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枭途-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加入岳家军起,牛皋就一直担任岳家军的副帅,岳、牛二人并肩作战,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抗金史。
生擒王嵩,活捉杨幺,四败金兀术,后来金人在战场上见到牛皋,都非常敬畏,常常是不战而溃,在岳飞的指挥下,牛皋率部所向披靡,直抵黄河沿岸,在攻打许昌、汴京的多次战斗中,出生入死,屡战屡胜,为收复中原失地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功劳最大,牛皋被升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成德军承宣使,枢密行府以牛皋管理一切事务。
史上的牛皋并没有“笑死牛皋,气死兀术”与金兀术同归于尽,而是被秦桧毒死的——秦桧杀害岳飞后,牛皋对岳飞冤死忿忿不平,又坚决反对宋金议和力主北上恢复中原,屡屡得罪秦桧,于是,秦桧密令田师中,以宴请各路大将为名,用毒酒将牛皋害死。
牛皋临死前悲愤地说:“牛皋年六十一岁,官至侍从,已经足够了,所恨的就是南北通和,使我不能马革裹尸而死,而死在屋檐下而已!”
将军气节高千古,震世英风伴鄂王。岭上云霞增慷慨,洞中风雨起凄凉。泪浑野草生红药,骨瘗青山化凤凰。老桧至今遗恨在,裹尸何必向疆场。
这牛皋可是丝毫不弱于张宪、王德的统兵大将。
而且,牛皋人也忠义。
试问,蔡仍如何能不对牛皋另眼相待?
至于王胜,名气虽然不如牛皋、张宪、甚至王德大,但他的能力和人品丝毫都不输牛皋、张宪、王德。
人人都知岳家将,却不知还有韩家将。
岳家将里有牛皋、张宪,韩家将里也有王胜、解元。
王胜在韩家军里的地位几乎就等同于张宪在岳家军里的地位。
历史上的王胜,绰号“黑龙”,他是韩家军里资格第二老的将领,他随韩世忠南征北战,打了很多大仗,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而且,王胜不仅作战勇敢,为人也正直,他攻下海州后,对百姓秋毫无犯,得到了百姓的高度赞扬。
更关键的是,王胜此人是有名的忠义——跟张宪一样忠义。
绍兴十年,赵构御笔亲授和州防御使赵璩(赵构的养子)节钺,封吴国公。赵鼎反对,称赵瑗(也是赵构的养生,即后来的宋孝宗)所封的建国公是小国,而赵璩所封的却是大国,主张给赵瑗建节,或封一等小国,以安人心。赵构说:“都是小孩儿,且与放行。”但最后在赵鼎等人的坚持下,赵构不得不收回封赵璩为吴国公的成命。
秦桧抓住这个机会进谗言说:“赵鼎欲立皇子,这等于是说陛下终身都不会再有儿子。应该等到陛下有亲生儿子之后再立储君。”
秦桧又指使王次翁散步谣言说:赵鼎想让赵构立太子。
可以说,秦桧看得很准,赵构的软肋就是不能生育,当时最恨的就是别人提议立太子一事(岳飞也犯了赵构的这个忌讳)。
果然,很快赵鼎便被贬到兴化军,不久,就流放到潮州,再后来,在秦桧的逼迫下,赵鼎绝食而死。
赵鼎离开朝堂之后,秦桧掌权。
在秦桧的规劝下,赵构不顾自己的母亲、皇后、五个女儿被金人掳走、在金国百般受辱,而选择跟金人议和。
当时,韩世忠率军包围了被金军占领的淮阳,在泇口镇击败了来援的金军,同时,韩世忠又派部将解元、刘宝分别在潭城、千秋湖击破金军。
形势如此之好,韩世忠准备扩大队伍、规划进取,甚至是想一举打过黄河直捣黄龙。
可也就在这时,韩世忠的军旅生涯却戛然而止。
赵构、秦桧等人想跟金国议和,面临几个难题,也就是当时的“几大军阀”张俊、韩世忠、岳飞、吴玠、刘锜、杨沂中等人,其中又以当时兵权最重的张俊、韩世忠、岳飞为首——当时,韩世忠、岳飞、吴玠等军方的人,大多都是主战的,如果不解除他们手中的兵权,议和一事,根本就得不到真正的实施,说得直白一点,赵构怕他自己一意孤行之后,韩世忠、岳飞等人会领兵造反。
(吴玠收守蜀中,蜀破则南宋必亡,加上吴玠为人软硬不吃不好对付,赵构、秦桧等人谋划了很久,最终也没敢动吴玠,而是在吴玠死后,才将蜀中的兵权一分为三、又实施了不少防范措施。)
