛吗?”刘氏突然问道。

    陆承启一愣,这个词倒是听过,却不知道什么意思,老老实实摇了摇头。

    刘氏庄严肃穆地说道:“‘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这两句话,说的便是我大顺的两位臣子。一位是鲜于侁鲜转运使,一位是司马光司马转运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