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阁臣-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春风和蔼,嫩绿的柳芽缓缓滋生,随着春风飞舞招展,京师码头前,陈瑀正在送别张璁。
陈瑀这份情谊对张璁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他张璁只是一个观政进士,何德何能能得到陈瑀的青睐?他发誓,此后定当报答陈瑀!
“南直隶那边多是杨廷和的人,我本不想让你去南直隶的,但是这也是对你的一番考验,你莫要怪我。”陈瑀道,“如果你和他人一样外调为官,六年的察举太长了,而南直隶是个机会,你好好把握,有任何事和内厂联系,我会第一时间知晓的。”
“老师您对我的栽培,张璁没齿难忘,您说过,即便前路荆棘,也会一往无前,我张璁岂能给老师丢脸?即便那边千万难,张璁也不惧怕!”
“我相信你!”陈瑀望着码头的船只,“时辰不早了,你该出发了,记着,只要我陈廷玉为官一朝,就决计会保护你!”
张璁眼中已经泛红,他此刻也不想说太多的豪言壮语,只是重重的点了点头,上了船后,对陈瑀挥了挥手,便进了船舱内。
望着远去的船只,沈飞在一旁不解的问道,“大人,为何对这进士这般上心?”
“我日观天象,此子日后定当有大作为!”陈瑀只是在为自己做后手准备,他知道张璁在嘉靖朝的影响力,现在能动动嘴皮子便能买了一个人的心,他陈瑀何乐不为?
不过他知道,但是别人却不知道,没有人会知道一个小小的观政进士,在后朝究竟会有多么大的影响力!
“天象不都是夜观么?”
“咳咳嘴误嘴误。”陈瑀悻悻的笑了笑,脸上止不住的尴尬。
以正德这能闹腾的性子,想要他有个后代,无异于痴人说梦,历史不会被他这一只小蝴蝶扭动的,想要顺应历史发展,后面的路必须先要铺开。
此次察举结束,中间有个小的升任,这只是个小小的人事变动,并没有人在乎,小到连杨廷和都不成注意。
他望着码头的官船,脸上带着笑意,“来了。”
就在张璁的船只走了不久,另一首船缓缓的驶入码头,码头变人来人往,纤夫轿夫漕运苦力穿梭。
一个中年人,头戴四方高帽,身穿对襟长儒衫,着皂靴的男子缓缓的朝陈瑀方向走来。
一别已经有了几个年头,但是陈瑀从他的神情中看出了异样,他已经不像当初在兵部任主事那般,当初的他,虽说精明干练,但是眼神中多是一种纠结和迷茫。
而现在,他好像如脱胎换骨一般,就好像佛家说的那种灵台被开启,彻底大彻大悟了。
王阳明在离开京师,被贬低到龙场的时候,他怨恨过陈瑀,实际上在龙场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怨恨过。
直到那一天,他望着满天星辰,彻底顿悟之时,他明白了,他全都明白了,他终于明白陈瑀临行前对他说过的那句,“你会明白我良苦用心的!”
非但如此,陈瑀在京师说的那些话,他竟然全部都明白了,也就是那个夜晚,他望着星辰大海,想着陈瑀说过的,“为何朱子之说就一定是正确的?”
他之前认为人能说出这样的话,那是何等的大逆不道,可是现在,他推翻了朱子学说,创立了他独有的“心学”。
如何成圣贤,他一时间也明白起来,“天地虽大,但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也就是那个时候,他悟出了心学的精髓,“知行合一”。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陈瑀,从某种方面来说,陈瑀是他的恩人,是他顿悟的恩人,如果没有陈瑀,可能他现在还在郁郁不得志的在格物。
梦想是美妙的,却也又是那么的苦厄,当你没有触及到他的时候,你整日惶惶不安,如游魂一般,你越是想要得到它,可有时候你会发现他离你越来越远。
也就是这样的逐梦道路上,直到一天,你摸到了,那是一种解脱,那是一种心如几镜的超脱。
回想之前对陈瑀的种种,他才觉得自己究竟有多么的可笑和可悲,而此刻陈瑀竟不计前嫌,以察举给他升任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陈瑀才是有大智慧之人。
那个时候他一直以为陈瑀和刘瑾沆瀣一气,可是后来陈瑀做的种种,他才明白了,想要在这个年代为大明做一些事,究竟有多么的困难,但是陈瑀却是那么做的,知行合一对陈瑀来说却是最好的解释!
