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盛唐-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艺秘方呢?

    当然了,震怒归震怒,她还是念着崔耕献药的功劳,没有当场就下旨处死崔二郎。

    毕竟来俊臣和反来联盟之间的那点破事儿,女皇陛下是洞若观火的,甚至她还有点乐见其成。

    对于崔耕成了双方角力点的事,她也是心知肚明,当即就把上官婉儿找来询问。

    上官大才女看到这份奏折之后,饶是以她的智慧,也想不出该如何保全崔耕了。

    其实,当她拿到崔耕献股的那封信,她就知道事情不简单,所以才一直没有回应。

    道理很简单,你崔二郎才到扬州城几天啊?怎么就那么巧研究出了制作糖霜的技术?不用问,肯定是偷的。

    当初崔耕犯了禁屠令侥幸过关,上官婉儿就对他有了看法,认为是这家伙行事不谨,不堪造就。

    现在天子召唤,拿着这份奏折问她的意见,她心中就寻思了,姑奶奶又不是你亲妈,救你一次两次也就罢了,难道还能次次指望我给你擦屁股?罢了,这人只会惹事,不堪重用,弃车保帅才是王道,莫要引火烧身才是。不怪我上官婉儿薄情寡义,是你崔二郎自己赖泥糊不上墙去。

    不过她既没打算力保,也没打算落井下石,而是微微一欠身,道:“崔耕能做出神药,要说能研究出糖霜的法子,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还请陛下细思之。”

    能出这话,已经说明上官婉儿和崔耕划清了界线。

    武则天微微蹙眉,道:“他若是在岭南道作出了糖霜,朕说不定还信了,但在扬州……婉儿,以你的见识,天下有这么巧的事吗?”

    上官婉儿也没指望这番话说服武则天,退而求其次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陛下可下令有司详查。若果真崔耕利令智昏,还请陛下看在他往日献药有功的份上,从轻发落。”

    “准!”

    武则天当即做了批示,令扬州刺史衙门将李善、崔秀芳捉拿归案,并详查崔耕有没有参与其中。

    这种批示的优先级就很低了,既不用钦差宣旨,也不用八百里加急,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朝廷驿站,慢悠悠的走程序呗。

    上官婉儿等人先入为主,认定是崔耕偷了秘方,这局再无翻盘的希望。于是,他们打着废物利用的心思,令手下的大商人们开始了囤积居奇。纸包不住火,不少有权势的达官也参与其中。

    这事儿被来俊臣发现了,这家伙也着急了,糖霜别人多卖一点,丽竞门就少卖一点。再这样下去俩月,丽竞门一年就得没收入,那还得了?

    于是乎,他赶紧上书武则天,要求尽快查办此案,并且撒谎说,有达官贵戚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将秘方从崔耕和李善的作坊里搞到手。这种朝廷高~官挖国家墙角的行为,必须严格制止!

    武则天问,具体怎么办呢?

    来俊臣就出了个主意,派遣陛下的心腹之人带一支人马,不动用地方官府的势力,直接下江南,捣毁民间的糖作坊并严查此案。

    ……

    这才有了武壮的扬州之行。

    这个高规格其实防的不是崔耕,而是某些高~官,或者武则天的亲戚。

    若是他们从崔耕的作坊里得了糖霜秘方,那以后可就有的跟丽竞门扯皮了。

    至于为什么派武壮率队下扬州,跟来俊臣也有些瓜葛。

    八年前,武则天废了李显的皇位,天下汹汹,李承业起兵造反,宫内的太监也有与之勾结的,对武则天进行了一场刺杀。

    那时候身为太监的武壮挺身而出,替武则天挡了一刀。为嘉奖其功劳,武则天破例封他做了千牛卫中郎将。

    武壮没啥才干,做这个官的主要工作,还是贴身保护武则天的安全。

    来俊臣明白,如果推荐自己的人,武则天肯定会疑心,于是举荐了这么一个表面上不属于任何势力的人。

    但这都是表象,实际上丽竞门找着了武壮多年前失散的亲哥哥,多有照顾,双方还是有几分香火情的。

    既然上官婉儿都放弃崔耕了,武壮也不介意帮来俊臣一个忙,把这件事做成一桩铁案。

    为了谨慎起见,他决定先捉拿李善和崔秀芳再说,然后再让他们攀咬崔耕。

    不过,现在听了崔耕与武攸绪有铁一般的哥们交情之后,他心里也小小怂了一把,他琢磨,一个六品县令哪来的那么大胆子,敢偷属于朝廷秘方,然后自己敛财?这事儿一查就露馅,他这不是脑子有坑吗?

