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阁臣-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当陈瑀要接这个统帅之职位的时候,兵部没有任何异议,他们正愁着找不到人,这刺头却跳出来,真是自找麻烦。
既如此陈瑀为何还要这么积极?陈瑀不傻,他想弄明白缘由所在,对这种事,决计不能靠暴力,他不想损坏大明的根基—百姓。
所以他要不战而屈人之兵。(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二十九章 霸州起义(一)
陈瑀没有半点犹豫,当兵部给他帅印之时,便带着戚景通大刀阔斧的朝北直隶霸州方向进发。
同时,他让内厂沈飞等人在周边活动,秘密收集情报。
陈瑀一直搞不明白的事,大明帝国的运转眼看着步入了正轨,为何还会有起义军,这且罢了,毕竟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叛乱层出不穷,可那毕竟是汉人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可以理解。
让人费解的位于北直隶京畿附近的百姓为何会突然起义,而且规模非但没有缩小,竟然会逐渐壮大。
陈瑀知道,事出必有因,他不想让大明国力有所损失和动荡,同时也不想那一批起义的苦哈哈百姓白白牺牲,所以这个统帅他是非做不可。
他相信,如果换一个人,处理的方法永远只有一个,**!
这是陈瑀不愿意看到的。
这次陈瑀也是轻装上阵,有且仅仅是他和沈飞二人,身边甚至没带一个随从,因为只有这样才好混入起义军中,了解缘由。
所以在出了京师城门之后,他和戚景通就换了一件行头,戚景通还好,长期行军打仗,皮糙肉厚,一看就是穷逼。
但是陈瑀不一样,即便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也能看出一种贵族的气质,必须得想个好一点的理由,不然很难混入起义军中。
二人沿路乞讨,准备步行至霸州,可是还没走出京师多远,身后便跟上来三人,陈瑀见后差点尿都吓出来了。
“皇上?你……你这是做什么?”眼前的朱厚照和陈瑀的打扮不遑多让,只是细皮嫩肉的,一看就是富家公子出来的。
他身后还跟着二人,这二人见了陈瑀之后纷纷行礼,“钱宁/江彬,见过陈侍郎。”
陈瑀对二人点了点头,只是照面间,陈瑀就感到二人气氛有点儿不对,那钱宁像是有许多积怨一般,倒是江彬,显得满面春风。
朱厚照笑呵呵的道:“打仗这么好玩的事,朕自然要出来。”
早就知道这小子能折腾,所以当他说出来之后,陈瑀也是见怪不怪,便随意问道:“那内阁知道么?”
其实说了也是白说,内阁百官根本就见不到朱厚照的人,此刻出来他们又怎么会知道?
朱厚照很是兴奋,没有回答陈瑀这白痴的问题,激动的道:“我们怎么打?这是要深入敌后?”
陈瑀翻了一个白眼,无奈的道:“这就是你这身打扮的缘由?”
弄清楚朱厚照意图之后,陈瑀知道,现在就算是八抬大轿也抬不回去这小子,无奈的带着三人继续前行,为了显得逼真,一路上以白面充饥,路途遥远,天气寒冷,朱厚照早已经冻的瑟瑟发抖。
他身旁的江彬立刻给朱厚照递过去一件外衣,一旁的钱宁看后,不经意间眼中多了一丝怨恨。
一路上陈瑀也注意观察了,但凡是一些乞讨卖力不讨好的事,朱厚照都会吩咐钱宁去做,可见钱宁在朱厚照心中的地位正逐渐下降,也难怪钱宁会一脸不高兴。
走了不知道几天,几个人无论各方面都已经快要到了极限,可大家却都咬牙坚持着。
因为越是这样,若是遇到起义军就越是有利。
陈瑀还是很佩服朱厚照的,莫要看他九五之尊,但吃苦耐劳一点不必自己差,这小子身上有很多优点,只是那一个缺点就能将所有优点都给盖了去。
一行人正走着,突然见见面有一批人朝这边靠近,待看清之后,陈瑀眼中布满一丝兴奋,等到了,这么多天的辛苦终于没有白费。
“各位军爷,给我们点吃的吧!”陈瑀立刻装作艰难的走到了那一群民兵的队伍前,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其实也不能说装,他身体确实已经快要到极限了,所以这一动作做出来到没有引人怀疑。
为首的那个汉子此刻没有理会陈瑀的话,而是仔细的打量着陈瑀,良久后开口问道:“你们是哪里人?为何会出现在此?”
