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阁臣-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下出事了,人赃并获,潘御史一封折子直接递给了杨廷和,由杨廷和转送给了内阁。
刘健这暴脾气知晓了这件事,当即让都御史潘蕃,将常麟缉拿入狱,听候发落。
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陈瑀听完之后,恨不得飞到福建去将那“常吹牛逼”给砍死。
这事就算不牵扯闽商陈瑀也要出面解决,那匹丝绸只要稍稍一查就能查到陈家的头上。
“廷玉,你脸色不好?”刘瑾道:“也怪那常大人,太没有个遮拦,怎么会招惹到了潘蕃那老匹夫?”
陈瑀面色铁青,“那匹丝绸是从陈家引进的货源,只要稍微一查,就能将本官抖出来!”
“我就是知晓这后果,便第一个通知你了,现在怎么办?”刘瑾问道。
“知道潘蕃那一封折子写了什么嘛?”陈瑀问道。
“暂时还不知道,内阁还没有送司礼监。”刘瑾奇怪的问道:“那折子无非就是写常麟海外经商的事?这还用看么?”
“要真是这样反倒是好了。”陈瑀道,“怕就怕他们在太祖皇帝身上做文章,那样的话问题可真的严重了!”
刘瑾想了想,恍然大悟,十分佩服的对陈瑀道:“还是廷玉想的通彻,老夫落了下层了。”
“你尽快想办法看一下折子,现在这事还没有公开,不知道他们会借着此事做什么文章,但无论做什么文章,这事牵连的都不会小,我们要做好准备了。”陈瑀一脸担忧的道。
等刘瑾走后,湖广右参政林廷、都御史林元甫的信件也第一时间传了过来,看来这事发生之后,第二日闽商便得知了消息,不然信件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抵达京师。
陈瑀现在心烦意乱,拆开信件胡乱的看了一眼,不用细看都知道这些人是要让陈瑀想办法搭救常麟。
可是现在人赃并获,他陈瑀又不是神仙,怎么力挽狂澜?现在能做的就是如何将损害降到最低,哎,这群人真他娘的能折腾!
另一边,刘健、谢迁、李东阳、杨廷和也在紧锣密鼓的商量着如何处理这件事,折子已经被他们压住了,尚未送往司礼监。
当得知东南沿海竟然官商勾结成了这幅模样,内阁也震惊了,在弘治十八年兵科给事中张弘曾经至言六事,弘治皇帝还大大的赞赏张弘,可是那时候没有人重视东南这一块问题,他曾经提到过“均海利”,看来真是有所道理的。
难怪近日东南愈加的不太平,内阁收到许多给事中的折子,大部分都言明海寇问题,期初还没有注意,现在结合这群隐在的商人来看,海寇的产生和这些人不无关系!
“看来需要整治一下东南了。”谢迁道,“尔等觉得此事当如何处理?”
“附议谢阁老。”杨廷和道,“东南已经形成了以闽商为集团的单位,所以想要对付实属不易,所以此次我等不能以事态的本生作为切入点。”
“哦?介夫当以为如何?”刘健问道。
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刘健觉得杨廷和的才能非同寻常,且和自己的脾气秉性十分的像相,已经渐渐的开始有意无意的培养他了。
至于陈瑀,他们也已经隐隐约约这小子的价值观好像和平常的读书人不同,行事风格虽然成熟,但总有一种不循规蹈矩的样子,斯文中带着一丝丝无赖,这样的人价值观不中正!
“当以常大人那句大不韪之话为切入点。”杨廷和道,“只有这般,才能将事推到风口浪尖,我等又占有绝对的礼法高度,所以此事必可成也!”
刘健点了点头,“介夫说的极是,可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此事若是波及广了反而会引起反噬,闽商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一旁的谢迁看出了杨廷和的欲言又止,道:“介夫这是有话?不妨直说!”
杨廷和叹了口气道:“有句话下官不知当不当得说。”
“说罢,国家大事,岂能藏着掖着?”刘健不悦的道。
“此事最大的阻碍其实不是别人,正是尔三位阁老。”杨廷和道。
刘健听懵了,“你说什么?老夫没有听清?是我们?”刘健再次确认的问道。
“不错!”杨廷和道,“因为这事若是查下去,将会波及到三位阁老的学生,陈廷玉!”
