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残明霸业-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这出戏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因为皇上马上便亲自出手了,直接把王化澄推到一边,然后把令狐俊给抓了起来。
大贼头朱天浪要撬开令狐俊的口,那手段可比王化澄明目张胆太多了。
天浪先是以大明皇帝的身份抓走了令狐俊,然后开堂审问。
而后又以秦寿的身份和令夕二人由庞公公陪同着一起去狱中探监。
这尼玛不是自己和自己个唱双簧吗?
天浪和令夕以女儿女婿的名义去看令狐俊,当时还把令狐俊感动够呛呢。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坑蒙拐骗
感人一幕演绎过后,天浪便对令狐俊一脸鼓励地说:
他们俩已经给令狐俊打点过了,而且皇上已经撂下话来,说是令狐俊只要能够把脏银交出来,皇上可以留给令狐俊五十万两,让他以后大大方方的花这笔钱。
这算是把令狐俊的两百万两脏银给洗白了,而且手续费是总金额的四分之三。
令狐俊肉疼啊,可貌似皇上已经有了确凿证据,而且铁了心要这笔银子。
庞天寿自然也会在一旁唱和着说起这件事,而且说他庞天寿今日和天浪一起前来,不禁是以天浪朋友的身份,更是代表的是皇上来证明天浪说的全都是事实。
他说这就是皇上让令狐俊主动把饷银叫出来,是在给他一个机会。
况且皇上也不容易,拿到这么一大笔银子后,还得费劲帮令狐俊洗白。
与其说这是皇上在给自己找麻烦,不如说这是看在天浪的面子上给,令狐俊一个重生的机会。
令狐俊摆着脚指头算来算去,发现这笔买卖他终究还是不亏的,毕竟剩下的二百万两他埋藏至今,也不敢拿出来大大方方花。
继而便是天浪和令夕一顿苦劝,对令狐俊说交出这笔银子不但黑钱变白,还能顺便和皇上交个朋友。
如果把这笔脏银交出来,那么以后对令狐俊乃至秦寿的仕途,甚至是令狐家的所有族人,都等于是买了一单巨额保险,开启了一道天大的门路。
反正影帝加影后,自己搭台自导自演,算是把令狐俊给忽悠瘸了。
“贤婿呀,如果老夫真的按陛下的意思,交出手中白银,是否陛下便会既往不咎,而且。。。。。。”
令狐俊搓着双手似乎有些害羞道:“而且还能封老夫一个官儿做呢?”
天浪抚了抚额头,对于令狐俊的得寸进尺,在没有真正供出藏银下落之前,他还真不好拒绝。
可是当皇帝的私下里倒卖乌沙的事情,他是万万不能做的。
天浪看了下庞天寿,庞天寿则立刻会意,鹰钩鼻子紧了紧笑道:
“大明朝历来没有帝王卖官的先例,却可以捐献银两来换得爵位。
虽然爵位和官职比起来似乎有名无实,且这样的爵位又不能世袭罔替。
可是以捐银子的名义锁定一个县伯的爵位,总比不配合今上,继续吃牢饭的要好上许多,不是吗?”
令狐俊一想,大概也是这个理,现在他被抓着私藏义军饷银的罪名不放,女儿女婿可是费了很大的力气在帮他,这才让皇上退了这么一步。
令狐俊终归还是无奈交出了那二百万两银子。
皇上呢,也真的留给了他五十万两。
见老爷安然无恙的回了府,还被封为县伯,阖府上下也是一片欢腾庆贺之声。
令狐俊以为是银子洗白了,便把这些银子大大方方搬到家中,并欢天喜地准备日后做着县伯,花钱买豪奢了。
当夜自是呼朋唤友,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醉自不必说。
结果隔天早上有管家惊慌失措来报:“老爷,府上昨夜遭了盗匪,几十万两银子都被偷光了!”
令狐俊一惊之下,当场晕死过去。
这本已经洗白了的银子一两都还没花,竟然不知道被哪个天杀的给偷光了。
令狐俊被管家仆役又是往脸上喷水又是掐人中的总算救醒了。
他被家人搀扶着踉跄来到后院,后院库门打开,几道锁都被人撬开了,左右房檐下,横七竖八躺着几个没迷药麻翻过去的家丁。
哪还有那五十万两银子的踪影啊?这是遇到了一伙飞贼呀,五十万两银子,折合成现在的计量单位是三万多斤十五吨重的分量,直娘贼哪儿的贼人能有这么大本事?
