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枭途-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应。

    战斗一打响,金吾军的将士就在蔡仍的指挥下有条不絮的往上冲。

    双方一接战,观战的杨惟中等人就看出来了金吾军的不同。

    金吾军的将士,跟其他禁军的将士完全不同,金吾军的将士,有一个算一个,既训练有素,又全都悍不畏死。

    这让杨惟中等观战之人,无不动容,不明白蔡仍的兵到底是怎么练的!

    可即使金吾军的将士如此悍勇,面对困兽犹斗一步也不敢让的宋江义军,金吾军将士也是攻了半宿没能建功。

    突然!

    在最前方指挥左营人马往寨墙上冲的左营副指挥吴敌,被宋江义军发射的巨石砸中脑袋,当场身死。

    见此,张哮突然脱下自己的战甲,手拿双斧,带着自己的五十亲兵,冲了上去。

    刚刚接过吴敌一线指挥权的一都都头翟兴见状,忙去阻止张哮乱来。

    可张哮不听,将翟兴甩开,继续亲率亲卫往寨墙上冲。

    翟兴无奈,只能跟上一块往寨墙上冲。

    张哮天生神力,又悍不畏死,谁能抵挡?

    在张哮身先士卒之下,左营的将士争先恐后的冲上了寨墙。

    张哮率领左营的将士在寨墙上厮杀了一阵,见宋江义军的人越杀越多,他们这些冲上来的金吾军的人的空间越来越小,大喊一声:“吾乃金吾军大将张哮!”,然后纵身一跃跳入万花山寨中!

    翟兴见状,赶紧跟着一块跳了下去,然后和张哮背靠背与围上来的宋江义军厮杀。

    随着张哮和翟兴跳入,左营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往万花山寨里跳。

    他们中有人直接就摔死了,有人刚一落地就被下面等着的宋江义军的人一枪戳死了。

    可这些都不能阻止左营的人前仆后继。

    而活下来的人,则在张哮和翟兴的带领下舍生忘死的往寨门处厮杀,宋江义军顿时大乱,也顾不得去守寨墙了!

    蔡仍见状,忙命牛皋带着中营去接应左营!

    等牛皋带人冲上寨墙,张哮已经身中重创十几处,左营的人也已经死伤了十之七八,可在翟兴的提醒下张哮等左营的人仍舍生忘死的往寨门处冲杀!

    最后,张哮战死在了离寨门只有不到五十来远的地方。

    张哮死后,翟兴大喊:“吾乃金吾军大将翟兴!”,接过了张哮的位置,率领左营和后跳下来的中营将士继续杀向寨门,最终他们将寨门打开将一直在正面攻寨的前营和后被蔡仍派来从前门接应的后营给接应进来。

    万花山寨破,守将九文龙史进、插翅黑虎雷横分别被张哮和翟兴击杀,青面兽杨志和铁鞭呼延绰见大势已去,率两千多宋江义军投降。

    乾宁军、永静军、保定军、信安军、安肃军、永宁军四万大军、八万民夫攻了二十几天都没攻下的万花山寨,金吾军只两千多人只用了一夜就攻破了。

    这一战,让所有人都服了蔡仍、都服了金吾军,承认蔡将是懂兵善战之将、金吾军是一等一的强军,蔡仍和金吾军不只是运气好而已,蔡仍和金吾军也因此名声大噪,成了军中响当当的一块金字招牌!

    战后,蔡仍因功升武经大夫(武官第二十级),步入正七品武官的行列,真正成为中级武官中的一员。

    “宋皇不德,强霸大泽,民失业,宋京东路人民起事,帝率军剿,战于万花,帝卒悍不畏死,宋将皆惊容,曰:“名将也!”,遂服。”——《中纪》·卷一·太祖东皇大帝本纪。

    ……

    ……

    求收藏,求推荐票,求加书单,求新书投资,求帮忙推广一下,求求求!!!
………………………………

第九十一章 一将无谋累死三军

    …

    看到张哮尸体的那一刻,早已见惯了生死的蔡仍,眼睛不禁红了!

    太壮烈了!

    张哮全身上下创伤竟多达近百处,从他身上拔下的箭镞竟有一升多!

    蔡仍身旁的杨惟中、王宗濋等一块看到张哮尸体的人无不满脸肃容道:“真勇士也!”

