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枭途-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等……
虽然蔡仍只跟朱伯良说了一个大概,但也让朱伯良看出来了蔡仍这套制度比现有的文官粗暴的统领武将制度高明不知多少倍。
这让朱伯良震惊蔡仍的才能的同时,更加庆幸蔡仍能成为他的女婿。
朱伯良道:“如此说来,子因你的确是需要大量的文人,否则子因你的参谋制怕是难以推行下去……好吧,子因放心,我一定会尽我所能的为你招募文人的,至于钱嘛,就算了,你我又不是外人,只要你能好,我比什么都开心。”
前面蔡仍听得都挺好的,可这不是外人是什么鬼?
蔡仍心道:“难道他还想让我做他女婿?”
果然!
蔡仍的猜测马上就得到了证实,朱伯良又道:“子因啊,我就慎儿这一个女儿,只要你将来对慎儿好点,我什么都心甘情愿为你去做。”
蔡仍刚想再委婉拒绝朱伯良,引路的閤门祗候就突然喊道:“文武分开,准备入殿,不得高声喧哗!”
朱伯良听言,与蔡仍挥了挥手,然后入了文官一列,蔡仍无奈,只能暂且将此事放下,进入武官一列。
宋朝的朝会是,文武分两边站,文官站左,武官站右。左第一的一般是宰相,右第一的一般是太尉,按官位高低排下去。
参加朝会的官员们,在禁门外集合好了以后,王黼以下,皆用白纸糊灯笼一枚,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官位,然后举在马头前——灯笼相围皇城的壮观景象,被称之为“火城”。
王黼最后到达。
其后,灯笼逐盏逐盏地熄灭。
蔡仍等文武大臣们进入待漏院等待禁门开启。
由于官员进入待漏院的时间较早,待漏院提供酒肉瓜果供应,而且待漏院前聚集着大量早点摊,大臣们可以在这里买点吃。
蔡仍早上也没吃东西,于是要了二十个肉包子,边往前走、边吃。
蔡仍吃东西很有特点,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快!
拳头大的肉包子,蔡仍两口一个。
二十个肉包子,蔡仍不消一会就全都吃完了。
看见这一幕的一众武官,无不惊奇蔡仍的饭量和吃饭的速度。
蔡仍前面的左卫将军、驸马都尉曹湜,嗤之以鼻道:“哼!粗鄙!”
蔡仍从未得罪过曹湜,曹湜也不是针对蔡仍,他之所以说蔡仍粗鄙,完全是……他嘴贱。
是的。
曹湜是有名的嘴贱,而且曹湜跟谁都嘴贱。
除了嘴贱以外,曹湜还粗鄙暴躁,据说连崇福帝姬赵宓金都被他欺负得郁郁寡欢。
总而言之,这曹湜就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讨人厌的人。
可不论你怎么讨厌曹湜都没用,因为你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曹湜是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的后人。
曹彬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灭亡后蜀和南唐、伐北汉、攻辽国,他都立功不菲。
而且,曹彬为人清谦畏谨仁敬和厚。
在朝廷,曹彬从未违旨,也从未谈过别人的过失。
讨伐后蜀、南唐,曹彬丝毫无所取。
位兼将相,曹彬从不以等第威势自异于人。
在路上遇到士大夫,曹彬一定引车回避,从不称呼手下官吏的名字,每次手下官吏谈政事,一定先整冠才接见。
可以说,曹彬就是北朝一朝推崇的武官的最典范,没有之一,北宋的文人希望北宋的武官都能像曹彬一样。
而且,不仅曹彬优秀,曹彬的后人也很优秀。
曹彬的孙女成为宋仁宗的皇后。
曹彬的曾外孙女成为宋英宗的皇后。
这也就保证了,曹家在北宋一朝,一直长盛不衰,成为北宋一朝无可争议的贵族。
曹家贵到了什么程度?