    既然他跟安平王交好,该不会这个案子,幕后操作者是安平王武攸绪?

    虽说安平王一心修道对世俗之物没什么兴趣,但是烧丹炼汞可是个无底洞,有多少钱都不够花的。所以安平王才会对糖霜的暴利动了心思?杂家要是动了崔耕,会不会被安平王记恨上?

    武壮虽然想还来俊臣的人情,但还真不愿意为此得罪武攸绪,思前想后一番之后,问道:“不知崔县令对这个案子有什么看法?”

    “下官官微职小,能有什么看法?”崔耕道,“只是李善在扬州薄有名望,乃是当世大儒,当年门下学生不知凡几。若是这么不明不白地就被带走了,恐怕与朝廷的名声有碍。所以……”

    “所以什么?”

    “能不能让安平王做个见证,就在扬州审理此案。”

    武壮唔了一声,意味深长道:“作见证的光有安平王是不是少了点?要不加上崔县令?”

    “故所愿者,不敢请尔!”

    “好吧,就如你所愿。”

    崔耕听了这话,就是浑身一阵放松。

    他明白,不管武攸绪是不是真心向着自己,只要往那一坐,就是一个强烈的威慑。

    当即,他和武壮一起,来到了扬州刺史府。

    别看武攸绪身兼多职,但最重要的官职是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不过他认为扬州大都督府杀伐之气太重,不适合修道,所以就一直在扬州刺史府办公。

    听说朝廷钦使到了,武攸绪赶紧出门相迎。

    他一见崔耕也随同而来,微微一愣,笑道:“崔县令还真是交游广阔啊,难道你与武公公也有交情?”

    “这个……”崔耕一阵苦笑,道:“王爷您误会了,武公公这次来,恐怕是要查办下官的。”

    现在就没必要藏着掖着的了,双方都心知肚明。

    武攸绪对崔耕的印象一直不错,乐道:“禁屠令的事儿不是过去了吗?还能有什么案子?武公公,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武壮一听,得!这还没怎么着呢,人家安平王就说误会了,明显就是在护短啊!看来姓崔的县令还真没撒谎,他俩这交情,杠杠的!

    他不敢托大,恭敬地回道:“是不是误会,杂家也说不好,不如安平王您先听听这个案子?”

    接着,他将事情的经过完完整整的说了一遍。

    待得武攸绪听完,眉头已然紧锁,沉声道:“崔县令,你若真是闯下如此大祸,本王也救不了你!”
………………………………

第230章 绝地大反击

    崔耕耸了耸肩,无奈苦笑道:“王爷,别人不了解下官,您还不了解吗?我是那种利令智昏的人吗?”

    好在当初崔耕在武攸绪面前刷足了印象分,所以武攸绪稍稍缓了脸色,嗯了一声,道:“本王也觉得崔县令不是那种敛财无度的贪官。那这个案子莫非是李善自己一人所为?”

    “不,不是!”

    崔耕摇头说道:“王爷,下官可以保证,这制糖霜的法子,乃是李先生自己研究出来的,绝对和朝廷的秘方无关。”

    崔耕作为朝廷官员,最重要的职责是替天子牧守一方,教化万民。所以,当着安平王和武公公的面儿,他当然不能承认说这糖霜秘方是他发明的,这样显得当官却不务正业,这锅只能让李善背了。

    “保证?你拿什么保证?”

    他嗤笑一声,道:“莫非崔县令也牵涉了此案?不然你非李善肚中蛔虫,又怎会知道得如此清楚?”崔耕不慌不忙,回应道:“下官虽不是李先生肚子里的虫子,却见过李先生提供的证据。只要把证据呈上,一切皆可真相大白。另外,还请武公公把丽竞门的孟总管找来,我想李先生也愿意与他当面对质的。”

    证据?

    偷了东西能有赃物为证,这没偷东西还能有证据?

