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阁臣-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实话,这样的情境下,想要吃菜是根本不可能的,八十多岁高龄的刘健一口一口喝着烧酒,一句话不尝说。

    一旁的谢迁父子两也是一样。

    李东阳见状,不禁悲从中来,失声痛哭。

    刘健本不想理会李东阳,喝了几口之后终于忍不住了,怒拍桌子,指着李东阳吼道:“哭?尔还有脸哭?为何当初态度不坚决?若是你也一样,说不得我等就可以胜利了!”

    胜利?呵呵,可能嘛?李东阳已经看透了,也猜到朱厚照这么做的原因了,所以想要胜利简直是痴人说梦,可是现在他也不好说什么。

    “老师,你莫要生气了,都是学生不好,前些日子一直生病,不然也可与老师们并肩作战了!”陈瑀假惺惺的道。

    不过这时候,刘健突然觉得陈瑀这孩子很好,他点了点头道:“廷玉啊,这次是为师们太过冲动了,还好你没有参与,不然后果也不堪设想!”

    这里面只有李东阳是明白人,他看着陈瑀,竟然浮生了一种佩服感,这小子的眼光,绝非常人能比,这非凡的政治眼光,让李东阳实在不敢相信这小子才年二十。

    “好了,时刻也不早了,廷玉你也早点回去吧。”刘健披上了蓑衣,和谢迁父子二人出了酒肆。

    这期间谢迁都不曾和李东阳说过一句话。

    看着三人黯然的背影,陈瑀突然叫住了他们,面色凝重的道:“老师,学生想为二位老师做一首诗。”

    “呵呵。”谢迁笑眯眯的道:“好小子,做吧,老夫一定给你裱起来,让后人知晓这是为师状元徒弟做的。”

    谢迁说完,背着手朝雨中走去。

    陈瑀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听到,用最大的声音吼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陈瑀明显看到刘健和谢迁的身子怔了怔,不过也就是片刻,二人便消失在瓢泼大雨中。

    “呵呵,这小子的才学,可真是没的说,这诗归我了。”

    “哎呦,你现在可已经不是首辅了,这诗歌是老夫先要的,凭什么给你……”

    二人的人影消失之后,李东阳才擦了擦眼泪,转而认真的看着陈瑀,将陈瑀看的心里发毛,问道:“老师,您这是怎么了?”

    “哦……呵呵,没怎么。”李东阳笑了笑,扭头也走开了,临走的时候,李东阳突然回头对陈瑀道:“老夫我很佩服你,现在渐渐的开始理解你了,或许再过几个几年,你真能做成像于少保那样的人物,挽大厦与将倾之刻。”

    陈瑀感激的笑了笑,“学生只希望能不像于少保那样被世人误解便可!”

    “恩。”李东阳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未完待续。)
………………………………

第一百九十章 骂人

    正德元年,十月,刘健、谢迁辞官,朱厚照令李东阳担内阁首辅,揽朝廷机要。

    同年同月,焦芳以礼部右侍郎迁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入内阁参与机务并掌吏部印。

    且调吏部左侍郎王鳌一同入内阁参与机务。

    对于焦芳的任命,这谁也不感到惊讶,焦芳和刘瑾的关系已经被公开化了,焦侍郎本生也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尽管百官谩骂,但他毫不忌讳。

    但是对于王鳌这道任命就有点耐人寻味了,王鳌,南直隶江苏苏州人,以资历熬到了吏部左侍郎的位置,可他根本不醉心政事,反而倒是对诗词歌赋颇为青睐,尤其是那一首八股文,更是为天下读书人称赞,其成名八股文在民间已经被作为范文流传。

    是一片关于《百姓足,熟与不足》的破题,开篇直破主题,曰: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与上。

    时人对王大人只有一个评价“致力于地方文献著述。不治生产,惟看书著作为娱,旁无所好,兴致古澹,有悠然物外之趣。”

    这样的人,对于治理国家,根本没有一点点突出的才能,可是为什么却被安排到了内阁,十分让人费解。

    又同月,擢吏部员外郎,弘治十八年进士方献夫为吏科给事中,调庶吉士,弘治十八年进士翟銮为刑科给事中,调编修顾鼎臣入礼部,升为主事。

    方献夫刚入吏科,便上奏一封《陈六事疏》的奏章,这封奏折甫一发表,便让朝野为之震动。

    六事已经囊括了大明所有的弊端,其一曰:省议论。其二曰:振纲纪。其三曰:重诏令。其四曰:核名实。其五曰:固邦本。其六曰:饬武备。

    只不过这事没能掀起太大的波动,也仅仅在那一日让朝野为之震动罢了,后面便没了下文,但是方献夫这个人却被百官记住了。

    陈府内,方献夫十分不解的问陈瑀道:“大人,您洋洋洒洒的写了万余字,而且六事直陈利弊,为何却不继续下去?”