贵到,赵佶得把他两个亲生女儿荣德帝姬赵金奴和崇福帝姬赵宓金全都嫁进曹家——叔叔曹晟娶了赵金奴,侄子曹湜娶了赵福金和赵富金同父同母的亲姐姐赵宓金。
贵到,即便赵佶听说,曹湜是个人见人厌的混蛋,赵宓金在曹家过得不太好、不快乐,都选择听之任之。
再加上,曹湜又娶了赵宓金,有了赵佶女婿的身份。
不仅蔡仍拿曹湜没办法,就连王黼、童贯、蔡攸那样的权臣、宠臣都拿曹湜没办法。
这也就导致了,曹湜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毫无顾忌,毫无他祖父曹彬的清谦畏谨仁敬和厚。
因此,被这样的曹湜说“粗鄙”,蔡仍现在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等以后改朝换代了再跟这个嘴贱的家伙秋后算账。
所以,蔡仍假装没听见曹湜说什么,并且故意跟曹湜拉开一段距离,来了个眼不见心不烦。
见蔡仍“怂了”,蔡湜不屑的一哼,心道:“你有才又如何?你能打又如何?你前途远大又如何?不还得对我曹湜退避三舍?”,然后更加趾高气昂。
惹得周围之人无不大摇其头,心道:“曹彬何等人杰,怎能有这样的一个后人?”
成大事者,有时候就得能忍别人所不能忍,更何况曹湜只是一只跳梁小丑,纯熟癞蛤蟆贴脚面,如果真跟他一般见识,麻烦不说,还会叫他拉低了自己的身份,反之,不跟他一般见识,还能彰显自己气度。
至于这句“粗鄙”之仇,等北宋亡了,自己想怎么跟曹湜算,就能怎么跟曹湜算,只要他那时还能活下来。
走走停停了很久,蔡仍才随着一众武官进入文德殿。
尔后,高级官员以及赵佶点名的官员前去垂拱殿见赵佶,像蔡仍他们这些不够资格的赵佶又没主动召见的官员就在文德殿等着赵佶。
通常情况下,垂拱殿朝会结束后,宰相王黼就会到文德殿宣敕群臣列队,如果宣布赵佶不坐朝,则马上放朝。
蔡仍参加的前几次朝会,都是赵佶没来,他们就被王黼解散了。
其实,宋朝的朝会挺宽松的,就算迟到了,也可以像没事人一样溜进去,就和后世的大学生上课迟到一样,别说皇帝一般不在,就是皇帝在,通常也都会装作看不到。有些迟到的大臣会被御史弹劾告状,皇帝一般也不做处理。如果大臣做的太过分了,经常旷工迟到,皇帝就会罚他在家闭门思过。
这也就导致,像蔡仍这样的小官,很多时候来参加朝会就是走个形势、走个过程。
蔡仍以为今天的朝会也会跟以往一样,等王黼他们在垂拱殿见完赵佶,王黼就会过来将他们全都解散了。
只可惜!
蔡仍猜中了前面,却没猜中后面。
放朝后,就在蔡仍要跟着人群离开之际,一个小太监突然出现叫住了蔡仍:“蔡观察请留步,陛下有请。”
……
………………………………
第一百二十七章 米已成粥(求订阅!)
…
因为是冬天,蔡仍随小太监入宫的时候,天才蒙蒙亮,内廷在沉酣的好梦中,到处寂静得没有一点声音。
张迪见蔡仍被带进来了,用着猫儿般柔软的动作,轻轻打起珠帘,让蔡仍进去。
一股浓郁的香气,从兽炉中喷射而出,弥漫在整个殿堂中。
透过这一道氤氲的屏风,蔡仍才看清楚偌大的睿思殿,除了赵佶以外,只有两名宫女远远地伺候在御案之侧,显得异常空阔。
赵佶已退下龙袍换上了洁净而明朗的白色锦服,内松外紧十分合身,发丝用上好的无暇玉冠了起来。
蔡仍又看了看赵佶的相貌,发现他算得上是这个时代少有的美男子,鼻若悬梁,唇若涂丹,肤如凝脂,三缕墨髯,儒雅淡漠,让人如沐春风。
张迪将蔡仍一直引到御前,低声唱道:“蔡观察宣到!”
此时,赵佶正俯身在御案上,吮毫拂纸,草拟一道诏旨。
听见张迪的话,赵佶并没有拾起头来,只是微微地动一动下巴,表示“知道了”,接着又去写他的诏旨。
看在平时蔡仍给他送得各种各样的宝物的份上,张迪给蔡仍递来了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蔡仍轻轻点了下头,表示收到。
赵佶很专注,就像他写的不是一道诏旨,而是在创作一件艺术品一般。
在这个过程当中,蔡仍始终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表现出了充足的耐心。
这让暗中留意蔡仍的赵佶,在心里点点头,心道:“虽然有些急功近利,但好在性子还算沉稳,不会犯大错。”
写完最后一笔,赵佶让执玺太监用完玉玺了之后,才对蔡仍道:“爱卿来看看朕的字。”
蔡仍应道:“诺。”,然后就向赵佶走来。
蔡仍如此干脆,倒让赵佶一怔!