    战后,蔡仍派李未回阳武县去张哮家报丧,李未代蔡仍传话给张哮的家人,说蔡仍愿意收张哮的两个儿子张虎和张猛为义子。

    除了收张哮的两个儿子为义子,蔡仍又收了吴敌的儿子吴畏为义子。

    其他战死的金吾军将士,蔡仍也都为他们争取到了最大的抚恤,而除了朝廷给的抚恤以外,蔡仍又私人给他们各补贴了一笔不菲的抚恤。

    至于那些受伤的将士,蔡仍将他们全都安排到了医护营,让王继先等金吾军的医师和护工尽全力救治。

    而且,蔡仍不管多忙,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亲自过来看看他们,亲自查看他们缺什么。

    蔡仍对金吾军的烈士和伤残人员如此无微不至,让金吾军的将士对蔡仍更有信心,蔡仍在金吾军中的威望也变得无可撼动,甚至,如果蔡仍站出来高喊一句:“谁愿为我去死。”,一定会站出来一大群人。

    蔡仍走进医护营,所有人都跟蔡仍见礼,蔡仍则逢人就停下与其聊几句。

    花了一个多时辰,蔡仍才来到他想来的地方——翟兴的病房。

    翟兴在此战中也受伤了,而且受得还是重伤,后来王继先用蔡仍传给他的输血之法才侥幸把翟兴救活。

    翟兴虽然已经年近五旬,但他状貌魁伟,丝毫不像垂暮老人,上了战场之后,比年轻人还英勇,可以说悍不畏死。

    人又懂兵,学习过兵法战策,有一定的韬略。

    另外,翟兴对人和善,又有一众英勇善战的翟氏族人相佐,因此,在左营当中,翟兴的威望很高。

    蔡仍综合考虑过后,决定让翟兴接替张哮担任左营指挥。

    当然,蔡仍有这个决定,很大程度还是因为翟兴和其弟翟进、以及其家族是历史上的抗金名将、抗金名族。

    历史上。

    靖康之耻发生以后,西京洛阳落入金人之手。

    在赵构什么也不顾一心往南跑最后将南宋首都立于临安的特殊历史时期,在宋王朝的军队主力主要采用保卫南逃朝廷安全的战略大形势下,中原及巩县的宋王室陵寝也就无力保护,翟兴、翟进兄弟率伊川、汝阳、嵩县民众,为保卫中原挺身而出,奋不顾身迎击来犯之敌,给来犯金兵以有力打击,为保卫黄河、保卫中原、保卫洛阳河洛家乡、保护宋王室陵寝浴血奋战,牵制、打乱了金军南下一举消灭宋朝的战略,为南宋的建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立下不朽功勋。

    为抗击金兵,洛南数万翟氏族人捐躯战场,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捍卫华夏文明的悲壮史诗。

    翟兴、翟进以及翟家人这样的人才、这样的家族落到了蔡仍手上,蔡仍如果不重用,那不是傻子吗?

    见蔡仍到了,来看望翟兴的翟进、照顾翟兴的翟兴之子翟琮等不少翟氏子弟一同迎了出来。

    向蔡仍见完礼,将蔡仍迎入翟进的病房之后,翟进看着翟兴对蔡仍说:“王神医已经说了,我兄长的伤已无大碍,将养些日子,就能痊愈,将军日理万机,实在无需在我哥哥身上耽误宝贵时间。”

    蔡仍道:“我不光看你兄长,也看其他人。”

    说着话,蔡仍就来到翟兴床边。

    翟兴见状,想要起来。

    不过被蔡仍拦下了。

    蔡仍道:“别动,牵扯到伤口,你就得多将养一些时日了,我可是还等着你帮我重建左营呐。”

    翟琮等人听了,就是一喜!

    蔡仍话都已经说得这么直白了,他们又怎么可能听不出来,蔡仍这是准备让翟兴接替张哮的位置?

    不过,与此同时,翟琮等人又有些担忧!

    翟兴重伤不便言语,翟进便替翟兴和翟琮等人问道:“将军,以我兄长的功劳,担任都头都尚且有些勉强,担任指挥,是不是……不太合适?”

