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盛唐-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周兴提醒道:“薛有福倒是没什么,不过一管家罢了!但他的主子鄂国公薛怀义可不好惹。到底如何对付此人,咱们还须小心谨慎,从长计议。”

    封常清亦是点头赞同道:“依卑职看,的确不能妄动薛有福家。若想强拆薛家老宅,最好是让薛怀义发话。要不……您派人去京城,让上官舍人想想办法?”

    崔耕道:“薛家老宅,的确不能妄动。人自然是要往京城派的,但不是去找上官舍人想办法,而是……”

    “而是什么?”宋根海性子急。

    “好了,这个就不跟你细说了。”

    崔耕没有答他,而是轻舒一口气,缓缓道:“说实话,无论是让宫家迁祖坟,还是让般若寺迁庙,本县都着实没什么把握。唯独这薛家祖宅么……可以先动一动!”

    好吧,周兴和封常清建议得那么热闹,崔耕都没有采纳,愣是自己个儿早有了主意。
………………………………

第256章 杀鸡来儆猴

    薛有福虽然只是鄂国公薛怀义的管家,但在扬州的市井传说中,却是个风云人物。

    他本来叫梁有福,从小父母双亡,和哥哥梁有贵相依为命。哥俩越混越落魄,最后为了吃饭填饱肚子,把祖宅都卖了。

    梁家的祖宅不过是茅屋三间,扬州城外的地皮也不值钱。卖祖屋得的钱,仅仅维持了兄弟二人两年的生活。

    最后没办法,哥俩为维持生计只得拜了一个恶丐为师,学了一身偷鸡摸狗的本事。

    某日梁有福偷人钱财,被抓了个正着,剁掉了半截食指,这身偷盗的本事就此废了。

    为了不拖累哥哥梁有贵,梁有福某天晚上不辞而别,一路要饭,来到了洛阳城。

    兴许是梁家祖上庇佑,或是该着他时来运转,让他遇上了刚刚走上发迹之路的薛怀义。

    那时的薛怀义还是白马寺的和尚,刚勾搭上武则天,被任命为洛阳白马寺的主持,不过是一支潜力股。虽被任命为白马寺主持,但白马寺破败不堪,薛怀义就是个光杆司令。

    这哪成啊?于是他赶紧大肆招和尚。

    但问题是,薛怀义本身就是个假和尚,哪有真和尚肯淌这滩浑水?

    最后薛怀义没办法,往四下里一寻么,整好,路边有几个乞丐,先把他们剃度了得了。

    梁有福抓住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机遇,紧抱对薛怀义大腿,小意逢迎,并改姓薛,很是受薛怀义信任,很快就被任命为白马寺的监院,成了薛怀义私底下的大管家。

    后来,薛怀义甚得武则天喜爱,逐渐飞黄腾达,官居二品,人称“薛师”。薛有福也跟着水涨船高,官员们当面见了,得称呼一声“薛兄”。

    在扬州城的梁有贵,仗着弟弟的势力敲诈勒索,包揽词讼,很是挣了一些黑心钱,把祖宅又买了回来。

    非但如此,他还大肆扩建,造了一个七进的大宅院,里面雕梁画栋,华美异常。

    在世人看来,梁氏兄弟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不过,为了建起这所大宅院,不知有多少人家被梁有贵逼得家破人亡。

    ……

    ……

    当当当~~

    铜锣开道,旗牌耸立,崔耕带着全副仪仗,来到了梁府门前。

    他一使眼色,宋根海就紧走几步向前,用力砸门,喊道:“有喘气的没有?赶紧滚出来一个!”

    “见其仆知其主,嘿嘿,崔县令好大官威啊!”

    突然,梁府中门大开,走出一伙人来。

    为首的是两个人,一个看年纪在三十岁上下,身材微胖皮肤黝黑,穿绸裹缎,满脸横肉。

    另一个崔耕倒是见过,正是“白~兔御史”王弘义之子王大中。

    哟呵,还挺巧?

    崔耕没想到会遇到这小子,他稍微一转念,便揶揄道:“半个月以前,在归仁酒楼,王公子说要打通薛师的路子。敢情你们父子的手段,就是巴结薛师的管家的哥哥啊。嘿嘿,这个圈子绕得稍微大了一点啊?”