令狐俊贪财不假,可他并不是傻瓜,隐约感到自己是被当今皇上给耍了。
而且这个闷亏还不能说,他敢对人说自己是遭了皇上他老人家的盗窃吗?
令狐俊又气又闷大病一场自不必说,他更是做梦也没想到这五十万两银子是秦寿和令夕这对儿女儿女婿翻墙偷走的呀。
当然更没想到他想要拉上关系的皇上,义正言辞且颇为大方还留给自己五十万两银子的皇上,就是自己女婿。
“现在银子全都到手了,咱们是不是该着王化澄算一算账了?”
令夕问道,可天浪不觉着以令夕的角度跟王化澄有什么账要算啊,毕竟王化澄要针对的是令狐俊和这笔银子。
“我家宝贝想怎么和他算账,直接搜集罪证把他杀掉吗?”天浪随意问道。
“不能杀他,尤其是现在,”令夕摇头,“如果现在杀他,有人一定会说是我在刻意铲除先皇后王氏的亲族,是要为自己当上皇后铲平阻碍,那样两宫会有微词的。”
见天浪一脸赞许地点头,令夕又道:
“所以我想把王化澄给绑了,从他那里敲一笔银子来花花,谁让他此前对我起那种心思的?这口气必须得出。”
天浪脸黑呀,这尼玛打劫还打上瘾了怎么的?
令夕挑着眉毛大眼睛一刷一刷道:
“王化澄此前把令狐俊告到官府了,可别以为他诬陷令狐俊是事儿就会又因令狐俊被抓而暂时告一段落。
现在不是该他向令狐俊讨债,而是咱们以令狐俊家属的名义向他讨债。”
“你是说你要借着令狐俊的名义报复他,等回头王化澄要找令狐俊出气时,杀他的罪名也就自动送上门来了?”
天浪听了令夕一番话后沉思片刻,而后便总结出来举一反三的答案:故技重施,继续绑票。
无论是王化澄还是令狐俊,都不会是两人的朋友,尤其令狐俊。
令夕即将被立为后的事情早晚是要公之于众的,时间大概会在反攻湖广之后。
湖广没收复,这边皇上便想着立后,会有人说他不爱江山爱美人。
可一旦令夕是身份被公开,令狐俊肯定会借着和令夕的父女关系搅乱朝廷。
虽然令夕可以宣布自己和王夫之才是兄妹,和令狐俊没有血缘关系,但毕竟令狐俊有对她的养育之恩。
如果绑了王化澄,事后再借王化澄的手收拾掉了令狐俊一家,也就一举两得了。
令夕到时候可以利用给令狐俊报仇的借口,大大方方干掉王化澄。
“小魔仙这个主意很妖孽呀,咱们可以试试。”
………………………………
第二百二十章 盟贴
近日的柳州城里有很多新闻,比如横行广西一省数年的黑蝎子一党的覆灭。
比如卸任的七品县令令狐俊老先生,花了一百五十万两银子捐官。
原打算是能弄个爵位,大太监庞天寿也跟他说可以。
结果令狐俊的一百五十万两银子,最后就只捐来了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
说好的大明朝没有卖官鬻爵呢?
看来令狐俊是真的没文化呀,只能说他不懂大明。
这件事让令狐俊病了许多天,也在柳州城传扬了许多天,以为笑谈。
不过当今的永历皇爷可能自己也觉着有些不好意思了吧,便是大笔一挥,给令狐俊的媳妇也封了个从五品的夫人,这算是买一赠一吧。
也不对,其实令狐俊花了一百五十万两,买的从五品的员外郎和诰命都是陪衬,他要买的是爵位呀。
永历皇爷似乎没搞清楚,他以为的便是他以为的。
奈何大明朝捐来的官就只有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别的名额没有。
后来皇上终于明白他的银子到底想捐什么以后,便是因此封了令狐俊的长女令夕为柳州县的县主。
嗯,这倒是个爵位,可惜不是给令狐俊的。
按说郡王的女儿才有资格称为县主,而令夕并非皇亲国戚,永历皇爷却硬要让她从此钟鸣鼎食。
人们对此事,私下里再次诸多议论,却因忌惮天浪动不动就杀人的暴脾气而不敢当面仄声。
就连曾一直出卖自己直言敢谏人设的一些个所谓板荡忠臣,也都在碰头会中一个个自我开解道:
其实这也没办法事情呢,令狐俊花了这么大的价钱,难道人家女儿还不能做个名义上的县主吗?
