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残明霸业-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准备去陕北,却也不想出长城,西北的局势太差了,而这一切,很重要的起因便是塞北蒙古二楚虎尔部的添乱,李国翰若是出长城撤退,一定是狼入虎口。
他准备通过吴堡川口黄河渡去大同与主力大军会师,确定了这条线路后,他便要打一场漂亮仗到多尔衮那里交差,而不是到他那里去交一张白卷。
可是长远计划想好了,眼前的仗该怎么打,打完后从哪儿撤退,依然成了他心中的困扰,“难道要向西突围,去奔大散关?还是要向东撤退,脱离明军的纠缠,赶奔子午道呢?”
定念转身,李翰劈头问向身边的幕僚道:“刘文秀已经到了,我们势必要和他打一仗,而后撤退,可撤退去西安的路线,又该怎么选择呢?”
这时有几个幕僚摩肩接踵的一番商议后对他说:“将军,我军想要撤退的话,目前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路是走陈仓道经大散关撤到凤翔府,第二条是经傥骆道或子午道直接去往西安府。第一条路是正面遇敌又有半路的阳平关已被敌军占据了,所以走不得,第二条路呢又是山高、路险、沟深的。那傥骆道或子午道向北,出了秦岭便是西安府了,若是被西安城外的敌军将我们堵截于山路的出口处,后边儿到时候再来上一些明军的追兵,咱就惨了。”
李国翰面色一沉,“如此说来某家就只有坐以待毙啦?”
这时另一个幕僚轻声说,“将军别急,在下知道一条路线,定会让大军全身而退,撤离汉中。”
“哦,你有路线,说说看吧!”
“将军,由此地一路向北,经褒斜古道行军,也可以到达凤翔府。中途还有连云栈道可通陈仓道,如果我们能走连云栈道,一定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瞒骗过明军的追兵,偷偷的向西北去往大散关啊。”
李国翰抱怨的说:“嗨,难道大散关就好走了吗?就怕明军此时已经有人去那里啦,若是被明军先期夺占了城关,我军焉能过得去?”
幕僚不慌不忙地说,“就怕褒斜道的另一端——眉县,此时更是早已被近在咫尺的西安围城明军占据了。明军此次偷袭西安而未走汉中,自然是忌惮将军虎威,所以将军怕,明军其实也怕。如今明军已经兵围了西安,明军一定会顺路先攻取眉县,以保障自己的后背不被将军您偷袭呀。他们如果在那里以逸待劳的等待将军您,将军您还能过去吗?过去了还能回来吗?十多万明军包围着西安呢,若没有一个金蝉脱壳之计,怕是非但救不了西安,我们想要自保也是不能够了。”
李国翰愤愤地说:“某家惭愧呀,今时今地,我李国翰简直是不如一条丧家之犬。”
“将军,两权相害取其轻啊,想来明军要占领眉县会很容易,大散关却并不会太轻松,那里镇守的毕竟是孟乔芳的麾下爱将。”
李国翰微微点头,“嗯,看起来,也只有这个办法,才能是我大军在明军的围追堵截之中金蝉脱壳了,我们就走褒斜古道,再穿过连云栈道去陈仓道,这样也许真的可以甩开明军。”
李国翰扫视了麾下将官一眼,朗声干脆地说,“传令全军整装,明日寅时三刻,突围出城!”随着李国翰的一声令下,决定着未来明清两军陕西大战走势的一次行军即将开始了。
来到汉中的是蜀王刘文秀带领着3万人马,其中有两万是他大西军的老班底,李元胤到达巴山之后,便不再前进了。
按照皇帝给予的任务,以巴山为界,李元胤此后要防卫整个四川,为刘文秀提供给养。刘文秀则要继续进攻汉中,继而抵达西安城下与马进忠会师。
(本章完)
………………………………
726 列阵以待
在四川,刘文秀便和李国翰交手了数个月,李国翰的兵力并不算多,可刘文秀和李元胤几次想吃掉他都没能成功。刘文秀心里清楚,这个对手是非常难缠的。