“什么?”刘健怒拍案几,“你说这事那小畜生也有参与?”
杨廷和点了点头,“只那麦秀事件后,我便派人查了陈瑀,其钱塘商会中,竟然有闽商的人!”
“而这次丝绸也是从钱塘商会发出的。”杨廷和继续道,“决计和陈瑀脱不了干系!”
“气死老夫了!”刘健又一次怒拍案几,将案几上的茶壶都拍掉落了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朽木不可雕也,德行坏了!”
“老夫去找他陈廷玉去!”刘健起身便要走,却被李东阳拉住了,他淡淡的道:“阁老息怒,若是您这一去,怕是什么事也便做不成了!”
刘健性子比较急躁,不如李东阳来的老成,但他却能听的进他人的劝言,听了李东阳的话后,刘健冷静了下来,一屁股又做回了朱红椅子上。
“介夫你且说说,这事当达成什么样的目的?”李东阳道,“可以不考虑陈廷玉。”
杨廷和看了一眼李东阳,心中狂喜,三位阁老这是准备放弃陈瑀了么?以往若不是因为三位阁老的袒护,陈瑀早已经被他玩死了!
“朝堂现在乌烟瘴气,许多铮臣已经渐渐的向内廷太监屈服,外廷已经没有任何威信力,刚好可以借此次机会,肃清朝野,威慑众官!”杨廷和道:“只要控制力度,闽商决计翻不出什么大浪!”
刘健点了点头,“哎,如今朝纲混乱,奸佞小人众多,皇上又犬马声色宠信小人,大明索国动乱,朝野各自为体,我等受命先帝,顾命为大明,自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他目光坚定,“就让我等拿起利刃,将一切祸害大明的妖魔鬼怪一一斩出,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吧!”
“我等愿做阁老手中利刃,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三人异口同声的道。
虽然三人一腔热血,但是场面怎么看怎么觉得滑稽,一般这种豪言壮志的口号应该只有刚入仕的小年轻会喊两句,真想不到这三位也是雄风不减当年啊!
说罢,由李东阳从新润色了潘蕃的这个折子,以突出福建左布政使常麟谩骂太祖皇帝为中心思想点。
等折子写好之后,内阁留存了一份,便直送司礼监。
在送司礼监前,关于左布政使的事已经在朝堂传开,六部九卿都在盯着司礼监将会如何处理,事态愈演愈大,眼看着是瞒不住朱厚照了。
虽然内廷已经大部分被刘瑾掌握了,可有个位置他却无论如何也搬不动,那便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岳。
有王岳在,这事便瞒不住,所以很快这件事就被朱厚照知晓了。
朱厚照“百忙”中,亲自拿了折子观看,这一看不要紧,一看气的脸色铁青,“好你个布政使,骂太祖皇帝也就算了,竟然朕也不放过?”
当然,这些都是经过李东阳重新润色之后的折子,笔笔都像一把利刃,刀刀刺中朱厚照那颗幼小的心!(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五十七章 言路间的内乱
还没等刘瑾将折子的内容告诉陈瑀,内阁那边便开刀了,刽子手竟然是朱厚照。
司礼监批红,同意内阁一切处理建议,着内阁全权处理此事,并言明此事影响之恶劣,绝不允许姑息!
这一枪真是将陈瑀等人打的措手不及,内阁以快刀斩乱麻之势将福建沿海,凡事和常麟有来往的官员一并暂且缉拿归案。
这还不算,内阁又顺着那一批货物径直查到了浙江,查到了钱塘商会,一场针对陈瑀的风暴眼看着就要到来。
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快,那么的措手不及,根本不给陈瑀等人一点反应。
刘瑾着急忙慌的来到了翰林院,将那封奏折的内容告诉了陈瑀。
陈瑀听后微微皱了皱眉头,“难怪朱厚照会这么大动干戈,奏折上竟然都是那常麟谴责朱厚照年少顽劣之类的话。”
陈瑀知道,这是内阁在奏折上动了手脚了,那常麟即便喝的再醉,也不敢这么大逆不道!