    方献夫上周的《陈六事疏》是陈瑀花了快一年才整理写出来的东西,可谓是陈瑀的心血,他怎能不重视?但这只是他掀起改革的第一步,也是试探性的一步,所以陈瑀并不着急。

    陈瑀只是笑了笑,没有和方献夫细说缘由,反而问道:“叔贤兄在吏科呆的习惯么?”

    方献夫,字叔贤,他笑道:“怎能不习惯?现在这非常时机,每次的调动,只要是升迁的人,那在哪里都能横着走。”

    确实,能在这个时候升迁,那定然是和刘瑾有关系的,朝廷谁不惧怕?就算不是和刘瑾有关系,作为言官的他,也是没人敢为难的。

    “那便好。”陈瑀笑了笑,“对了马上皇上生日要到了,李阁老在府上准备了寿宴,说是普天同庆,我们这便过去吧。”

    朱厚照,弘治三年十月二十六日生,朱厚照早已经在内宫准备好了寿宴,但由于级别有限,许多末官是没有资格入内宫的,所以在寿宴的前一天,李东阳在李府也举办了一场宴会,邀请了百官同来。

    “大人可准备了礼品?我听闻许多官为了这次寿宴,可是淘尽了家底,礼品准备的一个比一个贵重。”方献夫叹了口气,“哎,李阁老的骂名怕又要一次在朝中传开了。”

    方献夫的担忧是有原因的,其实这次宴会准确的来说还不能说是李东阳准备的,陈瑀早就通过内行厂知晓这次宴会的目的,什么普天同庆,扯淡。

    这次牵头的是刘瑾,而刘瑾也早已经在百官中放出了风声,所以那些人为了升迁,不准备个几千几万两,都不好意思去李阁老府上。

    “越是这样,李阁老就越是可怕,你可要小心点,有时候忍辱负重比冲冠一怒要难很多,这人的心性有多么的坚韧,可见一斑。”陈瑀佩服的道。

    方献夫点了点头,“怕是不能和大人一同去了,我得回去拿礼品呢,可惜了我那百年灵芝啊,据说这玩意十分裨益肾亏……”

    “额,你不怕被太监们打?”陈瑀白了一眼方献夫,你干脆送个牛鞭什么的更好,更能激发太监们的怒气。

    “大人有所不知啊,这玩意价值不菲啊,换算成等价的钱财之后,谁还不乐开花?”方献夫笑眯眯的离开了陈府。

    陈瑀不知道为什么,刘瑾好像对钱财有一种疯狂的热爱,只要你需要刘瑾帮忙,即便再大的事,给钱都能解决!

    就连刘健、谢迁走后,刘瑾也不放过他们,抄了他们的家,生生的抄了几十万两钱。

    入夜,李府张灯结彩,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朱门前更是来往的官员络绎不绝,青蓝官袍相叠,看的人眼花缭乱。

    “工部主事银子五千两、巡抚浙江御史绸缎五十匹、镇守宣府指挥佥事良马三匹……”唱官在门前一一高声报着来人送的礼品,更是刺激了他们争相比拼的风气。

    重头戏来了,只听到那门前小吏将音调提高了八分:“吏部文选司白银一万两,黄金五千两。”

    这句话说完,李府上那些官无不羞赧的低下了头,谁知那唱官继续道:“吏部考功司白银一万五千两,黄金三千两。”

    “兵部武选司、兵部武库司各黄金万两。”

    相信从现在起,大家都能知晓明朝官品中那些差事比较肥了,没错,就是这四个司,简直是肥的流油。

    文选司负责人事选拔,想不肥都不成,考功司更加牛逼了,那是负责升迁的,不打点打点,你想升迁?武库司是兵部发器械的,自然也是肥的很。

    这时候,陈瑀和身后的顾鼎臣、方献夫、翟銮等人也一同入了李府,他们准备的礼品比较平淡,但却更加的让人侧目。

    因为刘瑾亲自将陈瑀迎进了李府!