    按照宋朝的规定,士卒可由厢军升禁军,由禁军升上军,由上军升护卫皇帝的亲军诸班直。

    诸班直及其他军校服役达到一定期限或有战功可转补官职,这也是升武官的第一道大坎。

    由节级至校尉,也就相当于后世军队中的士官提拔为干部,由磨勘迁转或迁一资。

    当然,按惯例,对在战争中有军功者予以补官,有战功甚至一次可以连数资、甚至是十数资。

    可这只是对那些有背影的人而言,像蔡仍,就可以因战功连升十三资。

    但对于翟兴这样的没有背影的人而言,最多只可以连升七资。

    翟兴是厢军出身,虽已做到了指挥之位,但禁军不同于厢军,因此,以翟兴的履历,就算加上这次夺门和斩杀插翅黑虎雷横的功劳,也就勉强够翟兴升到都头的,无论如何都不够掌管一指挥人马的。

    别说翟兴,就是翟进,都因为曾有大过在身,而不够在金吾军当都头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初翟兴、翟进被蔡仍挖来许以都头之职时,兄弟还有所担心和怀疑。

    可蔡仍当时只说了一句:“你们先干着,以后立功再补一道正式的手续就行。”

    后来,翟兴、翟进才知道,敢情,在金吾军当中,蔡仍想让谁当什么官,谁就能当什么官,级别不够,没关系,先欠着,慢慢攒军功就行。

    换而言之,翟兴、翟进根本就不是个例,而是在金吾军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其实——

    蔡仍这么做,也是没办法的事——金吾军是从零开始组建,又崛起得太快,因此,自然会出现,军官级别跟不上的情况。

    所以,蔡仍也只能让一些人先干着,级别不够,就先欠着。

    而就算别人追究起来,也没事,因为蔡仍对外一律宣称是暂代。

    只有金吾军内部的人清楚,蔡仍安排了,就作数,蔡仍说你是什么官,你就是什么官。

    不仅官级,赏赐也是一样,只要是金吾军考核功劳的人考核完,蔡仍觉得没问题了签上字,这赏赐(全都折合成军票)很快就会发下去,而只要拿发下去的军票去金吾军的钱庄随时都可以将军票换成金银。

    这些金吾军内部秘而不宣的事,翟兴、翟进当然早就知道了。

    但那些都是低级军官,指挥一级,可是已经入了品的(从八品,甚至是正八品),他们将军也敢这么操作吗?

    蔡仍不在意的对翟兴说道:“你先干着,其它的事以后再说。”

    蔡仍语气一转,变得很严肃,又道:“这次左营遭到了重创,十剩二三,等你痊愈了之后,必须把左营给我重建好了。”

    翟进刚想代翟兴说话,翟兴就一把抓住翟进的胳膊不让翟进代他自己说,然后翟兴用非常虚弱的声音说道:“将军……将军放心,过几日……过几日末将就出院为将军重建左营。”

    蔡仍拦住翟兴道:“你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把伤养好,重建左营的事让翟进先帮你做吧,我让他当左营副指挥,给你当个副手。”

    “什么?”

    翟兴、翟进等人怎么也没想到,蔡仍还要升翟进为副指挥。

    要知道,翟进可不像翟兴在此战当中立下那么大的战功,翟进所立的那些战功,根本不足以削掉之前朝廷对翟进的处分,因此,翟进跟翟兴一样,能勉强坐稳都头一职就不错了,哪里有资格升任副指挥?

    更为关键是,翟兴当左营指挥,翟进当左营副指挥,左营中又有大量的翟氏族人,那左营几乎都快成他们翟家的了,这种事可是很多当权者不能忍的。

    然而——

    蔡仍就这么做了,就这么将自己的左营交给他们翟氏了。

    这如何能不让翟兴、翟进以及翟氏一族感激涕零?

    翟兴挣扎着下了床,蔡仍阻止都阻止不了。

    在翟兴的带领下,一屋子翟氏族人齐齐冲蔡仍大拜。

    翟兴大声道:“翟家永生永世向将军效忠,永不背叛!”

    翟进带领其他翟氏族人随后一起道:“翟家永生永世向将军效忠,永不背叛!”

