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枭途-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来一个,这人排场也不小,他是谁?”

    “那是武康军节度使朱伯材,朱太子妃的父亲,未来的国丈,有这样的排场,太正常不过了。”

    “快看,郑少师来了,是正角儿登场的时刻了。”

    “没想到郑居中也卖隐相的面子,他不是郑皇后的哥哥嘛,还需要讨好一个太监?”

    “人要走时,狗要逢主,皇上的仆人地位虽低,次序也在诸侯之上,更何况一个外戚。”

    “哇!我没看错吧,那是太子吗?”

    “少见多怪,太子如今和郓王争得厉害,据说,全靠隐相斡旋,太子才没被郓王取而代之,因此,每次隐相设宴,太子都是携太子妃到场的,而且早早的就到来,给足了隐相面子。”

    “乖乖,没想到,太监竟然也能有这样的权势。”

    “羡慕了?那你也把自己阉了,进宫去搏一搏,没准也能成为童贯、梁师成、杨戬那样的大太监。”

    “滚,你爹才当太监,信不信老子现在就让你当太监!”

    “别吵了,快看,又来大人物了!”

    “高俅,李邦彦,张邦昌,白时中,吴敏,这哪里是宴会,分明就是朝会啊!”

    “王黼来了!王黼来了!”

    “哪呢?哪呢?”

    “左边。”

    “快看,蔡京带着蔡家人来了!”

    “哪呢?哪呢?”

    “右边。”

    ……


………………………………

第一百二十章 众叛亲离(求订阅!)

    …

    蔡京和王黼撞到了一起,正巧高俅、李邦彦、张邦昌、白时中、吴敏等人在梁府司宾执事的引领之下也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

    这让一众专看白戏的闲汉们不禁全都伸直了脖子,准备看这场好戏。

    坐在一辆不起眼马车中混在一众蔡家人车桥当中紧跟在蔡京的八抬大轿后面的蔡仍,在马车停下来的一瞬间,突然感觉到空气中的气氛一凝!

    蔡仍撩起车帘,问驾车的杨再兴和杨沂中:“怎么了?”

    杨沂中回道:“太师的轿子停下来了。”

    蔡仍抬眼看去,就见蔡京的轿子的确是停了下来。

    蔡仍再抬眼往远处一看,就见对面有一支规模比蔡家这边小一些,但气势却丝毫都不输蔡家的车桥也停了下来。

    稍稍一看,蔡仍就明白了,双方都是在等对方让步,然后到梁师成的府门前停车桥。

    蔡京问跟在自己车旁的燕青:“对面是谁家?”

    燕青答道:“太宰王相公家。”

    得知对面是王黼,蔡仍不禁有些玩味!

    当初,王黼是蔡京的门生之一,甚至可以说是蔡京的狗之一。

    如今,蔡京致仕,王黼取蔡京而代之,翻身农奴把歌唱。

    蔡京如果甘于离开权力场变成一个平凡的老人也就罢了,可蔡京并不甘心如此,他对权力仍充满了渴望,他期待有朝一日他还能像原来一样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大权。

    而同样对权力无比渴望又对蔡京深深忌惮的王黼,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给蔡京翻身的机会的。

    这也就导致了蔡京和王黼之间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两人甚至已经演变成了针尖对麦芒之势。

    不过——

    老谋深算的双方都没有轻举妄动——因为这不是他们的主场。

    蔡仍也心知,必定会有人出面来解决眼前这一幕的。

    果然!

    没过多久,一身喜庆华服的梁师成,就在他的一众义子门生的拥护下迎了出来。

    梁师成先跟高俅、李邦彦、张邦昌、白时中、吴敏等人一抱拳,亲自邀请李邦彦等人入府,然后就径直向蔡家这边走来。

    看见这一幕,很多人都以为是蔡京胜了,只有蔡仍等少数政治敏感度极高的人,由此看明白了梁师成和王黼之间的政治联盟有多牢靠。

    这其中又以前不久好不容易才办好吕川卞知金吾军一事的蔡仍,理解的最为深刻。

    当初,蔡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通过梁秉聪搞定了梁师成之后,本以为还得再费一番手脚才能说服王黼放过他记恨的吕川卞。

    不想,梁师成答应了之后,没用蔡仍再费任何手脚,吕川卞知金吾军的事就批了下来。

    那时,蔡仍其实就已经知道了,梁师成和王黼之间的关系有多密切。

    蔡京显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这从他看见梁师成直奔他走来他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这一点上就不难想到。

    如果这还不够明显的话,还有更明显的。

    梁师成一见蔡京的面,就笑道:“老太师,您老的身体最近可还好?如果您老身体不便,派人过来说一声就行,咱们多年的老朋友了,我难道还会挑你的礼?”