    “才不是呢,本公子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

    “咳咳!”那个满脸横肉中年人赶紧打断道:“王公子还请慎言。”

    说话间,中年人上前一步,抱拳拱手道:“我乃梁有贵,崔县令今天摆出这么大的阵势,不知有何赐教?”

    “赐教倒是不敢当。”崔耕微微一笑,道:“就是官府要征收这个宅院,本官想和你谈谈价钱。”

    “谈价钱?没那个必要。我已经说过了,五十万贯钱,一个子儿都不能少。”

    “果真没得商量?”

    “没得商量。”梁有贵微微昂头,神色倨傲无比,道:“别说是你了,哪怕是张潜亲至,也是这个价钱。拆得起你就拆,拆不起你就赶紧走。”

    “话别说得别那么死嘛……”崔神的神色微微一凛,“梁有贵,钱再多,也得有命花不是?”

    “你威胁我?”自打他兄弟薛有福跟鄂国公鸡犬升天飞黄腾达之后,梁有贵已经很久没听过有人敢这么跟他说话了。

    “呵呵,随你怎么想了,”崔耕耸耸肩,道,“不过善意提醒罢了,你要当作威胁,本县也无所谓!”

    言罢,崔耕一使眼色,宋根海机警地递了一份文契过来,嚷嚷道:“姓梁的,把这份文契签了吧。我家县令愿出五贯钱买你的宅子,已经够大方了。”

    五贯钱?

    梁有贵以为自己听错了,一把夺过宋根海手中文契,定睛一看……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五贯钱。白纸黑字儿,一文不多,一文不少。

    妈的,真…真出五贯钱???

    “崔县令,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当然不是。”崔耕老神在在地道:“现在本官也给你一句话,你这个宅子就是值五贯钱,本官一个子儿也不多给。而且……”

    屁精宋根海接过话茬儿,高声嚷道:“这份文契,你签也得签,不签也得签!”

    “那我要是坚决不签呢?”

    “那就请你去县衙里走一遭!这些日子,我家县令大人可是翻了不少旧卷宗呢!别以为你干得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儿,没人知晓!”

    哗楞楞~~

    话说到这,宋根海一伸手,就将腰间的铁链抽了出来:“姓梁的,去衙门里打官司,还是将这份文契签了,你自己选一个吧。”

    声音落罢,宋根海挥臂一招手,四周随行出衙的捕快第一时间涌了上来,大有当场将梁有贵扣押之势。

    梁有贵见状不仅不怂,反而有些好笑,乐道:“崔县令,在下的身份,你莫非不知道?你动了我,就是打了我弟弟薛有福的脸,就是打了鄂国公薛怀义的脸!你一个小小的江都县令,担待得起吗?”

    “少特么的拉大旗扯虎皮!”不待崔耕答话,屁精宋根海又破口大骂,道,“你认识鄂国公,人家鄂国公认识你吗?要论这拐弯抹角的关系,我大哥的二舅母的三侄女,还在皇宫中做奴婢呢?是不是谁动了我,就是跟陛下扯上关系了?真是岂有此理!”

    这厮下意识地撇头看了一眼崔耕,得到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之后,唰的一下,锁链一抖,直接套在了梁有贵的脖子上,喝道:“七桩人命官司,三十四桩伤害案子,姓梁的,恐怕你进了衙门,就出不来了!”

    “且慢!等等,别冲动!”

    眼瞅着局势恶化,王大中赶紧跳了出来。

    他今天是带着任务来的,可不能任由梁有贵被抓走,走至崔耕跟前,劝道:“崔县令,虽然薛师不认得梁有贵。但我们丽竞门一介绍,他不就认识了吗?今日之事一旦传到薛师的耳朵里,你恐怕会担上不小的麻烦哟”

    “哦?是吗?王公子这么一说,本县还真有点忌惮哈!”崔耕嘴角微微一扬,道:“既然如此,本官就给薛师一个面子,不带这梁有贵回衙门了。不过嘛,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一介草民,刚才见了本官,竟然立而不下跪,分明是藐视本县。宋捕头!”

    “在!”

    “给我打他十板子!”

    “是!”

    显然崔耕早就有所安排,话音刚落,宋根海和封常清便一左一右,架起了梁有贵,就往不远处的树荫下走去,

    梁有贵自是不服气,哇哇大叫道:“姓崔的,你敢打我,简直是吃了熊心吞了豹子胆。回去之后,我就给有福去一封信,让你丢官罢职……啊,不,是要你抄家灭族!”

