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枭途-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光世算得上是前期(北宋末)少有的能打之将,也真是少有的积极主动救国、报效国家的宋将。
可那时北宋的问题集中爆发,根本就不是一两个人就能改变的。
于是,刘光世一败再败,屡败屡战,从北跑到南,又从南跑到北,成就了刘跑跑之名。
善战者不败,善败者无大败。
刘光世就属于后者。
公平一点说,与北宋末那些望风而逃的将领相比,刘光世真的还算不错。
而刘光世的后半生,也就是南宋时期,之所以能越混越好,还混上了中兴四将之一,除了因为刘光世更会败了,还因为他得了一个宝贝。
这个宝贝就是王德王夜叉。
刘光世在南宋时期打得那几场露脸的大战,几乎全都是王德打的。
后来,刘光世和王德分道扬镳,刘光世彻底变成了刘跑跑,甚至常常跟赵构赵跑跑比谁跑得更快。
而王德则成为抗金名将,数次破齐败金,还战胜过完颜宗弼,也就是金兀术。
这王德,天生就是一员悍将,不仅骁勇善战,还极为精通带兵之道。
原来许猛说他哥哥“万军之中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蔡仍还笑许猛夸张。
可知道许猛所说之人就是王德了之后,蔡仍才知,许猛的形容可能一点都不夸张。
蔡仍甚至动了亲自去请王德的念头。
可在最后关头,蔡仍却放弃了这个念头。
纵观王德的一生,能打绝对是能打,但他也绝对不好驾驭。
当然,这也有情可原,毕竟,有本事的人,多少有些傲骨,不让他心服口服,他又怎么可能甘心听命?
为了折服王德,为了让王德这员悍将甘心为自己效命,蔡仍绝不能滋生王德的骄横之气。
所以,蔡仍并没有亲自去见王德,而是让许猛次日将王德带过来。
……
次日一早,蔡仍好好准备了一番,才装作跟往常一样,带着自己的三百多新兵来到了招兵处,继续一边招兵、一边训练新兵。
表面上,蔡仍看起来跟以前一般无二。
可事实上,只有蔡仍自己知道,自己心急如焚。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精兵这种东西,只要兵源充沛,总能招到、招够的。
可良将,那就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尤其是王德这样一等一的良将,套用后世的一句歌词:有些人,一旦错过了,就不再来。
然而,有时候,真是越担心什么,就越来什么。
蔡仍越担心王德不来,王德还真就不来。
不仅王德不来,就连说带王德来的许猛都没来。
眼见着,就要日上中天了。
蔡仍心里不禁有些犯嘀咕:
“怎么回事?是不是许猛说大话了,他根本就带不来王德,所以他也不来了?”
“应该不会吧?许猛能叫出王德的姓名,与王德就一定有些交情,只是来一次,这点面子,王德应该能卖给许猛吧?”
“早知是这样,昨天我还不如亲自去许猛家一趟了。”
“……”
中午休息的时候,蔡仍草草的吃了几个馒头、喝了两碗羊汤,就独自离开了,搞得炊事兵还以为他们今天做得饭菜不合乎蔡仍的口味。
蔡仍离开后,一个人往阳武县城方向溜达了一会。
走了一阵,就在蔡仍准备回去继续招兵和练兵之际,前面走来了两个农妇。
一个农妇边走、边说:“真是两条好汉,都打了快两个时辰,竟然还不嫌累,铁打的一般,要不是怕我家那混小子把房子点着了,我真想看看他们到底谁胜谁负。”
另一个浓妇道:“是两条好汉,尤其是那个白净的后生,真没想到,他能跟那个夜叉鬼打个不分上下。”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一听农妇说“夜叉”,蔡仍心中就是一动,连忙上前去跟两个农妇打听:“二位大嫂,打扰了,不知你们说的那两个好汉在哪里打斗?”
其中一个农妇,随手一指,道:“就在那边的山坡下。”
蔡仍听罢,道了声谢,然后就大步流星的朝那农妇所指的方向走去……
……
………………………………
第三十三章 天生的万人敌
…
“好!”
“真乃马超战许褚!”
“不想世界还有此等英雄!”