于是乎,赵构、秦桧等人开始谋划收回张俊、韩世忠、岳飞等人手中的兵权。
不久后,赵构升张俊与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
张俊揣摩赵构的心意,猜到赵构此举是想收回他们手中的兵权,于是首请纳宣抚司的兵权,赵构、秦桧等人乘势罢三宣抚司(韩世忠、张俊、岳飞相继出任宣抚使、副使,为长江中下游三大军区的统帅,世称“三宣抚司”。),也收韩世忠、岳飞的兵权。
张俊不仅自己交出了兵权,还帮着赵构、秦桧谋划实施收回韩世忠和岳飞的兵权。
一番谋划后,张俊和岳飞一道去了韩世忠的军营欲逼韩世忠交出兵权。
当时,王胜不愤韩世忠为国征战多年却落得这个下场,便率领大军到城外迎接张俊,甚至露出了杀张俊之意。
后来,张俊机警,看出来了王胜要杀他,好语相说,加上韩世忠已经看清了当时的形势,献上积蓄的军储钱一百万贯、米九十万石及酒库十五座,并答应跟张俊等人回京,张俊才逃过一劫。
不过,自那以后,张俊也就恨上了王胜。
张俊知道王胜跟王德不对付,于是就将王胜调到王德那里,企图借王德之手杀了王胜。
不想,王德识英雄重英雄,见王胜而喜道:“我王夜叉,汝为王黑龙,非我二人谁可以相亲者?”
韩世忠交出兵权之后,闭门谢客,口不言兵,时常骑驴携酒,带一两名仆人,纵情游览西湖,即使是昔日的部下也很难见他一面。
唯有王胜偷偷潜回去拜见韩世忠,韩世忠不仅见了王胜,还为王胜斡旋,让王胜拜当时赵构的第一宠臣王继先为义父,让王胜得以高升。
只可惜,王胜刚刚升迁没多久就死了,无缘数年后的宋金大战,否则,他也许能在历史上留下更重的一笔。
那些且不去说,只说王胜不仅在军中得到了韩世忠的信任,后来韩世忠都已经不问世事了还在帮王胜谋划。
为何?
当然是因为,见过了世态炎凉已经活明白了的韩世忠,仍然肯定王胜的人品、肯定王胜的能力、肯定王胜对他的忠心。
这样的人,正是蔡仍最需要的。
而且,最难得的是,王胜的忠心和张宪一样,更多的是对个人,而非国家。
试问,这样的王胜进入蔡仍的视野了之后,蔡仍又怎么可能不关注他、又怎么可能不提拔他、又怎么可能不重用他?
也是凑巧了,牛皋和王胜都是在蔡仍截至招兵的那一天来报名的。
在蔡仍的密切关注下,本来就很极为杰出的牛皋和王胜很快就打败其他人分别担任第二都和第三都的都头,也很快就成了蔡仍的亲信。
至于第四都的都头张哮,则完完全全是蔡仍通过层层筛选而选出来的。
张哮应召之前是富水县的一个屠夫,在市场上杀猪卖肉。
张哮本来没准备应召当兵。
然而,世事难料。
有一次,张哮在抓猪的时候,碰到县里的一个泼皮调戏良家妇女。
张哮看不惯,出手相帮。
那泼皮不依不饶,张哮一不小心将那泼皮打死,吃了官司,然后被发配到了阳武县。
蔡仍招兵的时候,张哮为了改变他囚徒的命运,跑来说明他自己的身份,并说想试一试。
蔡仍喜欢张哮的诚实,便让张哮试了试。
不想,张哮当即就举起了蔡仍准备的考核用的最重的一个石锁——原来,这张哮竟然是天生神力。
结果,蔡仍自然是收下了张哮。
后来,张哮凭着他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一步一步的杀出重围,最后成为了第四都的都头。
为了彻底收服张哮,让张哮死心塌地的为自己所用,蔡仍特意找人、使钱为张哮消了处罚,并派人将张哮的家人接到了阳武县。
蔡仍跟张宪、牛皋、王胜、张哮、王德商量过后,决定对这伙宋江义军进行强攻——一来,这伙义军人少,而且一看就不是什么精锐,很可能就是一群拿起刀枪的渔夫和农民,不难战胜。二来,蔡仍也想让金吾军的士卒见一见血,再看一看金吾军现在都存在什么问题,然后及时改正,免得将来碰到真正的强敌之后再爆发问题使自己面临灭顶之灾。
很快,牛皋、王胜、张哮就带着各自手下的士卒运动到了指定的作战位置。
而蔡仍、张宪、王德等人也做好了接应的准备……
……
………………………………
第五十九章 首战首捷
…
见牛皋、王胜、张哮全都准备好了,蔡仍让人挥舞令旗示意牛皋、王胜、张哮可以带人发起进攻了。
很快,接到命令的牛皋、王胜、张哮,就带人发起了进攻。
战斗打响没多久,蔡仍就头也没转的问张宪和王德:“你们看出来了什么问题没有?”
