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枭途-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太宗的女儿合浦会主下嫁了房玄龄的儿子,但是又同时爱上了一个花和尚,给她的驸马戴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她的驸马不敢怒也不敢言。

    唐肃宗的女儿郜国公主嫁给了箫升,但同时又有四个情人。

    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虽然嫁给了武崇训,但是却跟武崇训的兄弟纠缠不清。

    因为公主从小被骄惯长大,所以很多行事非常霸道,也不怎么在乎她们的驸马的想法,反正她们随时都可以换驸马。

    而且,这些公主们,还经常红杏出墙,又不允许自己的驸马在外面娶妾。

    更为关键的是,当了驸马以后,基本就不会再被授予实职,只是封个名誉爵位,而且家中做官的也会受牵连,如父亲为官,就会官升一职,然后直接告老退休。

    在宋朝,因为士大夫的地位太高,动不动就口诛笔伐,有时连皇帝都骂,更何况帝姬了,因此,宋朝帝姬的品行其实要好上许多,宋朝的驸马比其它朝代的驸马多少也要强上一些。

    但帝姬们的心理优势跟其它朝代的公主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宋朝的驸马,也一样不好当,关键是前途无亮。

    远得不说,就说蔡鞗。

    蔡鞗的学识其实也是很不错的,甚至考中过进士,可就是因为他当上了驸马,就只能挂个宣和殿待制的闲职,毫无前途可言不说,还得天天围着赵福金转。

    有宋一朝,一百一十七名状元,除了宋理宗时一个叫周震炎的状元差一点当上驸马以外,就再无一个去当驸马。

    (有明一朝出了八十九个状元,一个都没有当驸马。)

    至于,陈世美中状元招驸马的故事,则完完全全是子虚乌有。

    事实上,宋朝自开国时起,驸马就多在功臣子弟、武将或外戚中挑选,根本就不在最高一等的人才(即进士)中打主意——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驸马,有进士身份。

    所以,稍微有点志向和才华的人都会对公主选婿避之不及。

    到了蔡仍这里,因为目标远大,就更不愿意当驸马了。

    因此,见赵富金对自己穷追猛打,蔡仍准备跟赵富金说清楚,免得被赵富金坏了自己的好事。

    基于此,蔡仍将赵富金请到了自己会客厅中。

    两人同时沉默了一会之后,蔡仍看着赵富金,语重心长道:“你是一个聪明的小娘子,也是一个善良的小娘子,我如果再用退避三舍这种手段对付你,对你实在是不公平,我也有些于心不忍,所以今天我就把话跟你说清楚。”

    顿了顿,蔡仍又道:“你可能不太了解我,我虽然没有娶妻,但我好色成性,有妾五个、侍女十几个、女儿一个、未出生子女三个,我很爱我的一众侍妾,不会为任何人放弃她们,所以我是不可能跟你比翼双飞的。”

    赵富金道:“我并不是一个善妒之人,我……”

    见自己都说了自己好色成性赵富金还不放弃得到自己,蔡仍赶紧又道:“你既然参加了我们蔡家那日的家宴,就应该听了我所作的诗,进而也就应该明白我的志向,而驸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想你心理应该比我清楚。”

    害怕赵富金对继续纠缠不清,蔡仍干脆直说:“如果让我当驸马,那我宁愿去死。”

    蔡仍看着赵富金,声音慢慢变缓:“你非常漂亮,人又非常善良,我说实话,你如果不是帝姬,我一定愿意娶你为妻,现在……只能说,造化弄人。”

    说完,蔡仍还故意露出一个惋惜甚至不舍的神情。

    其实——

    蔡仍之所以露出这样的神情,完全是怕赵富金报复自己,进而逼得自己不得不提前造反,所以蔡仍才出此下策来稳住赵富金。

    不想,赵富金竟也深情道:“我并不是非要你当我的驸马,我知道你志比天高,让你当我的驸马,就是毁了你,就是毁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我就是……就是……”

    后面的“喜欢你,想跟你在一起说说话”,赵富金怎么也说不出口——她毕竟还是一个未出阁的大姑娘。

    不想,蔡仍却因此而误会了。

    蔡仍以为,赵富金也是一个风流的公主,想找自己当她的情夫,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想找自己当她的跑友。