呼吸着春风夹杂着运河河水的湿腥,带着满怀自信,又一次登上了京师码头!
不远处站着一个年轻人,含目而笑,久别重逢,忘却过往,王阳明快速来到陈瑀身前,躬身行了一个书生礼。
“王大人这是何故?”陈瑀可不敢接受这一拜,若是日后被人知道王阳明给他陈瑀行了这么大礼,还不得扒了他的皮,骂遍他十八代祖宗啊!
“陈大人用心良苦,受得起这一拜,以往是守仁糊涂,陈大人以德报怨,乃真圣贤也。”
“别相互恭维了。”陈瑀笑道,“我本是送一学生赴任,恰巧知晓王大人今日抵达京师,这便不请自来迎接,大人不怪吧?”
“惭愧惭愧。”
“王大人在庐陵为官时,政绩斐然,盗贼多除,大兴水利,严惩贪墨和兼并,受百姓爱戴,今调回吏部,也是实属应当,这里面可没有一点点政治杂念!”
大家都是明白人,虽然有些话陈瑀没有明说,但是王阳明怎会不知,他含笑道,“大人大可不必解释,是非曲直,自当看着明白。倒是大人费心了。”
嘿,果然是顿悟了,这要搁在以前,怕是少不了对陈瑀一番质疑,质疑他是不是要拉拢自己,才把自己调去吏部诸如此类的。
“那咱也不寒暄了,杨尚书已在酒楼设宴,吏部有部分同僚怕已经在等候了,天色不早,我等便过去吧。”
这一举动,也彻底的将这个大佬拉入了他陈瑀的阵营,得到这个大佬,无异于如虎添翼,陈瑀此刻满满的成就感!
将王阳明调入吏部是陈瑀和杨一清商量后的结果,杨一清也颇为看重王阳明,尤其是听闻他的经历之后。
圣人也是需要吃饭的,圣人也喜欢喝酒。
酒桌上王阳明将自己这几十年来的过往一一告诉了这些同僚,有几个感兴趣的,顿时当即表示愿意学习王阳明的心学。
陈瑀那个无奈啊,合着王大人到这来传教来了,而且他的心学好像还很受欢迎一般。
这就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了,这个时代人,谁不是以朱熹的理学为主导思想的,真是想不到他们竟然也能这么轻而易举的就接受了王阳明独创的心学。
当然如果让他们一下子就接受王阳明的心学,那无异于扯淡,其实心学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沉淀和发展的,从宋朝陆九渊开始,心学便若有若无的在民间传开。
到王阳明这里只是说逐渐成熟起来而已,如果你突然说你创了个心学,然后要推翻朱熹的理学,估计这话说出来就被人口水喷死了。
所有的学说形成,都是经过几十甚至上百年的沉淀才能被接受的!
无论如何,这一顿饭吃的很值得!
………………………………
第二百六十三章 境界
正德六年三月底,霸州那边又传来不好的消息,巡抚蓟州都御史李贡等奏,霸州盗刘晨刘六齐彦明顾子羙等流,劫山东,杀死京营指挥张英等六人。
这可是在马中锡的眼皮子低下干的这些事,几个流贼,竟然将京营指挥张英杀了?朝廷的脸面何在?
不过最让陈瑀奇怪的是,杨廷和却并没有参奏马中锡,他让兵部议以巡抚都御史萧翀督分守保定,副总兵王钦、真定守备孙怀、河间守备袁彪、天津兵备陈天祥、贡督分守通州,涿州王勇调集附近官兵随贼击杀。
他首先在北直隶搁疲弱城池设防,然后以一路军随贼击杀,这种章法看起来倒是有几分意思,就连王阳明对杨廷和的安排也颇为佩服。
不过越是这样,马中锡的情景就越是岌岌可危,陈瑀赶快让杨一清写信给马御史,让他现在改变策略,摒弃招降策略,快速击杀之。
不过几日后马中锡回信了,他道:“盗贼多流民,全都我大明百姓,岂可如此暴尔?”
马中锡拒绝了杨一清的策略,仍旧坚持以招降为主,他道:“不出半年,盗贼自将投降!”
