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顺皇朝-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陛下如何?”真腊使者不愧是人精,一下就打蛇随棍上,紧接着说道。

    陆承启是一个不占便宜不舒服的主,见到有人送钱上门,哪里有不要的道理?不过转念一想,笑道:“口说无凭,立字为证,不知两位可否代替贵国国王,与大顺签订盟约?如此一来,大顺便师出有名。王师到处,交趾安敢不服?”

    陆承启这是以防万一,出兵原本就是他的意思,但万一打赢了,占城、真腊翻脸不认人,那就不好玩了。其实陆承启也是多虑了,只要挟着胜势而来,占城、真腊两国,焉能和大顺争锋?想赖账也是要本钱的,自身实力不济,赖账只会自取灭亡。

    唯一要立下字据的,便是商税问题。占城、真理是不知道商业的恐怖,只要没有关税之类的税收,陆承启大可倾销商品到他们国家去,攫取千万财富。当然,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事情,陆承启做不出来,这做生意要双赢才有人做,不是么?

    占城、真腊两国使者思虑了一番,谨慎地说道:“此盟约可保几年?”

    陆承启沉吟了一番,说道:“朕在位期间,都可保证盟约生效。”

    占城、真腊两国使者用梵语交流了一下,陆承启听不懂叽里咕噜的话,眉头大皱:“怎么,认为朕的承诺不能作数么!”

    陆承启久居上位,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傲气。即便现在有心调整,告诫自己要虚心纳谏,可那骨子里的威严,已经深深刻进去了。这一番话,说得不怒自威,吓得那两国使者连忙说道:“下国使臣不敢,只是此事兹大,一时难以决断。”

    陆承启有些恼怒地说道:“既然无法决断,派甚么使者来!”说罢,起身作势要走。

    “下国使臣该死,触怒上皇陛下,请陛下息怒,我等愿奉大顺为宗主国,年年来朝,岁岁来贡。盟约一事,但请陛下做主!”

    见两国使者诚恳,陆承启也装模作样地回到龙椅上,淡淡地说道:“你们可想清楚了,朕绝不勉强!”

    “绝无反悔之意!”

    陆承启见鱼儿上钩了,笑道:“礼部尚书?”

    冯承平连忙起身说道:“臣在!”

    “此事就交由你起稿了,也不用择日,眼下便写就,拿过来与朕过目便是。”陆承启缓缓地说道。

    “臣遵旨!”

    很快,就有内侍端来笔墨纸砚,冯承平铺在茶几上,挥毫起来。他乃是礼部尚书,一手字还是拿得出手的。虽不是大家风范,却也工工整整,规规矩矩,这样的字体,在科举上很吃香。

    趁着冯承平写盟约的时候,陆承启询问起两国风土人情来。果不其然,越是靠近赤道,小冰河的影响就越小,哪怕是在这时候,这两国的农业也很是发达。尽管亩产不算高,但人家可以一年两熟以上,足以抵消劣势了。别看占城小,产粮却并不比真腊少多少,甚至还有持平的时候。归根结底,除了占城稻的优势外,这占城的平原面积规整也是个因素。

    陆承启暗暗心惊:“怪不得交趾要打占城,原来是一个产粮大国!”

    在这时候,没有任何东西比粮食更宝贵了,粮食也是禁止跨国贸易的,《大顺律》更是明文规定,要是有人跨国卖粮,等同卖国,是要抄家诛九族的。这严格程度,可见一般。甚至陆承启通过研究,中原的战乱,大部分都是因为人口激增和粮食不够的矛盾产生的。每每朝代更迭,都是大灾大难,缺粮导致的。君不见东汉末年,大旱之后有黄巾军,正史上隋朝因杨广胡作非为,致使良田抛荒,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民不聊生,隋灭而唐立。唐朝也亡于黄巢军,究根结底还是农民没有吃的了。更不用说明末李自成,都是被一口吃食逼的。

    要想国祚稳定,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才行。只是中原皇朝一般都是多难兴邦,灾难不断。就拿黄河来说,虽然是中国母亲河,但它频频决口,淹没多少良田、淹死多少百姓?更别说地龙翻身(地震)、大旱、蝗灾了,所有的后果都会导致粮食短缺。粮食一短缺,走投无路的百姓就只能冲击官仓,官仓空了,就向另一个冲抢。不及时疏导镇压的话,往往就形成了“农民起义”。

    谁之过?