    “哎呦,哎呦,哎呦呦……”

    “打吧!你打吧!有种的话你将我打死……”

    嘭!

    封常清实在是懒得走这个过场了,第三棍下去,就把他打了个万朵桃花开。

    红的是血,白的是脑浆子,梁有贵,被活活杖毙了!

    当场,直把王大中吓了个亡魂皆冒。

    他大叫道:“疯了!崔二郎你疯了!光天化日,众目睽睽,当街打死人命,你真当这扬州地界儿没王法了吗?陛下不会放过你的。”

    “一时不慎,诶,算这梁有贵时运不济,可惜了!”

    崔耕轻叹一声后,面升怪笑,请了请手,道:“你尽管去告吧,你爹不是御史吗?最好让他亲自弹劾本官!不过……就是不知道李相看到这份弹章,会作何感想了。”

    那还能有什么感想?

    要知道,杖下一时不慎打死人这招,李昭德今年拜相之后,已经用过两回了。

    头一次,是打死了酷吏侯思止。

    第二次,是有个叫王庆之的人。

    王大中在长安城久混,怎么会不知道李昭德杖毙王庆之这件事儿。

    也是前不久的事儿,王庆之受了武承嗣的指使,带领几百人在皇宫外上书,要求武则天立武承嗣为皇太子。

    武则天既看不上武承嗣,又不想让这个侄子太没面子,就吩咐李昭德,让他去劝劝王庆之,立太子的事儿朕自有主张,他一介草民,就别搀和了。

    结果人家李昭德奉行“能动手就尽量别吵吵”的原则,一见王庆之,就让人把他拉下去打板子。三下五除二,一时手滑,王庆之……死了。

    ……

    王大中明白崔耕这句话的意思,如果让父亲王弘义拿这个罪名去弹劾崔耕,李昭德势必会怀疑父亲王弘义在含沙射影,到时候以李昭德这老狗的心性和狠劲儿,还不找机会又来一次失手杖毙自己的父亲?

    王大中虽然平时挺草包的,但关键时候轻重和道理还是拎得清的,面色一变,道:“就算我父亲不向陛下弹劾你,还有薛师呢!莫要忘了,梁有贵的兄弟,可是薛师倚重的管家!”

    崔耕右手一伸,又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道:“王公子,请便!”

    “好,咱们走着瞧!”

    王大中招呼几个伴当,翻身上马,直奔江南道丽竞门的总部如意楼而来。

    他将此事如实向他爹王弘义禀报,王弘义也是惊得双眉直颤,大呼:“崔二郎居然如此胆大包天,竟敢活生生打死薛有福的兄弟?啧啧,这天底下还有什么事儿是他不敢干的?”

    随后,他转念一琢磨,这鄂国公薛怀义性情乖戾,睚眦必报,只要将这件事添油加醋地告诉他,崔二郎还能有好果子吃?到时候崔二郎丢官罢职都是轻的。若能除掉崔二郎,嘿嘿,他孟神爽没有做到的事情,我王弘义做到了,岂不是大功一件?

    当即,他便让王大中不要在扬州去纠缠卢若兰这女子了,赶紧骑上快马,直奔洛阳白马寺。

    望着儿子远去的背景,王弘义砸吧着嘴,自顾美滋滋起来,“甭管能不能借此由头除掉崔二郎,这次薛有福必须承我儿大中这个情。届时,既能和薛有福结个善缘,又能和薛师说上几句话,可是稳赚不亏啊。若是能除掉崔二郎的话,哈哈哈哈……美哉,快哉!”

    ……

    ……

    王大中去的快,回来得也快。

    十日之后,他就带着伴当风尘仆仆地从洛阳白马寺赶了回来。

    一见王弘义的面,王大中就嚎啕大哭道:“爹啊,您这次可算错了。儿子去了一趟洛阳,好悬没把命都丢在那!”

    “怎么了?”王弘义对自己儿子的脾性太了解了,脸色微微一变,道:“你是不是说错了什么话,惹薛师生气了?”

    王大中听了这话就更委屈了,道:“没有啊,儿子说的都是您的原话,一个字儿都没改。”

    然后,他将王弘义教的那段话,详详细细地复述了一遍。也真难为他了,两三百字构陷崔耕的内容,竟然真的一字不差。

    王弘义听完了眉头微皱,道:“没错啊,这都是为父教你说得原话啊。不应该啊……然后呢?你是不是又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

    “也没有啊。”王大中指着自己的左脸道:“儿子刚说完,薛师的大嘴巴子就抽过来了。您看看,现在还肿着呢。”

    “那你就没问问,他到底为什么打你?”

