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今中外善辩、奇辩、诡辩实战大观-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克拉底鲁感到自己给人家捉弄了。但他仍然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后来,他怕再出洋相,干脆对任何人提的问题,都只是把大拇指摇动一下。意思是说,你问的问题我不能说出来,就像指头的摇动一样,任何事物都是在变化着的,我们对每一个事物都无法认识,因为还没有认出来它就变了。我们更不能把事物说出来,因为活还没说完,这个东西已经不存在了。
这样,克拉底鲁就由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而导向诡辩。据说当时有一位作家在得知了克拉底鲁的主张后,特意编了一个喜剧并恭请克拉底鲁观看。
戏中称:一位希腊人向朋友借来一笔饯,指天发誓一月以后准还。可到了时间又不愿还了。因为他把这笔钱交了学费,拜一位老师学哲学。按照老师教的道理,一切都是变化的,人连一次都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何况从借钱至今已有一个月了,现在的他已不是过去的他了。朋友听了非常气愤,揪住希腊人痛打了一顿。希腊人告到法院,要求赔偿损失和付医药费。在怯庭上,朋友供述了事情原委,最后说:“我知道打人是犯法的,但是现在的我并没有打人,而打人时的我又不是现在的我。所以,根据他不还钱给我的同样道理,现在的我是不负任何责任的。”
剧演到这里,全场观众无不捧腹大笑。观众中有人认出了坐在观众席上的克拉底鲁,“大家看,那个赖账不还的人交学费拜的老师就是这位克拉底鲁先生”克拉底鲁惊慌失措,又习惯地伸手摇动大拇指。他的这一举动,让每一个人都笑得前仰后合。这场喜剧也就在笑声中结束了。
卖领带
百货公司的领带部门,也是轻度诡辩任意横行的地方。店员受过训练,对于顾客拿在手或眼睛在看的领带,都会竭力劝他买下。如果看到年轻男人在看华丽的领带,便说:“年轻人还是选用华丽一点的花色,才能衬托出年轻人的朝反过来,如果在看素色的领带时,便说:”年轻人佩带素色领带,反而显得大方。“如果上了年纪的人挑选时髦花色的领带,便说:”一点也不花,像你这样的年龄佩带,显得豪华,适合您的身份。“如果顾客挑选适合他年龄的素色领带,便说:”那很适合您的年龄。太华丽的花色,反而显得不够稳重“
作善意的解释,店员使顾客对自己的嗜好产生信心,也许这也是一种服务。
高兴
日本某酒吧经理对女招待说:“如果账单上应付3800元,客人给4000元,应找回200元。假定客人说不用找了,你们该怎么做”
所有的女招待一齐尖叫:“收下来呀”
“对该收下来。但是要知道,不光收下来就算了。要说:”哇好高兴抱住客人,高兴得跳起来。如此一来,客人会想:200元就这样高兴,如果给她1000元,不知道会有什么好事因此会再到店里来。客人觉得快乐,你们也高兴,当然,本店也高兴“不知道这些诡辩内幕,。也许人生会过得更快乐些。
………………………………
第45节
哲学家的诡辩
苏格拉底的弟子亚里斯提卜公元前435前360左右是个“我行我素”的快乐主义哲学家,也善于诡辩。他教学时收取昂贵学费,所以有人指责说:“苏格拉底教学从不收费,你却收昂贵的学费,太不像话”亚里斯提卜反驳道:“我不是为自己的利益才收费,我是教人如何使用金钱。”
据说,他以这种方式过着奢侈的生活,引起了人们非难,可是他又不在乎他说:“如果奢侈是坏事,对神的拜祭也不会做得那样奢侈了。”
亚里斯提卜反抗精神很强。当国王逼他“现在就教我上哲学课”时,他竟运用他擅长的诡辩说:“真奇怪,想向我学如何说活的国王,竟指示我如何说话。”
又有一次,他被邀请到一个富有大臣家作客,竟然向大臣的脸上吐口水,说是:“这个宅邸太豪华,我找不到适当的地方吐口水”要与这样的人舌战,是胜不了的。