半年!谁可以等得起半年,怕是半年没到,杨廷和已经将你收拾了,虽然杨廷和现在什么都没做,可陈瑀知道他是在等着机会。
不行,陈瑀又一次亲自给马中锡写信,分析了其中厉害关系,并将杨廷和布置的防守可进攻策略一一告诉了他,现在朝廷明显已经不信任你了,请你速速决断。
常言说的好,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马中锡就是这个猪头一样的队友,陈瑀气的恨不得想骂娘。
这老匹夫这么多年的为官经历居然还像个孩子一样,这样的人怎么能在官场生存这么久的,真是个奇迹。
马中锡很快的便将朝廷的部署一一告诉了刘家兄弟,那刘家兄弟如获至宝,也快速的调整进攻和防守策略。
就是这白痴的一言,让王勇军几近全军覆没。
当陈瑀知晓这事后,冷汗顿时下来了,杨廷和现在如果抓住这个机会,后果将不堪设想,不过却不知为何,杨廷和依旧没有动手。
这老匹夫到底在做什么?陈瑀心中有一丝不安,甚至有些惶恐,他真的看不透杨廷和到底在做什么!
与此同时,市舶提举司闹事的人越来越多,东南那一块看上去已经被陈瑀整治的如铁一般牢靠,可是最近却不知道为何,沿海居民却频频下海闹事。
沿海之中外商也是一样,有一些弗朗机人甚至和大明人大打出手。
陈瑀不该怠慢,立刻让内厂测查此事,结果却让陈瑀愈加气愤,那些闹事的其实并不是佛朗机等外籍人,而是大明人。
那些多是江西、广州、北直隶一带的流民,这些人充当牙人,从佛朗机人那里大发横财,佛朗机人也不是傻子,自然要与其理论,那些人却不管那么多,上去就打!
陈瑀愤怒的拍着案几,“魏文礼等人都是干什么吃的?沿海治安怎这般混乱?”
不仅仅在福建发生这些事,浙江亦是如此,成批的倭寇与大明沿海百姓发生摩擦。
不过魏文礼很快的便将此事调停,那些倭寇知道大明浙江军事守备的强大,自然也不敢继续生事端。
四月初,吏部修订后的考成法很快便经过内阁票拟和司礼监批红之后下发全国,各地方官员怨声载道,敢怒不敢言。
考成法的雏形是陈瑀润笔的,当年六事疏便是方献夫一手写出来的,但是背后的推手,谁都知道是陈瑀。
现在考成法要在全国施行,他们自然将这笔账记在了陈瑀的头上。
同月不久,一封奏折引起了户部和朝堂的注意。
山东守臣以官军缺俸粮十五万石,请开中山东盐运司盐引以济用。
这封奏折刚传入朝廷,朝堂便争论开了,大致分为两派,其一是同意开中,其二是反对开中。
陈瑀一派自然是持反对态度,以盐引开中自然可以解决军中粮饷问题,可是盐引给了出去,那批山西人从其中抽取的巨额暴利以及给国家税收带来的损失是十分庞大的。
陈瑀奏曰:“盐引专以备边饷,甫奉成命,不宜輙开,宜令原差郎中刘安会抚按官查筭运去银两,量留为官军俸粮。
用不足则以临清钞关税料及司府赃罚给之。
军旅之后必有荒年,今盗贼旱涝军民流移无以为来岁之计,敕镇巡官严督有司招抚流民,措给牛种蠲其徭税,使国无游民,野无旷土,其不急工程无名宴会一切停止,以体朝廷爱民惜费之意!”
开中法是针对边军才立的一套法令,如今山东缺粮,却以开中法为解决之宜,若是开了这道口子,以后江西缺粮、广东、广西缺粮当如何?
如果每次军旅缺粮都要以开中来解决,军旅粮饷问题是解决了,可是国家税收呢?一套九边的开中法,已经让朝廷每年损失大量税收,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开这道口子!
当陈瑀折子给上去之后,内阁立刻票拟同意,司礼监见是陈瑀的折子,自然也欣然批红,然后处理意见便给了山东。
山东之所以缺粮,是因为霸州那群流民已经打到了山东,军队要打仗,需要巨大粮饷,虽说朝廷给了解决办法,可是这户银到了山东不晓得还要多少时间。
而且经过层层程序,真正到山东军队手上的银子其实并没有多少。
为此山东军旅已经将陈瑀恨之入骨!