“我乃霸州丁家,这是舍弟。”陈瑀指着朱厚照,继续道:“前不久,官府以莫须有之罪,将家父等一家三十余口人杀害,我兄弟二人因在京师,侥幸逃脱。”
说到这里,陈瑀眼中露出一抹戾气,当然这都是装给眼前这个头领看的,霸州确实有丁家,也遭遇过官府的洗劫,只是内厂给出来的信息说,那一家人已经全部被杀,哪里还有人?
陈瑀这话真真假假,不得不让人信服,那头领点了点头,吐了一口吐沫道:“可恶的朝廷,出了欺负我等百姓还能做的了什么?!”
“不是说陈侍郎提出赋役改革了?为何沿路下来还有这么多难民?”陈瑀装作不解的问道。
“改革?那陈大人的初衷是好的,可是这些政策岂能广泛施行?”说到这里,那首领立刻警惕起来,“你为何这么问?这些事你难道不晓得?”
这厮倒是挺谨慎的,陈瑀叹了一口气道:“你不晓得,我们兄弟都在京畿读书,哪里会知道这些事?”
“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原来是个书生,难怪了。”他话一说完,人群当即哈哈嘲笑起来。
陈瑀也不管这些人变态和嫉妒的心理,他道:“不知这位军爷是哪里?可认识刘家兄弟?俺们要投奔他们,为俺冤死的丁家三十余口人报仇雪恨!”
“还报仇雪恨?先把肚子填饱再说吧。”那首领大大咧咧的笑道:“俺乃齐彦名,跟着俺一个道理!”
显然这齐彦名已经对陈瑀几人没了怀疑,他喝道:“给这几位义士拿点馍过来!”
“谢谢,谢谢齐首领,不知道俺们能不能跟着你?”陈瑀不动声色的问道。
“哈哈,扶贤起义,自然谁都欢迎,日后尔等便跟着俺吧!定要打到京师,将皇帝老儿拉下马。”齐彦名豪放的道。
话一说完,陈瑀身后的钱宁立马喝道:“大胆!”
这一声大喝,立刻让齐彦名紧张起来,义军的人也全都亮出了兵器,将陈瑀几人纷纷包围起来。
朱厚照狠狠的瞪了一眼钱宁,此刻钱宁也意思到自己犯了错误,不知所措。
“大胆,都说了不要在他人面前瞎胡闹!”陈瑀急忙笑道:“两位兄弟是我们的书童,一个叫大胆,一个叫包天,平日里最喜欢胡闹!”
陈瑀指着钱宁和江彬,“还不过来给齐首领认罪,自己掌嘴!”
二人看了一眼朱厚照,来到齐彦名身旁,狠狠的抽自己的嘴巴子。
“好了好了,都是瞎胡闹,就算了吧。”齐彦名这才放下了心,奶奶的,差点被两个小崽子吓尿了。
就这样,陈瑀几人成功的混进了齐彦名的队伍,一路上陈瑀打听到,这些人不是去霸州方向,而是转而去山东,与刘六刘七汇合。
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之患马为最,江南的粮食问题,陈瑀已经解决了,可是当从齐彦名口中得知河北地区养马问题后,陈瑀才知道畿南爆发起义的缘由。
为保证边军马匹的供应,自明初以来,明政府强下令河北地区农民充当养马户,马户的徭役十分的沉重,为保证边军的马匹供给,这些农民们必须舍弃田地养好马匹,一旦所养马匹死亡或者供应不及时的时候,这些人要赔偿巨额损失,甚至会吃上官司。
加上河北地区本就靠近京师,官僚等大户自然对他们剥削严重,所以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十分的尖锐。
正德四年刘瑾以极其残酷的手段残杀和镇压起义军,是导致这一场大规模起义的直接原因。
一路上据陈瑀观察,这些人军纪严明,且从不扰民,甚至会救济灾民,队伍吸纳人数十分的快,所过之处,深受百姓们的爱戴。
在下山东时,队伍首先在河北转了一圈,陈瑀不知道这些人到底要做什么,只能拿着兵器在他们后面乱转。
军队的构成鱼龙混杂,强盗、书生、乞丐、商人全都有,不过中坚力量还是以河北农民居多。
就这样转了三四天后,那齐彦名突然给手下军兵们做了许多大鱼大肉,更有许多好酒,酒过三巡后,齐彦名才道:“弟兄们,久闻博野政吏**,民不聊生,县内百姓叫苦不迭,今日我等便去解救那些受苦的同胞们,给我杀进去,推翻暴政!”