    其实——

    蔡仍选择将左营交给翟兴、翟进,也是无奈之举。

    原因嘛,自然是因为蔡仍手上真没有比翟兴、翟进两兄弟更适合统领左营的大将。

    到底是崛起太快底蕴不够,否则,蔡仍怎么也不会用莽夫张哮来统领左营。

    事实上,蔡仍早就看出来了张哮的问题——有勇无谋。

    虽然张哮和牛皋一样,都是最底层出身,但两人性格却是截然不同的。

    牛皋是粗中有细,颇有大将之风。

    而张哮却只有勇,毫无谋略,关键是不思进取,对于蔡仍教给他的带兵之道,他从来都是马虎应付。

    要不是张哮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立功不少,而蔡仍手上又实在是没有可用之人,蔡仍说什么都不可能将左营交给张哮统带。

    就以张哮打得这最后一仗为例。

    一个总指挥竟然不坐镇指挥,而是光着膀子带头冲了上去。

    倒也不是说,带头冲锋不对,而是你得找准时机再带头冲锋啊。

    再者说,你带头冲锋也就带头冲锋了,你把甲胄脱掉干嘛,你当你是我蔡仍呐,身体强悍,自愈力惊人?

    拜托,你只是一个普通人。

    退一步说,就算你跟我蔡仍一样,身体也很变态,那你为什么就不能学学我,你什么时候见我光着膀子冲了,我哪次上战场的时候不是恨不得把我自己武装到牙齿上!

    所以,你这不纯属乱来嘛。

    要不是翟兴有大将之风,帮张哮约束军队,及时提醒张哮往寨门处杀,最后在张哮身死之后接替张哮的位置替张哮居中指挥帮张哮收拾残局,张哮这次死都白死。

    总之,对于张哮的死,蔡仍既有无限的惋惜,也有些恨铁不成钢,同时,蔡仍也心疼那死伤的三四百左营将士,“多好的兵啊,忠诚,敢战,不畏生死,可惜就这么白白打光了!”

    这次的事,也让蔡仍彻底看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一将无谋累死三军。

    这也让蔡仍更加重视军官的培养,蔡仍甚至提前结束了亲自教导岳飞和李宝,而将岳飞和李宝派到右营各担任一都都头。

    “旧历,宋宣和二年,右营都头黄辉、姚高战死,帝以元帅、李宝充之,众人皆以元帅年幼无带兵经验劝之,帝乃排众曰:“鹏举,大将也!”,遂行。”——《中纪》·岳飞传。

    ……
………………………………

第九十二章 得贤治定

    …

    赵佶登基初期,徽宗一朝的情况一度还很不错——内有蔡京主掌国政,增加国家财税收入。外有童贯领兵攻略,连取湟川等数个边地州郡,和西夏与辽国的交涉都从消极防守转向了积极进攻。一时之间竟然隐隐有中兴之象。

    然而——

    随着文治武功都达到了一个不错的高度,赵佶开始飘了。

    赵佶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艺术家皇帝,对园林景观有发自内心的爱好。

    蔡京第二次任相之后,总结了之前的经验教训,认定:只有讨好赵佶,让赵佶高兴,他才能一直拥有权力。

    于是,蔡京开始逢迎赵佶的爱好,在东南几个路专门设立应奉局,搜罗东南的奇花异石运往东京汴梁城用来装饰内宫。

    这就是明代小说《水浒传》当中屡屡出现的花石纲。

    在唐宋两代,纲指的就是成批运输的大宗物资。物资囤积起来了之后,进行集中运输(主要通过水路),就是纲运。比如花石纲,以十艘运输船的货物为一纲。

    其实——

    在蔡京的立场上,所有的花石纲都不应该征收,而是应该以合适的价格进行采买。

    但在宋朝的官僚行政体系下,一切国家行为都成为贪官污吏敛财的方便之门。

    结果就演变成,官府千方百计的探听民家哪里有奇花异石,一旦查实,马上查封。乃至于拆房扒屋,敲诈勒索。民众稍有抵抗,立马投入监牢。无数中产之家为之倾家荡产。

    花石索取到手之后,又要通过水路运往东京汴梁城。

    为了使纲船通行无阻,甚至拆毁桥梁,破毁城郭。

    运输途中,官吏又强行征用大量商船和向汴京运粮的漕船。

    船队沿途骚扰两岸百姓,强使供应差役,民众苦不堪言。

    截至到目前为止,花石纲已经陆陆续续搜刮了十五六年,这成为北宋朝廷在东南的最大弊政。

    而实际上,北宋朝廷因为要维持行政和兵政体系,开销本就特别大。

    再加上赵佶这个皇帝的大肆铺张浪费、穷兵黩武,即便蔡京等人再能赚钱,也慢慢入不敷出了。

    没办法,蔡京等人只能变相的增加民众的税收。

    像:

    和买——合买原是北宋朝廷提供给农民的一种贷款,春天放钱给农民,秋天收取丝绢作为回报。到后来国家春季不放钱,秋天也照收丝绢不误,成为杂税之一。

    折变——北宋一朝出于实际需要,有的时候会将征收的实物赋税折变为其他物品,比如以钱折麦,以钱折绢等等。

    支移——指农民必须将缴纳的谷物丝绢等运到官府指定的地点交纳,如果不想改变缴纳地点,则必须多缴纳一笔运输费。

    头子钱——指与官府府库发生帐目往来的时候缴纳的一笔额外费用。一旦缴纳赋税,则必然加收头子钱。

    而这些还不算最基本的税收——田赋。

    田赋包括了朝廷所有的公田出租收入、私人田产的田赋、城市里私人住宅、店铺和菜园的土地赋。此外还有人头税和各种正常赋税之外的杂变赋。

    如此沉重的赋税,本就压得民众受不了。

    北宋朝廷又在富裕的东南地区更加收进际,收取了吴越国时代对两浙的附加税。大体上就是每十亩田地比照十六亩征收。

    后来,又在正规之外采用借支的办法,即今年预借明年到后年的赋税,乃至借支到七八年以后。

    压榨之下,以至于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

    而即便如此压榨东南之民,宋朝的财政状况却还是随着岁月的增长越来越恶化。

    在这样危险的局面下,原本官僚系统存在的上下贪墨的现象,就成为点燃炸药桶的导火线。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从去年开始,宋境内又灾难连至,各地不是旱,就是涝,尤其是东南地区和淮河地区——从去年十一月发始,东南地区连发大洪水,导致东南诸路全都遭到了很严重的水灾。与此同时,淮甸(淮河流域)又发生极为严重的旱灾。两人民众纷纷失业,难以生活。

    终于,到了今年四月,江西、广州两地开始爆发民乱。

    也就在这个当口,为北宋这艘大船掌舵了十六年的老船长蔡京致仕了,换上了赵佶认为的年富力强完全可以取代蔡京的王黼来成为北宋这艘大船掌舵。

    去年,王黼连升八级,从通义大夫一下子跳到少宰(即副宰相),在北宋朝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王黼升迁速度如此之快,绝对是北宋开国以来的第一人。

    其实——

    那时,聪明人对赵佶的用意就已经猜到了——赵佶这是在安排王黼接蔡京的班。

    所以,王黼接替蔡京主政并不令人感到突然。

    王黼,原名叫王甫,字将明,开封祥符人,是赵佶给他赐名王黼的。

    王黼长得很英俊,皮肤白白的,一头卷发,眼色发黄,有点像个混血儿,他口才很好,文采也不错,崇宁二年考中的进士。

    王黼此人很会钻营。

    刚开始做官时,王黼跟吏部尚书何执中的儿子在一起共事,他想方设法赢得了何执中的好感并得到何执中的推荐,一路升迁。

    后来,王黼又紧跟蔡京的脚步,获得了蔡京的提拔,从校书郎到御史中丞,他仅用了两年时间。

    再后来,王黼见宦官梁师成很受赵佶宠,便又投靠梁师成,与之建立密切关系,“以父事之”,称梁师成为“恩府先生”。

    也正是因为有梁师成支持和帮助,王黼才能有当宰相的政治实力和屡屡猜中赵佶的心意很好的逢迎赵佶所想,最终取蔡京而代之。

    其实——

    赵佶之所以重用王黼,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王黼坚决支持联金灭辽收复燕云这个战略构想,而蔡京对这个战略构想的态度越来越消极,赵佶觉得蔡京老了,已经变得畏首畏尾,就让蔡京退休了。

    王黼上任之初,大力推行精简官僚机构、减轻赋税杂役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让人刮目相看,这时人人皆称其为贤相。

    赵佶对王黼的表现也很满意,在他的住宅大门上亲笔题写了“得贤治定”四个大字。

    不过——

    王黼之所以能上台,是因为收复燕云需要。

    所以,王黼上台了之后,联金灭辽收复燕云这个战略构想也正式开始实施。

    ……

    垂拱殿中。

    赵佶意气风发道:“现在看来,出兵北伐收复燕京已成定局。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亡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古人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我们应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