    就在人快要入场完毕的时候,唱官声音突然难听起来,“南京太常寺少卿罗玘送画一副。”

    罗玘,成化二十二年乡试第一,人称罗解元,更是李东阳李阁老的得意门生,李东阳听到罗玘来了,也亲自迎了出去。

    李阁老都出去了,百官自然跟着他一起到了府前。

    这时候陈瑀才见到罗玘的本人,他四十来岁的样子,长相很斯文,但是骨子里却带着一丝傲气,那四十五度望天的眼神就能看的出来。

    他见李东阳出来了,微弱的哼了一句,虽然声音小,却被很多人听到了,李东阳面色一怔,有一丝不妙的感觉。

    这个学生什么都好,就是太过骄傲和正直,果不其然,罗玘看了看门前一众人,讥讽的道:“山外青山楼外楼,京师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阁老醉,何尝心系天下州?”

    这是罗玘改编的《题临安邸》,本诗是嘲讽那些不知亡国之恨的游子,此刻却更加的****的在说李东阳。

    李东阳面色一冷,“景鸣,你说什么呢?若是讨论诗词,改日我等再商议,快些离去。”

    “哦?老师不欢迎我么?我可给老师作了一副绝世好画呢!”罗玘说罢,便将手中的丹青呈现出来,这是一副“丑老妪骑牛吹笛图”,上面还有罗玘的题字,“李西涯相业”。

    罗玘越来越过分,当着这么多的官面,李东阳实在是面子上过不去,他只能呵斥道:“尔是否喝酒了,快些离去,休要瞎说。”

    其实现在最难过的不是罗玘,而是李东阳,这罗玘是他最为得意的门生,可是此刻却也这般误解自己,怎能不让李东阳心寒。

    但是心寒归心寒,李东阳还是要保护自己的门生的,所以他三番五次的让罗玘离去,免得徒遭刘瑾的魔掌。

    但罗玘却根本理会不到李东阳的苦心,他讥讽的笑道:“西湖残雪候多时,却恨前年被雪欺,且学杏花红似锦,暂邀啼鸟到南枝。”

    罗玘这句话说的很明白了,他要辞官,但是李东阳却不同意,虽三番五次的被自己的门生讥讽误解,但是李东阳还是要保护他的,他对罗玘道:“莫要胡闹了,快些回南京去。”

    “尔便以为全天下人都和你李西涯一般无二?某却不贪恋这破官位!”罗玘拿起一把匕首。

    这时候走遍突然走出一群锦衣卫,他们死死的将罗玘包围在中央。

    罗玘笑了笑,将自己的袖笼斩断,“此刻起,我与李西涯恩断义绝!”

    李东阳只是望着罗玘,半饷不在言语,眼神中说不出的失望,为什么自己的学生没有一个能像陈廷玉的?

    今天让他最大的伤心,不是罗玘出言侮辱自己,而是最后这一句恩断义绝。

    见自己的老师被欺负,陈瑀心中也不好受,某种意义上说,李东阳和自己很像,于是乎陈瑀笑道:“杨妃身死马嵬坡,出塞昭君怨恨多。争似阿婆骑牛背,春风一曲太平歌。”

    他接着道:“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沈。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罗大人几十载的书,都读到肛肠内了嘛?这就是所谓的尊师重道?”

    “是哪条狗在叫?”罗玘愤怒的道,一毛头小子也妄言侮辱老夫?老夫可是一届解元,尔做两首唐宋诗便以为自己多了不起?!

    “那条狗在说谁?”陈瑀突然想起了神雕侠侣中的那个梗,对于这种自命非凡的人,陈瑀是最为讨厌的,好像只要他认为的不对,那就一定不对的,人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种人根本就不配有舞台,连刘瑾都不如!

    “说的就是你!”罗玘气疯了,指着陈瑀道。

    “哦……原来狗在说我啊。”陈瑀笑眯眯的道。

    这时候全场人才反应过来,全都笑趴了。(未完待续。)
………………………………

第一百九十一章 贬王阳明(上)

    “尔安敢轻吾言?”罗玘见四下的笑容,气不打一处来,“尔是何人,报上名讳!”

    “免贵姓阿,单名一个爹字。”陈瑀道。

    “阿爹?”

    “哎,做什么?”陈瑀一脸纯洁的问道,“有事么?罗大人。”

    四周已经泣不成声,罗玘满脸通红,拿着手上适才那断袖的匕首就朝陈瑀冲了过来,“老夫跟你拼了!”