“……”
离农妇所说的山坡还有一段不近的距离,蔡仍就听见了一阵阵的叫好声。
等蔡仍走到山坡下,一眼就看到了一个熟人——许猛。
再往前一看,蔡仍的呼吸也是一凛!
好一双英雄!
好一对宝马!
好一场大战!
先且不说那二位英雄如何英雄,只说这两匹宝马如何宝马。
看那白马,仿佛南山白额虎,又如同北海玉麒麟,冲得阵,跳得溪,喜战鼓,性如君子,负得重,走得远,惯嘶风,必是龙媒,胜如伍相梨花马,赛过秦王白玉驹。
再看那红马,鬃分火焰,尾摆朝霞,浑身乱扫胭脂,两耳对攒红叶,侵晨临紫塞,马蹄迸四点寒星,日暮转沙堤,就地滚一团火块,休言南极神驹,真乃寿亭赤兔。
马如虎,人更如龙。
看那白马上的青年,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膀宽,声雄力猛,手中一条丈许长白棍,宛如护身银龙,绝技无伦!
再看那红马上的汉子,浑如生铁打成,疑是顽铜铸就,两只眼有似铜铃,眉横杀气,眼露凶光,再配上他那张黑脸,就仿佛那《山海经》中的夜叉鬼,手中一条混黑长棍,好似那翻江倒海的恶龙!
一合分开左右,二人催马再战。
红马大踏步的向中间冲来,奔行处,风卷残云!
白马毫不示弱,亦如虎如麟的向中间冲去!
不多时,二人在中间又撞到了一起!
一来一往,四条臂膊纵横!
一去一回,八只马蹄撩乱!
丈二白棍,上下翻飞!
杯口粗细黑棍,左遮右挡!
白脸长汉以棍当枪,封、闭、提、掳、拦、拿、还、缠、截、进、乱、定、斜、直、圈、串、排、压、扎、软、闪、赚,可谓是刚柔兼施,理明法备,精妙实用,尽此诸法,可以贯诸艺矣!
黑脸汉子手中黑棍,接、进、拦、劈、扶、扯、停、领、闪、站、钩、挂、缠、绞、颤、转、随、合、出、入、进、退、杂,可谓是变化莫测,神化无穷,天下咸尚之!
二人交战,真好比上山虎遇上下山虎,云中龙遇上雾中龙,直杀得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二人各人窥破绽,哪敢放半点闲!
真真是一翻好斗!
蔡仍来到死死盯着战场的许猛身边,一拍许猛的肩膀。
许猛正看得入神,哪愿意被人打扰?因此,他回手就是一肘,意图将打扰他的人赶走。
不想,许猛这一肘刚一扫出,就被一幅“铁钳”死死的钳住!
许猛连忙扭头看去,然后就见钳住他胳膊的人是蔡仍!
许猛一边暗道:“将军好大的气力!”、一边赶紧叫人道:“将军!”
蔡仍放开许猛的胳膊,然后看着黑脸汉子问道:“他是王德?”
许猛答道:“正是我哥哥王德。”
蔡仍又看着白净青年问道:“那他是谁?”