为美女海伦辩护
海伦是希腊传说中梅纳雷阿斯斯巴达之王的妻子,是绝世美女。后受特洛亚城的王子克里斯诱惑,来到特洛亚,而引起特洛亚战争。海伦在希腊自古被看作不贞的女人。诡辩家高尔吉亚则为她辩护,以鸣不平。根据高尔吉亚说法,海伦的行为由下列可能的情形引起:1命运或诸神的旨意;2为暴力所劫;3为语言所说明;4成为爱情的俘虏。
如果是命运或诸神的旨怠,人无可奈何、只好任其摆布。若为暴力所劫,应该憎恨的是使用暴力者,海伦反值得同情。关于语言的说服,虽然不是采取强制的形式,但我们主观的思考力极为有限,易受影响,所以这种说服实际上与暴力具有相同的强制效果。说服者有罪,被说服者无罪。最后,是爱情的俘虏,爱情使人盲目,感情脆弱的人无法抵抗爱情的魔力,所以与其责备因爱情而受折磨的人,不如同情他们为不幸者。
以上任何一种情形都不是海伦的过错,所以说非难海伦是不妥当的。
胡搅蛮缠
一个患者的眼球有一个小红点,值班医生仔细检查后,说:“不要紧,是一个小毛细血管出血,不用吃药过几天就会好的。”眼病患者故作认真他说:“那怎么行,我眼睛红得厉害,你不给我治疗,反推说过几天就好了,简直是不顾我们工人阶级的死活”医生马上解释说:“有些人眼睛红得更严重,过几天就好了,你这一小点算什么”“那可说不准,一定的毒素扩散开来红一片可能不要紧,集中起来红一点就会把这点毒坏”医生说:“如果大火烧伤了全身,比起只伤了一点儿,哪个厉害”“一根火柴烧遍了全身,哪儿也不痛,如果只烧一点,就要烧起个大燎泡,可见一点受害比一片受害更糟糕。”大夫又反驳说:“扎你一针,只有一小眼,如果比起砍你一刀,划破一个大口子,你是愿意让针扎一下呢还是愿意挨刀砍”“用刀砍我,受伤皮肤面积小,我当然没命了,如果用刀背砍我,受伤面积大,也许无关紧要。”大夫:“你胡搅”患者:“你蛮缠”
安提西尼的诡辩
安提西尼约公元435370也善于诡辩。他平时毫无顾忌地与街上的流氓、恶棍交往。有人劝他说:“为什么要这样生活使你的人格受到影响。”
安提西尼却说:“那有什么医生每天在病人围绕中过日子,也不会患病。”
另有一则安提西尼的故事。有人向他请教:“跟哪一种女人结婚好”
他回答说:“若是美女,你恐怕无法一人独占;若是丑女,你寻花问柳的费用相当大。”真是随机应变的妙人、玩耍三寸不烂之舌的专家。
耶稣的回答
还有一则关于耶稣的诡辩的故事。有一次,有人向耶稣提这样问题:“我们应该向皇帝交税吗”发问者要挟耶稣陷人进退维谷的困境。因为如果他说:“没有缴税的必要。;”这个人即可以叛国罪告发耶稣;如果说:“应该缴税。”耶稣就会使他的弟子失望,表明他是巴结权力的人,因为当时的民众都在重税下挣扎下呻吟,痛苦万分。
然而,耶稣向旁边的人借了一枚罗马金币,然后反问发问者:“金币上的这个画像是谁”
“是凯撤大帝。”
“那么,凯撒的就归还凯撒,神的就归还给神吧。”这是耶稣的一种诡辩。
“白马非马”
这是名家代表公孙龙的一个命题。他的解释。“马者对形之命名,白者对色之命名,非对形之命名。故曰:”白马非马。“人字面上解释,”马“指的是形状:”白“指的是颜色。形状与颜色不同,所以”白马非马“,这个解释虽然说明”白这种颜色非马,“但还得不出”白马非马“结论。
另一种解释认为,公孙龙的意思是“白马不等于马”。马有黑马、褐色马、白马等,白马是马的一部分,因此,“白马不等于马。”若“白马等于马”,则相反命题“马就是白马。”的命题也能成立。
又有人解释说,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辩,用以指“甲即乙”时,有两种情形存在,即“甲等于乙”或“甲为乙的部分。”
这个命题说明,公孙龙善于思考,也善于诡辩。据说,他还说过“鸡有三只脚,”左右各一只,“鸡脚”的综合概念算一只。
荒谬的病人