来到汉中后,他便得不到李元胤的策应了,是以刘文秀也没有妄想着要把李国翰在汉中城内干掉。
如果是强攻汉中,刘文秀的兵力显然是不够的,可如果他将这些部队用做追击,那么3万人则完全可以胜任,因为刘文秀根本不怕汉中城内的清军跑掉,所以他将兵力集中于城西5里处扎营后,就再也不问攻城之事,只向陈仓道和褒斜道各派了500军卒去防守两条路的入口。
在汉中以西扎营的刘文秀,他的目的是希望利用关中的紧张局势逼迫汉中守军继续北遁,并将李国翰驱赶到汉中以东秦岭中的傥骆道或者子午道。李国翰只要走入这两条路,一走出秦岭就必然会陷入马进忠的包围和埋伏。
而为了预防清军突破自己的大营,刘文秀把营盘全部安插在了一起,并且还在营外挖了半丈深的壕沟两道,各宽一丈,又布置了鹿角数道,且每日每夜都布置大量的士兵严密警戒。
打破都在酝酿之中,黎明前的黑暗总会令人毛骨悚然。此前的何洛会也好,尼堪也罢,不是因为轻敌,便是遭了埋伏,而这次的汉中之战,是天浪掌管大明国玺以后,明清两军的猛将强兵第一次公平的较量。
次日的佛晓,汉中城上和往日相比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城上巡逻的士兵照样是举着火把来来去去,看来这只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早晨。忽然,听城门吱吱呀呀地洞开了,城门内外出现了五人一排的清军,他们组成了长龙般的队伍。都尽皆身穿着蓝色的绵甲,手持刀盾、枪戟。粗略的一算,共约有两千人于明军营外壕沟附近的十米处列起了盾阵。随后又有三千人依然穿着蓝色的绵甲,组成了长枪阵,列于盾阵之后。
明军发现情况后,也已经做出了反应,他们也吹响号角,纷纷集结起来,并于大营之内组织起大约两千名的弓箭手,开始站在栅栏之内对清军的大阵进行射击。
明军大营的后队也列齐了许多个千人队准备随时支援前营,战斗就这样毫无预兆的开始了,开始时是那样的安静和温和。
这时又有清军的一千名盾牌手掩护着两千名弓箭手出了城,并列于枪阵之后向大营内的明军弓箭手还击。
与明军不同,他们发射的都是火箭,城内的人马不停地走出,李国翰还移出了守城的二十门大炮。离汉中城5里的距离,一般来说就是火炮射程外的安全距离,清军将这些大炮搬了出来,安全距离就变成了杀伤半径。明军大营内遭到了连番的轰炸,一时间天上往来飞簇箭矢,营内泛起火光玉树。
蜀道艰难,重装备不易运输,明军对于清军的火器所能给予的还击只有便携的百余门小炮。
弓箭面对清军的盾牌和绵甲也造成不了太大的杀伤,只有数量不多的强弩在清军的盾阵中掀起着波澜。
明军的小炮虽然射程和杀伤力有限,但是他们的射速是很快的佛郎机。由于每一门佛郎机小炮都配有炮胆子炮,这是可以快速连同炮弹和装填好的火药一起拿出和放入的一种器材,所以明军可以快速的将火炮换装弹药,所以他们火炮的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数发之多。
早在万历援朝之战中,戚家军便应用过这种更换子炮的佛郎机做火力投射,一举攻克朝鲜王京。
除此之外,刘文秀还携带了大量轻便的皮革炮,让明军火力陡增几个量级。
皮革炮的制造在全州之战后,天浪着意加大了人力投入,此番远征汉中,穿过剑阁,巴山,携带大量皮革炮真的比携带铁炮要轻松太多。
李国翰完全没有想到,他原打算的是先好好的利用自己的大炮彻底地蹂躏一番明军,却不料被数不清的明军炮火造成了更大杀伤,被打得几乎难以招架。
“这群明军难道不是从蜀道过来的吗?怎么会携带着这么多的火炮?”李国翰很是吃惊,也很是恼火,幕僚们都被炮火和硝烟熏制的灰头土脸,其中有人道:“将军,快些行动吧,不要理睬明军是怎么拉来这么多大炮的了,我们的阵型就快顶不住了!”
“嗯,命令,立即发起攻击!”
