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枭途-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蔡仍道:“我既然答应了,就断然不会反悔,不过,我去没问题,但我有三个条件,我这三个条件,你们若是应了,我就去那五马山上走一遭,你们若是不应,那就恕我万难从命了。”

    黄潜善眉头一皱!

    梁方平怕黄潜善坏事,抢话道:“子因你说,只要是我们能办到的,一定义不容辞。”

    蔡仍也不去看黄潜善,而是直接冲梁方平一抱拳,道:“第一,若要招安,需得有朝廷的命令、官家的圣旨,否则,我绝不去。”

    众人稍稍一想,也就明白了蔡仍的意思——现阶段,招安只是他们招讨司一厢情愿,朝廷允不允许还两说,而没有朝廷的允许,没有朝廷出的信物,宋江义军绝不会相信朝廷的诚意,蔡仍也只能是白白送死。

    所以说,蔡仍这个条件提得是合情合理,并不是故意推脱。

    黄潜善听罢,看向梁方平,他的意思很明显:“这事得官家的亲信梁公公您去跟官家和朝廷沟通啊。”

    有一句话,黄潜善并没有说错,那就是这次剿匪跟他们所有人都息息相关——成功了,大家都立功,不成功,大家都得受到朝廷的责罚。

    因此,沉默了一会,梁方平一拍他自己的大腿,道:“好吧,此事就由咱家去斡旋。”

    见梁方平答应下来,黄潜善又看向蔡仍。

    蔡仍知道,黄潜善这是让自己说第二个条件。

    蔡仍也不废话,直接说道:“第二,我只负责跟叛匪建立招安的对话通道,具体条件,我不谈。”——蔡仍可不想浪费时间去宋江义军扯皮,更不想沾责任、担非议之名。

    梁方平听言,对黄潜善说:“难的是建立对话的通道,只要叛匪同意谈,其它的都好说,子因这是在分些功劳给咱们。”

    黄潜善赞成梁方平的观点,于是拍板道:“子因,你只要说服叛匪同意招安即可,其他的,就不劳烦你了,自有我们去做。”

    不等黄潜善再催促,蔡仍就再道:“这第三嘛,我为大家甘冒千刀万剐之险,大家是不是也帮一帮我?”

    也不用黄潜善等人费力去猜怎么帮蔡仍,蔡仍就挑明了道:“数场大战下来,我金吾军损兵折将,又折损了大量战马、武器物资,大家是不是看在我帮了大家的份上支援我一些?”

    ……
………………………………

第九十五章 焉知我今后不能权势滔天

    …

    这帮孙子都逼蔡仍去五马山送死了,蔡仍对他们还能客气?

    早就看好的他们咬死不放的低级将校,要!

    战马三千马,不讲价!

    铁条两万斤、牛角五千根、牛皮一万张、牛筋三千斤、羊皮五千张、箭笴(杆)十万根、翎毛五十万堵,少一点都不行!

    制造军械的匠人三百户,必须全都是手艺最好的!

    可以说,蔡仍这一刀宰得是相当狠了,也算是彻底跟其他人翻脸了。

    蔡仍摆出来了一幅,你们不给,我就不去五马山的态度,逼得黄潜善、梁方平等人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最后,在黄潜善和梁方平的主持下,这些东西全都落实到了个人的手中。

    结果,在场之人,有一个算一个,脸色没有好看的。

    黄潜善看着蔡仍冷冷的说道:“这回子因你满意了吗?”

    蔡仍打个哈哈道:“现在我死而无憾了。”

    黄潜善冷哼了一声,道:“天色已晚,大家都散了吧……还有,我提醒你们一句,尽快将你们答应的东西送到金吾军去,别到时候因为谁的东西没送到子因不去,那样的话,我就派你去招安叛匪!”

    众人全都是一激灵,不约而同心道:“这账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拖!”

    黄潜善随后道:“都散了吧。”

    不想,就在这时,蔡仍却道:“黄招讨请留步。”

    说这话的同时,蔡仍也向黄潜善走去。

    等蔡仍来到黄潜善身前,黄潜善看着蔡仍问道:“子因还有什么事吗?”

    蔡仍探过头去,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说道:“招讨是不是觉得我伯父致仕,我蔡家就完了?”

    黄潜善一听,神色就是一僵!

    蔡仍理也不理黄潜善,继续说道:“是,我伯父致仕不再当宰相了,可招讨别忘了,我大哥可还深受官家信任,更关键的是我今年才十八岁,焉知我今后不能权势滔天?”