    肯定不是百姓的过错,他们是被逼的。要怪就怪朝廷无作为,明明有灾,不去赈灾,或者是当地庸官,不懂赈济,弄得民怨四起。还有就是一些野心家,想要取而代之。总之,百姓之苦,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要不怎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呢!(未完待续。)
………………………………

第七百零四章:套话

    陆承启兴致勃勃地套着这两国使者的话,不声不响中就把自己想要的情报弄到手了。虽然知道这两国使者话语中肯定有不实之处,但也知道一点,这两国的水稻都不错。“嗯,回头叫人去带点回来,现在出海的话,应该在春耕时刚刚好赶得回来。”

    国宫及官舎府第皆面东。国宫在金塔、金桥之北,近门,周围可五六里。其正室之瓦以铅为之,馀皆土瓦。黄色桥柱甚巨,皆雕画佛形。屋头壮观,修廊复道,突兀参差,稍有规模。其莅事处有金欞,左右方柱上有镜,约有四五十面,列放于窗之旁。其下为象形。闻内中多有竒处,防禁甚严,不可得而见也。其内中金塔,国主夜则卧其上。其次如国戚大臣等屋,制度广袤,与常人家迥别。周围皆用草盖,独家庙及正寝二处许用瓦。亦各随其官之等级,以为屋室广狭之制。其下如百姓之家止草盖,瓦片不敢上屋。其广狭虽随家之贫富,然终不敢效府第制度也……”

    不得不佩服这真腊国使者,古文说得比陆承启还溜。幸亏恶补了一番,还真不知道他在讲什么鬼。即便如此,也只是听了个大概:这吴哥城是挺雄伟的,就算他言语中有不实之处,也应该相差无几。

    占城国使者哪里会让他一枝独秀,等他说完道:“陛下,我占城都城新洲,亦很繁华,诸国前来海贸,且物产丰富,有象、象牙、犀角、孔雀尾、翠羽、龟筒、六足龟、宝石、珊瑚、片脑、米脑、糠脑、脑油、脑柴、蔷薇水、碗石、丁皮、阿魏、紫梗、藤竭、藤黄、硫黄、没药、乌爹泥、安息香、罗斛香、速香、檀香、黄熟香、降真香、**、树香、木香、丁香、乌香、胡椒、苏木、肉豆蔻、白豆蔻、荜茇、乌木、大枫子及撒哈剌、各类布匹……”

    殊不知,陆承启正愁没地方赚钱,听得这东南亚国家都这么富有,心中邪邪一笑:“现在炫富,以后就有得你哭了……”

    这时,冯承平已经拟完盟约,交由陆承启过目。陆承启粗略扫了一眼,觉得没什么问题,义务、权利都写得清清楚楚。陆承启也不屑于在盟约上做手脚,便说道:“尔等先看一下,若是有异议,再商讨不迟。”

    两国使者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异口同声地说道:“陛下,我等并无异议。”

    陆承启笑道:“甚好,礼部尚书,劳烦你再拟两份,各自签字画押印章后,便算盟约成了。”

    “臣遵旨!”

    冯承平当即又写多了两份,一字不差地交给两国使者。两国使者看得没有异议,便签字画押,还盖上了自己的印章。陆承启无需签字,只吩咐高镐请来传国玉玺,在上面盖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字样后,盟约就算成了。

    末了,陆承启又给他们赐宴,还给“贡赐贸易”的权力,允许购置大顺的珍宝和物货,当然,违禁品不在此列中。还下旨由礼部官员陪伴他们旅游名胜古迹和购买“土宜”(土特产),算是陆承启掌权以来,外国使臣最好的待遇了。

    这两国使者千恩万谢,由内侍领着去吃宴席。崇政殿上,就剩下陆承启和冯承平两人。

    “冯卿,你是不是有话要对朕说啊?”陆承启知道,自己的做派更类似于后世的政客,根本不管什么“仁义”,只要是对大顺有利的,他就会去做。这也是冯承平所诟病的,一个大国,怎么能这么做呢?