    这看似是一句再正常不过了的关心的话,实则是直插蔡京的软肋。

    现如今的蔡京,最大的弱点就是他太老了。

    这也是阻碍蔡京回到朝堂之上的最大一块拦路大石。

    而梁师成一上来,就将这块大石搬了出来,无疑是不想让蔡京再回朝堂之上,不想蔡京威胁王黼的地位。

    蔡京听言,也不恼怒,他先跟梁师成寒暄了几句,然后找个空隙对身旁的蔡绦说:“去叫你的兄弟们和侄子们下桥、下车,太尉都亲自迎出来了,他们还躲在车桥里,成何体统,这是咱们蔡家的家风吗?”

    蔡绦听言,立即去叫蔡仍等人下车、下桥。

    不多时,就从蔡京身后的车桥中,呼啦啦的下来了几十人。

    这些人中,大多都是六七品的官员,有一些还是四五品的官员,其中的蔡翛更是正二品,而蔡攸那已经不能再用品级来衡量了。

    这时,升给事中兼大司成薛昂、翰林学士林摅带着上百官员从梁师成府中迎了出来,然后径直向蔡京走来。

    离蔡京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薛昂和林摅就带着上百位官员冲蔡京恭恭敬敬一拜,同时大喊:“下官见过太师!”

    蔡京笑道:“都起来吧,我已致仕,又怎能受你们如此大礼。”

    薛昂和林摅听言,大声道:“太师永远当得,我们永远以太师马首是瞻!”,然后站起身来,带着一众官员走到了蔡京身后。

    这一瞬间,蔡京仿佛又变回了那个权倾朝野的大宋宰相。

    梁师成笑容不减的在蔡京等人身上一一扫过,最后将目光停留在了蔡攸身上,道:“蔡少师原来也在,恕老朽眼拙,恕罪!恕罪!”

    蔡攸吊二郎当的一拱手,道:“恭喜太尉高升,一会多喝几杯。”

    梁师成笑道:“一定!一定!不过……”

    见梁师成犹豫,蔡攸问:“不过什么?”

    梁师成略带为难道:“不知少师会与太师一道过来,下人将你们两家的座位分开了,你看这事……要不,老朽现在就让他们将你们两家合到一起?”

    蔡攸摆摆手,道:“不用这么麻烦。”然后看向蔡京道:“我已经跟你来了,以后别再说我不孝了,梁太尉想必全都已经准备好了,合到一块太过费事,咱们就别让主人家为难了,还是分开坐为好。”

    说罢,蔡攸就一边说:“我去跟将明(王黼的字)兄聊几句,你们先进去吧。”、一边向王黼的车桥队走去。

    蔡攸这么一走,原本站在蔡京身后的不少人,立即呼啦啦的跟了上去。

    这些人中,有些还是蔡家子弟,像蔡行、蔡同、蔡貌,等等……

    最后,甚至就连蔡翛和宋焕(蔡仍的姐夫,蔡京的女婿,除蔡攸、蔡翛以外,目前蔡家官职最高的人)都低着头跟着蔡攸走了。

    见差不多一半的人跟蔡攸走了,梁师成的笑容更加灿烂,他又看了一眼蔡京身后的人。

    薛昂和林摅是身居高位,但自从余深主动辞去太宰之位以后,他们二人就已经威胁不到越来越受赵佶倚重的王黼了,至于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再说蔡家人,蔡绦志大才疏,蔡鞗就是一个吃软饭的驸马,蔡脩还是一个毛头小子。

    突然!

    梁师成眼角的余光看到了一个人——蔡仍。

    梁师成的心不由得一紧,他心道:“蔡仍虽然年轻,比蔡脩大不了多少,但他文武双全,关键是,他识时务,晓大势,为达目的可以不折手段,如果老家伙将他手上的人脉和资源全都给他……”

    想到这种可能,梁师成的心再紧,他心道:“这老家伙有没有可能会借蔡仍的手死灰复燃?”

