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顺皇朝-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折克行还是肯帮他的,薛刚连忙给折克行倒了一杯茶,眼巴巴地问道:“将军,请直言,是什么路?”,。

    /x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偷香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八百六十七章:招安

    “唯有招安一途。”折克行也没有去碰那杯茶,而是缓缓地说道。

    “招安?!”

    折克行很肯定地说道:“不错,这些马匪不似先前的马匪,先前的马匪,只懂得劫掠我大顺的商贾,而这些马匪却只劫掠契丹商贾……”

    薛刚不懂里面的窍门,一头雾水地问道:“这有何不同?”

    “区别大了!这两伙马匪里面,肯定是有一股假马匪,专门为了破坏榷场的;而另一股真马匪,则是草原上那些活不下去的人……”

    薛刚一惊:“有人敢破坏私榷?”

    “有何不敢?何为私榷?私下开办的榷场,朝廷虽然派人来征税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私榷就是合乎律法的。若是真的起了战事,云内州城只会瞬息间变成敌方的城池!”

    折克行有着清醒的认识,毫不留情地揭穿了现实:“城中百姓太过复杂,有女真人、契丹人、高丽人、室韦人、奚人、渤海人、萌古人……鱼龙混杂,若是真的打起仗来,谁敢保证,城中没有奸细?到了那时候,恐怕州牧不撤也得撤了。”

    薛刚虽然不懂兵事,可他懂得官场啊!用间,不仅仅是在战场而已。他只要稍加思索,便已经明白了过来。

    “将军,那如何是好?”

    折克行看着簌簌发抖的薛刚,心中没有鄙夷,只有怜悯。也是陆承启心软,如此蛀米大虫,居然只是贬官了事,还不如一刀宰了,一了百了。

    “有人破坏私榷,甚至檀州那边,先前也闹过马匪,肯定是处心积虑挑拨顺辽关系的。如此用心险恶之人,肯定隐藏颇深,谁能揪得出来?就算是监察司,至今也尚未有任何头绪!”

    薛刚听了这话,差点没被背后的阴谋吓瘫:“居然有人想挑起战事?”

    “很正常,顺辽本就是世仇,断不会化干戈为玉帛的。只要时机合适,借口合适,两国再起纷争,不过是举手投足间的事。而榷场,则是维系两国现状的扣子,衣裳的扣子断了,那会怎样?”

    薛刚吓得魂不附体:“裂开来?”

    “不错,我大顺和辽国的盟约,不过三年之期,早已作废。再者,退一万步讲,就算盟约在,也不过一张废纸罢了。辽国这几年来之所以隐忍,不过是元气未恢复,再加上女真这个死敌,才无暇分身。而榷场,也成了辽国倚重的,获取茶叶瓷器布匹的渠道。一旦怀有异心的人稍加挑拨,两国之间,肯定互相提防。到那时,莫说榷场了,就是辽国大军南下,也不是甚么稀奇事!”

    折克行的分析条条入理,薛刚没有办法不相信。

    “将军,既然那是别有用心之人挑拨离间,那又如何招安?”薛刚忧心忡忡地问道,“如能将马匪招安了,那是再好不过,可就怕他们不应允啊!”

    折克行笑道:“这只是先前的马匪,但如今的马匪,大部分不一样,他们几乎都是异族之人,据契丹商贾说,他们中间,就没有一个汉人。州牧可知,这是为何?”

    “为何?”

    “草原人天生能骑射,汉人则不同……”

    薛刚听了这话,立时明白了:“所以这股马匪是真马匪,先前的马匪,是假马匪!”

    “不错!汉人能有如此骑术,定然不会是泛泛之辈。这伙人处心积虑,扮作马匪,跳动顺辽两国关系,用心险恶啊!”折克行沉声说道,“不瞒州牧,这封折子,我已经上递给内阁了,不日即将呈给陛下,让陛下酌情定夺。”

    “那招安一事?”

    “唯有等圣旨传下,我等方能行事!”