这一呼喊来的太他妈突然了,军队里很多百姓都触不及防,但是陈瑀观察,前面有二千来人素质十分好,当齐彦名喊出话之后,便整齐划一的冲了出去。
看来这些是正规军了,有了这二千来人的冲锋,后面的百姓胆子壮大了不少,也紧随着朝城门冲了过去。
京畿地区的军兵素质比陈瑀想象的还要差,守博野的军兵看到城楼下将近五千多人,立刻吓的丢下兵器跑了。
根本没有一人反抗,义军不费吹飞之力的就攻入了博野城。
朱厚照跟在队伍的最后面,冷眼看着一切,早已经怒不可歇。(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章 霸州起义(二)
这次攻打博野,怕是起义军早就制定好的方案,博野城哪里的守备疲软他们都一清二楚。
而且齐彦名打的很有目的性和纪律性,这一场仗与其说是攻打博野,倒不如说是给那些新编入军队的百姓们一点儿信心。
让他们知道,原来大明朝廷军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在进入博野城后,义军没有抢夺平民百姓的一丝一毫,第一件事就是攻击进入了县治,然后将当地一些大户豪绅全都给洗劫了遍,搜刮了不计其数的银子和米粮。
攻掉博野之后,他们便以此为根据地,又一次吸纳了大批农民,起义军数量从起先的四五千人逐渐到了七八千人。
攻掉博野之后,齐彦名的军队便在此歇息,大军已经歇息了快要四五日了。
朱厚照十分奇怪的问陈瑀道:“为何这些人不继续攻打?反而要在此出歇息?”
“在等人,如果猜的不错的话,可能就是在等刘六和刘七。”陈瑀道。
“小小的起义军,竟然这么轻轻松松的就将京畿附近的县城攻掉了,大明军队到底羸弱到了什么程度?内阁是干什么吃的?”朱厚照突然来了火气,“一个县,私藏的银子竟然多达几百万两,**到了什么程度!”
陈瑀心说,都有资格说这话,就你没有,你自己从未关心过政事,国家已经被刘瑾糟蹋的不成样子了,你现在倒是在这里开始说风凉话了。
“陈瑀,你接下来有何打算?”朱厚照见陈瑀半饷不说话,便主动问道。
“根源已经差不多弄清楚了,我想我们可以想办法解决了,到也没必要继续在此处呆着了。”陈瑀道。
他说完之后,那江彬神色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陈瑀这么快就要离开了,心中那计划难不成就这么夭折了?早知道在攻打博野的时候便实施了。
就在江彬惋惜间,齐彦名突然带着一行人朝这边走来,几人立刻紧张起来。
莫不是齐彦名看出什么猫腻了?这些人起义本就是干着杀头的勾当,就算里面又几个软弱之辈,但首领决计都心狠手辣,若是真被知道了身份,莫说他这个礼部侍郎,估计朱厚照的命都不保。
这时候陈瑀注意观察了一下,齐彦名身旁还有两人,这两人在他左边,显然是高他一等,根本不用猜就知晓这二人定然是那刘家兄弟。
“各位兄弟们,我来给大家介绍下,这是我等义军首领,刘家兄弟!”齐彦名高声介绍道。
那刘家兄弟是个十分和蔼的人,单从那笑容中就能看出,通体皮肤黝黑,应该是长期曝晒在日光下,典型的北方农民。
这一身长相更加的亲民,他二位大大咧咧的摆手道:“都是自家兄弟,客气些什么?兄弟们能吃饱饭,我等比啥都开心。”
不晓得是二位兄弟的城府太深,还是本来就是这般,总之这几句话顿时将他们和这些农民们的距离拉近了很多很多。
“你们中可有博野的老乡啊?”刘六问道。
他话一说完,许多百姓便纷纷举手,刘六点了点头:“如何,这里可还习惯?”