在赵佶想来,蔡仍怎么都该推脱一下,要知道,他让蔡仍看得可不是普通字画,而是圣旨。
赵佶甚至都想好了,在蔡仍推脱的时候训斥他胆敢不听自己的旨意,以彰显他的皇权。
可不想,蔡仍竟然直接就过来了,这让赵佶心里有点堵得慌!
蔡仍在看赵佶的圣旨之前,想了一大堆夸赞赵佶字的词。
然而,真等到蔡仍看清了赵佶写的圣旨之后,他顿时就将想好的词全都忘了,只剩下惊愕!
这一刻,蔡仍心中如翻江倒海一般,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朱伯良这一路都像是老太人看女婿一般,为什么他说什么朱伯良都痛痛快快的答应,为什么朱伯良会说让他照顾好他女儿!
蔡仍心道:“敢情这老家伙已经知道赵佶要给我赐婚一事了!”
蔡仍用脚后跟都能想到,此事必定是太子党运作的。
只是,蔡仍有些想不通赵佶为什么要答应?
蔡仍心道:“难道赵佶认为我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
这么一想,蔡仍不禁有些唏嘘:“没想到,我如此努力,竟然还入不了赵佶的眼。”
赵佶用好玉玺才让蔡仍看圣旨,说明此事米已成粥已再无更改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蔡仍如果硬刚着不同意,绝不是明智的选择。
而且,蔡仍仔细想了想,娶朱慎也有娶朱慎的好处,朱伯良如果真能源源不断的给自己招来文人,也足以弥补那些权臣在政治上给自己的帮助了。
所以,蔡仍在心中权衡了一下利弊之后,就一拜在地,道:“谢陛下恩典!”
见蔡仍终于不再像之前一样从容淡定了,被他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赵佶扶须一笑,道:“爱卿免礼平身。”
蔡仍直起身,道:“陛下恩典,臣不敢辞,只是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佶和颜悦色道:“爱卿但说无妨。”
蔡仍“苦口婆心”道:“陛下春秋鼎盛,很多事实不宜过早安排啊!”
虽然娶朱慎为妻一事已经无法改变,但蔡仍还是得跟赵佶说一声:“我是娶了朱琏的妹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是赵桓一边的,我是忠于你赵佶的,是你让我娶朱慎,我才娶的。”
蔡仍这并不是多此一举,而是非常重要的表态。
否则,蔡仍娶朱慎,有可能就会给自己带来意料不到的影响。
事实上,赵佶并不想答应赵桓的请求,也就是为蔡仍和朱慎赐婚。
这与蔡仍(也包括朱慎)无关。
虽然蔡仍招安了宋江,表现出来了杰出将来的才能,但在赵佶眼中,蔡仍只是一个比较有潜力的年轻人,只是他夹带当中无数人才中的一个,他不必更不值得在蔡仍身上花过多的心思和精力,他的心思和精力得花在更值得的地方,像收复燕云,像艺术研究,像修道成仙,等等……
赵佶不想答应赵桓的请求完全是如蔡仍所提醒的那样,他现在完全没必要帮赵桓建立登基的根基。
其实,与哪哪都不让他满意的赵桓相比,赵佶真的更喜欢哪哪都跟他极为相似的赵楷,他甚至动过要换掉赵桓让赵楷当太子的念头。
可一来,赵桓虽然不讨赵佶喜欢,但赵桓在当太子期间并无大错,没给赵佶换太子的借口,二来,赵桓的太子之位当得太久了,身边已经聚集了一股不小的政治力量,如果冒然换掉赵桓,势必要引起这股政治力量的反抗,与大宋的江山社稷不利,三来,赵佶太年轻了,而且,赵佶心情一直都非常愉悦,又注重保养他自己,以至于赵佶的身体非常好,因此,赵佶不着急处理这些事,在赵佶看来,到底让谁来继承他的大宝,他可以慢慢考虑。