号角响起,由清军阵列的缝隙处出现了变化,从阵后冲出数十架竹梯,架梯的清军中有人迅速向前,奋勇地拉断鹿角,一时拉不断的便将牛皮搭在鹿角障碍之上,踩着鹿角过去,再将竹梯陆续搭在了两道壕沟之上。
这是生命与时间的赛跑,明军的弓箭很快就调整了目标向他们射来,如果在人都死光前他们还没有把梯子搭建在壕沟之上,想要重新突破明军的交叉射击只会更难。
李国翰是最老资格的汉军将领之一,他的正蓝旗汉军绝对是汉八旗的精锐,比孔有德等人还要强大,而刘文秀的人马战斗力也绝对不弱,两军都已体现出了各自的战斗素养。
这时,清军第一队中刀盾手的一部分开始高速的发起冲锋,他们迈过了鹿角、踏过了竹梯,后边第二队的长枪手也分出一部兵力紧随其后。
此时明军军营的围栏上开始出现了火枪队,向营外的清军射击,双方很快便在一丈高的围栏边展开了争夺。
围栏外的清军仍是以刀盾手掩护,长枪手进攻;围栏内的明军由于空间所限,刀盾手与长枪手之间的配合显得比较笨拙,以至于明军长枪手一时间竟占不到太多便宜。
明军火枪对于绵甲的杀伤只有近距离射击才会体现,而清军长枪手在近距离对明军火枪手的杀伤却要大的多,所以明军火枪手很快就败退了下来。
而清军中的云梯手此时也已经冲到了明军围栏的近处,但是他们并非是来搭起云梯登上围栏的,而是放下了他们手中的云梯冲上来,并掷出了许多的挠钩,然后以十来个人为一组,猛力的向后方拉去,意图破坏明军围栏。
(本章完)
………………………………
727 第一场硬仗
人工制作的木质围栏毕竟不如现代的混凝土工事,不时便有各处的围栏被清军破坏掉,坍塌的围栏内不时有明军慌张地跳下,或者失重后栽倒了下来。仅仅开战不到半个时辰,明军的围栏便已经阻挡不了清军了。面对着刘文秀的三万大军,人数处于劣势的正蓝旗汉军爆发出的战斗力更为惊人。
此时,清军的副将梅勒章京陈万略率领着五千敢死先锋已经杀入了明军的大营之内,主将固山额真李国翰也没有隔岸观火,他也率领着五千人马随着陈万略的人马之后杀入了明军大营。一时间明军营内烟尘四起,火光冲天,刀山火海中的两军,死战各不相让。
明军副将阎可义在前方组织着队伍阻击,刘文秀于后方通观全局,偏将白文选耍着花刀来回的救援。刘文秀也不时的向各处派出增援,并陆续拆掉营帐,留出来大片的空地列阵以待。
这是刘文秀夺得四川的战役中,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硬仗,他不敢马虎。还有一点,是他想用为大明夺回关中和甘州肃州,来回报皇上和皇后对他的信任。
桂林春节期间发生事情他已经知道了,有人告自己谋反,而皇后娘娘竟然连问都没问,便是把那位御史押入了天牢,据说最后居然是皇上亲手杀掉的此人,这是何等的恩厚啊?皇帝为了证明对自己的信任,竟然亲手去杀一个言官。
横竖不管天浪杀郝百尺的动机是什么,传到刘文秀耳朵里的,就是这个版本,把刘文秀感动的不行。
清军都是从关外一路杀过来的精锐,刘文秀军也大部分都是张献忠时期便随文秀转战南北的大西军老底子。
清军自持防护和装备的优势,以及他们战无不胜的信心,根本没把己方人数的劣势当一回事儿。
明军虽然大营已被踏平,坛坛罐罐早已被踏了个稀烂,却遇强更强,丝毫不肯相让,这一战直杀得天崩地裂,鬼哭神嚎,由拂晓直至午后仍未分高下。
就在这场大战处在胶着之时,忽然就看见清军的帅旗由后队劲风一般呼啦啦的杀到了阵前,帅旗之下,头前的是清军主将李国翰,只看他手持着黑旗双刀冲在这一队的最前,犹如下山的猛虎一般的卷起了阵阵的恶风,一时间挡者披靡,明军但敢近前者各个都是人甲具裂、无一人可以生还。
要说这李国翰真乃一员猛将,而且资格老到没朋友,在大清国中几乎无人可以比拟。
他是汉军最早的四个固山之一,在努尔哈赤时期便深得信任,他麾下的镶蓝旗汉军是最早建立的汉军四旗之一,甚至比某些满洲蒙古八旗的战斗力还要强!他手中那黑旗双刀,每一只都足有四十斤开外,双刀加起来足有近百斤的分量。在他的身后还有数百亲兵紧随,皆是千里挑一的悍卒。
李国翰的异军突起,让清军的士气又是为之一振。在他那两把钢刀的狂击之下,明军的大阵迅速的便被撕开了一道巨大的缺口。
蜀王刘文秀眼见本方的人马正在溃散,犹如决堤一般的渐渐难以收拾,也管不了许多了。随着他的一声大呵,一脚踢起了插在地上的兵刃,只是单手便将那柄随他征战了多年的神机万胜水龙刀轮得嗡嗡直是怪叫,后又一个箭步,便杀奔了李国翰。