    言毕,蔡仍拍了拍黄潜善的肩膀,然后转身离去,看也不看黄潜善那张已经涨成猪肝色的脸。

    还未走出大帐的一众人等,也听到了蔡仍威胁黄潜善的话,他们不约而同的给蔡仍让开了道路,同时心道:“是啊,蔡家是没了蔡京这根擎天柱,可蔡家还有蔡攸、蔡翛这些位高权重的人,关键是,蔡仍才十八岁就已经是中级武官了,如果这次让蔡仍招安了宋江这伙叛匪,那蔡仍马上就要成长为让我们中大多数人仰望的高级武官,未来可以说是不可限量,得罪蔡仍,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黄潜善也有些后悔这么逼蔡仍了!

    可黄潜善转念一想:“不逼他去,谁去能招安这伙叛匪?如果不能招安这伙叛匪,我指定完不成官家和朝廷交给我的任务,必定连降数级,多年努力苦读和经营将一朝化为乌有,所以我做得没错。”

    黄潜善又暗道:“大不了,以后我夹着点尾巴做人好了,再者说,你会升,我也会升,你才正七品,我已经正三品了,焉知我不能在你之前成为第二个蔡京?如果真有那一天,我就我花开后百花杀!”

    这么一想,黄潜善也就不再去后悔了,而是立即去催促梁方平赶紧去请旨。

    期限只有一个月,梁方平也不敢耽搁,他很快就派亲信回去跟赵佶请旨,同时派人给梁师成送信,请梁师成和王黼帮着从中斡旋一下。

    一路无话。

    快马加鞭,仅三天,梁方平的凑章就送到了赵佶的手上。

    赵佶看罢,有些拿不定主意。

    于是,赵佶将王黼和童贯叫来商量。

    王黼和童贯连夜进宫,赵佶将梁方平的奏章交给王黼和童贯。

    王黼和梁师成早有通气,因此知道黄潜善、梁方平他们想招安宋江义军。

    早有心里准备的王黼,先道:“这伙叛匪非常顽固难缠,屡剿不灭,现在又据险固而死守,若要将之剿灭,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做到,现在当务之急是联金灭辽,将陷入胡虏手上二百多年的燕云收回来,然后再慢慢炮制这些叛民即可,而且,将这伙叛匪招安了之后,咱们还可以驱狼逐虎,派他们去与辽军作战。”

    童贯冷哼了一声,道:“他们也算是狼吗?一群流民罢了,是剿匪军队无能,才屡剿不灭,使之成为疥疮,若是由西军来剿,早就将之剿灭了。”

    一直为宋朝统治者所倚重的中央禁军,人高大帅气,还懂规矩,军事经验其次,后期腐化不能战;

    而河北禁军由于宋辽和议,澶渊之盟签订,宋辽之间漫长的边境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长年无战事,战斗力更是不值一提。

    反观西北禁军,即童贯口中的西军。

    也许放在历史上,西军的战绩并不怎么样。

    但是在北宋,西军可以说是宋王朝的顶梁柱,撑起了北宋的国防,尤其是北宋后期。

    西军主要分府州折家,麟州杨家,青涧城种家,等等,他们能苦斗,敢牺牲,冠绝天下,天下闻名,而且世代相承,与“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普通宋军比战力确实要高出很多。

    陕西四路从大范老子范雍开始经营起,强兵之名,已垂近百年,西军除四路正军,其他不管蕃兵,强壮,弓箭社,与西夏、青唐诸羌纠缠百年,是一支敢于深入瀚海戈壁千余里做野战为大宋开疆拓土的军队!

    陕西诸路,一家数代都为西军效力,男子活不过三十,一堆寡妇同处而居的景象,比比皆是。

    这样的军队,自然有其骄傲和传统,秦陇之士,汉风唐韵重义轻生并不稍减。

    史家对于王安石变法的内容颇多争议,然而有一点却是不容否认的,王安石变法的最大成就不在经济和政治上,却在军事上。

    从王安石变法开始,宋朝军事改革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军事改革就成为了变法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宋朝西北军镇是王安石变法的“特区”,西北军队拥有了独立的指挥权与统兵权,士兵的作战素质和将领素质也随着变法的深入而日益提高,终于渐渐扭转了宋朝在宋夏战争里的被动局面,并为宋朝打造出一支难得的精锐之师。