否则传扬出去,肯定会说令狐员外太傻太天真,而永历皇爷太过扣门儿。
至于令狐员外被逼无奈拿出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给未来女婿,还是给自己的女儿做了嫁衣。
这种成全他人的好人好事做完了之后,老匹夫是如何再一次犯了憋屈,而且又是一个多月没起来床的,那就没多少人关心了,都以为新任的令狐俊升任员外郎后便闭门抱恙是一种低调。
天浪和令夕对于这件事情办的如此漂亮,也是乐得相互击掌相庆了一番的,对于没事儿的时候恶心恶心那个顺走了王家家产和义军饷银的无耻养父,令夕恐怕是没一点儿负罪感的。
恶人自有恶人磨嘛。
却是在令狐老头捂着棉被在被窝里生闷气的时候,又有一件对于天浪,令夕二人和整个大明来说具有更大意义的事件发生了。
而这件事情却是又几乎不为人所知。
这件事是在及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不过参与这件事的人在当下的分量都不算轻。
永历二年端午,在永历皇爷和柳州县主的鼎力支持下,由幕后大金主亭林先生顾炎武和青主先生傅山出银子,在柳州城郊的西来寺举行了一次拜祭天父地母的会盟仪式。
参加会盟的人并不算多,只有一百多人,权且算是代表吧。
这个仪式举行之后呢,有三人被徒众们推举为首领。
他们是王夫之、方以智和达宗。
除了王夫之是清军误以为他已经死在了衡州破城时,另外两位都是因为举义抗清而被清军到处追杀。
方以智是从南京一路难逃,直至落发为僧来隐蔽身份。
可此人绝对是大才呀,被迫为僧之后,也还成为了当世高僧。
人们从此称他弘智大师,名气比之此时尚年轻的王夫之也不遑多让。
遥想当年的方以智,那可曾是复社的四公子之一,又是一位名医。
所谓大学问家,似乎都会看病,大事医国,小事医人。
拜天父地母的会盟要以这三位大才为实际掌舵人,又加上顾亭林和傅山两位宗师级大佬做幕后首脑,阵容绝对豪华。
这五人自此也被称为天地会的五祖。
没错,天地会。
天地会的形成地点是在广西,而这一组织的成员则主要集中在长江和两淮。
成员中的主力则多为顾亭林在运河上的槽帮成员以及他和傅山在各地镖局的镖师。
当王夫之等人把天地会成立后的所有主要成员的盟贴交到天浪和令夕手里的时候,天浪两人还是有种很凝重的感觉的。
不过王夫之在自己妹妹和妹夫的眼里看到的是对天地会成立的重视,并非防备。
只看这一组织未来将直接由天浪亲自掌控,并完全和锦衣卫做相互间的配合,便可看出天浪想要天地会做大的端倪。
而天浪和令夕之所以心情凝重,是因为在这二位所认知的历史中,天地会将是一个持续发展数百年的组织。
天浪翻开了盟贴,映入眼帘的是红纸上铁画银钩的字迹。
这字迹不只是富有美感,它也将预示着一个庞大且极富生命力的组织的诞生。
红花亭,西山寺,明主传宗,今夜歃血拜盟,结为同胞弟兄,永无二心。
今将同盟姓名开列于左。本原异姓缔结,同洪生不共父,义胜同胞共乳,似管、鲍之忠,刘、关、张为义,视同一家之亲。
自今既歃血后,有善相劝,有过相规,缓急相济,患难相扶,我等兄弟须当循规守法,不可借势冒为,恃强欺弱,横凶作歹,故违誓盟。
盟贴上的这些字迹和徒众主要成员的名单被天浪一一记在心里。
宗旨为反清复明的天地会,也便宣告正式成立了。
而大名鼎鼎的陈永华,后称陈近南,原本就不是天地会的五祖,此时他也才刚刚十三岁而已。
而天地会的盟众许多都出身于槽帮,槽帮又是顾炎武为了给清廷添堵而发展起来的,这是不会错的。
此前天浪已经和弘智大师还有达宗见过面了,这一次算是第二面。
收起盟贴后,天浪、令夕和王夫之还有弘智大师等人又谈了很久。
在令夕与王夫之兄妹二人正式相认后,天浪也不再对王夫之隐瞒自己的身份。
当然了,王夫之也早就知道他到底是谁,只是没有说破罢了。
有了令夕和王夫之的这一层关系在,天浪竟也不用再刻意发展自己和三大儒之间的友情了。
什么友情能比兄妹之情更为牢固呢?