他去医院看病,医生说:“请坐。”他说:“为什么要坐呢难道你要剥夺我不坐的权利吗”医生无可奈何,倒一杯水,说:“请喝水吧。”他说:“这样谈问题是片面的。因而是荒谬的,并不是所有水都能喝。例如你在水中掺上氰化钾,就绝对不能喝”医生说:“我这里没有放毒药嘛,你放心”他却说:“谁说你放了毒药呢难道我诬告你放了毒药难道检察院起诉书上说我说你放了毒药你这才是放了比毒药还毒的毒药”医生毫无办法,便叹了一口气,换个话题说:“今天天气不错。”病人说:“纯粹胡说八道你这里天气不错,并不等于全世界在今天都是好天气,例如北极,今天天气一定很坏,刮着大风,漫漫长夜,冰山正在撞击”医生忍不住反驳说:“我们这里并不是北极嘛”他说:“但你不应该否认北极的存在。
你否认北极的存在,就是歪曲事实真象,就是别有用心。“医生说:”你走吧。“他又说:”你无权命令我走。这是医院,不是公安机关,你不可能逮捕我,你不可能枪毙我。“
所向无敌的诡辩术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曾举出这样的一则例子,辩论家尤迪得摩斯约前5世纪向少年问:“学习者是贤人还是愚人”
“贤人”
“但他在学习,他知道他所学的吗”
“不,不知道。”
“那么,不知者能说是贤人吗”
“不是贤人。”
“不是贤人,不就是愚人了吗”
“是的”
“那么,你最初的回答就是错的。学习者不是贤人,而是愚人。”
寄信
某一位经理交给秘书一封信,说。
“请你在顺便的时候投递。”
信封上贴有红色的限时专递纸条,贴的邮票也是限时专送的邮资。
但是,这封信一直没有到达收信人手里,等到对方催问这件事,经理才问秘书:“上次请你寄的限时信怎么样了”
“我还没有寄。”
“啊还没有寄呀”
“是啊。我还一直没有顺便的机会,所以”
争辩的妙处
“一切都是幻觉”在印度,有一位哲学家,经常向国王宣讲“一切都是幻觉”的观点。有一次,一头大象受惊,横冲直撞,这位哲学家吓得屁滚尿流,惊惶失措地逃跑了,国王本来对他的观点半信半疑,这次看见他这个狼狈相,就嘲笑他说:“先生,你不是说一切都是幻觉吗刚才,你是被幻觉吓跑的吧”
哲学家居然毫不尴尬,从容地回答道:“不,国王,我并没有逃跑,你看到的只是一种幻觉。”
碰到这样的职业诡辩家,简直是无可奈何
不过,在所有的诡辩中,还是庄子。秋水篇里的濠梁之辩最为有趣。
一天,庄子和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散步,庄子低头一看,说。
“你瞧,这鱼儿在水里游得自由自在,他们是多么地快乐啊”
惠施也是个诡辩专家,他听了,马上反驳道:“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呢”
庄子也反唇相讥:“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
惠施立即抓住战机:“对呀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你也不是鱼呀,所以,你也当然不知道鱼快乐不快乐了。”
眼看庄子占了下风,但他老练地来了个金蝉脱壳,“咱们还是回到原来的命题吧,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那就是说,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快乐,再来问我是怎么知道的,现在,我回答你,我是在濠水之上通过观察才知道的。“因为故事是庄子讲的,所以,争辩以庄子的胜利告终。其实,曲解题意,偷换概念,进行诡辩的是庄子自己。
据说,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曾经结盟,盟约说:“从今以后,秦国想干什么,赵国就帮助;赵国想干什么,秦国也帮助。没过多久,秦国兴兵攻打魏国,赵国想去救魏国,秦王很不高兴,派人责备赵王说:”盟约说:秦国想干什么,赵国就帮助;赵国想干什么,秦国就帮助,现在:我秦国要攻打魏国,你赵国却去救它,这岂不是违背盟约吗“
赵王把这个话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把这个后告诉了诡辩专家公孙龙。