    不过——

    梁师成很快就又将这个突然生出的念头掐灭:“不会,哪有不帮自己儿孙帮自己侄子的,再者说,老家伙的儿孙虽然不如蔡仍这么优秀,但也都不差,实在是没必要不培养他们培养外人……”

    蔡京想过蔡攸不会乖乖听他的话,可蔡京觉得他到底是蔡攸的亲生父亲,蔡攸于情于理都该帮他挺过这一天,让他维持架子不倒,所以他才会想尽办法将蔡攸绑架到他的队伍之中,让外人看看他蔡京还没倒,他蔡京还有足够的政治资本。

    不想,蔡攸这个逆子,为了他自己的前程,竟然毫不犹豫的就将他好不容易才搭起来的台子给拆了。

    而且,蔡京依为可以取蔡攸而代之的蔡翛和宋焕竟然在此刻也从背后捅了蔡京两刀。

    “我真的老了吗?老到所有人都不看好我了吗?”

    这一刻,坚强如蔡京,在众叛亲离下,都忍不住一晃!

    蔡绦和蔡鞗见状,赶紧去搀扶蔡京!

    可蔡绦和蔡鞗的反应太慢,手脚也不够灵便,以至于他们全都没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蔡京。

    就在蔡京马上就要不可避免的摔个大跟头的时候,蔡京背突然出现一只大手。

    这只大手稳稳的一堆蔡京的背。

    蔡京立时就站稳了。

    蔡京毕竟执掌了大宋十六年,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

    站稳了之后,蔡京伸出手拦住了蔡绦和蔡鞗伸过来的手,然后看着蔡攸的背影笑道:“这小子,还跟小时候一样毛躁。”,然后他就扭头跟梁师成说成蔡攸小时候的一些事,言语当中充满了美好的回忆。

    蔡京越说,梁师成的笑容就越僵。

    梁师成何等老练,怎能听不出来蔡京这是在跟他说:“别看我们父子现在因为官家的态度相倾,可我们到底是父子,亲父子,蔡攸是我生的、我养的,他体内流着我的血,所以,只要一有机会,我们还是可以合并组成一个完成的蔡家,到那时,这大宋还将是由我们蔡家掌权。”

    梁师成的脸有些挂不住了,直接请蔡京等人进府赴宴。

    与此同时,梁成师不着痕迹的看了蔡仍一眼。

    虽然蔡仍刚刚那一手伸得还算隐秘,可眼里一点沙子都不容的梁成师,还是清清楚楚的看见了,“刚刚如果没有蔡仍那一托,这老家伙可能就已经彻底倒了啊……”

    这让梁师成刚刚才放下的心,不禁又提了起来。

    梁师成不可能只围着蔡京这个已经致仕的老头转一点都不去管王黼这个当今宰辅。

    因此,将蔡京等人送入了府门,梁师成就跟蔡京告罪,然后就准备去迎接王黼。

    蔡京让梁师成尽管去忙,然后扭头对始终跟在他身后的蔡仍说:“你前段时间不是想让我给你推荐一些太学生嘛,回头我写个手扎给你,你去辟雍找吴祭酒和张博士,想要谁,你直接跟他们说就行了。”

    还没走远的梁师成,听见这话,脚步一顿,他心道:“该不会真被我猜中了吧?”

    ……


………………………………

第一百二十一章 刘锜(求订阅!)

    …

    蔡京帮赵佶大力发展学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学校教育网络,以学校教育取代旧的科举制度。

    具体就是,兴建辟雍作为外学,太学(包括辟雍)每年共招生三千八百人,同时废除科举,人材皆由学校选拔,太学达到极盛时期——后来,出于种种考虑,科举又复行了。

    太学是这个时代人才的摇篮,为统治者培养出了大批官员和学者。

    蔡仍手上的武人,现在勉强也够用了,但文人就真是太少了。

    这大大影响了蔡仍的发展和壮大。

    而且,这影响是全方面的,政治、组织、财政、宣传、情报,乃至军事上都有巨大的影响。

    因此,蔡仍早就想弄一些太学生去金吾军了。

    奈何!

    蔡仍根基太浅,跟那些太学生又没有什么瓜葛,加上太学生又多心高气傲不愿意伺候蔡仍这个丘八,以至于此事进展得一直不太顺利。

    蔡京是当代太学的缔造者。

    在缔造太学这个过程当中,教育口的官员,可以说全都是蔡京的嫡系。

    蔡京如果肯出手帮蔡仍,蔡仍一定能招到足够至少是暂时足够自己用的文人。

    只可惜!