陈瑀这一举措不但得罪了山东那群军旅,更是将山西商人得罪了个通透,阻人发财如杀人父母,山西那群人自然不愿意,一个个也在等着机会收拾陈瑀。
一桩桩看似没有联系的事,仔细分析却都有一个串联点,这个点就是陈瑀!
其实这些问题陈瑀也早就看出来了,当王阳明将心中所想告诉陈瑀的时候,陈瑀只是笑了笑。
王阳明怕自己说的不够直白,便继续道:“虽尔廷玉有圣宠,但群狼共击之,尔又能招呼多久?”
“王大人,我且问你,考成法是好是坏?”
“可解官员冗余,自然功德无疆。”
陈瑀点点头继续道,“我再问你,市舶提举司给朝廷带来的税收是多是少?”
“怕是占了百分之二十。”
“开中法其中弊端尔可知晓?”
“知晓,商人逐利,私盐横行,税收骤减!”
“尔一生以圣贤为标准丈量自己,那我此举错了么?若是我不做,这些事谁来做?我又何尝不知杨介夫有圈套等着我钻,可是这些事若是不做,苦的不是我陈廷玉,而是整个大明朝廷!”
王阳明叹了一口气,“可若是朝廷少了个陈廷玉,那就不是税收多少能弥补的,杨廷和知晓你的威胁,一山不容二虎,李阁老眼看着致士在即,他想快速把持朝纲。”
“放心吧,我不会这么轻易的便让他得逞的。”陈瑀眯着眼睛自信满满的道。
这一段时间颇为风平浪静,陈瑀也如往常一样礼部当值。
正德六年辛未科翰林官考试结束,共选得翰林官二十有八人,是日,陈瑀亲自带状元杨慎等翰林官诣先师孔子庙行释莱礼。
回到礼部后,陈瑀便让杨慎为首的几人修英宗实录。
这也是陈瑀第一次近距离审视明朝的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他身板不高,身子有些消瘦,长相清秀,但是眼中却有一股子说不出来的傲气。
他见陈瑀盯着他打量,便问道:“陈大人此是何故?莫不是学生犯了何错?”
“没有。”陈瑀淡淡的道,“只是想起了当年本官也是这么过来的。”
“怕是不然,陈大人当年有刘太监在,这短短几年便升迁高位,纵观整个大明,可没人是这么过来的,学生不敢和大人相提并论!”
杨慎眼中带有一丝不屑,很明显他根本不服陈瑀,甚至对陈瑀倚附权贵有一丝鄙视,好吧,不是一丝。
真是和他老子如出一辙,这愤世嫉俗嫉恶如仇甚至比他老子还有过之。
“呵,世人皆以尔靠尔父才居为殿试第一,是也不是?”
“哦?陈大人这般以为学生的?学生斗胆,敢想大人请教一二,好让大人知晓学生究竟是否倚靠我父。”
四周聚满了翰林院学士,有新进的,有老一辈的,无不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看两位状元的争斗。
若是杨慎换了另一个人,他们或许都会为其捏一把汗,一个七品的编修敢顶撞和挑衅三品的礼部老大,怕是活腻了。
但是今天主角是杨慎,人家老子可是内阁辅臣杨廷和,人家有这个狂傲的资本!
世人都知道陈廷玉和杨廷和不和,这下他儿子为他老子来报仇来了,这戏好看咯!
“不必了。”陈瑀摇了摇头,转身离开了。
本来准备看热闹的那些人,顿时大跌眼镜,陈状元这是不屑与其比?亦或者陈大人怕输?