张宪看了一会,道:“好像跟咱们训练时不太一样,冲得好像有点乱。”
“哼!”
蔡仍冷哼了一声,道:“何止有点乱,简直就是乱七八糟,你看得出攻击队形吗?还有牛皋、王胜、张哮这三个都头,猛是够猛的,都冲在最前面,可我教给他们的弩箭压制呢?给他们配的神臂弓,是白配的?”
其实——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说穿了,金吾军到底是一支纯新的新军,没打过一次真正战斗的新军。
而现在的牛皋、王胜,也包括张宪和王德,根本就不是后世的百战名将,而只是一群刚刚才领兵的菜鸟——他们还需要成长的机会和时间。
张宪请战道:“要不我带兵上去吧?”
“手痒了?”蔡仍道:“你不用急,以后有都是仗让你打,现在,你就在这里好好看着他们犯的错,让你带人上去时,你可别给我也犯这些错误。”
这时,王德插话道:“让二都、三都先上,四都等等,等到二都和三都跟匪寇打得正激烈的时候再冲,效果会不会好一点?”
蔡仍暗暗点头,心道:“不愧是历史上的名将,这么快就看出了牛皋、王胜、张哮他们此次攻击最大的问题。”
蔡仍问:“我刚才怎么下的命令?”
张宪准确的重复道:“二都从正面进攻,三都从左面进攻,四都从右面进攻。”
蔡仍又问:“我可曾命令他们同时发起进攻?”
张宪道:“不曾。”
蔡仍道:“这就是我今天最想教给你们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铁律,永远不能更改的铁律,但战争是复杂多变的,最忌惮前线将领死板不知变通,所以你们一定要在命令之下尽可能多的去变通,总之,你们既要服从命令,也要去充分的去解读命令想办法在命令下打出胜仗,反之,等你们当了下达命令的长官之后,下命令时,一定要慎重,一定要考虑到你们手下将领会过度解读你们下达的命令的这种可能性。”
张宪、王德等人不约而同道:“诺!”
蔡仍随即下令道:“王德何在?”
王德道:“末将在!”
蔡仍道:“命你部向敌人后方迂回,动作大些,要让敌人看到你们迂回,然后伺机咬杀叛匪,歼灭叛匪。”
王德领命道:“诺!”
王德下去后不久,三百匹战马如同出笼的猛虎一般向敌人杀去!
别误会,金吾军没有三都马军,只有一都马军,也就是只有一百个骑兵。
只不过,蔡仍路子野,从高俅等人那要的,再加上自己花钱买的,前后共弄回来了四百多匹上等战马。
然而,蔡仍并没有将这四百匹战马全都分给各都,而是独断专行的将其中的三百匹战马都分给了马都,让马都的骑兵可以一人三马。
蔡仍之所以这么做:
一方面是,骑兵最大的优势就是机动性强,而如果想完全发挥出骑兵的机动性,那一人一骑指定是不够的,就是一人双骑都很勉强。
另一方面是,与这个时代的军人喜欢发展马军不同,蔡仍更喜欢发展步军——首先是战争观念的问题,接受过近代战争培训和洗礼的蔡仍,更擅长率领步军作战,而不是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马军,再一个就是,马匹对于处于宋地的蔡仍来说实在是太难补充了,而人则好补充得多,可以说,遍地都是,要多少有多少。
所以,蔡仍很奢侈的打造出来了一支一人三骑的马都。
顺便说一句,曾孝蕴、梁方平等人之所以认定金吾军是强军,也跟蔡仍拥有这支一人三马的马都有很大的关系。
也就在王德率领马都冲出去的同时,宋江义军的阵地中突然射出来了几十支又急又密集利箭!