    “问了啊,薛师说,是咱们父子是诚心奚落他!现在还顾不上咱们,等他腾出手来,一定要让咱老王家抄家灭族!”

    “啊?这…这什么情况啊?”

    王弘义脸色惨白,喃喃道:“本来李昭德就看我不顺眼,现在又得罪了薛师,咱们父子岂不是死定了?这本着讨好薛师告个状,咋还告出了天大的祸事呢?怪哉!”
………………………………

第257章 慧明立奇功

    王弘义这回马屁拍到马腿上,也只怪他自己光顾着去钻营薛怀义的门路,忘了去了解薛怀义现如今的状况。

    如今的薛怀义,早已不复当初的如日中天,现阶段只是一只死老虎了。因为薛怀义是武则天的面首,他当不当红,地位稳不稳,完全取决于当今天子武则天本人的态度。

    他若是简在帝心,那绝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三朝老臣都抵不过他的枕头风一吹。他若是不被武则天宠信,那他的地位就跟宫中一个婢女没什么两样。

    话说今年三月,后突厥犯边,薛怀义被封为为伐逆道行军大总管,宰相李昭德为行军长史,另一个宰相苏味道为行军司马,带领十八路将军,出兵讨逆。

    两个宰相做幕僚,麾下二十万大军任由驱使,薛怀义真是志得意满。

    然而武周大军出征不到一个月,还没走到地方呢,后突厥就退兵了。

    没有了犯边的敌人,薛怀义这个行军大总管自然那也就率军回返。严格来说,这叫无功而返。

    不过武则天很给这个小情~人面子,虽然没和敌军交兵对阵,也还是让他官升一级,爵封鄂国公,官为右卫辅国大将军,秩二品。

    薛怀义自然非常高兴,想好好地“感谢感谢”女皇陛下。可当天晚上,人家武则天并没有招他侍寝。

    他一打听下才知道,原来武则天最近喜欢上了一个叫沈南的御医,好得如同蜜里调油一般。

    薛怀义未发迹之前,就是个走街串巷,卖大力丸的江湖人,能有什么心机?

    在他的观念里,我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肯跟你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已经够委屈了。你一个白发老妪怎么还能对我不忠?

    薛怀义当时就炸毛了,闯入内宫跟武则大闹一顿之后,跑回了白马寺,赌气再也不主动拜见。

    他也不想想,武则天是什么人?岂会对一个圈养的面首玩物动起真感情?你不主动拜见,人家再宠幸其他的美男也就是了。天底下又有颜值又听话乖巧的年轻面首多了去,武则天一纸诏书下去,还怕找不到?

    赶巧了,正在这时候,有个叫周矩的侍御史上了一道奏折。

    他说,陛下,白马寺里面,薛怀义整天带着几百个精壮的和尚,舞枪弄棒的,是不是想造反啊?

    武则天仔细一寻思,薛怀义这过气的小白脸不知天高地厚,犯起小性子来还真有这个可能。当即就下了一道圣旨,让周矩查办此案。

    薛怀义这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失了圣眷呢,只以为是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

    圣旨下到白马寺,他就骑着一匹快马,来到了右肃政台。他也不进衙门,就在台阶上等着。

    周矩一露面,薛怀义恃宠而骄,压根儿就不他,打了个照面,就说了一句,圣上下旨让我来肃政台配合调查,我人已经来过了,现在可以走了吧?