“内阁已经查到了杭州。”刘瑾提醒道,“得快点想个策略应对一下,不然很快就能牵扯到你身上。”
“恩。”陈瑀点了点头,“有劳大人费心了。”
“东南许多官员已经落马,但若是仔细分析就能看出来,这些人无外乎都是和常麟走的极其近的人,或者换一种说法,都是闽商的人。”陈瑀道,“内阁这是在东南动手了。”
“他们用十分铁腕的手段将那些官员整治倒下,其目的定然还有立威朝廷的意思,不过我想他们应该还有一个目的!”
“什么目的?”刘瑾问道。
“严海禁!”陈瑀皱了皱眉头,“这是我最关心的事,就怕这件事会牵扯到海禁上!”
刘瑾不动声色的问道:“恕我冒昧的问一句,廷玉尔一个劲的促进开放海禁,是否就是为了尔家生意销往海外?牟取暴利?”
“不是。”陈瑀淡淡的道,“杭州丝绸棉缎等生意,已经够了,我不缺钱。”
从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稚嫩,到谁人试手补天裂的力挽狂澜,伴随你的将是孤独、黑暗、危险,如此反复,无限循环。没人会理解你,安慰你,没人会给你希望,甚至会在你触摸到希望的时候给你致命一击。
但是我不后悔。
陈瑀要做的事,没人会知道,就算刘瑾也是一样。
刘瑾没有继续追问下去,他道:“闽商的人,大部分应该可以算作我们的人,若真的被整治之后,我等本就微薄的外廷力量将会愈加的微薄,所以必须要救他们。”
“恩。”陈瑀点了点头,“想必那一封信,林元甫已经看到了,不知道他会怎么抉择。”
其实陈瑀早已经预料到这次可能带来的后果,所以当林元甫来信的时候,陈瑀就将解决的办法告诉了林元甫,就看他同不同意,以及如何处理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林大人的信件回来了,陈瑀拆开后只有两个字:“做吧。”
刘瑾很好奇,问陈瑀道:“你给林御史写了什么?”
“丢卒保车!”陈瑀淡淡的道。
“你们这交流……真是干练。”刘瑾十分佩服道,“那现在怎么办?”
“林元甫已经开始在行动了。”陈瑀道,“我们只要静观其变便好,适当的时候推波助澜一把。你让谷大用查一下给事中戴铣、杨一瑛,主事黄昭,工部尚书杨守随。”
“查这些人做什么?给事中可都是些言官,这些人还是要少得罪啊!”刘瑾道。
“就是因为他们是言官,所以才要得罪。”陈瑀道,“不然如何转移朝堂的注意力?工部是块肥差,查查杨大人有没有趁机贪污等。”
刘瑾若有所思,“转移注意力?你是要?”
“东南的事情不能继续闹下去了,不然将很难收拾。”陈瑀道。
第二日,给事中杨一瑛一封《关于整治东南沿海及加强海禁疏》立刻引起朝野上下的关注。
又一日,给事中吕翀上书《附议杨一瑛及严惩官商勾结疏》,这一份奏疏比杨一瑛的更加的激烈,他疏中言为官着当造福一方,而布政使更是一方大吏,当起表率作用,然常麟等人竟利用职便祸害东南沿海,其罪当诛!
到第三日,南直隶户科给事中李光翰的一封奏疏彻底将这次事件的激烈程度推上了顶峰。
要说这封奏疏无论从文笔还是用词上,都不如前两份来的漂亮,可为什么这一份却偏偏影响十分的巨大呢?
因为这封奏疏弹劾的人是翰林院侍读,陈瑀陈廷玉!
东南沿海的供货源头全都来自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商会之手中,而这商会的幕后推手自然是翰林院侍读陈瑀。
依照给事中这种捕风捉影的能力,逐渐的联想,逐渐的将事态扩大,甚至大到不诛杀陈瑀不足以平民愤的地步。
这封奏疏送到了内阁,可是就在送往内廷的时候,就被谷大用带着西厂的人给拦截了。
纵然朱厚照宠溺陈瑀,可这些日子关于陈瑀的作为他也隐隐有些听闻,若是这一封奏疏传到了朱厚照的眼中,那陈瑀的地位无疑会下降,甚至失宠,这是刘瑾不愿意看到的!
就在舆论一遍倒的时候,御史陈琳、王弘开始加入战团,同样的一封奏疏也飞快的传到朝廷,《论一人之事可否波及众人》,主要的思想就是,这事儿是常麟一人做的,和东南那些官员未必有关系吧?朝廷这样处理无疑有借机党同伐异的嫌疑!