    “可马匪日益猖獗,私榷已无契丹商贾到来,岂不是……”

    折克行冷笑道:“我手中握有五千兵马,维护一两条商道,不过举手之劳!先前不察,被马匪钻了空子罢了。”

    这话说得没错,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你再厉害,别人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下手,你又不是神仙,怎么能料到?这几年,在折克行的剿匪骑兵日益壮大之下,旧的那股马匪,早就销声匿迹了。这也让折克行放松了警惕,直到最近,马匪又多了起来,他才重拾警觉心。

    “再这般下去,云内州就要回到先前荒凉之地了,将军,你可得救一救我啊!”

    薛刚不想再贬官,只能抱紧折克行的大腿了。

    折克行说道:“州牧不如自救!”

    薛刚一愣:“如何自救?”

    “先前州牧,奉行‘无为而治’,但云内州城仍然欣欣向荣,固然是好事。但如今,城中三万多户百姓,除却私榷,再无其他营生,如何能生存?州牧若是真心为民着想,则应当从中原引进技术,或开垦荒地,或放牧牛羊,或缝制皮袄……只有给百姓一条生路,云内州城才能继续存在下去。若非这般,百姓找不到营生,只能弃了云内州城,或往中原,或入长城,或远走大漠了……”

    折克行这话,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云内州城没了商贾,没有百姓,空有一座城池,那能顶什么事?到了那时,吏部、监察司的考评,肯定是差等了,薛刚就算不想贬官,也得贬官了。云内州城已经是边陲之地,若是再贬,岂不是得去交趾了?

    薛刚想到这,打了个激灵:“多谢将军提点,我知道该怎样做了!”

    看着匆匆而去的薛刚,折克行摇了摇头:“若是不虚度韶华,何至现在如此?靠商贾,终究是无根浮萍!”

    也不能怪折克行,这不过是这个时代所有人对商业的看法罢了。特别是在边境,一旦打起仗来,别说商贾了,百姓都保不住性命!甚至还会被裹进大军之中,老弱妇孺皆成攻城利器。有仁义道德的大顺士卒,又怎忍心对这些无辜百姓刀箭相加?

    这也是为何辽国气势汹汹的缘故,他们自认为找到了汉人的弱点,就是太过仁慈。

    仁慈并非一种错,但残忍,绝对是泯灭人性的。折克行在大同府多年,见惯了凶残的契丹人,打心里认为契丹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全都残忍得不似一个人,就像野兽一样。

    人性,在生存面前,荡然无存,只剩下了兽性。

    但折克行不会明白,因为他对契丹人,眼中只有仇恨。(未完待续。)

    第八百六十七章:招安:
………………………………

第八百六十九章:暴风雨前的宁静

    至于厢军,早就撤销了番号,多数充入捕快之中,负责地方防卫事务;边军也鸟枪换炮,再也不是后娘养的了,也有小半火枪队,神臂弩更是敞开了供应。

    虽说装备不能决定胜负,可传承自皇家军校的“科学”训练方法,加上合理的膳食,大顺士卒的战力,早已不能同日而语。

    如果契丹人还以为汉军是十年前的汉军,那辽国绝对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别说边军不惧野战了,就是禁军,野战也根本不怵!

    战阵上,摒弃了华而不实的战阵,采用的是伙军制。一伙军队,有三名弓弩手,三名火枪手,两名刀盾手,两名长枪手。如此攻守兼备,远近皆宜,甚至连辅兵,都只是用来押运辎重粮草而已。骑兵更不用说了,作为最机动的力量,冲锋陷阵,更是无人可挡。

    陆承启不惜血本,为所有骑兵打制的都是锁子甲,连战马都披了锁子甲。大顺的锁子甲分两层,比一半甲胄更为轻便,防御弓箭最为适合。只要不是正中头部,几乎都死不了。

    如此不惧弓弩的骑兵,不就是重骑兵吗!

    陆承启有信心,哪怕是对上辽国最为精锐的御帐亲骑,禁军的骑兵也不会落了下风!(未完待续。)

    /x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偷香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八百七十章:密谋起事

    “他要战,朕应战便是!”