………………………………
第二百二十一章 玉音楼里有良玉
王夫之等人直到二更天才起身告辞,至于谈了什么,除了这几人,再无人知道。
在送走王夫之等人时,天浪说了最后一句话:
“名单上有数百名仕豪侠,天地会部众过万,曾经朕一直不自信可以光复山河,因为朕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做到。
可有这数百文武豪杰为朕死心塌地,天地会万千部众分袂抗清,哪怕朕是个草包,相信也足够撑起半壁江山了。”
天浪送别的话算是一种鼓舞,却也是由衷的。
有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天地会,天浪和大明的锦衣卫从此将获得一大助力,而仅仅到了第二天,天浪和大明更大的助力便紧接着出现了。
而这一波助力的名气,竟然比明末三大儒、四公子和六大家的名气还要大。
这真可谓是好事成双啊。
话说远在四川的重庆一带的一座规模不大却错落有致的宅院里有一栋玉音楼。
楼中住着一位古稀之年头发却只是斑白而已的妇人。
此时这位双膝跪地的妇人刚刚起身,双手接过了风尘仆仆的传旨中官带来的御诏。
面色泛红的她双手捧着诏书,难掩心中的激动。
她,终于可以为了王朝和天下,再次披挂上阵了。
妇人看上去只有五十多岁的年纪,高大魁梧的身姿跪下接旨后再起身,让人有一种心中轰然之感。
当她岿然屹立在众人面前时,几名乔装改扮而来的中官便只能仰望这座高山了。
妇人虽说身材高大,可中官初次见她,也能看得出她年轻时绝对是一位姿容俊艳的美人。
只是每当有这座高山立于眼前,哪怕世间再无所顾忌的恶魔也不敢对她有任何的亵渎之心,因为她的名字叫做秦良玉。
因为这个名字在大明乱世,与战神同意。
为首中官不敢抬头多看一眼。
秦良玉因心情没能平复也没有开口。
中官怀着忐忑的心,不知道秦良玉的态度。
便是嘴角抽搐片刻,终于鼓起勇气试探着问道:“上柱国既已接了旨,那么准备何时动身啊?
虽然万岁两次御驾亲征,已经击退了孔有德为首的三顺王麾下数万辽东汉军,还一举降服了广东李成栋,又在江西历经数此苦战,全歼了刘良佐一个固山的镶黄旗汉军。
当然,万岁在江西血战中,还有何洛会一个固山的满洲铁骑。
可是建奴依然强大,江西战后,我圣天子万金之躯也是落得遍体鳞伤。
而且万岁爷打得胜仗越多,便越会遭到建奴更为猛烈的反扑,时间不等人啊。”
中官是鼓起勇气说出这番话的,他对时局的担忧战胜了对面前强者的敬畏。
四川石柱地区,位于夔州和重庆之间,在川地的东北,这些内廷中官来到这里也很不容易,亦或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穿过大西军占领的贵州来到四川,石柱的周围又都是清军的占领区。
他们是乔装改扮做商客,再经由许多锦衣卫谍子还有秦良玉让秦府四衙中的两位带领一众精锐前往接应,这才用数百锦衣卫无名英雄的牺牲换来这些中官们的一路太平。
部署在四川的锦衣卫谍子为了给他们打开道路,不惜暴露自己,四处给清军制造混乱,这个过程中被清军围杀了许多。
牺牲人数几乎占了锦衣卫谍报人员在四川全省的两成,且都是最为忠诚的那一部分。
而前去接应这一行人的秦府四衙的人马就伤亡很少了,不是他们够幸运,而是石柱军一直为四川的清军所忌惮。
外加豪格几次攻打石柱吃了败仗后,便也想要安抚秦良玉。
毕竟秦良玉不只是石柱土司,大明的四川总兵官,她的声望和影响力几乎可以覆盖整个四川。
百姓们奉秦良玉为军神,为她建生祠,在家里为她立牌位的百姓多如过江之鲫。
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炷香,为的是当年因为秦良玉的存在,才让四川百姓少死了很多人,而至今躲在石柱避难的四川百姓,便足足有十万多户,这些人谁不敬仰秦军神?