    人还没碰到陈瑀,沈飞就如同鬼魅一般夺走了他手上的匕首,这时候刘瑾的人也纷纷将他围住,不由分说的就上去爆揍一顿。

    刘瑾冷冷的道:“在咱家宴会上捣乱,看是存心的,尔等将这老匹夫给咱家送到锦衣卫,好生招呼一番!”

    罗玘眼睛血红,死死的盯着李东阳和陈瑀,那样子十足像一个疯狗,恨不得冲上去就咬死他们。

    李东阳心有不忍,对刘瑾道:“大人,他也是无心之举,给老夫个面子,放了他吧,怎么说也是老夫的学生。”

    “放屁!”罗玘道:“本官才没有你这样的老师,李东阳,你甘做阉狗刘瑾的走狗,为天下人唾弃,不得好死!”

    这句话说的很重,他竟然直呼李东阳的名讳,只是十分不尊重人的,看那样子,真的像是疯了一般。

    刘瑾冷笑道:“李阁老,他已经不是你的学生了,你对他这般,再看看他?让咱家替你教训这没规矩的废物吧,不是硬嘛,我到是看看进了锦衣卫的诏狱,你还能有多硬!”

    好端端的一场宴会,由于罗玘的出现,也匆匆的收尾了,李东阳更是为百官笑话和鄙夷。

    自己的门生打了自己的脸,还有什么比这更丢人的嘛?不过你李阁老确实也有够丢人的,这么卑躬屈膝的活着,不如死了算了!

    说实话,陈瑀一直以为,内心的压力能让人崩溃,尤其是在这么强大的舆论前,他真的怕李东阳顶不住。

    可是陈瑀发现自己真的小看了李东阳,他不但定住了,而且像是耳聋了一般,根本听不到外界说什么,依然依附与刘瑾,对刘瑾卑躬屈膝,甚至写一些诗文来赞扬刘瑾。

    陈瑀哪里能不知道李东阳的打算,只是不点破罢了,有个李东阳钳制刘瑾也没有什么不好,随着刘瑾的权力一天天的滋生,陈瑀知道,总有一天他也会不将自己放在眼中。

    所以有了李东阳这层保障,刘瑾做什么都会克制点。

    刘瑾清除异己的脚步还没有停下,东西厂还有锦衣卫的大牢都快要装不下人了。

    有御史上疏言刘瑾不勤于政务,于是乎陈瑀找到了那些御史们,罚俸米之后,便定下了一个规矩,每日六部内阁百官的工作时刻改为七个时辰,也就是后世的十四个小时。

    你们不是装清高嘛?行,就让你们爽个够!

    其实刘瑾也是求贤若渴的,别看锦衣卫、东西厂关了这么多文官,但是刘瑾对于贤能的人也是可以三顾茅庐的,比如他的老乡,同为陕西人,弘治十五年的状元康海。

    刘瑾比较偏向自家人,所以对陕西人士都格外的照顾,尤其是现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他需要一批真正有才学的人帮他。

    虽然现在等同于已经掌握了大明的天下,但是他不像其余七虎一样,整日只知道作威作福,不干实事。

    虽然随着环境等周边的变化,人的某种性格或许可能会改变,但是对于理想,我想,这种东西很难说变就变。

    自小就经历社会动荡、颠沛流离、飞洒诡派,等现象的刘瑾,在钱塘的时候变已经发过誓,若是有一日掌权,一定要带大明走向新轨。

    可现在真的掌权之后他才知道,偌大的国家真的不好打理,所以他才会举荐焦芳入内阁,收揽大批有志之士。

    虽然刘瑾怂恿下面人卖官、升迁等,但对于重要的岗位刘瑾都是慎重的紧,比如焦芳曾举荐过其亲戚给刘瑾,并且隐隐有想让其入阁的意向,但是刘瑾拒绝了,并且给了焦芳四个字,“何才入阁?”