    蔡仍又仔细看了看赵富金,发现她真的很漂亮,而且越看越耐看,身上还散发着一股阳光少女的清香,关键是她还有一个帝姬的身份,让又有一段时间没吃肉的蔡仍不禁有些蠢蠢欲动,动了征服她的念头。

    更关键的是,蔡仍担心,自己如果不答赵富金,赵富金会一直纠缠自己不放,更有甚者是直接找赵佶招自己为驸马,坏自己大事。

    “当回面首就当回面首吧,韩信都能受胯下之辱,我为何就不能当回牛狼,再者,用不了多时间,赵佶就会召见我,然后我就可以回金吾军了,到那时,她去哪找我?然后我就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念及至此,蔡仍站起身来,然后来到赵富金身前,再然后一猫腰就将不知所措的赵富金拦腰抱了起来。

    赵富金大惊,忙道:“你……你要干什么?”

    蔡仍道:“为了安全起见,你不能在我这待太长时间,所以咱们得抓紧时间。”

    “什么抓紧时间?”赵富金完全不知道蔡仍说的是什么。

    可还没等赵富金将想说的话说出口,蔡仍就已经吻上了赵富金的朱唇,同时将赵富金抱向了不远处的床榻……

    ……

    其实——

    两人刚开战不久,蔡仍就意识到,可能是自己想差了,因为赵富金完全没有经验,就像一个木偶一般任由蔡仍摆布。

    可开弓哪有回头箭,更何况那时蔡仍已经精冲上脑了。

    结果,赵富金稀里糊涂的就叫蔡仍得手了。

    很快,蔡仍之前的猜测,就得到了证实——赵富金落虹了……

    然而,这时生米已经煮成了粥,蔡仍就是知道自己猜错了,又能怎么样?

    事后,赵富金狠狠咬了蔡仍一口,然后就依偎在蔡仍怀中商量蔡仍道:“为了我,你能不能放弃你的志向?我保证,不管你纳多少侍妾,我都不会吃醋的。”

    蔡仍一听,赶紧转移话题道:“你胆子怎么这么大,不仅敢跑到我的住处来找我,还敢进我的住处等我,你就不怕名声受损吗?”

    赵富金有些幽怨的看了蔡仍一眼,怪蔡仍不肯当她的驸马!

    过了好一会,赵富金才嘟起小嘴,道:“我愿意什么时候来找你,就什么时候来找你,我愿意在你这里待多久,就在你这里待多久,谁敢管我?”

    蔡仍最怕的就是赵富金这样,她如果回回都这样,想什么时候来找蔡仍,就什么时候来找蔡仍,更有甚者是像今天一样一直在蔡仍这里待着,两人之间的见情早晚得让别人发现了,进而会给蔡仍惹来无法估计的麻烦!

    所以蔡仍赶紧劝道:“以后你再想见我,别来找我,派亲信给我送个消息就行,我会去找你的……”

    ……
………………………………

第一百一十七章 方腊起义

    …

    在蔡仍再三保证自己一定会随叫随到之后,赵富金才乖乖的离开蔡仍的住处回到她在鸣銮堂的临时住处。

    刚进院子,赵富金就看见赵福金背对着她站在院中的槐树下。

    赵富金赶紧蹑手蹑脚的往外退。

    可就在赵富金快要退出去的时候,突然转过身来的赵福金,跟赵富金四目相对。

    赵富金见逃不了了,只能又慢步走向赵福金。

    见赵富金走路一撇一撇的,再结合赵富金昨夜彻夜未归,赵福金的脸色顿时就沉了下去。

    赵福金二话不说,就拉着赵富金去了赵富金的卧室。

    姐妹俩进入赵富金的卧室后,赵福金立即将卧室门关上,然后就迫不及待的问赵富金:“你昨夜去哪了?”

    赵富金还不肯说实话:“什么昨夜哪去了,我昨夜哪也没去啊,就是老老实实的在房中睡觉。”

    赵富金恍然大悟,又道:“啊,你是说我刚从外面回来啊,我昨夜有点失眠,所以起得早了点,刚刚去南园转了转,不信你可以问问筱梅(赵富金的贴身侍女)。”

    见赵富金不肯老实招认,赵福金扭头对赵富金的另外三个侍女(即筱兰、筱竹、筱菊)道:“你们告诉你们家帝姬,本宫是什么来这的?”