见到这一幕,蔡仍心理就是一沉:“坏了,这伙贼寇手上有床弩!”
这床弩可是北宋官军的威慑性武器、大杀伤性武器,它的射程可达三百大步(约合五百七十米),是古代弩类武器中射得最远的。
而且,床弩能射三种箭——一种名为“一枪三剑箭”,用箭以木为杆,铁片为翎,这种箭实际上是一支带翎的枪(矛),破坏力非常强。一种名为“踏橛箭”,使之成排地钉在夯土城墙上,攻城者可借以攀缘登城。一种名为“寒鸦箭”,在弦上装兜,每兜盛箭数十支,同时射出,刚刚对面射来的就是这种箭。
历史上,宋军有太多太多场战斗是靠床弩打赢的。
蔡仍真没想到,这种东西都让宋江一伙给缴获了。
果然,二都的十来个倒霉蛋,纷纷中箭而倒,吓得二都的不少士卒都裹步不前。
这也体现出来了二都没有按照蔡仍所教的散兵线冲锋所造成的危害,如果二都的将士是按照散兵线进行攻击,哪怕对方有床弩,伤亡也绝不可能这么大。
牛皋见二都的攻击有可能被打退,当即张弓搭箭,一箭就射死了对面一个煽动大家反击的人。
牛皋所在的鲁山县石碑沟村处于深山老林,交通闭塞,人烟稀少。
牛皋入伍前以卖柴为生,与老母和妻儿相依为命。
光卖柴火很难满足家庭的日常开支,牛皋便想到了靠打猎来贴补家用。
石碑沟村林丰鸟多,这给了牛皋充分施展射艺的机会,每次进城卖柴,牛皋都要捎带一些野兔、野鸡等猎物。
经年累月的练习,牛皋的射猎技艺有了很大长进,到了现在,几乎是百发百中,箭无虚发。
这也是牛皋能脱颖而出成为都头的原因之一。
牛皋这一箭,效果非常显著,对面一下子就慌乱了起来。
而也就在这时,王德率领骑都呼啸着向义军的后面迂回。
见三面都攻上来了,又有一支彪悍的骑兵要绕到后面堵住他们的去路,他们很快就要成为瓮之捉鳖,这些没接受过多少训练甚至根本就没接受过训练的农民,一下子就慌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王胜率领第三都、张哮率领第四都杀呼啦啦的冲了上来,他们手中的神臂弓也纷纷射出。
蔡仍看准时机,让人吹响了冲锋号,命二都、三都、四都的将士冲锋!
(小号也是蔡仍“发明”的,当然,蔡仍“发明”的小号没有后世的小号那么繁琐,它只是由一根管子组成,一端是吹口,另一端是喇叭口,被制成了椭圆型卷曲形状,可以参考抗战时期我军的冲锋号的更简陋版,其工艺并不繁琐,蔡仍曾在网上看过完整的制作视频,将视频中的制造过程跟铁匠大致一说,铁匠尝试了十几次就锻打出来了能吹响的小号,又经过不断尝试和改进,可以使用的冲锋号就诞生了。
至于冲锋号的曲子,蔡仍直接照搬了我军的冲锋号。
顺便说一句,蔡仍也尝试过只用军旗和战鼓指挥战斗,但军旗受天气的影响很大,战鼓声的穿透力又不够,而小号音色慷慨嘹亮穿透力极强非常能鼓舞士气。
当然,蔡仍也不是不用军旗和战鼓,只不过,蔡仍在军旗和战鼓当中加入了冲锋号,用冲锋号来号令金吾军的将士冲锋、来给金吾军的将士鼓舞士气。)
这下宋江义军阵地上的混乱就更大了,少数人开始向后跑,接着更多的敌人向后跑。
蔡仍见此,心知:“大局已定。”
可蔡仍丝毫都没放松警惕,相反他还对张宪等人说:“你们要记住,只要上了战场,就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尤其是在这种快要取得胜利的时刻,更不能有所懈怠,否则,你们不仅有可能会得到失败的代价,甚至有可能会付出全军覆没的代价。”
事实证明,蔡仍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双方相差得绝不是一星半点的。
很快,宋江义军就弃了阵地,纷纷往后方撤去。