    闻听此言,无论武壮,还是武攸绪都有些懵圈了。

    但崔耕说得言之凿凿,又不像是作假。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如何证明?”武攸绪问道。

    崔耕道:“王爷稍安勿躁,让李善回去把证据取来。趁着这个功夫,武公公也好把孟总管找来。查案判案断案讲究得就是一个证据坚如磐石,到时候两相对质,自然真相大白!”

    武攸绪无欲则刚,完全不在乎朝中各方的倾轧,看向武壮道:“武公公以为呢?”

    “杂家也有此意。”

    武壮只是欠了来俊臣的人情,又不是他的下属,不需要太过考虑来俊臣。而且有武攸绪这么硬扎的人物搀和其中,他已经做好了公事公办的心里准备了。至于这欠着来俊臣的人情嘛,下次再说。

    不消一会儿,便各自派人去将相关人请来扬州刺史府。

    而崔耕因为只是有嫌疑,并不是犯人,所以和武攸绪、武壮一起,坐在府衙的内堂中喝着茶汤等候着人到齐。

    扬州城小,功夫不大,孟神爽很快就到了。

    他先是给两位大佬见了礼,而后才笑眯眯地看向崔耕,揶揄道:“崔县令,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若是缺钱用度啥的,尽可以跟本总管好言好语的商量嘛!不告而取谓之窃,那可是有违朝廷律法的。而且崔县令身为朝廷命官,却知法犯法,理应罪加一等才是!”

    擦!

    这孙子居然恶人先告状!

    崔耕冷笑道:“孟总管,能别耍嘴皮子吗?忘了当日平松冈抽你的那一嘴巴子了?听清了,跟你当堂对质打官司的不是本官,是李善!”

    “嘿嘿,当日平松冈,崔县令可是威风的紧,万人拥戴高呼青天之名,孟某怎会忘记?”孟神爽仿佛胜券在握,好整以暇道,“不过崔县令以为自己与李善的关系,能一直瞒骗得下去?”

    “鄙人确实与崔县令多有来往,但不是孟总管想的那样!”

    一个声音从门外响起,正是李善到了。

    毕竟是曾经桃李满天下的大儒,在没定罪之前,武壮还是给了他相当大的礼遇,并没有上什么刑具。

    李善托着两个锦盒,走进了大厅,见礼道:“草民参见安平王,参见武公公,参见崔县令。”

    “不用多礼,李善,你且走近来答话!”

    武攸绪招招手,问道:“刚才崔县令说你要和孟总管当面对质?”

    李善道:“与其说对质,不如说是请孟总管帮鄙人做个证明。”

    “偷了我丽竞门工坊的秘方,还要本总管帮你做证明?”孟神爽满脸不屑。

    “偷还是没偷,一会儿便知。不过这个证明,孟总管你还真是非做不可!”

    说着话,李善慢慢打开了一个锦盒,道:“安平王,武公公,孟总管,你们可认得此物?”

    武壮和武攸绪并排而坐,一个小厮走上前来,把那个锦盒接过,放到了他们的中间。

    武壮迟疑道:“过了五道锣的精细白面?这不像啊,白面可没这么晶莹剔透。”

    武攸绪却忽地激动地道:“本王明白了,这是白雪!”

    “呃……”武壮小心翼翼地纠正道,“王爷,现在才八月,扬州城里没有雪。”

    “这你就不懂了不是?”武攸绪砸吧了一下嘴,得意地道:“八月见雪,这才是神仙手段!”

    安平王又开始白日梦仙人,神神叨叨起来了。

    崔耕赶紧开口打断道:“王爷,武公公,这既非面,也非雪。二位不如您尝上一口?”

    “尝尝?尝尝就尝尝?”

    借给崔耕和李善一百个胆子,也不敢给俩人下毒。

    武攸绪当即迫不及待地,丝毫不顾形象地用手指捻起一把白色的物事,放入了自己的口中。

    “嗯,嗯,嗯!”

    武攸绪连“嗯”了三声,才激动地道:“哈哈!本王终于明白,崔县令为何笃信李善无辜了。李先生有这么大的本事,又何至于偷?”

    武壮听得云里雾里,从伺候的小厮手中接过汤匙,舀了一点此物缓缓放入口中,顿时变了脸色,震惊无比道:“这……这也是糖?天下怎么会有这种糖?甜!除了甜没有任何味道!”

    武攸绪颔首笑赞道:“还有这颜色,欺霜赛雪,不让梨花,这才是真正的糖霜哩,原来的糖霜和它一比,简直是一坨……一坨……总而言之,是完全没得比!”