    这支北宋后期唯一有战斗力的精锐之师,世代居于地处四战之地的故乡,北宋依靠他们常年进行着对西夏的战争,战力高涨,实战经验远胜中央和河北两支禁军,而且战果斐然。

    作为这支精锐之师的掌控者,童贯完全有资格鄙视中央禁军和河北禁军的。

    王黼也清楚,中央禁军和河北禁军远远无法跟西军相比,因此他顺着童贯的话说道:“太傅所言极是,若非赶上收复燕云在即,只需西军派一支偏师去五马山就能剿灭这伙叛匪,只可惜正好赶在了这个当口,所以咱们小不忍则乱大谋,不妨先招安了这伙叛匪,等大事既定,再慢慢炮制他们也不迟。”

    童贯也不是不懂大局的人,而且收复燕云一事就是他最先提出的,这也是他此生最大的政治抱负,因此,他自然不能因小失大,他只是看不起中央禁军和河北禁军的战力罢了,现在,王黼已经给他台阶了,他也就坡下驴道:“少保此言不错,开战在即,却不宜节外生枝,而且这伙叛匪所在之位置离边界并不算远,若是让他们作出什么妖来,那的确有可能会坏到咱们大宋的百年大计。”

    (就在不久前,赵佶正式下诏,任命王黼为少保、太宰兼门下侍郎,王黼正式成为宰相。赵佶还赐给王黼一座豪华住宅,坐落在西城汴河北岸,环境幽雅,风光秀美。王黼新宅中所需各种用品,无论大小,都是由开封府尹用公款给他办理的。乔迁新禧之日,赵佶令宫廷教坊乐队去给王黼搬家奏乐,车队浩浩荡荡前进,京城百姓都夹道观看,轰动一时。也是自那时起,蔡京的时代彻底结束,现在已是王黼的时代了。)

    见自己的两位重臣全都同意招安宋江义军,赵佶道:“那就招安吧。”

    沉吟了一下,赵佶又道:“只是,黄潜善、梁方平他们想让蔡仍去招安,这妥当吗?蔡仍才多大?”

    王黼道:“官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蔡仍虽然年轻,却是天生善战之将,这伙叛匪有一半是被他剿灭的,因此,唯有他去招安,才能震慑住这些胆大包天的叛匪。”

    赵佶诧异道:“蔡仍这么能打吗?”

    童贯也道:“臣特意看过蔡仍打过的几场战役,打得不错,尤其是张良山一战,他打得很巧也很好,的确是一个懂兵之人,至少是中央和河北两军中少有的能战之将。”

    顿了顿,童贯又道:“去招安之人得是蔡仍这种能战之将,这才有威慑力,才不会让叛匪小觑了朝廷,至于年纪轻嘛,也不算什么,西军当中有太多太多十七八甚至是十五六就成名的猛将,也无人敢小觑他们,战场上永远都是用战绩来说话的。”

    站在一旁始终没有吭声的梁师成,看了童贯一眼,心道:“这只老狐狸怎么会为蔡仍说话?难道……他想捧杀蔡仍这个很有潜力的中央禁军将领?”

    赵佶不是梁师成,不会去想童贯有捧杀蔡仍意思,见王黼和童贯都赞成让蔡仍去招安,他也就没多想直接同意了梁方平的奏请由蔡仍去招安宋江义军……

    ……

    ……

    求收藏,求推荐票,求加书单,求新书投资,求帮忙推广一下,求求求!!!
………………………………

第九十六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

    …

    圣旨到了。

    黄潜善等人答应蔡仍的人、马、军用物资也送到金吾军了。

    蔡仍一点不去五马山招安的借口都没有了。

    见此,蔡仍倒也光棍儿,直接就让王三娘、花宝燕、程婉儿给自己缝一面招安大旗。

    与此同时,蔡仍升帐,召集金吾军的众将和自己的一众幕僚,交代一下后事。

    别以为,蔡仍这是多此一举,事实上,谁面对这样的事,也不敢保证自己肯定能回来,毕竟,宋江一伙已经以惩治贪官污吏和杀富济贫的借口杀了上百官吏,焉知蔡仍就不是其中之一?