当刘六、刘七说出这些话的时候,陈瑀就知道了,他们注定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倒不是说他们能力欠缺,主要是思想局限性以及战略眼光等问题。
准确的说,他们根本没有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农民起义很难取得成功的缘由就是缺乏战略思想。
就算是现在让他们攻破了陇右、山东、河南甚至江南又怎么样?他们始终没有一个体系,百姓们的心思也是很简单,他们之所以跟着起义军,只是为了吃饱饭。
自从陈瑀推出一条鞭和摊丁入亩,已经很大限度的消除了土地兼并的问题,又加上税收透明,又有考成法制约各地官僚,百姓的日子相比正德初年好了太多太多。
他一直想不明白的事,这几个新改革还没有全国范围的推广,不过这些都是时间的问题,任凭刘家兄弟如何折腾,最终的结局陈瑀已经看透。
不过他现在还并不想带朱厚照回京师,他就是要让朱厚照看了一看,帝国上下究竟已经成了什么样子!
其实大明并没有内阁等官僚描述的那么好,像这些吃不饱饭的百姓比比皆是,这都要让朱厚照看一看,希望他能做一些改变。
随着朱厚照思想和心里的成熟,很多事情陈瑀也不敢直接去规劝,他不像大明的那些御史言官和庶吉士词臣,他知道朱厚照的性子,你越是和他对着干,他就越来劲!
他只能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看看能不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引导朱厚照,毕竟大明始终是他朱家的。
还有一点,陈瑀也是怕,若是真的如杨廷和等人在朱厚照耳边唠叨多了,反而会让他们参生隔阂。
人心这个东西其实算是最难把握的,陈瑀现在每一天都是在揣摩这个东西。
博野的物资算是很丰腴了,百姓们难得吃了一顿好饭,说是好饭,其实也就是米糠中加了一两块肉。
也许你会觉得,博野攻下之后,那几百万两的银子呢?
这些自然是被起义军收纳,因为他们需要整编更多的军队,组建和拉拢军队就需要响银,所以真正攻打下一座城池之后,给百姓们的东西也只是一两块肉。
虽然不多,但是从那些洋溢笑容的百姓脸上可以看出,这些已经够了。
“辛苦攻打了一座城池,他们只是为了一两块肉?”朱厚照怎么也不能理解。
“攻打城池不是他们本意,他们本意只是为了一两块肉。”徐灿道,“其实大明百姓的要求很简单,他们若不是迫不得已,也不会摇旗造反,若是有那么一天,希望皇上放过这些人吧。”
朱厚照知道陈瑀意思,他认真的思考了一会,然后重重的点了点头,又看了看这些起义军,便道:“回去吧,朕知道他们为何造反了。”
他们没有在继续跟着起义军南下,而是偷偷的脱离了人群,朝京畿而去。
陈瑀找了一辆马车。
朱厚照执意要骑马,但是陈瑀以京师耳目众多,且官僚御史科道言官多在街肆,若是被发觉恐有不妙为理由,还是让朱厚照安心的上了轿子。
这小祖宗,真是拿他没有一点办法。
镇压刘六、刘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陈瑀只是过来了解一下状况,虽然他接了兵部帅印,但起义军愈加壮大,而且京畿这帮子废物根本没有办法调去。
若真是不幸碰上了刘家起义军的正规军,结局怕之后一个。
朝廷这个脸面他陈瑀不敢丢,也丢不起。
一路上陈瑀都在沉思,到底该派谁,调哪个军队去周旋和攻打起义军,如果胜了还好,可若是败了呢?现在朝廷一大批人在盯着陈瑀,虽然刘瑾的事告一段落,但是七虎、江彬、钱宁、杨廷和、李东阳可是没有一个善茬。
尤其是杨廷和,自从从南直隶调回来之后,便被李东阳以治理有功为理由,擢升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任少傅兼太子太傅。
虽说现在陈瑀和内阁的关系还算不错,但是他也不能任凭内阁这样发展下去,因为他还有许多抱负没有实现,而杨廷和和自己也决计不是一路人。
“陈瑀,你上来。”就在陈瑀骑在马上沉思的时候,马车上侧边轿帘被掀了开。
“啊?皇上不可。”陈瑀惶恐的道。
朱厚照这一举动让钱宁和江彬说不出来的嫉妒,同时心中也很是惧怕,尤其是钱宁。
自从江彬出现后,钱宁发现自己的地位正在逐步下降,这让他日夜惶恐,尤其是这次出行,更是让他感到由衷的寒冷,他现在之所以还能挂着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全都依赖朱厚照,这些年下来,他也知道,大明这官,想要坐稳不容易!