所以,赵佶并没有着急表态,也没有要培养赵桓扶植赵桓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蔡仍在赵佶眼中并没有那么重要,赵佶也没必要将蔡仍推给赵桓,壮大赵桓。
可随着时局的发展,事情有点不受赵佶控制了。
当初,蔡京在位之时,既不站边太子赵桓,也不站边郓王赵楷,赵佶可以不表态,可以玩平衡。
但蔡京致仕了,换上了由梁师成推上位的王黼当宰相,梁师成支持的赵桓无疑就要盖过赵楷一头。
这种事,赵佶可能并没有感觉到——赵佶还不知道,王黼和梁师成是穿一条裤子的,是里应外合从他身上获得大宋最高权力的。
王黼做得也很隐秘,他只是在一个恰当的时机跟赵佶说:“官家,现在是收复燕云的关键时候,稳定大于一切。”
然后,赵桓再跟赵佶一顿哭诉他自己的处境有多艰难,想要请辞太子之位。
赵佶自己就会去考虑:“这时候储君不稳,会对时局有着巨大的影响,不利于收复燕云,为了我大宋的百年大计,不如暂且先对桓儿好一点,等收复了燕云之后,再去慢慢考虑谁更适合当太子也不迟。”
于是乎,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赵桓求赵佶为蔡仍和朱慎赐婚,赵佶也就答应了。
可赵佶虽然答应了,但却并不是心甘情愿的。
如此一来,蔡仍的表忠心,顿时就让赵佶龙颜大悦了。
不过赵佶并没有接蔡仍的话茬,而是说道:“你蔡氏一门,忠胆义肝,你伯父和你父亲都曾是朕的肱骨大臣,为大宋立功甚伟,你又为朕招安了叛匪宋江,朕不能不为你计深远。”
顿了顿,赵佶又道:“我让人打听过了,那朱慎不仅人长得漂亮可人,难得的是一个好性子,是一个贤女子,娶妻当娶贤,不能只看家世,再者说,朱家也是名门望族,配你蔡家,也不算委屈了你,唯一有些差强人意的是,朱伯良是庶出,朱慎不算朱家嫡女,可有朕赐婚,娶个庶女,也不算辱没了你。”
蔡仍道:“陛下日理万机,能在百忙之中为臣之婚事费神,臣万死无以为报。”
赵佶的笑容更灿烂了,觉得蔡仍很识时务、很会说话。
赵佶道:“朕可是听很多人说过,你是当今第一文学大家,朕让你即兴作一首诗,不算难为你吧?”
蔡仍立即大拍赵佶马屁道:“陛下才是当今第一文学大家,臣哪里当得起如此谬赞。”
赵佶大笑道:“少恭维朕,朕只给你七息时间作诗,现在只剩三息了。”
蔡仍听言,心思电转,很快就道:“日月尧天大,璇玑舜历长。侧闻行殿帐,多集上书囊。”
赵佶一听,心道:“尧天:太平盛世……璇玑:舜帝时测天之器……舜历长,谓朕在位时间像舜帝那么长……侧闻:间接听说……多集上书囊:以汉文帝集书囊作宫殿帷帐的故事来颂朕节俭……”
想明白了蔡仍诗中的意思,赵佶既喜爱蔡仍的急智,又忍不住打压蔡仍道:“爱卿也是一阿谀奉承之辈,朕哪里节俭了,朕怎么不知道?”
蔡仍当然不能说:“这诗是李清照歌颂你儿子赵构的,我为了显示我的急才取得你的好感直接照搬过来的,因为没有时间细想,所以也只能歌颂你节俭。”
蔡仍心中一动,强加解释道:“臣听说,陛下不久前下过一道圣旨,宫中各种用度酌情裁减,陛下如此,不是节俭吗?”
赵佶是下过这么一道命令,可那只不过是走个形势罢了,宫中并没有哪里真的裁减,赵佶和他的后宫佳丽三千照样铺张浪费,艮岳也照样如火如荼的建设。
可赵佶总不能跟蔡仍说:“我下那道圣旨,就是向那些反对出兵收复燕云的臣子表明我收复燕云的决心,并不是真心节俭。”
赵佶只能主动差过蔡仍歌颂他节俭一事,转移话题道:“既然爱卿说起收复燕云一事,爱卿又是一个懂兵之人,那不知爱卿对收复燕云一事,怎么看?”
……
………………………………
第一百二十八章 论势(上)(求订阅!)