刘文秀手下的亲军见王爷已经杀了过去,自然也是各个争先,犹如脱缰的野马、出笼的猛虎,双方主将和帅旗在离大营的西门不足百丈的距离上碰撞到了一处。
那刘文秀虽素以沉稳著称,可手中的神机万胜水龙刀也是有百斤的重量,十几年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响当当人物,自然也不是凭着侥幸。
李国翰来得快,刘文秀拦得急,二人也无叙话,挥舞兵刃便是战在了一处,看这一处,两员大将是单刀对双刀,一长一短,招式是大开大合,一个稳如泰山,一个形似盘龙,十步之内已是再无人敢于近前。
十步之外,两人的亲军也绞杀在了一起,嗷嗷直叫、乒乓乱响。十步之内,浑似天地相斗,卷起了飞沙走石,寒光迸溅之下,双方兵器早已开了数缺,火星落地之处皆能点燃陈年枯草。
远处的阵线也已经几乎与两位主将的位置快要持平了,而明军在这个时候因为刘文秀阻挡住了李国翰的去路,阵型也渐渐稳定了起来。左军阎可义、右军白文选,都带头进行了反扑。
双方都杀红了眼,样子都不是在防守,而都是在冲锋,一番蛮力过后,明军左军的阎可义部人数上比起对面的清军有较大的优势,渐渐占了上风。他对面清军的气势渐渐被压制了,阵型也开始向中央萎缩。右路的白文选还在玩儿命的与对面的清军鏖战,原本第一个冲入明军大营的陈万略此时正在白文选的正面里。
左翼明军眼看着就要将清军的侧翼击溃了,忽然清军后营的炮声大震,明军大营之外的清军重炮终于在此刻发了威。正在以优势兵力打击清军侧翼的明军阎可义部顿时乱了阵脚,看清了威胁在哪里的阎可义立刻调派500人杀向了清军的炮兵阵地。而为了避免损失得更大,他将本部人马中七个千人队中的三个撤向了背靠西侧围墙的位置。损失是减少了,可攻势也随之减弱了,清军那20门重炮的威慑,终于避免了己方的一次危机。
战场的核心地域,两员猛将已大战了数百个回合,却并未分出个胜负。十步之外两方亲兵的战况也是十分的激烈,搏命的打法比比皆是,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便找机会与敌人同归于尽。自己的骨骼就算碎裂了,也要见到对方的鲜血迸出。
大战正酣之际,还是有一方再次取得了突破,整个战场,除了两员主将和双方的亲兵所聚起的火团之外,那清军左翼的梅勒章京陈万略,已经突破了对面白文选的人马,竟然率队开始杀出了营门,这一侧的清军也随之鱼贯而出。
(本章完)
………………………………
728 突围
不怕死的有没有?”“有!”“好样的,大帅还在里边,不怕死的跟着我回去接应大帅!”“杀呀!”陈万略眼看着自己的人马已然穿透了敌阵,冲出了敌营,刚刚集合完队伍后,他又带领人马杀回来接应李国翰。
“怎么搞得,怎么让清军钻出去了呢?”“卑职有罪,请白将军执行军法!”“先不要说这些,最要紧的是不能让这支清军威胁到王爷的身后!全体都有了,随俺老白追出去,把他们杀光!”“杀呀!”白文选带着本部的人马又向陈万略杀了过来,两军在大营西面的围墙附近又撞到了一起。
可是白文选的盲目回追,给李国翰的中军闪出了一大片的空挡,几个跟随在李国翰中军之内的幕僚迅速捕捉到了这个空挡,他们没有请示李国翰、也无法请示李国翰,便抽出了部分人马向这个空挡袭来。很快他们就杀到了围墙的位置,并迅速的开始对这段围墙进行拆解。之后,所有的清军都开始向这一侧的围墙靠拢过来。
清军就这样的突围了,恶战中的刘文秀眼看木已成舟,自知再难阻挡了,于是他虚招一晃闪开了身去,对李国翰抱拳施礼道:“李将军果然好手段,今日大战至此,恐再难分胜负了。刘某人今日权且放李将军过去吧,来日西安城下、渭水河畔,咱们再一番好斗。”
看到刘文秀如此的光棍,李国翰是哈哈大笑:“哈哈哈,好啊,昔日在八大王(张献忠)麾下并称四将军,刘贤弟真真很是了得。如不是你我各为其主,今日某家定当插草为香,与刘贤弟结为八拜之交啊。”
收了刀的刘文秀,重新展示了他的儒雅之气,也礼貌地答道:“温甫(文秀表字)也身有同感,若不是为这汉家的江山,温甫自会摒弃前嫌,与李将军化敌为友。”
李国翰将双刀夹向了臂弯,压低着眉毛,颔首回了一礼道:“哈哈哈,好说,好说,李某就此别过,他日沙场相见,你我再一绝雌雄!”说完转身便走,也不回头。刘文秀看着李国翰的侧影,重重的说了一声:“沙场再见。”
明军为李国翰等人闪开了一条去路,望着李国翰远去的身影,刘文秀长叹一声:“如此英雄人物,竟然甘为异族之鹰犬,何以为贼!何以为贼!他日若有战机,定会饶他不过!”阎可义近前问道:“王爷,此后怎么计较?我军是否应该追击?”