    赵富金的三个侍女全都低头不语。

    赵富金见状,便知自己说得话一定有漏洞。

    赵福金心善,很少难为下人,见赵富金的另外三个侍女不肯揭穿赵富金,她自己说道:“昨天晚饭后,我来找你夜谈,她们三个对我说你去南园了,我在这里一直等你到现在,现在,你还要坚持说你昨夜没有彻夜未归吗?”

    见没能蒙混过去,赵富金迈小步走到桌旁坐下,然后边给自己倒水、边道:“我昨夜是出去与人厮混去了,你去父皇那里告我吧,让天下人骂我吧。”

    “你!”赵福金有些恨铁不成钢!

    可赵福金到底顾及着两人的侍女还在,并没有立即就将她想说的话说出口。

    赵福金对一众侍女道:“你们全都下去吧。”

    等一众侍女全都下去了之后,赵福金才也坐下,道:“你怎么能如此不自爱,你这么做,对得起你将来的驸马吗?”

    不想,赵富金竟然理直气壮道:“我又不知道他是谁,他也不会是我选的,我为什么要对得起他?”

    赵福金没想到,赵富金竟会有这样的想法。

    她道:“你怎么会这么想,父皇很疼你的,他为你选驸马的时候,一定会参考你的意见的。”

    赵福金和赵富金的母亲是大刘贵妃,即明达皇后(死后追封的)。

    大刘贵妃生前很受赵佶宠爱,可她却早早的就去世了。

    大刘贵妃一生给赵佶留下了三儿三女,是给赵佶生下最多子嗣的嫔妃。

    可能是因为生得孩子太多,生了元气,政和三年(即七年前),大刘贵妃的身体突然欠佳,有一天她在院子里一边种植芭蕉树,一边很伤感地说:“是物长,吾不及见矣。”

    左右奔告赵佶,赵佶初以为其微疾,并不在意。

    可是等赵佶去看望时,大刘贵妃已经病逝。

    这让赵佶很悲伤,很难过,甚至是有些自责。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佶特别疼爱大刘贵妃留下的三儿、三女,也就是赵福金、赵富金等兄弟姐妹六人。

    所以,在为赵福金、赵富金他们兄弟姐妹六人安排婚事的时候,赵佶会特别用心,而且会尽量让赵福金、赵富金他们满意。

    这也是赵福金会认为赵富金太悲观的原因。

    不想,赵富金却道:“他不会成为我的驸马的,而会成为我驸马的人,一定是那种胸无大志、蝇营狗苟、每天只会围着女人转的软弱男人,我是绝不会喜欢上这样的软弱男人的。”

    “他?”

    赵福金一下子就找到了重点。

    赵福金很快就想到了一种可能,她看着赵富金,问:“你昨夜跟六郎在一起?”

    赵富金下意识的想要躲开赵福金有些凌厉的眼神。

    可不知为什么,赵富金却又不想躲开赵福金的这个眼神,她在心中鼓励她自己道:“你跟六郎之间又没有什么关系,你凭什么管我?”

    这么一鼓励自己之后,赵富金选择迎着赵福金的目光,答道:“是又怎么样?”

    赵福金一听,激动道:“你们怎么,你们……”

    赵富金小下巴一扬,道:“我们怎么了?他未娶,我未嫁,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就可以在一起。”

    赵富金也不知道她自己是怎么想的,竟然又道:“倒是姐姐你别忘了,你可是有驸马的人。”

    赵福金再也压抑不住她心中的愤怒了,站起来夺门而出!

    看着赵福金的背影,赵富金有些不忍,她伸出手,想去抓住赵福金!

    只可惜!

    爱情是自私的……

    ……

    蔡仍不知道,有一对帝姬姐妹正为自己争风吃醋,他正在暗暗后悔昨天不该喝那么多酒,否则他不一定能闹出这么大的乌龙,结果在自己身边埋了一棵随时都有可能会爆炸的炸弹。

    蔡仍狠狠一拍自己大腿,道:“戒酒!必须戒酒!”