不想,许猛却摇摇头,道:“小人也不知,小人和小人的哥哥是在此间遇到他的,小人跟他发生了一点误会,他打了小人,小人的哥哥便跟他斗了起来,两人先是比了拳脚,后又比了棍棒,最后演变成了现在的马斗。”
在此事上,许猛说了点谎,不,准确的说应该是含糊了一些事。
这事就是许猛和白净青年之间的误会。
昨日与蔡仍接触过后,许猛越发的对自己的前途有信心了。
于是,昨日回家了之后,许猛便跟王德狠狠的夸赞了蔡仍一番,称蔡仍一定前途无量,跟着蔡仍一定能出人头地。
王德在听了许猛和蔡仍所挑、所练之兵比试的过程之后,也对蔡仍生出了一些兴趣。
再结合蔡仍的背景、蔡仍今科第四名的身份。
同样渴望出人头地的王德,便答应跟许猛来看看。
次日一早黑还没亮,二人便从阳武县城出现,然后直奔蔡仍的招兵处而来。
可走着走着,许猛就感觉不对了。
仔细看看,许猛就发现了,问题出在王德的宝马上。
王德人如龙、马如虎,往那一站,许猛就成了他的衬托。
这其实也是许猛之前没带王德一块去应招的原因之一——有王德在,就显不出他来了。
许猛自觉,论卖相,他一点都不输王德,他只是差了一匹宝马装门面。
事情就这么巧。
就在那时,迎面来了一个白净的青年,而这白净青年的手中恰好就牵着一匹一点都不输王德的宝马的宝马。
许猛以为这是老天送给他的宝马,立即上前议买。
不想,白净青年根本不愿意卖他自己的宝马,直接拒绝了。
许猛不甘心,一直纠缠着白净青年。
白净青年今天还有事,不愿意被许猛纠缠,于是就推了许猛一把,想要将许猛推到一边,然后牵马离开。
不想,就这一下,让许猛找到了发飙的借口。
许猛当即就跟白净青年动起了手。
可这次一向在阳武县横行的许猛却踢到了铁板。
白净青年只三拳两脚就将许猛打翻在地。
在一旁观看的王德,当然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兄弟许猛挨打。
于是乎,这场龙争虎斗就爆发了……
蔡仍对王德和白净青年为什么会斗到一起,一点都不感兴趣。
蔡仍唯一感兴趣的就是,怎么将王德和白净青年全都收入自己帐下为自己效力?
蔡仍扭头一看,见许猛手上也牵着一匹卷毛马、马上还挂有一根长棍,于是心中一动!
蔡仍冲许猛道:“把马和长棍借我用用。”
许猛不明白蔡仍想要干什么,又不敢多问,他只能赶紧将手中的马缰绳双手奉上。
最近这段时间,蔡仍一直在跟他从禁军当中请的一个很有名的教头学习骑马和马战。
如今已经初见成效,至少那个很有名的教头已经不是蔡仍的对手了,而且,这还是在蔡仍不使用蛮力的情况下,如果蔡仍使上蛮力,绝对可以在一两内招秒杀那个很有名的教头。
套用那个很有名的教头的话:“公子您就是那天生的万人敌!”
“今天正好可以试试我到底是不是那万人敌。”
念及至此,蔡仍一抓马鞍翻身上马,然后摘下马上的长棍。
长棍一入手,蔡仍就心道:“太轻了,跟牙签似的。”
可这个时候蔡仍也没有挑的条件,他只能一捻手中长棍,同时一夹胯下卷毛马,然后人马合一向场中打斗的两人冲去……
……
………………………………
第三十四章 喜得二将
…
此时,王德和白净青年已经绞到了一起,人对人,马咬马,气势汹汹,难舍难分,招招致命——虽然二人手中长棍并没有枪头,但以二人的气力、武艺,用这样的长棍一样可以杀死对方!
这也是蔡仍冲上来阻止二人继续战下去的原因之一——这两人全都是宝贝,死伤了哪一个,蔡仍都会心疼不已!
蔡仍冲到近前,大喊道:“二位壮士且先住手,听我一言。”
可王德和白净青年连理都不理蔡仍——他们此时已经打出了真火,根本就停不下来,更不可能听一个他们都不认识的人之言停下来。
蔡仍见状,也不废话,狠狠一夹马腹,卷毛马就载着蔡仍冲向了王德和白净青年。
王德和白净青年都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高手,怎么可能发现不了蔡仍的举动?更何况,蔡仍压根儿就没想瞒着王德和白净青年,还故意大呵一声:“二位壮士吃我一棍!”
不想,王德和白净青年竟然非常有默契的同时一变招向蔡仍攻来——他们似乎是想先将蔡仍这个搅局的人先打跑,然后再继续一分胜负!
短兵相接之际,王德兜头盖顶就是一棍,白净青年则以棍当枪直戳蔡仍的中门。
蔡仍见状,也不畏惧,他找准时机,单手提棍从下往上猛地一撩,使了一招铁牛犁地!
因为没底不清楚王德和这个白净青年的武艺到底有多高、力气到底有多大,蔡仍的这一棍可是用了全力的。
“嘭!”
“嘭!”
“嗡!”
“嗡!”
“咔!”
“砰!”
“砰!”
“希律律!”
“希律律!”
“希律律!”
灰土漫天。
再一看当场:
两棍长棍呼啸着飞了出去!