这时,马军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
王德率领马都一路紧随其后掩杀。
最终,除了几个运气好、跑得快的逃了出去以外,其余人几乎被金吾军全歼。
检点战果,阵地上宋江义军留下了十几具尸体,沿途留下三十几具尸体,共击毙宋江义军五十一人,俘虏了四十三人。
清点完战果,然后检查自己部队的伤亡,二都阵亡六人(几乎全是死在床弩之下的)伤七人,三都伤三人没有阵亡,四都、马都伤亡皆无。
蔡仍去看了看伤兵,还好伤的几人中有五人是轻伤。
以蔡仍的经验,这种伤养几天就好了,不过那几个重伤的需要送回后方修养。
蔡仍亲自审问过俘虏得知,这伙宋江义军本来是要撤走的,但是由于金吾军的进军速度太快,让他们没来得及撤走,而刚刚那个煽动他们抵抗的人就是他们这伙义军的头领,他是后山懂家洼人,撤退前,他想顺便送点东西回家,这也是他们耽搁了时间的原因之一。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蔡仍心思一动,然后派张宪带人去宋江义军的阵地上好好找了找。
很快,张宪他们就找到了一坛金银珠宝和两幅字画。
蔡仍心思一动,又派张宪带着俘虏去了这个小头目的家中搜缴,结果又找到了不少金银珠宝。
蔡仍心道:“难怪这么多人愿意造反啊,发家致富是真快啊。”
上交?
那是不可能的。
蔡仍也不能总自己往军队里搭钱啊。
退一步说,就算蔡仍愿意,也怕别人因眼红而去告发蔡仍。
而有了这些缴获,那么就好办了。
我用缴获去给我的将士发军响,这你们总管不着吧,眼红,你们也去缴获啊。
打扫完战场,蔡仍决定,将那个小头目家所在的小村当成自己的临时营地,同时挑出十个在此战当中表现得最好的金吾军士卒押送俘虏、护送伤兵回后方报捷……
……
………………………………
第五十九章 就是改变历史的
…
不是说仗打完了,此战就结束了,至少在金吾军这里不是。
吃过晚饭,蔡仍就将伍长以上的军官聚集到一起,开始总结此战的得失。
这也是金吾军的传统,以前训练的时候,蔡仍就已经开始培养金吾军将士的战后总结了。
一般是,蔡仍先带着各级军官总结,然后各级军官再带着自己所统带的士卒总结,而蔡仍则会亲自去抽查,用以确保不会有人糊弄了事。
别将战后总结不当回事,在金吾军,这也是个人考核、升迁的标准之一。
一番总结下来,牛皋、王胜、张哮,也抱括后来出击的王德,才知道他们自己犯了多少错误,甚至他们都已经觉得,幸亏敌人太弱,否则他们可能都打不赢这一仗。
这是金吾军的首战,总结的时间很长——一直总结到了深夜,才结束,然后蔡仍才让这些已经非常累的将士拖着深重的身体去睡觉。
蔡仍没有去睡,他挨个营房走了一遍,为踢了被子的将士盖了盖被子,又去看望一下那几个轻伤伤员,还亲自帮其中一个换了换药,然后去看了看站岗放哨的士卒,给他们带去点热水。
做完这一切,蔡仍才回到自己的帐篷和衣睡下。
迷迷糊糊睡了也就一个多时辰,蔡仍就听见有脚步声向着自己的营房走来。
蔡仍的眼睛瞬间就睁开了,随即一把按住了自己佩刀的刀柄。
不多时,蔡仍就听见帐外自己的亲兵也就是李和之子李简小声道:“将军,董有邻回来,他说有要事要向将军禀报。”
董有邻是一都的一个什长,他是此战第一个冲上宋江义军阵地的,昨日蔡仍派他带着另外几个战斗英雄押送俘虏、护送重伤员回去报捷去了。
蔡仍心道:“他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蔡仍带着佩刀走出了自己的帐篷,然后就看见董有邻押着一人站在帐外。
蔡仍问:“你有什么事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