一时间这件事也在翰林院传开,众人皆都津津乐道。
而杨慎却以为陈瑀怕了自己,这种人除了阿谀奉承,又岂能将文章之事放在怀中?若是六年前说他陈廷玉有大才,杨慎还相信,可是现在
直到后来的一天,杨慎在翰林院发现一则词,他突然明白了,原来陈瑀不是怕了自己,而是真的不屑与自己比试。
那首词只有两句“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第二百六十四章 贬谪一
正德六年五月,立夏。
虽说步入夏天,但是天气依旧停留在春日的和煦中,不冷不热,甚是舒爽。
正德皇帝依旧沉迷于豹房内玩乐,身旁有几个佞臣,有几个太监。
自从刘瑾被正德皇帝诛杀之后,其余的几个太监老实了很多,他们现在才知道,想要和外廷那帮文臣斗是讨不到好处的,尤其是陈廷玉。
所以有几个太监已经暗中依附了陈廷玉,不过有些人陈瑀是不愿意用的,比如两面三刀的苗逵和谷大用,这些人能在陈瑀落难的时候见死不救,甚至还捅你一刀,就足以看出这些人根本不值得信任。
但也有些太监是值得信任的,比如张永。诛杀刘瑾之后加上陈瑀和杨一清的推波助澜,张永现在俨然已经成了正德皇帝身旁最受宠的太监。
正德身旁除了太监之外,还有两个人,一个叫钱宁,一个叫江彬。
钱宁暗中依附内阁,现在锦衣卫可以说是全部归附于内阁,而钱宁也没打算放过江彬。
眼看着这些日子江彬在正德皇帝眼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钱宁早已经坐不住了,现在正千方百计的想办法除掉江彬。
而江彬也知道,现在想要让陈瑀插手此事也不现实,陈瑀身在外廷,内宫之事想要过多插手,只会引来给事中和御史的劾查。
现在能救自己的,怕只有正德皇帝了,所以他必须让正德皇帝离不开自己,除此之外,还要逐渐对钱宁参生厌恶感。
这些日子来,江彬没日没夜的给正德带来新鲜的玩意,什么飞禽猛兽早已经玩腻了,现在江彬又开始撺掇正德微服私访。
此举正合了正德的意,自从为帝之后,正德甚是怀念当年的钱塘县,所以江彬提出微服出行之后,那真可谓是一拍即合。
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事最终还是被钱宁知道了,钱宁立刻将此事告诉内阁。
内阁也很快将这些消息放出了外廷,于是乎词臣以杨慎为首的礼部翰林官连名上书。
正是由于礼部此举,最终计划无疾而终,而钱宁在江彬不在的时候,找到了朱厚照。
此刻朱厚照兴致不高,在豹房内看着几个太监宫女嬉戏,见到钱宁来后,脸上露出厌恶感来。
“皇上还在为出宫之事烦恼?”钱宁道,“其实这也是陈大人的一番心意,望皇上理解陈大人。”
这么说自然不是帮陈瑀说情,之前陈瑀在正德心中已经有了些许成见,现在钱宁的一席话更是让正德不耐烦,他道:“陈瑀也是一番好意,朕理解便是。”
话虽这么说,但是钱宁看着正德的表情,心中暗自高兴,看来正德皇帝已经对陈瑀有些许不耐烦了。
“是啊,有陈大人为皇上操心,大明定然越来越好的。”钱宁道,“陈大人在百姓心中呼声可高了。”
“哦?怎么个高法?”正德随意的问道。
钱宁看了一眼心不在焉的正德皇帝,心中早已经背好的说辞还是缓缓的说了出来,虽然不知道杨廷和为什么要他说这样的话。
“世人皆知陈廷玉,说大明能有至今,全赖着陈瑀的功劳呢!陈大人可真是个能吏,能得百姓这般夸赞,五城兵马司还有九边都对他大家赞赏!”
正德听到这里,眼中不可察觉的露出一抹冷意,不过很快便淹没了。
就在这时,钱宁发现江彬来了,便也不继续在豹房待着,借故告辞。
两人插肩而过之时,江彬冷冷的看了一眼钱宁,而同样,钱宁的眼神也好不到哪里去。
“皇上,钱指挥使来此作甚?莫不又有了什么好玩意?”江彬饶有深意的问道。
钱宁选择在自己不在的时候找到正德,定然是想说一些话,而这些话是不愿意让江彬听到的。
“他能有什么好东西!”正德不耐烦的道,“今日朕要看会奏章,你先下去吧!”
“皇上,臣从西洋弄来几批西洋宝马……”
“下去吧!”
江彬看了一眼正德,他脸色不是太好,便躬身告退。
钱宁适才那几句话果然在正德皇帝掀起了一点波澜,世人皆知陈廷玉?大明现在还姓着朱呢!陈瑀权力已经大到没边了么?
他心烦意乱,想起以往陈瑀和自己相处的种种,摇了摇头,随意的翻起基本奏折。
只是看了没多久,又狠狠的扔到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