    手中有精兵,腰杆才硬。如果像十年前那样的禁军,陆承启绝对不会有这样的底气。

    当然,有精兵还不够,还得有粮、有棉衣才行。

    汉人是很不耐寒的,一旦到了冬日,战斗力就大幅下降了。陆承启也考虑到了这点,这些年来,皇庄发动百姓在幽云十六州内遍植棉花,虽然只是亚洲细绒棉,但缝制进麻布里面,也颇为保暖。

    有如此后勤保障,又有精兵百万,何惧辽国?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文官对契丹人还有一种心理上的惧怕。这也难怪,自小耐寒吃肉的契丹人,在身高上普遍比南方汉人高,就算是北方汉人,也要高那么点。孔武有力的样子,汉人文官嘴上说“蛮子”而已,但心中却是惧怕的。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文官除了在嘴皮子上占便宜,在武力上是绝对处于下风的。

    再加上近几十年来,大顺与辽国打仗,大多是败多胜少,已经让文官丧失了信心,一听到契丹人南犯,就吓得浑身酥软,比《西游记》里面的唐僧都不如。有这样的臣子在后面拼命想投降,前方怎么能打胜仗?

    直到交趾纳入了大顺的版图后,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但交趾一直是“南蛮之地”,怎么和北方夷蛮相提并论呢?说白了,文官就是贱,贱人就是矫情。一方面既想恢复汉朝雄风,一方面又惧怕武人抢了他们的风头。既然契丹人都打不过长城,那还是不要惹事了,得过且过吧。

    可以说,陆承启出征的最大压力,就是来自于朝堂。

    不过,大顺是军政分开,要是陆承启想用兵的话,是可以直接绕过文官的。

    见陆承启踌躇满志,许景淳也知道,现在的陆承启是春秋鼎盛,正直意气风发的年纪,最容易上头,好大喜功,连忙劝说道:“陛下,此事须得从长计议才是啊!”

    陆承启皱眉道:“怎么你也学那些个文官,像个小娘子一样,婆婆妈妈了?兵贵神速,既然契丹人要来攻打我大顺,朕就要让他们知道马王爷到底有几只眼!”

    许景淳苦笑道:“臣不敢,只是兵者,国之大事也,不可不防也。”

    “行了行了,朕只知道,有备无患。你且退下吧,给朕好好盯着辽国。女真那边,还有暗探的话,再渗透进去,知道了吗?”

    许景淳点点头,说道:“臣遵旨!”

    “行了,朕要召见枢密使、军事参谋部了。”

    “臣恭请圣安!”

    许景淳退出来后,脸色有点阴郁。

    “许司长,陛下没怎么吧?”

    守在垂拱殿的内侍,轻声问了一句。

    “没什么,陛下是仁君,知道分寸的。”

    “那就好,那就好……”

    ……

    太原府,吕梁山上。

    “方小哥,你说那人是什么个意思?让我们偃旗息鼓了三四年,现在又要我们再赴云内州,这不是在折腾人嘛!”

    已经三十岁年纪的方腊,在吕梁山上生活艰苦,脸上已经满是风霜。

    “恐怕那人知道,现如今草原上马匪层出不穷,想让我们也去分一杯羹吧?”

    方腊到底是枭雄,一下子就看到了问题所在。

    “可云内州已经备有青壮,还有一支神出鬼没的剿匪军,我们撞上去,要人仰马翻啊!”王昰淡淡地说道,他已经四十多岁了,蹉跎半生,一事无成,现在有点心灰意冷,只想着在吕梁山上,好好渡过下半身便是了。

    方腊恨恨地说道:“那人的胃口是越来越大了,最近还威胁我等,若是不孝敬钱银,他就到那狗皇帝面前揭发我等。”

    一旁的王虎听了,冷笑道:“他就不怕我们反咬一口,他自己惹祸上身?”

    “嘿,你这是想得太简单了,你说那狗皇帝,是信他还是信我等?狗皇帝打第一眼就认为我们在使离间计,怎么可能将那人拿下?”王昰毫不留情地打击道。

    王虎脸上怒气乍现,很快又隐没下去。现在他的武功打不过方腊,又没有什么智谋,只能做一只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了。

    方腊淡淡地说道:“他这招‘养寇自重’,用得顶好啊!”

    王昰冷笑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他养寇自重,终有一日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但现在,我们还是惹不起他的。不过他要的只是钱银,我们去抢些回来便是。”方腊淡淡地说道。

    听了这话,王虎顿时来了精神:“去哪里抢?”