而真正让他害怕的是陈瑀,他和陈瑀的过节不是一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的,但无论如何,他和陈瑀的关系也决计不怎么好,陈瑀怕只是现在还没有抽出功夫对付自己罢了!
得想办法稳固自己的位置!
在钱宁暗自发誓的时候,陈瑀已经上了朱厚照的轿子。
“这次出来感触很多,想不到京畿附近的官兵已经成这副模样,亏得内阁那群老匹夫还和朕胡天海地的吹大明的军事!这群老匹夫真是不闲臊!”朱厚照脸色不怎么好,看来这次的刺激对他有点大。
别看这小子整日游手好闲,他心中也有理想,而这个理想和军事是分不开的,如今亲眼见到大明军队羸弱成这样,心中那梦仿佛被推醒一般。
“京师之地,长久安平,军队羸弱也实属正常,保护大明的屏障在九边,九边的军事素养军队值得皇上信赖。”
“恩,户部尚书不是缺着嘛,调杨一清回来吧。”
陈瑀这句话也是在引导朱厚照,当朱厚照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心都快要跳出来了!
我终于不在那么孤独了!
………………………………
第二百三十一章 老少联盟
正德五年十一月,冬雪。礼部左侍郎陈瑀府上。
堂前雪堆积,房小梅正拿着扫帚在清理,一条青石板的路渐渐的呈现出来。
陈瑀起了大早,见到她后笑眯眯的道:“真勤快。”
“天下能像你这样,在这个时候还能安稳睡觉的怕是没几个了,你可知道弹劾你的奏章都已经快将内阁堆满了。”房小梅微微笑道。
自从陈瑀从京畿附近回来之后,弹劾他的奏章就没有停止过,原因无他,都是说他尸位素餐之类的,反正这次京畿附近没有铲除刘六刘七,他陈瑀就不应该回到京师来。
对于这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写奏事弹劾书的言官陈瑀也懒得理他们,你们要弹劾就弹劾吧,最好骂的厉害点,反正有朱厚照那家伙顶着。
想要几日或者一两个月就能平定起义军无异于痴人说梦,陈瑀昨晚也是推敲了一夜,如果真要杜绝后患,单靠武力镇压是不成的,可是也不能任由他们就这样发展下去。
大明本就羸弱,不能任由他们这样糟蹋下去。可是怎么样才能阻止起义军继续壮大下去呢?
刘家兄弟起义绝不是一腔热血就抛头颅洒热血,斩鸡头拜把子,单从他们行军线路上来看,他们还是有一定目标的,以河北布政司为中心,绕着京畿先打。
他们一定知道京畿军事羸弱,所以才会选择这里,这样一来,既可以给起义军信心,又能让他们有战斗经验,一举两得。
他们无论如何不会动九边,他们也知道九边的战斗力,所以接下来,他们路线开始改变,转向山东和河南等地。
这里的百姓多贫苦,可以很好的给他们军事扩充,他们的目的也不是他们口号喊的那么响亮,或许开始的时候是为了推翻严苛政令,可是当权力越来越大的时候,有没有人约束他们的时候,谁能保证他们还会保持初心?
陈瑀的一条鞭和摊丁入亩等政策在五年已经有了一点成效,虽说还没有广泛推到全国,但是关中的改变他们能看到的,他们也怕,怕朝廷安稳下来。
有些事一旦他们做了,不是他们想要收手就能收手的。
诏安?这是一条办法,只是那些人的野心和权力岂能一两句话就能将他们消灭下去的?
打是必须要打,诏安也必须要做,但这些事不是一蹴而就。
霸州起义军以不可思议的发展速度继续壮大,这是大明朝廷不愿看到的,但是也没有人敢去接这个差事,办好了,或许有奖,但也不排除会有人参你,这些都是见怪不怪的事。
可是一旦办不好,就像现在这样,奏章满天飞,也幸好陈瑀还没有怎么作为,如果真的投入大量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