    对待这种事,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生死看淡。

    只不过——

    在生死看淡的同时,蔡仍也准备利用一下此事,看看自己手下人的忠诚程度。

    众将和一众幕僚到齐了,蔡仍才走进中军大帐,在帅位坐下。

    “将军!”张宪、王德、牛皋、王胜、高师旦、翟兴等人想劝蔡仍不要亲自以身犯险。

    蔡仍一伸手,道:“不要再说了,事有所为有所不为,既然招安一事舍我其谁,那我就应该当仁不让,而我既然已经做了决定,虽千万人吾往矣,所以你们就不要再劝我了。”

    蔡仍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别人也就不能再劝蔡仍别去五马山了。

    蔡仍又道:“不过这五马山总不能我一个人去,你们谁愿意同我一块去?”

    “我愿陪将军走一遭!”

    蔡仍话音一落,顿时就站出来了一大堆人,而且,蔡仍看好的人几乎全都站出来了,让蔡仍很是欣慰!

    当然,也有一些人,像张用,像曹成,明显反应比别人慢了半拍。

    对于这些人,蔡仍将之一一记在心中,等自己从五马山回来以后就慢慢将他们踢出核心圈子。

    蔡仍扫视了一圈,第一个将目光停留在了杨再兴身上,问:“再兴,你可敢跟我走一遭?”

    杨再兴朗声道:“末将求之不得!”

    蔡仍道:“好,你算一个。”

    蔡仍继续扫视,然后将目光停留在岳飞身上,问:“鹏举,你可敢跟我走一遭?”

    岳飞沉声道:“岳飞定保将军凯旋而归!”

    蔡仍道:“好,你也算一个。”

    就在蔡仍准备继续挑人的时候,已经投效蔡仍有一段时间的张俊,主动道:“小将是将军的亲卫小队长,保护将军,小将责无旁贷!”

    杨沂中随后也道:“小将亦是将军的亲卫小队长,小将亦责无旁贷!”

    南宋初期,南宋最能打的武将指定是岳韩吴刘。

    也就是: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

    他们四个,不仅能打,而且各个都是可靠的能独当一面的帅才。

    而在岳韩吴刘之后,其实也有不少能打之将,像张宪、王德、牛皋、王胜、翟兴、翟进等等。

    而张俊和杨沂中其实也都可以入选,尤其是后者。

    历史上的杨沂中,因和赵构的关系很好得赵构看中,绍兴年间被赵构赐名“存中”。

    杨沂中虽然出身将门,但他却没有跟随祖父和父亲从军,而是在很早的时候就独立从军,成为张俊的部将。

    杨沂中作战勇猛,且颇知兵法,因此,很快就在张俊的部将中脱颖而出。

    建炎年间是非常动荡的四年,杨沂中无论在剿贼、平叛(苗刘兵变)还是抗金(明州阻击战)都有不错的表现,几乎每战都是冲锋在前。

    后来,杨沂中就取代了被外放的张俊,替赵构掌管赵构的亲军。

    杨沂中执掌赵构的亲军之后,不仅出色的完成了保卫工作,还经常协助其他将领与伪齐、金兵作战。

    后来,对武官充满怀疑的赵构,竟破天荒的将三衙(殿前司、步军司、马军司)全部交给杨沂中掌管,显示出赵构对杨沂中的高度信任。

    金人败盟后,杨沂中参与了著名的柘皋之战,以长斧兵大破兀术的精锐骑兵。

    (但之后因为张俊贪功,在进军濠州的时候中了金兵埋伏,杨沂中指挥失当,宋军大败。班师回朝后,赵构以柘皋之功抵濠州之败,依然给杨沂中加官进爵。)

    杨沂中的战略偏于保守,比较注重防守,但战斗中往往身先士卒,表现十分勇猛。

    历史上的杨沂中,曾多次制止同僚的杀俘行为,而此一行为在南宋将领中相当普遍,包括大名鼎鼎的韩世忠。

    历史上的杨沂中,并不赞成割地求和的外交方针,曾强烈反对割让战略要地和尚原,并希望在金国“还旧壤,损岁币,复白沟之界”的基础上与其谈判。

    历史上的杨沂中,非常爱才,曾维护李显忠、董先等将领。

    历史上的杨沂中一生当中打过大大小小几百仗,除了极个别的几场,他几乎就没输过,后来,南宋的名将、能打之将,在赵构和秦桧的迫害下,死的死,老的老,荒废的荒废,杨沂中再度出山,凭借着其丰富的作战经验屡次救了南宋挽回危局。