    “臣要劝谏陛下,如此薄恩寡义,这些藩国岂能真心归顺?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陛下此举,岂能使小国归心?”

    陆承启冷笑道:“先前中原****趾入侵、占城入侵、高丽入侵,怎不见你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岂能以朋之待?朕今日所做,无非是为国着想,为大顺子民着想,无有不可。难道冯卿忘了当初匈奴、突厥?”

    冯承平苦笑道:“此一时彼一时也……”

    陆承启摇了摇头:“非也,国与国并无永恒之朋友,唯有永恒之利益。我大顺弱,则有人来打;我大顺强,则可以打别人。世事皆此理,弱国无外交!”

    冯承平沉默了良久,才缓缓地说道:“那陛下亦不该贪图其国钱粮,我大顺只是一时困顿,岂能弱了天国威风?”

    陆承启心道:“这老头的脑壳是坏掉了……”嘴上则说道:“此乃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大顺之巍然雄风,非是口舌间谈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既然我大顺出兵相助,自是要他们出钱出粮。好比去地主家租田种地,也需给佃租不是?”

    冯承平一阵无言,却还是“铁骨铮铮”地说道:“陛下此言,强词夺理,非仁者之为,臣不敢苟同也。”

    陆承启无所谓地说道:“朕只做大顺百姓之仁君,什么仁者,朕不稀罕!”(未完待续。)
………………………………

第七百零五章:倭国来使

    冯承平叹了口气,知道小皇帝是故意混淆概念,仁者和仁君,不都是一个意思么?当然,这只是他自己的认为,陆承启从来都不这么标榜自己的。他想做的只是千古一帝,开疆拓土,比肩秦皇汉武。秦皇能坑杀四十万赵国将士,汉武能为汗血宝马远征大宛,都不是善茬,却都为千古一帝。仁君是什么,能吃么?

    当然,陆承启也不会傻得像秦始皇一样残暴,也不会像汉武帝一样穷兵黩武。文武并进,方才是王道。“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啊!”陆承启摇了摇头,真想把冯承平的脑袋给贯通一下,让他明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至理名言。

    冯承平似乎还想劝说陆承启对待周边小国仁慈一点:“陛下,岂不闻‘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容。三得者而天下顺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天下归之者王,&;无&;错&;小说{}{quledu}{}天下去之者亡’耶?荀子如是说,陛下以该如是做。”

    陆承启这段时间熟读经典,也脱口而出道:“孔子云,‘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荀子云,‘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求敌之不至,不可得也;敌至而求无危削、不灭亡,不可得也’。岂能以本国百姓,去迎合外国?荒天下之大谬!”

    冯承平还想说什么,陆承启语重心长地说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此一时大顺强盛,他们温顺;彼一时大顺国力衰退,则化身为豺狼。此例比比皆是,岂不闻中山狼之事?”

    冯承平一愣,问道:“敢问陛下,何为中山狼?”

    陆承启也是一愣,随即想起来,这中山狼的故事,最早应该是出现在正史明朝马中锡《东田文集》中的《中山狼传》,现在根本没人听过这个故事。陆承启努力回忆了一番这则故事,然后用这时的文言文说了出来:“赵简子大猎于中山,虞人导前,鹰犬罗后,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唾手登车,援乌号之弓,挟肃慎之矢,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怒,驱车逐之。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引首顾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昔毛宝放龟而得渡,隋侯救蛇而获珠,龟蛇固弗灵于狼也,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

    冯承平越听越是惊心动魄,他何尝不知,陆承启引用这则故事,把敌国比喻为狼,把他比喻成东郭先生?不过他也自恋了点,陆承启想说的是,现在大顺朝廷里,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是东郭先生,根本看不出狼的隐忍和狡诈。

    陆承启说完之后,意味深长地道:“冯卿可知,草原人最崇拜什么吗?”。

    冯承平灵光一闪:“狼!”