    蔡京始终不松这个口。

    蔡翛、蔡绦等人倒是帮蔡仍招募了一些,但他们介绍的那几个,相对于蔡仍所缺的,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最近这段时间,蔡仍最愁的就是此事。

    不想,蔡仍只是在关键时刻托了蔡京一把,就将此事解决了。

    蔡仍不禁心情大好!

    梁师成家也有一座南园那样的园子。

    这座园子,与南园可以说是平分秋色。

    而且,这座园子中,还有一片石林。

    那石林上的山石,块块幻如鬼怪仙佛、飞禽走兽,块块都是世间瑰宝,寻常人能得到其中一两块,就可夸为珍宝,可在梁师成的园子中却多得成了片、成了堆、成了林。

    而且,这石林还烟雾袅袅。

    不需说,这石林也一定来自东南,与艮岳一脉相承。

    过了石林,是一片小湖泊。

    湖水清澈,宛如明镜,栽种着莲荷,岸边则生长着桃、李、梨、杏等果树,据说,春临大地之时,杂花相间,一眼望去,满目绚烂如绣,佳木奇花,尽收眼底。

    只可惜现在已是深秋,无法看到那如诗如画的美景。

    再看梁师成家的楼阁,巍峨高耸,青楼画阁,珠帘绮户,金翠耀目,美不胜收。

    在园林、湖泊和楼阁之间,摆了上百张桌子,这些桌子上摆满了温润细腻和雅致脱俗的瓷器,酒壶则一律都是莲花瓣式温酒瓷器酒壶。

    有识货的,小声对左右说道:“看那些瓷器,都是汝窑所产,天青色佳品,这套莲花瓣式温酒瓷器壶,光亮莹润,古朴典雅,淡泊含蓄而又意境深远,绝对是上品中的上品,这些瓷器应该是宫中之物,不知是官家赏给梁太尉的,还是……你懂的。”

    在那些精美的瓷器中,已经装满了炒栗子、胶枣、河北鹅梨、河朔石榴、龙眼、荔枝、橄榄、温柑、金桔、榛子。

    那些酒壶中的美酒,无风都能香三里。

    更有数百姿色上佳的歌舞美姬,好似仙女下凡一般,分散在各张床子旁,招待着宾客。

    此情此景,顿叫所有人都感叹梁师成的富贵。

    只有蔡仍在冷眼旁观。

    北宋王朝现在确实呈现出一片空前的繁荣,东京汴梁城中更是出现了很多梁师成这样富贵不可言的权贵。

    但这些权贵有谁能够透过这五光十色的富贵繁华放眼四野去看一看那千千万万的流徙者无衣无食嗷嗷待哺?

    他们不会知道,那些已经被屡屡触碰生存底线的人,已经是忍无可忍执梃奋起,准备与官府士绅拚个你死我活了。

    而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他们还极为找死的去挑起国际战争,去与虎狼谋皮。

    他们如此作死,伴随着这虚假繁荣而来的必然是一场真正的毁灭性打击——他们在过着腻红醉绿的生活的同时,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的好梦已经不长了,他们眼前赏心愉目的好景会毁于战火当中,他们能看到的一切美好都不会再属于他们,其中也包括他们的性命。

    “这是你们最后的穷奢极欲,好好珍惜吧。”蔡仍如是想道。

    宾主落座。

    先后上了十二道菜,分别是:两熟紫苏鱼、肉醋托胎衬肠沙鱼、排蒸荔枝腰子、乳炊羊肫、莲花鸭、洗手蟹、葱泼兔、生炒肺、虚汁垂丝羊头、螃蟹酿橙、鲜虾蹄子脍、鸳鸯炸肚。

    另外还有一羹一汤:百味羹、鹅肫掌汤。

    大家畅饮,大话情长……

    蔡仍在酒桌上表现得很低调。

    等大家陆续离席去闲话的时候,蔡仍也起身向自己的目标走去。

    不多时,蔡仍便来到一个高大俊朗的青年身前。

    青年一见蔡仍过来,赶紧抱拳道:“子因兄。”

    蔡仍还礼道:“信叔兄客气了,你长我四岁,我怎当得起一个“兄”字?”

    信叔,也就是在侍卫亲军马军司当差的龙神卫閤门祗候刘锜,道:“达者为尊,子因兄以一己之力招安了宋江,实属我辈楷模。”

    蔡仍笑道:“这话要是别人说说,我也就认了,可信叔你是从西北战场上下来的,应当明白流匪和西夏虎狼之间的差距,我剿匪这点军功,在西军当中应该算不得什么吧?”