    武壮道:“颜色倒是在其次,关键是样子,如何把糖霜做得比白面还精细?就是用碾子强压,也压不出来吧?这到底是怎么制出来的?”

    崔耕道:“这是李东主的秘方,下官就不甚了了了。”

    这话当然是屁话,其实制出此物,完全是他的手笔。

    出现在武壮和武悠绪面前的,同样是白糖,不过是更加精细化的白糖。

    大唐(武周)年代的“糖霜”,又被称为“砂糖”,什么意思呢?就是称呼其样子跟沙砾一般,非常粗糙。

    经过崔耕的改进工艺,李家作坊里出产的“糖霜”颜色,已经很白,但这形状还是跟以前一样。

    那制出跟后世的白糖一样的“糖霜”难吗?一点都不难,还是一层窗户纸。

    把做好的白糖再熔化,然后用小火慢慢熬制,细腻的糖粉就会一层一层的出锅面上凝结出来,这时候只要及时用竹做的刮板刮取就行了。

    完全没有技术上的难度,只在于能不能想得到。

    崔耕和李善早前曾试着制了此物,不过没有拿出来兜售,市面上不得见。没想到今天,却派上了用场!

    武壮看向孟神爽道:“孟总管,此物乃是人家李先生自家制出来的糖霜,你却说他是偷了你们丽竞门的秘方。那本官倒是好奇了,你们也能制出这样的糖霜?”

    丽竞门的糖霜是要进贡给皇宫的,武壮当然知道他们是什么水平。怎么可能这偷学的徒弟比师父还厉害?

    孟神爽也被李善拿来的白糖给震惊了,不过嘴上却是说:“兴许是李善偷了我们丽竞门的秘方,又加以改进呢?都是糖霜,无非是颜色和大小不同罢了。李善早年便学富五车,大儒之名震彻南北,以他的聪明才智,偷了我们的秘方自然能加以改进,这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只要有些相似,李某的嫌疑就无法排除?哼哼,这可真是贼咬一口,入骨三分啊。”

    李善面露嘲弄的笑意,讥讽道:“若是别人遇到了孟总管这种手段,还真是浑身是嘴都说不清。不过李某人……还有证据!!!”
………………………………

第231章 婉儿有补偿

    叮铃当啷~~

    随着一阵奇妙的响动,另外一个锦盒,被放到了几案上。

    武攸绪打开一看,一颗颗一粒粒,洁白如玉,还微微透明,如宝石似水晶!

    此时李善也用不着卖关子了,道:“这同样是糖,鄙人把此物叫做冰糖。”

    这当然也是崔耕的手笔。

    把白糖煎熔了,放入蛋清去除杂质,待火候合适,把新青竹斩成一寸长短的篾片,投入熔化的白糖中,经过一夜就凝成冰糖。

    照样是薄薄的一层窗户纸,不点破神奇无比,点破了完全不值一提。

    “冰糖?如冰似玉之糖,好名字!”武攸绪拿了一颗含在嘴里,不住点头,道:“好东西,好东西,此物一出,天下恐怕没人肯再吃饴糖了。”

    李善当然明白没那么简单,虽然冰糖比饴糖要甜,虽然冰糖比饴糖卖相要好,但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缺点贵啊!即便自己完全成本价销售,现在也只能小康家才吃得起。

    武壮想得却比武攸绪更深了一层,而且多了一点自己的小九九:冰糖,如宝石似水晶,还是一种非常美味的食物,更关键的是,此物前朝未有!

    这是什么?祥瑞啊!

    女皇陛下能不认?她肯不认?

    到时候正旦朝会,宴请番邦使节,每人面前呈冰糖一盘,女皇陛下得多有面子啊!

    自己救陛下那是七八年前的事儿了,没有新功劳,多大的圣眷也会随着时间慢慢消逝。

    没想到,出来办了这么一趟差,这功劳就自动送上门来了。

    至于来俊臣?管他去死!

    想到这里,他满面堆笑,道:“李先生,你得天之佑制出冰糖,装点盛世,实在是可喜可贺。不过么……”

    “怎么样?”

    “这么好的东西,你不想着献给陛下,是不是对不住当世大儒的名头?”