    陆承启点了点头:“何以古之突厥,称为犬戎?盖其以狼为图腾,而汉以龙为图腾也。犬戎,则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结。今遍观大顺周遭之国,非犬即狼,不足信也。”

    冯承平虽然听不懂什么叫“图腾”,但一听汉人与草原人的区别,他就明白了:“陛下此言……似乎大有道理……”

    陆承启冷笑道:“契丹贵族,刺青于胸而为狼头,可见其隐忍与狡诈。女真崇仰海东青(是一种小而俊健的猛禽,是一种我国古代北方渔猎民族酷爱的猎鹰),室韦则为苍狼白鹿,皆是凶狠狡诈之物,由此可见,草原人亡我汉人之心不死。若与之盟,岂非与虎谋皮?”

    冯承平沉默了,他知道小皇帝一点都没说错。可是对待北方草原人是这样,那其他的小国也是这般,不应该啊?

    陆承启似乎看出了冯承平想说的话,好似自言自语地说道:“莫说契丹、女真如此,高丽、交趾何尝不是?狼子野心,稍不注意就得吃亏。尤以高丽为甚,交趾不过侵城掠地,高丽却是在最危难时捅刀子,如此卑鄙之国,焉能与之为盟?”

    冯承平仔细想了想,还是坚持己见道:“陛下,臣以为不能一概而论……”

    陆承启无所谓地耸了耸肩,说道:“管他是谁,我大顺何必用热脸去贴冷屁股?记住,不卑不亢便是了。”

    冯承平艰难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天人交战了良久,才缓缓地说道:“那陛下也是如此对待东瀛来使吗?”。

    “东瀛?”

    陆承启对于这个名称有点陌生,突然想起来了,不就是日本吗!民间一般戏称日本为倭国,而大顺的官方名字是东瀛,不管怎么说,都是东面一岛国。一听到冯承平提起日本,陆承启立马提高了警惕性:“倭国怎么了?是了,先前冯卿与朕说过,倭国来使,怎么还没打发走么?”

    冯承平笑道:“他要求见陛下,岂能空手而回?”

    陆承启点了点头,这时候日本很崇拜中原,千方百计要学习中原文化,引进中原技术……“慢着,引进技术?”陆承启心中“咯噔”一声,日本人的狂妄自大与狼子野心,比那些草原人更甚。陆承启作为重生人士,契丹、蒙古、女真人他还不是那么有直观的痛恨,但这日本人,陆承启是真的恨之入骨。那是真正的国仇家恨,小日本有毛有翼了,就翻脸不认人了,九一八,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哪一个不是恶贯满盈?

    “不能让技术外传!”

    陆承启清晰的记得,小日本从中原学了陌刀技术后,就发展成了自己的武士刀,这样的历史,岂能重演?(未完待续。)
………………………………

第七百零六章:初显威力

    推荐阅读:        “东瀛人的花花肠子也不少,这样罢,你让他们递国书上来,朕回复一封便是了。”陆承启这样做,是怕自己一个忍不住,让人砍了这日本鬼子。这也是为这个日本人的性命着想啊,万一陆承启真的冲动了,后果就是外交事故了。有道是两国交战都不斩来使,现在都没交战反而砍了人家,虽然没有什么好怕的,但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给小日本惦记上了也不是件好事。

    冯承平一愣:“陛下,这不合礼制吧?”

    陆承启不耐烦地说道:“今日冯卿都见了,真腊、占城使臣都这般难缠,要是再来一个东瀛,朕怎么应付得过来?且明白他们是什么来意,才好对付啊!”

    冯承平苦笑道:“臣遵旨!”

    “冯卿若无其他要事,可以退下了,朕也乏了……”

    这不是陆承启的推搪之辞,他例朝应付文武百官,下午费尽脑筋应付真腊、占城两国使者,是有些累了,脑细胞都不知道消耗多少。冯承平这厮,只知道人家求什么就答应什么,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就算有千万贯家财,这般散去,也是分分钟完蛋的事。

    冯承平退出去后,陆承启则揉了揉太阳穴,唤来高镐:“你去监察司,告诉许景淳,让他盯紧一些那些倭国人。他们买东西什么的,不用阻拦,要是行间谍之事,直接扣下,朕授权给他们!”