    也不等周炬吱声儿,薛怀义便翻身上马,小马鞭那么一甩啊,回奔白马寺去了。

    周矩很没面子地被晾在了肃政台的门口,气坏了,只得去找武则天要说法。

    武则天还是比较念旧情的,就说,薛怀义是个疯和尚,周爱卿不要和他一般见识。但是,白马寺的其他和尚们,任由你处置。

    于是乎,周矩调了一队禁军围了白马寺,除了薛怀义外,所有和尚尽皆流放岭南。这其中就包括,梁有贵的靠山薛有福。

    就这样,薛怀义重新变回了光杆司令。

    由此可断,武则天不再纵容宠溺薛怀义了,换而言之,薛怀义已经在武则天的心里挂不上号了,接下来便是漫长的坐冷板凳日子。

    ……

    ……

    崔耕自然是在荒唐大梦中了解了这桩事情的来龙去脉。

    薛怀义就算是变成了一头死老虎,也远不是他小小的江都县令能招惹得起的,所以动手的时机得把握精准。

    当日,他领了张潜交代的强拆任务后,他一算日子,巧了,这桩影响薛怀义后半生的转折之事也快发生了,于是他暗里赶紧派人去长安打探消息

    临行前崔耕交代的清楚,只要周矩一上奏折弹劾薛怀义,就赶紧回报。

    所以,崔耕在梁家祖宅大门外仗毙梁有贵的那天,整好是薛有福被流放的那二天。

    薛怀义连薛有福都保不住,哪还顾得上连面都没见过的梁有贵?

    王大中只顾着构陷崔耕,没有留意朝中的风向。当然,有些秘辛也不是他也不够格去知道。

    所以,当孤身在白马寺当光杆司令的薛怀义,听了王大中打得这个构陷崔耕的小报告后,还误以为是这厮在拐弯抹角地奚落自己呢,当场翻脸之下没有胖揍他一顿,算是王大中运气好了。

    眼下的薛怀义,满脑子想得都是如何重回武则天的怀抱,再次得到宠信,然后再想方设法置周矩于死地,至于王弘义,他哪有时间理会?

    至于打死了梁有贵,不知拐了多少道弯儿得罪了自己的崔耕,更是不在他的关注和关心范畴之内。

    因此,这也是崔耕有恃无恐,柿子专挑硬的捏,三家钉子户里,第一家找的便是梁家祖宅的缘由。

    他故意当众打死梁有贵,而不是把他抓到衙门里面明正典刑,当然是为了杀鸡儆猴。

    看见没有?

    梁有贵有薛怀义做靠山,狮子大开口,都被本县当场打死了。你们其他人仔细掂量掂量,是不是背后的靠山比薛怀义更硬?

    果不其然,此事一经传开,死了梁有贵,崔县令竟然安然无恙,不见长安鄂国公派人来报复,整个扬州地界儿都在暗中议论此事。

    出了这么一个变故,接下来的拆迁工作倒也没那么棘手了。他们再去找那些钉子户谈条件的时候,那些人的嚣张气焰,骤降不少。

    这年头敢做钉子户的,哪有普通老百姓啊?不是身骄肉贵的,就是心眼灵活有眼力劲儿的,至于为了钱财拼命吗?

    不过态度虽然服帖了许多,不敢再硬抗,但这些刁民却敢软磨啊,因为到底要出多少钱才肯拆迁,他们还在观望另外两个大钉子户的风向。

    接下来,崔耕琢磨,到底是该先对付宫家,还是先对付般若寺呢?

    还没等崔耕选择好朝哪家下手,宫家的家主就前来拜访了。

    不等崔耕张嘴,他便第一时间宣布,宫家主动迁坟,分文不取,绝不让崔县令为难。

    这可真是想瞌睡遇到了枕头。

    崔耕一打听才知道,是慧明小和尚出手了。

    人家既然敢来扬州弘法,当然是有两把刷子的。原来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小和尚已经把宫家的大部分族老,忽悠成了南禅宗的忠实信徒。小和尚跟宫家的人说,宫家祖坟这个阴宅乃上等的风水穴,但正所谓福缘也有尽时,保子孙富贵的福泽,今年已经到头了。若要继续惠及子孙,必须迁坟。

    宫家本来就对慧明小和尚甚为信任,现在主动迁坟又能与崔耕这个父母官结上一番善缘,自然乐见其成。

    这才有了今日之事。

    崔耕当然也不能让宫家白受了这一场无妄之灾,非常痛快地从知府衙门请了一笔款子,作为宫家迁坟的补偿。

    非但如此,他还请张潜亲自执笔,为宫家写了迁坟后的碑文。

    张潜乃清河张氏子弟,三品大员,能够给宫家写碑文,已经算是相当给面子了,双方皆大欢喜。

    就连宫家那个监察御史,都给张潜连写了几封书信,为自己之前的孟浪言语致歉。

    三家已去其二,只要再把般若寺解决了,这拆迁工作就算完成得差不多了。

    不过留到最后的骨头,也是最难啃的骨头。

    般若寺的和尚们软硬不吃,你出钱搬迁,他们就狮子大张口。你要抽查度牒,人家手续齐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