    “当然是夏州了,难道还要去云内州?你是活得不耐烦了吧!”王昰冷冷地说道。

    方腊点了点头,说道:“夏州的私榷,确实繁盛。我们需要那人确切的消息,不然剿匪军一到,我们这几百人马,绝无幸理……”

    “你说那狗皇帝为何运气这般好?七年前的大水,没让朝廷伤及一条毛发,那次黄河决口太小,姑且不论;可四年前那次大决口,还是及时堵住了,难道真有老天爷庇佑不成?”王昰说这话的时候,方腊的脸上一红,七年前,正是他的筹划,却被朝廷剿得一干二净,差点连自己都落在朝廷手里。逃到吕梁山上,勾结了朝中某个大官,才保得住一条性命。

    但从此他们就走上了不归路,装扮成马匪、灾民、百姓……只要那人有吩咐,他们只能听令。仰仗人家鼻息讨生活,就是这么憋屈。

    要是这样也就罢了,那人还贪得无厌,每月都要奉上钱银,动不动就是威胁他们,要揭发他们。

    七年来,方腊、王昰和王虎受尽了鸟气。

    “你说我们大闹一场,朝廷会不会招安呢?”

    王虎实在气不过,这样的日子,都要淡出鸟来了,他实在是受不住了。他原先是王家义子,生活奢华,穿的是绫罗绸缎,戴的是金银珠宝,吃的那是山珍海味……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若不是为了保住小命,王虎早就下山快活去了。

    “浑话,朝廷要是招安,那人难道会放过我们?如今唯有一条路走下去,等待时机。今年这鬼天气这么冷,肯定冻死不少人。大雪融不了,那庄稼就种不活;庄稼种不活,肯定有灾民。我们瞅准时机,一举起事,还在意那人作甚?当他是屁啊!”

    “哈哈哈哈……对,当他是个屁!”(未完待续。)
………………………………

第八百七十一章:女真服软

    辽咸雍十年,也就是大顺的洪祥十二年,女真遣使入临潢府。

    递国书,愿交世代之好,女真岁岁来贡,附庸辽国。

    辽帝耶律洪基听着官员念着女真来使恭恭敬敬送上的国书,心中一阵畅快。

    契丹和女真的恩怨,由来已久。最初的原因,任何人都猜不到,居然是因为一种鸟!

    这种鸟叫海东青,生活在混同江(松、花江)、黑水(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海东青是一种大小如鹊、疾飞如矢、天性凶猛、可捕杀天鹅、帮助人狩猎的猛禽。前朝大诗人李白曾有诗:“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时人有云:“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

    海东青以其极强的爆发力,堪称古代北国世界的空中霸王。海东青不易捕捉和驯化,民间常有“九死一生,难得一名鹰”的说法。游牧民族里面的贵族、王公贵戚,由于喜欢狩猎的民族传统,都不惜重金购买海东青,谁能捕捉并呈献上来,还可抵罪,驯养海东青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

    辽朝皇帝每年都要进行声势浩大的“放鹰”仪式,即带海东青到野外打猎游玩,所谓春山秋水、四季捺钵之制。时人有载:“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

    每年正月上旬,辽国皇帝从上京临潢府出发,大约两个月后可达鸭子河泊。当时天鹅尚未迁徙到此,皇帝一行在冰上搭起帐篷,凿冰取鱼。等湖泊一开化,侍从都穿上墨绿色衣服,各备链锤一柄、鹰食一器、刺鹅锥一枚,排列在鸭子河泊周围。皇帝站在上风处了望,一旦看见天鹅立即举起小旗,探骑驰报侍从,远泊鸣鼓,鹅惊腾起,皇帝立即把海东青放出,海东青旋风羊角而上,箭一样直入云际,突然急速俯冲而下,径直飞向天鹅,并用有力的双翅拍击,天鹅力不能支,顷刻跌落尘埃。周围的侍从立即扑上前去,举锥刺鹅,取脑先饲海东青。皇帝得头鹅,宴飨群臣,并插天鹅毛于首为乐。

    有诗赞海东青曰:“搏风玉爪凌霄汉,瞥日风毛堕雪霜”,可见海东青扑击天鹅时的以小制大、坚毅勇猛,厉害非常。

    女真族属肃慎族系,其先人世代居住白山黑水一带,后有一部分南迁至辽河流域。女真人原本与契丹人没什么恩怨,但契丹人建立大辽国后,便开始对女真人进行盘剥,辽统治者每年都向女真人索取贡品。