    当然,这都是没有真才的人,若是有贤才的,刘瑾也不吝啬,比如康海就是一个例子,刘瑾曾多次去找这位弘治十五年的状元商谈,希望将他从翰林院调礼部。

    但都被康海拒绝了,康海同为陕西人,为人也十分聪慧,他想在夹缝中求存,于是乎便抱着中立的态度,所以事到如今倒是安然无事。

    但这种中立是可笑的,因为在现在这个时候,你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罢官,要么依靠刘瑾。

    康海没有这个觉悟,他去了锦衣卫大牢,去看望那被刘瑾关押的好友李梦阳。

    李梦阳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风采,那种孤傲的性子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那空洞的眼神,以及颓废的表情。

    锦衣卫这种牢狱不但能让人身子上收到折磨,但是最可怕的其实还是精神上。

    由于牟斌和文臣的关系都还不错,所以被关押到锦衣卫的文官到没有收到过什么身子上的虐待。

    那些被关在东西厂的人可就倒霉了。

    李梦阳见康海来了,发疯似的求康海道:“对山救我!”

    对山是康海的号。康对山见李梦阳这般,心有不忍,他点了点头,说自己一定会救他。

    康海这人还是不错的,最起码是个十分合格的朋友,回到家中,经过一夜的思想挣扎之后,第二日便登门拜访刘瑾。

    当刘瑾听到康海登门的时候,激动的鞋子都没有穿,亲自去迎接康海,能得到刘瑾这种待遇的,只有两个人,康海算是一个,另一个不是内阁阁老李东阳,而是那个叫陈廷玉的内厂厂都。

    康海说明了来意,刘瑾很失望,但还是同意了康海,并且亲自和康海去了锦衣卫大牢。

    进了锦衣卫大牢之后,刘瑾脸色突然冷峻了下来,难怪这帮文臣这么的贱骨头,原来这儿的待遇这么好。

    刘瑾还一直纳闷,那些被关在东西厂的文官早已经屈服了,为什么锦衣卫这里尽然这么硬,还以为这些文人的骨气是有多么多么的高呢?原来是牟斌干的好事!

    刘瑾记下了这笔账,没有立刻找牟斌麻烦,而是陪同康对山,一起去释放了李梦阳。

    李梦阳只是淡淡的看了看康海和刘瑾,然后木讷的离开了锦衣卫大牢,并没有先前讨伐刘瑾写文时的慷慨激昂。

    但是他心理从现在起已经和康海划清了对象,不仅仅是他,全锦衣卫大牢的文官都是一样,他们都以为康海做了刘瑾的走狗。

    不得不说这是个讽刺,这些文官一方面表现的高风亮节、嫉恶如仇,可另一方面却又这么的卑躬屈膝、卑鄙无耻,如果真是有点儿骨气,为什么要记在心里,有本事今天就不要领他康对山的情,继续在牢狱内呆着。

    然而康海还不知道李梦阳心中的对白,谢过刘瑾之后便追随了出去。

    “恩赐,等等我。”康海追了出来,“你没事吧?”

    李梦阳冷冷的笑了笑,“我没事,不劳烦对山先生关心了,您还是安心的去做刘瑾身边的狗奴吧!”

    “恩?我并没有依附刘瑾,这么做也是权宜之计,为了救你不是?”康海笑了笑,“现在我便已经和刘瑾划清了界限,他也同意了。”

    “呵呵,对山先生端得好心机啊,佩服佩服!”李梦阳袖子一甩,“老夫没你这样的朋友,告辞!”

    康海痴痴的望着李梦阳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陈杂,脸色犹如四周的环境一样,“山雨欲来”的阴沉,良久口,他叹了一口气,迈着步子离开了,背影中多的是萧条和无奈……

    从锦衣卫出来之后,刘瑾脸色也是阴沉的可怕,第二天便免去了牟斌北镇抚司指挥使的职位,让钱宁取而代之,并且样杨玉、石文义掌南镇抚司。

    在钱宁掌北镇抚司的第一天,大牢内所有“铮铮铁骨”的汉子从那百炼钢一下子变成了绕指柔,全部都归顺了刘瑾。

    哦,有一个意外,这人是兵部的小小的主事,叫王阳明。

    对于这人,刘瑾的态度只有一个,杀!

    但是陈瑀却替王主事求了个请,看在陈瑀的面子上,刘瑾放过了王阳明,本是要将他贬谪广西,但是陈瑀觉得那边不够艰苦,所以改将其贬谪贵州龙场驿臣。

    对于陈瑀这个安排,刘瑾有所了悟,那先前的龙场驿臣刘瑾竟将其升为杭州知府,原知府杨孟瑛因得罪刘瑾被罢官。

    陈瑀这么做也是为了王阳明好,可是当王阳明知道刘瑾和陈瑀的做法之后,不但没感激,反而又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篇文章,将二人骂的狗血喷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