公孙龙说:“你也可以派一个人去责备秦王,就说:”赵国现在想救魏国,你秦国却不肯帮助,这,岂不也是违背盟约吗“诡辩的妙用就是如此。
“什么叫诡辩”
有两个中学生找到教他们希腊文教师的办公室,问道:“老师,请问:究竟什么叫诡辩呢”
这位精通希腊文且又精通希腊哲学的老师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稍稍地考虑了一下,然后说。
“有两个人到我这里来做客,一个人很干净,另一个很脏。我请这两个人去洗澡。你们想想,他们两个中谁会去洗呢”
“那还用说,当然是个脏人。”
学生脱口而出。
“不对,是干净人。”老师反驳道,“因为他养成了洗澡的习惯;脏人认为没什么好洗的。再想想,是谁洗澡了呢”
“干净人。”两个青年人改口说。
“不对,是脏人,因为他需要洗澡;而干净人身上干干净净的,不需要洗澡。”老师又反驳说。然后,他再次问道:“如此看来,我的客人中谁洗澡了呢”
“脏人”学生重复了第一次的回答。
“又错了,当然是两个人都洗了。”老师说:“干净人有洗澡习惯,而脏人需要洗澡。怎么样他们两人到底谁洗澡了呢”
“那看来就是两人都洗了。”青年人犹豫不决地回答。
“不对,两个都没洗。”老师解释说:“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干净人不需要洗澡。”
“有道理,但是我们究竟该怎样理解呢”两个学生不满他说,“您讲的每次都下一样,而又总是对的”
其实,“谁会去洗澡”的分辩,涉及两个不同的标准: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正是这一点上,老师一直在二者之间滑动,从没确定下来。诡辩,就是这样造成的。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里写了一段对话:“a:b,我们当你是一个可靠的人,所以几种关于革命的事情都没有瞒了你,你怎么竟向敌人告密去了
b:岂有此理怎么是告密我说出来是因为他们问了我呀。a:你不能推说不知道吗
b:什么话,我一生没有说过谎,我不是这种靠不住的人“什么是”可靠的人“,a先生有公认的标准,b先生也有自己的标准,然而是诡辩的标准。
我们再看一段争辩:甲:“我有千两黄金,你恭敬侍奉我吗”
乙:“你有千两黄金,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恭敬侍奉你呢”
甲:“我和你平分了这千两黄金,你恭敬恃奉我吗”乙:“平分了黄金,我就和你平等了,我为什么要恭敬侍奉你呢”
甲:“我把这千两黄金全部给了你,你恭敬侍奉我吗”乙:“这样一来,你贫穷我富裕,你恭敬侍奉我就行了,我为什么要恭敬侍奉你呢”
乙先生人穷志不穷,其志固当可嘉,然而,他那如同跳蚤般的不确定实在是不可效法的。
聪明人悟聪明理
古今谭概讲道:丹徒斯阁老有子不肖,而其子之子却登第,阁老每督责之。其子曰:“翁父不如我父,翁子不如我子,我何不肖”阁老大笑而止。一个人的父亲有成就,儿子有功名,固然不能证明他自己也是有出息的。但是和他论辩的恰好是他的父亲,这就难免不令“阁老大笑而止”了。
事情就是这样,有的理由与所要证明的原本毫不相干,由于处在特别的条件下,反倒起到奇妙的作用。
狄德罗是法国百科全书派的著名领袖。据说他应女皇之邀访问俄国宫廷期间,大讲自己的无神论观点。女皇大悦,而她的一个枢密顾问却对此不以为然。枢密顾问们跟当时在场的数学家欧拉暗商一计。欧拉本人是信徒。他宣布有个上帝存在的证明,要是狄德罗愿意听,他要当着宫里所有人的面讲一讲。欧拉逼近狄德罗,厉声说道:“a平方减b平方等a减b乘a加b,所以上帝存在。回答吧”狄德罗束手无策。他奏请允其立即返回法国,获准。
这是利用狄德罗缺乏数学知识而设的诡计,即令一个再高明的数学家以此也证明不了上帝的存在。自然,有的诡辩的理由还可能真正科学化一些,但究其实质却仍属于不相干一类。