    因为在女真人驻地以东的大海里,有一种大如弹子、小如梧桐子的珍珠,辽国上层贵族极钟爱之。珠蚌每年十月大熟,但此时海边坚冰数尺,人无法凿冰取珠。当地有一种天鹅,专以珠蚌为食,食蚌后将珠藏于嗉内,而猎鹰海东青是捕捉这种天鹅的能手。辽国贵族为了借海东青捕此种天鹅,多年强行取鹰鹞,令捕海东青于女真之城,取细犬于萌骨子之疆,让女真人吃了不少苦头。

    与此同时,为了四处畅意畋猎,辽帝还经常派遣使者,佩带银牌,称银牌天使,到女真部强行索取猎鹰海东青。这些使者每到一处,除了向女真人榨取财物外,还要他们献美女伴宿,既不问出嫁与否,也不问门第高低,任意凌辱之。称之为荐枕席。契丹贵族的残暴行径,大伤了女真人的感情,激起了女真人的无比仇恨。

    再加上辽国也很防备女真,将其分为两大部族,一部分依附辽国,称之为“熟、女真”,一部则继续留在白山黑水之间,看似听命于辽国,其实就是各自为政,称之为“生女真”。

    生女真不同熟、女真,已经彻底融入了辽国。生活在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已经受够了契丹人的剥削,要不然完颜乌古乃也不会接到大顺的物资援助后,就决意起兵对抗辽国了。

    殊不知辽国上下,对女真人也是极为防备,不惜放过世仇大顺,调遣大军,誓要把女真人剿灭掉。

    陆承启本意也是想挑起两个部族间的矛盾,但不曾想到,效果会这样好。

    整整十年,契丹人无暇南顾,甚至还死了萧虚烈、萧峰这两员大将。

    契丹人和女真人的仇恨,已经愈加深了。但其实不论是女真,还是辽国,都已经是强弩之末,再也无力征讨了,急需休养生息。

    奈何这是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亲自下旨征讨的,没把女真人打到投降,耶律洪基哪里下得了台?

    此刻看见女真人服软,耶律洪基心中大石放下,便觉得放过女真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他也不蠢,勒令生女真归入辽国之中,不得在白山黑水里面,不然则“继续征讨”。

    女真来使已经无力提出什么抗议,挣扎了一日后,最终也只能应承下来。

    至此,女真与契丹之间的十年战争,以女真归附而告终,生女真部混入熟、女真部之中,契丹大军撤兵。

    大军撤回来后,耶律洪基又开始想找点事情做了。

    十年来,顺辽边境平安无事,耶律洪基早就看红了眼。大顺富贾天下,谁人不知?更为可气的是,大顺的钱币在辽国通用,甚至比辽国自身铸钱还要受欢迎,大概是三枚咸雍通宝,换一枚大顺的洪祥通宝。就连一两银子,有时候都兑不了一枚大顺的银币,一两金子也兑不了一枚大顺的金币。

    但大顺商人收取了银两、金子之后,大部分都是卖与大顺皇家银行,赚取差价。大顺钱监,则将这些金银再掺入锡,铜,制成银币、金币发行。这样一来,大顺就等于赚取了差价,导致辽国愈来愈弱,大顺的经济实力愈来愈强。

    大顺的钱银、粮草、茶叶、丝绸这么多,耶律洪基哪能不眼红?

    更别说现如今上京临潢府是越来越冷,耶律洪基早就想打到温暖的南方去了。即便现在辽国急需休养生息,耶律洪基还是在心中打起了大顺的主意。(未完待续。)

    /x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偷香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八百七十二章:问计奸臣

    但耶律洪基也知道,现在大顺边境守卫森严,边军早已枕戈待旦,随时迎敌。○◇番茄小□说网  ‘贸然间出征,恐怕会自讨苦吃,但他又不甘心。想想他的老爹,祖父,哪个不是将大顺打得落花流水?他自问文采武功,都比他老爹、祖父好,为什么就是不能像他们一样纵横草原呢?

    或许契丹人血液之中,就流淌着好战的基因。

    耶律洪基自以为已经荡平了女真,处理掉了辽国毒瘤(皇太叔耶律重元),辽国崛起已经无人能挡了。区区孱弱的汉人,又岂是契丹人的对手?

    契丹骑兵,无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