王德和白净青年全都被掀下了马,重重的砸到了地上,他们顾不上身上的摔痛和自己抖动不已的双手,全都难以置信的看着蔡仍:“这人到底什么怪力?”
蔡仍胯下的卷毛马因承受不了这巨大的压力跪了下去,骑术还不精湛的蔡仍,拿着只剩半截的棍子滚下了马!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王德和白净青年的两匹宝马就向蔡仍冲了过来!
冲到蔡仍近处,红马扬起双蹄向蔡仍的头踩来,白马则直接探过头来咬蔡仍臂膀!
蔡仍见状,下意识的将手中的短棍向红马扔去!
可因为太过慌乱,蔡仍的这一棍,并没有砸中红马,而是带着破空声擦着红马的头飞了出去!
红马只是顿了顿,就又冲蔡仍踏来!
不过,因为这稍稍一耽搁,倒是叫白马先攻了过来。
蔡仍闪电般一转身,一把抱住白马的脖子,随即腰身一转,就将白马摔了飞出去!
这时,红马的双蹄也踏了下来!
蔡仍再想躲,已经来不及了,他只能伸出手去托红马的双蹄!
让所有人眼球爆碎的一幕出现,蔡仍竟然生生的将红马的双蹄给托住了,让红马怎么都踏不下来,急得“希律律”的怪叫!
而这还算完,蔡仍随后一扭身,竟然将红马也摔了出去!
看到这一幕,原本还准备冲过来再战的王德和白净青年,不约而同的止住了他们的脚步,然后就那么一脸骇然的看着蔡仍仿佛没事人一般的收回双手。
“咕噜!”
王德都能听见他自己吞咽口水的声音,他心道:“这还是人吗?”
再看蔡仍那也就七尺多些的身材,而且并不壮硕,王德是真想不通,蔡仍到底哪里来的这么可怕的力量?
不!
这已经不仅仅只是力量强悍了!
如果没长一幅钢筋铁骨,怎么可能禁得住一千多斤重的战马的踩踏?
蔡仍甩了甩双手,又扭了扭腰,确定自己真的一点事都没有了之后,才便径直向王德走来——虽然王德和白净青年的武艺半斤八两,但在现在的蔡仍心中,还是悍将王德更为重要。
来到王德身边,蔡仍抱拳道:“王兄,你没什么吧?”
王德用还颤抖不已的双手抱拳还礼,道:“将军好本事、好气力,还未请教?”
这时,许猛已经跑过来了。
听见王德问蔡仍是谁,许猛赶紧为王德介绍蔡仍道:“哥哥,这位就是我跟你说的金吾军的蔡将军。”
听见许猛的介绍,王德无比诧异,他真没想到,眼前这个勇悍如霸王的人,就是蔡仍!
王德心道:“难怪他要弃文从武,有这样的本事,他不上战场拼杀,也太对不起老天对他的厚待了!”
王德犹豫了一下,然后冲蔡仍一拜,道:“小人王德,见过蔡将军。”
蔡仍道:“将军不敢当,我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指挥使,离将军还远得狠。”
接着,蔡仍语气一转,又道:“不过,若是有王兄你帮我,咱们早晚都能当上将军。”——一向干脆的蔡仍,直接就向王德抛出了橄榄枝。
蔡仍出身名门望族背景深厚,自身又是今科的第四名有良好的为官基础,关键是蔡仍知兵不是心血来潮的胡搞,因此,王德此来,本就有投效蔡仍之意。
如今,蔡仍又展示出来了让王德都自愧不如的强大武力,让王德知道了,蔡仍文武双全前途不可限量,跟着这样的蔡仍,绝绝对对能有一番作为。
渴望出人头地的王德,已经没有了拒绝蔡仍的理由。
所以,见蔡仍干净利索的招揽,王德也干净利索的单膝一着地,拜道:“小人王德,甘愿成为将军帐下一小卒!”
蔡仍赶紧将王德搀起,道:“兄弟言重了,今后我定与你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一旁的许猛,听见蔡仍这话,别提有多羡慕王德了——他知道,王德已经抱上了蔡仍的大粗腿,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王德也看出来了蔡仍看重他,心中暗喜不已!