    崔耕赶紧道:“武公公误会哩,李先生一制出冰糖来,就迫不及待地要献给陛下。只是他无官无职,想见陛下也没路子,这才找到了本县。正是因为知道了这个,本县刚才才一口咬定,丽竞门的方子,绝不是他偷的。”

    其实武壮也不太信崔耕的话,事实上,这玩意儿到底是崔耕发明的,还是李善发明的,就大大存疑。

    但是,那又如何?

    有了祥瑞才是硬道理!

    别说崔耕和李善之间的破事儿了,哪怕是有确切证据证明,糖霜秘方是崔耕他们偷的,也必须压下去。

    想到这里,武壮道:“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敢问李先生准备进贡多少冰糖给陛下呢?”

    不待李善回答,崔耕又赶紧道:“李先生曾经和本县说过,大内每年需要多少糖霜乃至冰糖,就进贡多少。”

    顿了顿,他看了孟神爽一眼,道:“丽竞门能办到的,李先生同样也能办到。”

    “你……”

    听了这话,孟神爽一口血好悬没喷出来,崔二郎,你他妈是在挖我丽竞门的根啊!

    糖霜作坊除了为丽竞门提供经费,还负责宫廷的糖霜供应。

    这笔宫廷进供固然每年要因此损失一大笔钱财,但与此同时,也是给丽竞门垄断糖霜买卖找到了世上最硬扎的靠山。

    其他人想和丽竞门公平竞争?没门!丽竞门赚不着钱,影响了供应宫廷糖霜咋办?

    这也是崔耕一直担心的,所以才给上官婉儿上贡了三成份子。

    如今她掉了链子不要干股,那是他上官婉儿的事儿。

    如今武壮提及宫廷进贡之事,崔耕焉能错过这个机会?

    糖霜的利润太大了,这点上贡和即将获得的收益比起来,完全不值一提!

    有了这个倚仗,管他丽竞门如何恶性竞争,必然都会一败涂地!

    至于武壮可不管每年宫廷的糖霜进贡由丽竞门负责供奉,还是由李善的作坊负责,只要把冰糖拿回长安,对他而言就是大功一件。

    同理,如此邀功的绝佳机会,他亦焉能错过?

    ……

    此时孟神爽面色阴晴不定,他心中已然明白,在李善拿出白糖和冰糖的那一刹那,他丽竞门所产的糖霜已经输了。

    两家所产之物,根本没有可比性,而是绝对的碾压!

    至于宫廷供奉,呵呵,他上哪儿找冰糖去?

    输了!

    忽地,他站起身来,也不生气,也不丧气,而是格外冷静地说道:“安平王,武公公,如果没什么其他事儿,下官告退。”

    “去吧!”

    “是!”

    孟神爽往外就走,到了门槛处忽然驻足,扭头道:“崔县令,恭喜你,这一局,你又赢了!不过这事儿,没完!还是那句话,咱们的日子还长着呢!”

    崔耕晒然一笑,道:“有什么手段,尽管使出来,本官哪儿也不去,就在江都县衙里等着你!不过,孟总管悠着点,别一着不慎,把丽竞门的家底都赔得精光!”

    “多谢崔县令的提醒!”

    “好走不送!”

    ……

    ……

    翌日,武壮带着五十斤冰糖,三百斤精致白糖,率本部兵马重返长安复命。

    至于崔耕和李善的一场危机,就算过去。

    不过,丽竞门和李善之间的糖霜之战才刚刚打响。

    第二天,丽竞门糖霜的价格,就下降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李善毫不示弱,马上跟进。

    价格战持续了五天,丽竞门意识到情况不对,开始出阴招,对李善的糖作坊进行刺探。

    双方斗了个不亦乐乎,胜负难分,看来至少短时间内,是没可能窃取到李善作坊的制糖工艺。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某日,丽竞门之人扮作盗匪,对糖作坊发动了突然袭击。

    谁知李善在崔耕的叮嘱下早有准备,让丽竞门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折损了不少人马。

    接下来双方的市场形势终于出现了倾斜,李善作坊开始渐渐占上风,李家日进斗金,丽竞门的糖作坊半个月内只有支出没有收入,高下立判。

    丽竞门的糖霜市场,终见颓势。

    这期间,林知祥和张元昌派来的人手已经赶到,在李善这个地头蛇和崔耕这个父母官的帮助下,也顺利建起了毡帽工坊。

    虽然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