    高镐低声应道:“遵旨!”说罢,便匆匆离去。

    陆承启看着高镐的背影,心中有点不安:“这小日本还真的是贼性不改啊,光明正大地拿不到技术,肯定要偷。农业什么的,给他偷去,防也防不住。但是军事上面的技术,包括冶铁技术,造船技术,肯定是不能给他们……”

    沉思了良久,陆承启才喃喃地说道:“怀璧其罪啊,什么人都想来分一杯羹,自己不强一点能行吗!”

    翌日,一则惊天动地的消息通过《大顺民报》,迅速地在中原大地传播开来。

    “什么?皇上准许前往江南开垦荒地,种三年就能拿到地契?”

    “每人还能开垦五亩,只要是十六岁以上就行?”

    “什么事,什么事?这……这是真的?”

    “可不是,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我要是种了三年,州府不给地契怎么办?”

    “怕什么,有徐阁老给你撑腰,你大可放心。这圣旨在此,你都不敢去,就莫怪没有发财的机会!”

    “嘿,我就不凑热闹了,家中尚有十余亩田,何须去江南?”

    “说得轻巧,你有田地而已,还是长安城外的,可多少人没有?”

    “祸事了,那些佃户都跑了,我家中两百亩田地谁来耕种?这徐阁老,尽是不做人事啊!”

    “该,谁让你大肆兼并人家祖田?”

    那人涨红了脸,辩解道:“我这是在帮他们,他们卖田卖地,我高价购入,还亏了……”

    “周老财还会做亏本生意?真是天大的笑话啊,一亩地十贯钱,我也想亏!”

    打人不打脸,那周老财脸上一阵红一阵青:“你这是在污蔑,污蔑!”

    那人笑笑,不说话了。要知道长安的地价水涨船高,便是郊外,一亩地也要五十贯左右。他周老财十贯一亩地买,这不是在兼并?

    “那些人还不上钱,我拿了他们抵押物,又怎么了?犯法吗?”

    “不犯法,不犯法,今个你再放贷试试?”

    周老财嚅嚅地说道:“我又不傻,怎么能跟朝廷对着干?我回去就卖开那些田地,趁现在还有的赚……”

    周遭的人都笑了起来,那周老财脸上挂不住,往前面的锣盘丢了几枚铜钱,悻悻地离开了樊楼。

    那霍四在台上,眼中也是一阵戏谑之意:“这等吸人血的地主老财,朝廷早就该整治了……”

    此刻,台下一人愤愤地说道:“昔者明王保邦,预备之道,惟于平世,始可为谋。及其已弊,敕日不暇,虽有贤智,岂遑经久。今内外无事,赋入有经,而民家壁立,野无青草,设有横出之调,缓急之率,不及均,远应近求具则必扶老携幼,转死沟壑,虽峻刑严禁,不能止流亡播迹之患矣。夫致理之本,在乎制度,制民之产,在乎均平。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盖均亡贫。且都城之内,大商富贾,坐列贩卖,积贮倍息,乘上之令,操其奇利,不知稼穑之艰难,而梁肉常余。乘坚策肥,履丝曳彩,羞具居室,过于侯王,淫侈之俗,日以清僭。赋调所不加,百役所不及,悠游逸豫,专事骄靡。而农人侵猫寒暑,服田力穑以供租税,已给徭役,仰不足以养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同为王民,而都门内外,劳逸之殊如此,此岂抑末敦本之道乎?”

    众人侧目一看,原来是一个秀才。不得了,这个秀才可以出入樊楼吃食,可谓是家有万贯。不过听他的口吻,倒像是为贫苦百姓说话。

    霍四淡淡笑道:“这位兄台,言辞过于激烈了。朝廷此政,不就是抑制贫富过大么,耕者有其田,再好不过!”

    “哼,不过泛泛之政,能有几何效果?余以为,唯有那皇家银行放贷,方才是良政!”那秀才颇有风骨,说话掷地有声。

    “此人是谁,好大的口气啊?”

    “不认识,看模样是个读书人,而且年纪也不小了……”

    众人再细看,确实,这人虽着儒衫,可年岁肯定在五十开外,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