就在这时,蔡仍等人身后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敢问将军可是金吾军的蔡仍蔡将军?”
蔡仍听言,转过身来,就见那白净青年正冲自己抱拳行礼。
刚才蔡仍着急收王德,一时之间竟然将跟王德打平手了的白净青年给忘了。
不想,白净青年竟然自己找过来了。
蔡仍连忙回礼,道:“正是蔡仍,兄弟知道我?”
让蔡仍万万没想到的是,白净青年竟然说:“小人何止知道将军,小人今日就是来投金吾军的。”
……
………………………………
第三十五章 大事记
…
蔡仍离开东京汴梁城之后,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
赵佶信道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赵佶继位之前,有一个道士留下谶语:“吉人当继大统。”
而‘吉’字和‘人’字结合正是‘佶’字。
果然!
没过多久,赵佶就继承了皇位,荣登大宝。
这使得赵佶初步接触到了道家的神奇。
等赵佶继位了之后,也不知是什么原因,赵佶一直没有子嗣。
由于赵佶就是因为他哥哥宋哲宗没儿子,才意外捡了漏坐上了皇位,所以赵佶对于自己没儿子始终耿耿于怀。
于是赵佶便向神奇的道家求助。
恰在那时,被赵佶遇到了一个叫刘混康的道士。
刘老道在听了赵佶的苦恼之后,对赵佶说:皇帝少子与汴梁城的风水有关系,汴梁城东北角的低洼地势严重影响了皇帝的子嗣,如果能把这里的地势垫高,那皇家的子嗣就一定没有问题。
赵佶听了刘老道的话之后,立即安排人在汴梁城东北角堆积起一座巨大的假山——这座假山就是后来的万岁山,也就是艮岳。
神奇的是,从那之后赵佶宠幸的妃子竟不断传来怀孕或生产的喜报,后宫的妃嫔们像鸡棚里的母鸡下蛋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十几年之间竟为赵佶生了几十个子女,让赵佶差点成为历史上拥有子女最多的皇帝。
这两件事,使得赵佶对那位刘老道钦佩不已,也对道家的神奇信奉不已。
近几年来,随着年龄增大,赵佶的身体机能多少有些下降。
这难免让赵佶犯了跟秦始皇等皇帝一样的毛病,想要靠道家的手段永葆青春,甚至是长生不老。
也就在这时,被赵佶找到了几位道法高强的世外高人。
这第一位高人便是,濮州临濮的王老志。
这王老志自称得汉钟离授予仙丹,得化为仙,于是抛妻弃子,结草庐田间。
太仆卿王亶为了邀宠,三顾草庐,才把王老志带入京师。
王老志见了赵佶,先不说话,而是直接呈上了一沓墨宝。
赵佶疑惑着接过来一看,随即就是一脸骇然!
这些墨宝,竟然全都是赵佶自己写的诗,最上面的那首还是赵佶写给乔、刘二位贵妃的床头语、枕畔诗。
赵佶当即宣布,赐王真人“妙观明真洞微先生”之称。
第二位便是,洪州的王仔昔。
据王仔昔自己说,他遇上了东晋年间的许逊许真君,得其真传,并授有《大洞》、《隐书》等道家七元秘籍,能知人前五百年和后五百年的生死事。
赵佶大喜,赐号“冲隐处士”,又进封“通妙先生”,将之安置在上清宝箓宫居住。
第三位,名叫林灵素。
林灵素对赵佶说:天有九霄,神霄最高。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长子,主南方,号长生大君者,即是赵佶。又言,蔡京原来是天上的左元仙伯,王黼是文华吏,蔡攸是园苑宝华使,童贯等一干人也都名列仙班,刘贵妃为九华玉真安妃,而他自己,则是原先神霄中名叫褚慧的仙卿。
赵佶在欣喜之余,将林灵素封为“通真达灵先生”,赏赍无算,并赐予金牌,可以随意出入宫中,并筑通真宫供他修行居住。
林灵素此人,争议很大。
一方面,林灵素曾用推背图“两朝天子笑欣欣,总领群臣渡孟津。拱手自然难进退,欲去不去愁杀人。”警示过赵佶,劝赵佶迁都,并且林灵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