    历史上的杨沂中,最大的争议是,他是岳云、张宪的监斩官,本人又是张俊的爱将,与赵构的关系很好,因此很多人怀疑陷害岳飞一事他也有参与。

    抛开这个争议不说,只说身为将领、只说身为臣子,杨沂中是非常合格的。

    如果让蔡仍给杨沂中一个综合评价,蔡仍认为杨沂中的能力仅次于岳韩吴刘,与吴璘、王彦相当,比同期的其他将领都强,包括张宪、牛皋、王德、王胜、翟兴、翟庆,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大才。

    张俊在历史上的口碑不好,甚至是在岳飞坟前跪了上千年,因为他曾是害死岳飞的人之一。

    但有一些事,是不能否认的。

    那就是,张俊其实还是很能打的,尤其是刚出道的时候。

    张俊是从西军中走出来的,与西夏人作战过,参加过仁多泉大战,因为作战勇敢而立下过大功。

    后来,张俊离开了西军,开始在河北剿匪,也就是剿宋江等河北义军。

    历史上。

    靖康元年,种师中全军覆没于榆次,张俊率所部数百人力战突围,而且,他们且战且退,斩杀追兵五百余人,声名大震,崭露头角。

    不久,名声初显的张俊就攀上了赵构这棵大树,成了赵构的贴身亲卫。

    张俊保护赵构算的上是尽心尽力,政治上也比较聪明,有“劝进”大功,很快就成为赵构亲信。

    后来,赵构不想抵抗,只想逃跑,导致跟随赵构的军队有哗变的迹象,是张俊及时出手,果断将主谋一一处理掉,才保证了赵构顺利南逃登基为帝。

    之后,张俊随同赵构南下,在江南剿匪,由于表现不错,官升的飞快。

    苗刘兵变,张俊坚定的站在了赵构一边,协助韩世忠平定了叛乱。

    金兵南下,穷追赵构,张俊率所部在明州打了一场至关重要的阻击战,击败了金兵的先头部队,为赵构争取到了逃跑的时间。

    金兵走了以后,凭借手下有岳飞、杨沂中等名将,张俊的战绩相当辉煌,江南的几股大匪都被张俊剿灭干净。

    绍兴元年到绍兴七年期间,金在战略上犯了重大错误,没有对赵构政权趁胜追击,而是扶植了一个伪齐政权。

    伪齐虽然也屡屡出击,但战斗力太弱,兼之将领无能,实际给南宋诸将提供了练兵的机会,张俊这段时间的战绩也很不错,两次打败进犯辖区的伪齐军。

    金国主战派掌权后,终于在绍兴十年大举南下,但在顺昌挨了当头一棒,南军诸将很快组织反攻,张俊也不甘落后,亲率大军收复了不少失地,并协同刘锜部取得了柘皋大捷。

    (但之后的援濠州之役,张俊贪功心切,不听刘锜的劝告,派部将杨存中、王德贸然出击,结果中伏惨败。)

    总结一下,张俊能力是有一些的,认真打仗的时候也挺能打的,有一定的统兵能力,但有些畏敌,喜欢明哲保身,还好贪功。

    综合考量,超一流最能打的名将,张俊指定算不上,但他也能算是一个难得的一流至少是准一流的将领。

    在蔡仍看来,如果给张俊安排一个严厉一些的上官,张俊应该比绝大多数将领有用。

    而岳飞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蔡仍相信,有治军森严的岳飞鞭策张俊,张俊应该能为自己立一些战功。

    而且,张俊也有别人所没有人优点——聪明,会站队,会揣摩上意,玩阴谋诡计也是一把好手,为了主公,也可以说为了权力,什么脏活都愿意干。

    张俊这样的人,其实也是蔡仍很需要的,毕竟,蔡仍的目标可不只是当一个统帅,而是取大怂而代之。

    既然蔡仍有这样的目标,那有时候张俊也许比岳飞还好用。

    总而言之,蔡仍是准备重用张俊和杨沂中的,尤其是后者。

    所以,张俊和杨沂中来投效蔡仍不久,蔡仍就将他们二人送入特训处特训,让他们长出金吾军的骨头。

    后来,蔡仍将岳飞和李宝放出去担任都头,就让张俊和杨沂中来顶替岳飞和李宝的位置担任自己的亲卫小队长。

    面对张俊和杨沂中的主动请缨,蔡仍只稍稍一沉吟,便道:“好,你二人也随我走一遭。”

    其他人见主动请缨管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