与此同时,给事中屈拴的另一封奏疏也在翌日刷爆了朝廷的舆论,这封奏疏更加的有分量,叫《弹劾工部尚书杨守随贪污十事》!
这还不算完,御史贡安甫、史良佐、曹闵也加入了战团,纷纷上书《劾给事中戴铣、杨一瑛拨弄谣言奏》。
现在朝堂可真的是乌烟瘴气,乱成一团,关于常麟的事现在已经不是关注的焦点,反而是两方给事中和监察御史对骂之事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朝堂这难得一遇的精彩骂战,朱厚照这么爱热闹的人是不可能不关心的,这也是陈瑀让西厂查言路的原因,亦是让林元甫弹劾这些人的缘由!
就在朱厚照看热闹看到最开心的时候,刘瑾拿了一份《处理常麟建议疏》给到了朱厚照,这份建议自然是陈瑀润色的,朱厚照看了一眼,也没有多想,便对刘瑾道:“这种人早就应该杀了,准!”
处理的结果,常麟秋后问斩,其妻子等流放三千里。
一个布政使说斩就斩了?看起来闽商这边损失很大,殊不知陈瑀这封奏疏救了闽商多少人,因为从这以后,事情的结果算是告一段落了,那些被抓的闽商集团的官虽得到罚俸的处罚,但毕竟没有伤筋动骨。
内阁现在的焦点也是在两方给事中对骂上,当得知朱厚照已经将关于常麟的处理意见下发之后,内阁全部懵了。
全部一切都是常麟所做?常麟一人从钱塘商会进货,利用职位便利走私海外,牟取暴利,并且威胁东南众官与之为伍?
傻子都知道这根本不可能!朱厚照怎么会批示?内宫……外廷!
杨廷和气炸了,当晚便写了一封《天子近臣陈瑀勾结内宫太监,霍乱朝纲等罪》。
这封奏疏很有分量,君王最怕什么?莫不是外臣勾结内宫擅权夺位,若是这封奏疏真的被朱厚照看到了,结果不堪设想。
可惜的是,杨廷和根本就找不到朱厚照的影子,人老人家现在正忙着内宫中玩“考斯扑来”呢。
内宫中太监宫女都已经被朱厚照摆放成了民间百姓,并且还建造了集市、铁铺、酒楼、妓院。
好吧,前面都不是重点,最后那青楼才是重点,青楼女自然都是些貌美的宫女扮演,然后朱厚照这哥们,便乐不思蜀的去逛窑子!
这看起来很荒唐,很不好理解,可是当你了解朱厚照和折小楼的关系之后,便又会觉得这又是那么的好理解。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可惜,他们再也没有相逢的可能,朱厚照只能借此怀念。
杨廷和的奏折被劫之后,他顿时感受到了陈瑀的力量,以及一些微小的推测,并且将自己这些猜测一一告诉了内阁等大臣。
这个猜测就是,陈瑀已经投奔了刘瑾,并且控制了东西二厂。
他们现在感觉到这些特务的厉害,于是便开始着手培养锦衣卫,来与东西厂对抗。
现在外廷和内宫就像是一把天平,力量还属于平衡阶段,不过外廷已经看出了八虎太监的威胁!
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后悔了,后悔当初为什么要让八虎复位!
不过自从那日激烈的对骂之后,朝堂却又发生了另一番奇怪的现象,平静,异常的平静!
好像前些日子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般。
朝堂的事是暂时告一段落了,可是那边刘瑾却又有了烦心事,缺钱!刘瑾现在极度的缺钱,按理说作为内宫太监,刘瑾什么都能缺,这玩意自然不会缺,可是他偏偏还真的缺了!(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五十八章 捞钱的方法
眼看着内承运库的支出开销越来越大,已经所剩无几,又找不到合理的借口让户部拨款,为了继续支持朱厚照的游戏人间大业,刘瑾不得已将自己私下攒下来的那几万两银子也贡献出去了,可也仅仅只够朱厚照折腾几天的。
这样下去真不是办法,朱厚照只顾着玩,一点银钱的概念都没有,而户部不拨款内承运库,内府根本就没有钱财开支,没有钱就没有办法让朱厚照开心。
这似乎是个死胡同,不仅仅是刘瑾一人发愁,整个八虎太监都是一样。
到实在逼不得已,揭不开锅的时候,刘瑾只好厚着脸皮去到了距离承天门不远的户部衙门。
可还没有进去,就吃了闭门羹,户部尚书韩文听到刘瑾来了,本敞开的大门竟然紧紧的闭合,任凭刘瑾在外面如何敲门,衙门内生生的没有一点点动静。
不过刘瑾也是个很有毅力的人,你不开门,老子就一直敲,最后或是被刘瑾的诚意所感动,户部衙门的大门竟然打开了,刘瑾刚准备礼贤下士一番,可这还没开口,人又将大门关了,上面还贴了一则告示。
刘瑾见了上面的内容,脸色气的铁青,只见上书“户部衙门所在,非机要等大事,非朝臣等能吏,请勿要进入。”最后还写道:“妇人怎可入衙门?”