刘文秀果断道:“算了,放都放了,再要追击,倒显得咱们无趣。取傥骆道行军,应至少比李国翰提前两日到达西安。你看看这支清军的战力如何?如果以我们这点儿人手,同他们拼个鱼死网破,真有些得不偿失啊,毕竟我们来到西北,目的不只是消灭李国翰,而是要夺回陕甘,而后守住陕甘,如果刚一入陕,便连自己的队伍都被打垮了,还怎么完成任务?”
白文选此时也跑了过来,双膝跪地扔掉了兵刃扣头道:“末将阵前失职,向王爷请罪!”
刘文秀走进身前,扶起了白文选,掸了掸白文选盔樱上的尘土说:“临阵者不可以用性,一时的失察便有可能使全军陷入死地呀。今日是清军急于走脱,如果是敌众我寡,此战必然是大败呀。这算是一个教训,叫你牢记。不过你是为了回追堵截住那支清军,算不得死罪。西安城外还会有一场大战,打完了那一仗,记得自己去领40军棍吧。”“谢王爷!”
扶起了白文选,刘文秀又立刻发令道:“虽然是不追了,但是却要将他们挡住,而且速度必须要快。立刻飞报鄂国公马进忠,告知他分兵一万人马去守住眉县,阻击李国翰自陈仓经眉县,走南路回援西安的可能。
再让他分兵一万五千人去守兴平县,阻击李国翰自凤翔府取兴平县北路回援西安的可能。接下来的一战非同小可,敌人数量虽少,但是他马进忠手下的大部兵马都未经过战阵,虽有十万之众却未必能敌呀。”
“诺!”一队人马快速的赶往马进忠的西安明军大营传令去了,刘文秀也知道自己的嘱咐是多余的,以马进忠的缜密计算,怎会用他刘文秀嘱咐呢?可经此一战,刘文秀不由得不打起十二分的小心,将所有可能的漏洞补齐,他忽然又道:
“还有,立刻飞报兴国候李锦,命他留部分兵力防守潼关,然后亲自率领自己的主力部队,人数不要少于一万五千人,隐藏于西安东南的蓝田县修整。等待李国翰冲破阻拦到达西安后的会战,若有西安城内的清军出兵与李国翰两路夹击围城的马进忠部,李锦就应率领本部主力或包抄出城之清军,或趁势掩杀入西安城。”众探马齐道:“得令!”
阎可义狐疑地问:“王爷真的如此肯定这李国翰能够冲破马进忠的阻拦吗?”
刘文秀叹了口气说:“以我军三万精锐摆在营垒之内都让他得脱,马进忠如何能够让他吃瘪呀?如果能够令李国翰多花些力气,疲惫他一下就足够了。观察李国翰部的战力,马进忠剩下的八万人要想困住西安,已经是最低的限度了。”
阎可义又道:“以王爷和鄂国公的经验和智慧,战场上都是能走一步看三步的,王爷如此重视此战,那么此战必将是一番惊心动魄,可末将想问,如果我们到了西安,又该如何呢?”
刘文秀幽幽地说:“眼下只有我们和李锦手中的力量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