1978年,美国新泽西州某机场检查出一位乘客手提包中竟携带有炸弹,顿时如临大敌,因为在恐怖活动十分猖獗、劫机爆炸事件屡屡发生的当今世界;这当然不是件等闲之事。那位乘客当即被带到警察局。
进一步的检查令人惊讶:炸弹是空心的。
审问的回答更令人惊奇:“先生们,请相信我,我绝不是什么恐怖分子”
“那么,你如何解释公文包中携带的这个东西呢”
“可这是个空心炸弹,不会爆炸的啊”
“你总不会把它当玩具而放进你的公文包的吧”
“不是的。既然你们一定要问个清楚,我就给你们解释个清楚吧。我带这个炸弹的目的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当然,这也是为了我自己的安全。告诉你们吧,由于我每次乘飞机都带着一个炸弹,因此我还从没遇上什么麻烦事。”
“你是说一旦发生劫机事件时你就用它保护自己”警方打断了他的话。
“不是的,我带着它的原因是:这样做可以减少劫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望着大惑不解的警察先生,乘客慢慢地解释道:“我发现,一架飞机上不太可能有某个旅客带着炸弹;进一步推论,一架飞机上同时有两个旅客带炸弹是更加不可能的。如果假定,一架飞机某个旅客带炸弹的概率为50,那么一架飞机上同时有两个旅客带炸弹的概率肯定大大少于这个数,可能只有25了。由此可见,我带这颗炸弹能使劫机事件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在古希腊哲学家中,芝诺以否认事物运动而著称。一次,有人问他:“你说运动是不存在的,难道阿基里斯也是不运动的吗”阿基里斯是古代荷马史诗中一位善跑的英雄,人人皆知。
芝诺回答:“如果你们承认运动,就必定会得出结论: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你们看,现在假定乌龟在前面,阿基里斯在后面,相隔距离是一百米。
再假设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一百倍。就是说,阿基里斯跑一百米,乌龟爬行一米。结果怎样呢结果只能是这样的:当阿基里斯跑完一百米到了原来乌龟所在的地方时,乌龟已经爬行到阿基里斯前面一米的地方去了;当阿基里斯再跑一米时,乌龟又爬到他前面百分之一米的地方去了。总之,阿基里斯为了赶上乌龟,就一定要先跑到乌龟原来的地方,而这段时间内,乌龟又一定往前爬行了一段距离。所以,阿基里斯永远都只能做到无限地接近乌龟,却赶不上更不能超过乌龟。你们看,你们承认运动,却得出了跑得最快的追不上爬得最慢的这个荒谬结论。为了避免这种荒廖结论,欠就不应当承认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没有的。“芝诺的论证,使人们大为困惑,尽管人人都知道事实上阿基里斯是一定能追上和超过乌龟的,但在道理上却不容易驳倒芝诺的论证。
为了否定运动,芝诺还先后提出过“飞天不动”,“运动场”等一系列命题,它们的基本手法都是抓往事物的一个方面,加以孤立化和绝对化,这是违反辩证法的。但是,它们对辩证法的发展却产生了深刻的启迪作用。
刘伶纵酒
酒是魏晋名士放荡的一个最重要的工具,如阮籍便曾大醉六十余日,不复与言,以此辞绝司马昭结亲。刘伶为“竹林七贤”之一,尤以放达纵酒闻名。世说载: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梧。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便饮酒进肉,隗然醉矣。
这是刘伶与其妻子的对话。妻劝刘伶戒酒,伶诈为求神相助,借机痛饮,是一个近乎喜剧的故事。但它却从更深层次上表现了魏晋风流标举自然、放达不羁的个性。酒在某种意义上使其进入了另一个更具自然质性的世界。“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