刘瑾看到最后一句话,肺都要气炸了,妇人说的是谁?这不是拐着弯说自己缺少把子?好你个韩文,老子记住你了!
随着银子吃紧,加上朱厚照一点无节制的玩耍,刘瑾愈加觉得这银子的重要性,三月的一日,内库的钱彻底已经吃空,这日朱厚照对刘瑾道:“朕内宫中大象、老虎、苍鹰等愈加多起来,可这些非朕所喜爱,你给朕弄一头豹子来!”
刘瑾很苦恼,你可知道这些大象、老虎等需要多少钱?还要豹子?哪里有钱?不过刘瑾却没有和朱厚照诉苦,只是点了点头,答应朱厚照定会早日送来!
八个太监都是一样,身上的钱财已经所剩无无几,各个愁眉苦脸。
高凤是个心思活络的人,又长期在司礼监,所以见到官场中的那一套不成为的潜规则的机会很多,他对其余七个小伙伴建议道:“大明官如此之多,若是一人送个一两万两,那岂不是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作何还需要户部拨款?”
这句话说完,其余七个太监豁然开朗,尤其是刘瑾,只感觉胸口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不过转念一想还是不对,就算是受贿,那也是需要时日啊,可朱厚照现在就要钱,这可怎么办?
要说刘瑾还是有一定经济头脑的,未几便想了一条绝妙的主意,他相信,依照这个法子下来,他户部想不拨款到内库都不成!
于是刘瑾兴高采烈的去内宫找到了朱厚照,此时的朱厚照真在欣赏着老虎和大象的搏斗,时不时拍着手叫好。
见刘瑾来了,朱厚照便问道:“朕的豹子呢?弄来了没有?”
“皇上,内库没钱了,豹子……没钱买!”刘瑾哭诉道。
“内库没钱,你找户部要啊?”朱厚照不满意的道:“这点事儿还要朕提醒你?”
“找了,可户部不给……”刘瑾委屈的道:“他们说若是拨款给了您,只会浪费钱财,还说这钱只能用在国事上,所以……”
“朕的事不是国事?这户部太不像话了!”朱厚照怒道:“带人去继续要,朕还不信了!”
“皇上,不是我不敢,只是韩大人是六部的人,若是硬着来,怕会引起内阁不满啊!”刘瑾回道。
想到了内阁六部,朱厚照立马蔫了,“也是,那群老匹夫真是不想和他们有任何交集,我不管,这钱你一定要弄来!”
“皇上,老奴已经想好了法子。”刘瑾道,“按以往惯例,皇上大婚,户部都会拨三十到四十万两银子不等。”
“却是这个礼,可这银子都要用在大婚上,基本上下来便已经所剩无几了。”朱厚照愁闷的道。
“皇上可以借着结婚,先把银子弄到手,然后再花了,到时候在问户部要不就可以了么?”刘瑾道。
“哎呀?”朱厚照紧眯着双眼,“还是你会替朕着想,好,就这么办,立刻告知礼部、翰林院,议大婚礼仪!尽快先让户部拨款到内库来。”
于是乎一场荒唐的大婚礼仪真的被翰林院和礼部如火如荼的商量着,最后经过张太后的定板,庆阳伯夏儒之女夏氏有幸选为大明朝正德皇帝的皇后。
等一切都已经商议好了,最后由礼部预算,拨付四十万两银子到内承运库。
银子到手了,余下的事朱厚照都不怎么关心,果然是没钱没有安全感,四十万两刚到内库,刘瑾便拨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