    沉浸在后悔当中不可自拔的事,不是蔡仍的人生信条。

    而且,蔡仍也自信自己能够摆平一个什么都不懂又非常喜欢自己的小丫头。

    于是,当天晚上,蔡仍偷偷的潜到了赵富金的临时住处,与赵富金好好温存了一夜,并好好调教了赵富金一番,教她如何藏好两人之间的关系。

    不过——

    在蔡仍看来,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而要想治本,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回到金吾军——只要回到了金吾军,赵富金就是想缠着自己,也不可能了,再退一步说,就算两人之间的关系被人发现了,赵佶想杀自己或是想招自己为驸马,自己也可选择揭竿而起。

    只可惜,蔡仍根本就不知道,赵佶是诚心不见自己,故意晾着自己。

    没办法,蔡仍只能时不时的就去赵富金那睡一宿,先稳住赵富金再说……

    ……

    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创立的一种混合型宗教,其教义混合了基教、拜火教与希腊哲学的一些理念。

    在向东传播的过程中,摩尼教又在中亚混合了佛教的部分思想。

    结果在唐会昌灭佛运动同时,也顺手无差别打击了中原的摩尼教,残存的教徒被迫向东南迁移躲避官府的压制。

    摩尼教也因此开始在两浙和福建地区广泛传播,已经成为官府视线之外的一种地下教派。

    顺便说一句,这个摩尼教在教义上与唐代的正统摩尼教其实已经有所区别,而与同时期的白莲宗和净土宗等佛教派系相互融合。

    自从转化为地下宗教之后,摩尼教也逐渐成为民众反抗官府的精神指引。

    这引起了赵佶和北宋朝廷的警觉,下旨严禁这种“魔教”。

    可以说,赵佶和北宋朝廷禁摩尼教,还是很有道理和前瞻性的。

    摩尼教的根本教义为二宗三际。

    二宗指明暗,也即善恶。

    三际指初际、中际、后际——初际阶段,明暗是分开的。中际阶段,黑暗侵入光明,光明与黑暗斗争,两者混合。后际阶段,明暗重新分开。说得直白一点,三际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摩尼教的教义里,光明和黑暗是在三际里交替的,现在的世界属于光明,很快又会被黑暗所替代,接着又是光明,而现在黑暗将到来,所以要斗争。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摩尼教就是带有反叛的意味——只要他们觉得政府不公平、觉得官员腐败黑暗,他们就会开始煽动民众,告诉他们这就是黑暗时期,然后让他们站起来奋斗作战,就可以迎来光明。

    赵佶酷爱花石,蔡京为了让赵佶高兴,进而从赵佶手中得到权力,而于崇宁四年(十六年前)在江南设“苏杭应奉局”,并派朱勔父子帮赵佶收集花石。

    蔡京的本意是由北宋朝廷花钱购买一些花石以供赵佶玩乐。

    可一来,蔡京没有料到赵佶的胃口会有那么大,大到举国之力搜刮了十几二十来年都满足不了赵佶对于花石的欲望——历史上,一直到五年后的靖康之耻前夕,艮岳才建造完毕。

    二来,蔡京也没有料到,北宋王朝的官吏会有那么贪婪。

    结果:

    上面的命令一下,下面的官吏便千方百计的探听民家哪里有奇花异石,一旦查实,马上查封,乃至于拆房扒屋,敲诈勒索,民众稍有差错,马上投入监牢,无数中产之家为之倾家荡产。

    花石索取到手了之后,又要通过水路运往东京汴梁城。

    为了使纲船通行无阻,甚至拆毁桥梁,破毁城郭。

    有时遇到风浪,动辄船毁人亡。

    运输途中,官府强行征用大量商船和向东京汴梁城运粮的漕船。

    船队沿途骚扰两岸百姓,强使供应差役,民众都是苦不堪言。

    花石纲在赵佶一朝陆陆续续搜刮了十几二十来年,成为赵佶一朝在东南的最大弊政。

    在激化的官民矛盾中,摩尼教势力开始快速向东南渗透。

    而方腊便是当代摩尼教的圣公。

    除了是摩尼教的圣公以外,方腊还是一个漆园主(还有一说是,方腊是万年乡帮源峒保正方有常家的佣工,考虑到方腊的人脉关系,佣工的可能性较小,还是漆园主更可信一些),算是一个上产之家。