因为有秦军神的赫赫声威,所以清军才对石柱派出的人马算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尤其说到秦府四衙,四人全都是秦良玉的嫡系,是她四个嫡亲的侄儿。
清军就算不怕四衙在战场上累积的功勋和威名,想要拦截他们的队伍,也将付出不小的代价,还会直接和秦良玉交恶。
这肯定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只要秦良玉喊出一声口号,四川百姓就不知道有多少会响应她的号召。
这么说可不是替女神吹嘘,早在数十年前,当秦良玉的夫婿马千乘被死太监构陷入狱,后又因病死在狱中时,就有百姓自发揭竿而起。
都不用秦良玉打招呼,这些人反他娘的,就为了给马千乘报仇。
到头来不是数千里外京城的三大营来四川平叛,而是秦良玉自己把百姓的怒火一次次安抚了下来,这才最终平息。
由此可见秦良玉在四川的威望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了。
此时接应这些中官安全来到石柱的两位亲侄就站在秦良玉的一左一右,站在另外两名兄弟的旁边。
其实中官在一路之上都在思索着这样的问题,所谓的秦府四衙,究竟是多么的令人望而生畏,以至于连那些拼了命去围杀锦衣卫精锐谍子的清军见到他们都要退避三舍。
站在中官们面前的四位衙内和上柱国高大伟岸的英姿比起来,实在没什么可称道的。
秦翼明是秦良玉长兄秦邦屏的长子,秦邦屏当年血战沈阳城下浑河岸边,与戚继光的侄儿戚金一同阵亡,留下两个儿子,次子叫做秦拱明,便是接应他们二人的其中一位。
在中官看来,长着一张大黑脸的秦翼明的名头远胜其他三位,因为秦翼明不但战功卓着,崇祯年间还曾担任过戍卫京师的主将。
只是谣传此人作战时极为谨慎胆小,虽然很少打败仗,却因为一次围堵罗汝才时身为这一路剿寇的总指挥却畏首畏尾,被崇祯皇帝一撸到底。
………………………………
第二百二十二章 两门英烈满地孤儿
而秦拱明呢,一路同行之后,中官感觉他就是一纨绔子弟,消瘦的身形看上去像个瘾君子,长得瘦吧,却总像是吃不饱饭似的,走到哪里都背着口锅,身上还背着一张弓。
别说是獐狍野鹿了,就是天上的猛禽,他只要见到了也得给你射下来,然后拔掉毛扔锅里煮。
还有让中官们不齿的,是他在吃东西的时候从来不招呼别人,连句客气话都没有,只是自己吃干抹净。
秦家二衙内的骨子里就透着傲气和傲慢,对人爱答不理的,对属下也算不上善待,总是呼来喝去的,可笑的是他的兵还全都很听他的,对他的交横跋扈完全逆来顺受的样子。
须知石柱军一旦遇到巨大战事,可以随时扩充上万,而平时常备军不过三千,且全都是姓秦和姓马的子弟兵。
秦家的子弟兵被秦拱明欺负欺负倒还好理解,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秦字。
可马家的子弟兵也这么被秦拱明呼来喝去,还很听他的,这就有些让人想不通了。
到底咱们是姻亲呢,还是我们是你秦拱明的奴仆?
秦拱明纨绔些也还好,毕竟人家是衙内呀,那可是堂堂上柱国,太子太保加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家的衙内。
那些子弟兵悍卒如何听一个纨绔的话也不是中官们该评价的。
可也曾和秦拱明一起接应他们的四衙内就实在找不出什么词儿能夸一夸了,还有一个三衙内也是如此。
三衙内秦佐明是个总爱吧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