    刘锜摇摇头,道:“我研究过子因兄打得几场战役,无一场不是经典,子因兄手上兵将,皆悍不畏死,实属强军,子因兄这样的懂兵之人、金吾军这样的强军,就是在西军当中,也一样是翘楚。”

    蔡仍道:“如果你只夸我个人,我不接受的,可你的夸赞也包括我金吾军的将士,那只能全盘接受了,因为他们的确是最好的部从,忠勇、善战、服从指挥、悍不畏死、军纪严明,他们当得起任何夸赞。”

    刘锜并没有觉得蔡仍说得夸张,而是很羡慕道:“能有这样的部从,真是一件幸事。”

    閤门司掌皇帝朝会、宴享时赞相礼仪,凡文武官自宰相,宗室自亲王,外国使节与少数民族首领朝见、谢辞时,按其品秩引导序班,赞其拜舞并纠其迭失,东上閤门掌庆礼奉表,西上閤门掌慰礼进名。

    说得直白一点,这閤门司的人就是仪仗队,就是给皇帝跑腿的小厮。

    皇帝多以武臣子弟为看班祗候,在殿庭学习礼仪,熟悉后使为閤门祗候。

    一来,这是对武臣的一种恩宠——閤门祗候,穿华服,骑高头大马,陪在皇帝身边,品阶也高(从七品),可以说是光鲜亮丽。

    二来,这也是对武臣的一种控制——但凡是领兵大将,都要将嫡弟送到东京汴梁城担任班祗候、閤门祗候,说穿了,他们就是质子,一旦武官胆敢领兵造反,他们就会身首异处。

    刘锜的父亲刘仲武,在刘法死后一度成为西军的统帅。

    也就是在那时,在高俅的举荐下,刘锜来到了繁华的东京汴梁城,当了赵佶的一个摆件、一个跑腿小厮。

    对于很多胸无大志的人来说,这也许是一种荣耀,他们甚至会乐于如此、沉浸于此。

    可刘锜并不是胸无大志之人,他武艺高强、箭法无双,他早年在西军当中随从父亲刘仲武南征北战,在同西夏的作战当中,他多次获胜,颇为受西夏军民畏惧。

    这么说吧,如果不是被北宋朝廷弄来东京汴梁城中当质子,刘锜一定能成为一个善战的将军,兴许他也能像蔡仍一样一战升为高级武官,也有一群忠勇、善战、听从指挥、悍不畏死、军纪严明的部从。

    所以,对于刘锜而言,他现在的生活,是一种煎熬!

    刘锜不知道,这种煎熬到底还要有多久,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到战场上为国征战沙场,不知道什么时候他才能有一群忠勇、善战、听从指挥、悍不畏死、军纪严明的部从。

    因此,刘锜是真的很羡慕蔡仍!

    听出了刘锜语气中的羡慕,蔡仍直接抛出橄榄枝道:“那我想办法将信叔兄调到金吾军如何?”

    “什么?”刘锜有些不敢相信他自己的耳朵。

    刘锜压抑着激动道:“子因兄休要打趣我,官家如何能放我去金吾军?”

    蔡仍自信满满道:“信叔兄只管说愿不愿意来即可,其余之事自有我去斡旋。”

    尽管刘锜恨不得立即就飞到战场上,可他还是很沉稳的问道:“那……不知子因兄准备给我一个什么职务,可能让我直接上战场?”

    蔡仍收起笑容,道:“代统领如何?”

    刘锜的呼吸顿时就变得有些急促,由此不难看出他的紧张和难以置信!

    好在——

    刘锜的心理素质极好!

    他立即稳住心神,道:“这如何使得?”

    蔡仍反问道:“你没有信心统领一军?”

    刘锜怎么会没有信心,只不过以他的级别和履历担任一军统领,太过勉强了一些,哪怕只是暂代。

    刘锜深吸了一口气,道:“谢子因兄抬爱,如果能让我真正统兵上战场打仗,担任一都头,我已心满意足,实不敢痴心妄想代统领。”

    刘锜的反应,让蔡仍更加笃定将兴德军交给刘锜来统带。

    其实,蔡仍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金吾军崛起得太快了,快到金吾军将士升官的速度远远赶不上金吾军壮大的速度。

    这么说吧,蔡仍是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才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