    可即便方腊如此富裕,还是被北宋的官吏搜刮得一贫如洗,进而忍无可忍。

    偏偏在这时,方腊有一天洗脸的时候,竟然在水中看见他自己身着一身龙袍。

    不久,方腊手下的一个教众又给方腊献上了一本推背图。

    在这本推背图上,有一幅图写着:十千加一点,冬尽始称尊。纵横过浙水,显迹在吴兴。

    那十千,是万字;头加一点,就是方字;

    冬尽,就是腊;

    正应方腊二字。

    称尊者,更好解释了,就是为君;

    吴,东南。

    合起来就是,方腊当称霸东南,登基为帝。

    《推背图》一共六十幅画像,也就代表六十个预言,本是推算唐朝国运的,可是袁天罡和李淳风却推算出了唐朝后数千年的历史。

    从《推背图》诞生之日起,所预言之事,一一应验——未中者,可能是时候未到,并不是说不准。

    因此,《推背图》被誉为预言神书。

    在方腊看来,这是老天让他割据东南。

    于是乎,就在蔡仍在汴京焦急的等着赵佶召见的时候,方腊诈称获得天授的符牒,率众起义,他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以头巾区别等级,从红巾往上分六等。

    东南民众因为残酷的税赋征收和无尽的花石纲扰民,忍耐已经到达了极限。

    因此,方腊登高一呼,临近州县的农民纷纷起义响应。

    方腊率众四出攻略乡里,不到十天时间,就有数万人参加了方腊义军……

    ……
………………………………

第一百一十八章 收复燕云十六州者王

    …

    睦州知州张徽言,听说方腊率众造反,反应也算快,他立即就派两浙兵马都监蔡遵率领五千官兵前往睦州去弹压刚刚才爆发的方腊起义。

    只可惜,两浙所驻扎的宋军是以厢军和乡兵为主的军队。

    厢军和乡兵按照北宋朝廷制定的制度是宋朝驻扎在地方上的镇兵,他们只在地方当杂差混日子,并不外出打仗,操练也很有限。

    这样的军队,自然是稍有些本事的人就不愿意加入的存在。

    更何况,厢军、乡兵的兵员主要靠招募无业人员、收编饥荒难民以及罪犯、配军组成的。

    可以说,大而无用的宋代军队弊病在厢军、乡兵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

    另一边,方腊的农民起义军没有盔甲也没有弓箭,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正规的武装,他们中的很多甚至连跟官军交战的资格都没有得靠装神弄鬼来吓唬官兵,其战斗力之差,足可以想象。

    不过——

    农民军也有一个官军不具有的优势,那就是他们对青溪县地理的熟知。

    在方腊、方肥、方七佛、方五相公、方百花等人率领下,他们将官军引诱到青溪县东的息坑,伏兵四起。

    还来不及列阵的宋军,就这样被分割包围,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很快溃败。

    两浙兵马都监蔡遵本人也被方腊的妹妹方百花所斩杀。

    蔡遵所率领的军队是浙江方面的重要驻扎兵力,方腊将其歼灭了之后,浙江各地的州郡就全都暴露在农民军的攻击下了……

    ……

    这天,王黼在家摆宴,宴请好友礼部侍郎梅执礼,四名美艳歌姬在他们身旁侍候。

    正当他们酒兴酣畅之时,浙西提刑张苑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报告说:“王相公,大事不妙,睦洲青溪有个叫方腊的人聚众暴动,据说已攻陷青溪县城了。”

    见张苑畏畏缩缩惊慌失措的样子,王黼很生气,他道:“看你张惶失措之态,哪里还像一个朝廷大臣?暴民聚众闹事是常有之事,岂止是青溪?你要学会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王黼厉声将张苑训斥了一顿,他转脸又微笑着举杯对梅执礼说:“梅侍郎,来,再干一杯。你看这几个歌姬怎么样?她们都来自江浙,正宗的扬州瘦马,模样肤色性情都俱佳,你要是喜欢,就随便挑选一个。”

    王黼洋洋得意面有骄色——他这年才四十二岁,就已经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岂能不自豪?

    梅执礼为官,刚正严明,不避权贵。

    今日,王黼宴请他,席间盛陈女乐,导览府中园池楼阁,梅执礼就已经很不悦了。

    不想,王黼竟然连有人聚众叛乱都能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

    梅执礼再也受不了了,他给王黼泼了一盆冷水:“公为宰相,应当与天下同忧乐,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