…
宋朝是一个创造了辉煌成就的朝代,把经济科技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时代高峰,华夏文明魅力四射,遥遥领先于这个世界的其它国家。
诚如陈寅恪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然而,自赵佶收复燕云失败了之后,宋金战争爆发,中原大地,烽火连天,汉族人民开始遭受了许多灾难。
因此,收复燕云失败,的确给汉族历史划上了一道深深的伤痕。
所以后人对宋朝的态度很矛盾:
一方面,人们赞美宋朝,欣赏宋朝,因为宋朝是一个闪烁着光芒的时代,它的包容与创新,它的自由与富裕,都令人向往;
另一方面,人们又贬斥宋朝,批判宋朝,因为北宋没能顶住女真人入侵,失去了北方的半壁江山,而南宋又没能顶住蒙古人入侵,最终走向亡国,致使汉族文明一下子从峰顶跌入到了谷底。
蔡仍不是没想过,自己全力阻止赵佶收复燕云,会不会比自己放弃赵宋更好。
可一来,蔡仍还算有自知之明,知道邓洵武、郑中居等无数人都没能阻止得了赵佶收复燕云的梦,自己多半也是不成。
二来,以蔡仍对历史的总结,就算自己能阻止得了赵佶收复燕云,以赵佶父子的昏庸,也绝不能让这个时代的汉人过上好的生活。
三来,蔡仍是真的真的接受不了赵佶父子三人的所作所为,不愿意这个天下继续姓赵,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这是蔡仍的野心作祟。
总而言之,蔡仍早已下定决心,不去阻止赵佶收复燕云,然后借着赵佶收复燕云之机火中取栗,为汉人打造一个千秋万代的江山,至少也要将汉人的隐患全都除去肉烂在锅里。
在这个基础上,面对赵佶所问对收复燕云怎么看,蔡仍不答反道:“臣斗胆请陛下命人取来世界地图。”
“世界地图?”
赵佶有些不明所以,如果说收复燕云,用燕云地图不就可以了嘛,为什么要世界地图?而且,这时代也没有世界地图,只有一个又一个区域地图,最多也就是有一个大宋的简图,换而言之,这个时代的人,对世界完全不清楚,就算是统治阶层,也只不过就有一个模模糊糊的概念,完全不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也是赵佶没弄明白燕京和并管之地与燕云、平州和并管之地之间的区别的原因。
赵佶带着深深的疑问让内侍将各地地图全都拿过来,让蔡仍一看。
蔡仍草草的翻了翻,对赵佶说:“陛下,您的这些地图不全。”
“不全?”
赵佶有些不信,他可是皇帝,他所拥有的地图会不全?
不过,赵佶很有城府,他并没有直说,而是说道:“那爱卿可有全图,朕命人去取来一观?”
蔡仍道:“不需如此麻烦,臣请求笔纸。”
赵佶诧异道:“爱卿要绘制地图?”
蔡仍道:“是的,陛下。”
赵佶看了看蔡仍,确定蔡仍身上并无它物之后,道:“爱卿就这么绘制?”
蔡仍一指自己的脑袋,自信满满道:“世界地图就在臣的头中。”
可能是因为生性跳脱的原因,赵佶很喜欢自信的人,这也是李邦彦、蔡攸等狂徒能在赵佶这里混得风生水起的原因。
赵佶立即叫内侍取来笔纸,同时将今日的事全都推掉,他倒要看看蔡仍能给他绘制出一幅什么样的地图来?
蔡仍真会绘制地图,甚至会绘制世界地图,这是蔡仍看了、写了十几年练就的本事。
当然了,蔡仍所绘制的地图,只能有一个大概,不可能精准。
但即便是这样,这也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本事了,尤其是在这个时代。
不过——
蔡仍也没有夸张到将世界地图全都绘制出来,他只是绘制了后世东亚的简易地图。
赵佶可不是不学无术之人,没等蔡仍绘制完后世的中国地图,他就根据蛛丝马迹找到了北宋的所在,以及确定了北宋的大致范围,然后他一看纸上还有十之六七的地方空着,眉头就是一皱,他心道:“不在朕掌控的地域有那么大吗?”
赵佶的耐心很好,他一直等到蔡仍画完了,才道:“爱卿为朕讲解一下这张世界地图吧。”
蔡仍应道:“诺。”
蔡仍先是用手大致圈了一下北宋的区域,道:“这里是咱们大宋。”
赵佶心道:“果然如此。”
随即,赵佶心理又有些腻味,他心道:“这么说,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